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精品解析浙教版九下1.4生物的进化同步练习登录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浙教版九下1.4生物的进化同步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2021慈溪模拟)科学假说在科学发现中起着重要作用,但需要相应的现象或证据支持。下列现象与假说对应的有()宇宙3K的微波背景辐射-大爆炸宇宙论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大陆漂移假说发现了处于爬行类和鸟类过渡类型的始祖鸟化石-达尔文进化论地球有昼夜更替现象-地球是一个球体A B C D【答案】A【考点】生物进化的理论;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解析】【分析】科学假说是用已获得的经验材料和已知的事实
2、,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对未知自然界事物产生的原因及其运动规律做出推测性的解释。【解答】宇宙的膨胀会使这些光子越来越暗,波长越来越长,能量越来越低,根据理论,当今的宇宙背景辐射应当相当于3K的黑体辐射,又叫“微波背景辐射”。这种辐射就是“宇宙背景辐射”,类似宇宙大爆炸的遗产,符合题意;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南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他坚持该想法继续研究下去,因此之后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符合题意;达尔文认为生物进化是缓慢的,那么在一种生物向另一种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应当存在过渡的类型,
3、符合题意; 地球有昼夜更替现象是地球自转的结果,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2人类在探索自然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对自然界认识的“假说”,下列证据能支持相应“假说”的是()A气球膨胀时,球面各点彼此远离宇宙膨胀学说B尺蛾群体中不同个体数量变化自然选择学说C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板块构造学说D地球有昼夜更替的现象地球是个球体【答案】B【考点】生物进化的理论;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解析】【分析】自然选择指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现象。根据科学研究及天文观测发现从宇宙大爆炸开始,整个宇宙在不断膨胀,星系彼此之间的分离运动也是膨胀的一部份,而不是由于任何斥力的
4、作用。【解答】A、气球膨胀,球面各点远离,属于模拟实验,不能作为证据;故A错误;B、生物群体不同性状个体数量的变化是选择的结果,支持自然选择学说;故B正确;C、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是流水的作用,与板块构造学说没有关系;故C错误;D、地球昼夜更替是地球自转导致的,与地球形状无关;故D错误;故答案为:B。3(2021九下浙江期末)地球的发展历史可以分成若干个代,新生代占优势的陆地动物和植物分别是()A三叶虫和藻类植物 B昆虫和蕨类植物C爬行动物和裸子植物 D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答案】D【考点】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与规律【解析】【分析】地球的发展历史划分为五个地质年代: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
5、新生代,根据新生代的动物和植物分析。【解答】从距今七千多万年前开始,地球又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新生代。新生代分为第三纪和第四纪两个地质历史阶段,新生代是高级种子植物被子植物时代。中生代末期出现的木兰科、杨柳科、桦树、月桂等被子植物,在新生代有很大发展。被子植物是真正的绿色开花植物,它的繁盛,将地球装扮得五彩缤纷,芳香四溢。除了双子叶植物外,单子叶植物也出现了,它们是今天粮食作物、甘蔗和竹类等 植物的祖先。新生代是鸟类、哺乳类动物繁荣昌盛的时代,它们分别占据了空中和陆地,在浩翰的海洋里也生活着鲸、海豹、海牛等哺乳动物,因此新生代占优势的陆地动物和植物分别是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6、:D4(2021九下丽水月考)节肢动物的鳃的进化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鳃进化出的结构是不同的 B鳃的进化有利于适应生存环境C鳃的进化与遗传、变异无关 D鳃的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答案】C【考点】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与规律【解析】【分析】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而节肢动物的鳃的进化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解答】A、由图发现节肢动物的鳃进化过程中出现鳃、翅、纺织器,因此说明鳃进化出的结构是不同的,A不符合题意;B、生物都在不断地适应环境,不能适应环境的生物将会被淘汰,因此鳃的进化有利于适应生存环境,B不符合题意;C、生物性状的改变是遗传
7、和变异以及生物为了适应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故鳃的进化与遗传、变异有关,C符合题意;D、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环境的定向选择决定的即适者生存,因此鳃的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5(2021九下丽水月考)下列假说与其证据相一致的是()选项 假说 证据A 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 太阳自转方向与八大行星公转方向一致B 化学进化假说 始祖马化石C 大爆炸宇宙论 宇宙年龄约有137亿年D 生物进化论 陨石中发现氨基酸AA BB CC DD【答案】A【考点】化石;生物进化的理论;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解析】【分析】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指的是康德和拉普拉斯各自提出关于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学说。化学进化论,
