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爱国教育系列】屠呦呦中国首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高中主题班会_第1页
【学校爱国教育系列】屠呦呦中国首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高中主题班会_第2页
【学校爱国教育系列】屠呦呦中国首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高中主题班会_第3页
【学校爱国教育系列】屠呦呦中国首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高中主题班会_第4页
【学校爱国教育系列】屠呦呦中国首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高中主题班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屠呦呦人物介绍班会学校 班级中国首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chinas first nobel prize winner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chinas first nobel prize winner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高中主题班会-她,是“青蒿素之母”中国首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屠呦呦4月25日是世界防治疟疾日,今年恰逢青蒿素问世50周年,让我们一起了解屠呦呦的故事,向这位挽救了亿万人生命的科学家致敬一个科研的成功不会很轻易,要做艰苦的努

2、力,要坚持不懈、反复实践,关键是要有信心、有决心来把这个任务完成。科学研究不是为了争名争利,科技工作者要去掉浮躁,脚踏实地!屠呦呦(1930.12-),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现为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药学家。她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了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2011年9月获得拉斯克奖2015年10月,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2017年1月,获得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21年6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中国通过消除疟疾认证从2

3、0世纪40年代每年报告约3000万疟疾病例到如今完全消除,这是一项了不起的壮举而在全球,目前仍有91个国家和地区有疟疾流行,最严重的地区是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占全球比例的90%,在青蒿素被发现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亿人次感染疟疾,至少有100万人死于该病但自2000年以来,全球疟疾死亡率已经下降了一半屠呦呦在1930年出生于浙江宁波,是家里5个孩子中唯一的女孩。“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诗经小雅的名句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也让她与这株小草结下了不解之缘屠呦呦的父亲是一位开堂坐诊的大夫。从小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屠呦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父亲的影响。屠家楼顶有个摆满各类古典医书的小阁间

4、,每当父亲去书房看书时,屠呦呦也会坐在他旁边,装模作样摆本书看。虽然因识字不多且读得磕磕绊绊,但这里却是她医学梦萌发的温床屠呦呦慢慢地长大,她开始跑下楼来给父亲做帮手,看到四处求医无果的重病患者喝下父亲煎熬的汤药后疼痛逐渐有所缓解,心里不由得对中草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目睹了这一真实的事件之后,我越发觉得医生这一职业的伟大。治病救人,带给人新生,这样的善举,很让人感动。我看着父亲忙碌的身影,感觉特别崇高。我的眼前好像浮现出自己也穿上白大褂给别人医治的模样。我一定要做一个像父亲那样的好医生。”在一篇回忆文章里,屠呦呦这样写到1951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医学院(现为北京医科大学)药学系,所选专

5、业正是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她觉得生药专业最可能接近探索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药领域,符合自己的志趣和理想。在大学期间,屠呦呦努力学习,取得了优良的成绩。在专业课程中,她尤其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有着极大的兴趣1955年,屠呦呦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卫生部直属的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研究院)工作。从此,她埋头从事生药、炮制及化学等中药研究,开始了她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当时,正值初创的中医研究院工作条件差,设备简陋,科研人员不足。但是,党的“继承、发扬中医药学宝库,积极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政策,成为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的奋斗目标。为走上工作岗位的屠呦呦增添了力量和信心挽救亿万人生命疟疾是种严重危

6、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世界性流行病。20世纪60年代,在氯喹抗疟失效、人类饱受疟疾之害的情况下,屠呦呦接受了国家疟疾防治研究项目“523”办公室艰巨的抗疟研究任务。1969年,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任实习研究员的屠呦呦成为中药抗疟研究组组长通过整理中医药典籍、走访名老中医,她汇集编写了640余种治疗疟疾的中药单秘验方集。在青蒿提取物实验药效不稳定的情况下,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对青蒿截疟的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给了屠呦呦新的灵感,屠呦呦根据这条线索,改进了提取方法,采用乙醇冷浸法将温度控制在60,所得青蒿提取物对鼠疟效价有了显著提高;接着,用低沸点溶剂提取,使鼠疟效价更高,

7、而且趋于稳定。屠呦呦团队最终于1972年发现了青蒿素2000年以来,世界卫生组织把青蒿素类药物作为首选抗疟药物。世界卫生组织疟疾实况报道显示,2000年至2015年期间,全球各年龄组危险人群中疟疾死亡率下降了6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了65%青蒿素的发现和研制,是人类防治疟疾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继喹啉类抗疟药后的一次重大突破。“青蒿素的研究成功,是当年研究团队集体攻关的结果。”屠呦呦说,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中西医药各有所长,二者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当具有更大的开发潜力和发展前景“科学要实事求是。”这是屠呦呦一直以来的坚持。“只有掌握青蒿素的抗疟机理,

8、才能更充分地发挥药效,更合理地应用这种药。”屠呦呦说,“荣誉越多,责任越大,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获奖后激励新一代科研人员2015年,凭借对人类健康的突出贡献,最早分离出青蒿有效抗疟成分青蒿素的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国的疟疾防控专家不仅为自己的国家交上了完美的成绩单,也在与世界其他正在和疟疾抗争的国家分享着成功经验,屠呦呦说:“青蒿素是人类征服疟疾进程中的一小步,是中国传统医药献给世界的一份礼物。”“我在这个药物上做了一辈子,非常希望它能物尽其用,”屠呦呦说。正是如青蒿一样的屠呦呦,大爱在左,奉献在右,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生命长途点缀得绿意盎然,将工作岗位上的每一刻都变成黄金时光屠呦呦分配到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工作之后的55年里,除参加过为期两年半的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她几乎没有长时间离开过东直门附近的那座小楼。直至今天,“三无科学家”屠呦呦依旧在那座小楼的一间办公室带着项目也许正是这内心安静的力量、淡泊名利的境界和追求真理的勇气支持着她不停超越自己,去求真务实、艰苦探索、专注事业、勇于创新在八十几岁的高龄,她没有选择“退休”,尽管她的荣誉已经足够名垂青史,而是继续着自己的研究屠呦呦人物介绍班会班级 时间 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