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呼吸作用(6)课件_第1页
植物呼吸作用(6)课件_第2页
植物呼吸作用(6)课件_第3页
植物呼吸作用(6)课件_第4页
植物呼吸作用(6)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于植物的呼吸作用 (6)第一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第一节 呼吸作用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 生物的新陈代谢可概括为两类反应: 1.同化作用(assimilation)-把非生活物质转化为生活物质。 2.异化作用(disassimilation)-把生活物质分解成非生活物质。光合作用属于同化作用;呼吸作用属于异化作用。呼吸作用是所有生物的基本生理功能,是一切生活细胞的共同特征,呼吸停止,也就意味着生命的终止。因此,了解植物呼吸作用的规律,对于调控植物生长发育,指导农业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第二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概念生活细胞内的有机物,在酶的

2、参与下,逐步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类型有氧呼吸生活细胞利用分子氧(O2),将某些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形成CO2和H2O,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C6H12O6+6O2 酶 6CO2+6H2O G= -2870kJmol-1 (G是指pH为7时标准自由能的变化)无氧呼吸生活细胞在无氧条件下,把某些有机物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酒精发酵:C6H12O6 酶 2C2H5OH+2CO2 G= -226 kJmol-1乳酸发酵C6H12O6 酶 2CH3CHOHCOOH G= -197 kJmol-1 一、呼吸作用的概念第三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有氧呼吸是高等植

3、物呼吸的主要形式,通常所说的呼吸作用,主要是指有氧呼吸。有氧呼吸总反应式和燃烧反应式相同.但是呼吸作用与物质燃烧的主要区别: 1.燃烧时,有机物被剧烈氧化散热,呼吸作用中氧化作用分步骤进行,能量逐步释放.一部分能量转移到ATP和NAD(P)H分子中,成为随时可利用的贮备能,另一部分以热的形式放出。 2.燃烧是物理过程,呼吸作用是生理过程,在常温、常压下进行。 第四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二、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2.中间产物是合成植物体内重要有机物质的原料呼吸产生许多中间产物,其中有些十分活跃,是进一步合成其他有机物的物质基础。3.在植物抗病免疫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呼吸作用氧化分解

4、病原微生物分泌的毒素,以消除其毒害。植物受伤或受到病菌侵染时,通过旺盛的呼吸,促进伤口愈合,加速木质化或栓质化,以减少病菌的侵染。1.为植物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呼吸氧化有机物,将其中的化学能以ATP形式贮存起来。当ATP分解时,释放能量以满足各种生理过程的需要。呼吸放热可提高植物体温,有利种子萌发、开花传粉受精等。第五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糖酵解和柠檬酸循环产生的中间产物第六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第二节 呼吸代谢的生化途径高等植物中存在着多条呼吸代谢的生化途径,这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对多变环境条件适应的体现。一、糖酵解(glycolysis) 1940

5、年得到阐明。为纪念在研究这一途径的三位生化学家:G.Embden,O.Meyerhof和J.K.Parnas,把糖酵解途径简称EMP途径(EMP pathway)图5-2 植物体内主要呼吸代谢途径相互关系示意图第七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 (一)糖酵解的化学历程 定义己糖在细胞质中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称为糖酵解。化学历程1.己糖的活化(19)己糖在己糖激酶作用下,消耗两个ATP逐步转化成果糖-1,6-二磷酸(F1,6BP)2.己糖裂解(1011) F1,6BP在醛缩酶作用下形成甘油醛-3-磷酸和磷酸二羟丙酮,后者在异构酶作用下可变为甘油醛-3-磷酸。3.丙糖氧化(1216)

6、甘油醛-3-磷酸氧化脱氢形成磷酸甘油酸,产生1个NADH和1个ATP ,磷酸甘油酸经脱水、脱磷酸形成丙酮酸,并产生1个ATP,有烯醇化酶和丙酮酸激酶等参与反应。总反应式C6H12O6+2NAD+2ADP+2H3PO42CH3COCOOH+2NADH+2H+2ATP第八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图5-3 糖酵解途径1)己糖的活化(19)2)己糖裂解(1011)3)丙糖氧化(1216) 淀粉磷酸化酶、淀粉酶、蔗糖酶、磷酸葡萄糖变位酶、己糖激酶、磷酸已糖异构酶、果糖激酶、ATP-磷酸果糖激酶、焦磷酸-磷酸果糖激酶、醛缩酶、磷酸丙糖异构酶、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磷酸甘油酸激酶、磷酸甘油

7、酸变位酶、烯醇化酶、丙酮酸激酶 金属离子是各有关酶的促进剂。表示高能磷酸键碘乙酸氟离子第九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图11.3植物糖酵解和发酵反应(A)主要途径,蔗糖被氧化为有机酸、丙酮酸,双前头表示可逆反应单前头为不必需的不可逆反应。(B)中间产物结构,P:磷酸P2:二磷酸第十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level phosphorylation) -由高能化合物水解,放出能量直接使ADP和Pi形成ATP的磷酸化作用。通式: XP + ADP X + ATP糖酵解总反应式C6H12O6+2NAD+2ADP+2H3PO42CH3C

8、OCOOH+2NADH+2H+2ATP每1mol葡萄糖产生2mol丙酮酸时,净产生2molNADH和2molATP第十一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二)糖酵解的生理意义1.存在于所有生物体中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可能是生物进化出光合放氧之前,产生能量的主要方式,是最古老的呼吸途径。2.产物丙酮酸的化学性质活跃,可以通过多种代谢途径,生成不同的物质。3.通过糖酵解,生物体可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部分能量。对于厌氧生物来说,糖酵解是糖分解和获取能量的主要方式。4.糖酵解途径中,除了由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等所催化的反应以外,多数反应均可逆转,这就为糖异生作用提供了基本途径