8、认为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无机物可以转变为有机物,有机物可以发展为生物大分子和多分子体系,直到最后出现原始的生命体。“大爆炸宇宙论”指的是宇宙体系在不断地膨胀,它的演化如同一次规模巨大的爆炸。生物进化论是达尔文对动植物和地质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后,当时是对物种起源的一种猜测而提出的一种假说,根据各种学说起源概念切入解答。【解答】A、在宇宙化论上,认为太阳系形成于太阳旁的气体云中,即星云。当它收缩到原来的几百分之一时,角速度大大增加(角动量守恒),强大的离心力使得物质分布趋向于扁平,在旋转过程中不断撞击摩擦,慢慢凝聚成整个太阳系。最终这些源于同一原始星云的物质基本落入同一个平面内。所以不仅是
9、所有大行星、小行星公转都在一个方向,而且所有卫星和太阳自转也在同一方向,A符合题意;B、化学进化论,即主张从物质的运动变化规律来研究生命的起源。化学进化论在自然科学中是指一种阐释从无机物中产生地球生命起源的理论。在米勒实验该实验模仿了早期地球的环境,科学家发现通过与生命无关的自然化学反应能够产生被称为生命原材料的氨基酸,B不符合题意;C、大爆炸宇宙论是现代宇宙学中最有影响的一种学说。它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宇宙曾有一段从热到冷的演化史。在这个时期里, 宇宙体系在不断地膨胀,使物质密度从密到稀地演化,如同一次规模巨大的爆炸。2014年3月17日美国物理学家宣布,首次发现了宇宙原初引力波存在的直接证据,
10、C不符合题意;D、进化论是指研究生物史中生命扩大适应范围,增加生存余地的发展状况,化石是生物进化论最直接的证据,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6化石之所以能够成为生物进化的证据,主要原因是()A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迹B各类生物的化石,在地层里的出现是有一定顺序的C化石是古生物学研究的对象D化石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才形成的【答案】B【考点】化石【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化石作为生物进化证据的缘由。【解答】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
11、,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另外,科学家还发现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是没有化石的,说明地球上最初是没有生命的。因此化石之所以能够成为生物进化的证据,主要原因是各类生物的化石,在地层里的出现是有一定顺序的,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7某科学学习小组利用甲、乙、丙三种动物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得到如下结果。分析数据可知,三种动物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动物 甲 乙 丙完成取食前的尝试次数 165 32 5A甲乙丙 B乙甲丙 C丙甲乙 D甲
12、丙乙【答案】A【考点】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与规律【解析】【分析】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动物可以通过尝试和错误产生学习行为,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就越复杂,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解答】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别的。动物越低等,学习能力也就越差。表中尝试次数越少的动物越高等,三种动物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甲乙丙,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8地球上的各种生物都是进化而来的,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A地层发现了鱼类化石,在B地层发现了海象化石,因此可知B层比A层新近B由细胞色素C差异可
13、推测生物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历程C同源器官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D新近地层中生物结构一定是复杂的【答案】C【考点】化石;生物进化的理论【解析】【分析】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解答】A、在A地层发现了鱼类化石,在B地层发现了海象化石,不能证明B层比A层新近,A不符合题意;B、同源器官是指不同生物的某些器官在基本结构、各部分和生物体的相互关系以及胚胎发育的过程彼此相同,但在外形上有时并不相似
14、,功能也有差别。例如,鱼类的胸鳍、鸟类的翼和兽类的前脚都是前肢的各种状态, 从而反映出生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亲缘关系,不能说明生物的进化历程,B不符合题意;C、比较解剖学是对各类脊椎动物的器官和系统进行解剖和比较研究的科学,比较解剖学为生物进化论提供的最重要的证据是同源器官,同源器官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C符合题意;D、古老地层中都是简单生物的化石,而新近地层中含有复杂生物的化石,但不一定结构都是复杂的,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9节肢动物鳃的进化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鳃进化出的结构是不同的 B鳃的进化有利于适应生存环境C鳃的进化与遗传、变异无关 D鳃的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答案】
