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表论文(设计)名称我国商业银行拓展投资银行业务研究论文(设计)来源自选题目论文(设计)类型应用研究导 师学生姓名学 号专 业调研资料的准备:论文将从我国商业银行的投资业务拓展的现状出发,结合当今国际主要国家特别是美国的商业银行拓展投资业务的发展规律,思考我国商业银行拓展投资投资银行业务的前景和发展战略。调研过程中需要从报章杂志,网络等渠道搜集相关的资料,并查阅和研读有关商业银行投资业务拓展进行探讨和分析的书籍和论文,理解相关理论并在分析问题时能够运用。主要参考文献: 1.Allen N. Berger, Rebecca S. Demsetz and Phil
2、ip E. Strahan.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financial services industry: causes, consequences,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future,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1999. 2.Bharat N. Anand and Alexander Galetovic. Investment banking and security market development: does finance follow industry? IMF working p
3、aper, 2001. 3.查里斯R吉斯特著,郭浩译金融体系中的投资银行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4王明夫投资银行并购业务5宋国良 投资银行学6. 姜瑶英著20世纪90年代美国银行业的改革与战略;7.马丽娟著投资银行研究等文献。二. 设计目的、要求、思路与预期成果:投资银行是现代金融业适应现代经济发展形成的一个新兴行业,其业务主要指除传统银行业务以外,与资本市场有关的所有证券、基金、债券等业务。从发达国家银行业发展来看,投资银行业务与传统银行业务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银行业的大势所趋。随着我国金融政策的松动,目前国内商业银行都在积极拓展投资银行业务领域。本文从分析国内外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
4、务的发展现状入手,阐述国内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营销的现实意义,并提出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策略论文将分为五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阐述我国商业银行拓展投资的背景,目的和意义。第二部分:阐述投资业务的经济内涵和功能。第三部分:分析我国商业银行拓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意义第四部分:通过以上分析,结合实际的商业银行拓展投资银行业务的案列,提出对投资银行业务发展所遇到的问题的解决方案和发展策略。第五部分:总结观点。三. 任务完成的阶段、内容及时间安排:2007年12月1 日 完成开题报告2007年12月31日 完成文献综述2008年03月13日 完成毕业论文粗纲2008年04月20日
5、 论文终稿(设计成果)四. 完成论文(设计)所具备的条件因素:商业银行拓展投资业务的相关资料搜集途径很多,比如网上的论文库和期刊库,图书馆有关的书籍,论文等,在必要时也可以调查访问,这些都可以保证资料的全面性和准确性。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2007年12月1日摘要随着1999年11月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的通过,历经60多年的分业经营模式宣告终结,至此,世界金融界仍严格实行分业经营的主要国家只有中国。近20年来,在国际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趋势下,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开展的投资银行业务己逐渐形成明显的国际化、多样化、专业化和集中化的发展变化趋势。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后,中
6、国金融开放被规定了时间表和加速度,到2006年,随着5年过渡期的结束,中国银行业的全面开放,从事混业经营的外资金融机构将全面介入我国金融领域,国内商业银行将不得不面对来自国际全能银行和一流投资银行的严峻挑战,这为国内商业银行加紧开展投资银行业务形成了外在的压力。本文共分为六部分,对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进行了理论与政策的研究。第一部分对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的定义进行了界定,介绍了投资银行的经济功能和基本业务,并且分析了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的区别与联系。第二部分主要对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描述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改革情况和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国际背景。第四部
7、分讨论了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必要性和优势,并对开展投资银行业务与提高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关系进行了论述。第五部分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主要障碍及需要解决的问题。第六部分我国商业银行应采取的改革政策措施及商业银行可以采取的策略。文章最后对全文作出总结。关键词: 投资银行业务 混业经营 金融控股公司Abstract Nov.1999 witnessed the passage of American Financial service modernization bill, which put an end to the separate operation mode work
