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市政府采购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论文_第1页
Z市政府采购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论文_第2页
Z市政府采购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论文_第3页
Z市政府采购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论文_第4页
Z市政府采购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摘要政府采购监督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是对政府采购行为的规范化、具体化和制度 化。我国政府采购起步较晚,政府采购制度虽初步形成了一定的体系构架,但制 度仍不完善,尤其是政府采购监督机制的不完善导致诸多违法、贪污、腐败等问 题的产生,不利于我国政府采购的可持续发展。国外众多学者对政府采购有了较深入地研究,我国有关政府采购的研究成果 虽然还颇少,但就政府采购监督而言,学者们对这一研究领域己有了越来越多的 涉及。本文对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回顾,并对我国现有政府 采购监督机制的形式及其作用、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当前我国 政府采购监督机制的不完善是导致我国政府采购面临诸

2、多困境的根本原因所在。 通过对我国政府采购监督机制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有利于“对症下药”,为 构建和完善我国政府采购监督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依据国外政府采购的成功实践 经验,在明确我国政府采购监督机制构建的原则下,笔者提出,当前要完善我国 政府采购监督机制,关键就是要构建完备的政府采购监督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内 外监督和采购程序的监督以及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尤其是要加快我国电子化政府 采购的发展步伐。关键词:政府采购;监督机制;问题;对策AbstractGovernment procurement is as a resul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iberali

3、zation of current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lso is the important method of the worlds governments managing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activities. Establishing and consummating supervision mechanism of government procurement can make government procurement behavior more standa

4、rdized, reification and institutionalized. Our government procurement is beginning late, although the government procurement system is coming into being a certain framework, it,s still not perfect, especially the imperfections of supervision mechanism have leaded to variously illegal, corruption and

5、 other problems arise,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our government procurement.Foreign scholars have a more in-depth study on government procurement, although Chinas research results are wholly unknown to much, on the supervision mechanism of government procurement is conc

6、erned, scholars have made this field of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involving more and more. Through concluding and reviewing of predecessors,research briefs, and through analyzing the form, functions,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 reansons of the current supervision mechanism of government procurement, the

7、 author thinks that the imperfection is the basic reason for difficulty. Through analyzing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 reansons of the current supervision mechanism of government procurement is in favor of providing theory basis of building and completeing the supervision mechanism of government p

8、rocurement in China. Based on the successful practice of the foreign government procurement and on the premise of the principle, it is putted forward the key to complete the current supervision mechanism of government procurement is to bulid perfect legal system of supervision, enhance internal, ext

9、ernal and program supervision, especially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Government Procurement.According to studying on Supervision Mechanism of Government Procurement in China, it is hoped that it can give counsel suggest for building and completing the supervision mechanism. The author th

10、inks only bulid perfect Supervision Mechanism of Government Procurement, can guarantee our government procurement system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Key Words: Government Procurement; Supervision mechanism; Problem; Count- ermeasure目录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400174324 1 绪论 PAGEREF _T

11、oc400174324 h 1 HYPERLINK l _Toc400174325 选题背景及意义 PAGEREF _Toc400174325 h 1 HYPERLINK l _Toc400174326 选题背景 PAGEREF _Toc400174326 h 1 HYPERLINK l _Toc400174327 选题意义 PAGEREF _Toc400174327 h 1 HYPERLINK l _Toc400174328 文献综述 PAGEREF _Toc400174328 h 1 HYPERLINK l _Toc400174329 国内文献综述 PAGEREF _Toc40017432

12、9 h 1 HYPERLINK l _Toc400174330 国外文献综述 PAGEREF _Toc400174330 h 1 HYPERLINK l _Toc400174331 研究内容及方法 PAGEREF _Toc400174331 h 1 HYPERLINK l _Toc400174332 研究内容 PAGEREF _Toc400174332 h 1 HYPERLINK l _Toc400174333 研究方法 PAGEREF _Toc400174333 h 1 HYPERLINK l _Toc400174334 第2章政府采购监督机制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PAGEREF _Toc40

13、0174334 h 1 HYPERLINK l _Toc400174335 政府采购的内涵 PAGEREF _Toc400174335 h 1 HYPERLINK l _Toc400174336 政府采购的概念 PAGEREF _Toc400174336 h 1 HYPERLINK l _Toc400174337 政府采购的特征 PAGEREF _Toc400174337 h 2 HYPERLINK l _Toc400174338 政府采购的原则 PAGEREF _Toc400174338 h 2 HYPERLINK l _Toc400174339 政府采购监督机制的内涵 PAGEREF _T