15、C【考点】生物进化的理论;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与规律【解析】【分析】达尔文进化论认为,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解答】A、据图可见:鳃进化出的结构是不同的,A不符合题意;B、据图可见:鳃的进化有利于不同动物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B不符合题意;C、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鳃进化,C符合题意;D、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环境的走向选择决定的即自然选择的结果(适者生存),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0许多特殊的动植物被称为“活化石”,如我国的银杏树。1938年在南非附近的印度洋中捕获了第一条被称为“活化石” 的腔棘鱼。银杏树和腔棘鱼都被称为“活化石”,这是因
16、为()A在自然界十分稀有和珍贵B该物种出现年代早,但形态结构至今无多大变化,在自然界仍有后代生存C该物种出现年代早,但至今仍有后代繁衍D该物种在地球上出现的年代很早,其化石十分稀有和珍贵【答案】B【考点】化石【解析】【分析】“活化石”是指在生物进化中,某一物种长期处于停滞进化状态,并且是现存的种类。【解答】活化石可以的讲叫孑遗生物,是指任何生物其类似种只存在于化石中,而没有其它现存的近似种类。这些种类曾经从主要的灭绝事件中存活下来,并保留过去原始的特性。故答案为:B11原始生命出现之后,下列最符合生物进化顺序的是()A光合作用厌氧呼吸有氧呼吸B厌氧呼吸有氧呼吸光合作用C有氧呼吸光合作用厌氧呼吸
17、D厌氧呼吸光合作用有氧呼吸【答案】D【考点】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与规律【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进化顺序。【解答】最初的地球上无氧,因而原始生命为厌氧呼吸,当这些生物消耗掉大部分有机物后,经突变和自然选择,逐步分化出自养型生物。自养型生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逐渐增加了大气中的氧含量,为需氧生物的产生创造了条件,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12下列证据中,不支持两种动物间存在亲缘关系的是()A鹰的翅膀骨骼与马的前肢骨骼相似B人类的胚胎和鲸的胚胎早期发育很相似C黑猩猩和人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数目相同D海狮和海豹的形态很相似【答案】D【考点】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与规律【解析】【分析】两种动物间是否存在
18、亲缘关系,就看二者之间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有无相同点。相同点越多,亲缘关系越近。【解答】A、鹰的翅膀的骨酪与马的前肢骨酪相似,这属于结构上的相似点,说明二者具有亲缘关系,A不符合题意;B、人类的胚胎和鲸的胚胎早期发育很相似,这属于结构和功能相似,说明二者具有亲缘关系,B不符合题意;C、黑猩猩和人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数目相同,这属于结构上的相似点,说明二者具有亲缘关系,C不符合题意;D、海狮和海豹的形态很相似,外形相似,是因为二者的生活环境相似,为了适应环境的结果,不能说明二者具有亲缘关系,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13关于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说法中,不确切的是()A米勒实验说明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物形成
19、有机物是可能的B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已经得到了实验证实C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可能是相同的,环境的变化导致了差异D生物化石为生物的进化学说提供了最直接最有利的证据【答案】B【考点】化石;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与规律;生命的起源【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命的起源和进化。【解答】 A、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
20、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在原始地球大气中,无机物可以形成有机物,A不符合题意;B、化学起源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
21、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但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还没有得到准确的实验证实,B符合题意;C、生物在繁衍的过程中,会不断地产生变异,其中的许多变异是能够遗传的,这些不断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生物在生存过程中,既要与自然环境进行斗争,又要与其他生物进行斗争自然选择使不断变化的生物适应于不断变化的环境自然选择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因此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祖先可能相同,环境的变化导致了差异,C不符合题意;D、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
22、变化而形成的并不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就叫化石,研究发现,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埋藏于较浅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比较相似,埋藏于较深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差别较大,并且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越是晚期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的进化历程和进化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因此化石是研究进化的主要证据,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14以下发现不属于化石的是()A1993年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出土了大量“恐龙蛋”B煤块上发现了三
