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电子课件:国际贸易(第四版)_第1页
高校电子课件:国际贸易(第四版)_第2页
高校电子课件:国际贸易(第四版)_第3页
高校电子课件:国际贸易(第四版)_第4页
高校电子课件:国际贸易(第四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篇 导 论国际贸易的含义及分类政府干预的新含义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关系第一章 国际贸易概说学习目的与要求:掌握国际贸易的定义及内容,理解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与世界政治格局、与政府干预、与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关系。第一节 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一、国际贸易(一)国际贸易的含义(二)国际贸易的分类1.按照商品的形态分2.按照贸易的对象分类3.按照清偿的工具分类4.按照地域分类5.按照贸易关系分类6.按照贸易政策分类7.按照交易方式的性质分类8.按照进出口的统计标准分类二、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关系(一)二者的同一性(二)二者的差异性第二节 国际贸易与世界政治格局一、在经济与政治间存在辩证关系(一)经济

2、是政治的基础(二)政治反作用于经济(三)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往往在贸易 双方相互让步与妥协中实现二、世界政治多元化格局是确立多边贸 易体制的政治保证世界政治二元化格局向多元化格局演变,有利于多边贸易体制的确立,有利于国际贸易的扩大和发展。三、防止从政治多元化和多边贸易主义 立场上倒退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成立,有利于多边贸易体制的加强。第三节 国际贸易与政府干预一、政府干预的演进政府干预: 国家运用主权和行政力量,制定法律、规则、制度和措施,对国内经济和国际贸易进行鼓励或阻碍或中立的政府行为。(一)政府不干预阶段 1936年凯恩斯通论出版前;(二)政府干预内部化阶段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之后

3、;(三)政府干预外部化阶段 20世纪80年代以来政府干预由国 内经济转向国际经济;政府干预外部化的论点:1.政府干预可以改变比较利益;2.国家竞争优势可以改变贸易条件;3.政府干预可以转移贸易、创造贸易和转移利润;政府干预外部化的论据:1.市场不是单纯的经济组织制度,它还是文化的、政治的组织制度;2.市场是有界线的;3.市场经济是混合经济,不存在只由市场完成的纯粹的市场经济;二、政府干预的新趋势20世纪80年代的战略性贸易政策: 政府对外贸经济产业部门进行扶持,以实现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改变其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不利地位,发展和扶持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群,使其拥有动态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达到改善国

4、家贸易环境和贸易条件的目的。20世纪90年代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根植于企业竞争优势,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则是企业间的竞争及企业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政府干预的重心则是催生和激发企业的竞争欲与创新欲;并为企业营造一个有利于公平竞争和自主创新的外部环境。21世纪美国奉行的双轨贸易政策三、政府干预的条件和特点(一)条件1.建立一套组织机制2.确保政府干预的成本不过高(二)特点1.阶段差异性经济发展阶段2.战略差异性不同发展程度国家四、政府干预的主要方法(一)最原始的方法1.出口补贴2.“套牢”援助3.信用保证(二)现代流行方法1.调低汇率 如中美间关于人民币汇率调整问题;2.提供情报3.“贸易拉抬”

5、4.强化非关税措施第四节 国际贸易与中国经济一、搞市场经济离不开国际贸易二、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具有巨大的拉动力三、中国经济通过国际贸易融入世界经济中去思考题:国际贸易的含义及形成条件是什么?简述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联系与区别。研究国际贸易为什么要研究世界政治格局?政府干预的新含义是什么?政府干预为什么会产生外部化趋势?中国经济发展为什么需要国际贸易?从中国经济通过国际贸易融入国际经济中去,你会产生什么联想?第二篇 理 论理论反作用于实践,为国际贸易提供指导,为世界经济创造一个协调、双赢的经济关系和市场环境;第二章 马克思、列宁和邓小平 的国际贸易理论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理论体系的具体观点及其精

6、神实质,并能用以解释、解决当代国际贸易及中国对外经贸关系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第一节 马克思的国际贸易理论一、研究方法(一)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二)“具体抽象具体”的研究方法二、基础理论(一)分工与生产的关系(二)分工与交换的关系(三)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四)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关系三、应用理论(一)关于国际价值 劳动价值、国际价值与国别价值(二)关于国际生产价格 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均存在利润平均化和力求实现生产价格的趋势;(三)关于国际价值规律国际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1.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国际必要劳动时间决定;2.商品交换按照国际价值量进行;3.国际价格围绕国际价值

7、上下波动。国际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客观依据1.不同国家的同一部门,生产者的工具、劳动对象、劳动技能、劳动熟练程度等主客观条件存在差别;2.资本要求获得平均利润的趋势;3.不同资本有机构成的生产部门要求实现国际生产价格的趋势;4.国际市场上的国际竞争;国际价值作用的结果 P23 来自不同国家的同一产品,都“按世界劳动的平均单位”交换,表面上平等,实际上不平等。 发达国家陬国际市场和国际贸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值规律在国际上的应用表现(四)关于国际货币价值 不同国家的货币只有转换为国际货币,才能成为各个国家都能接受的等价物。 各国货币的相对价值差异,进一步增加了发展中国家开展国际贸易的难度。四、贸易政

