中国艺术史重点_第1页
中国艺术史重点_第2页
中国艺术史重点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章秦汉美术(公元前221-公元220年)第一节概述秦汉王朝历经441年,处于封建社会的蓬勃发展时期。秦汉的统一有利于经济和文化艺术的发展。秦汉时期的统治者明确把美术创作看作巩固政权的工具,重视美术的宣传教化作用。第二节雕塑秦汉时期是我国雕塑艺术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它和其它艺术门类一样,被用来作为宣扬政治统一和政治权威的工具。秦汉雕塑依照材料可分为陶俑、石雕、铜雕、木雕、玉雕等类型,根据雕塑的作用和性质,大致可分为大型纪念碑石雕、建筑装饰雕塑、陶俑、实用工艺品装饰雕刻等。周代建筑已经奠定了中国木构建筑的基本特征,这就是中轴线,左右对称的布局,主体建筑居中,前朝后寝,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等。一

2、、寓美朴于的陶俑陶俑多为殉葬之物,秦代的陶俑艺术有了飞跃的发展。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的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现,足以证明这个时代陶俑艺术的辉煌成就。1974年春,在陕西临潼县秦始皇陵东侧,发现了大批兵马俑,放置在距离地表6米以下的坑道里。一号坑长230米,宽62米,6000件武士俑组成一个由战车、步兵相间排列的军阵;列体系。这些兵马俑,排列有序,军容严整,以宏伟浩大的气魄体现了秦始皇率领军队统一中国的辉煌战绩,体现了大国的风范和英勇勃发的时代精神。为了体现秦国的雄厚的军事力量和军容的严整,兵马俑的塑造手法是非常写实的,将士、战马皆与真人、真马高矮大小相当,服饰、装束也很逼真。容貌神情也是各不相同

3、。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的制度后来也被西汉所继承,1965年在陕西咸阳杨家湾汉文帝霸陵封土附近的陶俑坑发现了3000个彩绘的兵马俑,体态威武雄壮,军容浩荡严整。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一号坑为东西向的长方形坑,长230米,宽62米,四周各有五个门道。坑东西两端有长廊,南北两侧各有一边廊,中间为九条东西向过洞,过洞之间以夯土墙间隔。这个坑以车兵为主体,车、步兵成矩形联合编队。军阵主体面向东,在南、北、西边廊中各有一排武士面向外,担任护翼和后卫;东面三排武士为先锋。九个过洞内排列着战车与步兵的庞大主体军阵,每个过洞内有四列武士,有的穿战袍,有的着铠甲,中间配有战车,每辆战车后有御手一名,车士两名。秦始皇兵马俑

4、二号坑二号兵马俑坑于1994年3月1日开始正式发掘。全坑划分20X20米的24个探方。每个探方又以十字隔梁分成4个大小相等的小方。二号俑坑上部覆盖的表土已被清除,棚木遗迹已揭示出来。图中所示是二号俑坑发掘现场的局部情况。秦始皇兵马俑三号坑所有三个俑坑内现已出土陶俑、陶马2000余件,各种青铜兵器40000余件,还有大量的各类遗迹。兵马俑的种类很多,有车兵、骑兵和步兵等不同的兵种。俑的形象各异,千姿百态,是古代东方艺术的一颗琅琅的明珠。二号坑长124米,宽98米,是由战车、骑兵、弩兵、步兵等混合编成的典型军阵,阵前还有百余名立姿、跪姿射手;三号坑面积约520平方米,有几十件武士俑,中间还有来不及

5、放置俑的大坑。从整个布局来看,一号坑是右军,二号坑是左军,未建成的坑为中军,三号坑为军幕,构成完整的军队编胡服即短衣齐膝、窄袖、衽(即左边开襟),和紧身窄袖,下着裤装的衣装特征。此服饰轻便灵活,适宜骑马作战、放牧游猎,与当时中原地区流行的宽衣系带式汉装有较大差异。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特点在总体布局上,把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众多人物,列阵于庄严的静穆场景中,众多直立体的重复,在造型特点上手法严谨,崇尚写实;个体形象生动,性格鲜明。造成强大的气势和敬畏感;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的制度后来也被西汉所继承,1965年在陕西咸阳杨家湾汉文帝霸陵封土附近的陶俑坑发现了3000个彩绘的兵马俑,体态威武雄壮,军容浩荡严