8、ing for more than sixty years. Thus, China becomes the unique country that is still sticking with separate operation mode all over the worldwide finance circles. In recent twenty years, the investment banking, which is practiced by the commercial banks in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has gradually a
9、ppeared to be internationalized, diversified, specialized, and intensified in the tre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ever-increasingly rat-race market competition. With Chinas WTO entrance, which happened in Dec., 11, 2001, China was required to open up her finance according to a preset schedule. T
10、hat is, by 2006, when the five-year interim is over and Chinas banking is open up in an all-round way, foreign financial institutes, which are crossing-operation-oriented, will penetrate into Chinas financial field here and there, and domestic commercial banks will have to face harsh challenge posed
11、 by international omnipotent banks and top-notch investment banks, thus constituting outside pressure on domestic commercial banks that are stepping up their efforts to develop investment banking. The author conducts a deep research on the theories and policies, abiding by which the domestic commerc
12、ial banks practice investment banking, by dividing the dissertation into six sections. In the first section, the author makes clear the definitions of commercial bank and investment band, introduces the economic function and fundamental operations of investment banks, and analyzes the differences an
13、d correlations between commercial bank and investment bank. In the second section, the author focuses on analyzing the theoretical bedrock of separate operation and crossing operation, and in addition, compares all the modes taken by the crossing-operation-practicing banks. In the third section, the
14、 author depicts the status quo of the development and reforming of domestic commercial banks, and the international background in which domestic commercial banks develop investment banking. In the forth section, the author makes a discuss over the necessity and advantage of domestic commercial hanks
15、 if they are to develop investment banking, and sets forth the relation between attempting investment banking and improv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our commercial banks. In the fifth section,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e key impediments and unaddressed problems standing in the way that our domestic comm
16、ercial banks initiate investment banking, and besides, raises corresponding governmental solutions as well as steps that can be taken by commercial banks. In the sixth section, the author dwells on the emphasis our domestic commercial banks should put on and the staged strategy they should take when
17、 they develop investment banking. In the last place, the author makes a summary of the whole dissertation.Key words: Investment Banking Mixed Operation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目录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196036707 一、导论 PAGEREF _Toc196036707 h 10 HYPERLINK l _Toc196036708 (一)、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背
