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澧县七年级(下)期中历史模拟试卷(解析版)_第1页
湖南省常德市澧县七年级(下)期中历史模拟试卷(解析版)_第2页
湖南省常德市澧县七年级(下)期中历史模拟试卷(解析版)_第3页
湖南省常德市澧县七年级(下)期中历史模拟试卷(解析版)_第4页
湖南省常德市澧县七年级(下)期中历史模拟试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七年级(下)期中历史模拟试卷25 小题,满分50 分,每小题 2 分)下列对隋文帝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统治 20 多年间,人口大幅增长B 统治期间社会安定,经济繁荣C.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运河D 是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 2014 年 6 月 22 日,在卡塔尔多哈进行的第 38 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隋朝大运河的南北起止点分别是( )A.余杭、涿郡 B.洛阳、大都C.洛阳、涿郡 D.洛阳、余杭 3“在历代帝王中,唐太宗是以其雄才大略而从谏如流,位及人主而兼听纳下的开明作风而闻名于世的”这个评价的依据是唐太宗( )A 奖励军功,按照功劳大小分封爵位B

2、 善于听取臣下建议,鼓励臣下直言C.大力加强监察制度,监督地方官员D 创立行省制度,推行改革采用汉法4 下列选项中不是“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的是()A 国家统一,社会稳定B 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C.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D 重视人才的选拨和任用B 唐高宗统治时期5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杜甫诗中所描写的盛世局面出现在()A 唐太宗统治时期C.武则天统治时期D.唐玄宗统治时期敦煌莫高窟壁画雨中耕作图反映的是下列哪一时期的农耕情景?( )A.汉朝B.唐朝C.隋朝D.五代唐都长安的城市规划井然有序,城中有东、西两市“市”是指( )A 商业区B 居民区C.政府办公区D

3、皇室住宅区8“有容乃大”体现了唐朝超越前朝特有的文化气派以下能说明唐朝“有容乃大”的是(玄奘到天竺学习佛学吐蕃与唐朝“和同为一家”日本多次派出使者来唐朝学习三次征辽东A.B.C.D.如图是从7年级一名同学的笔记中选取的一个片段,请你帮他把笔记内容补充完整()论点:论据;(I)唐朝达官贵人,平民百姓皆穿胡服(2)卖胡饼的店铺兴盛(5)武则天时,许多有才华的女性被选入宫参政议政A.社会风气开放B.社会经济繁荣C.文化昌盛D.科举制完善.下列关于唐朝与少数民族交往叙述中正确的是()A .唐太宗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B.唐玄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C.吐蕃赞普上书唐皇帝说,吐蕃与唐朝已经“和同

4、(为)一家”D.北方各族尊称唐玄宗为“天可汗” TOC o 1-5 h z .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指的是哪位皇帝的统治?()A.唐高祖B.唐太宗C.唐高宗D.武则天.文成公主入藏时的吐蕃首领是()A.松赞干布B.尺带珠丹C.颉利可汗D.呼韩邪.因诗作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浪漫情怀,而被誉为“诗仙”的是()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李商隐.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能够将个人遭遇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这位诗人是( )A.韩愈B.白居易C.李白D.杜甫.滕州新闻网2016年3月11日文章:叛乱后,这些藩镇名义上虽然是受唐朝中央政府的管制,实则是自己各霸一方,不服从中央的政命,

5、形成了自己的独立王国,朝廷进一步失去对地方的控制,节度使林立,他们拥兵自雄,互相兼并。这则材料讲的是(A .安史之乱的背景B.安史之乱的经过C.安史之乱的后果D 李唐王朝正是灭亡“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这种现象出现于( )A.隋朝时期B.唐朝时期C.北宋时期D.元朝时期下列有关宋朝重文轻武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 武将能安照自己的意志指挥军队作战B 扩大科举考试的名额C.中央派文臣担任地方的知州D 中央机构的要职由文人出任“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为岁币。”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唐蕃会盟B .宋

