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项目碳汇计量与监测指南_第1页
造林项目碳汇计量与监测指南_第2页
造林项目碳汇计量与监测指南_第3页
造林项目碳汇计量与监测指南_第4页
造林项目碳汇计量与监测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PAGE 91附件造林项目目碳汇计量量与监测测指南国家林业业局20111年2月前言以变暖为为主要特特征的全全球气候候变化,已经对对地球自自然生态态系统和和人类社社会经济济系统产产生了明明显而深远的的影响。人类活活动引起起的大气气温室气气体浓度度增加是是导致全全球变暖的主主要因素素。森林林作为全全球陆地地生态系系统的主主体,是是全球最最重要的的碳贮存存库,是是大气CCO2重要的的吸收汇汇。毁林是是仅次于于化石燃燃料燃烧烧的全球球温室气气体排放放源。林林业活动动(造林林、森林林管理、减少毁毁林、植植被恢复复等)是是大气温温室气体体增汇减排排、缓解解全球气气候变化化的重要要措施之之一。为为

2、此,京都议议定书允许将将这些林林业活动动获得的的增汇减排排,按一一定的规规则用于于抵偿工工业化国国家承诺诺的温室室气体减减限排目目标。同同时京京都议定定书确确定了清清洁发展展机制(CDMM),允允许工业业化国家家通过在在发展中中国家的的项目活活动获得得的碳减排量或或增汇量来抵偿偿其承诺诺的减限限排指标标。造林林和再造造林项目目活动是是第一承承诺期合合格的CCDM林林业项目目。在未未来承诺诺期,林林业活动动预计仍仍将在温温室气体体减排增增汇中发发挥重要要作用。我国于220077年发布布中国国应对气气候变化化国家方方案,明确了了到20010年年中国应应对气候候变化的的具体目目标、基基本原则则、重点

3、点领域及及其政策策措施,林业是是其中的的重要内内容之一一。国家家林业局局20009年也也对外公公布了应对气气候变化化林业行行动计划划,其其中就明明确将扩扩大植树树造林面面积、增强森森林碳汇汇作为未未来林业业应对气气候变化化的重要要措施之之一。碳汇造林林是指在在确定了了基线的的土地上上,以增增加碳汇汇为主要要目的、并对造造林及其其林分(木)生生长过程程实施碳碳汇计量量和监测测而开展展的有特特殊要求求的营造造林活动动。为规规范碳汇汇造林项项目的计量与与监测方方法,推推进碳汇汇造林项项目计量量与监测测工作的的开展,确保项项目产生生的碳汇汇可测量量、可报告告和可核核查,受受国家林林业局应应对气候候变化

4、和和节能减减排工作作领导小小组办公公室(以以下简称称“国家林林业局气气候办”)委托,中国林林科院牵牵头编制制了造造林项目目碳汇计量量与监测指指南(以下简简称“指南”)。本本“指南”不仅适适用于碳碳汇造林林项目的的计量和和监测,也可作作为其它类似造造林项目目的碳汇汇计量和和监测的的参考。本“指南南”在国家家林业局局气候办办的指导导和组织织协调下下编制完完成。在编制制过程中中,广泛泛征求了了中国科科学院、中国林林科院、北京林林业大学学等有关关科研院院校,有有关省区区林业调调查规划划院、林业业企业以以及国家家林业局局有关司司局和直属单位位的意见见,有关专家家提出了了修改意意见,最最终由国国家林业业局

5、气候候办组织织专家进进行审定定。根据国家家林业局局对碳汇汇造林的的要求,造林项项目实施施主体应应在其碳碳汇计量量和监测测报告或或可研究究报告中中,详细细说明如如何应用用本指南南:包括具具体使用用的计量量方法和监监测步骤骤、数据据(包括括图面数数据)、公式、参数、假设,并描述述详细的的监测计计划和操操作技术术细则。目录TOC o 1-4 h z u HYPERLINK l _Toc275442084 前言 PAGEREF _Toc275442084 h I HYPERLINK l _Toc275442085 目录 PAGEREF _Toc275442085 h III HYPERLINK l _

6、Toc275442086 1 目的的和范围围 PAGEREF _Toc275442086 h 1 HYPERLINK l _Toc275442087 2 术语语和定义义 PAGEREF _Toc275442087 h 3 HYPERLINK l _Toc275442088 3 项目目边界和和土地合合格性 PAGEREF _Toc275442088 h 66 HYPERLINK l _Toc275442089 3.1 土地合合格性 PAGEREF _Toc275442089 h 66 HYPERLINK l _Toc275442090 3.2 项目边边界确定定 PAGEREF _Toc27544

7、2090 h 6 HYPERLINK l _Toc275442091 4 碳库库与温室室气体排排放源的的确定 PAGEREF _Toc275442091 h 88 HYPERLINK l _Toc275442092 4.1 碳库选选择 PAGEREF _Toc275442092 h 8 HYPERLINK l _Toc275442093 4.2 温室气气体排放放源 PAGEREF _Toc275442093 h 9 HYPERLINK l _Toc275442094 4.3 关键排排放源的的确定 PAGEREF _Toc275442094 h 110 HYPERLINK l _Toc27544

8、2095 4.3.1标准准 PAGEREF _Toc275442095 h 10 HYPERLINK l _Toc275442096 4.3.2确定定方法 PAGEREF _Toc275442096 h 111 HYPERLINK l _Toc275442097 5 计量量方法 PAGEREF _Toc275442097 h 113 HYPERLINK l _Toc275442098 5.1 概述 PAGEREF _Toc275442098 h 133 HYPERLINK l _Toc275442099 5.2 分层 PAGEREF _Toc275442099 h 133 HYPERLINK