9、。图5-4 丙酮酸在呼吸代谢和物质转化中的作用(糖异生作用-由非碳水化合物的前体物质合成葡萄糖的过程。)第十二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二、发酵作用(一)反应历程:1,酒精发酵(alcohol fermentation) 糖酵解生成丙酮酸在丙酮酸脱羧酶作用下脱羧生成乙醛。再在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接受糖酵解中产生的NADHH+的氢,乙醛被还原为乙醇。酵母菌的酒精发酵是酿酒工业中的主要生物化学过程。厌氧下每分子葡萄糖经酒精发酵后产生2分子乙醇、2分子CO2和2分子ATP。C6H12O6 +2ADP+2H3PO4 酶 2C2H5OH + 2CO2 + 2ATP +2H2O 第十三张,

10、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 2、乳酸发酵(lactate fermentation) 在含有乳酸脱氢酶的组织里,丙酮酸便被NADH还原为乳酸, CH3COCOOHNADHH+ 乳酸脱氢酶 CH3CHOHCOOHNAD+ (5-7) 每分子葡萄糖经乳酸发酵产生2分子乳酸和2分子ATP。 C6H12O6 酶 2CH3CHOHCOOH + 2ATP +2H2O 许多细菌能利用葡萄糖产生乳酸,产生乳酸的这类细菌通常称为乳酸菌。利用乳酸菌的发酵可以制造酸牛奶、泡菜、酸菜和青贮饲料的发酵等。由于乳酸菌缺少蛋白酶,它不会消化组织细胞中的原生质,而只利用了汁液中的糖分及氨基酸等可溶性含氮物质作为营

11、养,因而组织仍保持坚脆状态。由于乳酸的积累,PH值可降至4 ,从而又抑制了其它分解蛋白质的腐败细菌及丁酸菌的生长,起到了防腐作用。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酒精发酵或乳酸发酵,实现了NAD+的再生,这就使糖酵解得以继续进行。第十四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二)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异同 1、共同点 分解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和中间产物。 反应历程都经过糖酵解阶段。 2、不同点: 能量释放 有氧呼吸能将底物彻底氧化分解,而无氧呼吸底物氧化分解不彻底,释放能量少。. 无氧呼吸过程中形成乙醇或乳酸所需的NADHH+,一般来自于糖酵解。因此,将糖酵解过程中形成的2分子NADH+H+被消耗掉

12、。 图5-5 NAD+与NADH的周转与丙酮酸还原之间的关系在无氧条件下当3-磷酸甘油醛氧化为1,3-二磷酸甘油酸时,NAD被还原成NADHH;而当丙酮酸被还原为乳酸或乙醛被还原为乙醇时,NADH又被氧化成NAD,如此循环周转。第十五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每分子葡萄糖在发酵时,只净生成2分子ATP,葡萄糖中的大部分能量仍保存在乳酸或乙醇分子中。发酵作用能量利用效率低,有机物耗损大,依赖无氧呼吸不可能长期维持有氧生物细胞的生命活动。中间产物 有氧呼吸产生的中间产物多,而无氧呼吸产生的中间产物少,为机体合成作用所能提供的原料也少。有毒物质 发酵产物的产生和累积,对细胞原生质有毒

13、害作用。如酒精累积过多,会破坏细胞的膜结构;若酸性的发酵产物累积量超过细胞本身的缓冲能力,也会引起细胞酸中毒。第十六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三、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TCAC)糖酵解的最终产物丙酮酸,在有氧条件下进入线粒体,通过一个包括三羧酸和二羧酸的循环逐步脱羧脱氢,彻底氧化分解,这一过程称为三羧酸循环.1.发现 英国生物化学家克雷布斯(H.Krebs)首先发现,所以又名Krebs 循环(Krebs cycle)。1937年他提出了一个环式反应来解释鸽子胸肌内的丙酮酸是如何分解的,并把这一途径称为柠檬酸循环(citric acid c

14、ycle),因为柠檬酸 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中间产物。 TCA循环普遍存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细胞中,是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H.Krebs和Lipmann分享1953年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 。第十七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2.线粒体mitochondria 进行呼吸作用的细胞器,呈球状、棒状或细丝状等,一般直径为0.51.0m,长2m左右,不同种类细胞中线粒体数目相差很大,一般为1003 000个。代谢旺盛的细胞中线粒体数目较多。细胞中的线粒体既可随细胞质的运动而运动,也可自主运动移向需要能量的部位。第十八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 线粒体的结构 四部分组成1)外

15、膜 厚度为57nm,磷脂较多,通透性相对大,有利于内外物质交流;2)内膜 厚度也为57nm,为高蛋白质膜,功能较复杂,通透性小,呼吸电子传递链排列在其上。嵴 内膜向中心内陷,形成片状或管状的皱褶, 被称为嵴, ATP酶复合体 内膜的内侧表面的许多小而带柄的颗粒,合成ATP的场所。丙酮酸转运器 位于线粒体内膜,促进丙酮酸和线粒体基质中OH-进行电中性交换,使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基质 。第十九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3)膜间空间或膜间隙(intermembrane space)内膜与外膜之间的空隙,约为8nm,内含许多可溶性酶底物和辅助因子。4)基质(matrix) 内膜的内侧空间充

16、满着透明的胶体状的基质。基质的化学成分主要是可溶性蛋白质,包含许多酶类,少量DNA,以及自我繁殖所需的基本组分(包括RNA、DNA聚合酶、RNA聚合酶、核糖体等)。第二十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一)三羧酸循环的化学历程 有9步反应1.丙酮酸在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催化下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是连结EMP与TCAC的纽带。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由3种酶组成,含有6种辅助因子。3种酶:丙酮酸脱羧酶、二氢硫辛酸乙酰基转移酶、二氢硫辛酸脱氢酶。6种辅助因子:硫胺素焦磷酸(TPP)、辅酶A 、硫辛酸、FAD、NAD+和Mg2+。上述反应中从底物上脱下的氢经FADFADH2传到NAD再生成N