8、策马克思以工场手工业为研究对象,深刻揭示了生产力和国家利益的状况,与贸易政策之间的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以及工场手工业时期贸易保护的主要手段。(一)工场手工业离不开保护市场微小的变动都将对其产生重大影响;(二)没有一个国家敢于不顾工场手工业的生存而允许自由竞争工场手工业的经营方式缺乏开辟市场、使自己发展的活力,经不起自由竞争;(三)工场手工业得到的保护不如商人(四)对工场手工业经常采用的保护方法关税政策与原材料及其加工的政策(五)保护政策的实质和作用 保护仅能治标 保护作用具有双重性(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及生产发展有关)第二节 列宁的国际贸易理论一、关于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和国际贸易(一)发展的社会分

9、工是建立资本主义 国内市场的关键(二)没有对外贸易的资本主义国家是 不可设想的(三)资本输出带动对外贸易,推动资本国际化趋势和国际市场垄断化趋势二、关于社会主义的对外贸易(一)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的对外贸易理论的历史背景(二)列宁论社会主义对外贸易第三节 邓小平的国际经贸思想一、中国必须在世纪之交完成加强中国角的战略任务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国际经贸事业需要新的国际经贸思想做指导三、邓小平国际经贸思想是中国化的国际经贸理论四、邓小平国际经贸思想已经形成独具特色的框架和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学习国际贸易理论的指导思想1.理论框架和理论体系组成1)理论基石三大基础理论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初级阶段理论与对外开放理论2)理论观点应用理论 六大代表性理论观点: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帮助中国发展,对世界有利;一国两制,共同开发;利用好中国这个大市场,就可以获得比较利益,对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大有好处;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2.邓小平的国际经贸思想是对马克思和列宁的国际贸易理论的继承和坚持,又是对马克思和列宁国际贸易理论的创新和发展3.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思考题:学习马克思的国际经贸理论为什么要先学习他的研究方法?为什么说充分发展的社会分工是国际贸易的必要基础?国际贸易的反作用表现在那些方面?马克思从那些角度考察国内外市场的区别

11、的?为什么说国际价值比国别价值更科学?国际生产价格是什么?它为什么会存在?国际价值规律是如何发生作用的?其后果如何?为什么说国际货币价值在国际贸易中会引起第二次不等价交换?简述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对外贸易理论的历史背景。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对外贸易的重要观点有哪些?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对外贸易国家垄断制的重要意义?简述邓小平国际经贸思想的理论基础和观点体系。科学发展观中包含哪些国际贸易新观点?第三章 西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仰恩大学经济系 战勇教授第一节 重商主义的要旨及其早晚期 的区别第二节 绝对利益论的要旨及其说明第三节 比较利益论的内容及其例外第四节 比较利益理论的现代分析第五节 相会需求论学习

12、目的:了解西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梗概及其拓展轨迹;要求:1.掌握西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体系;2.看懂比较利益理论的现代分析图示;3.记忆比较利益机会成本产品相对价格贸易均衡相互需求法则提供曲线贸易条件要素密集度第四节比较利益理论的现代分析如何学习第四节一、现代分析的必要性 李嘉图的比较利益理论建立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但该理论不完整不切合实际,表现在以下三点: 认为: 1.劳动是唯一的要素 2.劳动是同质的 3.在所有的商品生产中都按 固定不变的比例使用 因此,仅用劳动成本的差异来解释比较利益是不完整的、不完全的,有必要运用现代分析工具予以论证。二、现代分析的含义 所谓现代分析并不是否定比

13、较利益理论的合理性,而是运用边际效用学派的边际分析方法,从新的角度,对比较利益理论加以论证和补充。三、现代分析的特点突破劳动价值论运用数学工具引进现代概念从静态分析到动态分析四、注意的几个问题:1.必须转换思维角度和模式1)突破劳动价值论的理论界限2)接受把文字语言变为几何图形的表述方法2.记忆新概念、新术语 如:机会成本、相对价格、生产可能性曲线、社会无差异曲线等;3.力求看懂图示 看图示要有耐心,有毅力,反复看,功到自然成。4. 理解并记住结论 图示是为结论服务的。图示是演绎过程,结论是重点。从某种意义上说,过程可以不必过分追究,结论则必须理解和记住。5.从静态分析进入动态分析,站在动态高

14、度看均衡。本节的主要内容:一、分析工具(一)边际分析边际效用学派使用的分析方法,属于主观价值论范畴,即把社会学、心理学、消费学的概念引入国际贸易理论(二)机会成本与相对价格1.机会成本含义指一定的生产资源用于增加生产一单位某种产品所必须放弃生产另一种产品的数量2.哈勃勒以机会成本理论代替劳动价值论,说明机会成本的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主张放弃机会成本高的产品,专门生产机会成本低的产品,并进行交换,对世界有利益。3.机会成本的三种情况边际机会成本不变增加的数量相等放弃递增增加的数量越来越多放弃递减增加的数量越来越少放弃4.相对价格一种商品价格与另一种商品价格之比。功能:通过相对价格的比较,可

15、以找出比较利益的所在。(三)生产可能性曲线MRT1.含义也叫生产可能性边界或转换曲线,表示一国所有生产要素都被充分有效利用情况下所能生产的两种可供选择的产品的不同产量组合。2、生产可能性曲线的三种形状边际机会成本不变直线边际机会成本递增凹向原点的曲线边际机会成本递减凸向原点的曲线3、生产可能性曲线点的三种情况点在曲线上: 好点在曲线内: 资源未充分 利用点在曲线外: 技术达不到(四)社会无差异曲线(MRS)1、含义也叫消费无差异曲线或替代曲线,表示给予整个社会相同满足水平的两种商品消费的不同组合。2.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凸向原点的曲线理由:在消费中存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YXCIC1CIC2CIC

