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北师大三年级上册10奇妙的海底世界-双流金桥小学谢玉华《圆圆的沙粒》教学设计_第1页
小学语文北师大三年级上册10奇妙的海底世界-双流金桥小学谢玉华《圆圆的沙粒》教学设计_第2页
小学语文北师大三年级上册10奇妙的海底世界-双流金桥小学谢玉华《圆圆的沙粒》教学设计_第3页
小学语文北师大三年级上册10奇妙的海底世界-双流金桥小学谢玉华《圆圆的沙粒》教学设计_第4页
小学语文北师大三年级上册10奇妙的海底世界-双流金桥小学谢玉华《圆圆的沙粒》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圆圆的沙粒教学设计双流区金桥小学 谢玉华一、教材简析 圆圆的沙粒是小学北师大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十单元“奇妙的海底世界”中一篇拟人体的童话故事。课文采用对话的形式叙述了一颗圆圆的沙粒不被同伴们的嘲笑、议论所动摇,钻进蚌壳里,几十年后变成了一颗闪闪发亮的珍珠。本文除了语言美、意境美,还蕴藏着深刻的道理:只要朝着预定的目标,坚定不移地努力,就能实现美好的愿望。故事简短,文字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对故事大致内容的理解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不是难点,但要真正地走进故事的主人公沙粒的内心世界,需要引导学生通过体会人物的心情,读好人物的对话,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进行空白的补写,体会人物的品质。教学目标

2、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的对话。 2.认识6个生字,学习多音字“缝”,理解“真诚”“异想天开”“议论纷纷”等词语。 3.根据课文情境,在文中省略号处练习补写。 4.体会“只有朝着预定的目标,坚定不移地努力,才能实现美好的愿望”的道理。三、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的对话。 2.根据课文情境,在文中省略号处练习补写。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设计总述本文是拟人体的童话故事,对故事大致内容的理解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不是难点,但要真正地走进故事的主人公沙粒的内心世界,需要引导学生通过体会人物的心情,读好人物的对话,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进行空白的补写,体会

3、人物的品质。在教学中,为突破重难点,引导学生在理解与运用关键词中积累语言,在补白想象中积累语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为学生的补写铺垫情感,发散学生的思维。六、教学过程创设反差,质疑导入。课前热身:根据提示词,说说你想到的事物。(板书: 珍珠)1.出示珍珠图。引导学生提取词语“仓库”里描写珍珠的词语来形容和赞美珍珠,并用“这是一颗 的珍珠。”表达。 (板书:美丽的) 2.出示沙粒图,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词语形容沙粒,并用“这是一颗 的沙粒。”表达。(板书:圆圆的沙粒)3.质疑:圆圆的沙粒为什么能变成美丽的珍珠?【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视觉上把珍珠的美与沙粒的平凡做对比,让质疑和盘托出。】(二)初读课文

4、,整体感知。1.出示自读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测字词。 (1)出示一组表示看到的短语:美丽的阳光 奇妙的海景 风和日丽的春天美丽的珍珠 齐读。抽生补充短语。屏幕出示补充的短语。出示一组表示听到的短语:滚滚的涛声 美妙的歌声 齐读。抽生补充短语。屏幕出示补充的短语。(2)理解并运用多音字“缝”。(3)抓关键词填空,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有用之材 异想天开 坦然 议论纷纷 蚌壳 美丽的珍珠一颗圆圆的沙粒十分真诚地对同伴说,它想成为 ,但是同伴们不但不理解,反而 圆圆的沙粒,说它 ,可它却 地钻进 。几十年过去了,它终于成为了一颗 。【设计意图:第一类词语旨在引导学

5、生扩充词语,在语言积累的同时又给后面想象同伴们的议论纷纷积累素材;第三类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体会沙粒的坚定。(1)出示自学提示: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用“ ”画出圆圆的沙粒为什么要变成美丽的珍珠?学习第1自然段,理出中心句。 出示中心句。 用拆词法理解关键词“真诚”。 指导读出小沙粒的十分真诚,初步感受小沙粒的坚定。 出示朗读金钥匙:读人物对话时,要体会说话人的心情。(3)学习第2自然段,用换词法理解关键词“异想天开”。 对于小沙粒的梦想,如果你是它的朋友,你会怎么鼓励它? 同伴们是怎么看待的?用“ ”画出同伴们嘲笑

6、它的话? 运用金钥匙指导读出同伴们的不相信。 换词理解“异想天开”。 换词读同伴们的嘲笑。【设计意图: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抓住沙粒的“真诚”和同伴们的“嘲笑”,引发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人物的心情,顺理成章地积累了语言。】(4)学习第3-5自然段引读第三自然段,指导带着十分的真诚和“决心”坚定地读出沙粒的梦想:我要变成一颗珍珠,成为有用之材。(板书:下定决心)指导读同伴们的议论纷纷。(出示第四自然段)补白第一处省略号内容,它还听不到什么?看不到什么?运用之前积累的表示看到和听到的短语,补白填空。它再也看不见 、 ,听不到 了!它简直是 ,太可怕了!

