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澧阳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湖南省长沙市澧阳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湖南省长沙市澧阳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湖南省长沙市澧阳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胡先生程宪涛张大躬着身子,冲着胡先生居住的草屋,抖抖地喊道:“胡先生在家没?”张大手里拎着一把韭菜,韭菜用润湿的稻草扎着。在东北,讲究吃头刀韭菜。开春儿的时候,经过一冬的孕育升华,韭菜吸纳土地精华,别有清香自然的味道,无论是下锅炒菜,还是包饺子吃,都鲜嫩可口。片刻间,张大听见了胡先生的声音。他推开嘎吱作响的木门,小心翼翼地踏进草屋门槛,静静地立定,一时间不知所措。屋里有三五个荷枪的伪军。胡先生站在书案前,对面是伪军大队长。胡先生提着蘸饱墨汁的狼毫,似乎正在酝酿情绪。他面前书案上是一

2、摞银圆。所有的目光聚焦在张大身上,张大瞬间紧张起来。胡先生看一眼张大,瞥到了手里的韭菜,道:“张大,有事?” 胡先生是城中一面旗帜,饱读诗书,学富五车,通晓天文地理、风土人情。他一身灰布长袍翩翩儒雅,于商贾之中,多一份淡定;于戎装之中,多一份雅致;于平民之中,多一份儒气。胡先生擅长书画,文字渗透先生秉性。胡先生善饮高粱烧酒,每饮必定酩酊大醉,每每醉中喜提笔肆意狂草,龙飞凤舞极富情趣。遇知己墨宝随意奉送,话不投机或厌恶者,千金难求一字一句。“九一八”之后,胡先生拒绝伪政府邀请,一身干净归家赋闲,耕作两亩荒田度日,过着不闻窗外事的清净日子。张大终于想起来此目的,赶紧拎起韭菜示意,道:“噢,胡先生,

3、明儿是我爹生日,老人家八十三了,麻烦先生写一字,挂墙上图个吉利。” 胡先生道:“来得真是巧,大队长同来求字,明儿是日本驻军长官叫啥来着?”伪大队长接过话头,道:“井上司令官的生日,刚好一块儿写了。”胡先生接过韭菜,道:“这是润资吗?” 张大听不懂先生的话,木头一样愣怔一旁,胡先生把韭菜置银圆旁,静静地站立片刻,酝酿了片刻情绪,提起狼毫龙飞凤舞,在宣纸上挥洒“寿”字。两张宣纸“寿”字不同,一个“寿”字瘦长,一个“寿”字扁短。胡先生拿起瘦长字字幅,递给张大道:“祝老人家福如东海!”又拿起扁短字的字幅,交与伪军队长道:“这是敬井上司令的字。”伪军队长疑虑道:胡先生,同是寿字,“为啥俩字不同?”胡先生

4、笑道:“中国文字博大精深,其中藏有许多意蕴,书法同字求异变化,一时半会儿说不清,回去慢慢体会吧。”伪军队长道:“俺是一个军人,尊重读书人,回去俺要装裱,送给井上司令官。他是一个中国通,稀罕满洲国东西,这是不同寻常的礼物,井上司令官保管稀罕。 ”张大拿着胡先生写的“寿”字回到家里,一脸郁闷。老爹问:“胡先生没有给写字?”张大说:“给写了,日本人给他的是大洋,咱送一把韭菜,胡先生给写的字也不一样,读书人也稀罕钱。”老人问:“咋,日本人的字多?”张大道:“都是同一个字,形状不一样,肯定有说道。”老人听了儿子的描述,笑了,道:“胡先生到底是有学问的人,骨子里透着刚强,这里面可有意思,给咱的是祝福,长寿