16、3CIC4社会无差异曲线3.远离原点的社会无差异曲线代表总效用越大,满足水平越高4.对于一个 国家或社会,社会无差异曲线永不相交5.功能通过社会无差异曲线,可判断一个国家福利水平的高低二、均衡分析对两种状态的均衡分析(一)隔离均衡分析即没有国际贸易情况下,对生产和消费的均衡分析1.设无贸易情况下,边际机会成本递增生产可能性曲线凹向原点EYXMNABCIC3CIC2CIC1O2.均衡条件生产边际转换率 消费边际转换率 两种商品相对价格 即: MRT=MRS=OM/ON3.结论一国相对价格低的产品,是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因而也是其出口的产品。反之,为其进口产品。(二)贸易均衡分析1.设:有贸易,边

17、际机会成本不变XBX1X2OYAEI1I2I3Y1Y2XBX1X2OYAEI1I2I3Y1Y2国I国II2.设:有贸易,边际机会成本递增XBOYAEI1I2XBOYEI1I2国I国IIPAPBPACPBACB贸易均衡分析功能: 说明按照比较利益组织专业化生产和开展国际贸易,可以提高一国的福利水平。3、贸易利得构成及其来源(1)构成:直接贸易利得:指在国际贸易过程中并由国际贸易本身所产生的利得,如生产扩大、消费增加、产品价格变化等,综合表现为社会福利水平提高。间接贸易利得:指由国际贸易产生却表现在贸易之外其它方面的利得,如市场的扩大、产品结构的优化、经济增长、国际经济合作关系加强等,综合表现为社

18、会经济实力增强。(2)贸易利得来源无论直接利得还是间接利得,都得之于两个方面:交换中的利益,专业化生产中的利益;两者之和为贸易利得总量ETABPWPBXYI3I2I1YX102030405060036302418126边际机会成本不变YX0102030405060504941321946边际机会成本递增边际机会成本递减1020304050600YX6033211373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学习要点:现代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与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区别;产业内贸易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以及由此引发的贸易流向;具体各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主要理论表述及模型说明;第一节 产业内贸易理论一

19、、问题的提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出现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新倾向:一是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二是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国际贸易中出现的这两种倾向,用“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理论是难以解释的;二、产业内贸易的含义国际贸易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产业间贸易; inter-industry trade另一类 是产业内贸易; intra-industry trade产业间贸易: 指按生产要素自然禀赋优势实行专业化生产的国际贸易;产业内贸易: 指一国对同一类产品既有出口又有进口,即所谓“双向贸易”,或者说同一产业部门的差异产品及其中间产品的交换。 产

20、业内贸易以各国部门内生产专业化为基础,只能在产业结构相同、消费结构相似的工业国家之间进行;三、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一)产品异质论(二)规模经济论(三)技术差距论(四)偏好相似论(一)产品异质论 1.产品差异理论: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认为,产业总是由采用相同生产方式生产同一产品的企业组成。实际上,同类企业虽然生产同类产品,但同类产品之间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性是同类企业生产的同类产品产生贸易的根本原因。产品差异按强弱可分为:主观差异性和客观差异性两类。 由于产品差异性只有在影响消费者心理的限度内才是有效的; 因此,起主导作用的是产品的主观差异性,而不是客观差异性。2.差异性的表现 工业生

21、产和销售的产品,不论其实物形态是否相同,都能形成异质性产品。(1)品牌、商标、款式和包装等不同而形成的异质性;(2)信贷条件、销售服务和交货方式等方面的差异;(3)同一种产品具有多种型号、规格、式样,此同种产品也被视为异质性;产品的异质性满足消费者特定的消费愿望形成垄断性形成产业内贸易异质性理论对产业内贸易的解释一国在封闭条件下,由于规模的制约,同种产品异质性“变体”的种类不可能多;因为种类越多,生产规模越小,则成本越高。通过贸易,市场规模扩大,解决了上述的问题。(二)规模经济论所谓规模经济是指所有投入的平衡增长导致平均成本下降,收益会随规模的扩大呈报酬递增的趋势;在不完全市场的条件下,生产厂

22、家通过生产一种与其他产品在细节上不同的异质性产品,利用规模经济获得递增的报酬;异质性产品所形成蛋垄断性的生产与经营必将引起在要素禀赋相似的国家重新调整专业化分工,并形成各自的相对优势,从而使产业内贸易得以继续和发展。(三)技术差距论企业由于创新产品而处于垄断地位而竞争对手尚未取得该项创新产品的技术,同时,法律保护企业的创新技术,从而出现技术差距创新者占据市场的相对优势如果不同种类的产品创新同时在两个国家的同一产业中出现,而两国又对这两种创新产品有需求的话,产业内贸易便应运而生。(四)偏好相似论代表人物: 瑞典经济学家 林德,于1961年提出;理论观点: 一种工业品是否出口在于该产品是否属于国内

23、代表性需求的产品;代表性需求的产品: 产品在国内有旺盛的需求,而且有技术上的相对优势及生产上的规模经济。那么,这种国内代表性需求的商品将出口到什么地方去呢?答案是: 一国的代表性需求的产品一般出口到与其经济发展水平接近的国家,即需求偏好相似的国家;世界上国家之间人均收入的参差不齐,需求片好的相距甚远,反而成了产业内贸易的障碍。工业化程度愈高,技术和产品的类同性愈大,产业内贸易在总贸易中的份额也就愈多;随着收入的提高和工业化的普及,产业内贸易将在全球范围内增长。产业内贸易所占比例的升高是一个国家步入现代化国家行列的重要标志和特征。第二节 规模经济理论代表人物: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R克鲁格曼以及以色