6、整。汉俑两汉时期的俑,是在秦俑影响下发展起来的。秦俑是高度君主集权专制统治下的产物,统一、单纯、威严是其主要特征。汉俑同秦俑相比,气魄不足,但在题材多样、类型众多,反映社会风貌方面,则有过之而无不及。其主要原因,是汉代社会风气所致。徐州狮子山汉兵马俑早期汉俑的艺术特点一、是规模大,数量多,出土地点集中。二、是陶俑多以军队的面貌出现,为其仪仗之象征。三、是塑造技艺高超,风格多彩多姿。徐州狮子山汉兵马俑发现于1984年12月,是我国继陕西咸阳汉兵马俑、西安秦始皇兵马俑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已调查出三个较大的步兵俑坑、一个骑兵坑,清理出土兵马俑2500件。兵马俑皆背东面西,列成方队,阵势整齐威严。徐州

7、汉兵马俑数量多,种类齐全,姿势和服饰也有区别,造型考究,雕刻线条明快,生动传神,根据不同人物的身份塑造情态。秦汉兵马俑的异同第一,秦兵马俑数量惊人,汉兵马俑在数量上有所减少。秦俑坑估计有武士俑7000个,四马战车100多乘,马匹1000匹。相比之下,陕西咸阳杨家湾出土的西汉陶俑就少得多了,只有骑马俑580多件,步兵俑1800多件,舞乐俑100多件。当然,如果汉景帝阳陵的陶俑全部出土,估计有4万件以上,数量更胜秦皇陵,但从全国范围来看,汉代陵墓第二,秦俑高度写实,汉俑更显写意。秦俑在制作上的写实风格非常突出,俑马与真人真马同等大小,人物表情各不相同,都显得庄重严肃,武器则全部用实物。汉俑在形体上

8、比秦俑要小得多,只有秦俑的三分之一,一般高约60余厘米,人物形象趋向统一,表情显得悠然自得,没有秦俑的那种压抑感。中陶俑的数量都不多。第三,秦骑兵俑大多身穿铠甲,汉骑兵俑除少数指挥俑外,大多只穿短褐,不穿铠甲。有专家认为,汉代的士兵不少是把农民武装起来的,他们能够装备起马匹就不错了,不一定能够装备起铠甲。第四,秦俑坑中,车马俑居核心位置,骑兵俑数量较少,居次要位置;汉俑坑中,车马俑已消失骑兵俑数量众多,摆成严整的方阵。这形象地说明秦代时期战车仍然是作战的核心汉代时期骑兵则上升为作战的主力。第五,秦俑坑的马浑圆肥壮,腿粗足短,这是一种既善走,也善奔,拖车乘骑皆宜的马匹。汉俑坑的马则完全是另外的一

9、种形象,臀高隆,腿细长,这种马善于狂奔,却不一定善于拖车。由此可见,由于作战方式的改变,汉人也选择了新的马种。西汉彩绘骑马俑西汉彩绘骑马武士俑多样的题材秦以前战国的墓葬俑高不过半米,秦以后汉代的墓葬俑甚至不足半米。但汉俑的规模数量却超过秦代,这是因为汉代史为盛行厚葬之风,使得陶俑艺术在短时间内得到快速的发展。陶俑表现的题材十分丰富,除了军阵将亡、乐舞百戏之外,还出现了车骑出行、宴饮餐橱、市井贸易等,几乎把当时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反映了出来可谓无所不包。早期汉俑彩绘陶跽坐俑(西汉初)彩绘陶女舞俑(西汉)彩绘陶载人鸟(西汉)灰陶加彩侍婢俑群(西汉)拂袖舞女俑(西汉)吹萧俑(汉)提鞋执镜俑(汉)彩

