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山体滑坡灾害的认识_第1页
对山体滑坡灾害的认识_第2页
对山体滑坡灾害的认识_第3页
对山体滑坡灾害的认识_第4页
对山体滑坡灾害的认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摘要山体滑坡是斜坡岩土体沿着贯通的剪切破坏面所发生的滑移地质现象。诱发 滑坡活动的外界因素越强,滑坡的活动强度则越大。如强烈地震、特大暴雨所诱 发的滑坡多为大的高速滑坡。滑坡常常给工农业生产以及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 损失、有的甚至是毁灭性的灾难。为了更好地认识和治理滑坡,需要对滑坡进行 分类,详细了解滑坡的形成活动规律,并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关键字:山体滑坡,成因,危害,防治措施刖 言山体滑坡(landslides)是指山体斜坡上某一部分岩土在重力(包括岩土本 身重力及地下水的动静压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结构面(带)产生剪切位 移而整体地向斜坡下方移动的作用和现象。俗称“走山”、“垮山”、

2、“地滑”、“土 溜”等。是常见地质灾害之一。滑坡常常给工农业生产以及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 大损失、有的甚至是毁灭性的灾难。滑坡对乡村最主要的危害是摧毁农田、房舍、 伤害人畜、毁坏森林、道路以及农业机械设施和水利水电设施等,有时甚至给乡 村造成毁灭性灾害。位于城镇的滑坡常常砸埋房屋,伤亡人畜,毁坏田地,摧毁 工厂、学校、机关单位等,并毁坏各种设施,造成停电、停水、停工,有时甚至 毁灭整个城镇。发生在工矿区的滑坡,可摧毁矿山设施,伤亡职工,毁坏厂房, 使矿山停工停产,常常造成重大损失。一、产生原因(一)地理原因坡度、高差越大,滑坡位能越大,所形成滑坡的滑速越高。斜坡前方地形的 开阔程度,对滑移距离的

3、大小有很大影响。地形越开阔,则滑移距离越大。开阔 程度对滑移距离的大小有很大影响。地形越开阔,则滑移距离越大。岩土类型。岩土体是产生滑坡的物质基础。一般说,各类岩、土都有可能构 成滑坡体,其中结构松散,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较低,在水的作用下其性质能发生变化的岩、土,如松散覆盖层、黄土、红粘土、页岩、泥岩、煤系地层、凝 灰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等及软硬相间的岩层所构成的斜坡易发生滑坡。地质构造条件。组成斜坡的岩、土体只有被各种构造面切割分离成不连续状 态时,才有可能向下滑动的条件。同时、构造面又为降雨等水流进入斜坡提供了 通道。故各种节理、裂隙、层面、断层发育的斜坡、特别是当平行和垂直斜坡的 陡

4、倾角构造面及顺坡缓倾的构造面发育时,最易发生滑坡。地形地貌条件。只有处于一定的地貌部位,具备一定坡度的斜坡,才可能发 生滑坡。一般江、河、湖(水库)、海、沟的斜坡,前缘开阔的山坡、铁路、公路 和工程建筑物的边坡等都是易发生滑坡的地貌部位。坡度大于10度,小于45 度,下陡中缓上陡、上部成环状的坡形是产生滑坡的有利地形。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活动,在滑坡形成中起着主要作用。它的作用主要表 现在:软化岩、土,降低岩、土体的强度,产生动水压力和孔隙水压力,潜蚀岩、 土,增大岩、土山体滑坡容重,对透水岩层产生浮托力等。尤其是对滑面(带)的 软化作用和降低强度的作用最突 出。(二)内外应力原因和人为原因就

5、内外应力和人为作用的影 响而言,在现今地壳运动的地区 和人类工程活动的频繁地区是滑 坡多发区,外界因素和作用,可 以使产生滑坡的基本条件发生变化,从而诱发滑坡。主要的诱发因素有:地震、 降雨和融雪、地表水的冲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不 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如开挖坡脚、坡体上部堆载、爆破、水库蓄(泄)水、矿山 开采等都可诱发滑坡,还有如海啸、风暴潮、冻融等作用也可诱发滑坡。违反自然规律、破坏斜坡稳定条件的人类活动都会诱发滑坡。滑坡的活动时 间主要与诱发滑坡的各种外界因素有关,如地震、降温、冻融、海啸、风暴潮及 人类活动等。大致有如下规律:同时性。有些滑坡受诱发因素的作用后,