14、oc400174339 h 2 HYPERLINK l _Toc400174340 政府采购监督机制的概念 PAGEREF _Toc400174340 h 2 HYPERLINK l _Toc400174341 政府采购监督机制的特征 PAGEREF _Toc400174341 h 2 HYPERLINK l _Toc400174342 政府采购监督机制的理论基础 PAGEREF _Toc400174342 h 2 HYPERLINK l _Toc400174343 政府双重角色理论 PAGEREF _Toc400174343 h 2 HYPERLINK l _Toc400174344 信息不

15、对称理论 PAGEREF _Toc400174344 h 2 HYPERLINK l _Toc400174345 第3章Z政府采购监督机制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PAGEREF _Toc400174345 h 2 HYPERLINK l _Toc400174346 政府采购监督机制的构成要素 PAGEREF _Toc400174346 h 2 HYPERLINK l _Toc400174347 监督主体 PAGEREF _Toc400174347 h 2 HYPERLINK l _Toc400174348 监督客体 PAGEREF _Toc400174348 h 2 HYPERLINK l _Toc

16、400174349 监督的内容 PAGEREF _Toc400174349 h 2 HYPERLINK l _Toc400174350 政府采购监督机制及其作用 PAGEREF _Toc400174350 h 3 HYPERLINK l _Toc400174351 法律监督机制 PAGEREF _Toc400174351 h 3 HYPERLINK l _Toc400174352 内部监督机制 PAGEREF _Toc400174352 h 3 HYPERLINK l _Toc400174353 外部监督机制 PAGEREF _Toc400174353 h 3 HYPERLINK l _Toc

17、400174354 政府采购监督机制现存问题分析 PAGEREF _Toc400174354 h 3 HYPERLINK l _Toc400174355 监督形式滞后 PAGEREF _Toc400174355 h 3 HYPERLINK l _Toc400174356 法规体系不健全 PAGEREF _Toc400174356 h 3 HYPERLINK l _Toc400174357 监督主体权力虚置 PAGEREF _Toc400174357 h 3 HYPERLINK l _Toc400174358 监督程序设计不规范 PAGEREF _Toc400174358 h 3 HYPERLI

18、NK l _Toc400174359 监督配套措施不完善 PAGEREF _Toc400174359 h 3 HYPERLINK l _Toc400174360 第4章完善Z政府采购监督机制的对策分析 PAGEREF _Toc400174360 h 3 HYPERLINK l _Toc400174361 明确政府采购监督机制构建的原则 PAGEREF _Toc400174361 h 3 HYPERLINK l _Toc400174362 依法监督的原则 PAGEREF _Toc400174362 h 3 HYPERLINK l _Toc400174363 监督者与操作者相分离的原则 PAGER

19、EF _Toc400174363 h 4 HYPERLINK l _Toc400174364 事前和事中监督为主的原则 PAGEREF _Toc400174364 h 4 HYPERLINK l _Toc400174365 构建完备的政府采购监督法律法规体系 PAGEREF _Toc400174365 h 4 HYPERLINK l _Toc400174366 政府采购立法国际经验 PAGEREF _Toc400174366 h 4 HYPERLINK l _Toc400174367 加快政府采购法和招标投标法的衔接 PAGEREF _Toc400174367 h 4 HYPERLINK l

20、_Toc400174368 完善其他配套法律法规 PAGEREF _Toc400174368 h 4 HYPERLINK l _Toc400174369 内外监督相结合 PAGEREF _Toc400174369 h 4 HYPERLINK l _Toc400174370 健全内部监督机制 PAGEREF _Toc400174370 h 4 HYPERLINK l _Toc400174371 强化外部监督机制 PAGEREF _Toc400174371 h 4 HYPERLINK l _Toc400174372 加强对采购程序的监督 PAGEREF _Toc400174372 h 4 HYPE

21、RLINK l _Toc400174373 强化采购预算和计划编制环节的监督 PAGEREF _Toc400174373 h 4 HYPERLINK l _Toc400174374 加强招投标环节的监督 PAGEREF _Toc400174374 h 4 HYPERLINK l _Toc400174375 实施采购合同的“全程式”监督 PAGEREF _Toc400174375 h 5 HYPERLINK l _Toc400174376 加强贷款结算环节的监督 PAGEREF _Toc400174376 h 5 HYPERLINK l _Toc400174377 完善配套制度 PAGEREF

