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综合整治规划_第1页
土地综合整治规划_第2页
土地综合整治规划_第3页
土地综合整治规划_第4页
土地综合整治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凉山州德昌县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10日 点击数: 175 【字体:小 大】 【打印文章】 接收回传 凉山州德昌县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2006-2020年)德 昌 县 人 民 政 府二一年七月凉山州德昌县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委托单位: 德 昌 县 人 民 政 府编制单位: 四川空间土地规划设计有限公司项目负责: 审 核 人: 编 写 人: 黄德树 马寅华 尚兴飞 毕鸨锋钟志平张 峰 徐希诚 龙海波提交单位: 德昌县 人 民 政 府 四川空间土地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提交时间: 二一年七月目 录 HYPERLINK /Item/228.aspx l _Toc26619822

2、7#_Toc266198227 第一章 前言1 HYPERLINK /Item/228.aspx l _Toc266198228#_Toc266198228 第一节 规划目的1 HYPERLINK /Item/228.aspx l _Toc266198229#_Toc266198229 第二节 规划原则2 HYPERLINK /Item/228.aspx l _Toc266198230#_Toc266198230 第三节 规划指导思想2 HYPERLINK /Item/228.aspx l _Toc266198231#_Toc266198231 第四节 规划任务3 HYPERLINK /Ite

3、m/228.aspx l _Toc266198232#_Toc266198232 第五节 规划依据4 HYPERLINK /Item/228.aspx l _Toc266198233#_Toc266198233 第六节 规划期限5 HYPERLINK /Item/228.aspx l _Toc266198234#_Toc266198234 第二章 县域概况与土地利用现状5 HYPERLINK /Item/228.aspx l _Toc266198235#_Toc266198235 第一节 地理位置5 HYPERLINK /Item/228.aspx l _Toc266198236#_Toc26

4、6198236 第二节 自然条件5 HYPERLINK /Item/228.aspx l _Toc266198237#_Toc266198237 第三节 社会经济条件6 HYPERLINK /Item/228.aspx l _Toc266198238#_Toc266198238 第四节 土地利用现状7 HYPERLINK /Item/228.aspx l _Toc266198239#_Toc266198239 第三章 上轮规划实施基本情况12 HYPERLINK /Item/228.aspx l _Toc266198240#_Toc266198240 第一节 土地整理开发已取得的成就12 HY

5、PERLINK /Item/228.aspx l _Toc266198241#_Toc266198241 第二节 当前土地整理开发存在的难点13 HYPERLINK /Item/228.aspx l _Toc266198242#_Toc266198242 第四章 土地后备资源潜力分析14 HYPERLINK /Item/228.aspx l _Toc266198243#_Toc266198243 第一节 土地整理潜力14 HYPERLINK /Item/228.aspx l _Toc266198244#_Toc266198244 第二节 宜农土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15 HYPERLINK /It

6、em/228.aspx l _Toc266198245#_Toc266198245 第五章 土地综合整治规模任务及重点区域的确定16 HYPERLINK /Item/228.aspx l _Toc266198246#_Toc266198246 第一节 土地综合整治规模任务16 HYPERLINK /Item/228.aspx l _Toc266198247#_Toc266198247 第二节 土地综合整治重点区域的确定17 HYPERLINK /Item/228.aspx l _Toc266198248#_Toc266198248 第六章 土地综合整治的工程概述18 HYPERLINK /It

7、em/228.aspx l _Toc266198249#_Toc266198249 第一节 土地整理项目18 HYPERLINK /Item/228.aspx l _Toc266198250#_Toc266198250 第二节 土地开发项目20 HYPERLINK /Item/228.aspx l _Toc266198251#_Toc266198251 第七章 土地综合整治补充耕地的区域平衡方案20 HYPERLINK /Item/228.aspx l _Toc266198252#_Toc266198252 第一节 区域平衡方案的制定20 HYPERLINK /Item/228.aspx l

8、_Toc266198253#_Toc266198253 第二节 实现补充耕地区域平衡的途径和措施21 HYPERLINK /Item/228.aspx l _Toc266198254#_Toc266198254 第八章 预期投资与效益评价22 HYPERLINK /Item/228.aspx l _Toc266198255#_Toc266198255 第一节 投资估算22 HYPERLINK /Item/228.aspx l _Toc266198256#_Toc266198256 第二节 资金来源22 HYPERLINK /Item/228.aspx l _Toc266198257#_Toc2