23、叶虫痕迹C森林古猿留下的脚印D我国汉代古墓中发现的丝绸【答案】D【考点】化石【解析】【分析】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最常见的是骨头与贝壳等。【解答】1993年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出土了大量“恐龙蛋”,煤块上发现了三叶虫痕迹,森林古猿留下的脚印都属于化石,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15如图为地层分布图,图中最有可能发现化石的是()A B C D【答案】A【考点】化石【解析】【分析】沉积岩有二个重要特征:一是有层理构造,二是化石。变质岩是已生成的岩石,在岩浆活动、地壳运动产生的高温、高压条件下,原来岩石成分、性质发生改变形成(如石灰岩变成大理岩等)。玄武岩,属岩浆岩中的喷出岩,是岩
24、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的,花岗岩,是岩浆岩中的侵入岩,是岩浆侵入地壳裂隙冷却凝固而成的,沉积岩的岩层在漫长的地质时期一层层堆积而成,岩层中常能找到已经成为化石的古生物遗体或遗迹,只有在沉积岩中才存在化石。【解答】化石存在于沉积岩中,花岗岩为岩浆岩,大理岩为变质岩,两者不可能含有化石,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16如图为拍摄于台湾省野柳地质公园的海洋生物化石照片,据图回答该景观的形成过程顺序正确的是()A沉积作用地壳抬升海水侵蚀B海水侵蚀地壳抬升沉积作用C沉积作用地壳抬升风力侵蚀D地壳抬升沉积作用海水侵蚀【答案】A【考点】化石【解析】【分析】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最常见的是骨
25、头与贝壳等。【解答】根据照片中的化石可推知,该古生物死亡后,在沉积作用下成为了岩石的一部分,之后由于地壳抬升运动,该岩石露出地表,最后在海水的侵蚀作用下,形成了照片中的景观,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17(2020南浔模拟)比较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常用方法。6种生物与人的细胞色素的氨基酸组成的差异如图,合理的推测是()A向日葵与人的亲缘关系最远B生物是不断进化的C果蝇在地球上出现早于酵母菌D黑猩猩与人类具有完全相同的基因组【答案】B【考点】生物进化的理论;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与规律【解析】【分析】生物进化是指一切生命形态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解答】A、差异氨基酸数目越多,两者亲缘关系越远,所以酵母
26、菌与人的亲缘关系最远;故A错误;B、由图可知,氨基酸差异数目,随着生物的复杂程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说明生物是在不断进化的;故B正确;C、果蝇与人的氨基酸差异数目比酵母菌的差异数目少,所以酵母菌出现的更早;故C错误;D、该图只是比较了细胞色素的氨基酸差异,不能说明黑猩猩与人类具有完全相同的基因组;故D错误;故答案为:B。18(2020余杭模拟)如图是某农田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群体密度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理论的是()A从曲线变化可知,害虫群体中原来就存在抗药性个体B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农药对害虫定向选择的结果C随着农药的使用,害虫群体的抗药性逐渐增强D农药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变异【答
27、案】D【考点】生物进化的理论【解析】【分析】自然选择指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现象,最初由CR达尔文提出。达尔文从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认为生物的变异、遗传和自然选择作用能导致生物的适应性改变。【解答】A、变异是不定像的,所以抗药性个体肯定是存在的,不然使用农药后害虫群体密度直接为0;故A不符合题意;BC、农药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导致抗药性的害虫存活下来,最终害虫的抗药性越来越强;故BC不符合题意;D、害虫的抗药性变异与农药无关,农药是定向选择;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二、填空题19生物进化论的基本观点:生物是由共同的祖先经过漫无止境的进化逐渐 而来的;生物是可变的
28、,是进化而来的;生物之间存在着或近或远的 。【答案】演变;亲缘关系【考点】生物进化的理论;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与规律【解析】【分析】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生物进化的基础是遗传变异。【解答】生物进化论的基本观点:生物是由共同的祖先经过漫无止境的进化逐渐演变而来的;生物是可变的,是进化而来的;生物之间存在着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生物的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
29、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人类与其他生物有共同的祖先,表明各类生物之间存在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故答案为:演变;亲缘关系200.7亿年前至今,地球在新生代第三纪经历了大规模的造山运动,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等许多世界上的高大山脉,奠定了现代地球地貌的基础;而 动物和 植物也正是在那个地质年代大量出现。【答案】哺乳;被子【考点】生物进化的理论;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与规律【解析】【分析】地球的发展历史划分为五个地质年代: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从距今七千多万年前开始,地球又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新生代。新生代分为第三纪和第四纪两个地质历史阶段,新生代是高级种子植物-被子植物时代,