22、_Toc400174377 h 5 HYPERLINK l _Toc400174378 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和披露制度 PAGEREF _Toc400174378 h 5 HYPERLINK l _Toc400174379 完善政府采购投诉救济机制 PAGEREF _Toc400174379 h 5 HYPERLINK l _Toc400174380 加强采购从业人员的素质建设 PAGEREF _Toc400174380 h 5 HYPERLINK l _Toc400174381 加强电子化政府采购发展步伐 PAGEREF _Toc400174381 h 5 HYPERLINK l _Toc400

23、174382 结论 PAGEREF _Toc400174382 h 5 HYPERLINK l _Toc400174383 参考文献 PAGEREF _Toc400174383 h 5 HYPERLINK l _Toc400174384 致谢 PAGEREF _Toc400174384 h 5PAGE 421 绪论选题背景政府采购制度起源于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英国,经过200多年的发展,西方 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政府采购制度。政府采购制度是公共财政制度的 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在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还是在实施国家宏观调控政策, 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以及促进廉政建设等方面,政府采购

24、都起着很大的 作用。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逐步推行政府采购制度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 益和经济效益。进入21世纪,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政府采购规 模得到迅速扩大。2003年,我国正式实施政府采购法,这标志着政府采购不断得到重视并逐渐法制化。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十 一五”规划把政府采购作为财政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由此可见,建立和完善 政府采购制度将是我国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政府采购还未 真正现实制度化、市场化和规范化,政府采购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最主要的问题还在于当前政府采购监督机制不完善,导致资源浪费及贪污腐败之

25、风肆意滋长。如现行法律规章制度不完善,对采购管理缺乏有效监督;政府采购 的监督机构设置不合理,职责划分不清,“越位”和“缺位”并存;财政资金分配与 使用脱节,监督失效甚至无监督;编制标书随意性大,缺乏合理性、科学性及可 行性,进而形成价格假象,影响预算;对所购物资的品牌、规格、性能、指标等 信息掌握不完全,造成配制漏项,或重复购置,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等,政府釆 购的寻租问题也日益恶化。由此可见,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制度的关键就在于建 立和完善有效的政府采购监督机制,只有建立完善的政府采购监督机制,才能保 证政府采购长期、持久的廉洁公正,才能保证政府采购的健康、可持续运行。尤 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

26、后,为了使我国政府采购在国际舞台上能得心应手,完善 我国政府采购监督机制就势在必行。选题意义本文对我国政府采购监督机制这一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完善我国政府采购监 督机制的对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理论意义:(I)有利于丰富和完善我国政府采购理论体系。作为政府采购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采购监督机制的研究可进一步深化政府采购的研究内涵, 为其提供更多的研究理论基础;(2)为其他学科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政府采购 问题不单单是财政学研究的问题,更是行政管理学、政治学等其他学科研究的问 题,因此,可以为财政学、行政管理学、政治学等学科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3) 对政府采购这一问题进行研究,还可

27、以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制度和 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现实意义:(I)建立和完善政府采购监督机制,是完善政府采购制度的重要 举措。政府采购监督机制作为政府采购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立健全在很 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政府采购制度是否建立健全,进而才能保证其是否得到健康 可持续运行。(2)建立和完善政府采购监督机制,有利于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和 健全,进而有利于规范财政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3)建立和完善政府采购 监督机制,有利于加强政府系统的廉政建设。实行政府统一釆购,特别是在采购 中引入竞争机制,使得采购更加公开、公平、公正,为实现勤政、廉洁、高效的 政府改革目标做出贡献。国内文献综

28、述政府釆购自1782年在英国创立以来,在西方发达国家经过了 200多年的发展 历史,其制度构建己日趋完善。国外众多专家学者对政府采购这一问题作了大量 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对政府采购的内涵、目的及完善政府采购制度的对策建议 等方面。1.对政府采购内涵的研究美国采购学者亨瑞芝(Hendz)在其采购原理与应用中指出,采购概念的范 围远远大于商品交易行为本身,包括采购交易前的计划、供应货源的研究以及采 购交易后的合同管理。英国采购学者贝雷(Baily)(1978)将采购描述为一种过程: “组织采购是这样一个过程,组织确定它们对货物与服务的需要,确认和比较现 有的供应商和供应品,同供应商进行谈判或以其他

29、方式同其达成一致的交易条件、 合同并发出订单,最后接收货物或服务并支付货款”。法国著名经济学家让拉 丰和梯若尔(2004)在政府采购与规制中的激励理论一书中分析了政府采购 问题,指出政府采购是特指那些政府与企业签订了长期合约的政府采购项目,还 指出对于政府采购的规制,应该同时包括监督措施和激励措施。2.对政府采购目的及政府采购监督目标的研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财政发展部主任A.普雷姆詹德(1995)从公共支出管理的角 度,认为政府采购是公共支出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美国著名釆购专家菲朗 (1993)认为政府采购的目的与私人采购的目的一样:“采购之根本目标在于识别 所需材料的来源,并在需要的时候以尽可