10、绘骑象陶俑(西汉)中晚期汉俑神采飞扬的陶说俑者汉灰陶说唱俑抚琴石俑(东汉汉代灰陶女俑汉哺婴俑汉彩绘陶厨俑代绿釉人物烛台汉代陶龙灰陶加彩乐舞杂技俑东汉三人倒立杂技俑西汉彩绘骑马武士俑西汉珍贵文物裸俑(汉景帝陵汉阳陵裸俑中男俑一般高5662厘米,女俑高约53厘米,是真人的三分之一,身体各部分基本合乎比例,细部的塑绘极其精致:男阳、女阴、肚脐、窍孔无不齐备。裸俑为裸体缺臂状,色如真人,颜面和身体为橙红色,头发、须眉、瞳仁则是黑色。汉代陶俑中最富有艺术魅力的是那些表现世俗日常生活和普通劳动者形象的作品。二、深沉雄大的大型纪念性石雕大型纪念性石雕,多作为宫殿、陵墓等建筑平面布局的特定设置。现在保存最多的

11、是贵族、文武官员以及富家豪室墓前的牌坊石碑和石人石兽雕刻。汉代石雕中最具艺术价值和艺术魅力的首推霍去病墓前石雕。它是西汉纪念碑群雕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是雕塑在塑造形象方面打破了旧的程式,取得进一步发展的里程碑。西汉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的墓冢坐落在汉武帝茂陵之侧,墓前陈列着十六件巨大石雕。有马踏匈奴、卧马、跃马、石人、人抱熊、伏虎、卧牛、卧象、怪兽吞羊、野猪、蛙、蟾、鱼等。马踏匈奴马踏匈奴(高168厘米,花岗岩)历来被公认为是霍墓石刻群的代表作。作品表现了一匹昂首挺立的战马,安详而不失警惕,端庄肃穆中蕴含着力量。马腿粗壮结实,四足踩踏着手持弓箭的匈奴首领。挣扎的匈奴人露出绝望的神色,形容委琐

12、,面目可憎。马腿如四根巨柱,与马身浑然一体,显得坚实稳固。作者运用了浮雕与线刻相结合的手法,造型古劲朴拙,风格沉着浑厚,尤其是象征手法的运用使之极具艺术感染力。卧马卧虎伏虎伏卧休憩、不怒自威、凶猛机警。它那强劲有力的前爪支撑着硕大的头,长尾卷搭在背上,看似懒洋洋地在休息,但绷起的肌肉、健硕的体姿告诉我们它是威风凛凛的兽中之王。虎的身躯基本是借用了石块本来的起伏形态变化,略加雕琢,有浑似天成的意趣。虎身卷曲的毛皮则是顺着石料天然的纹理,佐以线刻的斑纹加以表现,丰富而简洁。整体造型富大气磅礴之感,堪称霍墓石刻群中的佳作。卧象卧牛石刻野猪跃马跃马的后腿蜷曲而卧,弓起的前腿和昂仰的头却昭示出战马蓄势待

13、发,欲凌空腾跃,全身显露出豪迈昂扬、雄气勃发的赳赳气势。很显然,作者非常熟悉马的造型,更善于利用巨形原石的自然形态,筹划马的图形于开动刀斧之先,并能在关键处施以斧凿,结合圆雕、浮雕及线刻等手法,去粗取精,删繁求简,以精湛的表现技巧刻画出高度提炼概括的汉代骏马形象。石马腿下部并不凿,客观上强化了跃马的雄浑与厚重。这批石雕体现了汉代艺术特有的古拙美。雕刻手法采用“因材施雕”,即在无数的自然石料中选择,因石成形,顺势雕凿,赋予顽石以活泼泼的生命力。刀法简洁洗练,造型朴拙粗放。在整体的团块结构中,采用浮雕和线刻表现细部,圆浑中露出明确的转折。给人的感觉不浮华、不繁琐、也不矫揉造作。单纯自然的外部形式中