9、l _Toc275442100 5.3 基线碳碳储量变变化 PAGEREF _Toc275442100 h 144 HYPERLINK l _Toc275442101 5.4 项目碳碳储量变变化 PAGEREF _Toc275442101 h 177 HYPERLINK l _Toc275442102 5.4.1 林林分生物物量 PAGEREF _Toc275442102 h 199 HYPERLINK l _Toc275442103 5.4.2 竹竹林和灌灌木林 PAGEREF _Toc275442103 h 220 HYPERLINK l _Toc275442104 5.4.3 原原有植被

10、被生物量量减少 PAGEREF _Toc275442104 h 221 HYPERLINK l _Toc275442105 5.5 项目边边界内的的温室气气体排放放 PAGEREF _Toc275442105 h 24 HYPERLINK l _Toc275442106 5.5.1 施施肥 PAGEREF _Toc275442106 h 255 HYPERLINK l _Toc275442107 5.5.2 燃燃油机械械的使用用 PAGEREF _Toc275442107 h 26 HYPERLINK l _Toc275442108 5.6 泄漏 PAGEREF _Toc275442108 h

11、 277 HYPERLINK l _Toc275442109 5.7 项目净净碳汇量量 PAGEREF _Toc275442109 h 28 HYPERLINK l _Toc275442110 6 监测测方法 PAGEREF _Toc275442110 h 229 HYPERLINK l _Toc275442111 6.1 概述 PAGEREF _Toc275442111 h 299 HYPERLINK l _Toc275442112 6.2 项目活活动及其其边界监监测 PAGEREF _Toc275442112 h 299 HYPERLINK l _Toc275442113 6.3 抽样设设

12、计 PAGEREF _Toc275442113 h 300 HYPERLINK l _Toc275442114 6.3.1 事事后分层层 PAGEREF _Toc275442114 h 30 HYPERLINK l _Toc275442115 6.3.2 确确定样地地数量 PAGEREF _Toc275442115 h 331 HYPERLINK l _Toc275442116 6.3.3 样样地设置置 PAGEREF _Toc275442116 h 33 HYPERLINK l _Toc275442117 6.3.4 监监测频率率 PAGEREF _Toc275442117 h 34 HYP

13、ERLINK l _Toc275442118 6.4 项目碳碳储量变变化监测测 PAGEREF _Toc275442118 h 34 HYPERLINK l _Toc275442119 6.4.1 地地上和地地下生物物量 PAGEREF _Toc275442119 h 355 HYPERLINK l _Toc275442120 1 林分分 PAGEREF _Toc275442120 h 36 HYPERLINK l _Toc275442121 2 竹林林 PAGEREF _Toc275442121 h 38 HYPERLINK l _Toc275442122 6.4

14、.1.33 灌木木林 PAGEREF _Toc275442122 h 388 HYPERLINK l _Toc275442123 6.4.2 枯枯落物 PAGEREF _Toc275442123 h 339 HYPERLINK l _Toc275442124 6.4.3 枯枯死木 PAGEREF _Toc275442124 h 440 HYPERLINK l _Toc275442125 6.4.4 土土壤有机机质 PAGEREF _Toc275442125 h 444 HYPERLINK l _Toc275442126 6.5 项目边边界内的的排放 PAGEREF _Toc275442126

15、h 445 HYPERLINK l _Toc275442127 6.5.1 施施肥 PAGEREF _Toc275442127 h 466 HYPERLINK l _Toc275442128 6.5.2 燃燃油机械械使用 PAGEREF _Toc275442128 h 447 HYPERLINK l _Toc275442129 6.5.3 森森林火灾灾 PAGEREF _Toc275442129 h 48 HYPERLINK l _Toc275442130 6.6 泄漏 PAGEREF _Toc275442130 h 499 HYPERLINK l _Toc275442131 6.7 质量保保

16、证和质质量控制制 PAGEREF _Toc275442131 h 51 HYPERLINK l _Toc275442132 6.7.1 可可靠的野野外测定定 PAGEREF _Toc275442132 h 51 HYPERLINK l _Toc275442133 6.7.2 野野外调查查测定数数据的核核实 PAGEREF _Toc275442133 h 511 HYPERLINK l _Toc275442134 6.7.3 数数据录入入和分析析 PAGEREF _Toc275442134 h 52 HYPERLINK l _Toc275442135 6.7.4 数数据归档档 PAGEREF _

17、Toc275442135 h 52 HYPERLINK l _Toc275442136 6.8 不确定定性分析析 PAGEREF _Toc275442136 h 52 HYPERLINK l _Toc275442137 6.9 核查 PAGEREF _Toc275442137 h 533 HYPERLINK l _Toc275442138 附1国家家和IPPCC碳碳计量参参数参考考值 PAGEREF _Toc275442138 h 555 HYPERLINK l _Toc275442139 附2 全全国优势势树种(组)异异速生长长方程 PAGEREF _Toc275442139 h 559PA