30、能经济的方式按可接受的质量标准获得 这些商品”。美国学者哈罗得费伦(2001)在采购与声应管理一书中指出政府采购 与政府采购监督的根本目标的一致性采购及其监督之根本目标在于识别所需材 料的来源,并在需要的时候以尽可能经济的方式按可接受的质量标准获得这些商 品。采购部门必须能够快速有效地满足需求,并且釆购政策和程序必须同商业惯 例相吻合”。福布斯主张对政府采购官员进行严格选拔,建立职业化的采购队伍,而且要 以立法形式规定政府采购官员与企业管理人员不相上下的“养廉工资” m。布坎 南认为,必须制订周密而严格的采购程序,尽可能实行公开招标,实行公平竞争 的招标程序和严谨的支付办法,以便从制度上最大限

31、度地防止政府采购中贪污腐 败现象的发生。佩奇认为,公共官员必须受到公众和新闻媒介的监督,续职、 失误都要曝光。普雷姆詹德从组织管理学的角度,针对政府采购的腐败问题, 提出唯一的办法就是加强内部控制,使决策的制定公开化。麦肯尼论述了政府 采购部门中的舞弊问题,认为腐败的根源在于政府采购官员和采购代理公司雇员 中的利益冲突,主张从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入手加以防范与治理。美国纽约大 学管理学院公共关系研究中心的约翰,通过分析最近几年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后 提出了在网络经济时代,电子商务应用到政府采购中将大大提高政府采购的效率, 同时也可以提高政府采购的可信赖度。可见,西方发达国家已对政府釆购及政府采购

32、监督有了较深入地研究,这对 建立和完善我国政府采购监督机制起到了很好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作用。此外,美 国等经济发达国家倡导的电子化政府采购体系的构建,更引领了政府釆购的发展 趋势。我国也要加快电子化政府采购的发展步伐,通过构建电子化政府采购体系, 使监督机制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公开化、透明化。国外文献综述由于我国政府采购起步较晚,较之国外而言,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 其研究成果都颇少。但就政府采购监督而言,我国的一些专家学者、政府采购官 员以及参与政府采购的实践工作者等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了越来越多的涉及。胡伟和程亚萍(2005)认为,政府釆购监督机制构建是基于以下五个理由: 秩序价值之追求

33、、效率原则之遵循、政府职能的实现与发挥之保障、确保供应商 平等竞争之机会以及公共利益之维护。张雷宝(2001)指出,目前我国许多地方在建立政府采购制度的过程中,相关的政策法规制度不健全,缺乏严格的操作 规程及必要的监督约束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政府采购制度的健康运行,良 莠不齐的现实是强化监督机制的理由。倪东生(2003)指出,我国政府采购还 没有跳出自由裁量权过大,条块分割,进行利益寻租的怪圈,指出政府既是“裁 判员”又是“运动员”,而且还是监督者。2.对政府采购监督的内容及对象的研究何毅华、郑伟(2003)指出,对政府采购的监督应该是对政府采购所有当事 人的监督,是对政府采购全过程的监督

34、。杨灿明、李景友(2004)指出,政府 采购监督包括了主管机构,法律体系,政府采购模式,质疑和申述机制,采购官 员管理,采购信息管理,中央和地方关系,国际事务等内容。肖捷(2004)指 出应把采购计划的编制和预算纳入监督的范畴。3.对建立和完善我国政府采购机制的对策研究陈玉珠(2004)认为,必须从法律层面、采购预算和采购过程及采购监督人 才的培养等方面来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府采购监督制约机制。18周洁 (2005)认为,完善我国政府采购监督的关键在于要建全政府采购的监督主体以 及明确政府采购的监督客体。19张晓红,朱文言(2006)认为,应该从整体的角 度,构建一个完善的政府采购监督体

35、系。杨玉梅(2006)强调,要充分发挥公正 监督的作用,并要通过实行严格的法律措施来规范政府采购人员的行为。综上所述,国内学者已对我国政府采购监督有了较丰富的研究,随着政府采 购的不断发展,对我国政府采购监督这一问题将会越来越多地吸引更多学者的研 究兴趣。只有不断加强对我国政府釆购及政府采购监督的研究,才能为我国政府 采购制度的完善奠定更坚实的理论基础。研究内容第I章,绪论。论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并对国内外文献综述进行了 归纳和总结。第2章,政府釆购监督机制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依据。对政府采购 和政府采购监督机制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其特征进行了分析;对政府采购监 督机制的理论基础,主要是

