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3学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关于蛋白质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内蛋白质发生水解时,通常需要酶的参与B某种环状八肽分子含有7个肽键C细胞膜、细胞质基质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都是蛋白质
2、D蛋白质高温变性后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2发热是生物体应对感染和损伤的防御机制,可以有效地激活免疫系统来清除病原体,从而维持机体稳态。研究表明当机体高热(38.5及以上)达到6小时,就可以有效诱导热休克蛋白90(Hsp90)表达并发挥作用,从而促进T细胞迁移到淋巴结和炎症部位。一旦Hsp90被成功诱导,即便体温回归正常水平,Hsp90的表达也可以维持大约48小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在发热持续维持38.5时期,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B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可以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C高热初期不适合立即使用退烧药,而高热6小时后再使用退烧药降温,对免疫细胞迁移的影响不大D免疫
3、细胞的迁移运动是机体发挥免疫防卫的关键环节,对机体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发挥重要作用3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小的物质或离子都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B胞吞与胞吐均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C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一种被动运输D温度能通过影响生物膜的流动性来影响物质的运输速率4图为探究2,4-D(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对洋葱生根影响的实验及结果,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适宜浓度生长素主要促进细胞分裂从而促进根仲长B调节洋葱生根的激素全部来自施加的2.4-D溶液C培养6天的实验结果未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D促进洋葱芽生长的最适2,4-D溶波浓度也是10-8mol/L5合成促红细胞
4、生成素(EPO)的细胞持续表达低氧诱导因子(HIF-1)。在氧气供应正常时,HIF-1合成后很快被降解;在氧气供应不足时,HIF-1不被降解,细胞内积累的HIF-1可促进EPO的合成,使红细胞增多以适应低氧环境,相关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常条件下,氧气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B若将细胞中的脯氨酰羟化酶基因敲除,EPO的合成量会增加C氧气供应充足时,HIF-1进入细胞核,与其他因子(ARNT)一起增强EPO基因的表达DHIF-1进入细胞核的方式与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相同6下列对各种“比值”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中,内质网膜面积与细胞膜膜面积比值变大B减数分
5、裂中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核DNA数比值不变C用噬菌体去感染细菌时,由于保温时间过长,上清液放射性与沉淀物放射性比值变小D调查人群中遗传病的发病率时,由于样本过小,发病人数与调查人数比值变大7用大剂量 X 射线照射摘除胸腺的小鼠后,将小鼠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丁四组,实验处理及结果见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组别处理(等量注射)抗体免疫功能甲胸腺中的淋巴细胞无弱乙骨髓中的淋巴细胞少弱丙胸腺和骨髓中的淋巴细胞正常正常丁生理盐水无无A大剂量 X 射线照射摘除胸腺的小鼠是为了杀死 T 细胞B表中实验结果表明小鼠的特异性免疫与淋巴细胞有关C甲组与丙组的结果表明抗体的产生与骨髓中的淋
6、巴细胞有关D乙组与丙组的结果表明胸腺中的淋巴细胞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8(10分)新型“零废弃生态农业”利用酶催化剂,将鸡粪、猪粪及农田废弃物变为无臭无味溶于水的粉末,随水施撒在土壤里,实现了农田有机垃圾的零废弃、无污染,让农田秸秆和卖不出去的废弃农产品代替化肥改造盐碱地。从生态学角度对“零废弃生态农业”的分析正确的是( )A“零废弃”改变了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B酶催化剂提高了该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C废弃物再利用提高了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D促进了该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并减少环境污染二、非选择题9(10分)下图表示动物利用食物的过程: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恒温动物的/值一般_(填“高于”
7、“等于”或“低于”)变温动物。提高圈养动物生长量一般需_(填“提高”或“降低”)/值。食肉哺乳动物的/值一般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草食哺乳动物,原因是_。(2)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_。如果图示为草食性动物,请分析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为什么不能100%地流入到这一营养级。_。10(14分)血浆中的部分成分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后最终成为尿液,图示血糖浓度与单位时间血糖的滤过量和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量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1)健康人血糖值能维持在图示中N点左右,这主要是_激素的调节作用所致。(2)据图,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的速率最大约为_m
