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演化模型统一论_第1页
器官演化模型统一论_第2页
器官演化模型统一论_第3页
器官演化模型统一论_第4页
器官演化模型统一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器官演化模型统一论【摘要】中医是以模型思维来构建其理论核心的。这种模型表达为哲学模型、数学模型、模型数学公式推导等。脏、腑、官、窍,都是相对独立的器官或器官群落的演化表达,它们却统一在同一个奇素数演化简式N21,提醒出中医几千年来宏大的科学价值,那就是器官演化统一论。【关键词】模型公式脏腑官窍脏腑各有开窍,这是中医特有的医学认知。?灵枢脉度?:“五脏常内阅于上七窍也,故肺气通于鼻,肺和那么鼻能知香臭矣;心气通于舌,心和那么舌能知五味矣;肝气通于目,肝和那么目能辨五色矣;脾气通于口,脾和那么口能知五谷矣;肾气通于耳,肾和那么能闻五音矣。五脏不和那么七窍不通。问题是,五脏如何配七窍,中医从来没有从

2、准确的数理模型中得到令人信服的解释。是一脏开一窍,或是一类脏开一窍?无从而知。寻找器官脏腑背后统一的演化公式,对各个生命层次上的器官或组织进展统一说明,是确立脏腑演化研究的主要动机之一。最终获得,生命在器官层次上,以奇素数演化公式N21而化演1。1脏、窍元态演化与数学模型当=0,代入奇素数演化公式N21,那么N1。即表示同源生命器官的演化,高度统一于受精卵这个“道体里统一的“太极之精元或基因。任何脏腑、官窍,都没有演生出来。此为生命演化元态,或始态。阴阳潜含不显。生命处于高度自给、自足、自立的“一态。对应着模糊数学模型“1。元态,生命差异完全消失或没有表达出来。这里需要再讨论的是,元态的演生经

3、历。老子认为“道生一,即“道易生太极一,历代均无令人信服的解释。其实,讲究种子演生,一目一然。如花生开花结果,刚开场扎根地下,结出稚幼的花生果实,内含清汁汪汪,不见种子模样,唯有一团清沏均匀的液态浆质。此时正处于“有物混成的“道态。此时生命之质“太极这个“胚还没见影子。当时日渐笃,果实渐见种子模样,最后是种子形成,再成熟。“道体里终于孕育出生命高度统一其中的“太极胚,实为胚中之基因。从混元一“道,到演出清淅可见的“太极之胚,生命经历了“道生一。所以,“道是生命载体,“太极是生命演生的统一根源。元态,既可指“道体,又可指“太极精源。“道是整体,“太极只是整体中有生命演化源的部分。生命统一于“太极

4、,演于“道体。“道生一,是“气生精的过程。从而来推导出,有界膜存在的细胞精,是从更细微的无形之“气演化而来,如?管子心术下?:“一气能变曰精。精是比气更精华的精微物质。2脏腑阴阳偶对演化阴阳偶对演化,是脏腑最普通的演化。它关注的是阴阳对待演化,并不关注演化的数量,反映出胸腹内成脏腑精气,千篇一律的“一阴一阳之谓道。举例如下:2.1构造性阴阳偶对模型如脏实、腑空。脏多是实体器官,如五脏“肺、肾、脾、胰、肝;腑多是空腔器官,如五腑“心、膀胱、胃、肠、胆。心,中空,所以应该为腑。2.2功能性阴阳偶对模型脏腑功能阴阳偶对:藏而不泻为脏;传而不藏为腑。如肝泌胆汁故为脏;胆纳其汁故为腑。2.3方向性阴阳偶

5、对模型脏器产生的精微物质在相表里脏腑间的流注,产生阴阳偶对:流出者为脏;流入者为腑。如,肾泌液出,下纳入膀胱,故肾为脏,膀胱为腑。2.4运动性阴阳偶对模型脏腑运动性阴阳偶对:相对运动弱者为脏,相对运动强者为腑。如心动为阳,故为腑;肺被动而动,故为脏。2.5序位性阴阳偶对模型脏腑序位性阴阳偶对:上位者为脏,下位者为腑。表里关系的脏腑,肺上位、心下位;脾后上位、胃前下位;肝上位、胆下位;肾上位、膀胱下位;胰左上位、肠右下位。2.6奇偶性阴阳偶对模型脏为阴多呈偶数演化,并位于中轴线两侧存在,如个肾、个肺、个睾丸、个卵巢等等;腑为阳多呈奇数演化,并位于中轴线存在,如个心、个胃、个胆、个膀胱等等。消化系