9、66198257 第三节 效益评价23 HYPERLINK /Item/228.aspx l _Toc266198258#_Toc266198258 第九章 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25 HYPERLINK /Item/228.aspx l _Toc266198259#_Toc266198259 第一节 行政措施25 HYPERLINK /Item/228.aspx l _Toc266198260#_Toc266198260 第二节 经济措施28 HYPERLINK /Item/228.aspx l _Toc266198261#_Toc266198261 第三节 法律措施29 HYPERLINK /

10、Item/228.aspx l _Toc266198262#_Toc266198262 第四节 技术措施29第一章 前言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深化和补充,是科学指导土地综合整治活动的重要依据。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的编制对于规范土地综合整治活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提高土地利用水平,促进农村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规范德昌县土地综合整治活动,使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科学合理,更具计划性和秩序性,以实现德昌县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加快农村、农业现代化发展,

11、特编制本规划。第一节 规划目的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落实德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出的土地综合整治目标;加强德昌县土地综合整治活动的宏观控制和统一管理,保证土地综合整治工作规范、有序开展,提高土地利用率和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农村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土地规模经营,充分发挥土地综合整治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实现德昌县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为推进德昌县农村、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土地保障。第二节 规划原则在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的基础上,本规划遵循以下原则:(1)统一协调原则。

12、首先,土地整理规划应符合项目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其次,与相关部门的行业规划协调统一,即土地整理规划必须考虑农业、林业、水利、交通、城建、环保、农机、推进办等部门规划,与相关规划有机结合起来。(2)优化配置原则。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布局和布置各项工程,改善土地利用条件和土地质量,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3)综合效益原则。通过土地整理,实现最大的综合效益,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4)因地制宜原则。根据项目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确定土地利用的方向、各项工程的规模及其配置,提高规划设计的可操作性。(5)共同参与原则。政府部门与民众

13、应参与土地整理可行性研究和规划设计的编制过程,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以保障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使规划更加有效合理。第三节 规划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建设占用耕地得以有效补充,“十八亿”亩耕地红线不被突破,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质量不降低,区域粮食安全得以保障。坚持“五个统筹”,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耕地质量建设、农田水利建设、服务于德昌县烤烟、甘蔗、蚕桑及果蔬基地建设,提高土地生产力和粮食产量为主要目标,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相结合,通过科学规划、规范项目科学管理,积极推动德昌县土地

14、整理开发有序进行第四节 规划任务对土地综合整治活动进行统筹规划,确定土地综合整治的目标和方向,提出重点区域、工程,拟定实施规划的措施,保证规划目标的实现。1、调查分析德昌县土地综合整治的潜力;2、根据“德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德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土地利用现状及土地综合整治潜力,制定20062020年土地综合整治的目标、任务和方针,确定土地综合整治方案,分解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综合整治目标;3、划定土地综合整治区,明确各区土地综合整治的方向和利用原则;4、估算土地综合整治的投资,评价预期效益;5、制定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 第

15、五节 规划依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10年)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TDT1011-2000)四川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四川省财政厅、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的通知(川财投200680号)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的通知(川国土资发200946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实施“金土地工程”的通知(川府函2008222号)关于规范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工作的意见(国土资发2005207 号)关于进一步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相挂钩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169号)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办法(国地资发2008138 号)四川省

16、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办法(川国土资发2008 68号)德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2006-2020);德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第六节 规划期限本规划基期年为2005年,目标年为2020年,规划近期为20062010年,规划远期为20112020年。第二章 县域概况与土地利用现状第一节 地理位置德昌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安宁河中游的宽谷地带,凉山彝族自治州中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15410229,北纬27052736,幅员面积2284.21平方公里,辖3镇20乡137村,是四川省傈僳族人口最多的县。县政府驻德州镇,城区建设面积4平方公里,居县境中部,平均海拔高度1384米

