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录Infoworks ICM 河道模型培训课程练习 41.11.21.3培训简述4练习需要的基础数据4河道模型一般建立步骤41.3.11.3.21.3.31.3.41.3.5以线创建断面5自断面末端创建河岸线5从选中的线创建河岸5从河岸和断面末端创建边界5创建河岸连接61.4一维河道创建61.4.11.4.21.4.31.4.41.4.51.4.6新建一个主数据库6打开可转移数据库6打开培训模型网络7从地面模型中提取断面高程数据7更新断面糙率8将断面高程信息更新到河道对象中91.5建立河道 1D-2D 耦合模型101.5.11.5.21.5.31.5.41.5.51.5.61.5.71.5.
2、81.5.9创建河岸线10将河岸高程信息更新到河道对象中11更新河岸参数 模式上限和排放系数11创建河道边界14画 2D 多边形14关联 1D 模型和 2D 模型15网格化并加载网格化结果16介绍两个非常有用的图17为什么河段上下游断面附近会生成小网格,如何避免201.6河道交汇处 方法一221.6.11.6.21.6.31.6.41.6.51.6.61.6.71.6.81.6.9打开培训模型网络22通过SQL 对横断面线附系数值23用已知点打断河道中心线23以线创建断面24自断面末端创建河岸线24创建河岸25创建河岸边界26关联 1D 模型和 2D 模型27对 2D 多边形training
3、重新网格化并加载网格化结果28被网格化的交叉口如何处理28重新网格化并加载网格化结果29如何处理交叉口处的容积损失问题30如何处理交叉口与 2D 多边形连接问题32河道交汇处 方法二361.7.1 打开培训模型网络371.71.7.2 通过SQL 对横断面线附系数值371.7.31.7.41.7.51.7.61.7.71.7.81.7.9以线创建断面37在河岸线上添加break 点38自断面末端创建河岸线38创建河岸39创建河岸边界39关联 1D 模型和 2D 模型39对 2D 多边形training-2 网格化并加载网格化结果39被网格化的河岸交叉口40重新网格化并加载网格化结果40如何处理
4、交叉口处的容积损失问题41如何处理交叉口与 2D 区间连接问题41河道中的水头损失411.81.8.11.8.21.8.31.8.4None 无水头损失41Fixed 固定水头损失系数42User defined 用户自定义水头损失曲线42关于局部水头损失的处理技巧43Infoworks ICM 河道模型培训课程练习1.1 培训简述本练习是针对有一定的排水模型InfoWorks ICM 操作基础的用户,用户能够简单操作中的查看,编辑等工具。 在本练习中,主要是学习如何建立一个河道的模型,同时在建立 2 维地面漫水模型时,与 1 维河道的河岸,河道交汇处等位置对接时应该注意的地方,以及如何合理的
5、处理河道交汇处的地方。另外培训中也涉及到了一些基本的理论基础。1.2 练习需要的基础数据可转移数据文件数据文件路径1.3 河道模型一般建立步骤对于河道模型而言,通常情况下完成菜单栏模型河道下拉菜单下的几个步骤就基本能够完成一般河道的模型建立。在做下列几步操作之前,首要要建立河道中心线以及横断面线(横断面线为测量线,包含河道的断面测量信息)。1.3.1以线创建断面在进行以线创建断面以前,横断面线中数据和参数尽量补充填写完整,高程数据可从地面模型中提取,曼宁系数可通过SQL 语句赋值,也可自行手动设置。横断面线数据及参数补充完整后可选中河道中心线,通过菜单栏模型河段以线创建断面,完成这一步河段信息
6、中河道断面数据已经根据横断面线数据更新。图 1.1:1.3.2 自断面末端创建河岸线进行这一步弹出选择框,若选择是,则河岸线会沿着河道中心线的生成,若选择否,则河岸线是由相邻两横断面线末端端点的直线连接组成。该步生成的河岸线高程及坐标数据来自横断面线,排放系数-cd及模式上限需自己设置完成。完成此步骤河段信息中左河岸和右河岸数据仍为空白,下一步需将河岸线中的数据整合到河段中,使得河道完整。1.3.3 从选中的线创建河岸这一步需注意,不能像步骤 1、2 中一样全选批量生成,本步骤一次只能选中一对河岸线(左河岸线和右河岸线)和一条河段或几条河段用于创建河岸,分析见下图。完成到这一步一维河道模型已经