17、ADHH+。 2. 乙酰CoA在柠檬酸合成酶催化下与草酰乙酸缩合为柠檬酸,并释放CoASH,此反应为放能反应(G-32.22kJmol-1)第二十一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柠檬酸合成酶顺乌头酸酶(脱水加水)异柠檬酸脱氢酸-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琥珀酸硫激酶琥珀酸脱氢酶延胡索酸酶;苹果酸脱氢酶第二十二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辅酶A (CoA)含泛酸的复合核苷酸,分子中的巯基可与酰基形成硫酯,在代谢过程中作为酰基的载体。 腺嘌呤3-磷酸核糖焦磷酸泛酸巯基乙胺第二十三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 脱H(1)(4)(6)(8)(10)C

18、H3COCOOHNAD+NADH + H+CoASHCO2CH3COSCoAOCCOOHCH2COOHCH2COOHC(OH)COOHCH2COOHCH2COOHCHCOOHCH(OH)COOHNAD(P)NAD(P)H+HCH2COOHCHCOOHCOCOOHCH2COOHCH2COCOOHNADH+HNADNADH + H+COSCoACH2CH2COOHGDP+PiGTPCoASHH2 OCH2COOHCH2COOHFADH2FADCHCOOHCHCOOHHOCCOOHCH2COOHH+NAD+CO2+CoASHH 2 OCoASHCO2丙酮酸乙酰 CoA(2)(1)(7)(8)(9)(

19、10)(5)(6)(3)(4)柠檬酸异柠檬酸草酰琥珀酸-酮戊二酸琥珀酰 CoA琥珀酸延胡索酸L-苹果酸草酰乙酸H O2(1)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2) 柠檬酸合成酶(3) 顺乌头酸酶(4)(5)异柠檬酸脱氢酶(6) -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7) 琥珀酸硫激酶(8) 琥珀酸脱氢酶(9) 延胡索酸酶(10)L-苹果酸脱氢酶三羧酸循环4NADH+H+1FADH21ATP(GTP)脱羧 3 CO2第二十四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 3.反应由顺乌头酸酶催化柠檬酸脱水生成顺乌头酸,然后加水生成异柠檬酸。(叔醇酸仲醇酸,可以脱水)4.反应 在异柠檬酸脱氢酶催化下,异柠檬酸脱氢生成NADH,

20、其中间产物草酰琥珀酸是一个不稳定的-酮酸,与酶结合即脱羧形成-酮戊二酸。 5.反应-酮戊二酸在-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催化下形成琥珀酰辅酶A和NADH,并释放CO2。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是由酮戊二酸脱羧酶、二氢硫辛酸琥珀酰基转移酶及二氢硫辛酸脱氢酶所组成的,含有6种辅助因子:TPP、NAD+、辅酶A、FAD、硫辛酸及Mg2+。该反应不可逆。 6.反应 含有高能硫酯键的琥珀酰CoA在琥珀酸硫激酶催化下,利用硫酯键水解释放的能量,使ADP磷酸化成ATP。该反应是TCA循环中唯一的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在植物中生成ATP,而在动物中生成的是GTP)。 第二十五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

21、7.反应 琥珀酸在琥珀酸脱氢酶催化下,脱氢氧化生成延胡索酸,脱下的氢生成FADH2。丙二酸、戊二酸与琥珀酸的结构相似,是琥珀酸脱氢酶特异的竞争性抑制剂。琥珀酸脱氢酶是参与TCA循环的酶中惟一结合在线粒体内膜上的酶,它是复合体的组成部分。 8.反应 延胡索酸经延胡索酸酶催化加水生成苹果酸。9.反应 苹果酸在苹果酸脱氢酶的催化下氧化脱氢生成草酰乙酸和NADH。草酰乙酸又可重新接受进入循环的乙酰CoA,再次生成柠檬酸,开始新一轮TCA循环。第二十六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三)三羧酸循环的特点和生理意义TCA循环的总反应式为:CH3COCOOH+4NAD+FADADP Pi2H2O

22、 3CO2+4NADH4H+FADH2ATP 1.获得能量的有效途径TCA循环中脱下5对氢原子,4对用以还原NAD+,一对还原FAD。生成的NADH和FADH2,经呼吸链将H+和电子传给O2生成H2O,同时偶联氧化磷酸化生成ATP。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ATP。TCA循环是生物体利用糖或其它物质氧化获得能量的有效途径。三羧酸循环的反应过程 第二十七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2.丙酮酸彻底氧分解 释放三个CO2,这是有氧呼吸释放CO2的来源.3.每次循环消耗2分子H2O。一分子用于柠檬酸的合成,另一分子用于延胡索酸加水生成苹果酸。水的加入相当于向中间产物注入了氧原子,促进了还原性碳原

23、子的氧化。4.需氧 TCAC中没有分子氧的直接参与,但必须在有氧条件下才能进行, 因为只有氧的存在,才能使 NAD+和FAD在线粒体中再生,否则TCAC就会受阻. 5.代谢枢纽 TCAC的起始物乙酰CoA不仅是糖代谢的中间产物,也是脂肪酸和某些氨基酸的代谢产物。因此,TCA循环是糖、脂肪、蛋白质三大类物质的彻底氧化分解的共同氧化途径;又可通过代谢中间产物与其他代谢途径发生联系和相互转变。 第二十八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四、戊糖磷酸途径(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PPP) -葡萄糖在细胞质内直接氧化脱羧,并以戊糖磷酸为重要中间产物的有氧呼吸途径。 2