30、中生代末期出现的木兰科、杨柳科、桦树、月桂等被子植物,在新生代有很大发展。被子植物是真正的绿色开花植物,它的繁盛,将地球装扮得五彩缤纷,芳香四溢。除了双子叶植物外,单子叶植物也出现了,它们是今天粮食作物、甘蔗和竹类等 植物的祖先。新生代是鸟类、哺乳类动物繁荣昌盛的时代,它们分别占据了空中和陆地,在浩翰的海洋里也生活着鲸、海豹、海牛等哺乳动物。【解答】0.7亿年前至今,地球在新生代第三纪经历了大规模的造山运动,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等许多世界上的高大山脉,奠定了现代地球地貌的基础;地壳运动剧烈,大部分恐龙灭绝,哺乳动物出现,被子植物大量出现,这是地球历史上的新生代。故答案为:哺乳;被子21如图表示在
31、A、B、C三个不同岩层中都发现了生物化石,请分析回答:(1)在三个岩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的排列顺序是(用图中字母表示) 。(2)通过对不同年代地层中埋藏的生物化石的研究发现,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 、 。(3)另外科学家们还发现,在最古老的地层里没有化石,这说明 。【答案】(1)CBA(2)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3)地球上最初是没有生命的【考点】化石;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与规律【解析】【分析】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解答】(1)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
32、,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因此在三个岩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的排列顺序是CBA。(2)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3)另外科学家们还发现,在最古老的地层里没有化石,这说明地球上最初是没有生命的故答案为:(1)CBA(2)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
33、陆生(3)地球上最初是没有生命的22如图的进化树显示了目前科学家对小熊猫、大熊猫、熊和浣熊之间亲缘关系的认识,请据图回答问题:(1)在小熊猫与熊中,大熊猫与 的亲缘关系最近。(2)在小熊猫与大熊猫中,浣熊与 的亲缘关系最远。(3)如图说明了四种生物 。【答案】(1)熊(2)大熊猫(3)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它们有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考点】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与规律【解析】【分析】分析题中的进化树可知,小熊猫、大熊猫、熊和浣熊有共同的祖先,其祖先由于某种原因朝两个方向进化,一支进化成了浣熊和小熊猫,一支进化成了大熊猫和熊。【解答】(1)由分析可知,在小熊猫与熊中,大熊猫与熊的亲缘关系最近。(2)由
34、分析可知,在小熊猫与大熊猫中,浣熊与大熊猫的亲缘关系最远。(3)如图说明了四种生物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它们有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故答案为:(1)熊(2)大熊猫(3)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它们有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23(2020七上西湖期中)据中国海警局发布的消息,2020年10月11日,中国海警2501舰艇编队进入钓鱼岛巡航,岛上盛产山茶、棕榈、仙人掌、海芙蓉等珍贵中药材,地表长有苔藓等植物,其中黄尾屿因鸟多,又称“鸟岛”、南小岛蛇多,简直遍布全岛。回答以下各题:(1)岛中的鸟和蛇比较它们具有的共同特征_。A体温恒定 B体外受精 C卵生 D用肺呼吸(2)“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
35、学牡丹开。”这是清代诗人袁枚写的20字小诗苔。下列关于诗句中相关植物的理解错误的是_。A“白日不到处”说明“苔”生长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B“苔”和“牡丹”的结构层次都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C“苔”和“牡丹”都属于绿色开花植物D从生物进化角度分析,“牡丹”比“苔”更高等【答案】(1)C;D(2)C【考点】结构与层次;常见的脊椎动物;种子植物;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与规律【解析】【分析】卵生是指动物受精卵在母体外进行发育的生殖方式。鸟、绝大多数爬行动物都是卵生的。在有性生殖中,按受精方式不同可分为体外受精和体内受精两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的受精过程在体内进行,属于体内受精。爬行动物用肺呼吸,在
36、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鸟有气囊辅助肺呼吸,体温恒定。植物根据其能否产生种子可分为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不能产生种子,它们用孢子繁殖后代,称为孢子植物。能产生种子的植物称为种子植物,种子植物又可分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就是我们常说的绿色开花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的顺序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解答】(1)鸟体温恒定,体内受精,卵生,有气囊辅助肺呼吸;蛇属于爬行动物,体温不恒定,体内受精,卵生,用肺呼吸。(2)A、“苔”属于苔藓植物,生长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A理解正确,不符合题意。B、“苔”和“牡丹”的
37、结构层次都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B理解正确,不符合题意。C、“苔”属于苔藓植物,“牡丹”属于被子植物即绿色开花植物,C理解错误,符合题意。D、从生物进化角度分析,被子植物比苔藓植物更高等,D理解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1)CD;(2)C24(2020定海模拟)若、表示具有血缘关系的三类生物,如图是这三类生物的化石在不同地层中的出现情况,则三类生物的进化关系最可能是 (用、和表示),现存各类生物的出现是 的结果。【答案】;自然选择【考点】生物进化的理论【解析】【分析】生物进化是指一切生命形态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进化”一词来源于拉丁文evolution,原义为“展开”,一般用以指事物的逐
