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8时间的脚印陶世龙-时间的脚印 教案_第1页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8时间的脚印陶世龙-时间的脚印 教案_第2页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8时间的脚印陶世龙-时间的脚印 教案_第3页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8时间的脚印陶世龙-时间的脚印 教案_第4页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8时间的脚印陶世龙-时间的脚印 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主备人: 审核人: 课型:新授 时间: 月 日 课 题8时间的脚印总第 1 课时课标解读1明确说明对象,理清文章思路,掌握说明顺序中逻辑顺序。2.体会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此前已经接触过说明文的相关文体知识,了解说明文的顺序、说明方法和说明语言。目标要求1.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学习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2.掌握说明顺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掌握说明顺序。教法学法自主研习、合作探究、谈话法评价任务1明确说明对象,理清文章思路;掌握说明顺序中逻辑顺序。2.体会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教学

2、过程二次备课一、【情景创设】新课先来欣赏图片,第一张“恐龙化石”、第二张“三叶虫化石”、第三张自然界中的沉积岩。(屏幕显示)。我们看到的这些岩石,在保存古代生物的同时,还记下了时间的痕迹。那么,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时间的脚印。(屏幕显示标题)二、【探究新知】/【合作探究】/【自主学习】了解写作背景;2、大声齐读一遍3、识记字词腐蚀(sh) 浑浊(zhu) 山麓(l) 海枯石烂(k) 龟裂(jn) 刨刮(bo) 楔形文字(xi) 粗糙(co)4、理解词语海枯石烂:海水枯干,石头粉粹。现多用于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但本文是原意。山麓:山脚。 龟裂:裂开许多缝子。 沟壑

3、:山沟。 胶结:半流体干燥后变硬黏结在一起。【组内研学】1、以时间的脚印为题目有什么好处?文章的题目时间的脚印,是从高士其时间伯伯一诗中引申借用来的。其拟人化手法的运用,形象地说明了那些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岩石中都潜藏着时间的踪影,以引起人们的探究欲望和阅读兴趣。教学过程二次备课2、朗读小诗时间伯伯时间伯伯,你是最伟大的旅行家,你从不犹豫你的脚步,你走过历史的每一个时代。时间伯伯这首小诗既是文章的引子,又紧扣题目。请同学们小组为单位给正文部分的自然段标上序号。明确:第一部分(14)引出话题: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 第二部分(529)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第三部分(3031)读懂岩

4、石记录的意义。号召人们进一步去大自然找寻时间的踪影,去一步步走向地下的宝库。【学生展学】/【自学展示】/【小组展示】课文的第一部分告诉我们,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那么,岩石是如何记录时间的呢?看我们的第二部分。教师引导:第五段独句成段,引出下文。从结构上讲,这是一个过渡段。请大家推荐一位朗读水平较高得同学读第六自然段。读得好极了。明确:本段点明了物质时刻都在运动着这一普遍规律。岩石的运动规律是什么?被破坏被搬运、被堆积重新生成岩石。 2、请同学们四个人一组,研读课文8至18自然段。看岩石是如何从毁灭走向新生的。边读边讨论并用笔勾画出其中的重要环节。明确:岩石小石子沙砾、泥土沉积重压胶

5、结新岩石(学生复述、点击,显示流程图)3岩石记录时间的第二种方式是它保存了许多的历史痕迹。请大家分组讨论并阅读22到29自然段,然后回答问题:岩石保存了哪些历史的痕迹?岩石记录了地壳的活动岩石记录了气候的变化(插入说明方法:举例子)岩石记录了古代生物状况岩石记录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岩石记录了自然界转瞬即逝的活动(学生总结,屏幕显示)【教师点学】/【解疑答惑】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对岩石有了新的认识,了解这些内容对现实生活有什么意义?(教师朗读最后一段)大家边听边找出答案。明确:增加知识、寻找宝藏,造福人类(屏幕显示)总结:文章从岩石可以记录时间写到岩石怎样记录时间,最后写了读懂岩石记录的重大意义,

6、这种依据事物内在联系、逐层进行说明的顺序,就是逻辑顺序。教学过程二次备课【学以致用】/【小试身手】/【真题链接】A【品味说明语言】1.说明文以向人们传授知识为主,所以,说明文的语言必须准确、严密。请同学们找出几个例子加以说明。如:“据计算,大约3000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一米厚的岩石”。为了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文的语言也力求生动、形象。本文就多处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请你找出文中的拟人句,并用“我喜欢-句(段),是因为-”的句式说话。(屏幕显示,适时点评)B【感悟精彩句子】1.“狂风来了,洪水来了,冰河爬来了”。如此生动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岩石受“攻击”的画面,甚至让读者似乎感受到岩石不堪众多因素的“攻击”慢慢“烂”下去的“痛苦”。2.“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形成冰河,它缓慢地移动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铁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将冰河的移动比喻成铁帚扫过地面,足见冰河对岩石破坏作用的巨大。三、【课时小结】/【知识汇总】/【知识梳理】【把握文章主旨】如何理解这篇文章的主旨?本文以充满智慧的笔触,娓娓而谈岩石能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