24、0世纪50年代初发现向植物组织匀浆中加入糖酵解抑制剂(碘代乙酸和氟化物等),不能完全抑制呼吸。此后便发现了PPP途径.又称己糖磷酸途径(hexose monophosphate pathway,HMP)或己糖磷酸支路(shunt)(糖酵解在磷酸己糖处分生出的新途径)。(一)戊糖磷酸途径的化学历程 1.葡萄糖氧化脱羧阶段(1-3) 由葡萄糖-6-磷酸直接脱氢脱羧生成核酮糖-5-磷酸的过程。 2.分子重组阶段(4-12) 经一系列糖之间的转化,最终将6个核酮糖-5-磷酸转变为5个葡萄糖-6-磷酸 总反应式可写成: 6G6P12NADP+7H2O6CO212NADPH12H+5G6PPi第二十九张,

25、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1.葡萄糖氧化脱羧阶段 (1-3) 已糖激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2.分子重组阶段(4-12)木酮糖-5-磷酸表异构酶; 核糖-5-磷酸异构酶; 转羟乙醛基酶(即转酮醇酶); 转二羟丙酮基酶(即转醛醇酶); 转羟乙醛基酶; 磷酸丙糖异构酶; 醛缩酶;(11)磷酸果糖酯酶;(12)磷酸己糖异构酶图 5-7 戊糖磷酸途径6-磷酸葡萄糖酸第三十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1.葡萄糖氧化脱羧阶段 (1)脱氢反应 PPP的起始物葡萄糖-6-磷酸(G6P)在G6P脱氢酶催化下以NADP+为氢受体, G6P不可逆地脱氢生成6-

26、磷酸葡萄糖酸内酯。(2)水解反应 在内酯酶的催化下, 6-磷酸葡萄糖酸内酯被水解为6-磷酸葡萄糖酸。反应是可逆的。(3)脱氢脱羧反应 在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催化下,以NADP+为氢受体, 6-磷酸葡萄糖酸不可逆地氧化脱羧,生成核酮糖-5-磷酸(Ru5P)第三十一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图 5-7 戊糖磷酸途径2.分子重组阶段(4-12)6个核酮糖-5-磷酸异构化形成4分子木酮糖-5-磷酸和2分子核糖-5-磷酸2分子木酮糖-5-磷酸和2分子核糖-5-磷酸通过转酮醇酶作用产生2分子3-磷酸甘油醛和2分子景天庚酮糖-7-磷酸 经转二羟丙酮基酶生成2分子果糖-6-磷酸和2分子赤藓糖

27、-4-磷酸 2分子赤藓糖-4-磷酸和另外2分子木酮糖-5-磷酸由转羟乙醛基酶生成2分子果糖-6-磷酸和2分子甘油醛-3-磷酸 1分子甘油醛-3-磷酸异构化二羟丙酮磷酸2分子丙糖经醛缩酶形成果糖-1,6-二磷酸 经酯酶脱磷酸又生成1分子果糖-6-磷酸5分子果糖-6-磷酸经磷酸己糖异构酶生成5分子葡萄-6-磷酸6666222 2+2+12221526-磷酸葡萄糖酸第三十二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1.葡萄糖氧化脱羧(1-3) G6P2NADPH2ORu5PCO22NADPH2H (5-12) 假如有6个葡萄糖参加反应,通过2次脱氢1次脱羧产生6个核酮糖-5-磷酸、6个CO2和12N

28、ADPH2H 2.分子重组阶段(4-12) 经一系列糖之间的转化,最终将6个核酮糖-5-磷酸转变为5个葡萄糖-6-磷酸 从整个戊糖磷酸途径来看,6分子的G6P可以释放6分子CO2、12分子NADPH,并再生5分子G6P。总反应式可写成: 6G6P12NADP+7H2O6CO212NADPH12H+5G6PPiPPP途径与 Calvin循环有许多相同的反应。其中的3磷酸甘油醛和果糖6磷酸也是糖酵解途径的中间产物,因此可以通过糖酵解途径而被氧化。 第三十三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二)戊糖磷酸途径的特点和生理意义1.葡萄糖直接氧化分解的生化途径,每氧化1分子的葡萄糖可产生12分子

29、NADPH,有较高的能量转化效率。2.生成的NADPH在脂肪酸、固醇等生物合成、非光合细胞的硝酸盐、亚硝酸盐的还原以及氨的同化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3. 一些中间产物是合成许多重要有机物的原料,如Ru5P和R5P是合成核苷酸的原料。E4P和EMP中的PEP可合成莽草酸,经莽草酸途径可合成芳香族氨基酸,还可合成与植物生长、抗病性有关的生长素、木质素、绿原酸、咖啡酸等。第三十四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4.该途径分子重组阶段形成的丙糖、丁糖、戊糖、己糖和庚糖的磷酸酯及酶类与卡尔文循环的中间产物和酶相同,因而戊糖磷酸途径和光合作用可以联系起来。5.PPP在许多植物中普遍存在,特别是在植

30、物感病、受伤、干旱时,该途径可占全部呼吸的50%以上。由于该途径和EMP-TCAC途径的酶系统不同,因此当EMP-TCAC途径受阻时,PPP则可替代正常的有氧呼吸。在糖的有氧降解中,EMP-TCAC途径与PPP所占的比例,随植物的种类、器官、年龄和环境而发生变化,这也体现了植物呼吸代谢的多样性。第三十五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五、乙醛酸循环植物细胞内脂肪酸氧化分解为乙酰CoA之后,在乙醛酸体(glyoxysome)内生成琥珀酸、乙醛酸和苹果酸;此琥珀酸可用于糖的合成,该过程称为乙醛酸循环(glyoxylic acid cycle,GAC)。动物细胞中没有乙醛酸体,无法将脂肪酸