24、列经济学家埃尔赫南赫尔普曼;一、规模经济的含义指所有投入平衡增长导致劳动生产率提高和平均成本下降;大公司能够生存下去,就是其具有规模经济特征。二、规模经济的两种形式(一)外在规模经济 指同行业内企业个数的增加,引起产业规模扩大,使单个厂商从同行业内其他厂商的扩大中获得生产率的提高和成本下降。同行业内企业个数的增加和相对集中,会使信息收集、原料运输、产品销售等方面的成本降低,并使单个企业的报酬随着企业的增加而呈增加的趋势。外在规模经济一般存在于竞争性很强的同质产品行业中,企业的个数多,但企业的规模较小。(二)内在规模经济 指厂商通过自身生产规模的扩大,提高生产率并降低平均成本,使企业边际报酬递增

25、。一般来说,垄断竞争企业、寡头企业或垄断企业,可以通过自身扩大企业规模获得内在规模经济。一些资本密集或者知识密集的行业,厂商为了生存必须把生产规模控制在某一规模上。三、规模经济理论的两个基本假设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两个假设:1.国际市场上的商品都是同质性产品;2.国际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规模经济理论认为: 国际市场上的商品都是异质性产品,国际市场是不完全竞争市场,这两个假设比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假设更符合实际。现实中的国际市场:(1)完全竞争市场在国际市场上所占比重很小,大多数商品市场,特别是工业制成品市场基本上属于垄断竞争市场。 因为工业制成品多是异质性产品,容易形成各自独特的垄断竞争性市场。

26、。(2)垄断竞争性市场中又有两种情况:完全垄断市场与寡头垄断市场。(3)垄断竞争市场是国际市场的主体。 市场上的产品多为异质工业制成品:一方面,各种产品相类似并有一定的替代性,从而相互竞争;另一方面,产品又不完全一样,各有一定的特征,因而又有一定的垄断性。四、规模经济的效应分析在厂商具有内在和外在规模经济,以及面临垄断竞争的国际市场的条件下,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增加而下降,市场需求量则随着价格的下降而增加。在参与国际贸易以前,企业面向国内需求,国内市场需求的有限性,限制企业不能生产太多,从而使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不得不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即A点。在参与国际贸易之后,企业面向两个市场,国内需

27、求加上国外需求,厂商生产量增加;这时,规模经济效应使产品的平均成本降低,厂商可以降价出售,由此增强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见图4-1)图 4-1D2MCACBMR1MR2AP1P2D1图中AC为平均成本曲线, D1为国内需求曲线, D2为国外需求曲线;在该国没有参与国际贸易之前,厂商的产品只需满足国内需要,产品数量被限制在Q1,价格为P1 ;随着国际贸易的开展,企业的产品同时要满足国内和国外两方面的需求,此时的需求曲线D2比较平坦,因MR2与MC相交于R,所以厂商的生产数量可以由Q1点增加到Q2点,产品价格由P1降到P2;厂商既获得了经济利益,又提高了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五、规模经济的案例分析美日关于

28、大型车与小型车的贸易选择: 假定日本先选择生产小型车并利用规模经济降低价格向美国出口,日本可抢占美国的小型车市场。美国的选择:1.生产小型车与日本竞争;2.转移资源生产大型车以获取规模效益;小结:新贸易理论的“新”之所在1.产业内贸易理论与规模经济理论;2.该理论的基本观点是非比较优势,即一国开展贸易并非只为获取资源上的比较优势,还为获取收益递增;3.用不完全竞争、规模报酬递增和差异性产品等概念及思想,构造新的贸易理论模型,以及新的分析框架;第三节 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代表人物: 雷蒙德弗农,1966年提出。理论观点: 该理论认为,许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会呈现出由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三个阶段组

29、成的周期,且周期各阶段具有各自的特点。一、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假设 传统国贸理论的前提是:信息可在国际间畅通无阻地自由流动;生产函数和消费结构不会发生变化。现实与以上假设有较大的距离:信息的流动,特别是技术信息的流动,总是存在着一个时间差的当生产扩大到一定程度,会产生规模经济,报酬递增,导致生产函数变化;不同收入水平国家的需求和消费结构也不一样。针对这种现象,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假设作了修正;其假设是:1)国与国之间的信息传递受到一定的限制;2)生产函数是可变的;3)各国的消费结构是不同的。新假设的确立,引出以下三个结论:(1)新产品和新技术,在需求强烈的市场环境下更容易

30、产生;(2)企业家愿意对在国内有需求的新产品,进行风险投资;(3)接近市场的生产者,将市场信息转化为产品设计,所花费的费用较低。二、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内容(一)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的阶段模式(1)导入期(2)成长期(3)成熟期各阶段有何特点?(二)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的贸易模式1.西方经济学家赫希哲把世界贸易国分成三组:(1)出口新产品的工业高度发达国家(2)较小的工业发达国家(3)已开始工业化的某些发展中国家或地区2、弗农则根据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特点,在赫希哲观点的基础上提出国际产品贸易周期的五个阶段模型(见图4-2)图4-2 国际产品周期贸易模型T净进口净出口O第一阶段,出口导入期第二阶段,

31、产品进入成长期第三阶段,产品仍处在成长期第四阶段,产品进入成熟期第五阶段,产品虽仍处在成熟期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对国际贸易理论 的发展(一)生产要素密集程度的动态变化(二)贸易国比较利益的动态转移(三)进口需求的动态变化四、结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表明,在国际贸易动态发展过程中,发展中国家不总是处在被动的地位,它可以通过产品对接,使自己的劳动资源丰裕和工资成本低的比较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产品生命周期是把世界各个国家的生产、资源和市场聚集在一起形成分工合作的整体的一个根本原因。第四节 偏好相似理论一、理论前提 回顾: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强调供给对贸易的作用,却忽视需求对贸易的反作用;传统国际贸易理论认为

