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二中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二中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二中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3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二中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3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二中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3学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关于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选择酵母菌为实验材料是因为酵母菌是自养、兼性厌氧型微生物,易于培养B通过设置有氧(对照组)和无氧(实验组)的对照,易于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C将进气管、排气管与锥形瓶连接后需要进行气密性检查,确保不漏气D实验的因变量是澄清石

2、灰水是否变浑浊和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后样液的颜色变化2下列与生活相联系的生物学知识中,说法正确的是A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过多摄入有益无害B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虽然受到严格限制,但不具甜味的米饭、馒头等可随意食用C患急性肠炎的病人脱水时,输入葡萄糖盐水是常见的治疗方法D鸡蛋煮熟后,蛋白质发生了变性,不容易被蛋白酶水解,因此,吃熟鸡蛋难消化3某单基因遗传病在某地区人群中的发病率为4%,下图为该遗传病的一个家系图,其中已知I3为纯合子,I1、II6和II7因故已不能提取相应的遗传物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此遗传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该家系中此遗传病的正常基因频率

3、为80%C通过比较III10与3或5的线粒体DNA序列可判断他与该家系的血缘关系DII8与该地区一个表现型正常的男性结婚后,生一个患该病女孩的概率是1/244同种细胞组成的细胞群中,不同细胞可能处于细胞周期的不同时相。因为研究需要,科研人员用秋水仙素处理该细胞群使其中的所有细胞处于细胞周期的同一时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秋水仙素处理后细胞群将处于细胞分裂间期B秋水仙素处理能够抑制细胞中纺锤体的形成C秋水仙素处理能够抑制细胞骨架微丝的聚合D秋水仙素处理能够抑制姐妹染色单体的形成5人体感染流感病毒后会发生的变化是( )A流感病毒在血浆中快速增殖B效应T细胞可裂解流感病毒C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作用

4、于B细胞D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并分泌大量抗体6某同学观察果蝇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时,观察到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中,共有8条染色体,4种不同的形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细胞内存在同源染色体,则该果蝇可能是雄性B若细胞内存在染色单体,则该细胞可能正在发生基因重组C若细胞正处于分裂后期,则该细胞中不含有Y染色体D若细胞内DNA分子数染色体数=11,则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大小不等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探究环境因素对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1)D1蛋白位于叶绿体的_上,参与水的分解,产物用于_反应中CO2的还原。(2)研究高温对小麦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机制,测定D1蛋白含量、D

5、1蛋白基因表达量和D1蛋白分解基因表达量,结果如图。据图甲、乙的CK组和H组分析:高温下光合作用速率_,推测可能与_有关。 据图丙、丁结果进一步推测高温引起H组D1蛋白含量变化的原因是:D1蛋白能可逆性转化成中转形式D1蛋白,进而避免被分解。依据是CK组D1蛋白合成量与分解量大致相同,而H组D1蛋白合成量_分解量。(3)进一步研究黄体酮对高温下小麦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机制,结果如图中P、P+H组所示。图甲表明黄体酮能_高温对光合作用的抑制。据图乙、丙、丁推测,黄体酮作用的分子机制是_。依据是 _。8(10分)北方盛产山植,常添加白砂糖和酵母菌进行发酵,酿成甜美的山楂酒。如果将山楂酒过滤后稀释下,

6、再添加醋酸菌,在一定条件下发酵,还可生产山楂果醋,据此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与醋酸菌相比,酵母菌细胞结构的主要特点是_。(2)酒精发酵前加入的白砂糖主要是为菌种提供_(碳源或氮源或生长因子)。下图表示白砂糖的添加量对酒精生成量的影响,白砂糖的添加量为_ %左右最为合理。(3)科技人员计划培养“自养”型的菌种,即这些菌种可以固定CO2,从化学反应中获取能量。他们首先对菌种进行基因改造,转入几种固定CO2和获取化学能所需的关键基因,再将它们放在_环境中续连续选择培养,200天后,能够“只吃CO2”的菌种终于诞生。(4)为节省资源,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可利用同一个装置,但要将温度_,保证空气_。(