31、转变为糖。植物和微生物有乙醛酸体。油料植物种子(花生、油菜、棉籽等)萌发时存在着能够将脂肪转化为糖的乙醛酸循环。水稻盾片中也分离出了乙醛酸循环中的两个关键酶异柠檬酸裂解酶和苹果酸合成酶。第三十六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一)乙醛酸循环的化学历程脂肪酸经过-氧化分解为乙酰CoA,在柠檬酸合成酶的作用下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缩合为柠檬酸,再经乌头酸酶催化形成异柠檬酸。异柠檬酸裂解酶将异柠檬酸分解为琥珀酸和乙醛酸。再在苹果酸合成酶催化下,乙醛酸与乙酰CoA结合生成苹果酸。苹果酸脱氢形成草酰乙酸,再与乙酰CoA缩合为柠檬酸,于是构成一个循环。总结果是由2分子乙酰CoA生成1分子琥珀酸,

32、反应方程式:2乙酰CoANAD+琥珀酸2CoANADHH+图5-8 乙醛酸循环 柠檬酸合成酶; 乌头酸酶; 异柠檬酸裂解酶;苹果酸合成酶; 苹果酸脱氢酶。第三十七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琥珀酸由乙醛酸体转移到线粒体,通过三羧酸循环,再生成草酰乙酸。然后,草酰乙酸继续进入TCA循环或者转移到细胞质,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 carboxykinase)催化下脱羧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PEP再通过糖酵解的逆转而转变为葡萄糖-6-磷酸并形成蔗糖。油料种子在发芽过程中,细胞中出现许多乙醛酸体,贮藏脂肪首先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然后脂肪酸在乙醛酸体内氧化分解为乙酰CoA

33、,并通过乙醛酸循环转化为糖,直到种子中贮藏的脂肪耗尽为止,乙醛酸循环活性便随之消失。淀粉种子萌发时不发生乙醛酸循环。可见,乙醛酸循环是富含脂肪的油料种子所特有的呼吸代谢途径。以后在研究蓖麻种子萌发时脂肪糖类的转化过程中,对上述乙醛酸循环途径作了修改。一是乙醛酸与乙酰CoA结合所形成的苹果酸不发生脱氢,而是直接进入细胞质逆着糖酵解途径转变为蔗糖。二是在乙醛酸体和线粒体之间有“苹果酸穿梭”发生(图5-9)。第三十八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 琥珀酸由乙醛酸体转移到线粒体,通过三羧酸循环生成草酰乙酸。然后,草酰乙酸继续进入TCA循环或者转移到细胞质,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催化下脱羧

34、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再通过糖酵解的逆转而转变为葡萄糖-6-磷酸并形成蔗糖.修改:一是乙醛酸与乙酰CoA结合所形成的苹果酸不发生脱氢,而是直接进入细胞质逆着糖酵解途径转变为蔗糖。二是在乙醛酸体和线粒体之间有“苹果酸穿梭”发生第三十九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 由图5-9可以看出,通过“苹果酸穿梭”和转氨基反应解决了乙醛酸体内NAD+的再生和OAA的不断补充,这对保证GAC的正常运转是至关重要的。 图 5-9 修改后的脂肪酸通过乙醛酸循环转化为蔗糖的途径第四十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 修改后的脂肪酸通过乙醛酸循环转化为蔗糖的途径 第四十一张,PPT共八十六

35、页,创作于2022年6月(二)乙醛酸循环的特点和生理意义1.乙醛酸循环和三羧酸循环中存在着某些相同的酶类和中间产物。但是,它们是两条不同的代谢途径。乙醛酸循环是在乙醛酸体中进行的,是与脂肪转化为糖密切相关的反应过程。而三羧酸循环是在线粒体中完成的,是与糖的彻底氧化脱羧密切相关的反应过程。2.油料植物种子发芽时把脂肪转化为碳水化合物是通过乙醛酸循环来实现的。这个过程依赖于线粒体、乙醛酸体及细胞质的协同作用。第四十二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图5-10水稻根中乙醇酸途径、乙醇酸氧化酶黄素氧化酶草酸脱羧酶草酸氧化酶甲酸脱氢酶过氧化氢酶六、乙醇酸氧化途径(glycolic acid o

36、xidation pathway)发生在水稻根系中的一种糖降解途径。水稻根呼吸产生的部分乙酰CoA不进入TCA循环,而是形成乙酸,乙酸在乙醇酸氧化酶及其它酶类催化下依次形成乙醇酸、乙醛酸、草酸和甲酸及CO2,并且不断地形成H2O2。H2O2在过氧化氢酶催化下产生具有强氧化能力的新生态氧,释放于根的周围,形成一层氧化圈,使根系周围保持较高的氧化状态,以氧化各种还原性物质(如H2S、Fe2+等),抑制土壤中还原性物质对根的毒害。第四十三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第三节 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 三羧酸循环等脱下的氢被NAD+或FAD所接受。细胞内的辅酶或辅基数量是有限的,必须将氢交给其

37、它受体后,才能再次接受氢。在需氧生物中,氧气便是这些氢的最终受体。一、 呼吸链的概念和组成 呼吸链(respiratory chain)是线粒体内膜上由呼吸传递体组成的电子传递总轨道。呼吸链各组分是线粒体内膜的固有成分,多数组分以复合体形式嵌入膜内,少数可移动的组分(如Cytc) 则疏松地结合在内膜的外表面。第四十四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14.7线粒体中氧化磷酸化反应的一般机理:在糖酵解的氧化步骤过程中释放电子,一个柠檬酸循环产生20个分子NADH和4分子FADH2。这些还原型辅酶随后被线粒体电子传递链氧化。在氧化过程中释放自由能。同时与氧化过程偶联发生了质子通过线粒体内膜

