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第四章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药品第1页2 第四章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药品 中枢神经系统包含脑与脊髓。由数以亿计神经元组成。每个神经元不是单独进行活动,而是经过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以神经反射方式调整机体内、外各种复杂活动。 各神经元之间连接部位形成突触是传递信息及实现调整功效关键部位。而哺乳动物中突触传递绝大多数是化学性传递。 第2页3 第四章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药品 中枢神经系统中心问题和外周神经系统一样,基本上亦是递质和受体问题。而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药品主要是影响递质和受体。 中枢神经系统内不但神经递质种类较多,而且神经激素及神经调质等亦起主要作用。 第3页4 第四章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药
2、品 中枢神经系统中心问题和外周神经系统一样,基本上亦是递质和受体问题。而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药品主要是影响递质和受体。 中枢神经系统内不但神经递质种类较多,而且神经激素及神经调质等亦起主要作用。 第4页5 一、全身麻醉药 二、化学保定药第一节 全身麻醉药与化学保定药第5页6 (一)概念与分类 1.概念 全身麻醉药简称全麻药。 能够引发中枢神经系统部分功效暂停药品,是一类能可逆地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功效药品。 表现为意识丧失、感觉及反射消失、骨骼肌松弛等,但仍保持延脑生命中枢功效。 主要用于外科手术前麻醉。 一、全身麻醉药第6页7 2分类 为了便于了解和掌握全麻药作用特点及应用等,对其进行分类。 因为
3、依据不一样,分类各异。多按理化性质与使用方法不一样,可分为: 吸入性麻醉药、 非吸入性麻醉药(或静脉麻醉)。 (一)概念与分类第7页8 关于全麻药作用机理,曾出现各种学说,如:类脂质学说、网状结构学说、神经突触学说、麻醉分子学说等。 全麻药效应与脂溶性有亲密关系,全麻效应强弱与脂溶性高低呈正相关。 全麻药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细胞膜脂质层内,药品分子与蛋白质分子疏水部分相结合,扰乱了双层脂质分子排列,使膜蛋白变构,阻断了神经冲动传递,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广泛抑制,造成全身麻醉。 (二)麻醉机理第8页9 麻醉分期: 伴随麻醉药在体内浓度增加,麻醉作用亦发生对应由浅入深过程。为了取得满意麻醉效果,防止意
4、外事故,熟悉和掌握全麻药麻醉分期(麻醉深度)十分必要。 普通人为地将麻醉过程分为三期(有分四期),但各期间并无显著界限。 主要分期指标意识、感觉、呼吸次数与深浅、血压高低、脉搏次数与性质、瞳孔大小、角膜反射有没有、骨骼肌张力改变等,作为判断各期指征。 (三)麻醉分期第9页10 第一期 诱导期 又分为镇痛期和兴奋期。 镇痛期 (随意运动期): 指从麻醉给药开始,至意识消失为止。此期主要是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和大脑皮层受抑制。动物只是痛觉迟钝,但意识还有,展现有意识活动。 (三)麻醉分期第10页11 兴奋期 (不随意运动期) 指从意识丧失开始,此期大脑皮层功效抑制加深,使皮层下中枢失去大脑皮层控制
5、与调整,动物表现不随意运动性兴奋、嘶鸣、挣扎、呼吸极不规则,兴奋期易发生意外事故,不宜进行任何手术。 此时动物已失去意识,但仍未进入麻醉程度,出现无意识不随意动作,兴奋、挣扎、呼吸不规则、脉搏频数、血压升高,瞳孔扩大,肌肉担心等。 处于镇痛期与兴奋期合称诱导期。 (三)麻醉分期第11页12 第二期 外科麻醉期 指从兴奋转为平静、呼吸转为规则开始,麻醉深入加深,大脑、间脑、中脑、桥脑依次被抑制,脊髓机能由后向前逐步抑制,但延髓中枢机能仍保持。 据麻醉深度可分为浅麻醉和深麻醉,兽医临床普通宜在浅麻醉期进行手术。 注意:呼吸、心跳、体温等 。(三)麻醉分期第12页13 浅麻期 痛觉、意识完全消失,肌