32、,两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同或相近则不存在贸易的可能;代表人物: 瑞典经济学家林德,将需求导入国际贸易理论;林德认为,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只适用于初级产品的贸易,而不适用于工业品贸易,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了解释工业品贸易的偏好相似理论。二、理论内容偏好相似理论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国内需求是出口贸易的基础;(二)需求结构越相似,两国贸易量越大;(一)国内需求是出口贸易的基础在国际市场上,新产品最具竞争力;厂商开发新产品不可能在完全掌握国际市场信息情况下进行,只能以国内市场需求为基础;具有开发新产品能力的国家,其国内需求领导世界需求新潮流;且其国内需求具有极强的传导性。收入的提高使国际需求

33、趋同趋势增强;(二)需求结构越相似两国贸易量越大林德认为,两个国家的收入水平越相似,则两国的需求结构越接近,需求的重叠部分越大在这种情况下,贸易越能得到发展。若两国需求结构完全相同,则一个国家所有可能进出口的物品同时也是另一个国家可能进出口的物品;在这种情况下,国内需求就是外国的进口需求,从而也是促成两国贸易的原因。(见图4-3)图 4-3产品质量平均收入RQ4Q3Q2Q1Q5Q6YBYAO图中,横轴表示平均收入水平,纵轴表示产品质量档次,45o线OR表示各国平均收入水平对产品的需求档次成正相关关系;纵轴上的Q1、 Q2. Q6分别表示产品质量档次与R线的交点表示一国代表性需求的水平。设A国在

34、收入水平为YA条件下,代表性需求为Q4,其需求产品的档次范围为Q2 Q6;设B国在收入水平为YB条件下,代表性需求水平为Q3 ,其需求产品的档次范围为Q1 Q5;两国重叠需求部分为Q2 Q5的区域,亦即两国贸易潜力的范围;但最可能实现贸易的区域是Q3 Q4,因为两国在这两种产品的生产方面都达到了规模经济的生产水平,并有价格优势;由此可见,收入水平或经济发展水平越相近的国家越有可能发生部门内贸易。三、偏好相似理论的意义部分解释了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原因从需求角度论证了两国经济发展水平越相近越有发生贸易的可能,是对比较利益理论的补充。对二战后迅速发展的产业内贸易现象作出了较令人信服的解释,为国际贸易理

35、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第五节 国际生产要素移动理论突破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关于生产要素在国际间不能移动的假设。二战后,国际间生产要素的流动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成为西方国际贸易理论颇受关注的内容。一、劳动力的移动(一)劳动力移动的形式1.劳动力跨国长期流动移民潮; 早期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形式2.劳动力跨国短期流动劳务输入与劳务输出;(二)劳动力移动的原因1.工资差距 劳动力由工资低的流向高的地方;2.经济发展的周期性变化 例:本轮经济危机中欧美国家劳动力供给状况的变化;(三)劳动力移动的效应分析1.劳动力价格均等化效应; 劳动力要素可以绕过商品贸易障碍;2.相互替代和相互补充效应;商品贸易替代效

36、应途径:劳动力移动生产要素构成变化贸易构成变化贸易量变化 贸易与劳动力移动不能完全相互替代 OOCABBADEF二、国际资本流动(一)国际资本流动的类型1.短期资本流动:一年以下的借贷资本流动,一般起不到生产要素国际间流动的作用;2.长期流动类型1)间接投资有价证券投资2)直接投资(二)二战后资本国际间流动日益活 跃的原因1.资本收益的差异2.相对价格比率的变动(三)资本国际间流动的效果1.麦克杜格尔和肯普认为: 资本在国际间自由流动之后,将使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在国际上平均化,从而提高世界资源的利用率,增进全世界和各国的福利。假设世界由投资国和接受投资国组成。资本流动前,投资国资本丰富,资本的边

37、际生产力低于接受国。资本流动后,投资国的生产量减少,但其资本边际生产力提高,其对外投资的收益,即投资量与资本边际生产力的乘积大于生产的减少量,因而获得比资本流动前更多的国民收入。资本接受国由于资本流动,其生产总量也随之增加。(见图4-5)图 4-5 资本流动的效果MFEKOXDOCLHJGYIUA图中AX、YU线分别表示A、B国资本的边际生产能力随着资本投入的增加而减少。在资本流动前,A国的资本存量是OC,全部投入本国生产,国民总产值应为OXGC,其中OKGC为资本的总收益,剩下的KXG为其他生产要素的报酬。同理,B国投入资本OC,国民总产值应为OYIC,资本总收益为OJIC,其他生产要素的报

38、酬为JYI。在资本流动后,A国应有CD量的资本流入B国。这样,A国资本的价格由OK上升到OE,国内产值为OXFD,国外资本投产所得为DFHC,A国资本的总产值为OXFD+DFHC,比原先增加了FHG。资本报酬由原先的OKGC增至OEHC,对B国而言,DC量资本流入使资本价格由OJ降至OL,总产值由OYIC增至OYFD,增加了CIFD,其中CHFD支付给国外投资者,净增HIF,而国内资本报酬由OJIC减至OLHC,其他生产要素的报酬YIJ增至YFL。 就全世界而言,总产值由OXGC+OYIC增至OXFD+OYFD,增加了GIF;2.另一种与麦克杜格尔相互补充的观点认为,资本流入对东道国是把双刃剑