18、GE 401 目的的和范围围为规范造造林项目目的碳汇计量量与监测测方法,确确保项目目产生的的碳汇可可测量、可报告告和可核核查,特制定造林项目目碳汇计量量与监测指指南(以下下简称“指南”)。本指南的的制定遵遵循了国家林林业局应应对气候候变化工工作办公公室编制制的碳碳汇造林林项目技技术规定定(试行行)和和碳汇汇造林检检查验收收办法(试行)及其其它相关关管理规规定。因因此,本本指南适适用于碳碳汇造林林项目产产生的碳碳汇的计量和和监测,也可作为其它它类似造造林项目目的碳汇计量和和监测的的参考。本指南以以政府间间气候变变化专门门委员会会(IPPCC)出版的的方法学学和其它它国际权权威技术术报告为为基础,

19、如IIPCCC 20006国国家温室室气体清单指指南、IPPCC 20000优良良做法指指南和不不确定性性管理、IIPCCC土地利利用、土土地利用用变化和和林业优优良做法法指南、IIPCCC土地利利用、土土地利用用变化和和林业特特别报告告 www.ipcc.ch、温温洛克国国际(WWinrrockk Innterrnattionnal)土地地利用、土地利利用变化化和林业业项目指指南 等等,并参参考清洁洁发展机机制(CCDM)执行理理事会批批准的有有关CDDM造林林再造林林项目活活动的基基线方法法学和监监测方法法学、适适用工具具 C,同时时参照CDMM造林再再造林项项目活动动的方式式和程序序和国

20、国际自愿愿者市场场造林再再造林碳碳汇项目目实施的的一般要要求 ,结结合我国国林业实实际,制制定本指指南。为避免免混淆,同时便便于与相相关国际际通行规规则接轨轨,相关关术语及及其定义义尽可能能与上述述技术报报告和方方法学相相一致。造林项目目的碳汇计量量和监测测必须遵遵循下述述原则:(1)保保守性原原则:如如果活动动水平的的确定或或参数的选择导致致项目净净碳汇量量最终被被低估,例如:(i)基线情景景下的碳碳储量增增加量被被高估,或(iii)项项目情景景下的碳碳储量增增加量被被低估,或(iiii)项目情情景下的的排放量量被高估估,则项项目净碳碳汇量计计量结果果取被低低估的值值。反之之,则是不保保守的

21、。(2)透透明性原原则:除除个别涉涉及商业业机密的的数据外外,活动动水平和和碳计量量参数的的确定方方法和数数据应公开、透明,并易于于为公众众所获取取。(3)可可比性原原则:采采用的碳碳计量参参数应具具有可比比性,如如果所选选择的当当地参数数超出IIPCCC或国家家水平参参数值的的正常范范围,应应详细说说明其理理由。(4)确确定性原原则:碳碳计量和和监测须须尽可能能采取必必要措施施,提高高计量和和监测的的精度和和准确性性,降低低不确定定性。监监测报告告中须包包括不确确定性分分析和评评价。(5)经经济性原原则:随随着碳计计量和监监测精度度和准确确性的提提高,计计量和监监测的成成本往往往呈指数数增加

22、。因此在在选择碳碳计量和和监测方方法时,包括确确定参数数时,既既要考虑虑计量和和监测的的精度和和准确性性,也要要考虑成成本因素素,亦即即需要在在计量和和监测的的精度和和准确性性与成本本之间寻寻找一个个合理的的成本有有效的平平衡点。2 术语语和定义义森林(FForeest):本指南所指的的森林,是指土土地面积积大于等等于0.0677公顷,郁闭度度大于等等于0.2,就就地生长长高度大大于等于于2米的的以树木木为主体体的生物物群落,包括天天然与人人工幼林林,符合合这一标标准的竹竹林,以以及特别别规定的的灌木林林,行数数大于等等于2行行且行距距小于等等于4米米或冠幅幅投影宽宽度大于于等于110米的的林

23、带。国家特特别规定定的灌木木林,按按照国家家林业局局“国家特特别规定定的灌木木林地”的规定定(林资发发2000414号号)执行。造林(AAffooresstattionn):本指南特指碳碳汇造林林,即在在确定了了基线的的土地上上,以增增加碳汇汇为主要要目的、并对造造林及其其林分(木)生生长过程程实施碳碳汇计量量和监测测而开展展的有特特殊要求求的营造造林活动动。项目参与与方(PProjjectt Paartiicippantts):参与碳汇汇造林项项目活动动的国有有、集体体单位、企业或个个人。项目边界界(Proojecct bbounndarry):是项目目参与方方控制范范围内的的造林项项目活动

24、动的地理理范围。一个造造林项目目活动可可在若干干个不同同的地块块上进行行,但每每个地块块应有特特定的地地理边界界,该边边界不包包括位于于两个或或多个地地块之间间的土地地。森林碳库库(Forrestt caarboon ppooll):包括地地上生物物量、地地下生物物量、枯枯落物、枯死木木和土壤壤有机质质。地上生物物量(Aboove-grooundd biiomaass):土壤层层以上以以干重表表示的所所有活生生物量,包括干干、桩、枝、皮皮、种子子和叶。地下生物物量(Bellow-grooundd biiomaass):所有活活根生物物量。由由于活细根(直直径1-2mmm)通常很很难从土土壤有机

25、机成分或或枯落物物中区分分出来,因此通通常不纳纳入该部部分。枯落物(Littterr):矿质土土层或有有机土壤壤以上、直径5cm或其其它规定定直径的的、处于于不同分分解状态态的所有有死生物物量,包括枯落落物、腐腐殖质、以及经经验上不不能从地地下生物物量中区区分出来来的直径径2mmm的活细细根。枯死木(Deaad wwoodd):枯落物物以外的的所有死死生物量量,包括括枯立木木、枯倒倒木和直直径5cm的枯枝、死死根和树树桩。土壤有机机质(Sooil orgganiic mmattter):一定深深度(通通常为11m)内矿质质土和有有机土(包括泥泥炭土)中的有有机碳,包括不不能从经经验上从从地下生

