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年福建厦门思明区厦门松柏中学八上期中生物试卷(2022厦门市思明区期中)下列属于辐射对称的动物是 A珊瑚虫B血吸虫C绦虫D涡虫(2022厦门市思明区期中)涡虫排出食物残渣的结构是 A肛门B咽C口D眼点(2022厦门市思明区期中)蛔虫体表有角质层,适于在人的小肠中营 A竞争生活B寄生生活C自由生活D附着生活(2022厦门市思明区期中)小雪同学在做完观察蚯蚓的实验后,忘记将一只蚯蚓放回土中,而是将它留在了干燥的环境中。不久就发现蚯蚓死去了。造成这只蚯蚓死亡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饥饿B受光线刺激C无法呼吸D干渴而死(2022厦门市思明区期中)下列陆生动物的身体结构与防止水分蒸发没有关系的是 A
2、蛇的角质细鳞B乌龟的“盔甲”C兔的毛D蝗虫的外骨骼(2022厦门市思明区期中)下列动物在分类学上属于鱼类的是 甲鱼海马鲸鱼娃娃鱼中华鲟鱿鱼鳄鱼ABCD(2022厦门市思明区期中)水中的氧进入鲫鱼体内的途径是 A水 口腔 鳃 血液B水 鼻腔 鳃 血液C水 鳃 血液 口腔D水 口腔 血液 鳃(2022厦门市思明区期中)小芳同学依据某一标准进行分类,6 种动物的分类结果如下所示。你认为她将 6 种动物进行分类的依据是 类群1A体温是否恒定B脊柱的有无C呼吸方式的不同D生殖方式的不同(2022厦门市思明区期中)生物与环境是相适应的,根据你的判断,以下哪类动物一般不适于陆地生存 A有外骨骼的动物B长有羽
3、毛的动物C四肢发达的动物D用鳃呼吸的动物(2022厦门市思明区期中)爬行动物是真正陆生动物的原因是 A它有脊柱B生殖和发育脱离了水C它是变温动物D有鳞片或甲(2022厦门市思明区期中)下列动物中,属于的恒温动物有 鲫鱼青蛙蛇家鸽熊猫麻雀蚯蚓蝗虫ABCD(2022厦门市思明区期中)下面哪一组是鸟特有的特征? 体表有羽毛 用肺呼吸并用气囊辅助呼吸 体温恒定善于飞行 前肢覆羽成翼 通过产卵繁殖后代ABCD(2022厦门市思明区期中)下列诗句和成语中,不包含生殖现象的是 A探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C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D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2022厦门市思
4、明区期中)“孔雀开屏”和“大雁南飞”从功能上来看,分别属于 A繁殖行为,取食行为B繁殖行为,迁徙行为C防御行为,迁徙行为D取食行为,防御行为(2022厦门市思明区期中)森林中,黑脸噪鹛不停地捕捉昆虫喂食杜鹃雏鸟。黑脸噪鹛的这种行为是 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由遗传物质决定的有环境因素决定的ABCD(2022厦门市思明区期中)比较蚯蚓走迷宫和小鼠走迷宫的行为,可以说明 A动物走迷宫是先天性行为B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简单C同种动物学习能力不同D不同种动物学习能力不同(2022厦门市思明区期中)下列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A散养的鸡群聚集在山间觅食B繁殖期到来,鸽群中多对家鸽完成交配C鱼群洄游到产卵区产卵D一只
5、旱獭正站在高处为取食的同伴站岗放哨(2022厦门市思明区期中)胎生相对于其他生殖方式的优势主要在于 A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B生殖率大大增加C增强了后代的体质D减轻母体负担(2022厦门市思明区期中)“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景象已越来越少。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造成蛙类数量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的是 A栖息地和繁殖环境遭破坏B环境污染日趋严重C青蛙之间的生存斗争加剧D人类的大量捕杀(2022厦门市思明区期中)下面对骨骼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构成B两端的肌腱分别固着在相邻的两块骨上C骨骼肌受到刺激后能收缩D只需要一组肌肉就可以牵拉骨绕关节运动(2022厦门市思明区期中)人完成
6、每一个动作都依赖于一定的结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人的运动系统主要由骨和关节组成B骨与骨之间通过肌肉相连形成骨骼C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称为骨骼肌D运动系统完好,人就能正常运动(2022厦门市思明区期中)下列关于生物起源和生物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B生物的进化趋势是从体型小到体型大C生物总是朝着有利于进化的方向变异D生物的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2022厦门市思明区期中)如图为鸟卵的结构模式图,请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鸟的胚胎发育是从开始的B能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C图中构成一个完整的卵细胞D鸟卵离开母体即停止发育的原因是外界温度太低(2022厦门市思明区期中)下图是