6、肉松弛、呼吸浅表均匀、痛觉反射完全消失;角膜反射和趾反射还存在。可进行普通外科手术。 深麻期 动物出现以腹式呼吸,角膜反射和趾反射也消失,舌脱出口而不能回缩。靠近麻痹程度。 (三)麻醉分期第13页14 第三期 麻痹期 (中毒期)及清醒期: 麻痹期 指从呼吸肌完全麻痹至循环完全衰竭为止为麻痹期。麻痹期表明延脑已经麻痹。外科麻醉禁止到达此期。 清醒期 麻醉后到清醒为清醒期,按与麻醉相反次序逐步进行。 (三)麻醉分期第14页15 应该说明,上述经典分期情况,普通出现于吸入麻醉,当前多采取复合麻醉,已极难看到,为此在实践应用时,要仔细观察,综合分析,才能正确判断。 (三)麻醉分期第15页16 麻醉方式
7、: 当前使用全麻药种类虽多,但各种全麻药单独应用都不理想,为了克服全麻药不足,增强麻醉作用,降低毒副反应,增加麻醉安全性,扩大麻醉药应用范围,临床上常采取复合麻醉方式,即同时或先后应用两种以上麻醉药品或其它辅助药品,以达理想外科手术麻醉效果。惯用复合麻醉有以下几个: (四)麻醉方式第16页17 1、麻醉前给药 在应用全麻药前,先用一个或几个药品以补救麻醉药不足或增强麻醉效果,降低全麻药毒副作用和用量。 如给予阿托品或东莨菪碱以降低乙醚刺激呼吸道分泌,预防因为迷走神经兴奋所致心跳减慢。 (四)麻醉方式第17页18 2、诱导麻醉 为防止全麻药诱导期过长缺点,普通选取诱导期短硫喷妥钠或氧化亚氮,使之
8、快速进入外科麻醉期,然后改用乙醚或甲氧氟烷等其它药品维持麻醉。 3、基础麻醉 先用硫喷妥钠等巴比妥类药品、水合氯醛等,使其到达浅麻醉状态,在此基础上再用其它药品麻醉,可减轻麻醉药不良反应及增强麻醉效果。 (四)麻醉方式第18页19 4、配合麻醉 惯用局麻药配合全麻药进行麻醉。如先用水合氯醛引发浅麻醉,再在术野或相关部位施用局麻药,以降低水合氯醛用量及毒性。 为满足手术对肌肉松弛要求,往往在麻醉同时应用琥珀胆碱等肌松药。 5、混合麻醉 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品配合在一起进行麻醉,以达取长补短目标。如氟烷与乙醚混合使用、水合氯醛硫酸镁注射液等。 (四)麻醉方式第19页20 注意事项 1麻醉前对动物要有
9、全方面了解,体质、呼吸、心脏等,适合于否。 2麻醉过程中时刻注意动物呼吸、心搏、瞳孔、等改变;如麻醉程度不足可适当追加麻醉,如麻醉过深,应及时解救。 3准确选取全麻药依据需要,选择适当麻醉方式、麻醉药品、剂量等, 能局部麻醉,不用全麻,能浅不深! (五)应用麻醉药注意事项第20页21 1、水三氯醛 ( 水合三氯醛、水化氯醛 ) Chloral Hydrate ( hlorali Hydras ) 理化性质 为白色或无色透明棱柱形结晶。有穿透性刺激性特臭,具腐蚀性,味苦。 极易溶于水和热乙醇,易溶于乙醚和氯仿。水溶液呈中性反应。 有挥发性和引湿性,水溶液久置或遇碱性溶液、日光、热逐步分解,产生三
10、氯醋酸和盐酸,酸度增高。应密封遮光保留。 CCH2OHC2H3O1Cl3ClClCl(六)惯用麻醉药品第21页22 药动学 内服与直肠给药均易吸收。犬内服后1530分钟血中浓度达峰值。 广泛分布机体各组织。在肝或肾中还原成仍含有中枢抑制作用代谢产物三氯乙醇,小部分氧化成无活性三氯乙酸。 代谢物主要与葡萄糖醛酸结合成氯醛尿酸,从肾快速排出。 (六)惯用麻醉药品第22页23 药理作用 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 首先抑制大脑皮层运动区,使动物肌肉活动不协调,对感觉区作用较差,只有微弱镇痛效果。麻醉时解除疼痛能力弱,往往配合局麻药以加强镇痛效果。 水合氯醛及代谢物三氯乙醇都有中枢抑制作用。三氯乙醇极性较小,