26、生物量中中区分出出来的直直径2mmm的活细细根基线碳储储量变化化量(Basseliine carrbonn sttockk chhangges):在没有有拟议的的造林项项目活动动时,项项目边界界内碳储储量的净净变化量量。项目碳储储量变化化量(Proojecct ccarbbon stoock chaangees):拟议的的造林项项目活动动边界之之内的、由项目目活动本本身引起起的、可可测定的的和可核核查的碳碳储量的的净变化化量。增加的排排放量(Inccreaase in emiissiionss byy soourcces):由拟议议的造林林项目活活动本身身引起的的、发生生在项目目活动边边界之内

27、内的、可可测定的的和可核核查的温温室气体体源排放放的增加加量。泄漏(LLeakkagee):由造林林项目本本身引起起的、发发生在项项目活动动边界之之外的、可测定定的和可可核查的的温室气气体源排排放的增增加量或减少少量。项目净碳碳汇量(Proojecct nnet carrbonn reemovvalss byy siinkss):项目碳碳储量变变化量在在减去基基线碳储储量变化化量、项项目边界界内增加加的排放放量和项项目边界界外的泄泄露之后后的净碳碳汇量。项目净净碳汇量量 = 项目碳碳储量变变化量基线碳碳储量变变化量增加的的排放量泄漏。基线情景景(Baasellinee Sccenaarioo)

28、:在项项目所在在地区的的技术条条件、融融资能力力、资源源条件和和政策法法规情况况下,能能合理地地代表没没有拟议议的造林林项目活活动时的的土地利利用方式式。额外性(Addditiionaalitty):造林项目目活动产产生的项项目净碳碳汇量超超过基线线碳储量量变化量量以上的的情景。计入期(Creedittingg Peeriood):对造林项目目活动产产生的项项目净碳碳汇量进进行计量量和核查查的时期期。利益方(Staakehholdder):已经或或可能受受到拟议议的造林林项目活活动影响响的公众众,包括括个人、群体或或社区。核查(VVeriificcatiion):由第第三方定定期地、独立地地审

29、评造造林项目目开始以以来所产产生的项项目净碳碳汇量。准确度(Acccuraacy):样本测定定值与真真值的接接近程度度。精度(PPreccisiion):是与不不确定性性相反的的概念,表示规规定条件件下不同同的独立的样样本测定定结果之之间的接接近程度度。越接接近则精精度越高高。置信区间间(Connfiddencce iinteervaal):一定可可靠性水水平下(通常为为95%)真值值所在的的范围,也称为为置信水水平。本本指南要要求为995%。活动水平平(Acctivvityy daata):一定时时间内引引起温室室气体源源排放或或汇清除除的人类类活动数数量的大大小,如如森林的的面积、蓄积等等

30、。排放因子子(Emiissiion facctorr):单位活活动水平平数据的的温室气气体排放放量或吸吸收量。二氧化碳碳当量(CO2-e):根据不不同种类类的温室室气体对对辐射强强迫的贡贡献来度度量温室室气体的的单位。目前是是通过全全球增温温潜势(Glooball Waarmiing Pottenttialls,GWPP)来计算算二氧化化碳当量量。全球增温温潜势(GWPP):排放到到大气中中的1吨吨温室气气体与同同期1吨吨二氧化化碳所产产生的辐辐射强迫迫之比。目前CCO2、CH44和N22O的GGWP值值分别为为1、225和2988。利用用该GWWP值可可将CHH4和NN2O温温室气体体转化为

31、为等当量量的COO2。温室气体体排放源源(GHGG soourcce):向大气气中排放放二氧化化碳等温温室气体体的过程程或活动动或机制制。碳汇(CCarbbon sinnk):从大气气中清除除二氧化化碳的过过程、活活动或机机制。碳汇计量量(Caarboon aaccoounttingg):是是指对预预期产生生的项目目净碳汇汇量进行行预估,即事前前估算。碳汇监测测(Caarboon mmoniitorringg):为为了确保保造林项项目产生生的项目目净碳汇汇量的透透明性、可测定定性和可可核查性性,必须须在编制制项目可可研报告告时制定监监测计划划。在项项目实施施过程中中应当收集所所有对测测定和计计

32、量项目运运行期内内的项目目碳储量量变化、项目边边界内温温室气体体排放、泄漏所所需的相关关数据并并对其进进行归档档,详细细说明测测定和计计量的技技术和方方法,包包括项目目边界和和事后分分层、抽抽样设计计方法、不确定定性分析析、质量量保证和和质量控控制程序序等。本指南从碳汇汇造林项项目的实实际出发发,并考考虑监测测的成本本有效性性原则,采用基基于固定定样地的连续测测定方法法。3 项目目边界和和土地合合格性3.1 土地合合格性根据碳碳汇造林林项目技术术规定(试试行)第5条对项项目地合合格性的的规定,碳汇造造林实施施地点优优先考虑虑生态区区位重要要和生态态环境脆脆弱的地地区,选择实实施碳汇汇造林的的地