18、景 PAGEREF _Toc196036708 h 10 HYPERLINK l _Toc196036709 1、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改革情况 PAGEREF _Toc196036709 h 10 HYPERLINK l _Toc196036710 2、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国际背景 PAGEREF _Toc196036710 h 12 HYPERLINK l _Toc196036711 (二)、我国商业银行拓展投资银行业务的意义 PAGEREF _Toc196036711 h 14 HYPERLINK l _Toc196036712 (三)、混业经营的动因与理论基础 PAGEREF _T
19、oc196036712 h 14 HYPERLINK l _Toc196036713 1、资源共享说 PAGEREF _Toc196036713 h 14 HYPERLINK l _Toc196036714 2、范围经济说 PAGEREF _Toc196036714 h 16 HYPERLINK l _Toc196036715 3、制度变迁说 PAGEREF _Toc196036715 h 16 HYPERLINK l _Toc196036716 二、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概述 PAGEREF _Toc196036716 h 18 HYPERLINK l _Toc196036717 (一)、商业银
20、行与投资银行的定义 PAGEREF _Toc196036717 h 18 HYPERLINK l _Toc196036718 1、商业银行(Commercial Bank)定义 PAGEREF _Toc196036718 h 18 HYPERLINK l _Toc196036719 2、投资银行(Investment Bank)定义 PAGEREF _Toc196036719 h 18 HYPERLINK l _Toc196036720 (二)、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区别与联系 PAGEREF _Toc196036720 h 20 HYPERLINK l _Toc196036721 三、商业银行
21、混业经营模式的比较 PAGEREF _Toc196036721 h 21 HYPERLINK l _Toc196036722 (一)、全能银行模式 PAGEREF _Toc196036722 h 21 HYPERLINK l _Toc196036723 1、全能银行模式介绍 PAGEREF _Toc196036723 h 21 HYPERLINK l _Toc196036724 2、全能银行模式的优缺点 PAGEREF _Toc196036724 h 22 HYPERLINK l _Toc196036725 (二)、母银行模式 PAGEREF _Toc196036725 h 23 HYPERL
22、INK l _Toc196036726 1、母银行模式介绍 PAGEREF _Toc196036726 h 23 HYPERLINK l _Toc196036727 2、母银行模式的优缺点 PAGEREF _Toc196036727 h 23 HYPERLINK l _Toc196036728 (三)、控股公司模式 PAGEREF _Toc196036728 h 24 HYPERLINK l _Toc196036729 1、控股公司模式介绍 PAGEREF _Toc196036729 h 24 HYPERLINK l _Toc196036730 2、控股公司模式的优缺点 PAGEREF _To
23、c196036730 h 25 HYPERLINK l _Toc196036731 四、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必要性和优势所在 PAGEREF _Toc196036731 h 26 HYPERLINK l _Toc196036732 (一)、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必要性 PAGEREF _Toc196036732 h 26 HYPERLINK l _Toc196036733 (二)、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优势 PAGEREF _Toc196036733 h 27 HYPERLINK l _Toc196036734 1、商业银行的信誉优势 PAGEREF _Toc1960
24、36734 h 27 HYPERLINK l _Toc196036735 2、商业银行的资金优势 PAGEREF _Toc196036735 h 27 HYPERLINK l _Toc196036736 3、商业银行的“集成式”服务优势 PAGEREF _Toc196036736 h 27 HYPERLINK l _Toc196036737 4、商业银行的网络信息优势 PAGEREF _Toc196036737 h 27 HYPERLINK l _Toc196036738 五、国内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主要障碍及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PAGEREF _Toc196036738 h 28 HY
25、PERLINK l _Toc196036739 (一)、制度约束问题 PAGEREF _Toc196036739 h 28 HYPERLINK l _Toc196036740 (二)、投行业务认识问题 PAGEREF _Toc196036740 h 29 HYPERLINK l _Toc196036741 (三)、内在经营动力问题 PAGEREF _Toc196036741 h 30 HYPERLINK l _Toc196036742 (四)、收费管理问题 PAGEREF _Toc196036742 h 30 HYPERLINK l _Toc196036743 (五)、人才素质问题 PAGER
26、EF _Toc196036743 h 31 HYPERLINK l _Toc196036744 六、我国商业银行可以采取的策略。 PAGEREF _Toc196036744 h 31 HYPERLINK l _Toc196036745 (一)、转变经营理念,建立一套与投资银行业务相适应的运行机制。 PAGEREF _Toc196036745 h 31 HYPERLINK l _Toc196036746 (二)、改革银行经营机制,完善内控制度 PAGEREF _Toc196036746 h 32 HYPERLINK l _Toc196036747 (三)、加强银证合作,发展新型投行业务 PAGE