39、。3.蒙代尔认为: 资本国际间流动会对国际贸易产生替代和互补效应(1)关于资本流动的替代效应(2)关于资本流动的互补效应第六节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一、人力资本要素(一)概论 人力资本的含义: 指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者数量和质量表示的资本。不同国家,工人的工作习惯不同,工作时所用的物质资本,以及其他要素的数量都各不相同,从而劳动生产率也不相同,并表现为人力技能的差异。人力技能须经投资培养才能形成,故称人力资本投资。(二)内容 人力资本理论1.代表人物: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2.观点: 他认为,知识化是形成人力资本的关键,人力资本的高低以受教育的程度来衡量,人力资本由教育投资产生。(三)作用 P

40、72二、管理要素一个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一旦具有相应的规模,其产品的成本便会下降;低廉的成本无疑会使该企业在国际贸易和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因此规模经济也是一个企业的生产要素。美国“管理学之父”泰勒首先提出将管理作为生产要素的观点。1.管理是生产函数的单独因素,是最重要的因素,为生产与经营不可或缺;2.管理将其他要素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且在整体中无可替代;3.管理要素与规模经济成正相关关系。三、研究与开发要素(一)含义 指开发某项产品所投入的费用,其度量指标以投入到新形成商品中的比重测定。(二)理论的理论价值代表人物:美国经济学家格鲁勃、弗农和基辛等试图从研究与开发的角度去解释贸易产生的原因,

41、以及贸易格局的确立等。(三)理论的实际价值研发能力与部门国际竞争力、出口比率有密切关联。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必须重视研发要素的作用,并把其用于自主开发产品的核心技术上。第七节 国际贸易动态理论用动态的观点和分析方法分析比较利益,进而分析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动态研究理论分两大类:1.以吸收技术革新成果的新产品为对象,产生了技术差距论、制成品和原料周期说等;2.注重比较利益的动态变化理论;一、技术差距论(一)问题的提出代表人物:波斯纳,1959年运用技术创新理论修正了赫克歇尔-俄林模式,提出了技术差距论。该理论认为,科学技术在形成国际贸易格局的比较利益方面,有着决定性的

42、作用。在国际贸易中,技术领先的国家可享有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这是因为,当这种技术被该国发明出来并发展为一种新产品时,国外尚未掌握该项技术,于是产生了国际间的差距。(二)主要观点一般说来,一项新技术被一国独占的现象十分罕见,随着技术转移,技术差距会自行消失;在一项新技术由领先过转移到其他国家的过程中,存在着两种时滞:需求时滞和模仿时滞1.需求时滞:指国外新产品问世,而本国消费者从对它尚无需求到需求消费之间的时间间隔;2.模仿时滞:指从技术创新国创造出新技术后,到其他国接受新技术,并利用这项新技术仿制该产品的时间间隔;模仿时滞包括:反应时滞和掌握时滞。1)反应时滞:指技术领先国影响到追随

43、国,使其感到了威胁,从而要模仿国外技术自行生产的间隔时间;2)掌握时滞:指追随国以开始生产这种产品到完全能生产与技术领先国一样的产品,从而使进口变为零的时间距离。(三)技术差距模式图示t0t1t2t3 B国进口、出口B国生产A国生产TA国出口B国进口模仿时滞需求时滞反应时滞掌握时滞如图4-6所示,该国假设A过为技术领先国,B国为追随国;t0t1为B国需求时滞, t0t2为反应时滞, t2t3为掌握时滞;从t1开始贸易发生,B国从A国进口新技术产品,当B国完全掌握技术后,生产规模达到一定程度,进口停止,并转而出口该产品。该模式表明:(1)技术领先国若能有效地反仿制,技术利益能保持较长时间;(2)

44、两国收入水平和市场范围差距越小,需求滞后的时间就越短,贸易发生就越早,贸易发展的速度也就越快;(3)模仿时滞后,追随国的贸易利益取决于低工资成本。(四)技术差距论的贡献在于:1.打破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中比较优势的静态性与凝固性;2.指出由技术革新引起的需求时滞和模仿时滞,能够导致比较优势从技术领先国向技术追随国的动态转移;更切合国际贸易的实际,更能揭示国际贸易的特点。二、原料贸易周期理论代表人物: 1978年,麦吉和罗宾斯,在参照产品生命周期论的基础上,提出“原料贸易周期说”。(一)原料贸易周期的三个阶段:第一,派生的需求繁荣阶段;第二,需求和供应来源替代阶段;第三,合成代用品及研究和发展的介

45、入阶段;(二)原料贸易周期理论的提示1.原料贸易优势存在着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移的趋势;2.初级原料的贸易条件日趋恶化;3.科学技术的新突破主宰着原料生命周期阶段的转变;三、动态比较成本说由于生产要素和经济成长的动态性,以及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在研究国际贸易时,必须使用动态比较成本的概念。(一)筱原的动态比较成本说内容:1.将比较成本优势的形成和取得,视为一个动态过程。2.动态比较成本优势的建立必须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结合起来,实行“产贸一体化”。3.动态比较成本优势不能完全依靠市场机制自发形成,必须利用国家的干预力量。4.“产贸一体化”应具有转形能力,在经济发展的动态过程中能不断进行