36、对政府双重角色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委托一一代 理理论及寻租理论进行了综合概述。第3章,我国政府采购监督机制的基本框架 及现状分析。对我国政府采购监督机制的构成要素、我国现有政府采购监督机制 的形式及其作用、我国政府釆购监督机制现存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指 出当前我国政府釆购监督机制仍不完善,导致政府采购面临诸多问题,因此,完 善我国政府采购监督机制是保证我国政府采购制度健康可持续运行的关键所在。 第4章,完善我国政府采购监督机制的对策建议。通过对我国政府采购现存问题 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后,进而提出了构建我国政府采购监督机制需明确的基本原则, 并借鉴国际经验,提出了完善我国政府采购监督的对

37、策建议。研究方法1.理论分析法。这是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政府双重角色理论、信息不对称 理论、委托一一代理理论及寻租理论等,为研究我国政府采购监督机制提供了坚 实的理论基础。2.实证分析法。本文对国外政府采购的成功实践经验有大量的案例实证分析, 这更好地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使理论研究更具现实意义。.3.文献分析法。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参考和借鉴了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研究 成果,并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了搜集、鉴别、整理等,这些研究成果为本文的研 究奠定了扎实的理论研究基础。 第2章政府采购监督机制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政府采购的概念“政府采购(Government Procurement)”也

38、被称作“统一采购”或“公共采 购(Public Procurement)”。我国2003年I月I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简称政府采购法)第2条将政府采购定义为,“本法所称政府采购,是 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 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21可以看出, 要判定采购行为是否属于政府采购,主要看:一是资金来源;二是采购实体。如 果采购资金来源是公共财政资金,采购实体是政府部门,那么这种采购行为就属 于政府采购。国内学术界对政府采购的定义,都大同小异。归纳起来有几种代表性的观点: 一是直接援引我国政府采购法中对政

39、府采购的规范化界定。二是把政府釆购 等同于政府的购买性支出,认为政府采购是各级国家机关和实行预算的党政组织、 社会团体、事业单位,使用财政性资金获取货物、工程或服务的行为。三是认为 政府采购,也称公共采购,是“各级政府及其附属机构为了开展日常政务活动或 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在财政监督下,以法定的方式、方法和程序,对货 物、工程或服务的购买”。M四是从政府采购与私人采购的本质出发,区别于私 人采购而对政府采购的概念作出界定,认为“政府采购是公共部门利用财政性资 金取得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23上述观点的共同之处都认为,政府釆购的 资金来源于财政,并且都认为采购主体是各级政府行政部门及其

40、他公共部门。基于以上的分析,笔者认为苏明对我国政府采购的界定可以说比较合理和全 面。“政府釆购是各级国家机关和实行预算管理的政党组织、社会团体、事业单位, 使用财政性资金在政府的统一管理和监督下为了开展日常的政务活动或为公众提 供公共服务的需要,以法定的方法和程序从市场上购买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政府采购的特征政府采购也和企业采购一样,属于集团采购,但是它的持续性、均衡性、规 律性、严格性、科学性上都没有企业采购那么强,政府采购区别于企业采购也有 其内在的特征。政府采购最基本的特点在于它是一种公款购买活动,都是由政府 拨款进行购买。从政府采购的概念界定中,我们可以总结出政府采购具有以下基

41、本特征:1.资金来源的公共性政府采购资金来源于财政拨款和需要有财政偿还的公共借款,这些资金的最 终来源是纳税人的税收所形成的公共资金和公共服务收费。其中作为纳税人的公 众所缴纳的“税金”是政府釆购的资金的主要来源,在财政支出中具体表现为采 购支出,即财政支出减去转移支出的余额。2.采购主体的特定性政府采购的主体,也称采购实体,为依靠国家财政资金运作的国家机关、事 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不包括国有或私有企业等。3.采购目标的非盈利性政府采购活动是非商业性采购活动,采购的目的不是为了盈利,而是通过买 来为政府部门提供消费品或向社会提供公共利益,从而实现政府职能和公共利益。 在釆购活动中,政府需要实现的

