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走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_第1页
浅论走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_第2页
浅论走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_第3页
浅论走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_第4页
浅论走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论走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论文摘要农业现代化是全面建立小康社会的目的之一,回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可以看出党和政府对农业现代化的认识不断深入。开展我国的农业现代化既要遵循世界农业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又要结合国情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本文提出从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业信息化三者互动开展,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之路。论文关键词现代农业;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全国人民梦寐以求的愿望,也是党和政府一直努力追求的目的。毛泽东在建过初就指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根底,强调全党要高度重视农业。农业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农业

2、现代化道路是解决农业问题的出路。建国以来,中国农业现代化建立大致分为四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2世纪5年代初至5年代末期。我国农村经过土地改革,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农民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土地产权的明晰极大地调动了农民消费的积极性,使农业消费迅速得到恢复和开展。这时,中央人民政府提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设想和目的。1954年9月,周恩来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建立“现代化农业的设想。1955年,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实现这一设想的“两步走的战略步骤,即,第一步实现农业集体化,第二步实现农业机械化和电气化。由此初步形成了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内涵,即机械化、水利化、化学化和电气化。这一阶段主要是从改良消费

3、手段和消费条件出发,促进现代化农业的开展。第二阶段:2世纪6年代初。我国国民经济进展第一次调整,在“调整、稳固、充实、进步的八字方针指导下,强调农业的根底作用,提出以农业为根底,按农轻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方案。1962年,党的八届十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的,并指出,经过2年到25年的努力,根本上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1964年,周恩来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指出:“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把农业现代化作为“四化建立的内容之一。但是,由于文化大革命,对这一目的的追求被中断。第三阶段:20世纪7年代末8年代。这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建立进入全面开展的新时期。1979年,?

4、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开展假设干问题的决定?对实现农业现代化做出了全面部署,同时,对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作了扩大,增加了农业布局,区域化、专业化、社会化,农工商一体化经营,农畜产品加工以及小城镇建立等。8年代初期,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全面实行,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村经济得到迅速开展。尤其是科学技术在农业中的运用,产生了极好的效果,各地根据自身特点建立了农业现代化实验区和示范点,更加丰富了农业现代化的内容与理论。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至20世纪末。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说明中国农业现代化建立进入到一个新的开展阶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商品化、消费要素市场化、农业产业化、

5、城乡一体化,为农业现代化的建立与开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从而大大加快了农业现代化开展的步伐。从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可以看出,随着社会消费力和科学技术开展程度的进步,对农业现代化的认识逐步深入。跨人21世纪以来,随着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的下降,参加唧后国内、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压力的增强,学界认为,研究农业现代化要以“农民大国为背景,重视对农村文化的研究,跳出农业、立足整体国民经济研究农业现代化,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从世界经济的角度研究我国的农业现代化问题。这些观点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从广义上理解现代农业及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和外延,吸收了兴旺国家农业现代化的经历和教训,表达了可持续开展的思想,同时还

6、认识到,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在一定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下应将农业以及与之相关的主要社会经济问题纳入农村这一大系统之内综合分析,从农村和农业与其他相关社会经济方面的互相关系中研究农业开展问题,而不是简单地议论农业自身的现代化。论文摘要农业现代化是全面建立小康社会的目的之一,回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可以看出党和政府对农业现代化的认识不断深入。开展我国的农业现代化既要遵循世界农业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又要结合国情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本文提出从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业信息化三者互动开展,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之路。论文关键词现代农业;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一、我国

7、农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全国人民梦寐以求的愿望,也是党和政府一直努力追求的目的。毛泽东在建过初就指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根底,强调全党要高度重视农业。农业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农业现代化道路是解决农业问题的出路。建国以来,中国农业现代化建立大致分为四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2世纪5年代初至5年代末期。我国农村经过土地改革,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农民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土地产权的明晰极大地调动了农民消费的积极性,使农业消费迅速得到恢复和开展。这时,中央人民政府提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设想和目的。1954年9月,周恩来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建立“现代化农业的设想。19

8、55年,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实现这一设想的“两步走的战略步骤,即,第一步实现农业集体化,第二步实现农业机械化和电气化。由此初步形成了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内涵,即机械化、水利化、化学化和电气化。这一阶段主要是从改良消费手段和消费条件出发,促进现代化农业的开展。第二阶段:2世纪6年代初。我国国民经济进展第一次调整,在“调整、稳固、充实、进步的八字方针指导下,强调农业的根底作用,提出以农业为根底,按农轻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方案。1962年,党的八届十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的,并指出,经过2年到25年的努力,根本上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1964年,周恩来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指出:“要实现农业

9、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把农业现代化作为“四化建立的内容之一。但是,由于文化大革命,对这一目的的追求被中断。第三阶段:20世纪7年代末8年代。这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建立进入全面开展的新时期。1979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开展假设干问题的决定?对实现农业现代化做出了全面部署,同时,对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作了扩大,增加了农业布局,区域化、专业化、社会化,农工商一体化经营,农畜产品加工以及小城镇建立等。8年代初期,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全面实行,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村经济得到迅速开展。尤其是科学技术在农业中的运用,产生了极好的效果,各地根据自身特点建立了农业现代化实验区和示范点,更加丰富了农业现