7、完成,可看到河段信息中已没有提示错误。1.3.4 从河岸和断面末端创建边界这一步为了保护河道在 2D 计算时不被网格化,生成边界多边形将河段保护起来。1.3.5 创建河岸连接这一步必须保证模型中有个 2D 多边形,而且这个 2D 多边形没有超过模型中地面模型的覆盖范围,否则做这一步没有任何意义,再往下做 2D 多边形网格化也无法进行。进行这个操作需先选中河段和该河段要关联的 2D 多边形。1.4 一维河道创建1.4.1 新建一个主数据库新建一个主数据库,用于河道模型练习图 1.2:创建河岸时的注意事项1.4.2 打开可转移数据库菜单栏文件打开打开可转移数据库,弹出框窗口中找到数据文件所在位置并
8、打开文件,弹出下图中框,同时选中两个模型库(框选或使用Ctrl 键),右键,在上一步新建的主数据库上右键粘贴全部,弹出的“Copying of Ground Ms”框中勾选“copying ground m”,否则数据库中的地面模型没有加载到打开的模型库中。到此为止完成可转移数据库的打开工作。详细步骤见下图。图 2.2:打开可转移数据库1.4.3 打开培训模型网络打开Mgroup 模型库中的Mnetwork 模型,同时打开该模型库中的地面模型(均可通过右键打开或者直接拖拽的方式打开)。打开后通过属性窗口查看横断面线断面数据(残缺不全)。1.4.4 从地面模型中提取断面高程数据打开图窗口中新建线
9、窗口,点击左上方横纵表头交叉处空白图,选中所有横断面线(此步骤就是为了选中模型中所有横断面线),回到模型网络平面视图中,横断面线均为红色,表示已选中。如下图所示。选中所有横断面线,菜单栏模型用地面模型更新弹出更新自地面模型框中 lines 下需勾选两个选项,第一个表示最大间隔多少米一个数据点,此选项可根据地面模型精度、运算要求精度以及实际情况自行决定;第三个表示更新的数据覆盖原有的数据(若不勾选此项,之前横断面线中已存在的残缺的数据不会被覆盖和取代)。在ground m数据,对比与之前查看的异同。数据框中拖入地面模型。完成此步骤后再次通过属性表查看横断面线断面1.4.5 更新断面糙率图 2.4
10、:用地面模型更新横断面线数据图 2.3:在图窗口中全选对象1.4.6 将断面高程信息更新到河道对象中做到目前为止,通过属性窗口查看河道中心线中河道断面信息仍然为空,所以需要通过“以线创建断面”工具将横断面线里的断面数据更新到河道里面。图 2.6:查看河段信息可通过 SQL 批量更新横断面线中的断面糙率系数图 2.5:对横断面线附系数语句选中河道中心线,菜单栏模型河段以线创建断面现在查看河段横断面中河道断面数据已更新。到此为止,河道一维模型建立完毕。建立河道 1D-2D 耦合模型创建河岸线选中前面创建的河道,选择菜单栏模型河段自断面末端创建河岸线。弹出选择框中选择“是”,表示河岸线沿中心线生成;
11、若选择“否”,生成的河岸线为两横断面线末端间的直线连接,如下图所示。图 2.8:查看河段中的河道断面信息图 2.7:以线创建断面1.5.2 将河岸高程信息更新到河道对象中通过属性窗口查看河道中心线中左河岸和右河岸信息仍然为空,所以需要通过“从选中的线创建河岸”工具将河岸数据更新到河道里面。操作方法是需要同时选中河段及生成的两条河岸线(按住Ctrl),菜单栏模型河段从选中的线创建河岸图 2.9:自断面末端创建河岸线完成此步骤后,通过属性窗口查看河段数据,发现左河岸和右河岸数据也应经更新,但是缺少部分参数排放系数-cd 和模式上限。1.5.3 更新河岸参数 模式上限和排放系数图 2.10:从选中的
12、线创建河岸通过SQL 对排放系数-cd 和模式上限进行赋值(以左河岸为例,右河岸方法相同),SQL 语句见下图间用“;”隔开)。(两个语句也可设置在同一个框图 2.11:查看河段中左右河岸信息按照左河岸对排放系数-cd 和模式上限的赋值方法完成右河岸的参数赋值。图 2.13:河段的属性中左右河岸信息变化情况图 2.12:对左右河岸附系数值1.5.4 创建河道边界河岸数据更新后,最后一步是创建河道边界。河道边界在 2D 网格化时起到了空白区的功能,使河道不生成网格,网格沿着河道的边界生成。操作方法是:选中建立的河段(可一次选中所有的河段),菜单栏模型河段从河岸和断面末端创建边界。1.5.5画 2