5、;给小鬼子是咒语,短寿!”张大道:“俺真是一个粗人,真是白活了,这道道都不懂。”第二天晚上,张大家一场大火,老人没有被救出。有人看见伪军队长,还有几个伪军在张大家附近游荡。胡先生听说后大哭,捶胸号啕,道:“是俺害了你啊!俺也是一介书生,意气用事,舞文弄墨顶个屁用啊!”胡先生安顿了家眷,街面不见了踪影。一年后,抗联队伍出了个胡大刀,一柄鬼头大刀纵横飞舞,让日伪军闻风丧胆,有伪军下咒语:哪个说瞎话,出门遇到胡大刀。胡大刀就是胡先生。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给咱的是祝福,长寿;给小鬼子的是咒语,短寿”,两个“寿”字的不同寓意由张老先生来点破,可见他与胡先生

6、有着颇深的交情。B. 小说人物形象鲜明,作者除形象化地叙述故事外,还采用了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多种艺术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C. 小说以“胡先生”为题,是因为胡先生既是小说描写的核心人物,又是推动小说故事情节的线索,同时还是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关键。D. 伪军队长一把火烧了张大的家,还烧死了张老先生,作者却没有写伪军队长如何处置胡先生,这样安排为胡先生的活动预留了空间。5. 胡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物?请结合作品简要概括。6. 小说结尾写胡先生参加抗联,变成了威名远扬的胡大刀,请从情节、人物、主题等角度,简要分析其作用。参考答案:4. A 5. 热爱祖国,勇敢威武;儒雅淡定 ,内心刚强;富于

7、智慧,字寓褒贬;B.饱读诗书,学富五车。 6. 情节:胡先生最终参加抗联进行抗日,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也使得情节更加完善,故事更加曲折,提升了文章抗战救国得主旨思想。人物:参加抗联,使这个爱国知识分子的形象更加丰满。参加抗联并成为“让日伪军闻风丧胆”的英雄,使得这个儒雅的知识分子有了勇威之气,突出了他的爱国思想。主题:胡先生参加抗联,丰富了小说的思想意蕴。侵略者及其爪牙的恶行使得翩翩儒雅的胡先生成为胡大刀,表达了作者对侵略者罪行的揭露和对以胡先生为代表的英勇抗战的勇士的赞扬之情。【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情

8、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A项,“可见他与胡先生有着颇深的交情”说法属于无中生有,从小说中的现有信息无法推知这一点。故选A。【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人物形象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

9、本题要求结合作品简要概括胡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物。胡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可根据文章中对胡先生的介绍,和胡先生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概括。文章第六段介绍“胡先生是城中一面旗帜,饱读诗书,学富五车,通晓天文地理、风土人情。他一身灰布长袍翩翩儒雅,于商贾之中,多一份淡定;于戎装之中,多一份雅致;于平民之中,多一份儒气。胡先生擅长书画,文字渗透先生秉性”,可见胡先生报读诗书,学富五车;儒雅淡定,内心刚强。“九一八之后,胡先生拒绝伪政府邀请,一身干净归家赋闲,耕作两亩荒田度日,过着不闻窗外事的清净日子”“胡先生安顿了家眷,街面不见了踪影。一年后,抗联队伍出了个胡大刀,一柄鬼头大刀纵横飞舞,让日伪军闻风丧胆,有伪军

10、下咒语:哪个说瞎话,出门遇到胡大刀。胡大刀就是胡先生”,可见其热爱祖国,勇敢威武。还有他写给张大和伪军的两幅不同的“寿”字,内涵意蕴“给咱的是祝福,长寿;给小鬼子是咒语,短寿”,可见胡先生富有智慧,字寓褒贬。【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把握文章结尾情节作用能力。答题时要先明确情节内容,然后结合具体内容,从其与上下情节关系上、人物形象塑造上、小说主题表达上以及给读者感受几个角度进行分析。本题要求从情节、人物、主题等角度,简要分析小说结尾写胡先生参加抗联,变成了威名远扬的胡大刀的作用。题干已经明确分析小说结尾情节作用的角度情节、人物、主题等角度。结尾部分写胡先生参加抗联,变成了威名远扬的胡大刀,内