7、联系上下文理解“议论纷纷”。读出小沙粒毫不动摇地说出自己的梦想:我要变成一颗珍珠,成为有用之材。学习第二部分,想象小沙粒在蚌壳里度过的漫长岁月。 (1)师配乐朗读68自然段,引出补写。 (2)小组合作选择其中一个方面完成第9自然段的补写。出示句子:时光伴着海波逝去了,沙粒遇到了许多的诱惑。当 的时候 , 它 ,但一想到自己要成为一颗珍珠,它 。 各式各样的议论被海潮冲走了,沙粒遇到了很多困难。当 的时候,它 ,但一想到自己要成为一颗珍珠,它 。 圆圆的沙粒也被它的同伴们遗忘了,沙粒是孤独寂寞的。当 的时候,它 ,但一想到自己要成为一颗珍珠,它 。 小组汇报交流。在漫长的几十年里沙粒经受住了许多

8、的磨难和考验,因为它一直都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我要变成一颗珍珠,成为有用之材。【以读代讲,声情并茂地配乐范读,让孩子们沉浸在美好的情境中,润物无声地进行了小练笔,以实现教学无痕的境界。】3.学习第三部分,体会沙粒变成珍珠后,同伴们和沙粒的不同心情。师引读第10自然段。出示沙粒们嘲笑它的话,指导朗读“是它?”对比同伴们之前的态度,体会沙粒们从嘲笑、议论纷纷到惊讶、不好意思态度的转变。小沙粒听了同伴们的话,它又是怎么说的?学习最后一段。(板书:梦想成真) 【设计意图:抓住文中两处省略号,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进行空白的补写,在练笔中沉淀语言,体会人物的品质。】(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回

9、顾板书,体会“只有朝着预定的目标,坚定不移地努力,才能实现美好的愿望”的道理。 2.课后查找沙粒变珍珠的成因和珍珠的用途。【课外收集资料,既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又为学生打开一扇阅读之门,点燃孩子们的探索欲望】板书设计 异想天开美丽的珍珠圆圆的沙粒下定决心 梦想成真 七、教学反思圆圆的沙粒是小学北师大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十单元“奇妙的海底世界”中一篇拟人体的童话故事。课文采用对话的形式叙述了一颗圆圆的沙粒不被同伴们的嘲笑、议论所动摇,钻进蚌壳里,几十年后变成了一颗闪闪发亮的珍珠。本文除了语言美、意境美,还蕴藏着深刻的道理:只要朝着预定的目标,坚定不移地努力,就能实现美好的愿望。故事简短,文字兼美,富

10、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对故事大致内容的理解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不是难点,但要真正地走进沙粒的精神世界,从浅层阅读转向深层感悟,我把第二单元的朗读金钥匙:读人物对话时,要体会说话人的心情贯穿始终,并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进行空白的补写,体会人物的品质。回顾今天呈现的历经6次删减的“定稿”,可取之处与不足之处反思如下:一、可取之处(一)注重积累,学用一体,丰富学生的语言“仓库”。 1.开课时把视觉效果向语言思维拓展,引导学生用词语形容所见到的珍珠、沙粒,并补充积累,让学生先说,老师再“给”,让语言积累层层叠加。2.深入挖掘文本中隐藏的语言。 分类积累文中描写美景和声音的词语,为文中第四自然段的

11、补写“沙粒还看不见什么?听不见什么?”铺垫语言,引导学生学以致用。3.在朗读中积累语言,感悟文本。指导学生读出小沙粒说出自己梦想时的十分“真诚”体会沙粒的坚定;让学生以朋友的身份正面鼓励沙粒,对比引出同伴们不但不理解,反而嘲笑圆圆的沙粒,抓住“嘲笑”“异想天开”指导读出同伴们的冷嘲热讽,体会说话人的心情,随机出示朗读的金钥匙:读人物对话时,要体会说话人的心情。在补写、相互交流中积累语言。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文字粘连配合,成为文章不可缺少的细胞。让读者去联想,去补充,其实在这些似乎“无”的空白之中,渗透着极丰富的“有”。(1)以第四自然段补写“沙粒还看不见什么?听不见什么?”的