14、蕴涵着深沉的思想、豪放的精神,造成艺术内在惊心动魄的气势感和运动感。秦汉雕塑比较汉代的雕塑与秦代的相比,趋于简括雄浑,整体感很强,与秦始皇兵马俑的写实风格大不相同,原因大概如下:1、秦始皇兵马俑的特殊用途要求他要如实地再现秦始皇统军征服六国的强大威势,写实手法是最合适的。2、秦与汉地文化传统不同,秦主要继承中原的周文化,而周文化崇尚朴实无华。汉为楚国之后,自然的多继承楚文化,楚文化富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三、多姿多彩的铜雕汉代的青铜造像无论在数量还是雕刻技艺上都达到了新的高度。长信宫灯、马踏飞燕第三节画像石、画像砖艺术画像石是雕刻于石面的图像,画像砖则是模印或刻划于砖面的图像。画像石一般用于构

15、筑墓室、祠堂、石阙等,画像砖多是宫殿、墓室的建筑构件。它们虽以砖石为质地,但构图和造型都是绘画式的。画像石在山东、河南、四川、陕西、山西和江苏等地都有发现。其中以山东西部、南部、河南南阳等地最多又最具代表性。画像石在西汉昭、宣帝时期已经出现,但大量制作则在东汉。画像砖在战国末期就有,当时是在空心砖上捺印花纹,秦代时作为宫殿建筑的构件,西汉时开始用于装饰墓室壁画,至东汉时达到鼎盛时期。目前发现的画像砖多属东汉,其中以四川为最多。一)画像石艺术雕刻技法:1.线刻:全部用阴线条表现2.凹面线刻:又称凹面刻、凹像刻或凹入平面刻,即把物象轮廓内剔成凹下的平面,再以阴线刻划细部。3.减地平面线刻:又称减地

16、平面阳刻、平凸刻、平面浅浮雕,即在磨制光平的砖面上用阴线刻划好物象后,将物象轮廓以外减地,使物象呈平面凸起。4.浅浮雕:物象轮廓外减地,即物象呈弧状凸起,物象内不同部位也稍刻出起伏,细部仍用阴线刻画。古朴深厚的山东画像石艺术山东画像石主要分布在鲁西南,如嘉祥、沂南、济宁、滕县、曲阜、泰安、肥城以及济南一带。其中嘉祥武氏祠画像石的内容最集中丰富,技法也最具代表性。其内容以描绘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宣扬儒家教义为主。泼辣豪放的南阳画像石艺术河南南阳是汉画像石艺术最为发达的地区。画像内容十分丰富,除了历史故事,还有表现墓主人生前的豪华生活场面,如车骑出行、宴饮狩猎、舞乐杂技等,有奇禽异兽和神话传说,如

17、伏羲、女娲等,天文星象,充分反映了艺匠们的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造型简括,但神态生动,甚至有些面部清晰依稀可辨,构思大胆奇巧,刀法粗犷有力,泼辣豪放,构成了南阳画像石的艺术风格。(二)画像砖艺术表现技法:1.阴线刻清新明朗的四川画像砖艺术绝大多数都是反映现实生活的题材,据统计,这方面的题材约占作品的90%。从车马出行、歌舞百戏、宴饮待客、弋射收获到采桑采莲、盐场、播种等,都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抒情意味,显示出清新爽朗明快的艺术风格。第四节秦汉绘画艺术一、凝重瑰丽汉代帛画艺术在已发现的帛画中,保存最完整、艺术性最强的是1972年于长沙马王堆汉墓1号汉墓出土的“非衣”,墓主人是长沙王宰相刘苍之妻

18、辛追夫人。非衣”帛画:整个形状为英文字母“T”形。原先覆盖在棺木的盖面上,其作用是导引死者的灵魂升入天国。画面基本上由3个部分组成,天上、人间和地下。在马王堆3号汉墓(利苍之子)也出土了4件帛画,其中有一件也分天上、地下、人间3个部分。只是人间部分是一位佩剑穿袍的年轻人,构图及描述方法与“非衣”几乎完全相同。西汉早期的楚地和山东临沂帛画有不少的相似之处,如两者都将画面分为天上、人间、地下3个部分,最上部都有蟾蜍、金乌,这说明汉代作为一个统一的王朝,其神仙观念、民间信仰、民俗民风甚至绘画手法都有相同或相通之处。二、宫室及墓室壁画艺术1.宏丽的宫室壁画2.纷繁的墓室壁画:汉以前的墓室壁画,迄今未有

