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中“80后”员工的心理管理策略1课件_第1页
企业中“80后”员工的心理管理策略1课件_第2页
企业中“80后”员工的心理管理策略1课件_第3页
企业中“80后”员工的心理管理策略1课件_第4页
企业中“80后”员工的心理管理策略1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1年6月企业中“80后”员工的心理管理策略【课程目的】理解“80后”员工的内心世界,调整心态,把握自身面对“80后”员工的管理角色理解“80后”员工成长的社会背景,学会有效梳理与调整员工心态,帮助员工快速走向成熟理解“80后”员工与现有管理模式的冲突,掌握“80后”心理管理技巧及运用,推动“80后”员工高效工作把握“80后”员工心理需求,掌握80后员工人性激励策略及运用, 激发“80后”员工内在动力 一、告诉您一个真正的“80后”群体 本课程对“80后”员工的定义是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拥有中专或高中以上教育程度的企业中的年轻员工。“80后”成长于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具有与前辈们不

2、同的人生观、价值观、从业观及事业观,呈现出个性张扬、追求自由、敏感、自我成就意识强等个性心理特征。企业组织中随着“80后”员工越来越多,对各级管理者的传统管理策略是一个新的挑战,为此必须重视这一现象,加强对“80后”员工心理特点的研究,建立起针对性更强的管理策略。 什么是“80后”?很多企业的管理者抱怨:“真搞不懂“80后”的员工怎么回事?我们对他们已经够忍让的了!对他们好也不是,不好也不是!他们要求一箩筐,但做起事来却懒懒散散。到底要我们怎么做,他们才满意?”而“80后”员工则抱怨:“为什么领导就是不理解我,不信任我,我的能力比谁差啊?天天叫我干这干那,干完还不满意,这不简直把我当活驴使吗?

3、” 亲爱的主管,不知您在工作中遇到过这些问题没有:企业对大家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在“80后”员工看来无异于浪费时间,多此一举公司采取的成本节约策略,在“80后”员工那儿遭到了抵触情绪,因为他们认为那和自己不相干新员工的培训特别费劲儿,很多人不知道举一反三,讲了很多遍还总是记不住有些80后员工不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且逆反心理严重我公司“80后”员工的主要问题集中在:收入太低,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不同工”、“不同酬”看不到发展前途管理方式不够人性化上下级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对“80后”的一些常见的看法:看法之一:“80后”不能吃苦 看法之二:“80后”一压就碎 看法之三:“80后”没责任心看法之四:“

4、80后”胸无大志 看法之五:“80后”实在太“独 ”看法之六:“80后”藐视榜样 不知您的心中对“80后”有没有类似这样的看法?二、“80后”成长的心路历程“80后”一路走过的时代当他们读小学的时候,读大学不要钱;当他们读大学的时候,读小学不要钱;他们还没能工作的时候,工作是分配的;他们可以工作的时候,撞得头破血流才能勉强找份饿不死人的工作;当他们不能挣钱的时候,房子是分配的;当他们能挣钱的时候,却发现房子已经买不起了“80后”自嘲成长环境对“80后”员工心理特点的影响独生子女居多,习惯了被家庭成员关注,在工作单位就会觉得较为失落和困惑 在物质享受方面得到比以往任何一代得到前所未有的满足 信息

5、化时代导致了“80后”员工价值观多元化、思想自由化教育体制的变革使得“80后”员工对新的知识、方法接受较快 迈克(长子):“得了,我们都是一家人!”杰生(父亲):“首先,我们都是美国人。”美剧成长的烦恼三、“80后”是怎样的一个群体长大未成年对“80后”群体的心理特点分析“80后”是中国社会的“青春期”群体职场中的“80后”与家庭中的青春期个体的心理特点如出一辙职场中“80后”将原生家庭中的亲子关系问题带入了工作里的上下级关系中为了充分理解和有效管理职场中的“80后”,有必要将其视同家庭中的青春期个体青春期群体的心理特点身体的发育速度超过心理发育速度“比长辈认为的要大,比自己想象的要小”自我意

6、识强烈,逆反心理突出对长辈出现“双向依赖”思维偏于理想化,情绪偏于冲动化青年时期的心理发展任务心理学家埃里克森(Erik Erikson)的观点:青春期:“自我同一性”与“同一性混乱”(identity vs. identity confusion)青年期:“亲密”与“孤独”(intimacy vs. isolation) 埃里克森认为青年人会探索自己是谁,会寻找自己是谁,会寻找自己合理的定位:青年人在寻找同一性的过程中,他们要发现自己是谁,是怎样的人,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他们也非常害怕会做出错误的决定导致失败。长者应该允许青年人以某种特定角色去探索各种不同的角色与途径,而不是把某种同一性强加在

7、他们身上。什么是“自我同一性”?自我实现的需要对于理想实现等的需要,也称为“成长需要”尊重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生理的需要想要被他人尊重的需要,也叫“被承认的需要”本层以上都是社会需要,是与他人交流相关的需要躲避对生命构成威胁的危险的需要本能层次上的需要,包括食欲、睡眠的欲望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我是谁?我想做什么?我能(会)做什么?目前的环境支持或允许我做什么?我的职业和生活规划是什么?职场中的“自我实现”“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睡到手抽筋。”部分“80后”梦想的生活“80后”并不缺乏梦想,缺少的是属于自己的梦想“80后”并不是没有目标,缺少的是现实的目标“80后”并不是胸无大志,但是