33、点应应同时满满足以下下条件:至少自220000年1月月1日以以来一直直是无林林地(包包括宜林林荒山荒荒地、宜宜林沙荒荒地和其其他宜林林地等)。造林地权权属清晰晰,具有有县级以以上人民民政府核核发的土土地权属属证书。适宜树木木生长,预期能能发挥较较大的碳碳汇功能能。有助于促促进当地地生物多多样性保保护、防防治土地地退化、促进地地方经济济社会发发展等多多种效益益。 为证明明项目地地的合格格性,项项目实施施主体需需提供的的证据包包括:航空照片片、卫片片或其它它空间数数据。土地利用用图、土土地覆盖盖图、森森林分布布图、林林相图等等。项目地实实地调查查数据和和参与式式乡村评评估,包包括调查查方法和和结果

34、。其它可用用于证明明的文件件等。3.2 项目边边界确定定项目边界界的确定定分为事事前项目目边界确确定和事事后项目目边界确确定。事事前确定定的项目目边界主主要是用用于项目目造林地地合格性性的认证证、项目目造林设设计以及及面积、基线碳储量量变化、项目碳储储量变化化、排放放增加、泄漏等等的估算算。而项项目活动动的实际际边界可可能不完全与与事前边边界吻合合,并可能能在项目目实施过过程中发发生变化化。因此此事前项项目边界界的确定定与事后后边界的的监测可可在不同同的精度度下进行行。从成本、实际需需要以及及我国的的实际情情况,事事前项目目边界可可通过以以下几种种方式确确定:用GPSS直接测测定项目目地块边边

35、界的拐拐点座标标;利用高分分辨率的的地理空空间数据据(卫星星影像、航片等等)以及及土地利利用/覆覆盖图、森林分分布图、林相图图等读取项项目边界界;利用地形形图(比比例尺1:1000000)进行行对坡勾勾绘;县或乡镇镇级林业业区划。4 碳库库与温室室气体排排放源的的确定4.1 碳库选选择根据国际际通行做做法,将造林项项目涉及及的碳库库划分为为地上生生物量、地下生生物量、枯落物物、枯死死木和土土壤有机机质。一般从从长远来来看,造造林都会会增加这这五个碳碳库的碳碳储量,对全部部碳库进进行计量量和监测测可使项项目参与与方获得得更多的的碳汇量量。但另另一方面面,这又又会大大大增加计计量和监监测的成本。由

36、于在计计入期内内有的碳碳库中的的碳储量量变化相相对较小小,而监监测成本本又较大大(如土土壤有机机质碳库),以以较高的的监测成成本为代代价获得得微不足足道的碳碳汇收益益,不符符合“成本有有效性”原则。另另外,碳碳储量变变化速率率较小的碳碳库,往往往不确确定性较较高。因因此,选选择碳库库时,除除考虑是是否是净净温室气气体排放放源这一一因素外外,还须须考虑监监测的成成本有效效性、不不确定性性和保守守性。对不是净净温室气气体排放放源的碳碳库可以以不予计计量和监监测。但无论论在任何何条件下下,地上上生物量量和地下下生物量量碳库都都是不能能忽略的的。枯落落物和枯枯死木碳碳库中的的碳储量量一般较较低,且且在

37、无林林地上造造林通常常会增加加这两个个碳库中中的碳储储量,因因此可保保守地忽忽略这两两个碳库库。而土土壤有机机质碳库库则要复复杂得多多。4.1.1 温温室气体体排放源源的确定定确定碳库库是否为为净温室室气体排排放源,可采取取如下方方法:具有代表表性的抽抽样调查查和分析析表明该该碳库中中的碳储储量没有有下降, 并提提供统计计可靠性性以及抽抽样调查方法法的说明;被普遍认认可的经经验或知知识。例例如在农农地上造造林枯死死木碳库库中的碳碳储量是是不会减减少的,因为农农地上没没有树木木,也不可可能有枯枯死木;文献调研研。例如如有可靠的的文献依据据,证明在某某地区造造林后,土壤有机机质碳库库中的碳碳储量是

38、是增加的。4.1.2 土土壤有机机碳库对于土壤壤有机质质碳库,通常可可以保守守地忽略略不计。但如出出现下列列情况则则不能忽忽略:项目造林林地为湿湿地、有有机土(泥炭土土)。整地、造造林和森森林管理理对土壤壤的扰动动超过地地表面积积的100%,除除非项目目参与方方能证明明:项目目开始五五年后,项目情情景下矿矿质土壤壤中有机机碳的损损失速率率低于基基线情景景,或有有机碳的的增加速速率高于于基线情情景。整地未沿沿等高线线进行。如果没有有上述情情况发生生,则在下下列条件件下,土土壤有机机质碳库可可以保守守地忽略略不计:基线情景景下土壤壤有机碳碳呈下降降趋势。基线情景景下土壤壤有机碳碳处于稳稳定或基基本

39、稳定定状态。从保守守角度出出发,如如果碳汇汇造林项项目开始始前的土土地利用用方式已已连续维维持了至至少200年,本本“指南”则可认认为基线线情景下下土壤有有机碳处处于稳定定或基本本稳定状状态。基线情景景下土壤壤有机碳碳增加速速率小于于或等于于项目情情景。如满足上上述条件件,则下下列碳汇汇造林项项目可以以保守地地忽略土土壤有机机质碳库:在农地上上的造林林。在城市用用地上的的造林。已退化或或正在退退化的草草地上的的造林。维持200年以上上的非退化化草地上的的造林,且造林林树种为为非针叶叶树种。维持200年以上上的非退退化草地地上的造林林,造林林树种为为针叶树树种,但但是必须须满足下下列条件件:不计