8、g/min,限制该最大值的因素是_。(3)血糖浓度超过T点后,尿液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据图分析其原因是_。(4)肾小管还能通过_运输对水分子进行重吸收。与健康人相比,糖尿病人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更_,从而排尿较多。11(14分)果蝇的三对相对性状中灰身对黑身为显性、大脉翅对小脉翅为显性、红眼对白眼为显性,分别受等位基因B/b,D/d、E/e控制。现有黑身大脉翅红眼(甲)、灰身大脉翅白眼(乙)、灰身小脉翅红眼(丙)、黑身小脉翅白眼(丁)四种类型的纯合果蝇品系。假设不发生突变和交叉互换,回答下列问题。(1)某同学为研究果蝇眼色性状的遗传,选择甲品系的雌果蝇和乙品系的雄果蝇进行杂交。假设Y染色体上无与眼
9、色相关的基因,F1果蝇眼色的表现型为_,让F1雌、雄果蝇随机交配,统计F2中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2:1:0:1。由此得出,果蝇红眼和白眼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_(填“符合”或“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_染色体上。(2)已知控制体色和控制大、小脉翅的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从上面的4个品系中选择其中两个为亲本,设计实验通过子一代的一次杂交确定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染色体上。实验思路:_。实验结果、得出结论:_,则控制体色和大、小翅脉的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常染色体上。12一种禾本科植物的颖果的颜色有黑色、黄色、白色,由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
10、A、a和B、 b控制。基因A控制黑色素的产生,基因B控制黄色素的产生;黑色素颜色深,有黑色素时,黄色素不能表现出来。下表是几个杂交组合及后代表现情况,分析回答:组合亲本表现型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一黑颖黑颖黑颖:黄颖:白颖=12:3:1二黑颖白颖黑颖:黄颖=1:1三黑颖黄颖黑颖:黄颖:白颖=4:3:1(1)基因A、a和B、b的遗传遵循基因的_定律。(2)杂交组合一子代黑颖的基因型有_种,子代黑颖中杂合子占_。(3)杂交组合二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_,其子代随机传粉产生的后代中黑颖和黄颖分别占_、_。(4)杂交组合三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_,其子代黑颖植株的基因型为_。参考答案(含详细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
11、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A【答案解析】1.蛋白质或多肽中含有肽键,可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产生紫色反应。2.蛋白质的功能-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即结构蛋白,如羽毛、头发、蛛丝、肌动蛋白;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传递信息,即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免疫作用:如免疫球蛋白(抗体);运输作用: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题目详解】A、细胞内蛋白质发生水解时,通常需要蛋白酶的参与,蛋白酶也是一种蛋白质,A正确;B、某种环状八肽分子含有8个肽键,B错误;C、细胞质中tRNA负责转运氨基酸,tRNA不是蛋白质,C错误;D、变性蛋白质中的空间结构被破坏,肽键没有断裂,仍
12、能与双缩脲试剂作用发生紫色反应,D错误。故选A。2、A【答案解析】1、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监控和清除。2、体温调节的神经中枢位于下丘脑。3、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题目详解】A、在发热持续维持38.5时期,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A错误;B、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可以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B正确;C、由题意知:当机体温度达到高热(38.5)及以上水平时,就可以有效诱导热休克蛋白90(Hsp90)表达并发挥作用,从而促进T细胞迁移到淋巴结和炎症部位,一旦Hsp90被成功诱导,即便体温回归正常水平,Hsp90的表达也可以维持大约48小时,因此高热6小时后再使用退烧药
13、降温,对免疫细胞迁移的影响不大,C正确;D、由题意知:当机体温度达到高热(38.5)及以上水平时,热刺激会促使免疫细胞中的热休克蛋白90表达并转移到细胞膜上,从而促进T细胞迁移到淋巴结和炎症部位,对机体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发挥重要作用,D正确。故选A。3、D【答案解析】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特点:名称运输方向载体能量实例自由扩散高浓度低浓度不需要不需要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协助扩散高浓度低浓度需要不需要红细胞吸收葡萄糖K+出神经细胞、Na+进入神经细胞主动运输低浓度高浓度需要需要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等此外,大分子物质运输的方式是胞吞或胞吐,某些小分子物质