42、目标会有很多个,而节约采购资金和为公众提供 服务是它最重要的目标。4.采购对象的多样性政府采购的对象包罗万象,既有标准产品也有非标准产品,既有有形产品也 有无形服务,既有价值低的产品也有价值高的产品,既有军用产品也有民用产品。 为了便于统计,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按性质将釆购对象化分为货物、工程和服务 三大类。如各种办公物资,包括计算机、复印机、打印机等办公设备,纸张、笔 墨等办公材料,也包括基建物资、生活物资等各种原材料、设备、能源、工具等。5.采购管理的法制性现代国家都制定了系统的政府采购相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并建立了政府采购 制度,政府采购活动无一例外的都是在严格的法律法规和管理规章制度下按照

43、法 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政府采购不是简单地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而是按有关政 府采购的法规,根据不同的釆购规模、采购对象及采购时间要求等,采用不同的 采购方式和采购程序,使每项采购活动都要规范运作,体现公开、竞争等原则, 接受全社会的监督。6.采购过程的公开性法律法规本身就是公开透明的,这就决定了政府采购的有关法律法规和程序 都是公开的,采购过程也是在完全公开的情况下进行的,一切采购活动都要作出 公共记录,所有的采购信息都是公开透明的。7.采购活动的效应性政府采购不同于个人采购、家庭采购和企业釆购,它是指一个整体,这个整 体是一个国家最大的单一消费者,其购买力非常巨大。有关资料统计,通常一国 的

44、政府采购规模要占到整个国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0%以上,因此,政府釆 购对社会的影响力很大。采购规模的扩大或缩小、财政结构的变化都将对整个社 会的总需求和供给、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等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政府采购的原则无规矩不成方圆,政府采购如同政府其它行为一样,要在一定的原则下进行。 我国政府采购法第3条规定,政府采购应当遵循公开透明原则、公平竞争原 则、公正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25此外经济效益原则也是政府采购必须遵循的原 则之一。1.公开透明原则公开透明是政府采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政府采购被誉为“阳光下的 交易”,即源于此。政府采购的资金来源于纳税人缴纳的各种税金,只有坚持公开

45、 透明,才能为供应商参加政府采购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为公众对政府采购资金 的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创造条件。公开透明原则要求政府采购的信息和行为 不仅要全面公开,而且要完全透明,仅公开信息但仍搞暗箱操作属于违法行为。 首先,有关采购的法律和程序要公布于众,政府采购机构及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法 律和程序办事;其次,资格预审和评价投标的标准要事先公布并且只能按此标准 进行评价、公开开标,而且招标信息中标或成交结果要公开,开标活动要公开; 再次,.为保证采购公开透明度原则的实现,要接受投标方的质疑和申诉,投诉处 理结果或司法裁减决定等都要公开,这样才能使政府采购活动在完全透明公开的 状态下运作,全面地接

46、受社会各界的监督。2.公平竞争原则。它是政府釆购的核心原则,是建立政府采购监督机制的基 石。这一原则又可以分解为竞争性原则和公平性原则。第一,竞争性原则。这是指要将竞争机制纳入政府采购活动中,实现优胜劣 汰,让采购人员通过优选优中的方式,获得“价廉物美”的货物、工程或服务, 从而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政府釆购目 标的关键。竞争可以促使投标人提供更好的商品和技术,并且设法降低产品成本 和投标标价,从而使用户可以以较低的价格采购到优质的商品,实现政府采购的 目标。招标采购方法充分体现了平等、信誉、正当合法的现代竞争规范,是一种 有组织的、公开的、规范性的竞争,是竞

47、争的一种高级形式。因此在政府采购中, 招标采购方法通常被用做首选的采购方法。当然,招标方法并不是实现竞争的唯 一方法,只要是在市场经济下合乎法律规定的正当的竞争手段都可以用来达成采 购目的的经济效用性。目前,世界各国都将竞争性原则作为政府采购的一条重要 原则。第二,公平性原则。公平性原则是指政府采购要通过公平竞争选择最优的供 应商,取得最好的采购效果。所有参加竞争的供应商机会均等并受到同等待遇, 不得有任何歧视行为,同时应在程序上保证有利于合同相对方权利的实现。公平 性原则也是实现采购目标的重要保证。竞争只有建立在公平的基础上才能发挥巨 大作用,因为只有在公平的基础上竞争,才能实现最大程度的竞

48、争,有实力和能 力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或服务的投标商才能赢得投标的成功,从而促进政府采购 经济有效目标的实现s公平性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合同的授予要兼顾政府采购 社会目标的实现。由于在政府采购的竞争中,小企业、少数民族企业、困难企业 等处于不利的地位,如果按其实力,它们很难臝得政府采购合同的中标。因此, 在政府釆购制度中,应该制定出一些规则和采取一些措施,使小企业等也能分得 政府采购合同的一部分,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3.公正原则公正原则是指在公开、公平原则上所取得的结果的公正和整个操作程序和过 程的公正。公正原则更主要地体现在确定供应商上,如评标标准明确严格、评标 程序的公正、利害关系人