6、夏议和C.演渊之盟D.宋金议和“(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材料中的“蕃”指的是( )A.吐蕃B.女真C.契丹D.党项岳飞抗金赢得广大人民的尊敬,主要是因为( )A 岳飞作战英勇,收复失地C.岳飞主张抗金,被投降派杀害D 岳飞坚持抗金,符合广大人民的意愿历史发展一般都具有阶段性特征。辽、宋、西夏、金这一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A 多元文化碰撞交融C.统一国家建立发展下列事件与元世祖无关的是()A 统一蒙古草原C.建立元朝西夏、金这一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B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 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B 整顿吏治,注意农商D 实施行省制度B 岳飞是著名的抗金英雄23

7、哪一机构的设置可以说明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A 西域都护府B 宣政院C.澎湖巡检司D.察合台汗国24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下列地图(局部)中能反映出“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开创的全国性统一政权”的是A .C.B.D.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元朝,管辖今天的台湾地区的行政机构是?(A.澎湖巡检司B.行中书省C.中书省D.宣政院二.材料题(共2小题,满分50分)( 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我们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英国大百科全书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

8、中国学过去的。孙中山材料三:宋真宗赵恒,曾作励学篇一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1)材料一反映的制度最早开始于哪个朝代?(2)材料二中,英国大百科全书和孙中山的观点有什么相同之处?(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种制度的作用有哪些?(4)材料三反映了宋朝统治者实行的什么政策?( 24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木2刖住i材料二 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百分之八十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 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回答问题:(1)材料一说

9、明了宋朝商业贸易的繁荣,中国最早的纸币出现于哪个地区?宋朝政府采取了哪 些措施来促进海外贸易的发展?(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这一现象开始和最终完成于什么时候?(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宋朝最大的商业城市是哪两个?宋朝商业贸易繁荣的表现有哪些?(列举两条)2018-2019 学年湖南省常德市澧县七年级(下)期中历史模拟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5 小题,满分50 分,每小题 2 分)下列对隋文帝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统治 20 多年间,人口大幅增长B 统治期间社会安定,经济繁荣C.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运河D 是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隋朝开凿的大运河意义的

10、认识【解答】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从605 年开始,开通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目的就是要加强南北经济的交流,适应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因此不是隋文帝的,排除。故选: C。【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灵活识记其意义 2014 年 6 月 22 日,在卡塔尔多哈进行的第 38 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隋朝大运河的南北起止点分别是( )A.余杭、涿郡 B.洛阳、大都C.洛阳、涿郡 D.洛阳、余杭【分析】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的相关知识。重点掌握隋朝大运河的南北起止点、隋朝大运河的中心等相关知识。【解答】为巩固隋朝统治,

11、加强南北交通,公元605 年,隋炀帝征发民工几百万,利用了天然河道和旧有渠道,开通了以东都洛阳为中心,开通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连成了一条贯通北起涿郡(北京),南到余杭(杭州)的大运河。故选: A 。【点评】 题主要考查识记能力。建议学生掌握隋朝大运河的规模及其历史作用等。3“在历代帝王中,唐太宗是以其雄才大略而从谏如流,位及人主而兼听纳下的开明作风而闻名于世的。”这个评价的依据是唐太宗( )A 奖励军功,按照功劳大小分封爵位B 善于听取臣下建议,鼓励臣下直言C.大力加强监察制度,监督地方官员D 创立行省制度,推行改革采用汉法【分析】本题以“在历代帝王中,唐太宗是以其雄才大略而从谏如

12、流,位及人主而兼听纳下的开明作风而闻名于世的。”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解答】依据题干信息“唐太宗”“从谏如流”“兼听纳下”,结合所学知识: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勤于政事,善于用人,善于听取正确意见。故选: B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贞观之治的相关知识点。下列选项中不是“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的是( )A 国家统一,社会稳定B 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C.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D 重视人才的选拨和任用【分析】本题以唐太宗和唐玄宗为背景,考查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并没有出现思想文化

13、上实行高压政策。【解答】唐太宗即位后,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从而出现了贞观之治;唐玄宗即位后,大力整顿吏治,对军事制度、财政制度、漕运制度等进行一系列改革,所以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了开元盛世。由此得出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是统治者励精图治。在“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并没有出现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故选: B 。【点评】 本题掌握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相关知识。“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杜甫诗中所描写的盛世局面出现在( )A 唐太宗统治时期B 唐高宗统治时期C.武则天统治时期D.唐玄宗统治时期【分析】本题考查开元盛世。唐玄宗前期,励精图治,出现政治清明