40、量和和监测枯枯死木和和枯落物物碳库。在项目地地上保留留枯死木木和枯落落物。为透明起起见,项项目参与与方须明明确地说明选选择或不不选择某某一个或或多个碳碳库的理理由(表表4.11)。表4.11 碳库库选择表表碳库选择与否否选择或忽忽略某碳碳库的理理由地上生物物量地下生物物量土壤有机机质枯落物枯死木4.2温温室气体体排放源源在实施碳碳汇造林林项目时时,一些些造林活活动可能能会引起起项目边边界内或或边界外外的温室室气体排排放量的增加加。而在没有有该造林活活动时,这些温温室气体体排放是是不会发发生的。造林活活动可能能引起的温温室气体体排放源源包括:(1)化化石燃料料燃烧不考虑与造林活动间接相关的上游(

41、如肥料生产等)和下游(如木材加工等)生产活动引起化石燃料燃烧的排放。 虽然化石燃料燃烧过程中会伴随着非CO2温室气体(CH4、N2O)以及其它污染气体(CO、NMVOCs、SO2、NOx等)的排放,但根据国际惯例,在造林再造林项目引起的化石燃料的排放只考虑CO2排放。:与造林林项目有有关的化化石燃料料燃烧的的活动包包括:运输工具具的使用用:用于于运输苗苗木、肥肥料、灌灌溉水、木质和和非木质质林产品品所使用用的运输输工具(消耗燃燃油的机机动车)消耗的的化石燃燃料燃烧烧引起的的温室气气体排放放。运输项项目相关关劳动力力和管理理人员的的专用车车辆引起起的排放放忽略不不计。燃油机械械设备的的使用:如整

42、地地机械、油锯、灌溉用用的燃油油机械等等。(2)肥肥料施用用:在造造林和森森林管理理活动中中施用的的有机肥肥料和含含N化肥,在土壤壤中经过过氧化还还原作用用都会产产生N22O(直接排排放);同时,还还有一部部分以NNOx和NH3的形式式挥发进进入大气气,然后后沉降到到土壤产产生N2O排放(间接排排放)根据国际惯例,由于施肥引起的N2O间接排放通常较小,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只考虑施用含氮肥料引起的直接N2O,且育苗过程中肥料施用引起的直接和间接N2O排放均可忽略不计。(3)森森林火灾灾:本指指南适用用的碳汇汇造林项项目不允允许炼山山,因此此不存在在相关的的温室气气体排放放。但是是,项目目实施过过

43、程中有有可能发发生森林林火灾,从而引引起温室室气体排排放。森森林火灾灾引起的的CO22排放在在碳储量量变化的计计量和监监测中予予以考虑虑,而非非CO22排放(N2O、CCH4)则计计为项目目边界内内的排放放。考虑到科科学和计计量方法法上的不不确定性性,本指指南适用用的碳汇汇造林项项目对下下述可能能的排放放不予计计量和监监测:(1)种种植固氮氮树木或或植物引引起的NN2O排放放;(2)饲饲料生产产引起的的N2O和CCH4排放;(3)由由于造林林项目的的实施,使得在在项目实施施前的活活动(薪薪材采集集、农业业耕种、放牧等等)转移移到项目目边界外外,导致致项目边边界外发发生毁林林现象,从而引引起温室

44、室气体排排放(泄泄漏)。表4.22 温室室气体排排放源排放源温室气体体包括/不不包括论证或解解释运输工具具CO2燃油机械械CO2肥料施用用N2O森林火灾灾CO2CH4N2O4.3 关键排放放源的确定定4.3.1标准准根据国际际上的通通行做法法,造林林项目关关键温室室气体排排放源的确定标准准为下述述两种中中较高的的一种。温室气体体排放(或泄漏漏)源的累积排放放量超过温温室气体体源排放放总量的的95%。温室气体体排放(或泄漏漏)源的排放量超过项项目净碳碳汇量的的5%。4.3.2确定定方法针对4.3.11中的第第(1)中情形形,可采用如如下步骤骤确定某某一温室室气体排排放源是否为关关键排放放源。(1

45、)根根据项目目有关活活动数据据和相关关排放因因子,分分别计算算项目边边界内每每一种温温室气体体排放源源的大小小,和项目目边界外外每一种种温室气气体泄漏漏源的大大小。如果使使用IPPCC缺缺省参数数值,则事事前计量量和事后后监测须须采用相相同的参参数值,以避避免由于于参数值更新带带来的偏偏差。(2)根根据不同同温室气气体的全全球增温温潜势,将计算算的温室室气体排排放量转转化为CCO2当量。(3)计计算项目目边界内内每一种种温室气气体排放放源和泄漏源源对项目目总排放放的相对对贡献(公式44.1),并将将计算的的由高到到低进行行排序。 (4.1)式中:第i类温温室气体体排放(或泄漏漏)源的排放量对项

46、目目总排放放量的相对对贡献第i类温温室气体体排放(或泄漏漏)源的排放量量(4)由由高到低低累积计计算,直到累积值达到0.95时时为止(如表表4.33)。纳纳入累积积范围的的排放源源视为关关键排放放(或泄泄漏)源源,须进进行计量量和监测测。未进进入累积积计算范范围的则则视作非非关键排排放(或或泄漏)源,可可不予计计量和监监测。针对4.3.11中的第第(2)中情形形,只需需计算EEi和CProoj,tt(见第第5章)。如如Ei 超过过CProoj,tt的5%,则视作作关键排排放源,需予以以计量和和监测,否则可可忽略。表4.3 确定关关键温室室气体排排放源的的例子排放源排放量(1033 t CO22