7、5)借鉴前面发酵的经验,某工厂计划大批量生产山楂果醋。为进一步提高产量,预探究果醋的最佳发酵温度。请你简单说明实验思路_。9(10分)我国科学家从长白猪胎儿皮肤中分离出成纤维细胞,通过体外培养,然后将水母荧光蛋白基因导入成纤维细胞,并培育出转基因克隆猪。请回答下列问题。(1)科学家依据_原理,应用PCR技术_水母荧光蛋白基因。(2)为确保水母荧光蛋白基因在成纤维细胞中表达,须在水母荧光蛋白基因的_添加启动子。(3)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时,会出现接触_现象,为解决该问题,可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然后继续_。(4)科学家将水母荧光蛋白基因导入成纤维细胞,但其不能直接发育成猪。请以转基因成纤

8、维细胞为材料,设计培育转基因克隆猪的一种简要思路_。10(10分)PD-1 是表达在多种活 T 细胞表面的一种受体,PD-L1 是一种能够与之结合的蛋白质(见图 1)。PD-1 和 PD-L1 结合会抑制 T 细胞的活化、增殖。研究发现,肿瘤细胞表面的 PD-L1 数量较多,更有一些类型的肿瘤细胞除了表面有 PD-L1,还分泌出大量 PD-L1 (见图 2)。(1)请写出题干中未使用过的特异性免疫过程的 5 个术语(专有名词)_ 。 (2)目前已研发出针对 PD-L1 的单克隆抗体(mAb),结合图 1 信息,mAb 能治疗肿瘤是因为使用 mAb 时,mAb 通过与 _ 结合,阻止了_结合,从

9、而_ 。(3)临床试验结果显示,相同剂量的 mAb 对有的肿瘤患者治疗有效,有的无明显效果。请根据以上信息分析其可能的原因 _ 。 11(15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题目。2019新型冠状病毒,即“2019-nCoV”,为有包膜病毒。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50200nm。颗粒表面有棒状突起,使病毒表面看起来形如花冠,故而得名。2019-nCoV基因组长度为29.8Kb,为单股正链RNA,其 5端为甲基化帽子,3端有多聚腺苷酸(PolyA)结构,可直接作为翻译模板,其基因组特征与哺乳动物相似。此病毒已在世界感染多人。(1)下列选项错误的是(_)A 这种病毒入侵细胞的原理是细胞膜具有一定流动性;B

10、 由于没有核糖体,这种病毒无法合成蛋白质,其包膜组成为几丁质;C 病毒的一分子遗传物质水解后可产生一个核苷,一个含氮碱基与一个磷酸基团;D 此病毒为单股正链 RNA,但不依靠宿主细胞就无法复制,不常发生变异。(2)这种病毒的遗传物质为_,这类病毒在入侵细胞时,蛋白质外壳_(会/不会)进入细胞内;由于其5端为甲基化帽子,3端有多聚腺苷酸(PolyA)结构,病毒入侵细胞后可直接进行转录,省去_的过程。(3)病毒入侵人体后,人体会出现发热等症状,此时人体的吞噬细胞吞噬并分析抗原,分泌淋巴因子,使_转换为浆细胞,并分泌抗体。抗体并不会与其他病症(如钉宫病)的抗原结合,这体现了_。某人感染了这种病毒并痊

11、愈,此人在短时间内再次接触此病毒,他/她大概率_(会/不会)再次感染,原因是_。(4)研究人员紧急研发了病毒检测试剂盒,以此来检测病毒,检测此病毒的遗传物质可使用_法;研究人员发现,病毒的中间宿主为蝙蝠,某些情况下,病毒可在不同动物身体内翻译出基本相同的多肽链,这是因为_。参考答案(含详细解析)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C【答案解析】实验原理:1、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2、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

12、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CO2的产生情况;3、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在酸性条件下,变成灰绿色。【题目详解】A、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选择酵母菌为实验材料的确是因为酵母菌具有兼性厌氧且易于培养的特点,但它不是自养型生物,A错误;B、在该实验中所设置的有氧组和无氧组都是实验组,是为了相互对比,易于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B错误;C、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通常都要将进气管、排气管与锥形瓶连接后需要进行气密性检查,确保不漏气,C正确;D、本实验的因变量是酵母菌CO2的产生快慢和是否有酒精生成,D错误。故选C。2、C【