11、中枢抑制作用较强。 水合氯醛对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伴随药量增加,产生不一样作用,即小剂量镇静、中等剂量催眠、大剂量麻醉与抗惊撅。 (六)惯用麻醉药品第23页24 对心血管系统作用 对心脏作用表现非迷走神经效应和迷走神经效应双重作用。 非迷走神经效应是对心脏代谢抑制,而迷走神经效应表现心动徐缓,是加强迷走效应结果。 长时间麻醉,红细胞数量降低,有时血红蛋白含量也降低。 幼畜往往发生短时淋巴细胞增多。 (六)惯用麻醉药品第24页25 对代谢影响 能降低新陈代谢,抑制体温中枢,体温可下降15。麻醉愈深,体温下降愈快。尤其与氯丙嗪并用,降温更显著。 恢复体温需经1024h以上,此阶段应注意动物保暖,以
12、防感冒等病症发生。 (六)惯用麻醉药品第25页26 应用: 镇静、解痉 惯用于马属动物急性胃扩张、肠阻塞、痉挛性腹痛;子宫及直肠脱出;食道、膈肌、肠管、膀恍痉挛等。 反抗破伤风、脑炎、士宁及其它中枢兴奋药中毒所致惊撅。用于抗惊撅时,剂量应酌情增加。麻醉 用做马、骡、驴、骆驼、猪、犬、禽类麻醉药或基础麻醉药。 牛、羊敏感,普通不用。全麻以静脉注射为优,亦可内服。猪可腹腔注射。(六)惯用麻醉药品第26页27 不良反应: 水合氯醛具刺激性,易引发恶心、呕吐。对肝、肾有一定损害作用。 应用注意: 对局部组织有强烈刺激性,不可皮下或肌内注射,静脉注射时勿漏于血管外。 (六)惯用麻醉药品第27页28 2、
13、盐酸氯胺酮 (开他敏) Ketamine Hydrochloride 理化性质 药用盐酸盐。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能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在热乙醇中能溶解,在乙醚和苯中不溶。C13H16N1O1Cl1 HClONH CH3Cl HCl(六)惯用麻醉药品第28页29 药动学 静注后首先进入脑组织,脑内浓度可高于血浆浓度6.5倍。肝、肺与脂肪内也有较高浓度,可重新分布。 肌肉注射后,猫于10分钟达峰值。 易经过胎盘屏障。 在肝脏代谢转化成去甲氯胺酮,仍具镇痛作用,效力为氯胺酮1/3左右。 去甲氯胺酮再转化成为无活性化合物并与约5%原形药从尿排出。 (六)惯用麻醉药品第29页30 药理作用 氯胺酮是
14、一个新型镇痛性麻醉药,其脂溶性高,比硫喷妥钠高510倍。肌注或静注能快速产生作用,但时间连续短暂。 作用与经典全麻药不一样,它能阻断痛觉冲动向丘脑和新皮层传导,产生抑制作用。同时又能兴奋脑干和边缘系统,引发感觉与意识分离,这种双重效应称为 “分离麻醉”。 所以称氯胺酮、苯环利定等为分离麻醉药。 (六)惯用麻醉药品第30页31 附:分离麻醉药 临床表现区分于传统麻醉药,动物意识含糊而不完全丧失,麻醉期间眼睛睁开,咽、喉反射依然存在,肌肉张力增加呈木僵样,故又称为 “木僵样麻醉”。 能显著兴奋心血管系统,心率加紧,血压升高。对呼吸影响轻微。 (六)惯用麻醉药品第31页32 应用 用做马、牛、猪、羊
15、及野生动物基础麻醉药、麻醉药、化学保定药 (麻醉前给药有阿托品,复合麻醉可用塞拉臻、氯丙臻等)。 注意: 禽类用氯胺酮可致惊厥。 静注宜迟缓,以免心跳过快等不良反应发生。 (六)惯用麻醉药品第32页33 3、巴比妥类 巴比妥类药品含有镇静、催眠、抗惊厥和麻醉作用。 依据不一样药品作用时间长短分为: 长期有效(苯巴比妥)、 中效(戊巴比妥钠)、 短效(硫喷妥钠)。 (六)惯用麻醉药品第33页34 (1)苯巴比妥 Phenobarbitalum ( 鲁米那 Luminal ) 理化性质 为白色片状结晶或白色结晶性颗粒或白色有光泽粉末。无臭,味苦。 露置空气中有引湿性。极微溶于水。在乙醇或乙醚中溶解
16、,在氯仿中略溶,在氢氧化碱或碳酸碱溶液中能溶。C12H12O3N2OCCNHNHCOCOC2H5(六)惯用麻醉药品第34页35 药动学 内服、肌内注射均易吸收。广泛分布各组织及体液中,其中以肝、脑浓度最高。血浆蛋白结合率4050%。 透过血脑屏障速率极低,起效慢。内服后12h、肌内注射约2030分钟起效。 在肝内主要经过氧化代谢。 反刍动物体内代谢快。 在肾小管处可部分重吸收,故消除慢,药效长。 (六)惯用麻醉药品第35页36 药理作用 为长期有效巴比妥类药品,含有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作用,尤其是大脑皮层运动区。所以在低于催眠剂量时即可发挥抗惊厥作用。 加大剂量,能使大脑、脑干与脊髓抑制作用更深,