14、也可以通过胞吐出细胞,如神经递质。【题目详解】A、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小的物质或离子进入细胞的方式有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A错误;B、神经递质是小分子物质,其出细胞的方式也是胞吐,B错误;C、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一种主动运输,由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C错误;D、温度能影响生物膜中分子的运动,温度可通过影响生物膜的流动性来影响物质的运输速率,D正确。故选D。【答案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运输方式,要求考生识记小分子物质运输的方式、特点及实例;识记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4、C【答案解析】由曲线可知,培养6天生根长度最长,并且每条曲线都是在10-8mol/L左右促进生
15、根效果最好。据此分析结合各选项问题判断。【题目详解】A、适宜浓度生长素主要促进细胞的生长从而促进根伸长,A错误;B、调节洋葱生根的激素一部分来自于自身产生的生长素,另一部分来自施加的2,4-D溶液,B错误;C、据曲线可知,培养6天的实验结果未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C正确;D、据图可知,促进月季枝条生根的最适2,4-D溶液浓度在10-8 mol/L附近,但不能确定10-8mol/L就是最适浓度,而且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D错误。故选C。5、B【答案解析】在缺氧条件下,HIF-1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内,促进EPO 基因的表达,而使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增加,使得细胞适应低氧环境。【题目详
16、解】A、正常条件下,氧气进入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A错误;B、脯氨酰羟化酶基因被敲除,细胞中缺少脯氨酸酰羟化酶,则HIF-1不能被降解,其积累后,可进入细胞核与ARNT一起增强EPO基因的表达,故若将细胞中的脯氨酰羟化酶基因敲除,EPO的合成量会增加,B正确;C、通过分析可知,氧气供应不足时,HIF-1进入细胞核,与其他因子(ARNT)一起增强EPO基因的表达,C错误;D、HIF-1进入细胞核是通过核孔,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是协助扩散,D错误。故选B。6、B【答案解析】本题以“比值”为依据考查多种生物过程,综合性强,要求考生对涉及知识有整体把握与理解,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与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17、题目详解】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中,内质网膜面积略有减小,细胞膜膜面积略有增加,故内质网膜面积与细胞膜膜面积比值变小,A错误;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核DNA数为1:1,比值不变,B正确;用噬菌体去感染细菌时,保温时间过长会造成子代噬菌体释放到上清液,导致上清液放射性与沉淀物放射性比值变大,C错误;某遗传病的发病率等于该遗传病的发病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百分率,若样本过小,发病人数与调查人数比值可能偏大或偏小,D错误。【答案点睛】调查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要对人群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调查的遗传病一般选择在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遗传病,选取的样本应该足够大。7、A【
18、答案解析】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示意图:据实验结果可知,胸腺是T淋巴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骨髓是B淋巴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题目详解】A、实验一说明大剂量的X射线照射可杀死小鼠体内的淋巴细胞,A错误;B、表中实验结果说明小鼠后的特异性免疫与胸腺中的淋巴细胞和骨髓中的淋巴细胞有关,B正确;C、分析甲组与丙组的处理方式与结果,说明抗体的产生与骨髓中的淋巴细胞有关,C正确;D、分析乙组与丙组的处理方式与结果,说明胸腺中的淋巴细胞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D正确。故选A。8、D【答案解析】根据题干可知,“零废弃生态农业”技术是废弃物的再利用,既能减少废弃物的数量,还可以减轻污染,改善环境,增加土壤肥力,增
19、加作物产量。【题目详解】A、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并没有发生改变,“零废弃”只是加速了物质循环过程,并且能更加有效地利用该生态系统部分废弃物,A错误;B、酶能够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加速物质的分解,但并不能提高分解者的作用,B错误;C、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是无法改变的,废弃物再利用属于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C错误;D、原来的生态系统中,鸡粪、猪粪及农田废弃物是由分解者分解为无机物,进而被植物体重新吸收的;而在“零废弃生态农业”利用酶催化剂,将鸡粪、猪粪及农田废弃物变为无臭无味溶于水的粉末,随水施撒在土壤里,不仅加速了物质循环过程,还能减少环境污染,D正确。故选D。二、非选择题9、低于 提高 高于