7、某种昆虫发育过程不同时期的形态图。下列有关昆虫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A蝗虫的发育过程不经历 2 所处的时期B此昆虫的发育顺序为 C此昆虫的发育方式为不完全变态发育D此昆虫发育过程有蜕皮现象(2022厦门市思明区期中)下图表示青蛙和天鹅的生殖和发育特征,阴影部分表示它们的共同特征,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体内受精B有性生殖C变态发育D卵外有卵壳(2022厦门市思明区期中)扁形动物和线形动物,都有寄生和自由生活的种类。(2022厦门市思明区期中)两栖动物是指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2022厦门市思明区期中)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昆虫都具备。(2022厦门市思明区期中)动物的学习行为一旦形
8、成,就不会改变。(2022厦门市思明区期中)将下列问题答案的序号填写在相关问题之后:有口有肛门生殖和发育脱离了对水的依赖两侧对称胎生,哺乳适合在水中生活有口无肛门卵生辐射对称(1) 涡虫比珊瑚虫高等之处: 。(2) 蛔虫比涡虫高等之处: 。(3) 蜥蜴比青蛙高等之处: 。(4) 家兔比家鸽高等之处: 。(2022厦门市思明区期中)如图为河蚌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1) 河蚌属于水中生活的 动物。是贝壳,对河蚌具有 作用。(2) 是 ,其分泌的珍珠质把侵入体内的异物层层包裹形成了珍珠。(3) 是河蚌的鳃,是 器官。(4) 是斧足,是河蚌的 器官。(2022厦门市思明区期中)如图是免和狼
9、的牙齿分化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 图 是兔的牙齿,图 是狼的牙齿。(2) 填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名称: 、 、 。(2022厦门市思明区期中)下图是某地不同毛色野兔数量的调查统计数据,甲和乙分别代表不同的时期。不同毛色野兔的原因是 。该地环境整治前有许多石灰作坊,产生大量白色的粉尘使周围的环境蒙上一层灰白色。这个时期,不同毛色野兔数量更接近 图。从进化的角度看,这种现象可以用 学说来解释。(2022厦门市思明区期中)阅读以下资料,回答问题:资料一:2022 年第一届全国青运会已于近期在福州举行,本届青运会的志愿者标志形似翱翔的“神话之鸟”中华风头燕鸥,象征青年参加青运盛会、放飞青春梦想
10、。资料二:小白鼠活动的区域一般只限于隐蔽处,一旦进入空旷的地方就会设法寻找隐身处,表现出特殊的“寻墙行为”。将小白鼠放入迷宫中,小白鼠经过多次“走错路”终于找到出口,用大量小白鼠实验发现:有的小白鼠可以很快找到出口,而有的小白鼠却要经过多次失败后才能找到出口。(1) 中华凤头燕鸥时常迁徙至福州越冬,从行为获得途径来说,中华凤头燕鸥的迁徙行为和小白鼠的“寻墙”行为都属于 行为。(2) 实验表明小白鼠的学习能力存在个体差异,这是由 因素决定的。(3) 中华凤头燕鸥属于鸟类,它的生殖方式是 (选择“胎生”或“卵生”)。(2022厦门市思明区期中)分对比三图请回答:(1) 甲图所示的个体发育类型属于
11、,它的发育过程少了乙图中的 阶段。(2) 乙图所示的昆虫飞行器官是 ;其生长发育过程要定期蜕皮,蜕去的“皮”指的是 。(3) 丙图所示个体发育类型属于 ,其中 III 阶段名称是 ,此时,它的呼吸器官是 。 I 阶段需要 辅助呼吸。(4) 甲、乙、丙三者对比,可分为两大类, 与另两者不同。(2022厦门市思明区期中)研究生物进化常用的方法是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 。下图每一行代表一个地层,地层形成的时间顺序如箭头所示。如果在某地区找到三种化石:郑氏始孔子鸟化石、古鱼类化石、恐龙化石,按照它们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自下而上排序是 。(填序号)(2022厦门市思明区期
12、中)以蜥蜴为例填写爬行动物的特点: (2022厦门市思明区期中)下图人体关节、肌肉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在中填入标号,在横线上填入名称):(1) 图 A 是人体的关节示意图,其中 和韧带是使关节具有牢固性的结构。但如果不注意运动安全,有时会发生脱臼。脱臼是指用力过猛或不慎跌倒时使 从 中滑脱出来的现象。(2) 图 C 中是 ,其主要作用是使肌肉附着和固定在相邻的骨上。举重运动员抓举杠铃手肘弯曲时,图B中处于收缩状态的是 。(3) 人体任何动作的完成都是由骨、骨骼肌和关节三者协调配合,在 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及其他系统的协调下完成的。(2022厦门市思明区期中)蚊子是夏天常见的昆虫,繁殖