6、立即活动。如强烈地震、暴雨、海 啸、风暴潮等发生时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开挖、爆破等,都会有大量的滑坡 出现。滞后性。有些滑坡发生时间稍晚于诱发作用因素的时间。如降雨、融雪、海 啸、风暴潮及人类活动之后。这种滞后性规律在降雨诱发型滑坡中表现最为明显。 在暴雨多发区或异常的强降雨地区,异常的降雨为滑坡发生提供了有利的诱发因 素。该类滑坡多发生在暴雨、大雨和长时间的连续降雨之后,滞后时间的长短与 滑坡体的岩性、结构及降雨量的大小有关。一般讲,滑坡体越松散、裂隙越发育、 降雨量越大,则滞后时间越短。此外,人工开挖坡脚之后,堆载及水库蓄、泄水 之后发生的滑坡也属于这类。由人为活动因素诱发的滑坡的滞后时

7、间的长短与人 类活动的强度大小及滑坡的原先稳定程度有关。人类活动强度越大、山体滑坡救 援滑坡体的稳定程度越低,则滞后时间越短。易滑(坡)的岩、土分布区。如松散覆盖层、黄土、泥岩、页岩、煤系地层、 凝灰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等岩、土的存在,为滑坡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物质 基础。开挖坡脚。修建铁路、公路、依山建房、建厂等工程,常常因使坡体下部失 去支撑而发生下滑。例如我国西南、西北的一些铁路、公路、因修建时大力爆破、 强行开挖,事后陆陆续续地在边坡上发生了滑坡,给道路施工、运营带来危害。蓄水、排水。水渠和水池的漫溢和渗漏,工业生产用水和废水的排放、农业 灌溉等,均易使水流渗入坡体,加大孔隙水压力,软

8、化岩、土体,增大坡体容重, 从而促使或诱发滑坡的发生。水库的水位上下急剧变动,加大了坡体的动水压力, 也可使斜坡和岸坡诱发滑坡发生。支撑不了过大的重量,失去平衡而沿软弱面下 滑。尤其是厂矿废渣的不合理堆弃,常常触发滑坡的发生。此外、劈山开矿的爆破作用,可使斜坡的岩、土体受振动而破碎产生滑坡; 在山坡上乱砍滥伐,使坡体失去保护,便有利于雨水等水体的入渗从而诱发滑坡 等等。如果上述的人类作用与不利的自然作用互相结合,则就更容易促进滑坡的 发生。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越来越多的工程活动破坏了自然坡体,因而近年来滑 坡的发生越来越频繁,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应加以重视。二、滑坡体稳定性判断滑坡体的稳定性的

9、根据:在野外,从宏观角度观察滑坡体,可以根据些外表迹象和特征,可粗略的判断它的稳定性。已稳定滑坡体的迹象:(1)后壁较高,长满了树木,找不到擦痕,且十分稳定;(2)滑坡平台宽大、且已夷平,土体密实,有沉陷现象;(3)滑坡前缘的斜坡较陡,土体密实,长满树木,无松散崩塌现象。前缘 迎河部分有被河水冲刷过的现象;(4)目前的河水远离滑坡的舌部,甚至在舌部外已有漫滩、阶地分布;(5)滑坡体两侧的自然冲刷沟切割很深,甚至已达基岩;(6)滑坡体舌部的坡脚有清晰的泉水流出等等。不稳定滑坡体的迹象:(1)滑坡体表面总体坡度较陡,而且延伸很长,坡面高低不平;(2)有滑坡平台、面积不大,且有向下缓倾和未夷平现象;

10、(3)滑坡表面有泉水、湿地,且有新生冲沟;(4)滑坡表面有不均匀沉陷的局部平台,参差不齐;(5)滑坡前缘土石松散,小型坍塌时有发生,并面临河水冲刷的危险;(6)滑坡体上无巨大直立树木。三、滑坡的危害山体滑坡最大的危害就是会造成一定范围内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包括对 附近道路交通造成严重威胁;在农村摧毁农田、房舍、伤害人畜、毁坏森林、道 路以及农业机械设施和水利水电设施等;在城镇毁坏各种设施,造成停电、停水、 停工,摧毁工厂、学校、机关单位等,有时甚至毁灭整个城镇及村落。四、发生前兆不同类型、不同性质、不同特点的滑坡,在滑动之前,均会表现出不同的异 常现象。显示出滑坡的预兆。归纳起来常见的,有如

11、下几种:大滑动之前。在滑坡前缘坡脚处,有堵塞多年的泉水复活现象,或者出现泉 水突然干枯,井水位突变等类似的异常现象。在滑坡体中。前部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缝,它反映了滑坡体向前推挤并 受到阻碍,已进入临滑状态。大滑动之前。滑坡体前缘坡脚处,土体出现上隆现象,这是滑坡明显的向前 推挤现象。有岩石开裂或被剪切挤压的音响。这种现象反映了深部变形与破裂。 动物对此十分敏感,有异常反映。临滑之前。滑坡体四周岩体会出现小型崩塌和松弛现象。如果在滑坡体有长 期位移观测资料,那么大滑动之前,无论是水平位移量或垂直位移量,均会出现 加速变化的趋势。这是临滑的明显迹象。滑坡后缘的裂缝急剧扩展,并从裂缝中 冒出热气