14、,经济繁荣,社会安定的治世局面,唐朝进入繁盛时期。【解答】从诗句“开元全盛日”得知: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高度繁荣,社会安定,因唐玄宗前期的年号是开元,史称开元盛世。故选: 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开元盛世等相关知识。敦煌莫高窟壁画雨中耕作图反映的是下列哪一时期的农耕情景?( )A.汉朝B.唐朝C.隋朝D.五代【分析】本题以敦煌莫高窟壁画雨中耕作图为切入点,主要考查盛唐的社会气象。【解答】唐朝时期统治者兴修水利,修建了四十多处大型水利工程。 出现了新的生产工具曲辕犁、新的灌溉工具筒车,体现了耕作技术的进步,敦煌莫高窟壁画雨中耕作图反映的是唐朝的农耕情景。

15、故选: 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盛唐社会气象的相关史实。唐都长安的城市规划井然有序,城中有东、西两市。“市是指( )A.商业区B.居民区C.政府办公区 D.皇室住宅区【分析】本题以唐都长安的城市规划井然有序,城中有东、西两市为切入点,主要考查盛唐的社会气象。【解答】唐都长安的城市规划井然有序,城中有东、西两市,是主要的商业区,这里商铺林立;城内所建 100 多个坊,是居民区,居住人口达百万, A 是正确的选项。故选: 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盛唐社会气象的相关史实。“有容乃大体现了唐朝超越前朝特有的

16、文化气派。以下能说明唐朝“有容乃大的是( )玄奘到天竺学习佛学吐蕃与唐朝“和同为一家日本多次派出使者来唐朝学习三次征辽东A B C D 【分析】本题以“有容乃大体现了唐朝超越前朝特有的文化气派为依托,考查唐朝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有容乃大体现了唐朝超越前朝特有的文化气派。能说明唐朝“有容乃大的是 玄奘到天竺学习佛学、 吐蕃与唐朝“和同为一家、 日本多次派出使者来唐朝学习。 三次征辽东是隋炀帝的作为,不能体现唐朝“有容乃大。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唐朝民族关系和对外 关系特点以及影响。.如图是从7年级一名同

17、学的笔记中选取的一个片段,请你帮他把笔记内容补充完整()论点:论据;(i)唐朝达官贵人、平民百姓皆穿胡服(2)卖胡饼的店铺兴盛(3)武则天时,许多有才华的女性被选入宫参政议政A.社会风气开放B.社会经济繁荣C.文化昌盛D.科举制完善【分析】本题以“ 7年级一名同学的笔记”为切入点,考查唐朝的社会风气。【解答】唐朝达官贵人、平民百姓皆穿胡服,说明了唐朝的民族融合;卖胡饼的店铺兴盛,说明唐朝商业发达;武则天时,许多有才华的女性被选入宫参政议政,说明唐朝女性地位的提高。总之题干中的论据反映了唐朝开放兼容的社会风气。故论点是唐代的社会风气开放。故选:A。【点评】本题以唐朝的社会风气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

18、所学解决问题能力。.下列关于唐朝与少数民族交往叙述中正确的是()A .唐太宗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B.唐玄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C.吐蕃赞普上书唐皇帝说,吐蕃与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D.北方各族尊称唐玄宗为“天可汗”【分析】本题考查唐朝的民族关系,知道金城公主入吐蕃后,吐蕃赞普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唐蕃和同为一家。【解答】唐朝和吐蕃的关系密切,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 赞普尺带珠丹,金城公主人吐蕃后,吐蕃赞普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唐蕃和同为一家”。北 方各族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故选:Co【点评】本题考查唐朝的民族关系,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19、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D.武则天11.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指的是哪位皇帝的统治?(A.唐高祖B.唐太宗C.唐高宗本题考查武则天,知道人们称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改唐朝的国号为周,她在位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 选拔贤才的政策, 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国力不断增强。 人们称她的统治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故选: D 。【点评】要归纳掌握历史上的盛世局面:文景之治-汉文帝、汉景帝;光武中兴-刘秀;开皇之治-隋文帝;贞观之治-唐太宗;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武则天;开元盛世-唐玄宗;康乾盛世-康熙、雍正、乾隆。文成公主入藏时的吐蕃首领