17、骨骼肌显著松弛、意识及反射消失,再继续可抑制延髓生命中枢,引发中毒死亡。 对丘脑新皮层通路无抑制作用,所以无镇痛作用。 (六)惯用麻醉药品第36页37 注意事项 用量过大会出现延髓生命中枢抑制,引发中毒死亡。 可用安钠咖、尼可刹米等中枢兴奋药解救。 肾功效障碍慎用。 (六)惯用麻醉药品第37页38 (2)戊巴比妥 Pentobarbitalum 理化性质 戊巴比妥钠盐。为白色、结晶性颗粒或白色粉末。无臭,味微苦,有引湿性,极易溶于水,在醇中易溶,在乙醚中几乎不溶。 水溶液呈碱性反应,久置易分解,加热分解更加快。C12H12O3N2OCCNHNHCOCOC2H5CH3CH2CH2CH3(六)惯用
18、麻醉药品第38页39 药动学 口服易吸收。快速分布全身各组织与体液中。易经过胎盘屏障,较易经过血脑屏障。 主要在肝脏代谢失活,并从肾脏排泄,只有约1%左右从唾液、粪和胆汁中排除,蓄积作用较小。 (六)惯用麻醉药品第39页40 药理作用 戊巴比妥是中效类巴比妥类药品。无镇痛作用。 戊巴比妥钠对呼吸和循环有显著抑制作用。 能使血液红、白细胞降低,血沉加紧,延长血凝时间。 清醒期长,普通需618h才能完全恢复,猫可长达2472 h。 (六)惯用麻醉药品第40页41 应用 用做中、小动物全身麻醉药;成年马、牛复合麻醉 (与水合氯醛、硫喷妥钠、氯丙嗪、盐酸普鲁卡因等配合); 还可用做各种动物镇静药、基础
19、麻醉药、抗惊厥药;中枢兴奋药中毒解救。 (六)惯用麻醉药品第41页42 (3)硫喷妥钠 Thiopentalum Natricum (潘托散、戊硫巴比妥钠、喷妥那、英大凡那) ( Thipentul Sodium )理化性质 用其钠盐。为乳白色或淡黄色粉末。有蒜臭,味苦。 有引湿性,易溶于水,水溶液不稳定,放置后渐渐分解,煮沸时产生沉淀。 潮解后变质而增加毒性,不能再使用!C12H12O2N2 S1Na1NaS CCNHNHCOCOC2H5CH3CH2CH2CH3(六)惯用麻醉药品第42页43 药动学 硫喷妥钠脂溶性高,静注后首先分布于血液灌流量大脑、肝、肾等组织,最终蓄积于脂肪组织内。 极易
20、透过血脑屏障,也能经过胎盘屏障。 主要在肝脏代谢,经脱羟脱硫后形成巴比妥酸,随尿排出。 (六)惯用麻醉药品第43页44 药理作用 作用特点有高度亲脂性,属超短效巴比妥类药。静注后快速抑制大脑皮层,快速展现麻醉状态,无兴奋期。 作用机理对中枢抑制作用主要是经过易化或增强脑内7-氨基丁酸 (抑制性神经递质)突触作用,使突触后电位抑制延长。 同时阻断兴奋性递质谷氨酸盐在突触作用,从而降低大脑皮质兴奋性,抑制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产生全身麻醉。 (六)惯用麻醉药品第44页45 肌肉松弛作用差,镇痛作用很弱。能显著抑制呼吸中枢,抑制程度与用量、注射速度相关。 能直接抑制心脏和血管运动中枢,血压下降。 可
21、经过胎盘屏障影响胎儿血液循环及呼吸。 (六)惯用麻醉药品第45页46 应用 用做牛、猪、犬全麻药或基础麻醉药、马属动物基础麻醉药。做抗惊厥药,用于中枢兴奋药中毒、脑炎及破伤风治疗。 注意: 反刍动物在麻醉前需注射阿托品,以降低腺体分泌。肝、肾功效不全忌用。 出现呼吸与血循环抑制时,可用戊四氮等解救。 (六)惯用麻醉药品第46页47 在不影响动物意识和感觉情况下,使动物处于平静、嗜眠、肌肉松弛,停顿抗拒和挣扎,到达类似保定药品。 是在不完全麻醉情况下,轻易靠近、处理等。 二、化学保定药第47页48 1、赛拉唑 Xylazole ( 静松灵、二甲苯胺噻唑) 我国合成二甲苯胺噻唑是赛拉嗪结构中噻嗪环
22、换成噻唑环衍生物。 理化性质 为白色结晶性粉末。味略苦。不溶于水,可溶于氯仿、乙醚和丙酮中;可与稀盐酸制成溶于水二甲苯胺噻唑盐酸盐注射液。 二、化学保定药第48页49 药动学 静脉注射后 l 分钟、肌内注射后约1015分钟展现良好镇痛和镇静,但种属差异较大。 无蓄积性。 二、化学保定药第49页50 【药理作用】 含有镇静、镇痛与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动物应用静松灵后表现精神沉郁,嗜睡,头颈下垂,阴茎脱出,站立不稳。头颈、躯干、四肢皮肤痛觉迟钝或消失,约30分钟开始缓解,1 h完全恢复。 牛最敏感,用药后产生睡眠状态。 猪、兔及野生动物敏感性差。 治疗剂量范围内,往往表现唾液增加、汗液增多。另外,
