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专用中考生物 主题七 专题2 三年模拟 考点2 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_第1页
北京专用中考生物 主题七 专题2 三年模拟 考点2 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_第2页
北京专用中考生物 主题七 专题2 三年模拟 考点2 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_第3页
北京专用中考生物 主题七 专题2 三年模拟 考点2 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_第4页
北京专用中考生物 主题七 专题2 三年模拟 考点2 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北京专用中考生物 主题七 专题2 三年模拟 考点2 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角蜂眉兰是一种兰科植物,它的花酷似一种雌黄蜂骗取雄蜂前来和它“交配”,从而帮助它传播花粉。下列有关角蜂眉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属于植物的拟态B更容易被动物捕食C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体现了对环境适应调查显示,受到持续偷猎的影响,成年非洲象象牙的平均长度明显减小,并有一些个体及它们的后代不再长出象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了躲避捕杀,非洲象产生了变异B不长象牙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变异C短象牙或没有象牙的非洲象为适者生存D对于非洲象来说象牙没有使用价值所以退化马铃薯传奇中写到:很早之前野生马铃薯自由生长,后来人类在挖食块茎时,土

2、地变疏松,马铃薯长得更大。其次,村落周围人类的粪便和食物残渣也进一步促进了野生马铃薯的生长,提高了产量和质量。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类的需求和活动对马铃薯的进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B人类的粪便和食物残渣主要为马铃薯的生长提供了无机盐C由文章推测,进化至今的马铃薯比野生马铃薯体积大,品质更好D现代马铃薯是野生马铃薯为了人类食用而产生的有利变异从 2019 年底新型冠状病毒( 2019nA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生活B它为了抵抗人类的药物产生抗药性变异C新类型的产生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它有多种类型这也体现了基因多样性三叶草主要用于多年生的放牧草地和绿化,三叶草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有人把原产丹麦和

3、德国的三叶草移到瑞典南部栽培,这里气候比较寒冷,最初三叶草茎叶单位面积产量很低,但经过若干年后,产量显著提高。人们对这一事实作出以下几点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A不耐寒的个体被自然淘汰B耐寒的个体得以生存繁衍C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三叶草在生活过程中逐渐适应了新环境如图表示几种动物的起源情况,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 B 和 G 的共同特征是体内具有膈B原始哺乳动物 A 能向不同方向进化的内因是遗传和变异C不同环境导致原始哺乳动物发生了变异D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蜂鸟下图约 90% 的食物来自花蜜,其薄而长的鸟喙很适合汲取花蜜;蜂鸟还有一套特殊的飞行结构,可在觅食时悬停于花前;另外

4、,蜂鸟有特殊的分叉长舌可伸入花中,然后利用毛细作用将花蜜沿舌头吸出来,蜂鸟的这种适应现象是A环境变化的结果B与遗传和变异无关C自然选择的结果D过度繁殖的结果马铃薯甲虫以马铃薯为食。以下是两者的进化过程图(箭头表示进化方向),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捕食者与被捕食者在进化过程中相互影响B马铃薯甲虫为了取食马铃薯产生耐受毒素的变异C无毒素马铃薯和不耐受毒素的马铃薯甲虫被淘汰D马铃薯使马铃薯甲虫卵块脱落属于自然选择阅读短文,回答问题:黑头鸥头呈暗色,腿呈深红色,通常在田野里寻食,主要食物是昆虫。黑头鸥的巢建在地面上。一大群黑头鸥的巢通常聚集在一起,形成一片巢区。每当繁殖期,雌黑头鸥每次能产下 2 到

5、3 枚受精后的卵,最多的可以产下 6 枚。资料一:生物学家廷伯根的研究团队在研究黑头鸥育雏行为时发现,当雏鸥孵出,双亲会小心地把卵壳残片用喙捡起,然后飞到远离巢穴的地方将其扔掉(如图 1 所示)。为研究成年鸥移走卵壳残片的原因,廷伯根进行了下面的实验:把很多黑头鸥的卵分散放在养鸥场的沙丘上,其中有些卵保持黑头鸥的自然隐蔽色(杂),其他卵都被涂为醒目的白色(即卵壳内面的颜色)。廷伯根从隐蔽处观察沙丘数日,并记录乌鸦和银鸥(黑头鸥的主要捕食者)对这两种卵的捕食率,结果如表。黑头鸥卵的被捕食实验 白色卵天然杂色卵资料二:廷伯根和同事们还设计了第二个实验:他们先把一些完整的天然杂色卵分散放在沙地上,再