11、容上主要突出胡先生的爱国爱民(或者说热爱同胞)的思想,结尾的这个情节使胡先生这个爱国知识分子形象更加丰满;同时也丰富了小说的思想意蕴,日本侵略者及其爪牙的罪恶行径为了一幅“寿”字放火烧了张大家,使张大的爹丧生,也让胡先生痛苦后悔胡先生听说后大哭,捶胸号啕,道:“是俺害了你啊!俺也是一介书生,意气用事,舞文弄墨顶个屁用啊!”逼迫儒雅的胡先生变成了胡大刀,表达了作者对侵略者罪行的揭露和对以胡先生为代表的英勇抗战的勇士的赞扬之情。结构上主要考虑尾段的作用照应文章开头(题目);首尾呼应等。本题分析尾段与前文的关系,胡先生由憎恨日本侵略者,通过写“寿”字寓意来表达自己对日本侵略者的憎恨,到最终参加抗联进

12、行抗日,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也使得情节更加完整。具体作答时,根据以上分析,结合文章具体内容从题干要求的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塑造和主题表达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作答即可。【点睛】小说情节安排的作用一般有: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构成上的作用:一般来说是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使整篇小说情节波澜起伏;照应前文XX情节;为后面的XX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对整个故事情节人物塑造的作用:或刻画了人物XX更加鲜明的性格,或表现了XX的人物性格;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3)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其作用一般来说是点题或突出主题、升华主题。(4)读者感受上可以考虑其艺术性特点及效果。2. 阅读下面的文

13、字,完成小题山峦筱敏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被历史称之为贵族革命。那是一个极其黑暗极其龌龊的时代,除了匍匐于王权靴下的草芥,任何生命都不能生长。然而,恰恰是窒息生命的统治,使自由成为一种焦灼的渴望;恰恰是腐质土的堆积,迫使一种名叫崇高的生物直立起来,以流血的方式,不顾一切地生长。一群心怀使命感的贵族青年站到了起义队伍的前列,并且沿着这条因自由的火把而延伸的道路,走到了绞刑架下或者西伯利亚矿坑的底层。要理解这种崇高的生命必须有同样崇高的心灵。一位政客说:欧洲有个鞋匠想当贵族,他起来造反这理所当然,而我们的贵族闹革命,难道是想当鞋匠?这样一种无耻的“幽默”,除了表明其躯壳能增长腐质土的堆积,其灵魂卑贱

14、地受着王权专制的役使之外,难道可以给予崇高的生命些许蚀损么?百余名十二月党人带着镣铐到西伯利亚去了,并将在苦役和囚禁之下终其一生。他们的罪证是对祖国的忧虑和挚爱,对奴隶的关注与同情。在那条被他们的歌声和镣铐敲击过的驿道上,那条漫长的,永无终了的,直插入蛮荒和苦难的驿道上,远远地追踪而来的,是他们年轻的妻子。这些年轻的女性,这些在乳母的童谣里和庄园的玫瑰花丛中长大的女性,这些曾在宫廷的盛大舞会上流光溢彩的女性,这些从降生之日起,就被血缘免除了饥馑、忧患和苦难的女性。歌剧院中不曾演过,恶梦中也不曾见过,那些属于旷古和另一世界的悲剧,突然集中在一个流血的日子里,利刃一样直刺入体内。生活因此断裂。狂泻