23、多数动物呼吸减慢、血压微降,可逐步恢复。 应用 用于家畜及野生动物镇痛、镇静、化学保定和复合麻醉等。 二、化学保定药第50页51 2、保定宁 是静松灵与依地酸组成可溶性盐。 作用基本同静松灵,较静松灵作用快速、副作用小,用量小、使用方便、清醒期短等。 二、化学保定药第51页52 第二节镇静药、安定药与抗惊厥药第52页53 指能加强大脑皮层抑制过程,从而使被破坏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得以恢复平衡药品。 就是能使中枢神经系统产生轻度抑制作用,减弱机能活动,从而起到缓解激动,消除躁动、不安,恢复平静,使过于兴奋状态(病态兴奋)平静下来。 这类药较大剂量能够促进睡眠,再大剂量还可展现抗惊撅作用和麻醉作用。
24、 一、镇静药第53页54 溴 化 物 溴化物属卤素类化合物,包含:溴化钠、溴化铵、溴化钾等。 多为无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味苦咸,易溶于水,有刺激性,应密封保留。 一、镇静药第54页55 药动学: 内服后快速由肠道吸收,溴离子在体内多分布于细胞外液。 主要经肾脏排泄,肾脏对溴离子和氯离子排泄是按照它在体内所含浓度百分比而定:当体内氯化物含量增加时,氯离子排出量增加,溴离子排出也增加。 反之,当体内氯化物含量降低时,氯离子排出量降低,溴离子排出也降低。 溴化物排泄,最初较快,以后迟缓 。 一、镇静药第55页56 作用与应用: 溴化物在体内释放出溴离子,溴离子能加强和集中大脑皮层抑制,展现镇静作用。
25、 当大脑皮层兴奋过程占优势时,这种作用更为显著。大剂量可引发睡眠。 两种以上溴化物适用有作用相加效果。惯用于治疗中枢神经过分兴奋、不安等病症。 一、镇静药第56页57 不良反应: 溴化物对局部组织和胃肠黏膜有刺激性,静注不可漏出血管外;内服浓度不要太高,应稀释,配成13%水溶液。 排泄迟缓,长久应用可引发蓄积中毒。连续用药不宜超出一周。 发觉中毒应马上停药,可内服或静注氯化钠,利用氯排泄促使溴离子排泄。 一、镇静药第57页58 在不影响意识清醒情况下,使精神异常兴奋动物转为安定药品。 与镇静、催眠药不一样,安定药对不安和担心等异常兴奋含有选择性抑制作用。剂量加大可引发睡眠,但易被唤醒。大剂量也
26、不引发麻醉。 过于大剂量也会出现生命中枢抑制而死亡。单独应用时抗惊撅作用不显著。 二、安定药第58页59 (一)盐酸氯丙嗪 Chlorpromazini Hydrochloridum (氯普马嗪、冬眠灵、氯丙嗪、可乐静、氯硫二苯胺、氯苯并噻嗪) ( Chlorpromazine Hydrochlorade )ClSNCH2 CH2 CH2N(CH3) 2 HClC17H19Cl1N2S1 HCl二、安定药第59页60 (一)盐酸氯丙嗪 理化性质 药用盐酸盐。为白色或乳白色结晶性粉末。微臭,味极苦,有麻感。 粉末或水溶液遇空气、阳光和氧化剂渐成黄色、粉红色,最终呈棕紫色,毒性随之增强。 有引湿性
27、。应遮光、密封保留。 5%水溶液pH 3.55。当pH靠近6时,即开始析出氯丙嗪沉淀,忌与碳酸氢钠、巴比妥类钠盐等碱性药品配伍。 二、安定药第60页61 药动学 吸收 内服、注射均易吸收,但内服吸收不规则,并有个体和种属差异。内服达峰时间单胃动物约3h,肌内注射单胃动物达峰时间1.5 h。 分布 呈高度亲脂性,易经过血脑屏障,脑内以丘脑、丘脑下部、海马、基底部神经节浓度最高。脑内浓度较血浆浓度高410倍。 肺、肝、牌、肾、肾上腺等组织内亦较多。能经过胎盘屏障,并能分泌至乳汁内,山羊乳中浓度高于血浆浓度。 二、安定药第61页62 排泄: 主要在肝内经羟基化、硫氧化等代谢,有代谢产物仍有药理活性。
28、大部分由尿排除,余者从粪排除,有些进入肠肝循环。 排泄很慢,动物体内氯丙嗪残留时间可达数月之久。 二、安定药第62页63 药理作用 氯丙嗪为吩噻嗪类代表,含有广泛而复杂药理作用。 人医临床主要用做抗精神病药,而兽医临床多用于动物镇静及加强麻醉等。 二、安定药第63页64 (1)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 中枢镇静 氯丙嗪对中枢神经系统含有特殊不一样程度选择性抑制作用。显著降低自发性活动,使动物平静与嗜睡。 加大剂量不引发麻醉。可减弱动物攻击行为,使之驯服,易于靠近。但所致睡眠易被各种刺激惊醒,不一样于巴比妥类催眠作用。 二、安定药第64页65 镇吐作用 氯丙嗪有强烈镇吐作用。小剂量即能抑制延髓第四脑室
