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上 江苏省启东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高中历史必修上 江苏省启东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高中历史必修上 江苏省启东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高中历史必修上 江苏省启东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高中历史必修上 江苏省启东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江苏省启东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历史 命题人: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文化”一词源于拉丁语cultura和colere,本义为“耕作”“栽培”“养育”等,在印欧语系kwel字根,则有翻动土地、运转与耕作之意。据此判断,中国文化源头应始于A一万多年前新石器时代 B文献与考古中考证出的夏朝C进入青铜时代后的商朝 D封邦建国体制确立后的西周2. 据礼记礼运记载,在“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大同”社会之后,社会进入“小康”之世,其基本特点是“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大人世及以为礼”。这

2、表明“小康”之世A阶级矛盾变尖锐 B是历史倒退的体现C开始出现分封制 D具有浓厚血缘色彩3. 进入春秋以后,郑国开垦了“蓬蒿藜藿”之地;晋国开垦了狐狸豺狼所居的“南鄙之田”;宋郑之间的“隙地”(可垦而未垦之地),也在被压榨的奴隶的辛勤劳动下开垦出来。上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春秋奴隶制发展成熟 B土地国有制度的瓦解C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4. 某学者评价“百家争鸣”时指出:“正是这一时期(战国时期)的政治混乱才迫使那些思想者不断反思社会的本质以及人民所应该承担的角色,一些人试图找到能够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法则。”由此可见A战国时诸子百家开始出现 B争鸣核心是重建社会秩序C文

3、化的繁荣源于社会混乱 D诸子百家改变了现实政治5.研读下表文献史料,据此可以推知史料出处史料引文左传昭公三年“二宣子曰:晋之别县,不惟州。”战国策“智过言于智伯曰:破赵则封二子者各万家之县一。”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吴王发九郡兵伐齐”A西周时期实行了郡国并行制 B西周后期宗法等级制度逐渐崩溃C郡县制已在春秋战国时出现 D诸侯兼并战争导致贵族政治解体6.据史书记载,汉武帝以后,名为诸侯王,实际辖地不过数县,等于列侯,其支脉疏远之人,更如一般富室了。“诸侯惟得衣食租税,不与政事”。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A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 B诸侯王的利益得到保障C平定了诸侯王的叛乱 D“推恩令”的贯彻实施7.西汉御史指

4、出盐铁官营的目的,“大夫君运筹策,建国用,笼天下盐铁诸利,以排富商大贾损有余,补不足,以齐黎民。是以兵革东西征伐,赋敛不增而用足。”据此分析盐铁官营A具有经济与政治的双重利益B基本解除了百姓赋税负担C阻碍了商品经济的正常发展D目的就是要解决军费问题8. 从汉武帝时期开始,中华大地从东北到西南,从草原到岭南,凡是中央王朝统治所及之地,无不渐染儒风,最终都成为儒学的教化之地。这反映了A. 无为而治推动思想统一 B. 法制建设有利文教发展C. 国家统一促进文化认同 D. 开疆拓土助力汉赋传播9. “严格说来,张骞开通丝绸之路属无心之举,因为他最初的目的仅是为了联合盟友共同抗击匈奴”。这段对张骞通西域

5、的历史解释采用的分析方法是A. 动机与后果 B. 目的与手段 C. 背景与条件 D. 联系与区别10. 晋室南迁后,上层土族通过九品官人法不断掌控朝政,占据高位,寒门庶族只能居于下位,成为门阀政治的代表时期。这反映出当时A. 豪强大族对政治的影响 B. 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进步C. 考试选官制度已经确立 D. 选官重视家族经济基础11. 资治通鉴卷140概括记述了北魏孝文帝改姓氏的诸多措施。宋末元初人胡三省在注释此处时感慨道:“呜呼,自隋以后,名称扬于时者,代北之子孙十居六七矣。氏族之辨,果何益哉!”这一感慨可以佐证,孝文帝时的北方民族交融A. 冲击了传统华夷观念 B. 巩固了士族的政治地位C.

6、实现了经济重心南移 D. 直接促成了隋朝的统一12. 隋朝修建的京杭大运河,有力地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联系;唐代继承发展了隋朝的建设成果,使这一主干交通构成了“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富以存立”的唐王朝的生命线。这反映了隋唐时期A. 人工运河修建技术领先世界 B. 水路运输成为主要交通形式C. 经济重心南移产生重大影响D. 交通建设促进国家统一稳定13.唐太宗从历史上认识到周、秦统治时间的长短在于统治者本身,周因“惟善是务,积功累德”,所以持久;秦因“恣其奢淫,好行刑罚”,故而短暂。他因此采取的措施是轻徭薄赋,劝课农桑 知人善任,虚怀纳谏首创殿试,完善科举 崇文抑武,大兴文治A. B. C.