13、D 多边形打开地面模型 GM,画一个 2D 区间圈住 1D 模型中生成的河段,命名为training。注意:2D 多边形应画在地面模型涉及的范围内,若超出地面模型,将不能成功网格化。图 2.14:从河岸和断面末端创建边界1.5.6 关联 1D 模型和 2D 模型确切的说,是将 2D 区间和一维河道进行关联,建立溢流连接。同时选中河段和 2D 区间“training”,菜单栏模型河段创建河岸连接。完成此步骤后一维河道和二维网格之间才能产生水量交互计算。图 2.16:创建河岸连接图 2.15:在地面模型范围内画 2D 多边形1.5.7 网格化并加载网格化结果选中画好的 2D 区间training,
14、菜单栏模型网格化网格化 2D 区间,弹出窗口“网格化 2D 区间”,地面模型数据框中拖入地面模型GM,确定。待模型窗口右下角提示网格化任务已完成时再加载网格化结果。提示窗口如下图所示菜单栏模型网格化加载网格化结果,弹出框中点击“Load mesh”,然后关闭框即可。图 2.18:网格化任务完成提示栏图 2.17:网格化 2D 区间1.5.8 介绍两个非常有用的图如何检查河岸与 2D 区间是否已经很好的连接。右键属性图网格,如下图所示。设置 2D 网格中的“河岸边缘”,需勾选上“显示”,颜色可调个明亮的颜色,宽度设定个较大值,可视度尽量大,最后点击确定。图 2.20: 河岸与 2D 区间连接可视
15、化图设置图 2.19:加载网格化结果模型平面视图中显示如下图。河岸线显示为自己设定的颜色及宽度(本例为蓝色,宽度为 6)表明河岸线与 2D 区间已经连接完善,洪水能够通过河岸与 2D 区间发生交互作用。若没显示或部分未显示,则未显示部分为连接失败的河岸,洪水不能通过该部分河岸与 2D 区间发生交互作用。可视化角网格。在模型平面视图中加载的网格化结果,有局部地方的网格面积比指定的最小网格面积还要小,这些小网格会联合的几个甚至几十个小网格组成一个单元,使得这个单元的面积达到最小网格面积的要求,这些小网格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模型的运行速度,本步骤的目的是教授用户如何显示出这些小网格。右键属性图网格,如下
16、图所示。设置 2D 网格中的“边缘”,需勾选上“显示”,颜色可调个明亮的颜色,宽度设定个较大值,可视度尽量大,最后点击确定。图 2.21:河岸与 2D 区间连接在平面视图中的显示模型平面视图中显示如下图。可看到上下游河段处有较密集且明显的宽度(本例为黄色,宽度为 6)。角网格显示为自己设定的颜色及图 2.22:角网格可视化图设置1.5.9 为什么河段上下游断面附近会生成小网格,如何避免双击河段上游或下游横断面线,在断面数据中可看到横断面线并不是由两点确定的一条线,而是由很多个点连接而成的折线,在网格化时必然会生成小网格。为了避免这些小网格的生成,可以用小多边形将河段上下游的横断面线“保护”起来
17、,网格化时小多边形内不参与网格化,具体实施如下:以上游河段横断面为例。画一个小多边形,一组对角点分别捕捉到上游左河岸端点和右河岸端点,另外一组对角点分别置于河道内和河道外(为了确保该横断面线完全圈多边形在里面),命名该多边形种类为 void。重新网格化,并加载网格化结果。图 2.24:河道断面端口处画多边形并为其种类命名图 2.23:角网格在平面视图中的显示加载网格化结果,在模型平面视图中显示:上游河段横断面处小多边形未被网格化,角网格,而未做处理的下游河段横断面处仍然有角网格生成。按以上方法处理好下游横断面。图 2.26:重新网格化后的结果显示图 2.25:重新网格化的设置1.6 河道交汇处
18、 方法一本次列举两种最常见的河道交汇处理方法,用户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使用哪种处理方式。为了让用户更清楚的看到两种处理方法的差异,两种处理方式采用同一个基础模型。如果两次练习你都想保留,你可以通过新建方案来一个相同的基础模型,如果你不想保留你已经做过的练习,则做完后模型放弃修改就可回到那个未做处理的基础模型继续练习第二种处理方式,具体实践在以下练习中涉及。方法一:用break 点连接三个河段,通常用于交汇处的三个河段大小相当的情况。特点: 三个河段在交叉处有各自的横断面线。交叉处没有河道数据,各自河岸两侧流量可通过交叉处交换洪水(与实际情况不太相符)。缺点:丢失了交汇处的河道容积(交汇处没有河
