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21梦回繁华-第21课《梦回繁华》教学设计_第1页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21梦回繁华-第21课《梦回繁华》教学设计_第2页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21梦回繁华-第21课《梦回繁华》教学设计_第3页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21梦回繁华-第21课《梦回繁华》教学设计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八年级语文梦回繁华教案设计教材简解 梦回繁华是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自读说明文。主要介绍了我国宋代著名画家张择端创作的画作清明上河图。作者扣住这幅画作的现实内容,表现了北宋时期汴梁都城的繁华。教学目标1.精读课文,体会清明上河图画作体现出的“繁华”。2.熟读课文,了解说明顺序,掌握文章的说明方法。3.品味富于概括力的语言,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教学重点理清文章写作思路,体会清明上河图画作体现出的“繁华”。了解说明顺序,掌握文章的说明方法。品味富有概括力的语言,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 品味文章富于概括力的语言,了解画作背后的意蕴。设计理念紧扣主题单元教学目标,结合说明文

2、教学和自读课文教学的特点,运用先进的教学媒体手段,多种朗读形式,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去感受“清明上河图”画作体现出的“繁华”,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形式,自主学习与互助学习相结合。设计思路 这篇课文是一篇自读说明文,描绘“清明上河图”的繁华景象,重在引导学生了解画作所体现出的“繁华”,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掌握主要的说明方法。通过体味富于概括力的语言,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投影出示清明上河图,学生谈一谈看到些什么?有什么感受? (导语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先了解清明上河图,学习课文时比较下自己和作者所见所感有何不同) 师:今天我们共同来学

3、习一篇介绍我国古代名画清明上河图的课文梦回繁华。二、自主预习展示。解释词语的含义。设色:(绘画)涂色,着色。 春寒料峭:形容初春微寒。遒劲:雄健有力。摩肩接踵:肩并肩,脚碰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踵:脚后跟。络绎不绝:形容行人很多,往来不断。读准字音,扫清阅读障碍。汴梁 绢本 翰林 田畴 料峭 舳舻 漕运 遒劲 摩肩接踵 络绎不绝释题。“梦回”,指梦中回到某个地方。“繁华”,繁荣热闹,是指北宋汴梁繁华的景象。(学生回答后师明确。)了解张择端及清明上河图。张择端:字正道,北宋绘画大师。宣和年间任翰林待诏,擅画楼观、屋宇、林木、人物。所作风俗画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刻画细致,界画精确,豆人寸马,

4、形象如生。他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形象地记录了北宋时期都城的繁华面貌及社会各阶层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是汴梁当时的真实写照。三、整体感知,走进课文。阅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怎样围绕“繁华”来说明清明上河图的?学生回答后,师明确:先介绍北宋汴梁经济的繁荣;再介绍张择端绘画技术及南宋人民梦想的繁华;最后详细写了清明上河图反映的内容和创作的技法。本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 逻辑顺序 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及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这种顺序常用于事理说明文。(师补充:介绍说明画作内容时从右至左的画面空间顺序又使用了由次到主,有主到次的逻辑顺序。)合作交流、解读探究。课文主要给我们介绍了“清明上河图

5、”什么内容?画作有什么特点?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展示后,师明确:)(1)画者:张择端(2)大小:纵25.5厘米,横525厘米。(列数字:具体说明“清明上河图”大小。)(3)所用材料:绢本(设了色)(4)所画内容: = 1 * GB3 * MERGEFORMAT 汴京近郊风光:(树林、薄雾、农舍、田地、赶集的人赶着毛驴、扫墓的人,骑驴的行旅人);(早春的气息) = 2 * GB3 * MERGEFORMAT 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漕船、纤夫、拱桥两端紧连着街市、桥头围观的行人、巨大漕船) = 3 * GB3 * MERGEFORMAT 汴梁市区的街道:城楼、街道、房屋、各类

6、店铺,寺观、公厕、行人等。 = 4 * GB3 * MERGEFORMAT 传统画法:手卷形式,以移动的试点摄取对象,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 = 5 * GB3 * MERGEFORMAT 画中人物:达500之多,形态各异。(列数字:具体说明清明上河图上人物之多。)(5)历史价值:写实性很强;深刻地揭示出北宋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是为12世纪中国城市的生活状况留下的重要形象资料。(6)画作特点:庞大却繁而不乱,长而不肿,段落清晰,结构严谨,内容丰富、画中人物众多,形态各异。采用兼工带写手法。2.再读课文,找出文中用了哪些说法方法,并找出相应的例句。举例子: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风俗

7、画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幅。列数字: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引用:后习绘画,擅长界画,工舟车、人物、市街摹状貌:船夫们呼唤叫喊,握蒿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品味文章准确、具有概括力的语言。学生在文中找出文章中准确又富有概括力的语言,并作分析。1.示例:(学生根据例子,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并分析。)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5.5厘米,横525厘米。通过数字具体准确地介绍了画卷的纵横(大小)。预设:(1)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 ”“摩肩接踵”“络绎不绝。概括力强,使语言很有韵味。(2)“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把拱桥比

8、喻成彩虹,不仅说明拱桥的结构,也说明了拱桥的精美。)商业手工业迅速发展,城市布局打破了坊与市的严格界限,出现空前的繁荣局面。“空前”用词准确,是限制语,就当时来说,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了解画作背后的意蕴。 学习完本文,你认为这幅画作背后的意蕴是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展示、师明确。)(1)让我们回忆古文明的灿烂,希望我们的下一代继承并弘扬这种繁华,(2)反映了南宋人民渴望国家统一,回到当年繁华太平年代的强烈愿望。(3)既有对宋朝科技文化繁荣的骄傲,又有对近代丢失中华文明先进性的遗憾。 师总结:这也是这部画作和这篇文中带给我们思考。七、课堂小结:课文通过介绍名画作“清明上河图”,给我展示出北宋汴梁都城的繁荣,了解了画作高超的技法和巨大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八、课外拓展。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幅名画,借鉴梦回繁华的写法,写一篇短篇说明文,班上交流。 提示: 1.注意说明顺序。 2.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3.抓住画作的特点。教学反思:这篇课文是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里一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