38、渐变化、发展,由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状态。1762年,瑞士学者邦尼特最先将此词应用于生物学中。后来,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理论也是基于这一理论而诞生。【解答】由图可知,最底层只有一种生物,而第二层有两种生物,第三层有三种生物,物种在进化过程中,是以变异为基础的,然后通过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所以越少的越早期,然后不同物种最终存活下来,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故答案为:(1) ;(2)自然选择。25(2020温州模拟)太阳能黑光灯灭虫装置,在农业生产中已经得到一定的应用。(1)长期使用农药会使害虫产生抗药性,这是 的结果,而用黑光灯诱杀害虫,对虫害的防治更具可持续性,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2)生产薄
39、膜太阳能电池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镉的固体废弃物,为保护环境,含镉(Cd)固体废弃物必须及时处理。下面是处理过程中某一重要反应:CdSO4+Na2S=+Na2SO4。该方框中填入的物质的化学式是 。【答案】(1)自然选择(2)CdS【考点】生物进化的理论;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自然选择指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现象,即生物的变异、遗传和自然选择作用能导致生物的适应性改变。(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物质的化学式。【解答】(1)长期使用农药会使害虫产生抗药性,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而用黑光灯诱杀害虫,对虫害的防治更具可持续性,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2)根据方程式 Cd
40、SO4+Na2S=+Na2SO4 得到:1Cd+2S+4O+2Na=x+2Na+1S+4O,那么x由1Cd和1S构成,即化学式为 CdS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米勒实验装置中模拟原始大气环境的是 (选填“1”或“2”或“3”),该模拟实验可以说明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物可以形成 ;(2)与大猩猩的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3)猕猴、兔、鸡、金枪鱼在性状的差异是由 决定的。【答案】(1)1;有机物(氨基酸等有机物)(2)猕猴(3)基因【考点】生物进化的理论【解析】【分析】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步。在这个实验中,一个盛有水溶液的烧瓶代表原始的海洋,其上部球型空间里含有氢气、
41、氨气、甲烷和水蒸气等还原性大气”。米勒先给烧瓶加热,使水蒸气在管中循环,接着他通过两个电极放电产生电火花,模拟原始天空的闪电,以激发密封装置中的不同气体发生化学反应,而球型空间下部连通的冷凝管让反应后的产物和水蒸气冷却形成液体,又流回底部的烧瓶,即模拟降雨的过程(如图)。经过一周持续不断的实验和循环之后。米勒分析其化学成分时发现,其中含有包括5种氨基酸和不同有机酸在内的各种新的有机化合物。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分析题中信息可知,与大猩猩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其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的差异越小,与大猩猩亲
42、缘关系越远的生物,其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的差异越大。【解答】(1)从1处泵入的气体成分是模拟原始大气,有水蒸气、氨气、甲烷等,与现在大气成分的主要区别是无氧气。米勒提出的问题是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小分子能生成有机小分子吗 米勒做出的假设是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小分子物质能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他搜集到的证据是在冷却的液体中检测到氨基酸等有机物。得出的结论是在原始地球条件下,由无机小分子物质合成构成生命的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可能的。因此,米勒实验装置中模拟原始大气环境的是1,该模拟实验可以说明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物可以形成有机物。(2)通过题干数据的比较可知:大猩猩与猕猴有1个氨基酸不同,与兔有6个
43、不同,与鸡有12个不同,与金枪鱼有20个不同,基于这些数据分析,与大猩猩的亲缘关系最近的是猕猴。(3)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因此,猕猴、兔、鸡、金枪鱼在性状的差异是由基因决定的。27(2020九上绍兴期末)如图是表示长期使用某一种农药后马铃薯甲虫数量的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曲线AB段下降的原因是 (2)曲线BC段上升,因为马铃薯甲虫中存在 个体【答案】(1)大多数害虫不具抗药性而被农药杀死(2)抗药性【考点】生物进化的理论【解析】【分析】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害虫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
44、性弱。使用农药时,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解答】(1)从图中可以看到,使用某一种农药消灭害虫,开始使用的一至六年效果较好,后来随着年限延长,杀虫剂效果越来越差,因此曲线AB段下降的原因是大多数害虫不具抗药性而被农药杀死。(2)随着杀虫剂的继续使用,对该种害虫的效果越来越差,即该种害虫表现出越来越强的抗药性,而实验证明,在未使用某一种农药前,某些害虫个体已具有这种抗药性,后来随着年限延长,杀虫剂效果越来越差,曲线BC段上升,因为马铃薯甲虫中存在抗药性个体。故答案为:(1)大多数害虫不具抗药性而被农药杀死;(2)抗药性28(2020七上吴兴期末