46、调整,不断创造出新的优势。筱原学说的局限性: 学说的核心,是一国的产业政策与贸易政策的协调,以形成比较利益。该学说的形成与日本国情及日本的贸易立国国策紧密相关,因此,有一定的局限性。(二)经济成长与比较成本 1965年,犹石威和奥溲克提出了“贸易形态的逆转”过程,认为:经济成长的主要因素是资本积累,而资本积累对贸易的影响,有赖于由资本积累所导致的资本物的输出输入状况;一国的经济成长过程中,不同时期的禀赋是不同的,从而比较成本优势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一国的比较优势在工业初期、中期和完成期是不同的,即会出现“贸易形态逆转”的过程。适应这种“逆转”,须及时作出产业政策调整和制定产业政策,使经济成长因素

47、对比较成本优势的建立和维持产生正效应。四、动态比较优势说(一)雁式形态理论代表人物: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发现经济和贸易发展的雁式形态现象。说明:1.第一只雁为进口浪潮,大量西方棉纺织品流入日本市场;图4-7 雁式形态理论图示年代市场进口国内生产出口2.第二只雁为国内生产两朝,现代技术与日本低工资结合,是国内棉纺织品规模扩大,成本降低;3.第三只雁为出口浪潮,规模经济和低工资的优势,使日本纺织业取得低成本优势,从而取得国际竞争的有时,进而转为进口。该理论进而推广至发展后进国家,适用于许多行业。对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形成指导。代表人物:日本经济学家,小岛清生产要素转移不仅可以弥补一国生产要素的不足,

48、而且可以通过生产要素组合的进步,形成使贸易条件向有利方向转化的条件。通过要素的转移和互补,形成新的比较优势。“木桶”理论(或“短板”理论)(二)推进国民生产过程的国际互补原理第八节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一、垄断优势理论传统西方经济学认为,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不具支配市场的力量。无论企业是否对外直接投资,其作为市场价格接受者的地位不会改变,企业由于无法取得支配地位,所以对外直接投资不会发生。现实的市场特别是国际市场,是垄断竞争市场,某些企业可以通过直接对外投资获得垄断优势,从而获得垄断利润。哪些企业可以获得这种优势呢? 一般说来,只有那些具有“独占性生产要素”的企业方能获得。具体说来

49、,这些企业必须至少具有以下优势:1.技术优势;2.规模经济;3.资金和货币优势;4.组织管理能力二、内部化理论 英国学者巴克利,1976年在其跨国公司的未来一书中提出,1981年加拿大学者拉格曼在跨国公司内幕一书中加以发展。(一)理论背景及含义理论观点: 该理论认为,中间产品(包括信息、技术、管理专长等)市场与最终产品市场一样,也是不完全的市场。企业之间通过市场发生买卖关系,必定会出现时滞和交易费用的增加。若把中间产品市场在一个厂商中内部化,即将市场上的买卖关系引入企业内部的生产活动中去,便可避免时滞,并将交易费用减少到最低限度。所谓内部化就是指把市场建立在公司(企业)内部过程。以内部市场取代

50、原来固定的外部市场,公司内部的调拨价格起着润滑内部市场的作用。(二)理论实践内部化理论强调企业通过内部组织体系和信息网络,以较低成本在内部转移企业的种种优势,这才是对外直接投资的真正动因。因为只有直接投资,在国外建立能够控制的子公司,才能以较低的成本将包括技术在内的各种优势转移到国外,并保证其技术不被外人获取,同时又能使其在新产品开发上的各项费用得到充分补偿。三、区位因素理论理论观点: 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不仅取决于企业拥有的垄断优势,而且还取决于企业在特定东道国所能获得的区位优势;这是企业对外投资的外部必备条件。区位优势主要包括:1.劳动成本2.市场需求3.贸易壁垒4.政府政策四、国际生产折衷

51、论(OIL理论)代表人物:英国经济学家邓宁把垄断优势理论、内部化理论和区位优势理论三个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结合起来,分析对外直接投资问题。1.他认为,跨国公司国际投资的决定因素分为三类: 一是所有权优势; 二是内部化优势; 三是区位优势;相关概念:所有权优势:即垄断优势,是指某企业拥有外国企业不能获得的优势,如产品、技术、资本、组织管理等能力。内部化优势:是指企业为避免不完全市场带来的不良影响,而将优势保持在企业内部。区位优势:指由于存在着贸易壁垒、政府政策、劳动力成本和市场需求的差异,企业把生产的一部分转移到国外更加有利可图。2.企业欲对外直接投资,必须同时拥有这三种优势;若仅有所有权优势和内

52、部化优势,而无区位优势,则缺乏有利的投资场所,只能将这些优势在国内运用,即生产产品,然后出口。若仅有所有权优势和区位优势,而无内部化优势,则企业拥有的无形资产优势难以在内部使用,只能转让给外国企业。邓宁据此列出一个表,用以说明上述三个条件与经营方式选择的关系(见表4-1):1)说明对几种国际经营形式选择时所必备的基本因素;2)即使一国具备某几种优势,但未能采取相应的经营形式,也会丧失这些优势带来的利益。表4-1 供应国际市场的方式选择供应市场的方式优 势所有权内部化 (国外)区位对外直接投资有有有出口有有无非股权资源转让有无有思考题:1.为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产业内贸易迅速发展?2.规模经济

53、的两个重要假定是什么?为何这两者会成为重要假定?3.新贸易理论与传统贸易理论所依据的基本核心是什么?4.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如何论述新产品技术的转移与扩散的?而在这个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生产要素是如何发生变化的?你能否运用该理论设计商品开发战略?5.为什么代表性需求理论能从需求方面解释产业内贸易的成因?6.为什么说劳动与资本的移动与商品贸易有相互替代和互补的关系?7.为什么“人力资本”、“研究与开发”、“规模经济与管理”能成为生产要素?8.国际贸易动态理论包括哪些内容?9.国际生产折中理论是如何把“垄断优势”、“内部化”、“区位因素”理论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的?10.你最看好哪个国际贸易新理论,