19、道数据)。 用多边形封死后交叉处河岸不能与 2D 区间进行洪水交换,即河岸连接失效。做法:先打断河道中心线,再往下做。具体操作如下1.6.1 打开培训模型网络打开模型库mgroup 中的模型mnetwork,在方案工具条中方案的下拉菜单中选择 test2a,这个模型中有做河道基础练习留下的数据,那是因为之前的练习是在Base 模型中做的,Base 模型是test2a 的母版,当母版更改时子版也会随之改变,但是在子版中做更改时母版不会随之变化(做完这个练习后你可自行去base 模型中查看是否有变化)。模型平面视图中会可看到一个三河交汇处(详见下图),本例就以该交汇处为基础模型,进行河道交叉口的处
20、理培训。1.6.2通过 SQL 对横断面线附系数值1.6.3用已知点打断河道中心线点击编辑对象几何形状按钮,选中左上方河岸中心线的末端节点,光标捕捉到该节点按住鼠标左键将其拖拽到下方河岸两条横断面线中间的某个位置松开鼠标左键,弹出“move node”后确定。框,勾选打断,然图 3.2:对横断面线附系数值的语句图 3.1:打开培训模型视图拖拽过来的break 点将整条河道中心线打断为两段,此时是三条河道中心线连接在同一个 break 点上。1.6.4 以线创建断面选中三条河道中心线,菜单栏模型河段以线创建断面。图 3.4:河道中心线被分成三条图 3.3:用已知点打断河岸中心线1.6.5 自断面
21、末端创建河岸线选中步骤 4 中创建的三条河段,菜单栏模型河段自断面末端创建河岸线。1.6.6 创建河岸同时选中河岸线和河岸线对应的河段,菜单栏模型河段从选中的线创建河岸。图 3.6:自断面末端创建河岸线图 3.5:以线创建断面本例中三条河道分别创建河岸,分三次完成。三条河岸都创建完成后通过SQL 工具对左右河岸线排放系数-cd 和模式上限进行赋值,赋值语句见下图(以左河岸为例,右河岸类似)。按以上赋值方法对右河岸线的排放系数-cd 和模式上限进行赋值图 3.8:对左河岸线相关参数赋值图 3.7:从选中的线创建河岸1.6.7 创建河岸边界同时选中步骤 6 中创建的三条河段,菜单栏模型河段从河岸和
22、断面末端创建边界。1.6.8 关联 1D 模型和 2D 模型画一个 2D 多边形,或者将之前画的多边形training 扩大至能覆盖住所有河段(注意 2D 区间面模型)。过地编辑已有的 2D 多边形。点击编辑对象几何形状按钮,选中已有的 2D 多边形training,该多边形边缘的折点都会显示出来,可通过鼠标左键拖拽更改折点位置。另外,如果多边形上的某个折点你不想要了,可通过 Alt+鼠标左键点击该折点,则该折点;如果你需要在多边形某处增加折点,可通 Ctrl+鼠标左键点击需增加折点的位置,则该位置处增加一个折点。为了确保更改过的 2D 多边形没有超过地面模型边界,可将地面模型拖入模型平面视图
23、中核对一下。图 3.10:编辑已知 2D 多边形图 3.9:从河岸和断面末端创建边界同时选中 2D 多边形和三条河段,菜单栏模型河段创建河岸连接。完成此步骤后一维河道和二维网格之间才能产生洪水交互作用。1.6.9 对 2D 多边形 training 重新网格化并加载网格化结果为了视图更清楚,可先清除地面模型(网络清除地面模型),同时将模型库中的已经设置好的拖进模型中(该中主要包含河岸边缘及边缘的显示等内容)。在模型平面视图中可看到三河交汇处break 点周边的空白区域被网格化图 3.12:创建河岸连接图 3.11:2D 多边形被编辑成想要的形状1.6.10被网格化的交叉口如何处理为了防止河道两
24、侧的洪水在河道交叉口处相互流通,在该交叉处画一个多边形,将这个缺口封死。注意多边形的画法,一定要捕捉到河岸线的端点,同一条河道的两河岸线端点之间向河道内增加一个折点,这样才能保证横断面上的所有点都包括在多边形内,此处也可通过按住 Ctrl 键进行捕捉所有折点,使得多边形 的边与横断面线折点全部重合(例如:从图中标示的左岸端点画向右岸端点时,同时按住 Ctrl),此方法同样适用于画集水区多边形等。1.6.11重新网格化并加载网格化结果从加载的网格化结果看,三河交叉口处被多边形junction-1 占据,未被网格化,这样河道两侧的洪水就不会通过原来的缺口进行交换。图 3.14:画河道交叉口处的多边
