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一课时法不可违教学设计四川省德阳中学校 张菡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法律的尊严,增强法治观念,增强依法律己的意识。2、能力目标:逐步形成分辨是非、辨别善恶的能力。 逐步形成自觉依法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3、知识目标: 知道法不可违的原因,了解违法行为的类别。知道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所有违法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法不可违的原因难点 :违法行为的类别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活动导入:猜歌曲播放儿歌伴奏,由学生猜歌曲名。一分钱。思考:为什么捡到钱要交给警察叔叔或者交还给失主本人?是什么约束着自己的行为?导
2、入“法不可违”。由大家熟悉的儿歌,引导学生思考捡到东西要归还给权利人,不仅是道德要求,更因为这是法律规定的。导入新课做守法的公民,法不可违。新课教学一、违法无小事环节一:辨是非播放视频:大妈捡到手机后因索要酬金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愤而摔坏手机。思考并分析:1、失主用了哪些办法要回手机?2、大妈为什么会违法?3、捡到东西拒绝归还的行为属于哪类违法行为?4、大妈的行为造成了什么后果?1、失主用了哪些办法要回手机?从失主的三句话来一步步探讨出“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这一结论。失主三句话:“你也有小孩,要是你小孩在外面手机丢了”对应“讲感情,求同情”。“你讲点道理讲点良心好
3、不好?”对应“希望能用道德约束大妈的行为”。“数额比较大,算非法侵占”对应“法律应该能约束大妈的行为”。2、大妈为什么会违法?从大妈的回应:“我哪里非法侵占了?”“我地上捡的,又没有偷别人的”总结出大妈违法的原因:缺乏规则意识,法律观念不强。此时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条款。(民法总则)引出违法行为的含义: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3、捡到东西拒绝归还的行为属于哪类违法行为?由于违反的是民法总则或者说民法典,所以是民事违法行为。引出下一步“违法行为的分类”。环节二:学分类由捡到东西拒绝归还这一例民事违法行为引出社会中其他的违法行为,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
4、填写“违法行为的分类”表格。此表格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判断生活中常见的违法行为的类别。民事违法行为:出版社未经作者同意发表了其作品。金某故意通过微博发表侮辱杨紫人格尊严及贬低其形象的诽谤性言论,伤害了杨紫的名誉权,被判决向杨紫书面赔礼道歉,并赔偿相关损失。广州某公司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擅自使用吴亦凡大幅照片用作广告代言进行盈利。法院依法判决该公司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公开向吴亦凡赔礼道歉,并赔偿相关损失。陈某多次委托南宁某公司代订航空机票。然而,他十几次往返全国各地作空中飞行,却长期恶意拖欠代付机票款。行政违法行为:小波的爸爸开车闯红灯,被扣6分,并处200元罚款。魏某无证驾驶机动车被罚款100
5、0元并处行政拘留。张某和刘某在景区文物上刻字,对景区造成不可逆的破坏。公安机关依法对二人分别作出罚款200元的处罚。谢某因觉得支付的2620元网贷利息太高,报警谎称自己遭遇抢劫。谢某因涉嫌谎报警情被依法行政拘留。王某将“北京已发现确诊4例”的涉疫情虚假信息首发至5个微信群,造成不良社会影响,严重扰乱了公共秩序,被依法行政拘留7日。 刑事违法行为:张某与李某因小事发生争执,张某一怒之下把李某打成重伤,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并赔偿李某相关损失。今年郭某从武汉返乡不仅没有居家隔离反而到村上聚众打麻将,导致严重后果。后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石某酒后驾车被交警查获,涉嫌危险驾驶罪被判拘役一个月,并处罚金。陈
6、某为谋取非法利益,介绍杨某向吴某等人非法收购走私入境的马来穿山甲。陈某构成非法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环节三:会归纳引导学生分析“违法行为的分类”的表格,比较三类违法行为造成的后果。由于民事违法和行政违法对社会的危害程度相对轻微,被称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程度最严重,被称为严重违法行为也就是犯罪。从失主要回手机的三句话来分析:拉感情、讲道理良心都没有用,那么就用法律来约束提醒大妈归还手机。说明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从大妈的“我地上捡的,又没有偷别人的”这句话来分析,大妈不懂法,没有规则意识,所以会违法。引出民法典的相关条款,指出大