13、能力强,能传播多种疾病。请回答:(1) 蚊子的发育和菜粉蝶一样,要依次历经 等几个阶段,(2) 某同学听说洗衣粉液能杀死蚊子幼虫,他准备了 1% 的洗衣粉液、捞取蚊子幼虫 60 个等相关实验材料,对此问题进行探究:i 他提出的问题是 。ii 取两个同样的玻璃杯。A 杯中放入大小、生长情况相近的蚊子幼虫 30 个和三分之二杯清水。在 B 杯中放入 。iii 该同学用下图表示他预测的实验结果:若 AB 两组实验结果都接近曲线 所示,则说明 1% 若 A 组实验结果接近曲线 I 所示,B 组实验结果接近曲线 II 所示,则说明 1% 的洗衣粉液 蚊子幼虫。答案1. 【答案】A【解析】腔肠动物的主要特
14、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珊瑚虫属于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则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血吸虫、绦虫、涡虫都是扁形动物。故选A。【知识点】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2. 【答案】C【解析】涡虫的口长在腹面,口内有一个管状的咽。咽可以伸出口外,捕食水中的小动物。吃进去的食物在肠内消化,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从口排出,有口无肛门。故选C。【知识点】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3. 【答案】B【解析】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里,靠吸食小肠中半消化的食糜生活。它的身体呈圆柱形,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体表包裹着一层角质层,起保护作用;消化管的结构简单,肠仅由一层细胞组成,可
15、消化小肠中的食糜;生殖器官发达,生殖能力强。故选B。【知识点】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4. 【答案】C【解析】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它们依靠体壁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蚯蚓的体壁能够分泌粘液,使体壁始终保持湿润,以保护正常的呼吸,同时减少与土壤的摩擦。如果把蚯蚓放到干燥的沙土内,蚯蚓就会因无法呼吸而死亡,故C正确。故选C。【知识点】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5. 【答案】C【解析】蛇的角质细鳞、乌龟的“盔甲”、蝗虫的外骨骼等结构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故ABD错误;兔的毛主要是保温作用,与防止水分蒸发关系不大,故C正确。【知识点】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6. 【答案】D【解析】鱼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
16、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海马和中华鲟属于鱼类。甲鱼和鳄鱼是爬行动物;鲸鱼是哺乳动物;娃娃鱼是两栖动物;鱿鱼是软体动物。【知识点】鱼的主要特征7. 【答案】A【解析】鱼是用鳃呼吸的,鳃的主要部分是鳃丝,鳃丝中密布毛细血管。当鱼的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时,水从口流进,经过鳃丝时,溶解在水里的氧就渗入鳃丝中的毛细血管里;而血液里的二氧化碳就从毛细血管渗出,排到水中,随水从鳃盖后缘排出体外。【知识点】鱼的主要特征8. 【答案】A【解析】动物的分类除了比较动物的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
17、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螃蟹、蜗牛、蝗虫的体内都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家鸽、草鱼、大鲵的体内都有脊柱,都属于脊椎动物。【知识点】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9. 【答案】D【解析】有外骨骼的动物、长有羽毛的动物、四肢发达的动物都属于陆生生物适于陆地生活的特征,故ABC错误;用鳃呼吸的动物,是水生生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征,故D正确;故选D。【知识点】陆生动物及其与环境相适应的特点10. 【答案】B【解析】有脊柱的动物不一定适于陆生,如鱼类,没有脊柱的动物也有适于陆生的如蝗虫;变温动物有水生的如鱼类,也有陆生的如爬行动物;鱼类有鳞片适于水生,适于陆生的动物也有