27、REF _Toc196036747 h 33 HYPERLINK l _Toc196036748 (四)、加强市场调研,确保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正常开展 PAGEREF _Toc196036748 h 33 HYPERLINK l _Toc196036749 (五)、加强投资银行业务风险管理,推进对外合作 PAGEREF _Toc196036749 h 34 HYPERLINK l _Toc196036750 (六)、健全投资银行组织体系,培养专业化投资银行人才 PAGEREF _Toc196036750 h 35 HYPERLINK l _Toc196036751 七、结束语 PAGERE
28、F _Toc196036751 h 35 HYPERLINK l _Toc196036752 附录 PAGEREF _Toc196036752 h 37 HYPERLINK l _Toc196036753 参考文献 PAGEREF _Toc196036753 h 51 HYPERLINK l _Toc196036754 致谢 PAGEREF _Toc196036754 h 53一、导论(一)、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背景1、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改革情况 我国金融业发展历史、成长过程都与美国有着很大差别。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金融业的主体是银行业,社会金融资产的90%表现为存贷款,90%
29、以上的金融业务集中于银行。证券、保险及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根本没有发展起来。谈不上分业或混业。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非银行金融机构纷纷出现,专业银行分化,市场竞争机制被引入金融业,各专业银行间经营范围相互突破,分工领域相互渗透,业务竞争日益激烈,非银行金融机构渗入银行业务,出现了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信贷业交叉经营,金融业与实业、商贸业等非金融业混合经营的局面,到20世纪90年代初,银行大量资金被用来炒股、炒房地产、办实业,加速了银行自身风险的积累,也促使了证券市场、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生成。面对这种情况,国务院于1993年12月出台了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定各金融机构由全能制经营转向分业经
30、营;1995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颁布实施,在法律上正式确立了银行业实现严格的分业经营。由此,银行业与证券业、信托业、保险业的分业经营制度在我国形成。然而,从19941997年,又出现了假回购、真拆借,大量银行资金进入股市等现象。中共中央、国务院又于1997年进一步提出了“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原则。就在我国实行分业经营不到10年的时间里,受到美国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法通过的影响,我国理论界掀起了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讨论浪潮。如今,对混业经营的呼声越来越高,很多人认为分业经营模式已成为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我国分业经营政策也出现了适度放松和调整。1999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
31、与中国证监会先后发布了证券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管理规定和基金管理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管理规定,允许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与基金管理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国债回购市场,从事同业拆借和债券回购业务。随后,监管部门允许证券公司向商业银行申请股票质押贷款2000年中国人民银行和证监会联合发布了证券公司股票质押贷款管理办法,允许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以自营的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作为抵押,向商业银行借款,这就打破了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长期以来的分隔局面。中国人民银行于2001年6月2旧颁布实施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允许商业银行在经过央行审查批准后,可开办投资基金托管、信息咨询、财务顾问等投资银行业务,
32、并就准入制度、审批程序、收费标准等做了明确规定。2003年6月,国家发改委和银监会又出台了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将对商业银行拓展投资银行业务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2003年12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修正的商业银行法第三条第十四项中“允许商业银行经营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的表述为以后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预留了空间。2004年7月旧,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制定了中国银监会信托投资公司行政许可事项实施规定,根据该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准投资入股信托公司,从此,银行业进军信托业之路打通。2005年2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