8、缺乏实现抱负的勇气和努力“80后”并没有生活在今天,生活在现在,而是生活在过去,生活在未来“80后”员工消极心理特征的行为表现个性张扬,以自我为中心自尊心强,不守规矩非常功利,强调自我感受追求享乐,承受力和抗挫折的能力差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80后”员工心理特点对工作的影响 对职场和社会的认知还比较肤浅,停留在学生的阶段在工作中个性彰显,价值观多元化,难以认同企业文化普遍存在所学专业和现有职业脱节的现象,希望企业提供更好的培训 对工作条件和环境有较高的要求,抗压能力弱,心理承受能力差 对自身的期望值较高,离职率较高 辞职的理由 公司电脑不能挂QQ?! 一项调查结果显示,50.3%的大学毕业生第一

9、份工作坚持不到1年就开始跳槽,成为热议的“跳蚤一族”。 相关数据显示,对于“跳蚤一族”越来越多的原因,27.2%的受访者认为是“第一份工作找得太随便”,31.5%的受访者认为“没有摆正心态,难在一个岗位踏实工作”。四、企业中对“80后”的心理管理策略1.开放民主的企业文化对“80后”而言是最有力量的2.主管?兄长?VS 员工?小弟?淡化等级观念3.言传不如身教:榜样的力量4.抛开成见,眼中多看积极的东西5.个性化、多样化培训,推进年轻员工的成长和发展6.工作体验式学习岗位轮转制度从“心”开始“80后”员工的心理管理策略 联想集团推行“称谓无总”,规定名字为三个字则叫后两个字,名字为两个字则直呼

10、其名,否则就罚款50100元。 联想推行这种亲情文化,就是要打破上下级的等级味道,营造出彼此尊重、平等、宽松、包容、民主的企业文化氛围。这取决于企业老板在观念和行为上能不能真正作出改变。联想集团的“无总称呼”7.淡化形式,弹性化、人性化管理8.帮助员工发掘自身价值,促成自我实现9.做好职场安全教育工作10.激励员工的积极工作动力11.鼓励表达,积极对话加强沟通式管理策略12.因势利导,做好“80后”员工的压力与情绪管理职场安全教育策略个人因素在事故发生原因中占绝对比重职场安全教育应采取不断强化的策略正式教育途径与非正式教育渠道结合进行充分利用情绪对人认知、行为的影响 2010年全年份事故统计表

11、(发生因素分析表) 我到底为什么工作?“80后”职场员工的工作动力激励“你给我多少工资,我给你做多少事!”“强化外部动机”的薪酬激励机制你到底为什么工作?东北一家人给我们的启示外部动机是如何损害内部动机的?在不断强化外部动机的同时,逐步培养内部动机富士康员工为什么“N连跳”?!富士康的企业文化与管理问题 富士康的隔离化、超负荷管理:每天工作十二个小时,初来者每月休息一天,后来变为一周休息一天;上班不能说话,同一单位的员工不住一室,互不熟悉无法交流;回去休息的时间各不相同,回到宿舍只见到其它人睡觉,不好意思打扰;上厕所也要找人顶班才能去;男女感情问题无法倾诉。青年时期的心理发展任务埃里克森(Er

12、ik Erikson)的观点:青春期:“自我同一性”与“同一性混乱”(identity vs. identity confusion)青年期:“亲密”与“孤独”(intimacy vs. isolation)松下幸之助的成功奥秘“以公司为家”家庭式经营模式“终身雇佣制”与“论资排辈制”公司家庭、同事亲人符合中国国情和文化的管理策略是什么?职场人际沟通要诀:每个人都需要知道自己很重要工作中的人际关系问题大多是角色之间的冲突而非个体之间的矛盾冲突各方的出发点和目的基本是一致的把工作做好人际关系问题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沟通的障碍猫咪和狗狗为什么不能和睦相处?沟通问题的根源VS人际沟通的技巧:1.把您心中

13、的想法清楚的说出来2.学习用话语来表达内心的情绪与感受3.不要“越界”4.对事不对人5.不要让第三人帮你传话管理者如何与“80后”员工沟通?掌握员工在工作中的心理诉求,并作积极的引导 沟通的地点和场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沟通的效果 用“80后”惯用的沟通工具与他们交流要与员工进行企业远景的沟通,让员工看到自己在企业未来的发展 在具体沟通的方式上,坚持“少批评多指导”的原则,采取“私下批评、公开表扬”的方式 掌握职场人际沟通基本要诀,将其应用到对“80后”员工的沟通工作中去百度公司的案例 在百度,每一个员工的邮箱里都有许多同事的邮件,内容五花八门。在邮箱的抄送栏里你可以点击任何一位员工和领导的邮箱。有兴趣和时间时员工们经常回复邮件,来回反馈,并将话题抄送给更多的人。 当一个话题引起很多人共鸣,大家就会通过邮件相约到一起,原本陌路的同事因此增加了交流的机会,发现与自己有共同喜好的朋友。对于技术难题经常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集体的智慧可以迅速解决很多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