17、。北距州府西昌市56公里,公路里程64公里,是本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第二节 自然条件德昌县为横断山脉高山峡谷的一部分,是一个以中山山地和河谷坝地为主的农业县。全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7.7,年较差小,日较差大(昼夜温差大);年积温6456,年日照数在2147小时以上,平均日照率49%,年均降雨量1077毫米,多集中在510月份,夜雨占7080%,具有多日照,雨热同季的特点。由于海拔高差悬殊,光、热、水在垂直和水平方向变化明显,生态环境独特多样,自然资源丰富。德昌县农业资源丰富。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豆类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烤烟、甘蔗、蚕桑、早熟和反季节蔬菜等。畜禽以猪、羊、牛

18、、马、鸡、鸭为主。德昌香米、德昌水牛和“建昌鸭”均为地方优良品种,声名远扬,早熟和反季节蔬菜行销广远,其中又以德昌早蒜苔最为出名。全县森林覆盖率59.9%,草地面积占总面积的10.8%。计有原始草种384种,有云南松、杉、柏、桤、栎、桦等数百种树种,珍稀树种有攀枝花苏铁、德昌杉、银杏、红椿等,其中德昌杉在全国66个杉木种源中材质及其它性能均名列前茅。矿产资源富集,主要分布在县城以南地区,有共生矿、伴生矿、单矿几种产出形式。已探明矿种有47种,以石灰石、硅石、铁矿、粘土、稀土、高岭土、长石为多。水资源蕴藏量大,境内有雅砻江、茨达河、安宁河三大河流纵贯南北,多年平均径流量为56.24亿立方米,水资

19、源理论蕴藏量72.84万千瓦,可开发利用量约33万千瓦。第三节 社会经济条件德昌县政府所在地为德州镇。2005年末全县总人口192554人(户籍人口数),根据德昌县统计局提供数据,全县城镇化率达28.4%,城镇人口54685人,农村人口137869人。全县人均土地面积1.1862公顷,人均占有耕地0.0676公顷,人口密度84人/km2。2005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6.5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为5.78亿元,第二产业5.30亿元,第三产业5.49亿元,一、二、三产业比例关系为34.9:32.0:33.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605元,在凉山彝族自治州安宁河流域五县一市之中位居第4位。200

20、5年德昌县全部工业增加值为2.58亿元,财政收入1.2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13.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8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66元。德昌县“工业强县”战略的逐步实施以及招商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全县工业企业效益全面提升,总体水平不断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42411万元,比上年增长36.90%;工业产品产销率99.70%,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当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9709万元,同比增长36.80%;全年利税总额8064万元,增长60.10%,其中:利润总额4330万元,比上年增加1726万元,增长66.30%。第四节 土地

21、利用现状1、 土地利用现状根据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整后数据,德昌县幅员面积为228421.1公顷,其中农用地220464.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6.51%;建设用地面积3875.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70%;其他用地面积4081.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79%。具体见表1:(1)农用地耕地:面积13017.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70%。其中:水田9542.9公顷,占耕地面积的73.31%;望天田644.6公顷,占4.95%;旱地2829.7公顷,占21.74%。园地:面积2785.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22%。林地:面积172650.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5.58%,

22、林地遍及全县,多是成片集中。其他农用地:面积7366.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22%。其中:农村道路203.4公顷,占其他农用地面积的2.76%;坑塘水面205.1公顷,占其他农用地面积的2.78%;农田水利用地143.4公顷,占其他农用地面积的1.95%;田坎6814.8公顷,占其他农用地面积的92.51%。表12005年末德昌县土地利用现状表地 类2005年面积(公顷)占土地总面积农用地耕 地13017.25.70%园 地2785.11.22%林 地172650.775.58%牧 草 地24645.010.79%其他农用地7366.73.22%小 计220464.696.51%建设用地城

23、乡建设用地建制镇321.40.14%农村居民点2191.30.96%其他独立建设用地312.20.14%小 计2824.91.24%交通水利建设用地铁路用地178.10.08%公路用地565.80.25%水利设施用地95.40.04%小计839.30.37%其他建设用地211.20.09%合计3875.31.70%其他用地水域2784.61.22%自然保留地1296.60.57%小 计4081.21.79%土地总面积228421.1100.00%数据来源:2005年德昌县国土资源局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2)建设用地现状城乡建设用地:面积2824.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24%。其中:建制镇