45、)研究人员在野外高山上发现一块有海洋动物化石的岩石,该岩石的类型是 ,说明很久以前这里曾经是海洋,这是 的有力证据。进一步研究发现,该类动物现还生存于热带印度洋西太平洋珊瑚礁水域,身体柔软,有贝壳,则该海洋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哪一类? 。【答案】沉积岩;地壳变动;软体动物【考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化石;岩石的类型【解析】【分析】化石就是生活在遥远过去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变成的石头。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上曾经生活过无数的生物,这些生物死亡后的遗体或是生活遗留下来的痕迹,许多都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在随后的岁月中,这些生物遗体中的有机质被分解殆尽,坚硬的部分如外壳、骨骼、枝叶等与包围在周
46、围的沉积物一起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解答】(1)生物遗体中的有机质被分解殆尽,坚硬的部分如外壳、骨骼、枝叶等与包围在周围的沉积物一起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形成化石。因此化石属于沉积岩。(2)海洋生物化石的存在,证明这里以前是海洋。海洋经过地壳运动形成陆地。因此这是地壳变动的有力证据。(3)珊瑚礁为许多动植物提供了生活环境,其中包括蠕虫、软体动物、海绵、棘皮动物和甲壳动物,此外珊瑚礁还是大洋带的鱼类的幼鱼生长地。该类生物身体柔软有贝壳,因此是软体动物。故答案为:(1)沉积岩;(2)地壳变动;(3)软体动物三、实验探究题29进化树又称“系统树”“系谱树”,简明地表示了生物的进化历程和亲缘关系。此树从树
47、根到树梢代表地质时间的延伸,主干代表各级共同祖先,大小分枝代表相互关联的各个生物类群的进化线索。请据下图分析回答:(1)树根处A代表 ,它生活在 中。(2)A由于 不同,进化成代表不同生物类群的两大主干。进化树的两大主干代表的分类单位是 。(3)鸟类和哺乳类都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 进化来的。(4)C与蕨类植物的区别是 。(5)从进化树中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 。【答案】(1)原始生命;原始海洋(2)营养方式(或能否制造有机物);界(3)爬行类(4)C用种子繁殖,蕨类植物用孢子繁殖(5)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考点】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与规律【解析】【分析】根据生物进化树相
48、关知识解题即可;在生物进化树中,生物越高等,所处的位置就越高。【解答】解:(1)根据生命的起源相关知识可知: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闪电的作用下,合成了简单的有机物;简单的有机物在原始的海洋中,经过上万年的积累与相互作用,形成了复杂的有机大分子物质,进一步形成能够独立生活和繁殖的体系;就诞生了原始生命;(2)原始生命由于营养方式的不同,一部分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进化成植物;另一部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进化为动物。根据生物分类知识可知,进化树的两大主干代表的分类单位是界;(3)脊椎动物进化的历程为:古代的鱼类古代的两栖类古代的爬行类古代的鸟类和古代的哺乳类;故鸟类和哺乳类都是由共同的原
49、始祖先古代的爬行类进化来的;(4)C是裸子植物,是种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蕨类植物是孢子植物,用孢子繁殖后代;故两者的主要区别是繁殖方式的不同;(5)从进化树中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故答案为:(1)原始生命、原始海洋;(2)营养方式(或能否制造有机物)、界;(3)爬行类;(4)C用种子繁殖,蕨类植物用孢子繁殖;(5)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30科学家在某处发现了一些动物的化石,其中有三种动物的头部化石保存比较完整。科学家经过研究认为这三种动物的食性各不相同,有食虫的、有食肉的、还有食草的,请回答:(1)哺乳动物的牙齿出现了分
50、化,有 ,适于 ; ,适于 ; ,适于 。(2)形成化石A的动物的食性应是 的;形成化石B的动物的食性应是 的;形成化石C的动物的食性应是 的。【答案】(1)门齿;切断食物;臼齿;磨碎食物;犬齿;撕裂食物(2)食肉;食虫;食草【考点】化石【解析】【分析】哺乳动物的牙齿分为:门齿、犬齿和臼齿;其中门齿主要功能是切断食物、臼齿主要功能是研磨食物、犬齿主要功能是撕裂食物。一般含有犬齿的是肉食性动物;含有门齿和臼齿,没有犬齿的是草食性动物;有些都具有,是杂食性的。【解答】解:(1)哺乳动物的牙齿出现了分化,有门齿,适于切断食物;臼齿,适于磨碎食物;犬齿,适于撕裂食物。(2)据图可知,化石A具有发达的犬
51、齿,故属于肉食性动物;化石B门齿尖锐,犬齿不发达,臼齿上有锐利的齿尖,故为食虫动物;化石C具有发达的门齿和臼齿,没有犬齿,故属于草食性动物。故答案为:(1)门齿、切断食物、臼齿、磨碎食物、犬齿、撕裂食物;(2)食肉、食虫、食草。31现在大部分马的体形都是流线型的,而且跑得很快。科学家们已经找到了与马相似的动物的骨骼化石。他们认为这些动物是现代马的祖先。科学家们同时也已经能够确定化石动物生存的时期。下面的表格中提供了三种化石和现代马的信息。(1)表格中的什么信息是现代马从其他三种动物演化过来的最强有力的证据(2)为查明马一直以来是如何进化的,科学家们可以从事的进一步的研究是()A对比在不同时期生
52、存的马的总数B寻找生活在5000万到4000万年前的马的祖先的骨骼(3)下列有关进化论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们是不能相信这个理论的,因为它不能让我们看到这些种类的改变B这种进化的理论对动物是可能的,但是不能应用于人类C进化论是目前一种建立在广泛的证据上的科学理论D 进化论是一种通过科学的实验验证的理论【答案】(1)腿骨结构大部分相同、足趾个数逐渐减少431、中足趾逐渐变得发达(2)B(3)C【考点】化石【解析】【分析】从表格中不同马的腿骨形态可以发现其结构基本相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生趋势性的变化,这一点可作为马进化的证据。如果要完善这些证据,统计马的数量与研究马的进化是无关的,可以在上述
53、表格中的时间外继续寻找马骨骼化石,完善过渡类型。进化论是一种科学假说,它的提出有一定的事实依据,如本题中马的化石,因此有一定的可信度,但这一理论目前无法进行实验验证。根据化石材料所了解的从始(祖)马到现代马的整个发展过程经过学者们的多年研究,马的进化过程大致如下:马的祖先是生活在5500多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始新世的始(祖)马。它们的身体只有狐狸那么大。前足4趾着地,后足3趾着地大约过了1000多万年,到渐新世时才出现了中马。体大如羊前后足均有3趾,中趾明显增大。又过了1000多万年到中新世时出现了草原古马前后足均有3趾,但只有中趾着地行走,侧趾退化。身体已有现代的小马那样大,四肢更长。到了