38、从基质进入膜间空间,在内膜上产生电化学质子成分(H+)。接着,质子经过ATP合成酶复合物的F0质子路径返回跨过线粒体内膜释放的自由能被该复合物中F1成分上的催化反应部位所利用。第四十五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 2.呼吸链的组成 呼吸传递体有五种酶复合体 复合体(NADH:泛醌氧化还原酶) 复合体(琥珀酸:泛醌氧化还原酶) 复合体(UQH2 :细胞色素C氧化还原酶) 复合体(Cytc:细胞色素氧化酶) 复合体(ATP合成酶)第四十六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 1.复合体又称NADH泛醌氧化还原酶,含有25种蛋白质,包括以黄素单核苷酸(FMN)为辅基的黄素蛋白,多

39、种铁硫蛋白(Fe-s)和泛醌(UQ,又称辅酶Q,CoQ)。功能 催化线粒体基质中由TCA循环产生的NADHH中的2个H经FMN转运到膜间空间,再经过Fe-S将2个电子传递到UQ;UQ再与基质中的H结合,生成还原型泛醌(UQH2)。抑制剂 鱼藤酮、杀粉蝶菌素A、巴比妥酸 它们都作用于同一区域,都能抑制FeS簇的氧化和泛醌的还原。 线粒体复合物I(NADHUQ氧化还原酶)的假想结构与膜局部结构第四十七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 2.复合体 又称琥珀酸泛醌氧化还原酶, 含有45种不同的蛋白质,主要成分是琥珀酸脱氢酶(SDH)、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细胞色素b和3个Fe-S蛋白

40、。功能 催化琥珀酸氧化为延胡索酸,并将H转移到FAD生成FADH2,然后再把H转移到UQ生成UQH2。抑制剂 2噻吩甲酰三氟丙酮(TTFA) 线粒体复合物(琥珀酸泛醌)的假想结构与膜局部结构第四十八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 3.复合体 又称UQH2细胞色素C氧化还原酶,分子量250103,含有910种不同蛋白质,一般都含有2个Cytb,1个Fe-S蛋白和1个Cytc1。功能 催化电子从UQH2经CytbFeSCytc1传递到Cytc,这一反应与跨膜质子转移相偶联,即将2个H释放到膜间空间。线粒体复合物(泛醌细胞色素c 氧化还原酶)的假想构成和膜局部构造第四十九张,PPT共八十

41、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 4.复合体 又称Cytc细胞色素氧化酶,含有多种不同的蛋白质,主要成分是Cyta和Cyta3及2个铜原子,组成两个氧化还原中心,第一个中心是接受来自Cyt c 的电子受体,第二个中心是氧还原的位置。它们通过Cu+Cu2+的变化,在Cyta和Cyta3间传递电子。功能 将Cytc中的电子传递给分子氧,氧分子被Cyta3、CuB还原至过氧化物水平;然后接受第三个电子,O-O键断裂,其中一个氧原子还原成H2O;在另一步中接受第四个电子,第二个氧原子进一步还原。抑制剂 CO、氰化物(CN-)、叠氮化物(N3-)同O2竞争与Cytaa3中Fe的结合,可抑制从Cytaa3到O2

42、的电子传递。线粒体复合物(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假想结构和膜局部结构第五十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 5.复合体 又称ATP合成酶或H+-ATP酶复合物。由8种不同亚基组成两个蛋白质复合体(F1-F0)。功能 F1从内膜伸入基质中,突出于膜表面,具有亲水性,酶的催化部位就位于其中。F0疏水,嵌入内膜磷脂之中,内有质子通道,它利用呼吸链电子传递产生的质子动力,将ADP和Pi合成ATP,也能催化ATP水解。ATP合成酶示意图 示传递质子的F0单位和合成ATP的F1单位第五十一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 呼吸传递体有两大类: 氢传递体:NAD、FMN、FAD、UQ等,既

43、传递电子也传递质子; 电子传递体:细胞色素系统和某些黄素蛋白、铁硫蛋白,只传递电子。 UQ(泛醌、辅酶Q、CoQ )脂溶性的苯醌衍生物,能在膜脂质内自由移动,通过醌/酚结构互变,在复合体、与之间传递质子和电子. 还原的泛醌在把电子传给Cyt 时把H释放至膜间空隙,这对膜内外质子梯度的建立起重要作用。 细胞色素 一类含有铁卟啉基团的电子传递蛋白,以Cyta 、b 、c 等表示,呼吸链最末端的Cyta3称细胞色素氧化酶,可将电子传至氧分子。呼吸链传递体传递电子的顺序是: 代谢物NADFMNUQ细胞色素系统O2第五十二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 基质中NADHH的2个H传至复合体的F

44、MN再传至FeS,FeS只传递电子, 2个H转运到膜间空间,2个电子传到UQ, UQ与基质中的2H结合,UQH2将2个电子传递到复合体,2个H释放到膜间空间。电子经CytbFeSCytc1传到Cytc,再传递给复合体经Cyta和Cyta3,由 Cyta3 (细胞色素氧化酶)把电子传递给O2生成H2O。琥珀酸氧化时生成的FADH2上的H经复合体转移到UQ。线粒体呼吸电子传递链(P.198)第五十三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二、氧化磷酸化(一)概念氧化磷酸化 线粒体内膜上电子从NADH或FADH2经电子传递链传递给分子氧生成水,并偶联ADP和Pi生成ATP的过程。需氧生物合成ATP

45、的主要途径。电子沿呼吸链由低电位流向高电位是个逐步释放能量的过程。电子在两个电子传递体之间传递转移时释放的能量如可满足ADP磷酸化形成ATP的需要时, 即可视为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或氧化磷酸化位点。呼吸链中各物质在氧化还原作用中的位置第五十四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2mol电子从NADH传递到O2这一氧化过程中,自由能变化G为-220kJmol-1。ADP磷酸化形成ATP至少需要 35.1kJmol-1的能量,电子从NADH到UQ之间G为-51.90kJmol-1(部位I), 从Cytb到Cytc之间G为-38.5kJmol-1(部位), 从Cytaa3到O2之间G为-103