12、固定句式为桥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之前积累的短语或自己想到的短语填补“材料”,让学生有“料”的同时,积累了语言。 (2)展开想象补写第9自然段,在发散思维能力处,相互交流中积累了语言。(二)融入情境,练习表达。 配乐朗读6-8自然段,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轻轻地、慢慢地读,铺垫情感后,顺势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补写第9自然段,在相互交流中练习表达。(三)课内童话,课外科学。回顾板书,走出童话故事,让学生课后查找真实的沙粒是怎么变成珍珠的?珍珠又有什么用途?既点燃孩子们的探索欲望,又为习作引入了“源头活水”。二、不足之处:(一)给予学生表达的机会少,每个点位停留不够,匆匆而过,学生思路刚打开,我就急于“关门

13、”,导致课堂生成不够丰富、生动。这应该是我第一次试讲时超时,同伴的一句“超时就是事故”一直萦绕在我耳边。(二)明确了目标,没用足设计。在开课前的猜词游戏环节,我刚出示“无边无际”就有孩子举手想说,因为不放心,我又出示了“三分之二”,一个孩子就猜出是大海。我追问:你是怎么猜到的?他说:“是三分之二提示了我。”我说:“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然后,我就补充海洋知识,而没有让这个知道的孩子完整地表达,给大家普及科学知识。 (三)补写指导中我的参与和指导不“给力”,小组讨论不充分,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第9自然段的补写是我从第一次试讲到最后的呈现,都没有很好地处理的环节。原因在于在初次上课时,我们担心:如果

14、不搭梯子,让学生想象“沙粒在漫长的岁月里都遇到了哪些诱惑、困难和孤独?”后写一段话,孩子会不会找不到着力点,泛泛而谈,所以在接下来的试讲中,我们搭的梯子越来越多。在最后的呈现中,效果比之前好,反馈小组学习单,孩子们基本上都能补写完整。这看似搭的这句话“但一想到自己要成为一颗珍珠。”起到了关键作用,让学生表达流畅了许多,但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没有让他们站在自己的立场去想象,去充分地表达。 (四)课堂上自我感觉还是不够放松,语言的感染力也有所欠缺。看来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良好的语言素养和丰富的情感是必不可少的,这是我需要努力的方向。 同伴点评同伴吴英:谢老师在圆圆的沙粒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体现了语言积

15、累训练:一、在词语理解与运用中积累语言 1.语言是需要积累的,所谓积沙成塔,所谓日积月累。语言积累什么呢?要积累词汇,词汇丰盈方能表达丰富多彩的世界。本课教学时,谢老师利用了联想、换词法、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将重点词“真诚、异想天开、议论纷纷”,学习得淋漓尽致。无形当中,就让学生不自觉地记下了这些词语。 2.在检查自读时,谢老师分类让孩子学习并拓展了很多“xx的xx”这样的短语。虽然这样的短语一二年级也在积累,但今天的学习分类更明确:从看到的和听到的两方面积累;不光如此,这样的积累是为了后文说话练习做准备,是为了运用而积累。 3.另外,谢老师还出示了文中的一些重要的词语,不仅检查孩子是否会读,

16、还让孩子将词语正确地填入文段中。多音字教学也一样,先感知,再理解,最后运用。这些都是让孩子在运用中学会积累语言,也让孩子明白:语言的积累就是为了运用。二、在感情朗读中积累语言 俗话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教学应以读为本,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体会人物的心情,读出滋味,从而读有所值,读有所得,在读中自然而然地积累丰富的语文材料。今天,谢老师紧紧围绕中心句“我要变成一颗珍珠,成为有用之材。”以及沙粒和同伴的对话进行朗读地指导,让生充分体会人物的心情,在绘声绘色地朗读中,学生将书中的语言变为了自己的语言。另外,在第四自然段,谢老师引读;第6、7、8自然段,配乐读诗一般的语言,就在这样的朗读中,美丽的语言不露声色、如溪水般缓缓地流到了每个孩子的脑海中。三、在表达运用的实践中积累语言 本文有两处省略号,是一个很好的补白处。第一处,谢老师紧抓句式“它再也看不见 、听不到 。”让学生将初读检查的词组“xx的xx”运用到句子中。在这样的表达运用中,孩子不光将词组固化了,还积累了一定的句式表达。第二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