20、是( )A.松赞干布B.尺带珠丹C.颉利可汗D.呼韩邪【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唐与吐蕃的交往。【解答】唐太宗时,向唐朝求婚,文成公主嫁入吐蕃到达逻些,促进了藏族经济文化的发展。文成公主入藏时的吐蕃首领是松赞干布。故选: A 。【点评】 准确识记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理解和把握文成公主入藏的历史影响。因诗作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浪漫情怀,而被誉为“诗仙”的是( )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李商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李白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李白的诗气势磅礴,豪迈奔放,感情热烈,想象丰富,语言清新明快,意境奇妙, 语言轻快, 一生写下了不少讴歌祖国名山

21、大川的壮丽诗篇, 人们称他为 “诗仙” ,他代表作有早发白帝城蜀道难等。选项A 符合题意。故选: 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唐诗的相关史实。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能够将个人遭遇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这位诗人是()A.韩愈B.白居易C.李白D.杜甫【分析】本题以杜甫为切入点,主要考查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能够将个人遭遇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诗人。【解答】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他的诗深刻反映了那个动荡的历史时代,真挚地表现了他关心国家盛衰和民生疾苦的心情,人们称之为“诗史”。杜甫的诗感情真挚,笔触细腻,风格雄浑,语言简

22、练。被后人尊为“诗圣”。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能够将个人遭遇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这位诗人是杜甫。故选: 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唐诗的相关史实。滕州新闻网2016 年 3 月 11 日文章:叛乱后,这些藩镇名义上虽然是受唐朝中央政府的管制,实则是自己各霸一方,不服从中央的政命,形成了自己的独立王国,朝廷进一步失去对地方的控制,节度使林立,他们拥兵自雄,互相兼并。这则材料讲的是( )A 安史之乱的背景B 安史之乱的经过C.安史之乱的后果D.李唐王朝正是灭亡【分析】本题考查安史之乱。755 年,安史之乱爆发,唐朝从此由盛转衰。【解答】依

23、据所学可知,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国力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社会矛盾尖锐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 节度使的权利加大, 他们拥兵自雄, 互相兼并。 C 项符合题意。故选: C。【点评】 掌握安史之乱的爆发原因和影响。“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这种现象出现于( )A.隋朝时期B.唐朝时期C.北宋时期D.元朝时期【分析】本题以“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为依托,考查元朝的疆域。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北宋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具体表现为宋太祖有意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

24、当时的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军务都是文官担任;后继的宋太宗继续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这种现象出现于北宋。故选: C。【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相关知识。下列有关宋朝重文轻武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 武将能安照自己的意志指挥军队作战B 扩大科举考试的名额C.中央派文臣担任地方的知州D 中央机构的要职由文人出任【分析】本题考查了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宋太祖

25、有意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政策。【解答】宋太祖有意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武将能安照自己的意志指挥军队作战的表述是错误的。故选: A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的表现。“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为岁币。”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唐蕃会盟B .宋夏议和C.演渊之盟D .宋金议和【分析】本题以“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为

26、岁币。”为切入点,考查澶渊之盟的相关知识。【解答】由材料“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为岁币。”可知,这反映的是澶渊之盟。 宋真宗时 ( 1004 年) , 辽大举进攻北宋, 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第二年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故选: C。【点评】注意识记澶渊之盟的内容及影响。“(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材料中的“蕃”指的是()A.吐蕃B.女真C.契丹D.党项【分析】本题考查了建立辽的民族-契丹.【解答】 根据题干给出的辽可知是材料中的“蕃”是契丹