46、.81kJmol-1(部位),这样在三个部位释放的能量都足以合成 1molATP。 ATP ATP ATP第五十五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P/O比- 每消耗一个氧原子有几个ADP变成ATP。 P/O比为氧化磷酸化作用的活力指标。呼吸链从NADH开始至氧化成水,可形成3分子的ATP,即P/O比是3。如从琥珀酸脱氢生成的FADH2通过泛醌进入呼吸链,则只形成分子的ATP,即P/O比是2。解偶联剂对呼吸的控制和对ADP/O比率的影响 第五十六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二)氧化磷酸化的机理 米切尔化学渗透学说:呼吸链电子传递所产生的跨膜质子动力是推动ATP合成的原动

47、力。 1.呼吸传递体不对称地分布在线粒体内膜上。 2.呼吸链的复合体中的递氢体有质子泵的作用 一对电子从NADH传递到O2, 泵出6个H+ ,从FADH2开始, 泵出4个H+ 。膜外H+不能通过内膜返回内侧,这样在内膜两侧建立起质子浓度梯度(pH)和膜电势差(E),二者构成跨膜的H+电化学势梯度H+,若将H+转变为以电势V为单位,则为质子动力,图5-13化学渗透偶联机制示意图3.由质子动力推动ATP的合成 质子动力使H+流沿着ATP酶的H+通道进入基质时,释放的自由能推动ADP和Pi合成ATP第五十七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化学渗透学说已得到充足的实验证据。当把线粒体悬浮在无

48、O2缓冲液中,通入O2时,介质很快酸化,跨膜的H+浓度差可以达到1.5pH单位,电势差达0.5V,内膜的外表面对内表面是正的,并保持相对稳定,证实内膜不允许外侧的H+渗漏回内膜内侧。但当加入解偶联剂2,4-二硝基苯酚(DNP)时,跨膜的H+浓度差和电势差就不能形成,就会阻止ATP的产生。mitochondrial electron transport chain第五十八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图 5-14 ATP生成过程中构造变化的模型。F1复合物有三个核苷酸结合位点。每一部位有三种完全不同的结构状态。松散的核苷酸结合部位(L),紧密核苷酸结合部位(T)和开放核苷酸结合部位(

49、O)。在任何时候。F1复合物包括这三种不同的结构,其中有一个与酶复合物的每一个催化中心相连。ADP和Pi开始被结合到开放状态未被占有的部位(1)。质子运动通过F0释放能量引起亚单位旋转。这种旋转自发改变了三个核苷酸结合位点的构造。结合有ATP的T型被转变成O型,ATP被释放出来。同时,结合有ADP和Pi的L型被转化成T型,疏水性的结合正有利于ATP生成。第上步中结合ADP和Pi的开放部位转化或松散型结构(2)。被紧密结合的ADP和Pi转化生成ATP,此步骤不需消耗能量和构型改变(3) 第五十九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三)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剂和抑制剂线粒体电子传递链的抑制剂。

50、图中表示了每一线粒体电子传递复合物的特定抑制剂及抑制剂竞争结合的底物。第六十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 1.解偶联剂(uncoupler)解除电子传递与磷酸化反应之间偶联的试剂。常见的解偶联剂有2,4-二硝基酚(DNP),在酸性环境中, DNP接受质子后成为不解离的形式而变为脂溶性,同时将一个H+从膜外带入膜内,从而破坏了跨内膜的质子梯度,抑制了ATP的生成。其他一些酸性芳香族化合物也有这样的作用。解偶联时会促进电子传递的进行,O2的消耗加大。2、呼吸电子传递链抑制剂: 复合体 为鱼藤酮所抑制。 复合体 为丙二酸、戊二酸所抑制。 复合体 Cyt bCytc1 之间为抗菌素A所抑

51、制。 复合体 CO、氰化物(CN-)、叠氮化物(N3-) 等同Cyta3中Fe的结合,抑制从Cyta3到O2的电子传递。 复合体 被寡霉素所抑制,寡霉素可以阻止膜间空间中的H+通过ATP合成酶的Fo进入线粒体基质。第六十一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 这是因为像寡霉素(oligomycin)这一类的化学物质可以阻止膜间空间中的H+通过ATP合成酶的Fo进入线粒体基质,这样不仅会阻止ATP生成,还会维持和加强质子动力势,对电子传递产生反馈抑制,O2的消耗就会相应减少。 3.离子载体抑制剂(ionophore depressant)离子载体抑制剂与解偶联剂的区别在于它不是H+载体,而

52、是可能和某些阳离子结合,生成脂溶性的复合物,并作为离子载体使这些离子能够穿过内膜,这样就增大了内膜对某些阳离子的通透性,而破坏氧化磷酸化过程。例如缬氨霉素(valinomycin)与K形成脂溶性的复合物容易使K通过内膜进入基质,又如短杆菌肽(gramicidin)可使K、 Na和其他一些一价阳离子穿过膜,而抑制氧化磷酸化过程。第六十二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 (一)抗氰呼吸的电子传递途径及其特性1929 Genevois 在豌豆观察到抗氰性,汤佩松在1932年报导了CO不能完全抑制羽扇豆细胞对氧气的吸收。在氰化物存在条件下仍运行的呼吸作用称为抗氰呼吸,也即是对氰化物不敏感的那

53、一部分呼吸。抗氰呼吸可以在某些条件下与细胞色素电子传递主路(CP)交替运行,抑制正常电子传递途径就可促进抗氰呼吸的发生,因此,抗氰呼吸又称为交替途径(alternative pathway AP),电子自NADH脱下后,经FMNFeS传递到UQ,然后不是进入细胞色素电子传递系统,而是从UQ处分岔,经FP和交替氧化酶(alternative oxidase AO ,也即抗氰氧化酶),把电子交给分子氧.第六十三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该途径可被鱼藤酮抑制,不被抗霉素A和氰化物抑制,其P/O比为1或低于1。用非典型的抗氰植物小麦为材料,通过改变其生理条件(如不同氧分压)而导致高度抗