6、统的脏多呈单体演化,如个肝、个胰。而循环系统的脏多呈偶数演化,如肺、肾、个性腺,等。3脏、窍三才演化与数学模型当=1,代入万有演化公式N21,那么N3。即受精卵这个“太极一精气,按三才模型而“一源三岐。3.三胚层与三才在细胞这个“无形精气层次上,受精卵先演出三胚层:外胚层、中胚层、内胚层。符合道生论演化公式,即奇素数演化公式:N21。受精卵的发生,是生命最小单位“细胞的化生。它符合“太极模型演化公式:N=2所以受精卵以倍二化演化,依次演生出:个细胞、个细胞、个细胞、个细胞、个细胞所以,所谓八卦,只是倍二演化分式中,取了1个模型,即“一分为八的形式,它只是统一太极演化形式中的一个特例。所以,卵细

7、胞在细胞演化层次内,是以太极模型而化演,演化公式为N=2;而细胞在向更高层次的器官或组织演化中,是以道生论模型而化演,演化公式为N21。三才,只是道生论模型中的1个特例而已。3.2势态三焦与三才对于脏腑演化,成脏腑精气,均从三胚层演生。按三才而演形成三势精气:升势、中势、降势。因肺金主肃降、肾水主润下,二者由降势之气所演故为阴主降;肝木主条达为升、胰火助消化吸收上达,二者由升势之气所生故为阳主升。脾,中焦之枢,为中位成脏精气所演,承上达下,得土位占尽中势之优,故为中势。故势态三焦为:上焦:肺、肾精气;中焦:脾精气;下焦:肝、胰精气。势态三焦,较之部位三焦更具有临床意义。中医强调的是功能意义上的

8、脏腑精气,所以,定位于精气层次上,以精气的运动潜势来界定五脏精气类型,提出势态三焦说,意义重大。在脏腑演化图谱中,我们显然看到,势态三焦更具有合理性。上焦器官,多为循环系统的器官,如肺、心、肾、膀胱。下焦器官,多为消化系统的器官,如肝、胆、胰、肠。在上焦者方能降,肺、肾是也;在下焦者方能升,肝、胰是也。下焦多升清,肝、胰将消化吸收的精微物质上达心肺而化宗气、营卫之气;上焦多降浊,肺、肾助血运下达而利水排小便。3.3五脏演生与三才五脏,是脏腑精气按三才模型演化而来的。所以,五脏精气,一定会在三才的构架中,形成空间分布。五行,在三才模型的话语中,是两个三才共“中轴串联的结果。五脏,以“土位为演生中

9、心。上焦“金、水之精气,演生出两类脏:肺、肾;下焦“木、火之精气,演生出两类脏“肝、胰;中焦“土类之精气,演化中位脾脏。假如一个三才用一个三角形来表示,那么,五脏是由两个三角形形式演生而来。见图1。图1五脏两个三才模型演化略3.4五官演生与三才五官:目、耳、鼻、舌、唇。它是由表皮细胞经过几亿年的演化过程中,习得了与五行相符合的五类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假如在三才模型中讨论,五觉实为三类觉:化学感觉味觉、嗅觉波类感觉视觉、听觉光波、声波触类感觉触觉而五觉均有触觉成分,所以,五觉实际可认为均由触觉演生而来,由一样的原始体表细胞,由于不同的外界刺激演化出了五类感觉。五觉亦构成了两个三角