27、。 10 世纪初,契丹族的杰出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 916 年,他建立契丹政权,定都上京,后来改国号为辽。故选: 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建立辽的民族-契丹.岳飞抗金赢得广大人民的尊敬,主要是因为()A 岳飞作战英勇,收复失地B 岳飞是著名的抗金英雄C.岳飞主张抗金,被投降派杀害D 岳飞坚持抗金,符合广大人民的意愿【分析】本题以岳飞抗金赢得广大人民的尊敬为切入点,考查岳飞的抗金斗争。【解答】依据所学,岳飞抗金斗争,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符合广大人民的意愿,因此岳飞抗金赢得广大人民的尊敬。故选: D 。【点评】 本题以岳飞的抗金斗争为背景,考

28、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历史发展一般都具有阶段性特征。辽、宋、西夏、金这一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A 多元文化碰撞交融B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C.统一国家建立发展D.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分析】本题考查辽、宋、西夏、金时期的阶段特征,知道这一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多元文化碰撞交融。【解答】据所学知,辽、宋、西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民族政权并立,在发展的过程中各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族文化相互碰撞交融。故选: A 。【点评】 掌握封建社会各个时期包括的朝代及特点。下列事件与元世祖无关的是()A 统一蒙古草原B 整顿吏治,注意农商C.建立元朝D.实施行省制度【分析】本题考查元朝的建立以及巩固统一的知

29、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事件与元世祖无关的是统一蒙古草原。1206 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成立蒙古汗国,被尊为“成吉思汗”。 1227 年,西夏政权亡于蒙古政权。 1234 年蒙古灭金,对南宋形成包围之势。 1260 年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继承蒙古汗位, 1271 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 1276 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 1279 年,元灭南宋残部,完成全国统一,元朝统一全国,结束了五代十国、辽、宋、夏、金的分裂时期,实现大统一。故选: 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蒙古统一、元朝的建立以及巩固统一的措施。

30、23哪一机构的设置可以说明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A.西域都护府B.宣政院C.澎湖巡检司D.察合台汗国【分析】本题以宣政院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可以说明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 政区域的机构.【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政府在中央设立宣政院,负责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这标志 着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行政区。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元朝巩固的措施的相关 史实.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下列地图(局部)中能反映出“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开【分析】本题考查了对地图的解读能力。【解答】据所学知,由A图中的“镐”可

31、知,这是西周时期的行政图,西周的都城在镐,也叫镐京即今天的西安一带。由 B图中的“咸阳” “蜀郡”等可知,这反映的是秦朝时期的地图,由 图中的“云南行省”可知,反映的是元朝时期的地图,由 D图中的“临安”可知,这反映的是南宋时期的地图。其中“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开创的全国性统一政权”应是元朝即C项。故选:Co【点评】对重要历史地图的考查是经常出现的题目类型,应注意识记相关地图,抓住地图中的关 键信息。.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元朝,管辖今天的台湾地区的行政机构是?()A.澎湖巡检司B.行中书省C.中书省D.宣政院【分析】本题以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元朝为依托,考查元朝的建立以及巩固统一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

32、知识。【解答】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元朝,管辖今天的台湾地区的行政机构是澎湖巡检司。元朝的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忽必烈实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它的创立,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此外,元政府在台湾(琉球)设澎湖巡检司,以加强对那里的管辖,这是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设置机构进行管理,使台湾开始纳入中央政府的统治范围之内。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二.材料题(共2小题,满分50分)( 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我们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

33、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英国大百科全书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孙中山材料三:宋真宗赵恒,曾作励学篇一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1)材料一反映的制度最早开始于哪个朝代?(2)材料二中,英国大百科全书和孙中山的观点有什么相同之处?(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种制度的作用有哪些?(4)材料三反映了宋朝统治者实行的什么政策?【分析】本题考查科举制度。隋朝隋炀帝时期开始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形成。【解答】(1)由材料一 “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可知,魏晋时期选拔官员的主要依据是出身门第的高低。观察材料二两幅图片并联系课本知,这反映的是科举制,隋朝隋炀帝时期开始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形成。(2)由材料三“我们所知遭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 试” “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可知,英国大百科全书和孙中山都认 为考试制度起源于中国,这充分说明了科举制度对世界各国产生了深远影响。(3)据所学知,科举制有利于统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