24、用地321.4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的11.38%;农村居民点2191.3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的75.38%;独立工矿用地312.2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的13.24%;交通运输用地:面积744.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33%。其中:铁路用地178.1公顷,占交通运输用地的23.95%;公路用地565.8公顷,占交通运输用地的76.05%。水利设施用地:面积95.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04%。其中:水库水面16.9公顷,占水利设施用地的17.77%;水工建筑用地78.4公顷,占82.23%。其他建设用地:面积211.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09%。(3)其他土地水域:面积2784.6公顷,

25、占土地总面积的1.22%。其中河流水面面积2333.3公顷。滩涂面积451.3公顷。自然保留地:1296.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57%。其中:荒草地410.3公顷,占自然保留地的31.64%;裸土地886.3公顷,占自然保留地的68.36%。2、 土地利用特点(1)德昌县是以农为主的农业县,农用地面积较大,占土地总面积的96.51,但耕地面积小,仅占土地总面积的5.70。(2)德昌县耕地分布地区差异较大,主要分布在水源丰富、交通发达、人口稠密的安宁河河谷及茨达河河谷两岸。(3)可供开垦的后备荒地及滩涂资源多,具有宜农、宜林、宜牧多种类型,农业具有广度开发的基础。3、 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

26、1)耕地数量日趋减少,后备资源匮乏。1996年全县耕地面积19263.8公顷,到2005年底,全县耕地面积13017.2公顷,年均减少694.1公顷。2005年人均耕地为0.068公顷(1.02亩),低于全国人均耕地0.09公顷(1.4亩)水平和四川省人均耕地0.07公顷(1.05亩)水平。据变更资料,全县有滩涂451.3公顷,荒草地410.3公顷,按现有人口计算,人均仅0.004公顷,且开发难度较大,投资较高。由于人口的不断增加和非农建设占地日益增多,人均耕地将越来越少,人地矛盾日益尖锐。(2)用地粗放,保红线和保发展任务艰巨。2005年全县城乡用地面积为2824.9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

27、1.24%。农村居民点面积2191.3公顷,占到城乡建设用地的77.57%,人均村镇居民点用地173平方米,高于国家村镇规划人均150平方米的标准,土地利用粗放。各类建设用地需求旺盛,但由于全县土地垦殖率较高,发展经济与耕地保护矛盾难以调和,实现保红线和保增长“双保”任务十分艰巨。(3)不当利用致使土地生态功能下降。德昌县对传统产业依赖性大,县内主要工业企业主要集中在冶金、铁矿稀土矿铜矿开发、烤烟等行业,工业废气、固废等治理难度大。特别是在县域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城区部分工业企业不当排污已造成安宁河不同程度污染,城镇及沿河地带生态环境堪忧。此外,德昌是农业大县,农业面污染总量大,畜牧养殖业分

28、布散,禽畜粪便污染对环境影响大,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施用量逐年增加导致的农田面源污染也不容忽视,不当的农作不仅造成土壤板结、酸化、物理性变差,对地下水、地表水和土壤的污染也值得关注。(4)土地管理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珍惜土地和合理利用土地意识不强,对土地法制观念淡漠,乱占滥用耕地现象时有发生第三章 上轮规划实施基本情况第一节 土地整理开发已取得的成就自1999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下称土地管理法)以来,凉山州各区县政府都把土地综合整治作为贯彻落实土地管理法,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重要措施和途径。德昌县也同其他县一样,在省国土资源厅的业务管理与技术指导下、在德昌县委县政

29、府的正确领导下,德昌县国土资源局高度重视和积极组织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对确保当地的耕地面积不减少,支持地方经济建设,特别是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进一步稳定农村社会,同时也为改善德昌的生态环境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做出了贡献。具体表现在: 1. 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近年来,将荒草地、沙地等其他土地和水利规划没有划入防洪泻水范围的滩涂等进行综合开发为农用地;对田、水、路、林、村实行了土地综合整治,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增加了农用地,特别是增加了耕地,提高了当地的土地利用率,极大地改善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结构,促进了对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 推进了土地集约利用和城乡一体化根据

