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地图册中图版(试验本)高一上册目录-教学设计2_第1页
高中历史地图册中图版(试验本)高一上册目录-教学设计2_第2页
高中历史地图册中图版(试验本)高一上册目录-教学设计2_第3页
高中历史地图册中图版(试验本)高一上册目录-教学设计2_第4页
高中历史地图册中图版(试验本)高一上册目录-教学设计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教学设计课题名称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科目历史教学对象高一年级学生课时1课时设计意图回顾明清时期,经济、思想领域出现新变化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但明清又处在世界形势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中西对比,盛世之下隐藏着巨大危机。这节课我选择从白蛇故事演看变明清社会之变。之所以选择白蛇传,是因为民间故事白蛇传起源虽早,但基本定型是在明朝后期。故事背景假托于南宋,反映的却是明代中晚期以来的市井生活;白蛇故事在明清版本中人物形象、地域、情节的变动,为突破本课重点“明清经济和思想的变动”提供丰富的史料支撑;通过中西同时期两个戏剧相同主题、不同结局的比较,指出明清盛世背后实际暗藏危

2、机。这节课我将带领学生从白蛇传故事演变观社会之变,探盛世危机。教材分析课标要求: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大变化;通过了解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教材地位:从大单元设计角度看课标要求,学习要点是要认识明清版图奠定和经济思想变化,同时强调明清社会逐渐暴露出的危机和潜在的问题。所以,本单元的核心内容是盛世危机。从本课地位来看,本课位于专题四第三课,是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在实现近现代贯通、中西方关联、诸单元融合中具有重要作用。本课也有内容多跨度大的特点,需要取舍和整合。重点难点重点:明至清中叶经济与思想出现的新变化。难点:明清未能实现社会

3、转型的原因。设计思路我将采用核心问题+问题群的形式展开教学设计,深挖核心问题,助推整合教学。以核心问题“变”统领全课,分解为三个有内在层次的问题群。在此问题链下,分明暗两条线。明线紧密围绕白蛇传在明清时期的演变展开,暗线将明清时期的经济、思想文化的变与不变一一呈现。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千百年来,杭州西湖流传着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有一条修行千年的白蛇精,名叫白素贞。她化为人身,在西湖烟雨蒙蒙的清明时节,与许仙借伞定下情缘,结为夫妻。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白蛇传。师:白蛇故事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唐朝时期,情节与现在大相径庭。唐宋版本白蛇传的主题都是白蛇化为美女,诱惑世间男子,男子离奇死去。直

4、到明朝中后期冯梦龙版,白蛇故事才基本定型,变成我们熟悉的版本。角色包括白娘子,许仙,法海等,当然此时的许仙还被称为许宣。设计意图:在导入部分设置情境,带领学生“神入”历史情境,从学生熟悉的民间故事白蛇传进入本课。接着呈现他们不熟悉的早期版本,冲击已有思维,引发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白蛇故事在明清的变化做好铺垫。师:文化既是一定时期经济政治的产物,也蕴藏着社会经济变动的信息。以蒋勋的评价进入第一篇章思想之变。第一篇章思想之变:早期启蒙,清风徐来师:在明代后期冯梦龙版本中,白娘子形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你们文本选段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白娘子?能不能用几个词来形容?生:解读文本,提取信息设计意图:白娘子对

5、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和学生可以形成跨越时空的共鸣。聚焦于明清版本的白蛇传形象的变化,构建学生历史理解的社会情境,为历史思维的养成提供沃土。师:白娘子的形象已经从一个恐怖的蛇妖转变具有人性的、主动泼辣、勇敢追求爱情的市井女性形象。明清当时的主流思想是什么?生:程朱理学师:当时的理学家们、卫道士反复强调,人要压抑你的欲望。而冯梦龙用小说、文字告诉人们,人的欲望就是天理。并且提出“天地若无情,不生一切物”,用对情的的肯定和追求对抗束缚人性的理学。冯梦龙版本白娘子形象的变化,是当时思想领域变动的结果。生:小组探究明清思想领域变动。设计意图:分层设计问题,解读王阳明、李贽与明末清初思想家主张的关键信息,使

6、学生由表及里,理清明清思想领域的变动,突破核心问题中的第一个子问题-思想之变。师:从这里可以看出,明清时期白蛇传故事的变动,实际上是明清社会精神风貌的一种产物。既然是时代的产物,这种变化就不可能仅仅出现在白蛇传当中。这种批判旧制度的精神,我们在明清文化的其他领域,还能不能举出一些例子来?生:水浒传中百姓被逼上梁山,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师:不管是在水浒传、还是西游记中我们都能找到批判旧秩序的表现,提倡人性。牡丹亭的作者汤显祖,直接提出一句:“天地之性人为贵”。设计意图:由此适当延伸整合教材小说与戏曲内容。依托教材结合设问,让学生在掌握教材内容的同时培育核心素养。过渡:明清思想文化别开生面的情