10、代化的内容与理论。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至20世纪末。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说明中国农业现代化建立进入到一个新的开展阶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商品化、消费要素市场化、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为农业现代化的建立与开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从而大大加快了农业现代化开展的步伐。从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可以看出,随着社会消费力和科学技术开展程度的进步,对农业现代化的认识逐步深入。跨人21世纪以来,随着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的下降,参加唧后国内、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压力的增强,学界认为,研究农业现代化要以“农民大国为背景,重视对农村文化的研究,跳出农业、立足整体国民经济研究农业现代化

11、,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从世界经济的角度研究我国的农业现代化问题。这些观点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从广义上理解现代农业及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和外延,吸收了兴旺国家农业现代化的经历和教训,表达了可持续开展的思想,同时还认识到,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在一定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下应将农业以及与之相关的主要社会经济问题纳入农村这一大系统之内综合分析,从农村和农业与其他相关社会经济方面的互相关系中研究农业开展问题,而不是简单地议论农业自身的现代化。(二)农村城镇化。农村城镇化是在存在特定人口转移障碍的背景下,在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工业化的同时,广阔农村依托传统集市和行政中心,参照现代城市先进的经济

12、、社会标准,开展中小城镇,从而使农村富裕劳动力不断由农业转向非农产业,人口以及经济活动不断由农村向城镇集聚的过程。农村城镇化的主要标志是农村城镇人口比重的持续上升。农村城镇化是农村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城乡隔离的户籍政策,“工人和“农民成为一种身份,而不仅是职业的差异,“城里人和“乡下人壁垒清楚。这种二元社会构造极大阻碍了我国的农业现代化进程。而农村城镇化的开展,使城市和农村之间的经济格局和人口分布发生了积极变化,城乡差异日益缩小,城乡一体化的新型社会不断涌现。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不断进步城镇化程度,是农村现代化的根本任务。80年代初,我国根据自己的国情,选择了开展小城镇

13、来推进农村城镇化的道路,即对于从农村转移出来的人口,除了让现有的大中城市根据可能的条件包容一局部人口外,作为主要的流向,引导向小城镇集聚,复兴原有的小城镇,促使新的小城镇崛起。由于小城镇特有的集聚效应、辐射效应、反哺效应、联接效应及交融效应,它不仅成为我国城市化开展道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尤其对于农村经济社会开展、对于农村现代化具有更深远的意义。首先,依靠办在小城镇的乡镇工业对农业进展补偿,实行“以工补农的微观调节,可以调动农民积极性和稳定农业。第二,小城镇可以为农业提供现代的物质技术基矗农业现代化必须有先进的技术装备来武装农业。小城镇工业的开展可以为农业提供农用机械、农用化学品和农业能源等

14、现代物质根底,促进农业根底设施建立。工业品投入的有效增长,还将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加快传统农业的改造速度。农业先进技术装备要在农村推广使用,需要树立典型、进展维修、提供配件、燃料等效劳工作,而小城镇拥有这些功能,有效地推进了农业机械化和现代物质装备在农业中的使用。第三,小城镇可以创造更多就业时机,有力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推动农村土地的集中经营,扩大农业消费规模,为进步农业劳动消费率提供条件。小城镇及其工业的开展为农业现代化提供资金积累。农业作为第一产业,首先为小城镇工业的开展积累资金,完成原始积累;而小城镇工业开展到一定阶段后,又可“反哺农业,为农业增长提供资本积累,推进农业的现代化。小城

15、镇还能为农业开展作出市场奉献。在工农产品交换中,工业对农产品的大量吸纳和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都对农业开展具有促进和引导作用。目前,撤除影响农村人口城镇化的制度壁垒和政策约束(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施行一系列的制度创新,是开展小城镇和推进农村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三)农业信息化。现代信息技术也正在向农业领域浸透,将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信息化是当代农业现代化的标志和关键,它主导着将来一个时期农业现代化的方向,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开展和进步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农业信息化将会促进农业消费构造的进步,传统的高耗、低效型的消费构造将被新兴的低耗、高效的消费构造所替代。以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广泛应用,可以促进农业消费过程实现自动化、信息化、高效益化。农业信息化将带来农业资源信息的共享,进步农业资源信息的利用程度,进步农业消费和农产品销售的经济效益,从而增加农民收入。目前,我国农村,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农业信息化程度还很低,尤其是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加快农业信息化建立步伐,首先要强化政府在农业与农业信息化中的职能作用。信息作为一种社会化的经济资源,像资金、材料、人才等资源一样,需要政府有组织地进展宏观管理。其次,加大投人力度,强化根底设施建立。各级政府要增加对农业信息化工作的投入,加强计算机硬件建立以及有关软件的开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