18、没有鳞片的如蝗虫等;爬行动物是真正陆生动物的原因是生殖和发育都脱离了水。故选B。【知识点】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11. 【答案】B【解析】鸟和哺乳动物的体温不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是恒温动物。鲫鱼是鱼类,青蛙是两栖动物,蛇是爬行动物,家鸽是鸟类,熊猫是哺乳动物,麻雀是鸟类,蚯蚓是环节动物,蝗虫是节肢动物。故选B。【知识点】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12. 【答案】C【解析】鸟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肺呼吸。故选C。【知识点】鸟的主要特征13. 【答案】B【知识点】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生命现象14. 【答案】B15. 【答案】A【解析】森林中,黑脸噪鹛不停地捕捉昆虫喂食杜鹃
19、雏鸟。黑脸噪鹛的这种行为属于生来就会的、有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故A正确。【知识点】先天性行为16. 【答案】D【解析】根据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动物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学习行为。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小白鼠能学会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是一种学习行为。比蚯蚓走形迷宫,蚯蚓要经过约 200 次尝试与学习,才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其次数要少的多,这说明:D选项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有差别,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进一步说明动物越高等,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知识点】学习行
20、为17. 【答案】D【解析】营群体生活的动物只要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分工合作,或者形成一定的等级次序,就会表现出社会行为。散养的鸡,交配的家鸽、洄游的鱼都不具有社会行为的特征,表现出的行为不属于社会行为。而一只旱獭站在高处为取食的同伴站岗放哨是旱獭个体间分工不同,它们又彼此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属于社会行为。故选D。【知识点】社会行为的特征18. 【答案】A【知识点】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19. 【答案】C【解析】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滥捕乱杀)、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蛙类减少的原因:人类的大量捕杀,占威胁蛙类生存原因的 20%;栖息地的丧失使蛙类减少,占威
21、胁蛙类生存原因的 60%;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占威胁蛙类生存原因的 20%,因此不属于造成蛙类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的是青蛙之间的生存斗争加剧。【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条件、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20. 【答案】C【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21. 【答案】C【知识点】人的骨骼肌及其作用22. 【答案】D【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23. 【答案】C【知识点】鸟卵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4. 【答案】D【知识点】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区别25. 【答案】B【知识点】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26. 【答案】正确【知识点】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22、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27. 【答案】错误【知识点】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28. 【答案】错误【知识点】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29. 【答案】错误【知识点】学习行为30. 【答案】(1) (2) (3) (4) 【解析】(1) 珊瑚虫属于腔肠动物,涡虫属于扁形动物,腔肠动物的体形辐射对称,体壁有两个胚层组成;扁形动物的体形两侧对称,体壁包括三个胚层;这两种动物都是有口无肛门,食物残渣由口排出体外;线形动物是有口有肛门;青蛙属于两栖动物,水中产卵、受精、蝌蚪必须要在水中发育,因此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蜥蜴的生殖发育则脱离了对水的依赖,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家鸽属于鸟,生殖方式为卵生,家兔的生殖方式是胎生、哺