15、的泪水,突然就把她们冲到春季的彼岸了。如果没有经历过苦难,如果没有用自己的肌肤,触摸过岩壁的锋利和土地的粗砾,我们凭什么确知自己的存在呢?如果没有一座灵魂可以攀登的峰峦,如果没有挣扎和重负,只听凭一生混同于众多的轻尘,随水而逝,随风而舞,我们凭什么识别自己的名字呢?面对昏蒙了数百年的天空那一线皎白的边幕,那一线由她们的丈夫们的英勇而划开的皎白的边幕,选择难道是必要的吗?像踏过彼得堡街角的积雪,她们踏过沙皇那纸特许改嫁的谕令,在“弃权书”上,签署她们从此成为高贵的标志的姓名:放弃贵族称号,放弃财产,放弃农奴管理权,甚至放弃重新返回故乡的权利难道那一切是人的真正的权利吗?那些虚荣的玩具曾经掏空了多

16、少生命?在目睹了男人们英勇的佩剑刺穿天幕,流泻出一线自由的颜色之后,她们就从庸常走向一种崇高的义务。怎么可以忍辱屈膝,把青春重新搅拌入豪奢的腐朽和华贵的空洞呢?那一年的冬天,日照极短,枢密院广场的落日惨红,如同一环火漆,永不启封地封存了轻盈的过去。从此,她们站到悲惨和苦难之中了。到囚徒那里去!女性的爱,其最本质的激情是母性。于是她们一夜之间成长为山峦。就让病弱者和受难者靠在她们肩头吧,她们的臂弯里,不是有一种浴雪的乔木在生长么?当她们以永诀的伤恸吻别熟睡的幼子,以微笑排开威吓和阻挠,任由恐怖和厄运箭矢一样穿过她们身心,孑然跋涉数千俄里,来到她们的丈夫身边的时候,爱情,还仅仅是一个花朝月夕的字眼

17、吗?4. 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两处写到“腐质土的堆积”, 重点在揭露沙皇统治的专制、黑暗和暴虐。B. 本文前面两段,叙述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的原因和过程,后面五段描写十二月党人的妻子的英勇和无畏,相互衬托、首尾照应。C. “那一年的冬天,日照极短,枢密院广场的落日惨红,如同一环火漆,永不启封地封存了轻盈的过去”这一描写,情景交融,生动感人。D. 本文视角独特,构思新颖,感情浓烈,文笔凝重,意旨深远。5. 根据本文第三段的内容,概括“这些年轻的女性”的身世。6. 本文在描述十二月党人的年轻妻子义无反顾地选择追随丈夫,承受悲惨和苦难后,写道“她们一夜之间成长为山峦”,

18、请结合全文,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参考答案:4. B 5. 出身高贵童年幸福生活优裕突然间遭受厄运和苦难。 6. . 照应题目赞叹这些年轻的妻子突遭厄运时,意志像山峦一样坚忍,爱像山峦一样博大。歌颂她们甘愿为自由而受难的精神,表达作者对它们的赞扬和仰慕之情。【4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及手法的赏析的综合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选项B,“叙述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的原因和过程,首尾照应”理解有误。前两段没有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的过程、首尾也没有照应,尾段

19、是写十二月党人们妻子的感受。故答案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题干问的是:根据本文第三段的内容,概括“这些年轻的女性”的身世。考生首先要认真研读第三段,然后从文句中进行筛选。从原文:“这些年轻的女性,这些在乳母的童谣里和庄园的玫瑰花丛中长大的女性,这些曾在宫廷的盛大舞会上流光溢彩的女性,这些从降生之日起,就被血缘免除了饥馑、忧患和苦难的女性。”从原文这些内容中可以看出,这是一群生活优越,从小幸福,华李富贵的女性们。从后面的文本内容“生活因此断裂。狂泻的泪水,突然就把她们冲到春季的彼岸了”。可以看出,此时这女人陷入了生命的困境。【6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的写法

20、赏析和评价的能力。本题题干问的是:本文在描述十二月党人的年轻妻子义无反顾地选择追随丈夫,承受悲惨和苦难后,写道“她们一夜之间成长为山峦”,请结合全文,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首先考生要从本句话的内容上看,写成为“山峦”,本文的标题就是“山峦”,所以照应了文章的标题。从本句表达的效果上看,把女人们比作山峦,说明其性格变得很坚强。同时也体现了妻子们对男人选择的壮举的支持和赞扬。【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