25、形图 3.13:河道交叉口被网格化1.6.12如何处理交叉口处的容积损失问题通过查看河段纵断面视图可直观地看到交叉口处的河道断面是空白区域,也就是在 junction-1 多边形占据的区域内河道是缺失的,河道在这个区域内的真实容积被概化忽略了。如果这个河道在交叉口处(也就是多边形junction-1 占据的区域)的容积较小,以上概化是合理的;如果容积很大,那么以上概化会对河道水力条件造成较大影响,不合理。以下步骤告诉大家如何找回被概化忽略的容积。将交叉口处的多边形junction-1 转换为漫滩蓄洪区。选中多边形junction-1,菜单栏选择选中对象操作改变线/多边形类型,弹出“Change
26、 Line/Polygon Type”择漫滩蓄洪区。框,勾选change polygons,下拉菜单中选图 3.16:交叉口处的平面视图与纵断面视图对照图 3.15:重新网格化结果选中break 点DS2,在属性窗口中将其节点类型改为storage,同样选其节点号改为DS2。转换过来的漫滩蓄洪区,将图 3.18:节点类型和漫滩蓄洪区节点号的更改更新蓄水池DS2 的几何参数。选中storage DS2,菜单栏模型用地面模型更新。弹出Update fromground m框,拖进地面模型并设置相关参数后确定。图 3.17:将交叉口处多边形转换为漫滩蓄洪区通过属性窗口查看storage DS2 的调
27、蓄/节池参数,数据已更新表示从地面模型调蓄池参数成功。从属性窗口中看到调蓄池节点位置的地面高程为必填项目,可以取高于池底高程的某个高程,可以适当取大一些,(因为模拟过程中蓄水池里高于地面高程的洪水会从系统中损失掉),本例中取 130m。完成以上操作后交叉口的损失容积便找回来了。1.6.13如何处理交叉口与 2D 多边形连接问题交叉口的容积损失问题通过步骤 12 中的处理能够找回,但是又发现了新蓄洪区不能与 2D 多边形进行洪水交换。以下步骤教你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步骤 12 中生成的漫滩图 3.20:调蓄池参数查看及地面高程设置图 3.19:用地面模型更新蓄水池参数在三河交叉口的外侧分别添加一
28、个出口outfall,分别命名为O-1、O-2 和O-3,如下图所示,分别连接蓄水池和三个出口,连接类型选择inline b。将交叉口处不能与 2D 区间交换洪水的河岸线用bline 连接。地理平面视图工具条中新对象选择线,然后连接叉口处不能与 2D 区间交换洪水的河岸线,弹出新线段河岸线分别命名为 RB-1、RB-2 和 RB-3。框中名称自拟,类型选择河岸线。本例中三图 3.22:添加 inline b图 3.21:河道交叉口与 2D 区间连接失效刚创建的河岸线中数据是空白的,本步骤为了从地面模型中提取河岸线数据。同时选中刚创建的三段河岸线 RB-1、RB-2 和 RB-3,菜单栏模型用地
29、面模型更新,弹出 Update from ground m面模型并设置相关参数后确定。框,拖入地在属性窗口中查看河岸线 RB-1、RB-2 和 RB-3 的河岸数据,高程数据已更新,缺少排放系数-cd 和模式上限,用SQL 语句对该参数进行赋值。图 3.24:用地面模型更新河岸线数据图 3.23:添加河岸线同时选中三条河岸线和三条inline b数据。对象,菜单栏模型河段inline b从选定的河岸线创建断面选生成的三条inline b,菜单栏模型inline b创建inline b的 2D 连接。图 3.26:从选定的河岸线创建断面数据图 3.25:SQL 对河岸线相关参数赋值语句重新网格化
30、 2D 区间并加载网格化结果。加载网格化结果后,在模型平面视图中可看到交汇处的河岸线也已经显示为粗线蓝色,说明交叉处也成功与 2D 区间相连接,可以发生洪水交互作用。说明:出口 outfallO-1、 O-2 和O-3 仅代表一个节点,不影响水流方向,即洪水可以通过节点O-1、O-2 和O-3 进入河道中。做到这一步就基本完成了第一类河道交叉口处理方法及应对该处理方法缺陷的技巧。1.7 河道交汇处 方法二主河道上的支流河道图 3.28:交叉口处的 2D 连接恢复生成小网格是因为这段河岸线是由许多折点河岸线已与2D 区间连接图 3.27:创建 inline b的 2D 连接完成 2D 连接后 2