54、为什么?第三篇 政 策第五章 国际贸易政策与国际贸易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世界各国外贸政策的类型与制订外贸政策的历史、经济背景以及发展脉络;领会和理解贸易政策由哪些内容构成,国际贸易类型取决于什么因素;掌握二战后出现的贸易自由化与贸易保护主义。第一节 国际贸易政策的构成一、国际贸易政策的重要性1. 国际贸易政策的含义: 世界各国在对外贸易中所制定和推行的各项管理措施的总称。包括:行政措施、经济措施、法律措施。2.制定和执行国际贸易政策的宗旨保护本国市场和促进国内产业的发展,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维持本国的对外政治经济关系和利益。3.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1)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 即通过各种出

55、口鼓励政策来促进本国出口商多出口;(2)保护国内市场,即通过关税和各种非关税措施来限制外国产品的进口,削弱外国产品的竞争力;(3)积累资金,即通过关税、国内税和其他税费政策,增强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收入;(4)优化全国产业结构,即针对不同情况实行有差别的对外贸易政策,发展短线产业,压缩长线产业;二、国际贸易政策的内容:(一)对外贸易总政策包括:进口总政策和出口总政策 这是根据本国国民经济的总体形势,本国在世界舞台上所处的经济和政治地位,本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和本国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以及本国的资源、产业结构等情况去制订。(二)进出口商品政策 根据对外贸易总政策及国内的产业结构、不同商品在国内外的

56、需求和供应情况、物价和就业情况等分别制订的。(三)国别(或地区)的对外贸易政策根据对外贸易总政策及世界政治经济形势、本国与不同国别(或地区)的政治经济关系分别制订的。对不同国家实行差别关税率和差别优惠政策,以体现互惠互利原则。三、国际贸易政策的制订及措施(一)制定西方国家: 由议会直接通过贸易法案,或由议会授权总统或政府去制定和颁布有关的法令和规章。“院外集团”的影响(二)实施在政府中设立外贸部或商务部作为对外贸易的行政管理机构;在对外开放口岸地点设立海关作为对外贸易的行政管理机构,对商品进出口进行监管;设立进出口银行,对外贸进行金融支持;设立商品检验检疫机构,对进出口商品质量及各项技术标准进

57、行把关;四、国际贸易政策工具的分类1.根据贸易政策工具的作用不同,可分为:(1)价格政策工具 如,进出口关税和进出口补贴等(2)数量政策工具 如,进出口配额等2.根据贸易政策工具的性质不同,分为:关税与非关税措施;第二节 国际贸易政策类型与选择一、国际贸易政策的类型(一)自由贸易政策 国家对国际贸易活动采取不干预或尽可能不干预的基本立场,对商品进出口不设置障碍、不给予优惠和特权,也不对外贸活动进行管制和干涉,从而使商品能够自由地进出口和实行竞争的贸易政策。(二)保护贸易政策 指利用国家权利对外贸活动进行干预和管制,通过高额关税或非关税措施来限制外国商品进入,保护本国产业免遭外国产品竞争,同时采

58、用各种优惠,鼓励本国商品出口,刺激本国工业发展的贸易政策。二、国际贸易政策的选择不同的贸易政策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国际贸易环境和不同的情况下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一个国家究竟选择何种类型的国家贸易政策,主要取决于下列因素:1.本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产品竞争能力2.本国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3.本国的国内经济状况4.本国各种利益集团力量的对比5.政府领导人的经济贸易思想6.本国与他国的政治经济关系案例:中美贸易新一轮争端轮胎特保案:华盛顿时间9月11日,奥巴马签署贸易保护法案,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征缴为期3年的惩罚性关税:第一年35%,第二年30%,第三年25%。轮胎案起因:

59、加征轮胎关税的决定,是在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提交申请之后作出的。该工会代表美国许多轮胎工厂的工人。美国官方数据显示,从2004年至2008年间,进口轮胎已从1460万条增至4600万条。工会抱怨称,美国进口的中国造轮胎“激增”,已造成7000名美国工厂工人失业。 中方的反应: 9月13日,商务部依照我国法律和世贸组织规则,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汽车产品和肉鸡产品启动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审查程序。尽管商务部没有公布这两项产品进口的金额是多少,但不出意外的话,大概也就在20亿美元左右。和中国出口到美国的轮胎数额差不多。 新法案对中方的影响: 该项贸易保护法案生效之后,很可能基本堵死每年5000万条中国

60、轮胎销往美国的通道,约10万名中国轮胎工人的就业将受到威胁。但更严重的后果是,在当前各国国内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有可能引发针对中国出口的连锁反应。该法案对美方的影响: 一是,美方在华有4家轮胎生产企业,并占中国对美轮胎出口的三分之二,本案将直接影响这些美资企业的利益;二是,中国如果真的对美国的汽车配件进口实行限制,在华的上海通用等中美合资企业利益无疑也会受损;三是,一旦美国汽车和肉鸡对中国的倾销成立,美国汽车和肉鸡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亦将丧失;中国国内经销美国汽车和肉鸡的从业人员的就业也势必受到巨大威胁。争端进展: 中方已于15日向世贸组织提出磋商请求。按世贸规则,60天内如两方磋商无法达成结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