20、植物中的纤维素很难被动物消化吸收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一部分用于自身的呼吸消耗、一部分被被分解者利用、一部分未被利用 【答案解析】分析图示,表示动物获取的食物量,表示食入量,表示食入量中被同化的量,而是同化后除了呼吸作用以外积累的有机物的量,图中每一部分都有未被下一环节利用的能量【题目详解】(1)恒温动物的体温是恒定的,不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维持体温,所以有机物的积累量(/)较少,其比值一般低于变温动物;/值越大,代表动物食入的能量被同化成自己的能量越多,所以提高圈养动物生长量一般需提高/的比值;植物中的纤维素很难被动物消化吸收,故肉食动物的/
21、比草食动物的高些。(2)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两个特点。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一部分用于自身的呼吸消耗、一部分被被分解者利用、一部分未被利用,故不能100%地流入到下一营养级。【答案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功能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图形、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10、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300 肾小管细胞膜上葡萄糖载体蛋白的数量 血糖的重吸收速率达不到血糖滤过速率,原尿中未重吸收的葡萄糖成为尿液中的葡萄糖 被动 少(弱) 【答案解析】1、血糖调节过程: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分泌量增加,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储存和利用葡
22、萄糖,使血糖含量降低;当血糖含量降低时,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加速肝糖原分解、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含量上升,这两种激素相互拮抗,维持血糖浓度的稳定。2、分析题图:肾小球滤过葡萄糖的速率随着血糖浓度的升高而上升。当原尿流经肾小管的时候,肾小管细胞对其中的葡萄糖有重吸收作用,血糖浓度达到一定值,超过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才会出现尿糖。当血糖浓度超过13mg/100ml后,肾小管对原尿中葡萄糖吸收速率不再增加,原因是肾小管细胞膜上吸收葡萄糖的载体数量是有限的。【题目详解】(1)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健康人血糖值能维持在图示中N点左右,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
23、调节作用所致。(2)由图可知,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的速率最大约为300mg/min,限制该最大值的因素是肾小管细胞膜上葡萄糖载体蛋白的数量。(3)血糖浓度超过T点后,肾小球滤过葡萄糖的速率大于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的速率,使原尿中未重吸收的葡萄糖成为尿液中的葡萄糖,所以尿液中开始出现葡萄糖。(4)肾小管上皮细胞上含有水通道蛋白,水分子通过通道蛋白的运输为被动运输。由于糖尿病患者的原尿中葡萄糖浓度较高,渗透压较大,使肾小管重吸收水分减少,所以与健康人相比,糖尿病人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更弱,从而排尿较多。【答案点睛】本题借助于曲线图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审图能力,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适中。
24、11、红眼 符合 X 选择甲x丙(或乙x丁),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 F2中雌雄果蝇的表现型及比例都是灰身大脉翅:灰身小脉翅:黑身大脉翅:黑身小脉翅=9: 3:3:1 【答案解析】孟德尔在做两对杂交实验的时候,发现F2的分离比为9331。提出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并且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F1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产生四种不同的配子,进而雌雄配子结合得到F2分离比9331。【题目详解】(1)甲品系的雌果蝇(红眼)和乙品系的雄果蝇(白眼)进行杂交,亲本纯合,红眼对白眼为显性,F1果蝇眼色的表现型为红眼。F2只有雄性中有白眼,说明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
25、F1的基因型为XEXeXEY。由此得出,果蝇红眼和白眼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2)已知控制体色和控制大、小脉翅的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通过子一代的一次杂交确定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染色体上,F1应为双杂合,四个品系均为纯合子,但只有甲丙(或乙丁)杂交后会得到双杂合的个体。因此,实验思路:选择甲丙(或乙丁),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F1双杂合,若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F2中雌雄果蝇的表现型及比例都是灰身大脉翅:灰身小脉翅:黑身大脉翅:黑身小脉翅=9: 3:3:1。【答案点睛】熟悉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重点考查的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12、自由组合 6 5/6 AaBB、aabb 7/16 27/64 AaBb、aaBb AaBB、AaBb、Aabb 【答案解析】根据题意可知:白色为aabb,黄色为aaB_,黑色为A_B_、A_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