33、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颁布了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管理办法。试点办法的出台,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工作进入了实质性操作阶段,标志着商业银行全面介入基金业务,将全面从事货币市场基金业务和资本市场基金业务。与此同时,中国金融业中已经出现了混业发展的一些尝试,这些尝试主要是通过控股公司的形式出现的。1979年,中国银行在香港成立中国财务建设香港公司,并在1998年在香港将其重新注册成立了中国银行国际控股 (中银国际),现在,中国银行在香港己经拥有中银香港(银行业)、中银集团保险(财险)、中银保险(寿险)、中银国际(证券经纪、投资银行、资产管理、信托业),已经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混业经营金融集团。2
34、000年2月,光大集团以19%的控股权入主申银万国证券,成为总资产超过2000亿元、拥有光大银行、光大信托、光大证券和保险业的控股公司性质的金融集团。2002年12月5日,中信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在北京正式挂牌成立。这些情况显示:我国金融业实务性操作有可能通过金融控股公司,打破“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铁律,向混业经营发展。 2、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国际背景目前,国外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大都已发展成为集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及现代投资银行业务于一身的综合性商业银行,其投资银行业务已包含了证券发行与承销、证券交易经纪、证券私募发行、企业并购、项目融资、风险投资、公司理财、投资咨询、资产及基金管理、资产
35、证券化、金融创新等,是名副其实的“金融百货公司”。近20年来,在国际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趋势下,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开展的投资银行业务已逐渐形成明显的国际化、多样化、专业化和集中化的发展变化趋势。2002年全球千家银行排名前25位大银行中,除我国的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实行分业经营模式外,其余均采取混业经营模式。2002年世界最大25家银行的一级资本总额达到了6276亿美元,在世界1000家大银行的1. 831万亿美元资本总额中占34. 3%。这个数字在2001年是33. 1%, 2000年是30. 4%。以资产计,世界最大25家银行的资产总额14. 631万亿美元,
36、占世界千家大银行资产总额39. 628万亿美元的36. 9%。花旗银行、美洲银行和汇丰控股以资本计,在2001年位居前三名,2002年居世界前三名的地位未变。这三大银行不仅一级资本和资产规模均有所增加,更重要的是其盈利能力更强,三家银行平均资木回报率和平均资产回报率均有所上升。另一方面,2002年全球10大投资银行中,有7家从事混业经营,其中花旗集团名列10大投资银行之首。从全球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两个方面排名可以看出,全球金融资源正在向混业经营的国际大银行集中,并且这种集中的趋势仍将会持续下去。田瑞璋.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P166混业经营是金融资源向大银行集
37、中的手段和加速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在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承诺的压力下,中国的商业银行面临着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机遇和挑战。(二)、我国商业银行拓展投资银行业务的意义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是适应经营环境变化的战略选择,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化和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和企业直接融资巾场的迅猛发展,主要依赖利息收入的传统商业银行面临严峻挑战,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开展投资银行业务已成为现代商业银行向综合化、个能化演变的必然选择。我国商业银行在现行金融制度安排下,积极拓展投资银行业务,是有效提高赢利能力和竟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三)、混业经营的动因与理论基础学术界对金融混业经营的现象进行过很多研究邢桂
38、君在他的博士论文中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研究中对国内外对于银行业混业研究就国内外对混业经营研究的角度和研究水平做了比较详细的研究综述。,从基础理论、假说、实证检验等方面提出了许多观点。有的是从宏观的经济理论出发,从混业的风险、效率、垄断等角度来分析混业的优势,还有的是从微观经济理论出发,从市场竞争、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等方面分析混业经营的合理性。总体说来,笔者赞同的有以下几种观点:1、资源共享说支持资源共享说观点的学者认为:分业经营模式难以实现金融资源的共享,在信息不对称下,追求信息完备,实现资源共享,是混业经营得以迅猛发展的基石出。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提出“不同行业对生产要素的品质、要素特征、要素结构
39、等都有不同的要求,即资产具有专用性(Asset-specificity),资产的专用性越强,资源在不同行业间进行转移的成本就越高,生产要素就会被锁定在相应行业,但是如果两种行业或者业务的生产要素资产专用性程度低,那么就可以通过合作以及其他的资源转移方式在更广泛的经济领域进行资源优化配置。程卫红.资源共享:混业经营的基础.金融研究,2002,(7)”现代金融业的生产要素包括信息(金融信息、企业信息、市场信息)、金融企业家才能、创新的金融产品、完善的管理制度、己开发的市场、交易平台、网络(销售网络、电子网络)、通讯线路等等,这些资源共性很强,专用程度很低,这就构成了金融机构资源能够共享的基础。 金