21、、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3.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人类“返老还童”不再是梦想近日,台湾大学、南开大学和密歇根大学的科学家通过体细胞核移植的方法,成功地从端粒酶杂合缺失的小鼠体细胞中得到端粒延长且具有真正发育多潜能性的多能干细胞。这一成果从实验和理论层面都表明:人类“返老还童”不再是梦想。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发现DNA每复制一轮,末端都将损失一段DNA片段。

22、如果没有补偿机制,DNA在经过万千代复制后,最终将不断缩短甚至消失,从而造成两个后果衰老和肿瘤。这被DNA双螺旋结构发现者詹姆斯沃森称为“末端复制问题”。此后,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和卡罗尔格雷德发现,DNA复制时损失的基因片段是端粒,它像一顶安全帽一样,通过自我“牺牲”来保证DNA序列的完整性。通过进一步研究,两位科学家证实,一种被称为“端粒酶”的物质在维持甚至延长端粒长度方面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布莱克本和格雷德也因发现了端粒酶以及端粒酶保护染色体末端端粒的机理而获得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台湾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教授宋丽英、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刘林和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中心教授

23、徐捷合作,利用端粒酶基因杂合缺失的小鼠模型,通过体细胞核移植的方法,成功地得到了端粒显著延长的多能干细胞。在最为严格的多能性检测的四倍体胚胎互补实验中,上述实验得到的多能干细胞被证明是具有真正发育多潜能性的。端粒酶基因杂合缺失的小鼠生育的后代小鼠能够正常繁殖,并未发生早衰迹象。这一实验结果表明端粒酶基因杂合缺失的细胞通过核移植后形成的多能干细胞,能分化发育成身体内任何种类细胞,可用于自身细胞组织修复,并具有安全性。据了解,体细胞核移植是目前最主要的体细胞重编程技术手段,最近世界上已有多个实验室通过这一技术有效获得了具有发育分化多潜能性的人类胚胎干细胞。“在核移植过程中,卵子通过表达一些特异因子

24、修补了体细胞核中缺失的端粒酶基因,最终得到的多能干细胞的端粒长度被有效延长,功能得以恢复。”课题组成员、博士研究生郭仁朋表示,该研究不仅有助于推动干细胞从基础研究走向临床应用,造福那些被早衰症等疾病折磨的病人,而且从理论上为人们实现“返老还童”的梦想打开了一扇天窗。(选自 光明日报,有删改)17. 下列不属于“人类返老还童不再是梦想”的原因的一项是A. 科学家找到了具有真正发育多潜能性并能分化发育成任何种类细胞的多能干细胞。B. 科学家发现了“末端复制问题”,即DNA每复制一轮,末端都将损失一段DNA片段。C. 在核移植过程中,卵子通过一些特异因子修补了体细胞核中缺失的端粒酶基因,有效延长了多

25、能干细胞的端粒长度。D. 实验过的端粒酶基因杂合缺失的小鼠生育的后代小鼠能够正常繁殖,并未发生早衰现象。18.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科学家证实,“端粒酶”在维持甚至延长端粒酶长度方面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B. 细胞通过核移植后,可用于自身细胞组织修复,且没有风险。C. 在临床应用上,多能干细胞能够造福那些被早衰症等疾病折磨的病人。D. 科学家通过实验获得了具有分化多潜能性的人类胚胎干细胞,因此在理论上有希望“返老还童”了。参考答案:17. B 18. D【1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

26、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B项,与“人类返老还童不再是梦想”的原因无关,这只说明了一个客观事实。故选B。【1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A项,“端粒酶在维持甚至延长”错误。结合文本内容“通过进一步研究,两位科学家证实,一种被称为端粒酶的物质在维持甚至延长端粒长度方面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分析可知,原文中称为“端粒酶”的物质在维持甚至延长端粒