54、氰支路的形成。用乙烯处理甘薯切片,细胞线粒体内膜磷脂减少,抗氰呼吸显著增强。表明呼吸电子传递途径是可以改变的。在高等植物中抗氰呼吸是广泛存在的,例如天南星科、睡莲科和白星海芋科的花器官与花粉,玉米、水稻、豌豆、绿豆和棉花的种子、马铃薯的块茎、甘薯的块根和胡萝卜的根等。此外在黑粉菌、酵母菌(许多真菌、藻类、原生动物、酵母)等多种微生物中也发现有抗氰呼吸的存在。抗氰呼吸虽然普遍,但并非存在于所有植物中,而且抗氰的程度也有很大差别。 第六十四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雌花最著名的抗氰呼吸例子是天南星科植物的佛焰花序,它的呼吸速率很高,O2的吸收可达每g鲜重15 00020 000lg

55、-1h-1,比一般植物呼吸速率快100倍以上,同时由于呼吸放热,可使组织温度比环境温度高出1020。抗氰呼吸又称为放热呼吸。天南星科植物的佛焰花序第六十五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海 竽Alocasia macrorrhiza (Linn.) Schott 天南星科是单子叶植物中主产于热带的大科。本科多为荫湿环境下的多汁草本植物,大型佛焰苞包围的肉穗花序是本科的重要特征。以海竽为例,看佛焰苞和肉穗花序。花后果序红色艳丽,亦具有观赏意义。 海竽属大型草本,叶盾状着生,阔卵形,基部心状箭形,佛焰苞粉绿色。生荫湿林下,有毒植物,根茎亦入药。第六十六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

56、年6月天南星科白鹤草花烛马蹄莲南蛇棒玉簪第六十七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二)抗氰呼吸的生理意义 1.放热增温,促进植物开花、种子萌发 抗氰呼吸释放大量热量,有助于某些植物花粉的成熟及授粉、受精过程;有利于挥发引诱剂(如NH3、胺类、吲哚等),以吸引昆虫帮助传粉。放热增温也有利于种子萌发。 2.增加乙烯生成,促进果实成熟,促进衰老 抗氰呼吸的出现常与衰老相联系。随着植株年龄的增长、果实的成熟,抗氰呼吸随之升高。同时,乙烯与抗氰呼吸上升有平行的关系。乙烯刺激抗氰呼吸,诱发呼吸跃变产生,促进果实成熟和植物组织器官衰老。 3.在防御真菌的感染中起作用 甘薯块根组织受到黑斑病菌侵染后

57、抗氰呼吸成倍增长,而且抗病品种感染组织总是明显高于感病品种感染组织。 4.分流电子 当细胞含糖量高(如光合作用旺盛),EMP-TCA循环迅速进行时,交替氧化酶活性很高。交替途径起到了分流电子的作用。第六十八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四、呼吸链电子传递多条途径在高等植物中的呼吸链电子传递具有多种途径,使呼吸能适应环境的变化,这是进化的表现。至少有下列五条(图5-15):植物中虽然存在多种电子传递途径,但是细胞色素途径和交替途径是主要的两条途径。 有人证明在水稻幼苗线粒体中同时存在着四条不同的电子传递途径,并认为这是水稻这种半沼泽植物能适应不同水分生态条件的重要原因。第六十九张,P

58、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图4-12 植物呼吸链不同电子传递途径示意图 1.电子传递主路 即细胞色素系统途径,分布最广泛。 2.电子传递支路之一脱氢酶的辅基是一种黄素蛋白(FP2) , 电子从NADH上脱下后经FP2直接传递到UQ,不被鱼藤酮抑制,但对抗霉素A、氰化物敏感,其 P/O比为2或略低于2。 3.电子传递支路之二 脱氢酶的辅基是另外一种黄素蛋白(FP3),其P/O比为2。其他与支路之一相同。 4.电子传递支路之三 脱氢酶的辅基是另外一种黄素蛋白(FP4), 电子自NADH脱下后经FP4和Cytb5直接传递给Cytc, 对鱼藤酮、抗霉素A不敏感,可被氰化物所抑制,其P/O比为

59、。 5.交替途径 即抗氰呼吸,电子由交替氧化酶传至氧。FP第七十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五、末端氧化酶(terminal oxidase)的多样性 末端氧化酶-处于生物氧化一系列反应的最末端的氧化酶. 研究得比较清楚的有: 线粒体内膜上的细胞色素氧化酶和抗氰氧化酶; 细胞质中的:酚氧化酶和抗坏血酸氧化酶 过氧化体中的乙醇酸氧化酶等。图 5-15 呼吸代谢的概括图解细胞色素氧化酶第七十一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1.细胞色素氧化酶(cytochrome oxidase) Cytaa3以复合物的形式存在,是最主要的末端氧化酶,作用是从细胞色素c接受电子传递给O2生

60、成H2O。在幼嫩组织中较活跃;与氧的亲和力最高,易受CN-、CO和N3-的抑制。细胞色素类都以血红素作为辅基,使这类蛋白具有红色或褐色。细胞色素类为含铁的电子传递体,铁原子处于卟啉的结构中心,构成血红素(heme),细胞色素b1、c、c1含有铁原卟啉,细胞色素a和a3含有一个被修饰的血红素,称为血红素A,它和血红素不同的是在第8位以一个甲酰基代替甲基,在第2 位上以一个长的疏水基代替乙烯基。第七十二张,PPT共八十六页,创作于2022年6月水杨基氧肟酸的分子结构线粒体内膜交替氧化酶二聚体结构组织氧化型(-S-S-,活性低)和还原型(-SH HS-)2.交替氧化酶 又名抗氰氧化酶 作用是将经UQ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