6、把一些破卵壳放在离完整卵不同距离的地方(分别是 15m 、 100m 和 (1) 黑头鸥属于鸟纲鸥形目鸥 鸥属黑头鸥种动物。它主要取食昆虫,一般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 。(2) 资料一和资料二中的实验自变量分别是 。结合两个资料中的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3) 黑头鸥繁殖期的“抛壳”行为,从获得途径上看属于动物的 行为,该行为是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经过 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答案1. 【答案】B【解析】AB角蜂眉兰的花酷似一种雌黄蜂,目的是引诱雄性黄蜂,前来帮助蜂兰花传粉,属于拟态。这种拟态与更容易被动物捕食无关,A正确,B错误。CD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

7、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拟态的形成过程是动物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所表现的一个方面,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D正确。故选B。2. 【答案】C【解析】偷猎者为了获取象牙,大量捕杀非洲象。象牙长的非洲象被杀死,象牙短的非洲象存活下来。非洲象在持续偷猎之前就产生了短象牙和无象牙的变异,人的偷猎行为对其进行了选择,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象牙的平均长度明显减小,并有一些个体及它们的后代不再长出象牙,因此短象牙或没有象牙的非洲象为适者生存。故选C。3. 【答案】D【解析】“人类在挖食块茎时,土地变疏松,马铃薯长得更大”说明人类的需求和活动对马铃薯的进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A正确;人类的粪便和食物残渣主要为马铃薯的生

8、长提供了无机盐,B正确;由文章推测,进化至今的马铃薯比野生马铃薯体积大,品质更好,C正确;现代马铃薯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错误。4. 【答案】B【解析】A.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活,故A正确。B.病毒中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用药后抗药性弱的个体被淘汰,抗药性强的个体存活下来,并不是病毒为了抵抗药物而产生抗药性,故B错误。C.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新类型的产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故C正确。D.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

9、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新型冠状病毒具有多种类型,体现了基因具有多样性,故D正确。5. 【答案】D【解析】不耐寒的个体不适应环境,被自然淘汰,A正确;耐寒个体适应环境,得以生存繁衍,B正确;题目所述事实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寒冷环境下的三叶草是在生活过程中被选择出来适应寒冷环境的变异类型,D错误。6. 【答案】C【解析】猩猩和海豚都是哺乳动物,体内有膈,A正确;原始哺乳动物 A 能向不同方向进化的内因是遗传和变异,B正确;变异是不定向的,不同环境选择了适应环境的变异类型而保留下来,而不是不同环境导致原始哺乳动物发生了变异,C错误;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D正确。

10、7. 【答案】C【解析】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蜂鸟其薄而长的鸟喙很适合汲取花蜜;蜂鸟还有一套特殊的飞行结构,可在觅食时悬停于花前;另外,蜂鸟有特殊的分叉长舌可伸入花中,然后利用毛细作用将花蜜沿舌头吸出来,蜂鸟的这种适应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有利于个体的生存。故选C。8. 【答案】B【解析】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相互影响,协同进化;马铃薯甲虫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因此马铃薯甲虫不是为了某种因素而产生变异;无毒素的马铃薯会被吃光,不耐受毒素的马铃薯甲虫会找不到食物,因此二者容易被淘汰;马铃薯使马铃薯甲虫卵块脱落属于自然选择。故选B。9. 【答案】(1) 科;次级(或三级)消费者(2) 卵壳的颜色、破卵壳与完整卵之间的距离;破卵壳内表面所呈现的醒目白色会增加卵或雏鸥被捕食的可能性(3) 先天性;自然选择【解析】(1) 生物分类等级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目和属之间的分类等级是科,黑头鸥取食昆虫,不直接以生产者为食,因此一般是次级(或三级)消费者。(2) 从资料一的实验结果可知,资料一中的实验自变量是卵壳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