10、形。见图2。3.5相表里脏腑的“三角式奇素数演化成脏腑精气,先呈“太极一气而存在,再以“一阴一阳而对待演出相表里的阴阳偶对:肺、心;肾、膀胱;脾、胃;肝、胆;胰、肠。每一对阴阳偶对的脏腑,又作为同源精气,以三才的“一源三岐而呈三角式演化。循环系统的相表里脏腑,呈典型的“三角式演化。演化模型:2脏1腑。2脏位于中轴两侧,1腑位于中轴线上。如2肺、1心;2肾、1膀胱;2睾丸、精囊;2卵巢、1胞宫。即呈“两脏一腑型的脏腑排列。在人体外观,也是呈“三角式而存在:两乳房、一脐。乳是乳腺小结分泌而出,乳腺小结呈实体的“脏态,符合“实者为其脏的定义。而脐,在先天是人体营养通道,呈空腔状的“腑态,所以符合“空

11、才为其腑的定义。故两乳、一脐,实际是“两脏、一腑排列模型,呈三角关系存在。可见人体的奥秘,远远不止于内在脏腑的三角式关系,在外在的体表,亦可表达的这种三角式关系。图2感觉两个三才模型演化略4脏腑五行演化与数学模型五行,是当=2,代入万有演化公式N21,那么N5。此时,同源物质演化系的“太极一气,演化出五气、或五类气,即“一源五岐或“一气五态,这就是中医的“五行演化形式。此时有两对阴阳部分,一个中轴或中心部分“1。可见,中医的元气、三才、五行,都统一于同一个老子万有演化公式N21中,三者同源精气之“道而演化。只是五行,是比三才更高级的演化模型。中医的五脏、五腑、五指、五趾、五官,均是五行模型演化

12、的器官。五脏,是五类脏,不是确数,是与五类精气“金、木、水、火、土相对应的五类脏。五类脏的真实还在于,“五是男、女胸腹腔里继“一源三岐之后最小的公约数。虽然男、女各有两个性腺亦符合“脏的定义,但男性之性腺在形成后却下纳于腹腔处的阴囊。只有女性卵巢还置于盆腔中。故统而言之求其同,男、女胸腹腔内共有的只有五类脏“肺、肾、脾、肝、胰。五行模型,是人体任何脏腑或脏腑演化群落至今也没有打破的一个极限。所以,它是素数演化简式中一个很重要的解值。5脏、窍演化总的图式表达五类脏没有打破,但五类脏中演化出的脏腑准确数量,却远不是五个。如脏演化有准确个数在胸腹腔内是七脏:左肺、右肺、左肾、右肾、脾、肝、胰。五官演

13、化的却是七窍:口、左鼻孔、右鼻孔、左目、右目、左耳、右耳。五脏、五官,是属性意义上的大致界定。而七脏、七窍,是从“五的模型,跳跃到“七的模型。脏、窍数量的高度统一,只有一个解释正确:窍确实是脏气所通之窍道。?灵枢脉度?的“五脏常内阅于上七窍也,可表达为“七脏常内阅于上七窍也。五脏、五官;七脏、七窍,都是不同意义上的数学表达。属类不等于数量确实数。但均是奇素数,统一于同一个素数演化简式N21中。至于何脏开何窍,经过详确的研究后,结果如下: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肾开窍于目;肝开窍于右耳;胰开窍于左耳。这些结论的意义在于,七脏是个确数,正好符合七窍;脾是中位之脏,对应于消化道,上开窍于口显而易见;

14、以肺呼吸,鼻翼煸动,故肺开窍于鼻易知。最难分晓的是,肾、肝、胰三脏,如何开窍。中医命门概念,从目追到肾,说明目与肾肯定有更相关的亲密联络。目瞳孔之“黑,与肾水所主之“黑同。目流泪为水,亦合肾之“水脏。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肾在中医是生命最重要的承载之脏。所以,肾开窍于目,至少在中医文化中也能“自圆其说。更重要的是,现代胚胎学的研究,已经找到更为详尽的证据,来安排肾、肝、胰的最终开窍。“肝、胰等消化腺体,与中耳、咽喉管,均发生于胚胎内胚层演化出的原肠中;而肾上腺髓质与视网膜神经,那么分别演化于胚胎外胚层演化出的神经嵴、神经管中。这说明,肝、胰开窍于耳,肾开窍于目,更有科学根据。中医拘于“有效来得出的