29、底部催吐化学感受区,大剂量能直接抑制呕吐中枢。 加强中枢抑制药作用 能加强催眠药、麻醉药、镇痛药与抗惊撅药作用。这一协同作用具两面性,即在有利于提升一些中枢抑制药作用同时,又伴伴随它增强了中枢抑制药毒性作用不利一面。 提醒配伍应用时要适当降低中枢抑制药用量。 二、安定药第65页66 对体温调整影响 抑制下丘脑体温调整中枢,致体温调整失常,使动物体温随周围环境温度改变而发生对应改变。 氯丙嗪区分于解热药降温作用,即它不但能降低发烧体温,亦能使正常体温下降,而且降温作用受外界温度影响,环境温度越低,降温作用越显著。 氯丙嗪能增强散热过程,又能抑制产热过程。因它能降低新陈代谢率,降低组织氧耗量。 二
30、、安定药第66页67 (2)对植物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作用 氯丙嗪显著阻断受体,使肾上腺素升压作用翻转。 能抑制血管运动中枢,并可直接舒张血管平滑肌,抑制心脏,引发T波改变等心电图异常。(3)对内分泌系统作用 氯丙嗪能干扰下丘脑一些激素分泌,因而抑制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加催乳素分泌;抑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生长激素释放,使其分泌降低。二、安定药第67页68 (4)抗休克作用 因氯丙嗪阻断外周受体,直接扩张血管、解除小动脉与小静脉痉挛,可改进微循环。 二、安定药第68页69 应用 (1)镇静 因破伤风、脑炎、中枢兴奋药中毒引发惊厥,使其平静、缓解症状。 用于有攻击行为家畜及野生动物、有食仔癖兴奋母畜
31、,可使平静驯服,便于保定与诊治。 二、安定药第69页70 (2)麻醉前给药 配合水合氯醛或其它全麻药惯用于全身麻醉;若与局麻药伍用可用于牛、羊与猪外科手术。 普通于麻醉前30分钟,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氯丙嗪,能显著增强麻醉药时效,又可降低麻醉药量1/31/2,从而可减轻麻醉药毒副反应。 二、安定药第70页71 (3)抗应激反应 猪、犬、猫、禽在高温季节长途运输时,氯丙嗪可减轻因酷热等不利原因应激反应,降低死亡率。 但不应用于屠宰动物,因排泄迟缓产生药品残留。 二、安定药第71页72 不良反应: (1)氯丙嗪有刺激性,应用时浓度不能太高,静脉注射时宜稀释且迟缓进行。 (2)若氯丙嗪用量过大引发血压
32、降低时,禁用肾上腺素解救,可选取去甲肾上腺素。 (3)有黄疸、肝炎及肾炎患畜应慎用。对体弱年老动物宜慎用。 马用氯丙嗪往往表现不安定,易发生意外,故对马不主张使用。 犬、猫等动物往往因剂量过大而出现心率不齐、四肢与头部震颤,甚至四肢与躯干僵硬等不良反应。 二、安定药第72页73 (二)地西泮 安定、苯甲二氮唑 Diazepamum (Valium) 理化性质 白色或淡黄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或几乎无臭,味极苦。不溶于水,极易溶于氯仿,易溶于乙醇和乙醚。宜遮光密闭保留。NNClCH3C16H13N2Cl1二、安定药第73页74 药动学 (1)吸收 内服吸收快速。肌内注射吸收迟缓且不规则。静脉注射后与
33、血浆蛋白结合率高。 (2)分布 因脂溶性高,其末结合部分可快速经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但又快速转移至其它组织再分布,可蓄积于脂肪和肌组织中。 二、安定药第74页75 (3)代谢 在肝内生物转化,生成含有药理活性代谢物,如:去甲西泮、奥沙西泮、替马西泮等。 与葡萄糖醛酸结合而失活,经肾排除。 可经过胎盘屏障,也可排入乳汁中。 二、安定药第75页76 药理作用 地西泮为长期有效类苯二氮卓类药品。主要作用以下: (1)抗焦虑作用 小于镇静剂量地西泮即可产生良好抗焦虑作用,显著缓解担心、忧虑、焦躁、不安等症状。 (2)镇静作用 使兴奋不安动物平静,使有攻击性狂躁动物变为驯服,易于靠近和管理。 二