13、答案解析】米饭、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蛋白质变性后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肽链变得较为松散。【题目详解】A、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过多摄入可能会导致血管硬化等问题,A错误;B、米饭、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经消化分解形成葡萄糖被吸收,也会使糖尿病人血糖浓度升高,从而加重病情,因此糖尿病患者应控制米饭、馒头的摄入量,B错误;C、患急性肠炎的病人脱水时,小肠吸收功能受到影响,静脉输入葡萄糖盐水可补充葡萄糖、水和无机盐,C正确;D、鸡蛋煮熟后,蛋白质发生了变性,容易被蛋白酶水解,因此吃熟鸡蛋易消化,D错误。故选C。3、D【答案解析】该单基因遗传病在某地区的发病率为4%,根据

14、遗传平衡定律,在该地区中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是20%,正常基因的基因频率为80%【题目详解】由题干和题图信息分析,I3为纯合子,说明是隐性遗传病,又因为I1的儿子正常,则该遗传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根据题意分析,患者的发病率为4%,则致病基因的频率为20%,则在该地区中正常基因频率为80%,但是该家系的基因频率不一定是80%,B错误;-5是III-10的姑姑,而一个人的线粒体DNA主要来自于母亲,因此不能比较III-10与-5的线粒体DNA序列来判断他与该家系的血缘关系,C错误;假设该病的致病基因用a表示,-8的基因型为Aa,表现型正常的男性的基因型为AA或Aa,Aa的概率是(220%

15、80%):(220%80%+80%80%)=1/3,因此生一个患该病女孩的概率是1/21/31/4=1/24,D正确。故选D【答案点睛】遗传病的判定方法:(1)首先确定显隐性:“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判断是显性还是隐性遗传病方法,看有无同时正常的双亲生患病的后代,或同时患病的双亲生正常的孩子;如果患者很多连续每代都有最可能显性遗传,如果患者数量很少,只有某代或隔代个别有患者即为隐性遗传。(2)再确定致病基因的位置:“无中生有为隐性,女儿患病为常隐”,“有中生无为显性,女儿正常为常显”;“母患子必患,女患父必患,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则最可能为“X隐”(女病男必病);父患女必患,子

16、患母必患,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最可能为“X显”(男病女必病);“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无穷尽,无女性患者”,则最可能为“伴Y”(男性全为患者)。4、B【答案解析】进行连续分裂的细胞有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包括G1期、S期和G2期,分裂期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题目详解】A、秋水仙素处理能够抑制前期纺锤体的形成,因此秋水仙素处理后细胞群将处于细胞分裂前期,A错误;B、秋水仙素处理能够抑制细胞中纺锤体的形成,B正确;C、秋水仙素处理能够抑制细胞中纺锤体的形成,但是不能抑制细胞骨架微丝的聚合,C错误;D、秋水仙素处理能够抑制细胞中纺锤体的形成,但是不能抑制姐妹染

17、色单体的形成,D错误。故选B。5、C【答案解析】1、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2、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

18、。(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题目详解】A、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不能在血浆中繁殖,A错误;B、效应T细胞可裂解靶细胞,不能直接裂解流感病毒,B错误;C、T细胞接受刺激后分泌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C正确;D、记忆细胞不能分泌抗体,要分化为浆细胞才能产生抗体,D错误故选C。6、B【答案解析】分析题文:一个正在分裂的果蝇细胞中,共有8条染色体,呈现4种不同的形态,说明该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4条染色体,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末期、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题目详解】A、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2n=8条,其中1对是性染色体(XX是同型,XY是异型)。题

19、中可知,细胞中有8条,4种形态,若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或有丝分裂,则3对常染色体是同型,性染色体也是同型的,则一定是雌性果蝇,A错误;B、若细胞中有姐妹染色体单体,则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或有丝分裂前、中期(减数第次分裂前、中期染色体为4条,不合题意),其中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后期的细胞可能发生基因重组,B正确;C、细胞正处于后期,若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必为雌果蝇,无Y染色体,若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则可能是雌性或雄性,可能含有Y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为16条,不合题意),C错误;D、DNA染色体数目=11,只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子细胞可能大小不等(次级卵