49、的回避制度等。从某种意义上,“三公”原则是一个有 机整体。公正原则是建立在公开和公平的基础上的,只有公开和公平,才能使政 府采购得到一个公正的结果。公正原则主要由政府采购管理机关、采购机关和中 介机构来执行。作为政府采购的管理机关,除制定统一的政策、法规和制度外, 还必须坚持这些规则在执行中做到不偏不倚,一视同仁。为了避免因过大的差异 而导致在采购活动中的不公正性,管理机关尽可能要统一思想认识,统一执法的 力度,要尽量做到公正合理。最为采购机关,要达到公正原则,首先必须对各供 应商提出相同的供货标准和采购需求信息,对物品的验收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严格执行合同的标准,不得对供应商提出合同以外

50、苛刻的要求或不现实的条件。 作为政府采购的中介机构,主要是要参与采购过程中的开标和评价,因此贯彻公 正原则必须体现在开标和评标的过程中。在评标时,对各供应商提供的标书进行 客观、科学的评价,既要看到各种标的的优点,也要指出其缺陷和不足,尽可能 采用评分的方法进行评价,用分数的高低来评出优劣及等次,为定标提供准确的 量化依据,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公正结果。4.诚实信用原则现代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诚实信用原则也是市场经济活动所应遵循的重要 原则之一。只有全社会都形成一个诚实信用的良好风气,才可能达到健康有序的 经济环境。政府采购活动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环境下也应遵循这一原则。诚实 信用原则要求政府采

51、购各方都要诚实守信,不得有欺骗背信的行为,以善意的方 式行使权利,尊重他人利益和公共利益,忠实地履行约定义务。诚实信用原则的 贯彻,一方面,要求采购机关在项目发标、信息公布、评标过程中要确保真实; 另一方面,对供应商而言,需要他们在提供所采购物品、服务时要达到投标时所 作出的承诺,在釆购活动中要有负责任的意识。因此,有必要建立相关的惩罚机 制和过错登记制度,将供应商履行政府采购情况记录在案,对有违规行为的要在 资格证书上进行记载,视其情节轻重采取吊销资格或限制进入政府采购市场等处 罚。这既是政府采购最主要的目标,也是政府采购活动所必须遵循的原则。效益 就是投入(亦即成本)与产出(亦即收益)之比

52、。经济效益原则,顾名思义就是 指要使投入与产出比达到最大化,亦即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在政府采 购活动中,投入不单单是指所采购物品的现价以及成本,更多的指货物,工程和 服务等的寿命周期成本,即所采购物品在有效使用期内发生的一切费用再减去残 值,政府采购追求的就是寿命周期成本最小而收益最大。26政府采购所需资金来 源于即财政收入是有限的,政府采购活动不仅要合理使用有限的财政资金,更是 要利用有限的资金来最大限度满足公众的需要。因此,在釆购活动中,要做到“物 有所值”。通过竞争性招标方式,是实现经济效益的最佳采购方式,当然,如果采 用公开招标方式使采购成本,釆购对象和服务目标不相适宜时,也可

53、以采用其他 更为有效的采购方式。需要强调的是,追求经济效益原则时,要权衡好经济原则 和效益原则,实现采购物品性能价格比的最优。政府采购监督机制的概念“政府采购监督机制是监督政府采购活动中当事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作用机 理以及采购监督的方式、方法的总称”。_它是由法律监督、内部监督、外部监 督、社会监督等一系列制度所组成,表现为对采购人的监督、对供应商的监督、 对政府采购中介机构的监督等。从经济学角度讲,监督机制是通过提高相关责任 人的违规风险成本或预期风险损失,以促使政府采购规则得到应有重视和有力执 行。政府采购监督机制的特征政府采购监督是对政府法律法规执行程度,釆购的立项、招标,采购合同的 有

54、效性及其履行情况,采购资金拨付,采购商品实际使用及效果评价等诸环节的 全过程、全方位监督,以及对采购人员釆购行为的约束。从政府采购的立项,采 购预算的制定、审批,招标文件的制作,釆购信息的发布,招标投标过程的实施, 采购标的物的检验,采购资金的拨付,采购文件的保存等每一步骤都有严格的监 督程序,可见,政府釆购监督是对政府采购活动的全程式监督。2.全面性政府采购监督机制的全面性体现在政府采购监督的对象上。政府采购监督的 对象包括采购单位、釆购资金、采购代理机构采购中介机构、采购人员以及供应 商等。因此,在政府采购每一层面、每一点上都存在监督机制,在各釆购主体之 间形成了一种强有力的相互监督约束力