7、D. 14.唐代前期,各地负责监察的刺史其日常工作是与尚书省联系,唐代中后期则不同,刺史主要是向当地节度观察使请示汇报。这一变化反映了A. 皇权强化导致尚书省的地位下降B. 刺史权力膨胀引起中央政府警惕C. 地方官制的失当削弱了中央集权D. 中央利用分权策略加强地方控制15.中国古代某时期制定的选官标准,史称“四科取士”:“一日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日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日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日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悌廉公之行。”该选官制是A世禄制 B科举制 C察举制D九品中正制16. 东汉时,察举制逐渐形成了由本乡名士主导的乡闾品评的传统;

8、曹魏时由政府委任中正,把私人品评变作官家品评。此变化A. 受佛教不断传播的影响B. 反映世家大族不断衰落C. 是推行科举考试的结果D. 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17. 贞观初年,唐太宗签署了中书省起草的关于征点十八岁以下男丁为兵的敕文,并下发到门下省。当时担任给事中(门下省主要职官之一)的魏征,坚持不肯署敕,这道命令最终无效。魏征此举A. 削弱了中书省的权限B. 说明决策权发生异变C. 符合工作程序与职权D. 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18. 唐代赋役制度中,具有减轻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性质的是庸 调 徭役 两税法A. B. C. D. 19. 吴道子是唐代著名画家,其名作送子天王图取自佛教故事,描绘的是释迦

9、牟尼降生后,其父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去向诸神礼拜的故事。下列相关解读最准确的是A. 唐代佛教影响政治生活B. 唐代市民文化高度繁荣C. 唐代中外文化交融加强D. 唐代国家统一社会安定20.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字混乱现象十分严重,汉字讹变丛生,异体纷呈,而唐朝书法强调书写的规范、统一,注重规范和法度。这一变化反映了A. 书法审美功能的发展 B. 文化的发展其有多样性C. 政治局势影响文化走向 D. 汉字书写体系开始成熟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计40分。21.(8分)政治制度的创新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

10、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学概要材料二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陆续灭了六国,并采用以法家为主、兼蓄并用其他学派思想的做法,追求“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格局。摘编自韦政通中国思想史等材料三秦朝作为中华帝国的开端,确立君、臣、民三层一元的政治结构,君主与官僚构成统治阶级。他们对千万小民的控制和支配,是其最突出特点。秦汉政治体制规范了最基本的特征、倾向。隋和唐初的制度,是在总结前代制度的基础上,适应新的时代特点而形成的三省制。元由三省简化为一省制,明制追唐,宋承元制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

11、僚政治制度研究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3分)(2)概括材料二中秦统治者创新制度所具有的历史条件。(2分)(3)依据材料三,分析秦统治者所创制度的影响。(3分)22.(11分)唐朝与边疆各民族进行交往、交融、交流,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材料一 唐朝边疆地区有突厥、回纥、吐蕃、南诏、渤海等地方政权。唐朝政府与它们都保持着良好关系。贞观十四年(640年),文成公主入藏;景龙四年(710年),金城公主入藏;唐蕃之间还数次会盟。南诏的13个王中有10人经唐朝加封,南诏王曾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唐朝的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都督府都督、羁

12、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摘编自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材料二 唐朝确立了羁縻府州制度,以各边疆民族部落的分布范围作为羁縻府、州行政区划的基础,并在众多的羁縻府州基础上设立都护府,由都护府直接管理,再统于唐王朝中央政府。为了维护辽阔边疆地区的安定,唐王朝还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唐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对边疆民族总体上讲是以怀柔、招抚为主,以改善或加强与边疆民族的关系。为了巩固对边疆的统治,唐王朝也采取了积极开发的政策,其主要内容是发展屯田、开辟互市贸易等。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唐朝与边疆各民族进行交往、

13、交融、交流的主要方式。(4分)(2)根据材料概括唐朝治边政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边疆治理的意义。(7分)23.(8分)诗中见史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杜甫忆昔材料二: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请回答:(1)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材料中的二首诗分别与唐朝的哪些历史事件相关?(2分)(2)杜甫诗对研究这些历史事件有什么价值?(4分)(3)若要对这些历史事件作进一步研究,还可寻找那些途径或方法?(2分

14、)24.(13分)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吕思勉中国制度史材料二 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

15、(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请回答:(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 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7分)(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体的统合功能。(3分)(3)据材料三,说明科举

16、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3分)高一历史答案1-20 ADCBC DACAA ADACC DCDCC21.【答案】(1)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2)国家统一;百家争鸣提供了多种治国学说。(3)对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官僚政治逐步确立。对后世:秦朝创立的政治制度为历代所沿用。22. 【答案】(1)方式:和亲;会盟;册封;设置机构。(2)特点:设立了相对完善的边疆管理体系(羁縻府州制度)和防御体系(军镇屯戍制度);边疆民族政策以怀柔、招抚为主;注重边疆经济贸易的发展。(4分)意义:有利于边疆地区的稳定、开发和发展;有利于民族团结和民族融合;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3分)23.【答案】(1)材料一:开元盛世,材料二:安史之乱(2)杜甫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