34、、安定药第76页77 (3)肌肉松弛作用 较大剂量时,可促进脊髓中突触前抑制,抑制多突触反射,使肌肉松弛。 (4)抗惊厥与抗癫痫作用 对癫痫连续状态疗效显著。 (5)对心血管系统影响 静脉注射时,对心血管系统机能可产生短暂而轻度抑制。 二、安定药第77页78 应用 可用于各种动物 (家畜、野生动物)镇静催眠、保定、抗惊厥、麻醉及术前给药。 治疗犬癫痫、破伤风、士宁中毒、预防水貉等野生动物攻击、给药等。 静脉注射宜迟缓,以防造成心血管与呼吸抑制。 二、安定药第78页79 指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解除骨骼肌非自主性强烈收缩药品。反抗或缓解中枢神经过分兴奋症状,主要用于全身强直性痉挛或间歇性痉挛对症治
35、疗。惯用有: 硫酸镁注射液、 巴比妥类、 水合氯醛、 地西泮等。 三、抗惊厥药第79页80 硫酸镁 硫苦、泻盐、苦盐、麻苦乐儿 Magnesii Sulfas Magnesium Sulfate 硫酸镁注射液为硫酸镁灭菌水溶液。 理化性质: 无色结晶,无臭,味苦且咸,有风化性,易溶于水。 药理作用 硫酸镁注射给药主要发挥镁离子作用。镁为机体生活必需元素之一,对神经冲动传导及神经肌肉应激性维持均起主要作用,亦是机体各种酶功效活动不可缺乏离子。 三、抗惊厥药第80页81 血浆中镁离子浓度过低时,出现神经及肌肉组织过分兴奋,可致激动。 镁离子浓度升高时,引发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产生镇静及抗惊撅作用。
36、镁离子又引发神经肌肉传导阻断,使骨骼肌松弛。 原因主要是运动神经末稍乙酰胆碱释放量降低,其次为乙酰胆碱在终板处去极化减弱及肌纤维膜兴奋性下降。 三、抗惊厥药第81页82 钙对镁离子影响: 钙、镁离子化学性质相同,二者可作用于同一受体,从而发生竞争性反抗,尤其是钙离子能增加乙酰胆碱释放。 因为镁离子中枢抑制作用和神经肌肉接头阻断作用,故可用镁盐抗惊撅。镁离子对平滑肌亦有舒张、解痉作用,致血管扩张,血压下降。 三、抗惊厥药第82页83 应用 抗惊厥缓解破伤风、脑炎、士宁等中枢兴奋药中毒所致惊撅; 解痉 治疗膈肌痉挛、胆管痉挛等; 缓解分娩时子宫颈痉挛,尿潴留,慢性汞、砷、钡中毒等。 静脉注射速度宜
37、迟缓,不然易致呼吸抑制。若发生呼吸麻痹时,应马上静脉注射钙剂解救。 三、抗惊厥药第83页84 第三节 中枢兴奋药第84页85 1、概念 中枢兴奋药系指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并提升中枢神经系统功效一类药品。 2、分类 在常规用药情况下,中枢兴奋药对中枢神经系统不一样部位含有一定选择性,依据药品主要作用部位,可分为: 大脑兴奋药、延髓兴奋药、脊髓兴奋药。 (一)概述第85页86 (一)概述大脑兴奋药 能提升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兴奋性,促进脑细胞代谢,改进大脑机能。 如:咖啡因等。 延髓兴奋药 能兴奋延髓呼吸中枢。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该中枢,增加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故又称呼吸兴奋药。对血管运动中枢亦有不一样程
38、度兴奋作用。 如:尼可刹米、回苏灵、戊四氮等。 第86页87 (一)概述脊髓兴奋药 能选择性兴奋脊髓药品。它是另一类型中枢兴奋药,因中枢兴奋表现是阻止抑制性神经递质对神经元抑制作用所致。可提升脊髓反射功效。 如:士宁、一叶荻碱等。 第87页88 (一)概述3、兴奋作用与剂量关系 中枢兴奋药作用部位选择性是相正确。伴随药品剂量提升,不但兴奋作用加强,而且对中枢作用范围亦将扩大。 在中毒量时,上述药品均能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广泛而强烈兴奋,发生惊厥。 严重惊厥可因能量耗竭而转入抑制。此时,不能再用中枢兴奋药来反抗,不然因为中枢过分抑制而致死。 第88页89 (一)概述4、注意 详细应用时,要严格掌握剂
39、量及适应症,并须结合输液、给氧等综合办法。 对因呼吸肌麻痹引发外周性呼吸抑制,中枢兴奋药无效。 对循环衰竭造成呼吸功效减弱,中枢兴奋药能加重脑细胞缺氧,须慎用。 第89页90 1、咖啡因 咖啡碱 Caffeinum Caffein。 咖啡因含于各种植物中,是咖啡豆和茶叶主要生物碱。属黄嘌呤衍生物,现可人工合成。NNCH3H3COONNCHCH3C8H10O2N4(二)中枢兴奋药品第90页91 (二)中枢兴奋药品理化性质 为白色,有丝光针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易集结成团。无臭,味苦,有风化性。微溶于水,易溶于沸水和氯仿,略溶于乙醇和丙酮。水溶液呈中性至弱碱性。 与等量苯甲酸钠、水杨酸钠或拘椽酸混合