55、,使政府采购活动可以更加法制化规范化。3.法制性政府采购监督要有法可依,我国政府采购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政府 采购监督逐渐规范化、合法化。政府采购监督机制建立健全,最重要的就是要建 立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使监督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国外政府采购监督的 法制化已达到较高的水平,许多经济发达国家都制定了各种国家的和地方的政府 采购法律法规。如美国就有联邦采购合理化法案联邦政府采购条例、武装 部队采购条例、合同竞争法、反回扣法案等。4.权力的制衡性在政府采购监督机制中,主要监督部门包括权力机关、财政部门、司法、审 计、质检、计量部门等,这些监督机构均体现了公共权力对政府采购权力的监督 以及各权力

56、主体之间的相互制衡。各监督机构依据各自不同的监督职责,依此享 有不同的监督权力,既能实现对其他监督部门及监督对象的监督,又受到各监督 部门对自己的权力制衡。因此,在相互监督制约机制下,各监督主体能在权力约 束下,更好地履行监督职责,有利于防止权力的滥用。政府双重角色理论政府在分配和使用公共资源的过程中履行的是公共托管人的角色,这一角色 是政府作为“经济人”以及“公益人”双重角色的结合体“经济人”角色政府在采购中的“经济人”角色是指“在政府采购活动中,政府担负着以最 有利的价格等条件采购到质量合乎要求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角色”。3】采购预 算是政府采购活动的幵始,它是根据政府的财力,以满足政府日

57、常政务活动之需 和向公众提供公共产品之需为基础编制的。采购预算一旦确定,表明该年度政府 用于采购的资金就被确定。因此,政府釆购要受采购预算的约束,这是政府之所 以在采购过程中扮演着“经济人”角色的主要理由。采购预算的编制工作实际就 是财政资源的分配过程,因此,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是政府采购的使命。另外,任何资金的使用都存在着管理者责任问题,由于政府采购具有非盈利性的特点, 通常的市场检验对资金管理者责任和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适用,所以必须对政府采 购机关与采购人员的权力运用加以有效的监督。“公益人”角色政府不仅仅是“经济人”,它还是个“公益人”。32政府采购中的“公益人” 角色是指在采购活动中,政府

58、承担着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角色,亦 指政府使用公共资金,通过采购这一手段,为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购买公共产品和 公共服务的行为。与厂商、私人等采购主体相比较,政府在其采购活动中必须以 实现社会利益为己任,把社会效益摆在第一位。这是因为:第一,政府采购资金 来源于财政拨款,即由纳税人的税收所形成的公共资金,因此就必须秉着“取之 于民,用之于民”的态度和使命,在政府采购活动中以社会的公共需求为导向, 将公众利益放在首位。第二,公众对政府的要求。公众希望政府能够为他们提供 更多的公共物品和服务,以满足其日常需求甚至高质量的生活需求,因此政府作 为“公益人”角色,就要合理利用采购财政资金,达到经

59、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共 赢。第三,承担社会责任的需要。政府的采购行为要承担社会责任或公共责任, 需要向国家和社会负责。政府采购不但要满足社会在某一时期对某一产品和服务 的需要,同时还要考虑生活水平、就业问题等其它对关乎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 发展问题。信息不对称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乔治阿克尔洛夫、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和迈克尔斯彭斯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的,它为市场经济提供了新的视角。该理 论认为,市场经济活动中,市场的买卖主体对市场信息的掌握是有差异的。掌握 信息比较多的一方往往比掌握信息少的另一方要处于更有利的竞争地位,并且买 卖双方都不可能完全占有对方的信息,这种信息不对称必定导致

60、信息拥有方为谋 取自身更大的利益而使另一方利益受损,这种行为在理论上就称作“逆向选择”和 “道德风险”。为减少或避免这类行为的发生或者降低信息搜寻的成本,提高社会 资源配置效率,经济学家为此提出了许多理论和模型。阿克尔洛夫在哈佛大学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次品问题中首次提出了 “信息 市场”的概念,拉开了信息不对称在商品市场应用的序幕。他提出的分析旧车市 场的“柠檬”(次货或二手货)模型,开创了 “逆向选择理论”的先河。这一模型 说明,随着价格的下降,存在着“逆向选择”效应:质量高于平均水平的卖者会 退出交易,只有质量低的卖者才会进入市场。33斯蒂格利茨则将信息不对称理论应用到保险市场,分析了保险市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