7、形是因为社会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此过渡到内容的第二篇章经济之变。第二篇章经济之变:异质经济呼唤自由师:白蛇传的情节在明清也发生较大变动,我们从空间角度来考察白蛇传,会发现主要情节和相关经济活动主要围绕浙江、苏州和镇江三个城市为主的江南区域进行。我们以白蛇传中的三个情节来看明清江南地区的新变化。师:呈现白蛇传中三个情节,夜航船、生药店和赠宝银。在情节一夜航船中,解读夜航船细节,结合图文史料,分析农业之变;在情节二生药店中,探究许宣身份转变,破解商业新现象;在情节三赠宝银中,分析货币之变。生:研读史料、归纳总结设计意图:以相关情节吸引学生兴趣,深挖历史细节,探究情节背后明清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8、的变化。使学生由表及里,突破社会之变的第二个子问题:经济之变。师:从全球视野来看,中国明清经济变化与世界同步。中国工业在西方工业化之前有着辉煌灿烂的一页。而江南在中国经济中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师:当我们考察明清思想家的地域范围,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启蒙实现家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尤其是江南地区。明清思想变动与思想家的区域分布有何关系?生:总结归纳。师:这些思想家都分布在沿海地区,明清时期尤其是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随着社会进步和财富流动,地方精英倾向于支持商业的发展,批判阻碍商品经济发展的旧制度的思想。设计意图:落实唯物史观,让学生了解明清思想变化与经济的联系,强化历史逻辑的培

9、养。过渡:这些时代的叛逆者们,他们会有怎样的结局?第三篇章世界之变:盛世危机,东西分流师:白娘子被代表封建势力的法海收服,镇压在雷峰塔底。同一个时期的英国也有一个类似的故事罗密欧与朱丽叶。白蛇传的主题是情,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主题也是情。白娘子的情得不到法海、黄图珌为代表的旧制度的理解,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情也得不到家族为代表的旧制度的理解。故事再往后发展,我们会发现故事的结局会有微妙的不同。大家觉得结局不同在哪?生:一个是妥协,一个是新生。师:白娘子被封建势力代表的法海镇压在雷峰塔底,而罗密欧与朱丽叶体现出与封建势力坚定的不妥协精神,最终换来两大家族握手言和。设计意图:通过中西两个文学作品的对比,这

10、恰恰昭示了中西方历史不同的发展方向:一为传统社会的循环往复,一为近代社会的曙光初现。师:这一妥协色彩不是个例,在明清小说、戏曲等领域你们能找到相似案例吗?生:水浒传中被招安;西游记孙悟空西天取经后成佛。师:为何文化呈现出这样的妥协性?张宏杰认为原因在于制度和运转规则没有根本突破和进步。并且提出一种观点,中国的盛世出现在不该出现的时候,成就如烛火遇到了太阳,一下子黯淡无光,你赞同这个观点吗?为什么?生:小组讨论设计意图:此处的小组讨论,意在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恰当的时空术语,运用唯物史观形成历史理解并做出合理的历史解释。师:此时的中国,社会转型艰难。然而,同时期的西方迅速地脱离传统发展轨道

11、加速前进,跃上工业文明进程的制高点。明清时期中国是否有机会与西方的工业文明接轨?生:明朝传教士来华师:16 世纪中叶开始,西方传教士远涉重洋,到达中国传教。代表人物有利玛窦、汤若望等。传教过程中也将西方科学知识带到中国,我们称为早期的西学东渐。他们与一些开明的中国士大夫合作翻译西方科学书籍。师:从编译的书籍来看,这些开明士大夫对西学的关注重点何在?生:天文地理水利军事等实用领域。师:开明士大夫对西学的肯定和推广是否是社会的主流态度?设计意图:采用递进式设问的方式,通过解读材料的关键信息,明确国人对西学的主流态度是鄙夷否定,重实用技术而轻科学原理。潜在的取法西方发展科技和工业的契机溜走。师:以杨光先为典型代表,说明当时大多数士大夫是什么态度?持鄙夷态度;从学习的内容来说,选择性学习实用技术,背后蕴含的科学原理,王朝决策者毫无用心。潜在的取法西方发展科技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