40、融资源共享可以节约交易费用和交易成本。各金融机构在进行新产品开发、新市场开拓中除了支付经营费用外,还要支付用于进行市场调查、审查和跟踪监督的费用。跨行业、跨系统开辟市场还需聘请高才能金融企业家。这一系列的支出称为交易成本支出。金融机构为了降低交易成本,实现协同效益的好处,必须舍弃分业经营,实现混业经营,利用合作伙伴已有的共享资源达到利润最大化。金融资源共享还可以在金融机构内部合理配置资源。为了能够节约交易成本,共享金融资源,各家金融机构必须联合,不管混业经营采取哪一种形式,其基础都是以资源能够共享为前提。若各金融机构间没有相互依存和相互补充的资源,其联合就失去了意义。彼此间相依相关的资源就是共
41、享的金融资源。金融机构盈利空间越来越小,追求可供利用的资源成为共同的目标,在利益驱动下,业务交叉、信息沟通,资源得以合理配置,不但资金营运效率提高、收益上升,还能减轻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逆向选择及道德风险行为。从全社会角度看,共享资源节约了交易费用,降低了社会交易成本,可以说是一种帕累托改进。程卫红.资源共享:混业经营的基础.金融研究,2002,(7)2、范围经济说范围经济说与资源共享说有一定的共性,因为范围经济的决定因素是交易费用,混业经营、资源共享带来的交易费用的降低,使金融机构更易达到范围经济。范围经济(Economies of Scope)是研究经济组织的生产或经营范围与经济效益关系
42、的一个基本概念,指由于经济组织的生产或经营范围的张缩,导致相对于收益的平均成本升降的状况。凡由于扩大生产或经营范围导致相对于收益的平均成本降低的,就称为具有范围经济。凡是在范围扩大后,出现相对于收益的平均成本不降低甚至反而升高的,就称为范围不经济(Diseconomies ofScope)。金融机构范围经济可被界定为金融业务领域的扩张或经营品种的增加所引起的边际收益增加或边际费用下降的情况。如果金融机构业务范围扩大后,其交易费用下降引起边际收益增加或边际成本下降,就表明金融机构实现了范围经济。金融机构是决定维持其原有业务品种,还是决定开展其他新业务品种,取决于金融机构开展新业务前后交易费用的比
43、较。如果开展新业务后交易费用降低,则金融机构将引进新型业务,如果交易费用增加,金融机构将维持原来经营业务范围。3、制度变迁说制度变迁是指制度的设立、变更以及随着时间的变化而被打破的方式。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变迁存在不同的模式,其中有代表性的两种是诱导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制度变迁是制度供给满足制度需求的过程,也就是一种新的有效率的制度对原有的低效率制度的替代,也是制度由非均衡状态达到新的均衡状态的过程。制度变迁的主体包括制度的需求者与供给者,戴维斯和诺斯认为,需求者之所以有新制度需求,是因为特定的技术和社会环境发生变化,如生产技术发展、市场规模扩大、价格上升等,但由于规模经济的要求、厌恶
44、风险或政治压力等因素的影响,致使原有的制度(或制度安排)未能发生相应的变化,制度与其环境的匹配不再是最优状态,此时便产生了新的潜在的收益,这一收益在原有的制度内不可以被内在化,而若实行新的更有效率的制度就能获取这种利润,这样在原有制度的支配下的人中,总有部分人或组织为获取这一潜在的利润而率先起来去克服各种困难,提供新的制度供给,实现新的制度均衡。对于制度供给者,他会从自身的利益出发,权衡制度变迁的预期收益与成本,从而决定制度的供给与否。江日初.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实践、理论与制度变迁.经济师,2004,(4)运用新制度经济学中制度变迁理论这一工具,我们可以很好地解释金融组织经营制度的两次变迁。
45、1933年的美国,由于经济金融危机的影响,投资者信心遭受严重打击,出现严重的通货紧缩和投资的萧条,这时,投资者信心需要制度的保证来予以重建,政府和普通公众是制度的需求者,同时,政府是制度的供给者,在当时特定的环境下,政府进行了强制性制度变迁对商业银行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实行严格的分离,同时实行存款保险,并相继颁布了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这样稳定了公众的预期,对恢复和发展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制度变迁的收益显然大于相应的成本。8090年代的再混业变迁,从环境上来说,由于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全球化的市场拓展,大银行大混业使现有的大型金融实体“有了新的潜在的收益”,大型金融实体就成为制度的需求者,另外,发
46、达国家的公司治理、银行经营水平,金融监管水平的提高(正如拉坦所认为,制度变迁的原因不仅在于对新的更有效制度的需求,也是人们有关社会与经济等知识供给增加的结果),外来者混业经营的竞争等诸因素的影响,尽管混业风险依然存在,然而权衡利弊,制度变迁的收益很可能大于变迁的成本,因此,英、美、日、法等纷纷采用大银行大混业的模式。从制度变迁的过程来看,它不能被理解为简单的分分合合,而是一种螺旋式的上升,有着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基础。二、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概述(一)、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的定义1、商业银行(Commercial Bank)定义传统的商业银行是指以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和办理结算为其基本业务的银行。它
47、受授信用的对象主要是工商企业、事业单位和家庭个人。它的业务范围是以存贷款和资金结算为基本内容,以国家金融管理当局授权为限。世界各国根据其经济发展战略、防范金融风险和完善金融体制的要求,明确规定各自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的范围,并随着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加以调整。各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所依据的基本法规是银行法、商业银行法和公司法等郑沈芳.商业银行业务.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P 1。2、投资银行(Investment Bank)定义 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投资银行的称谓在各国也不完全相同,美国称之为投资银行,日本称之为证券公司,英国称之为商人银行,德国称之为私人承兑公司,香港称之为吸储公司,