19、发现,留存于现在的多为汉代墓室壁画。目前所知较早的壁画是1976年发掘的洛阳卜千秋墓,建造年代约在西汉昭帝、宣帝时期(前86年前49年)。内蒙古和林格尔墓室壁画:迄今发现汉墓壁画中画幅保存最多,内容较丰富,图画场面较大的作品。共有五十多组,描绘主人从“举孝廉”到“使持乌桓校尉”的仕途经历和官职的升迁。汉墓壁画,充分反映了汉代人的生活和真实形象,也极大地丰富充实了中国早期墓葬绘画的实物资料,把形成于战国时期墓葬绘画的图像体系和观念形态发展到非常完善的地步,也成为我们研究汉代政治、思想、经济、文化的珍贵历史资料。从艺术发展史的角度来分析,汉墓壁画的绘画技巧进一步完善成熟,技法趋于多样化,使用的色彩

20、更加丰富。尤其表现力明显提高,人物画表现摆脱了春秋晚期以来呆板的图案式横向排列方式,注重人物身份、神情、动态的刻画,大大拓展了人物画的表现领域。汉墓壁画以它丰富的想象力、巧妙的构思及灵活的布局,广泛而全面地展示了汉代社会生活和思想信仰的各个领域。虽然壁画的某些图像怪诞离奇,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和浪漫气息,但这正体现出艺术匠师们非凡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三、其他绘画性作品1.瑰丽的漆器装饰画:秦汉漆器纹饰除了少量反映现实、神话题材外,大都是自由、活泼、流畅的抽象纹样,十分抽象醒目。2.灿烂的彩绘陶:汉代也用颜色来画陶器,称为“彩绘陶”颜色丰富,虽然年代久远,有些斑驳,仍可看出朱红、石绿、浅紫等灿烂的色

21、彩。3.木板画:在甘肃居延、武威等地发现。秦汉时期,在哲学领域,各种思潮、学说和流派经过长期的相互抵制、争辩,最终呈现出相互吸收、融合的趋势,最终建立起以儒家思想为首的封建大一统思想。在这个庞杂的思想体系中,古与今,天与人,自然与社会,物质与精神融会一体,彼此牵扯,使得汉代艺术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琳琅满目的世界,天堂、地府、仙境,人间,死者,神仙、怪兽灵禽,历史人物,现实生活都同时展现于同一个艺术世界当中,展现于同一幅画面中。在神仙世界里,没有苦难的呻吟,而是愉快的渴望,是希望生前死后都有永恒幸福的祈求。它所祈求的是长生不死,羽化升仙,是希望死后仍然可以延续现实的人生。秦始皇、汉武帝曾多次派人去寻

22、求不死药。而对现实生活,秦汉时的人们对它同样充满了赞扬和肯定。如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不仅表现日常生活,甚至对谷仓、火灶、猪圈、鸡舍等都非常严肃认真地加以刻画,只有对现实生活充满了热情和肯定,对人的意志和活动充满了自信才可能在艺术中怀着极大的兴趣去描绘、欣赏和表现它。对现实生活的热爱与对自身力量的自信表现在具体形象和意境上,就是力量、运动和速度,气势和古拙就成了汉代艺术基本特征和美学风格。“你看那弯弓射鸟的画像石,你看那长袖善舞的陶俑,你看那奔驰的马,你看那说书的人,你看荆轲刺秦,你看卜千秋墓室壁画中人物动物的行进行列这里统统没有细节,没有修饰,没有个性表达,也没有主观抒情”“相反,突出的是高度夸张的形体姿态,是手舞足蹈的大动作,是异常单纯简洁的整体形象。这是一种粗线条粗轮廓的图景形象,然而整个汉代的艺术生命就在这里。就在这不事细节修饰的夸张姿态和大型动作中,就在这种粗轮廓的整体形象的飞扬流动中,表现出力量、运动、速度以及由之而形成的气势的美也正是因为靠行动、动作、情节而不是靠细微的精神面容、声音笑貌来表现,于是粗轮廓的写实,缺乏也不需要任何细部的忠实描绘,便构成汉代艺术的古拙外貌。3.秦始皇陵兵马俑和霍去病墓石雕的艺术特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