54、更新世出现了真马,身体达到现代马的大小,中趾充分发达,趾端成为硬蹄,牙齿除齿冠更高外,咀嚼面的褶皱更为复杂,反映出对奔驰于草原和嚼食干草的高度适应。【解答】(1)从图中可以从得出:现代马是由始马,经过中马、草原古马逐渐演化而来的理由是腿骨结构大部分相同、足趾个数逐渐减少431、中足趾逐渐变得发达。(2)科学家在研究马进化的过程中,除了采用了比较化石的方法,还有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等,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所以要寻找生活在5000万到4000万年前的马的祖先的骨骼。(3)A、我们要相信进化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证据的不断发现,人们对生物进化论的
55、过程的认识会大大提高,不一定是我们亲眼看到物种,A错误;B、人类的进化也遵循生物进化论的原理,进化论不但适于动物,也适于人类,B错误;C、进化论是一种建立在大量证据上的科学理论,生物进化论的证据包括化石证据、解剖学证据和分子生物学证据,C正确;D、进化论是一种建立在大量证据上的科学理论而不是已验证的理论,D错误故答案为:(1)腿骨结构大部分相同、足趾个数逐渐减少431、中足趾逐渐变得发达;(2)B(3)C四、解答题32(2021九下丽水月考)中国科学家挖掘到一块动物(取名为“顾氏小盗龙”)化石,据化石上动物遗体特征,恢复其生前样貌,如图所示。该动物浑身披有羽毛,全长大约77厘米,嘴里有牙齿,后
56、肢上有尖锐弯曲的爪子和比身体长的尾巴,特别是前、后肢无论是从结构还是从外部形态来看都像现在鸟的翅膀。(1)顾氏小盗龙与现存鸟类和动物有亲缘关系,理由是 。(2)如果在第一块化石所在地层之下又找到了第二块化石,它的特征是身体扁平,全身具有鳞片,无四肢,但身体两侧有鳍状结构。分析说明哪一块化石可能更古老?【答案】(1)爬行类 具有鸟类和爬行类的特征(2)答:第二块化石可能更古老,因为第二块化石更接近鱼类动物的特征【考点】常见的脊椎动物;化石【解析】【分析】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
57、成的。【解答】(1)由题干资料可知该化石中的生物浑身披有羽毛,前肢,与鸟的翅膀相似,具有鸟类的特征,它应该是爬行类向鸟类进化的中间过渡类型,因此顾氏小盗龙与现存鸟类和动物有亲缘关系。(2)第二块更古老,因为第二块更接近爬行动物的特征根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
58、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故答案为:(1)具有鸟类和爬行类的特征(2)第二块化石可能更古老,因为第二块化石更接近鱼类动物的特征336500万年前恐龙突然灭绝后,哺乳动物开始兴起,其中一支就是有袋类动物。它们在以前的大洋洲、非洲、南极洲等地繁衍生长,如图甲。后来大陆逐渐分离开,直到现在的位置,如图乙。现在,有袋类动物是大洋洲特有的哺乳动物。它的胎儿在发育不完全时就“早产”,之后幼体在母体的育儿袋中继续发育:(1)人类等哺乳动物的子宫内具有连接母体和胚胎的 ,而有袋类动物没有这一完整的结构,所以“早产”。(2)现今大洋洲的形成,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是板块 的结果。(3)在非洲、南极洲等地曾经出现有袋
59、类动物的最可靠证据是 。(4)为什么古老的有袋类动物能在大洋洲生活至今?请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胎盘(2)张裂(3)化石(4)大洋洲的自然环境适合有袋类动物繁衍生长;有袋类动物在生存斗争中占优势;缺少更高等的哺乳动物(或“缺少天敌”);大洋洲的环境变化不大;有袋类动物进化缓慢等(合理即可)【考点】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化石;生物进化的理论;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解析】【分析】1、哺乳动物胎生哺乳,胎儿在母体内发育成熟,通过胎盘和脐带与母体相连从母体中获得营养和氧气,代谢废物由母体血液带出;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分为六大板块,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板块的碰撞挤压形成高山深沟,
60、板块的张裂形成裂谷和海洋;3、 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最常见的是骨头与贝壳等 , 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 从化石中可以看到古代动物、植物的样子,从而可以推断出古代动物、植物的生活情况和生活环境,可以推断出埋藏化石的地层形成的年代和经历的变化,可以看到生物从古到今的变化等等 ;4、达尔文进化论认为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现今能生活着的生物都是通过自然选择适应环境的生物。可以从大洋洲的自然环境方面展开回答。【解答】(1) 人类等哺乳动物的子宫内具有连接母体和胚胎的 胎盘, 而有袋类动物没有这一完整的结构,所以“早产” ;(2) 现今大洋洲的形成,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院信息系统与银行的合作模式探讨
- 医疗行业中的可持续包装解决方案-EPS再生料介绍
- 区块链在医疗健康认证中的透明化应用
- 医务管理者的道德领导力培养
- 医疗科技助力医养结合引领养老新风尚
- 低段语文教研组总结模版
- 二房东转租合同范例
- 从金融到非金融看区块链如何全面改变行业
- 医院管理中患者隐私保护的制度建设与实施
- 医疗行业数据泄露的危害与防范措施
- 港口散装液体危险化学品港口经营人的装卸管理人员从业资格考试
- 分子诊断技术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 龙门吊安装拆除安全施工专项方案
- 高水平专业群《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群》自评报告
- 穿孔机作业指导书
- 高等数学同济第七版上册课后习题答案(全套)
- 人教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汇总
- 新航道托福雅思培训班
- 高中-物理 电磁感应现象及应用 说课课件
- 数车实训图纸
- 1小学英语教师面试:听力课SpecialdaysinApril全英文教案及试讲逐字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