48、法国称之为实业银行等等。美国著名金融投资专家罗伯特库恩(Robert Kuhn)根据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和趋势曾对投资银行下过如下四个定义:(1)最广义的定义是:任何经营华尔街金融业务的银行,都可以称为投资银行。它不仅包括从事证券业务的金融机构,还包括保险公司和不动产公司。(2)只有经营一部分或全部资本市场业务的金融机构才是投资银行。这是对投资银行的第二广义的定义。因此,证券包销、公司资本金筹措、兼并与收购,咨询服务、基金管理、风险投资及证券私募发行等都应当属于投资银行业务。而不动产经纪、保险、抵押等则不属于投资银行业务。(3)更狭义的投资银行业务的定义仅包括某些资本市场业务,例如证券包销,兼并
49、收购等,另外的资本市场业务,例如基金管理、风险投资、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工具的创新等则应该排除在外。(4)最狭义也是最传统的投资银行的定义仅把在一级市场(Primary Marke)上承销证券、募集资本和在二级市场(Secondary Market)上交易证券的金融机构当作是投资银行 美罗伯特库恩.投资银行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P2。这一定义排除了当前世界各国投资银行所现实经营着的许多业务,因而显然己经不合时宜。国际投资银行界普遍认为,以上第二个观点最符合现代世界投资银行的现实状况,目前是投资银行的最佳定义。(二)、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区别与联系 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是现代金融市
50、场中两类最重要的中介机构,从本质上来讲,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都是资金盈余者与资金短缺者之间的中介,一方面使资金供给者能够充分利用多余资金以获取收益,另一方面又帮助资金需求者获得所需资金以求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二者的功能是相同的。 然而,在发挥金融中介作用过程中,投资银行的运作方式与商业银行有很大的不同,投资银行是直接融资的金融中介,而商业银行是间接融资的金融中介。投资银行作为直接融资的中介,仅充当中介人的角色,它为筹资者寻找合适的融资机会,为投资者寻找合适的投资机会。但在一般情况下,投资银行并不介入投资者和筹资者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之中,只是收取佣金,投资者与筹资者直接拥有相应的权利和承担相应的
51、义务。例如投资者通过认购企业股票投资于企业,这时投资者就直接与企业发生了财产权利与义务关系,但投资银行并不介入其中,因此这种融资方式称作“直接融资方式”。商业银行则不同,商业银行同时具有资金需求者和资金供给者的双重身份,对于存款人来说它是资金的需求方,存款人是资金的供给者;而对于贷款人而言银行是资金供给方,贷款人是资金的需求者。在这种情况下,资金存款人与贷款人之间并不直接发生权利与义务,而是通过商业银行间接发生关系,双方不存在直接的合同约束,因此这种融资方式称作“间接融资方式”。传统的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之间的区别可以用下表来表示: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区别 资料来源:分业银行体制和全能银行体制比
52、较研究一,孙世选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基本业务证券承销存贷款功能直接融资间接融资活动领域主要活动于资本市场主要活动于货币市场业务概貌无法用资产负债表反映表内和表外业务利润根本来源佣金、手续费、投资收益等存贷利差经营方针和原则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更注重开拓追求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的结合,坚持稳健原则风险特征一般情况下,投资人面临的风险较大,投资银行面临的风险较小一般情况下存款人面临的风险较小,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较大保险体制无特定的保险体制存款保险体制三、商业银行混业经营模式的比较银行的混业经营模式其实可以被划分为三类:全能银行模式(Universal Bank Model);母银行模式(Bank-pa
53、rent Model);控股公司模式(Holding Company Model)。(一)、全能银行模式 1、全能银行模式介绍全能银行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全能银行泛指任何进行混业经营的银行(集团);狭义的全能银行特指“单一法人”框架内经营金融业务的银行。本文使用的是全能银行的狭义概念。这种模式的特点是:银行以它自己的账户从事证券、保险业务;各业务部门作为内部附属机构而存在,没有独立的权力,且各业务之间联系紧密:整个体系为一级法人体系。另外,银行除了广泛从事各类金融业务外,通常还拥有控制非金融机构的能力。全能银行模式打破了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之间的传统界限,使金融机构能提供最广泛的金融服务
54、,包括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不动产市场、保险市场及其他资产、衍生工具交易的服务。运用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是德国,还主要包括欧洲大陆的瑞士和荷兰、卢森堡、奥地利等国。在德国法律中,“银行”其实指的就是“信用机构”,所以,信用机构的经营业务范围银行都可以经营。2、全能银行模式的优缺点 该模式的优点在于:控制力较强、相互支援可靠性较高,也较有利于防止单一金融业务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能一步实现银行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转变:各金融机构可以根据自身实力和客观需要制定多元化发展战略来提高自己在金融服务业的竞争力;综合经营权的享有也使得各金融机构能更有效地进行金融业务交叉的研究,更方便于创造多功能产品和