7、妈的行为违反了民法典,给他人和社会带来了伤害或危害,是违法行为。于是找到违法行为的含义。捡到手机拒绝归还的行为侵害了权利人的民事权利、财产权,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因此,这类行为是民事违法行为。4、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解决“违法行为的分类”这个知识点。分类判断过程中,解决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的“民事权利”“合同”等问题,知道常见和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的民事责任。分类判断过程中,指出与道路交通安全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的典型的行政违法行为以及行政违法行为要受到的行政制裁。并指出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之间的区别。能判断这些行为是刑事违法行为,违反了刑法。具体的知识第二框专门
8、学习。归纳出三类违法行为的共同后果,认识到无论是哪种违法行为,都对社会有危害,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环节四:通法理引导学生思考:由于一般违法行为对社会危害程度较轻,我们是不是就可以对这些行为持“无所谓”的态度了呢?4、大妈的行为造成了什么后果?回到“大妈捡到手机索要酬金未果进而怒摔手机”的评论视频,详细分析大妈的行为演变过程,引导学生分析评价身边的这一类违法行为。 有的人实施了这些行为,却自以为只是犯个小错,全然不知道已经违法。 如果不懂法,没有依法规范自身言行,有了小错而拒绝改正,小错有可能发展成为大错,甚至发展成为违法犯罪。 继续追问:为什么说法不可违? 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都要共同遵守的
9、行为规范。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违法无小事,所有违法行为都给他人或者社会带来了危害,自己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如果不懂法、没有依法规范自身言行,有了小错而拒绝改正,小错有可能发展成为大错,甚至发展成为违法犯罪。正是因为法不可违,所以可以得出最重要的结论:违法无小事。我们要主动学法,自觉守法,增强法治观念,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 引导学生学会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现象,并能明白其中包含的法律道理。自觉认识到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依法规范自身言行。纠正学生群体中对一般违法行为的认识误区。误区:认为一般违法后果相对轻微,做出这样的行为无所谓。从法律本身的特点以及违法行为对他人和社会以及本人造成的后果,总结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为什么说法不可违。总结和落实学生对身边一般违法行为的认识,再次提升守法意识和法治观念。探究思考 为引导广大群众规范、文明饲养犬只,德阳市公安部门发布了饲养犬只告知书。 你怎样看待“养狗”这件事? 通过思考和探究,让学生在思辨中提升能力,进一步增强法治观念,在社会生活中能够自觉依法规范自身行为。课堂小结环节五:谈收获引导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能说出所获。学生谈收获,引导树立法治观念,知道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课堂练习环节六:做练习检查学生课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与退休人员签订劳动合同的原则与退休合同
- 互联网健康产业店面转让与健康管理服务合同范本
- 宅基地使用权租赁协议范本:乡村民宿项目合作示范
- 离婚股份分割与子女抚养权联合协议书
- 西安奶茶店营销方案设计
- 【生物】综合实践项目 设计并制作生态瓶 课件-2025-202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 篮球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体育与健康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 鲁教版(五四学制)(2024)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幸福一家亲》教学设计
- 反复记号(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2012)音乐三年级下册
- 第二节 体育与自尊自信的培养说课稿-2025-2026学年高中体育与健康人教版全一册-人教版
- 公司储备干部培训启动大会
- 《旅游研究方法课程》-课程教学大纲
-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课时检测2
- 聚焦高质量+探索新高度+-2025届高考政治复习备考策略
- 【基于危险预知训练方法的安全实践探究12000字(论文)】
- 《智慧农业关键技术与装备》课件-第11章 农业预测预警
- 农村宅基地自建住房技术指南
- 2024年河北省石家庄市轨道交通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高清版)TDT 1066-2021 不动产登记数据库标准
- 《金相基础知识普及》课件
- T-CEA 7024-2024 电梯应急救援处置平台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