12、或冷风。临滑之前,在滑坡体范围内的动物惊恐异常,植物变态。如猪、 狗、牛惊恐不宁,不入睡,老鼠乱窜不进洞。树木枯萎或歪斜等。五、预防措施治理滑坡可以从以下两个大的方面着手:消除和减轻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危害。滑坡的发生常和水的作用有密切 的关系,水的作用,往往是引起滑坡的主要因素,因此,消除和减轻水对 边坡的危害尤其重要,其目的是:降低孔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防止岩土 体的软化及溶蚀分解,消除或减小水的冲刷和浪击作用。具体做法有:防 止外围地表水进入滑坡区,可在滑坡边界修截水沟;在滑坡区内,可在坡 面修筑排水沟。在覆盖层上可用浆砌片石或人造植被铺盖,防止地表水下 渗。对于岩质边坡还可用喷混凝土护面或

13、挂钢筋网喷混凝土。排除地下水 的措施很多,应根据边坡的地质结构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加以选择。常用 的方法有:1,水平钻孔疏干;2,垂直孔排水;3,竖井抽水;4,隧洞疏 干; 5,支撑盲沟。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通过一定的工程技术措施,改善边坡岩 土体的力学强度,提高其抗滑力,减小滑动力。常用的措施有:1,削坡减载;用降低坡高或放缓坡角来改善边坡的稳定性。削坡设计应尽量削减不 稳定岩土体的高度,而阻滑部分岩土体不应削减。此法并不总是最经济、 最有效的措施,要在施工前作经济技术比较。2,边坡人工加固;常用的方 法有:1,修筑挡土墙、护墙等支挡不稳定岩体;2,钢筋混凝土抗滑桩或 钢筋桩作为阻滑支撑

14、工程;3,预应力锚杆或锚索,适用于加固有裂隙或软 弱结构面的岩质边坡;4,固结灌浆或电化学加固法加强边坡岩体或土体的 强度;5,SNS边坡柔性防护技术等。此外,为了更有效地应对山体滑坡,并将损失降到最小,我们还需要 建立一系列切实可行的预防体制:(1)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工程。建立专业人员与群测群防相结合的 监测队伍,对重要的地质灾害点建立专业队伍为主的监测网点,对其它地质灾害 点建立群测群防为主、并与专业队伍指导和定期巡查相结合的监测网点,通过 专业监测系统、群测群防监测系统、信息系统实现对山区地质灾害的适时监控, 为政府和有关部门防治地质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防灾减灾的决策和实

15、施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2)建立山区地质灾害专家分析制度。某个滑坡体发生险情后,由地方政 府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指挥部召集地灾及相关专家召开会商会,分析监测预警系统 所采集的信息,判断滑坡体所处状态及预警级别,估算涌浪影响范围,形成会商 意见,供当地政府决策参考。(3)确定预警信息的发布部门、规范预警信息的发布形式。中华人民共和 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者公共卫生事件即 将发生或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时,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有关法 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发布相应级别的警报,决定并宣布有 关地区进入预警期,同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必要时可以越

16、级上报,并向当 地驻军和可能受到危害的毗邻或者相关地区的人民政府通报。因而,预警信息应 当由当地政府以正规形式明确发出,各部门根据当地政府发布的预警级别采取相 应的措施。(4)建立联动机制。山体滑坡的防灾救灾工作,涉及监测、预警、处置、 救灾等方方面面,需要各单位、各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只有在当地政府的 统一领导下,各有关单位整体联动、主动作为、积极应对,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 或减少山体滑坡造成的损失。(5)加强民众意识。我国虽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但是民众灾害意 识普遍淡薄。很多民众当遇到灾害来临时手足无措,不知道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 甚至也不知道其灾害的严重性。只有让民众认识到了灾害

17、的严重性之后,民众才 会积极去学习关于灾害方面的知识,做出正确的应对措施。结论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在自然灾害目前,人的主观能动里极为有限,这时候 我们需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防治措施。面对我们无法控制和 改变的自然灾害,我们唯有“避之以减灾气灾害发生之前的一些子虚乌有的谣 言也是导致民众采取一些非理智行为的重要信息,面对此种情况我们只有加强民 众对于灾害本身的认识做出正确判断。当灾害发生时,民众应学习必要的救治措 施,共同努力把灾害降低到最少。滑坡灾害形成机理复杂其防治技术选择的影响因素很多,如何正确圈定滑坡 范围确定滑坡特征、类型及发展强度采取先进、经济有效的措施仍需我们进一步 研究和深索。通过对滑坡的形成条件以及影响因素等特征的分析研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