27、长度方面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B项,“可用于自身细胞组织修复,且没有风险”错误。原文说“核移植后形成的多能干细胞,能分化发育成身体内任何种类细胞”。C项,“在临床运用上”错误,材料中说是“有助于”。故选D。【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

28、、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

29、。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

30、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

31、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10. 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B. 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

32、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C. 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D. 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燕人称荆轲为“荆卿”,“卿”是古代对人的敬称。B. 秦王用一千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做赏格,悬赏樊将军的头颅,“一千金”并非“一千黄金”,当时以铜为金。C. “足下”是对对方的尊称,译为“您”。是旧时交际用

33、语,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战国时多用以称君主。D. 文中的“穷困”和现代汉语意义相同,都是“贫穷,没有钱”的意思。12. 下列对荆轲形象的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A. 心狠手辣,为取信物诱使樊将军自刎。B. 擅长辞令,一席话以诚感人,终使樊将军甘心自刎。C. 果断坚决,见太子丹“不忍”,便“私见樊於期”以促成其事情。D. 工于心计,正确判断行刺秦王的关键在于取信秦王。13. 把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2) 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参考答案:10. D 11. D 12. A 13. (1)秦王对待樊将军您,可以说是十分刻毒了。(2)这样一来,那

34、么樊将军的仇恨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10.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先根据句意从整体上将能断开的断开,再根据主谓或动宾关系及文言虚词断句。本题抓住关键主语“荆卿”“臣”,关键虚词“则”,关键词“曰”,结合句意断句。本句正确断句为: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1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平时的积累,将表述错误的选项找出即可。题中D项,错误,“穷困”古义,穷苦一般指无路或是困境窘迫;今义,一般指生活窘迫或是生活贫困的

35、人。12. 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和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题中A项,“心狠手辣”错误,由原文“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可以知道,体现的是荆轲的果断,有谋虑。13. 试题分析: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计分点:(1) “遇”,对待;“深”,十分刻毒;(2) “然则”,这样那么;“见”,被。文言文翻译最主要是抓得分点,考生把两句放到原文中,根据上下文意思,再结合句中得分点来翻译句子。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

36、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文言文阅读翻译四字诀:首览全文,掌握大意。词不离句,句不离词。词句难解,前后联系。跳跃句子,补出本意。人名地名,不必翻译。省略倒装,都有规律。常见虚词,因句而异。实词活用,领会语意。翻译整句,句子流利。对照原文,务求直译。字词句篇,连成一气。翻译完毕,检查仔细。参考译文:燕国的太子丹很害怕,就请求荆轲说:“秦军马上就要渡过易水,那么虽然我想长久地侍奉您,又怎么能够做得到呢?”荆轲说:“不用太子说,我也要请求行

37、动。假如空手而去,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现在的樊将军,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悬赏来购取他的头颅。果真能够得到樊将军的首级及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一定高兴地召见我,我就有办法来报答太子了。”太子说:“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处境困窘而来归附我,我不忍心由于自己个人的私仇而伤害长者的心意,希望您另外考虑对策吧!”荆轲知道太子不忍心,于是私下里会见樊於期,说:“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是刻毒透顶了。父亲、母亲和同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官为奴。现在听说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悬赏来购买将军的首级,您将怎么办?”樊将军仰天长叹,泪流满面地说:“我每当想起这一点,常常恨入

38、骨髓,只是想不出什么办法罢了。”荆轲说:“现在有一个建议,可以用来解除燕国的忧患,报将军的深仇大恨,怎么样?”樊於期于是上前问道:“怎么办?”荆轲说:“希望得到樊将军的首级来献给秦国,秦王一定高兴而又友好地接见我。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用匕首)刺他的胸膛。这样,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将军是否有这个心意呢?”樊於期脱下一只衣袖露出一只胳膊,左手握住右腕,走近一步说:“这是我日日夜夜咬牙切齿、捶胸痛恨的事,今天才得到您的指教!”于是自杀。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9分,每题3分)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39、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巿。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今闻章邯降项羽