20、母细胞),D错误。故选B。【答案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类囊体(类囊体薄膜、基粒、基粒片层) 暗(碳) 降低 D1蛋白含量减少 大于 解除 促进D1蛋白合成、促进转化为中转形式的D1蛋白、促进D1蛋白周转 图中显示D1蛋白基因表达量(D1蛋白合成量)P+H组多于H组;D1蛋白分解基因表达量P+H组与H组大致相同;但是D1蛋白含量P+H组少于H组 【答案解析】1. 图甲中,H组与P+H组相比,P+H组光合速率比H组高

21、,表明黄体酮能缓解高温对光合作用的抑制。2. 图乙中,H组与P+H组相比,P+H组(使用黄体酮)的D1蛋白含量比H组低,图丙中,使用黄体酮的组D1蛋白表达量却比未使用的组高(P组比CK组高,P+H组比H组高),图丁中使用黄体酮的组与未使用组D1蛋白分解基因的表达量基本相同(CK组与P组基本相同,H组与P+H组基本相同)。【题目详解】(1)根据D1参与水的分解可知,该蛋白位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产物有【H】、ATP,用于暗反应中 CO2 的还原。(2)研究高温对小麦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机制,测定 D1 蛋白含量、D1 蛋白基因表达量和 D1蛋白分解基因表达量,分析图示结果可知: 据图甲、乙的 C

22、K 组为水、25处理, H组为水、36处理,结果CK组光合作用速率比H组高,说明高温下光合作用速率降低;结合图乙分析:图乙中H组的D1蛋白含量比CK组下降,推测可能与D1蛋白含量减少有关。 据图丙、丁结果进一步推测,高温引起 H 组 D1 蛋白含量变化的原因是:D1 蛋白能可逆性转化成中转形式 D1 蛋白,进而避免被分解。 依据是 CK 组 D1 蛋白合成量与分解量均为1,大致相同,而H组D1蛋白合成量为3,而分解量为1.5,合成量大于分解量。 (3)进一步研究黄体酮对高温下小麦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机制, P组的处理是黄体酮、25,P + H 组的处理是黄体酮、36,分析图示结果可知:图甲中,H

23、组与P+H组相比,P+H组光合速率比H组高,表明黄体酮能解除高温对光合作用的抑制。 依据各图的结果分析可知:图中显示D1蛋白基因表达量(D1蛋白合成量)P+H组多于H组;D1蛋白分解基因表达量P+H组与H组大致相同;但是D1蛋白含量P+H组少于H组说明D1蛋白可能发生了转化,故推测黄体酮作用的分子机制是促进D1蛋白合成、促进转化为中转形式的D1蛋白、促进D1蛋白周转。【答案点睛】本题结合直方图,考查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表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8、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碳源 15 不含有机物 升高 流

24、通 设置一系列的温度梯度进行发酵,果醋产量最高的温度即为最适温度 【答案解析】果酒发酵常用的菌种是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增加数量,无氧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醋酸菌是需氧菌,在有氧条件下才能将乙醇氧化为醋酸。【题目详解】(1)醋酸菌是原核生物,酵母菌是真核生物,二者的主要区别是后者含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2)白砂糖可以为菌种提供碳源,由图可知,白砂糖添加量小于15%时,随着添加量的增多,酒精含量增加,大于15%,白砂糖含量再增加,酒精含量也不再增加。故白砂糖的添加量为15%左右最合理。(3)要培养“自养”型的菌种,应该将经过基因改造的菌种放在不含有机物的环境中,能够存活下

25、来的即为自养型菌种。(4)酒精发酵需要在无氧条件下进行,醋酸发酵需要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故若利用同一个装置进行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进行醋酸发酵时需要将温度升高,且需要保证空气流通,保证醋酸菌的有氧呼吸。(5)要探究果醋的最佳发酵温度,需要设置一系列温度梯度分别进行醋酸发酵,醋酸产量最高时对应的温度即为最佳发酵温度。【答案点睛】酒精发酵需要在无氧条件下进行,醋酸发酵需要在有氧条件下进行。9、DNA双链复制 扩增 首端 抑制 分瓶培养 将转基因成纤维细胞的细胞核导入去核卵母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和胚胎移植 【答案解析】PCR的含义: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原理:DNA双链复制