55、设计最优的产品服务组合;业务的多样化也有利于降低金融机构的经营成本、分散机构内部和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但该模式也存在一个问题就是要求市场主体和监管当局具有完善的监管体系和较高的监管效率。根据德国银行业务法,商业银行上存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必须以现金缴纳,迫使商业银行持有相当数量的可变证券,以免由于准备金不足而招致中央银行严厉的惩罚。正是因为这种准备金的现金结算机制及德国较高的自有资本率,所以德国不易发生银行的连锁倒闭现象,这也是1933年经济危机后德国一直延续混业模式的原因。德国的这种混业经营模式是建立在良好的金融监管体制和环境的基础之上的,而且金融机构有着上百年的金融经营历史,而我国的金融业还处
56、在发展阶段,监管力量不足,水平不高,整个监管体系还未形成,因此我国还不具备推行这种全能银行制的条件。(二)、母银行模式 1、母银行模式介绍 英国是采用母银行一一子公司模式的代表。母银行模式指的是,银行从事证券、保险等业务不是在银行内部进行,而是通过另外设立独立的机构(子公司)分别从事证券、保险等业务,由银行来进行控股,银行与其投资的金融机构之间是母子关系。这种模式结构比较松散,其子公司为二级独立法人,在授权范围内有独立决策的权力,整个公司组织表现出财务主体多元化、决策主体多层次化、投资领域多元化的特点。2、母银行模式的优缺点 这种模式中金融企业按一定比例相互参股,在不改变主营业务的基础上,以股
57、本为纽带,相互利用资源,相互进行业务渗透以实现混业经营。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能较好地发挥各金融投资主体的积极性,利用各自主营业务的特长,实行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运行机制迥异的金融业务如银行、证券、保险等由不同的法人主体分别经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风险传递的可能性,既有利于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也便于监管当局的有效监控:集团内部可以实行分业管理制度,监管当局可以获得一定的缓冲时间逐步实现监管体系和制度向综合化的转变。 但该模式也需注意以下问题:当互相参股各方主营业务发生利益矛盾时,各投资主体势必根据比较经济学的原则做出取舍,从而影响合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市场主体的风险意识和内控制度仍有较高的要求,否则
58、易导致金融机构的盲目投资,增加市场风险;组建新的专业经营公司提供系统的新业务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和全新的管理经验,并非是所有金融机构均能承担的;新公司与控股公司的母子关系可能使新业务要从属于母公司业务的利益要求,难以得到独立全面的发展。(三)、控股公司模式 1、控股公司模式介绍 美国等国家或地区都是利用控股公司形式进行混业经营的。最型的代表是1999年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所确立的金融控股公司制度。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并没有直接定义什么是金融控股公司,金融控股公司的整个概念框架是建立在银行控股公司的基础之上的。1956年银行控股公司法第二条中对银行控股公司的定义为:“银行控股公司
59、”指对任何银行控股的任何公司,或对任何根据本章的规定是或成为银行控股公司的公司。“本章的规定”指构成实质上控股的其他情况。从上述两个法律对金融控股公司的定义描述中,很难搞清楚它的确切涵义,但我们可以了解到控股公司制度内在包含三个元素:公司分离、防火墙、监管分离。公司分离指的是,欲进行混业经营的银行,都要成立一家控股公司,将风险较大的业务置于控股公司单位中来经营,而不是让银行本身来经营。这些控股公司(包括银行),都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银行、证券、保险等子公司都是一种平行关系;防火墙指的是为了应对控股公司模式组织结构内部的复杂交易,金融立法所做出的一系列制度安排;监管分离则是指银行及其控股公司由不
60、同的监管机构约束,或由市场来进行规范。 一般来讲,这种控股公司模式指的是:一家非金融的母公司控股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银行与其它金融机构的关系是兄弟关系,它们同属于同一个母公司。这种兄弟关系的混业经营,也能通过业务的协同,来实现银行与其它金融机构利益共享,但不能直接从其它金融机构中取得利润,只能通过业务关系或关联交易来实现。2、控股公司模式的优缺点 该模式通过成立金融集团,作为控股公司,下设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不同类型的金融子公司,以母子公司的方式组织混业经营。其好处是投资主体明确,产权制度清晰;控股公司可以通过资本的调度和不同期限综合发展计划的制定,调整集团在各个金融行业中的利益分配,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
- 幼儿园数学考试创造性思维试题及答案
- 材料科学背景下的大学物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 建筑施工安全考试练习题目分析
- 教师教育实施反思与改进试题及答案
- 食品与饮料行业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报告
- 智能网联与新能源的协同发展路径研究试题及答案
- 茂名邮政笔试试题及答案
- 电大形考试试题及答案
- 江西幼师笔试题目及答案
- 《装备质量问题归零实施指南》
- 人卫版肺部疾病教学课件
- 面肌痉挛的健康宣教
- 超滤反渗透调试方案
- 外籍人员个人所得税讲义课件
- LED制程与工艺介绍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通史》导读-南京林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北京中考语文词语表
- 水资源利用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西安理工大学
- 水质对干豆腐品质的影响机制及调控技术
- LY/T 2676-2016半干旱地区灌木林平茬与复壮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