47、当量)相对贡献献()累积贡献献关键排放放源排放源11200.34440.3444泄漏源11150.25580.6001排放源22120.20060.8008排放源3380.13370.9445泄漏源4420.03340.9779排放源5510.01170.9997非关键排排放源泄漏源660.20.00031.0000合计58.225 计量量方法5.1 概述由于造林林项目活活动涉及及基线、温室气气体源排排放和泄泄漏等问问题,项项目净碳碳汇量与与项目碳碳储量变变化量往往往不会会完全一一致。因因此项目目实际产产生的净净碳汇量量计算方方法如公公式5.1。本章以以下各节节将分别别对各部部分计量量方法予予

48、以阐述述。 (5.1)式中第t年的的项目净净碳汇量量(t CO22-e.a-11)第t年项项目碳储储量的变化量(t CO22.a-11)第t年项项目边界界内增加加的温室室气体排排放量(t CO22-e.a-11)第t年项项目活动动引起的的泄漏(tt COO2-e.a-11)第t年基基线碳储储量变化化量(t CO22.a-11)t项目开始始后的年年数(aa)5.2 分层碳汇造林林项目边边界内的的碳储量量及其变变化,往往往因气气候、土土地利用用方式、土地覆覆被状况况、土壤壤和立地地条件的的变异,而呈现现较大的的空间变变异性。为满足足一定的的精度要要求并遵遵循成本本有效性性的原则则,在计计量和监监测

49、基线线情景和和项目情情景的碳储量量变化时,需对对项目区区进行分分层。通通过分层层,把项项目区合合理地划划分成若若干个相相对均一一的同质质单元(层),分别估计、测定和和监测各各层基线碳储量量的变化化和项目目碳储量量的变化。由由于每一一层内部部相对较均均一,因因此能以以较低的的抽样测测定强度度达到所所需的精精度,从从而从总总体上降降低测定定和监测测成本。分层的的过程不不受项目目地块的的大小及及其空间间分布的的影响。成片的的大块土土地或若若干分散散的小块块土地都都可看成成是一个个总体,用同样样的方法法对其进进行分层层。分层可分分为“事前分分层”和“事后分分层”。“事前分分层”需在项目目开始前前或在进

50、进行项目目设计阶阶段完成成,其目目的是为为了对基线碳储储量变化化和项目目碳储量量变化进行行计量和和预估。“事后分分层”是在项项目开始始后进行行,其目目的是为为了对造林林项目的的碳储量量变化进行行测定和和监测。事事后分层层将在第第6章进进行阐述述。事前分层层又分为为“事前基基线分层层”和“事前项项目分层层”。事前前基线分分层以造造林前项项目地植植被状况况为依据据,主要要考虑以以下因素素:是否有散散生木及及其优势树树种和年龄。非林木植植被的高高度和盖盖度,特特别是灌灌木植被被的种类类和盖度度。上述第(1)项项分层指指标主要要用于计计量不同同层的基线碳储储量的变变化。第第(2)项指标标主要用用于分层

51、层测定和和计量造造林前非非林木植植被生物物量碳储储量,作作为计量量因造林林活动引引起的原有非非林木植植被生物物量碳储储量的降降低量。表5.11 基线线分层表表事前基线线碳层编编号散生木草本植物物灌木盖度度优势树种种平均年龄龄每公顷株株数平均盖度度平均高度度平均盖度度平均高度度BSL-1BSL-2BSL-N项目事前前分层主主要依据据造林和和管理模模式,主主要指标标包括:树种、造林时时间、间间伐、轮轮伐期等等(表5.2)。表5.22 事前前项目分分层表事前项目目碳层编号号树种混交造林时间间首次间伐伐二次间伐伐主伐年龄龄方式比例年龄强度年龄强度PROJJ-1PROJJ-2PROJJ-N5.3 基线碳

52、碳储量变变化根据碳碳汇造林林项目技技术规定定(试行行)对对项目造林林地的合合格性要要求,基基线情景景指能合合理地代代表在没没有开展展碳汇造造林项目目活动时时历史的的和现在在的地表表植被、土地利利用、人人为活动动、碳库库的状况况。在对基基线碳储储量变化进进行计量量时,可可保守地地假定土土壤有机机碳、枯枯落物和和枯死木木三个碳碳库处于于稳定或或退化状状态,其其碳储量量变化为为零,从而只考考虑项目目造林地地上现有有散生木木生长引引起的地地上生物物量和地地下生物物量碳库库中的碳储量量变化(公公式5.2)。(5.22)式中:第t年基基线碳储储量的变化量(t COO2-e. a-11)第t年第第i基线碳层

53、层地上生生物量碳碳库中碳碳储量的的变化量(t COO2-e. a-11)第t年第第i基线碳碳层地下下生物量量碳库中中碳储量量的变化量(t COO2-e. a-11)I基线碳层层总数t项目开始始后的年年数(a)i基线碳层层(i=1,2,I)在基线情情景下,对于没没有散生生木生长长的各基线碳碳层:对于有散散生林木木生长的的各基线线碳层,可采取随随机抽样样调查方方法,设设置临时时调查样样地(样地面面积9000m22),样地数数量取决决于每层层内散生生木的变变异性,但每个个碳层应应不少于于3个样地地。如果果某碳层层内的散散生木很很少,应应尽可能能对全碳碳层进行行每木调调查。调调查测定定样地内内散生木木