40、能增加水中溶解度。 禁与揉酸、苛性碱、碘、银盐接触、配伍,可产生沉淀。 第91页92 (二)中枢兴奋药品药动学 吸收 咖啡因内服或注射给药,均易吸收,吸收速度取决于制剂与给药路径。普通经消化道给药吸收不规则,并有刺激性,但复盐形式吸收良好,刺激性亦小。也能从皮肤吸收。 分布 吸收后能分布各组织,脂溶性高,易透过血脑屏障,可经过胎盘进入胎儿循环。排泄 主要经肝脏发生氧化、脱甲基化及乙酰化代谢。大部分以甲基尿酸和甲基黄嘌呤形式由尿排出。约10%以原形排出。第92页93 (二)中枢兴奋药品药理作用 咖啡因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心肌、松弛平滑肌和利尿等作用。 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 咖啡因对中枢神经系统
41、各主要部位都有兴奋作用,但大脑皮层对其尤其敏感。可能是直接兴奋大脑皮层或是经过网状结构激活系统间接兴奋大脑皮层结果。第93页94 (二)中枢兴奋药品对心血管系统作用 含有中枢性和外周性双重作用,且两方面作用表现相反。 普通情况下,外周性作用占优势。对心脏,较小剂量时,心率减慢,这是兴奋迷走神经中枢所致。剂量稍增时,心率、心肌收缩力与心输出量均增加,这是直接兴奋心肌作用占优势结果。 对心血管,较小剂量时,兴奋延髓血管运动中枢,使血管收缩。 剂量稍大时,因为对血管壁直接作用占优势,促使血管舒张。 第94页95 (二)中枢兴奋药品平滑肌 除对血管平滑肌有舒张作用外,对支气管平滑肌、胆道与胃肠道平滑肌
42、亦有舒张作用。 但对胃肠道平滑肌则是小剂量起兴奋作用,大剂量可解除其痉挛,无治疗意义。 茶碱对平滑肌作用比咖啡因强。 利尿作用 主要是加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肾血管舒张,肾血流量增多,提升肾小球滤过率,抑制肾小管对钠离子重吸收所致。第95页96 (二)中枢兴奋药品其它作用 A 对骨骼肌有直接作用,使其活动增强。 B能引发胃液分泌量与酸度升高。 C影响机体糖和脂肪代谢。促使糖元分解,血糖升高。 有激活脂酶作用,使甘油三脂分解为游离脂肪酸和甘油酸,使血浆中游离脂肪酸增多。 第96页97 (二)中枢兴奋药品应用 咖啡因主要用于反抗中枢抑制状态,如麻醉药与镇静催眠药逾量,严重传染病和过分劳役引发呼吸循环衰竭等,可肌内注射咖啡因制剂安钠咖或与葡萄糖溶液静滴。 用于日射病、热射病、中毒引发急性心力衰竭,做强心药,可调整患畜机能,增强心脏收缩,增加心输出量。 咖啡因与溴化物适用,调整皮层活动,恢复大脑皮层抑制与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 3609.1-2025眼面部防护焊接防护第1部分:焊接防护具
- YY/T 1488-2025中医器械舌象信息采集设备
- 应用HPS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 2025年中国腻子粉项目投资计划书
- 中国氧芴项目商业计划书
- 晋城市人民医院感染科医院感染控制考核
- 齐齐哈尔市中医院放射科主治医师晋升考核
- 晋城市人民医院骨移植技术操作考核
- 唐山市中医院肌肉骨骼超声操作与评估资格认证考核
- 巴彦淖尔市人民医院护理病例教学考核
- 仁爱英语七年级上半期考试试题(含答案)
- 地铁机电装修工程指南课件
- 美术学院 本科培养方案 - 清华大学 - Tsinghua University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小学四年级上册同步配套教案(全册)
- 教师企业实践鉴定表
- 突发环境事件危险废物专项应急预案
- 初一上学期初中,我来了(课堂PPT)
- 财务收支记账表
- 《国际文化贸易》ppt课件
- 小升初个人简历表
- 可打印的空白记账凭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