31、D 区间ID 中被填入 2D 区间ID特点:交叉处主河道上下游共用一个横断面,主河道保持其原有的水力特性,支流河道以 break 点接入横断面上。交叉处没有河道数据,支流河道的河岸两侧流量可通过交叉处交换洪水缺点:丢失支流河道最下游一个断面线与主河道河岸线之间的容量。主河道与支流河道交叉处的河岸连接失效。做法:先将横断面线数据整合到河道中心线中再打断,会自动在打断处生成横断面线(生成的横断面线名称为“上游断面名称下游断面名称”)。具体操作1.7.1 打开培训模型网络如果你先做了第一种处理方式,那么到主数据库mnetwork 中右键放弃修改,则模型回到最初未做任何处理的样子。仍然以基础模型tes
32、t2a 中的三河交叉处为例。1.7.2 通过 SQL 对横断面线附系数值按照方法一操作。1.7.3 以线创建断面选中两条河道中心线,菜单栏模型河段以线创建断面。图 3.29:打开培训模型视图1.7.4 在河岸线上添加 break 点在支流河道接入主河道的接处一个break 点,并为其命名 DD,这个 break 点将主河道的整条河段打断为两段,并在打断处自动生成一条横断面线。将支流河道下游节点号DS2 改为 DD,并删除原来的 DS2 节点1.7.5 自断面末端创建河岸线选中步骤 4 中创建的三条河段,菜单栏模型河段自断面末端创建河岸线,参考方法一。图 3.32:添加 break 点自动生成横
33、断面线图 3.31:以线创建断面1.7.6 创建河岸分别同时选中河岸线和河岸线对应的河段,菜单栏模型河段从选中的线创建河岸。本例中三条河道分别创建河岸,分三次完成。三条河岸都创建完成后通过SQL 工具对左右河岸线排放系数-cd 和模式上限进行赋值,参考方法一1.7.7 创建河岸边界同时选中步骤 6 中创建的三条河段,菜单栏模型河段从河岸和断面末端创建边界。1.7.8 关联 1D 模型和 2D 模型参看方法一。1.7.9 对 2D 多边形 training-2 网格化并加载网格化结果为了使视图更加清晰,可先清除地面模型(网络清除地面模型),同时将模型库中的已经设置好的拖进模型中(该中主要包含河岸边缘及边缘的显示等内容)。在模型平面视图中可看到支流河道与主河道交汇处的空白区域被网格化,河岸两侧洪水可通过这个空白区域发生交互作用。图 3.34:从选中的线创建河岸1.7.10被网格化的河岸交叉口为了防止河道两侧的洪水在河道交叉口处相互流通,在该交叉处画一个多边形,将这个缺口封死。1.7.11重新网格化并加载网格化结果从加载的网格化结果看,三河交叉口处被多边形tr-1 占据,未被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颌下痈的临床护理
- 2025二手房买卖合同模板
- 深圳初一生物试卷及答案
- 陕西去年高考试卷及答案
- 厦门上年中考试卷及答案
- 2025授权店特许合同协议样本
- 农药抗病虫害效果研究考核试卷
- 糖果的糖果品牌故事与品牌价值塑造考核试卷
- 2025物业租赁合同范本
- 电子元器件在智能手表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人工智能引论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浙江大学
- 酒店防洪防汛培训
- 面点师招聘面试题与参考回答(某大型国企)
- 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德育工作指南
- 2024年江苏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招聘高层次人才15人历年管理单位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标准离婚协议书格式样本模板
- 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条例课件
- 建筑施工节前安全检查表
- 国家职业技术技能标准 4-01-06-01 电子商务师S 人社厅发202233号
- 周围性面瘫课件
- DB11T 856-2012 门牌、楼牌 设置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