54、的树种种、年龄龄、胸径、树高。分别计计算每个个碳层中中各树种种的平均均年龄、每公顷顷株数、平均胸胸径和平平均树高高。在955%可靠靠性水平平下,要要求调查查的精度度90%,即标准准差10%。当没有有达到要要求的精精度时,则需增加调调查样地地数量,直至达达到要求求的精度度为止。收集散生生木相关关树种的的生长过过程曲线线(V=f(AA),V为单株材积积,A为年龄龄)或材材积生长长过程表,或伐倒倒数株成熟熟的散生生木进行行树干解解析,选选用方程程5.335.5或其其它任何何适合的的函数,拟合生生长曲线线。理查德方方程: (55.3)单分子曲曲线: (55.4)逻辑斯缔缔方程: (5.5)式中,VV为

55、单株株材积,A为树木年龄龄,a、bb、c为为参数。采用生物物量扩展展因子法法计算项项目期内内不同时时间基线线情景下下散生木木的地上生物物量和地地下生物物量碳库库中的碳碳储量,即: (55.6) (55.7)(5.88)(5.99)式中:第t年第第i碳层地上上生物量量碳库中中的碳储储量(t CC)第t年第第i碳层地下下生物量量碳库中中的碳储储量(t CC)第t-11年的地上生生物量碳碳库中的的碳储量量(t CC)第t-11年时地地下生物物量碳库库中的碳碳储量(t CC)第t年第第i碳层j树种的的单株材材积(m3.株-1)第i碳层层j树种的的每公顷顷株数(株.ha-11)j树种的的木材密密度(每立

56、方方米吨干干重,t DDM.m-3)将j树种种的树干干生物量量转换到到地上生生物量的的生物量量扩展因子(无单位位)j树种的的平均含含碳率j树种的的生物量量根茎比比(即地地下生物物量与地地上生物物量之比比,无单位位)第i碳层层的面积积(ha)44/112CO2与与C的分分子量比比t项目开始始后的年年数(aa)i基线碳层层j树种(jj=1,22J)在选择BBEF、CF和和R等参数时时,首先先优先考考虑来自自当地的的参数。如果没没有,可可考虑最新新的国家家水平的的参考值值(见本指指南附件件)。如果果在国家水水平的缺缺省参数数表中没没有所需需的参数数值,可可选用附附件中的的IPCCC参考考值。由于散散

57、生木通通常比林林分中的的林木具具有较大大的树冠冠,从而而具有较较高的BBEF值值。而现现有文献献中的BBEF值值几乎都都来自林林分。因因此为保保守起见见,将散生木木的BEFF值设定为为林分中中林木BBEF值值(通常常来自文文献)的的1.33倍。表5.33 基线线碳储量量变化年份碳储量(t CC)碳储量变变化(tt COO2-e.a-11)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合计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合计12205.4 项目碳碳储量变变化尽管部分分项目参参与方有有可能选选择所有有的碳库库,但是是考虑到到在不允允许全垦垦和炼山山整地的的情况下下,在无无林荒山山或农地上上的造林林,通常不不会引起起土壤有有机碳、枯落物

58、物和枯死死木碳库库的长期期下降,同时由由于缺乏乏可靠的的相关参参数。因因此在碳碳储量变变化的事事前计量量时,可可忽略土土壤有机机碳、枯枯落物和和枯死木木碳库,而仅考考虑地上上生物量量和地下下生物量量碳库。因此,项项目碳储储量变化化量等于各各项目碳碳层生物物量碳库库中的碳碳储量变变化量之和,减去项项目引起起的原有有植被生生物量碳碳储量的的降低量量,即:(5.110)式中:第t年项项目碳储储量的变化量(t CO2-e.a-11)第t年第第i项目碳层层j树种k年龄地上上生物量量碳库中中的碳储储量的变化量(t COO2-e.a-1)第t年第第i项目碳层层j树种k年龄地下生物量量碳库中中的碳储储量的变变

59、化量(t COO2-e.a-11)第t年ll基线碳碳层地上上生物量量碳库中中的碳储储量的降降低量(t COO2-e.a-11)第t年ll基线碳碳层地下生物量量碳库中中的碳储储量的降降低量(t COO2-e.a-11)t项目开始始后的年年数(aa)i项目碳层层(i=1,22 I)j树种(jj=1,22 J)k年龄(aa)l基线碳层层(l=1,2 L)根据我国国的森林定定义,竹林和国家特别别规定的的灌木林林也属有有林地,将无林林地转化化为这些些类型的的有林地地也属于于合格的造林活活动。因此,公式55.100中的树树种j除包括括一般的的树种外外,还包包括竹林林和灌木木林。其地上生生物量和和地下生生物

60、量分分别是林林分、竹林林和灌木木林 本指南中的灌木林除一般的灌木林外,还包括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灌木化的矮乔木,以及不能通过材积来度量的乔木林分。地上上生物量量和地下下生物量量之和,即: (5.111)(5.112)式中:第t年ii碳层j树种k年龄林林分地上上生物量量碳库中中的碳储储量的变变化量(t COO2-e.a-11)第t年ii碳层j竹种k年龄竹林地上生生物量碳碳库中的的碳储量量的变化化量(t CO2-e.a-11)第t年ii碳层j灌木种种k年龄灌灌木林地地上生物物量碳库库中的碳碳储量的的变化量量(t CO2-e.a-11)第t年ii碳层j树种k年龄林林分地下生物量量碳库中中的碳储储量的变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