23、乳,这样的生殖方式大大地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所以:涡虫比珊瑚虫高等之处是:身体呈两侧对称。(2) 蛔虫比涡虫高等之处:有口有肛门。(3) 蜥蜴比青蛙高等之处:生殖和发育脱离了对水的依赖。(4) 家兔比家鸽高等之处:胎生,哺乳。【知识点】陆生动物及其与环境相适应的特点、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鸟的主要特征、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31. 【答案】(1) 软体;保护(2) 外套膜(3) 呼吸(4) 运动【解析】(1) 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外有外套膜,大多数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河蚌符合软体动物特征,属于软体动物
24、;贝壳位于外部,起保护作用。(2) 河蚌的外套膜受到沙粒等异物的刺激时会分泌大量的珍珠质把异物层层包起来,最后形成了珍珠。珍珠与贝壳内表面的成分相同,主要成分为碳酸钙。(3) 河蚌的鳃属于呼吸器官。(4) 软体动物的运动器官是足,是斧足,是运动器官。【知识点】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32. 【答案】(1) A;B (2) 门齿;臼齿;犬齿【解析】(1) 兔属于植食性动物,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门齿适于切断食物,臼齿适于磨碎食物,这与兔的植食性生活相适应。狼属于肉食性动物,犬齿发达,适于撕裂食物。这与肉食性生活相适应。A 图只有臼齿和门齿,没有犬齿,应为兔的牙齿;B 图有犬齿,应为狼的牙齿。(2) 图
25、中为门齿为臼齿为犬齿。【知识点】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33. 【答案】遗传多样性;甲;自然选择【解析】不同毛色野兔的原因是遗传物质的不同,即为遗传多样性;因为该地环境蒙上了一层灰白色,故毛色与该环境颜色相近的野兔更容易生存下来,故在这个时期,不同毛色野兔数量更接近甲图;毛色接近于生存环境的颜色更易生存下来,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因此这种现象可以用自然选择学说来解释。【知识点】基因的多样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34. 【答案】(1) 先天性(2) 遗传(3) 卵生【解析】(1) 中华凤头燕鸥的迁徙行为和小白鼠的“寻墙行为”都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行为。(2) 小白鼠的学习能力存在个体差异,是由于遗传因素决定
26、的。(3) 鸟类的生殖方式为卵生。【知识点】学习行为、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先天性行为35. 【答案】(1) 不完全变态;(2) 翅;外骨骼(3) 变态发育;蝌蚪;鳃;皮肤(4) 丙【解析】(1) 甲是蝗虫;蝗虫的发育过程要经过 B 卵、 CD 若虫、 A 成虫三个时期,像这样的发育过程为不完全变态。乙是蝴蝶;蝴蝶的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蝗虫和蝴蝶相比缺少了蛹期。(2) 昆虫一般具有两对翅、三对足,翅是飞行器官。昆虫身体上的外骨骼不仅是能保护自己的“盔甲”,还能起到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但外骨骼会限制昆虫的发育和长大,所以昆虫需要定期蜕皮。(3) 在由
27、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丙是青蛙,它的发育类型是变态发育。III 是蝌蚪,蝌蚪的呼吸器官是鳃,成体用肺呼吸,但肺不发达,需要皮肤辅助呼吸。(4) 蝗虫和蝴蝶都是昆虫,青蛙是两栖动物,所以丙和另外两者不一样。【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条件、不完全变态发育、昆虫的主要特征、青蛙的变态发育36. 【答案】比较;由水生到陆生;【解析】比较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常用的方法。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根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可知: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古代的鱼类 古代的两栖类 古代的爬行类 古代的鸟类和古代的哺乳类。因此按其在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