26、。胚胎移植是指将雌性动物的早期胚胎,或者通过体外受精及其他方式得到的胚胎,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其他雌性动物的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的技术,这是胚胎工程的最后一道工序。【题目详解】(1)由分析可知,PCR技术的原理是DNA双链复制,应用PCR技术可以实现扩增水母荧光蛋白基因的目的。(2)因为启动子是位于基因首端的一段特殊结构的DNA片段,所以,为确保水母荧光蛋白基因在成纤维细胞中表达,须在水母荧光蛋白基因的首端添加启动子。(3)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时,培养的细胞会出现贴壁生长、接触抑制的现象,为解决接触抑制的问题,可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制成单细胞悬液,然后继续分瓶培养。(4)

27、要获得含水母荧光蛋白基因的转基因猪,现在已经获得了转基因成纤维细胞,接下来需要将转基因成纤维细胞的细胞核导入去核卵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并设法促进重组细胞的核质融合,并进行体外培养获得早期胚胎,然后通过胚胎移植将早期胚胎转入同期发情的受体猪的子宫内完成转基因猪的培育过程。【答案点睛】熟知PCR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核移植、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的操作程序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呈现的特征以及培养过程也是解答本题的必备知识。10、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抗原、巨(吞)噬细胞、呈递、淋巴因子、效应 T 细胞、效应 B 细胞(浆细胞)、记忆T细胞、记忆B细胞、

28、抗体等 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 PD-L1与T细胞表面的PD-1 解除对T细胞的抑制,使效应T细胞对肿瘤细胞能够发挥有效的杀伤作用 如果病人甲的肿瘤细胞能大量分泌PD-L1,其体内的PD-L1 浓度会高于病人乙(肿瘤细胞分泌PD-L1 的量少或不分泌)。因此,相同剂量的 mAb 不能使甲病人体内PD-L1全部被 mAb 特异性结合,那么肿瘤细胞仍有可能抑制 T 细胞的正常功能,导致治疗无明显效果 【答案解析】1.正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细胞表面的PD-Ll蛋白质与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质结合后,可抑制T细胞的增殖和活化,根据题意和图示可知,肿瘤细胞表面的 PD-L1 数量较多,更有一些类型的肿

29、瘤细胞除了表面有 PD-L1,还分泌出大量 PD-L1与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质结合,会抑制T细胞的增殖和活化,从而抑制特异性免疫的发生,有利于肿瘤的生长和存活。2.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具体过程如下:【题目详解】(1)特异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根据以上分析可知,题干中未使用过的特异性免疫过程的专业术语有: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抗原、巨(吞)噬细胞、呈递、淋巴因子、效应 T 细胞、效应 B 细胞(浆细胞)、记忆T细胞、记忆B细胞、抗体等。(2)根据题意可知,单克隆抗体(mAb)能特异性与PD-L1结合,因此结合图 1 信息可知,单克隆抗体(mAb)可以与肿瘤细胞表面的PD

30、-L1特异性结合,阻止了PD-L1与T 细胞表面的一种受体PD-1蛋白的结合,从而解除对T细胞的抑制,那么特异性免疫就能正常发挥作用,因此效应T细胞对肿瘤细胞能够发挥有效的杀伤作用,避免肿瘤的形成。(3)根据题意可知,肿瘤细胞表面的 PD-L1 数量较多,更有一些类型的肿瘤细胞除了表面有 PD-L1,还分泌出大量 PD-L1。如果病人甲的肿瘤细胞能大量分泌PD-L1,其体内的PD-L1 浓度会高于病人乙(肿瘤细胞分泌PD-L1 的量少或不分泌)。因此,相同剂量的 mAb 不能使甲病人体内PD-L1全部被 mAb 特异性结合,那么部分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与T 细胞表面的一种受体PD-1蛋白的结合,仍有可能抑制 T 细胞的正常功能,T细胞功能受到抑制会影响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发生,导致治疗无明显效果。【答案点睛】本题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