40、,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项羽遂西,屠烧咸阳秦宫室,所过无不残破。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 项羽使人还报怀王。怀王曰:“如约。”项羽怨怀王不肯令与沛公俱西入关,而北救赵,后天下约。乃曰:“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主约?本定天下,诸将及籍也。”乃佯尊怀王为义帝,实不用其命。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有删改)注释“案堵”:安居,“案”通“安”9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欲止宫休舍

41、 止:住下B还军霸上 军:驻扎www.ks5uC沛公又让不受 让:责备D无内诸侯军 内:同“纳”,放进来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B始怀王遗我,固以能宽容C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往来,共其困乏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沛公“得民心”的一组是( )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 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 欲止宫休舍 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 与父老约,法三章 沛公然其计,从之A B C D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善于笼络人心,比如召集年老有德望及豪杰之人。宣传他的政策,不接受百姓进献的牛羊

42、酒食。B项羽破函谷关后的所作所为令秦人大失所望:烧咸阳秦宫室,所过之处无不残破。C本文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刘邦入关与民“约法三章”,而项羽入关后则烧杀屠戮,暗示了后来刘邦的成功与项羽的失败。D在鲜明的对比中,可以看出刘邦是以“柔”(政策)得民众,项羽则想以“刚”(武力)进行征服,但民心是不能征服的,百姓并不服从项羽。 (24分)13把文言文阅读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怀王)非有功伐,何以得主约?本定天下,诸将及籍也。(3分) (2)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巿。(3分) (3)翻译烛之武退秦师中句子“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2分) 翻译鸿门宴中的

43、句子“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2分)参考答案:9 C 10B 11 B 12D13、(1)怀王没有战功,怎么可以当订立约定的盟主?原本打定天下的是诸位将领和我项籍。(2)你们被秦国的苛法折磨得太久了,如果有人说了批评议论的话,就要灭族;两人私下议论的,就要办死罪。(3)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把郑国当做东部的封地,又想扩大西部的疆界。(得分点:“厌”“肆”) 我派部队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事故。略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章频,字简之,建州浦城人。与弟頔皆以进士试礼部预选,会诏兄弟毋并举,频即推其弟,弃去。后六年,乃擢第。自试秘书省校书

44、郎、知南昌县,改大理寺丞、知九陇县,迁殿中丞。眉州大姓孙延世伪为券夺族人田,久不能辨,转运使使按治之。频视券墨浮朱上,曰:“是必先盗印然后书。”既引伏,狱未上,而其家人复诉于转运使,更命知华阳县黄梦松覆按,无所异。梦松用此入为监察御史,频坐不时具狱,降监庆州酒,徙知长洲县。天禧初,增置谏官、御史十二人,频以选得召对,称旨,擢监察御史。陈、亳间民讹言兵起,老幼皆奔,命安抚京西。还,为三司度支判官。青州麻士瑶杀从子温裕,并其财,遣往按治,士瑶伏诛。又诏鞫邛州牙校讼盐井事。皇城使刘美依倚后家受赇使人市其狱频请捕系真宗以后故不问忤旨出知宣州改殿中侍御史迁侍御史频雅善丁谓,谓贬,左迁尚书比部员外郎、监饶

45、州酒。起知信州,进刑部员外郎、知福州。王氏时,赋民官田,岁输租税而已。至是,或谓鬻之可得缗钱二十余万,频疏以为不可。徙知潭州。改广西转运使,擿宜州守贪暴不法,既罢去,反讼频子许尝被刑,而冒奏为秘书省校书郎,频坐谪知饶州。复入为度支判官,累迁刑部郎中。使契丹,至紫濛馆卒。契丹遣内侍就馆奠祭,命接伴副使吴克荷护其丧,以锦车驾橐驼载至中京,敛以银饰棺,又具鼓吹羽葆,吏士持甲兵卫送至白沟。诏遣其子访乘传扈其柩以归。访官三班奉职,即许也。 (节选自宋史章频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皇城使刘美依倚后家受赇使人市其狱频请捕系真宗以后故不问忤旨出知宣州改殿中侍御史迁侍御史B