15、开窍,不符合胚胎学与发生学的考证。本课题的观点是:有效又符合科学解释,才是中医研究的必然。我们只记得了“肝与目的关系,没有研究在肝病中,肝与耳是否更具有相关性。肾病同理。肾虚患者耳的听力弱,但此时肯定“目也好不哪里去。所以,传统的有效定开窍,缺乏更为科学的研究参量。而现代胚胎学恰好弥补了这一点。根据同气相求,同侧相应的原理,左、右窍与左、右之脏对应。所以,七脏与七窍对应关系如下:脾开窍于口;左肺开窍于左鼻孔;右肺开窍于右鼻孔;左肾开窍于左目;右肾开窍于右目;肝开窍于右耳;胰开窍于左耳。口、脾,均演于所在空间里的“中位。可以看出,七脏是以消化道为演化中轴线;七窍是以过“口的位线为演化中轴线。七脏

16、,可认为是以中位“脾为演化中心,演化出的三个三才模型:左肾、脾、右肾;左肺、脾、右肺;左肝、脾、右胰。七窍,亦可以认为是以中位“口为演化中心,演化出的三个三才模型:左鼻孔、口、右鼻孔;左目、口、右目;左耳、口、右耳。表达见图3。图3脏窍雷同的演化模型排列略6脏、窍演化公式本课题研究,最大收获是找到了生命呈素奇数演化这样一个结论。并推导出其公式:N21。当=0,那么N=1,就是太极演化形式,生命演化于“道体里统一的“太极精气。如生命统一于受精卵里一样的基因。当=1,那么N=3,就是三才演化形式,生命统一之太极精气,以“一源三岐而化演。如势态三焦说。当=2,那么N=5,就是五行演化形式,生命在三才

17、根底上,再以“一源五岐的五行形式而化演。如五脏、五腑、五官。当=3,那么N=7,就是七行演化形式,生命在五行根底上,再以“一源七岐的七行而化演。如七脏、七窍。当=4,那么N=9,就是九行演化形式,生命在七行根底上,再以“一源九岐的九行而化演。如九脏、九窍。生命演化是无穷尽的,但均呈奇素数演化。统一于奇素数演化公式N21。九脏、九窍,是什么??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其气九州九窍,皆通乎天气,故其生五,其气三。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这里清楚提出了九窍说。并说明九窍,是在三才根底上演化而来。因为九、五,均在“其气三的三才模型中,找到了统一理论。九窍,按照“有一

18、脏必有一窍的惯性思维,应该对应着“九脏。这就是在七脏根底上,加上两个性腺体器官。两性器官的演化:男子两睾丸、女子两卵巢,均内在充实为脏,在两侧;而男子精囊、女子胞宫,均内在空虚为腑,呈单个存在而居中间。男子外生殖器,又称外肾,如肾囊。宋代的宋慈在?洗冤录疑难杂说?有:“更验肾囊两子,此处两肾,特指男子外生殖器睾丸。两个性腺虽然排除在传统的“五脏之内,而称之为奇恒之脏,但却绝对符合“实者为其脏的脏定义,亦是胸腹成脏腑精气所演生,由中胚层所化,属于大循环系统。两性腺开窍于前后两阴:左腺开窍于前尿道前阴,右腺开窍于后肛道后阴。理论是,“左阳右阴;前阳后阴的方向与阴阳配伍原那么。所以,成脏腑精气,以太

19、极“为演化源,演化出九个脏:左肺、右肺、左肾、右肾、肝、胰、脾,左睾丸、右睾丸或左卵巢、右卵巢。人体也以九窍以应之:左鼻孔、口、右鼻孔、左目、右目、左耳、右耳、前阴、后阴。所以,千古脏腑官、窍的演化奥秘最终提醒:脏腑及官窍,均是演化于统一的成脏腑精气。在胸腹内,以消化道为演化中轴,依次演化出一个或一类脏、三个或三类脏、五个或五类脏、七个或七类脏、九个或九类脏相应的官、窍亦如影随之:一个或一类窍、三个或三类窍、五个或五类窍、七个或七类窍、九个或九类窍数字,既可代表是独立意义上的器官存在,也可代表相关精气的属类或准确演化个数。如七脏,既可代表七个脏,同样可代表七脏演生的与之相应的七类精气。7再读广义脏腑演生律万有演化公式N21,它最终反映了任何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