46、皇城使刘美依倚后家受赇使人市其狱频请捕系真宗以后故不问忤旨出知宣州改殿中侍御史迁侍御史/C皇城使刘美依倚后家受赇使人市其狱频请捕系真宗以后故不问忤旨出知宣州改殿中侍御史迁侍御史D皇城使刘美依倚后家受赇使人市其狱频请捕系真宗以后故不问忤旨出知宣州改殿中侍御史迁侍御史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天禧是宋真宗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它不同于庙号、 谥号和尊号。B左迁指降低官职,亦即“降官”,犹言下迁。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C召对是指臣下上朝时向君主进言、汇报有关情况,君主根据请示的问题逐一回复。D乘传是乘坐驿车。传,驿站的马车。驿站

47、是中国古代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章频知书达理,礼让兄弟。在与弟到礼部参加进士预选考试时,恰逢诏令兄弟不能同时参加,章频就让给弟弟,自己离开,六年后才考中进士。B章频明察秋毫,善于断案。审理孙延世案时,通过蛛丝马迹,查明事实真相,终于让孙延世伏罪,但他却因此案被降职。C章频安抚有方,深孚众望。陈、亳间百姓谣传要发生战争,老幼全部逃难,朝廷命章频安抚京西。他回京后,被任命为三司度支判官。D章频不畏权贵,敢于直言。王安石当政时,把官府的田地交给百姓经营,百姓只需每年缴纳租税,章频上疏认为这并不可行。7.

4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眉州大姓孙延世伪为券夺族人田,久不能辨,转运使使按治之。(2)既罢去,反讼频子许尝被刑,而冒奏为秘书省校书郎,频坐谪知饶州。参考答案:4.A5.C6.D7.(10分)(1)(5分)眉州大户人家孙延世伪造地契夺取同族人土地,很久不能查明,转运使派章频查问惩办。(2)(5分)宜州太守被免职后,反而告发章频的儿子章许曾经受过刑,却隐瞒奏请委任为秘书省校书郎,章频获罪被贬任饶州知州。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首先结合语境理解划线句的意思,“皇城使刘美依倚后家受赇使人市其狱频请捕系真宗以后故不问忤旨出知宣州改殿中侍御史迁侍御史”,这句话是说

49、“皇城使刘美依倚仗是皇后家人受贿,派人用钱财买通,章频请求抓捕,真宗因为皇后之故不予查问。章频违反圣旨,出朝为宣州知州,改任殿中侍御史,升任侍御史”;然后抓句中的专有名词,比如“皇城使刘美依”“频”“真宗”“宣州”“殿中侍御史”“侍御史”,然后依据故事的发展断句。【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和谓语的确定。一般情况下,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须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特别注意“曰”“乎”“于

50、”“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

51、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选项D张冠李戴。7.【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第(1)句,“伪为”,伪造;“辨”,查明;“按治”,查问惩办。第(2)句,“既罢”,被免职以后;“被刑”,遭受刑罚;“坐谪”,获罪被贬谪。【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章频字简之,建州浦城人。与弟弟章頔都到礼部参加进 士预选考试,恰逢诏令兄弟不能同时参加,章频就让给弟弟,自己离开。六年后,才考中进士。由试秘书省校书郎、南昌县知县,改任大理寺丞、九陇县知县,升任殿中丞。眉州大户人家孙延世伪造地契夺取同族人土地,很久不能查明,转运使派章频查问惩办。章频看到地契上墨迹在朱印之上,就说:“这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