30、对德昌县的一些典型土地整理项目调查,土地整理后,一方面,有效地降低了项目区的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增加了农民收入;另一方面,提高了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农作物产量增加20%,生产成本降低20%;同时,带动了农产品加工业、农业观光旅游业的发展,为农村经济多元化奠定了基础,扩大了农村就业能力,为地方的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早日实现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起到了应有的推动作用。 3. 提高了防风固沙和水土保持能力,对生态环境改善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实施,建立防风林带、建设水土保持工程,提高了涵养水源和防止水土流失的能力,对德昌县生态环境的改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第二

31、节 当前土地整理开发存在的难点尽管德昌县过去的土地综合整治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但是本县土地综合整治工作起步较晚,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尚存在若干问题:例如政府投入较少,远不能达到土地综合整治对资金的需求;而社会资金由于缺乏相应的政策引导,未能积极渗透到土地综合整治中来,目前仅有个别企业参与且规模极小。所以,资金问题成为当前困扰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深入的瓶颈。另外,项目的配套政策、相应的管理措施还不够完善,项目的规划设计、预算编制及竣工验收不够规范,工程措施简单,以致新增耕地的质量尚没有得到保证;还有的问题是,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完成后,项目区土地利用的管理措施没有完善,造成利用粗放、效率低下等,这些问题都

32、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土地综合整治的实施效果。第四章 土地后备资源潜力分析第一节 土地整理潜力根据全县土地利用现状和特点,土地整理新增耕地潜力由农用地整理新增耕地潜力和农村居民点整理新增耕地潜力两部分构成。土地整理不仅可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还能提高耕地质量,提升农用地等级。1.农地整理新增耕地潜力德昌县农地整理包括零星田块合并,田埂整理和中低产田改造以及旱地整理,根据德昌县山地多(占幅员面积的94%),河谷沟坝少(仅占幅员面积6%)的地形特点,农用地整理以旱地整理为主。2005年农用地面积为220464.6公顷,其中耕地面积13017.2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5.90%,规划期内,全县可进行农地整理

33、10000.0公顷,按照平均净增加耕地系数取9%计算,净增耕地面积900.0公顷。2.农村居民点整理新增耕地潜力由于受四川盆地地理条件限制和各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影响,德昌县农村居民住居较为分散,农村居民多以自然村落、院落或单户居住,彝族等少数民族多在高山地区分散居住。农民建房杂乱,随意性大,点多量大面广,林盘面积大,村庄内部存在一些空闲地,农业基础及生活服务设施不配套。2005年,全县农村居民点人均占用土地面积173m2,人均占地过高。考虑德昌县农村居民点分布特点、地形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规划期内,全县还将存在大量的城镇农村双重占地的“两栖人口”。根据乡镇调研以及全县新农村规划,预计2020年

34、通过整理旧宅基地、林盘以及院坝公共用地,全县可实施农村居民点整理(含宅基地、林盘及院坝等)面积33.0公顷,可新增耕地8.3公顷。第二节 宜农土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全县耕地开发后备资源十分丰富,具有相当大的补充耕地潜力。全县耕地开发后备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安宁河、雅砻江沿岸1800米以下地区,其中主要开发资源分布在安宁河、茨达河边,土地利用现状为滩涂。通过实施有效的规划措施,预计到2020年土地开发面积达到2000.0公顷,平均净增加耕地系数取60%,可以新增耕地1200.0公顷。综上所述,规划基期数据以2005年末土地利用现状为基础,规划年限至2020年,全县通过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期内可以增加

35、耕地2108.3公顷。其中,土地整理增加耕地面积908.3公顷(其中农地整理新增耕地潜力为900.0公顷,农村居民点整理新增耕地潜力为8.3公顷),开发增加耕地面积1200.0公顷。第五章 土地综合整治规模任务及重点区域的确定第一节 土地综合整治规模任务根据凉山州下达给德昌县2006-2020年土地综合整治增加耕地2108.3公顷的指标,以及德昌县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可增加耕地2108.3公顷的潜力评价结果,提出2006-2020年全县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方案(表2)。表2 德昌县2006-2020年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单位:公顷时 期农用地整理居民点整理土地开发合 计规划期2006-2020实施面积10

36、000.033.02000.012033.0 增加耕地900.08.31200.02108.3 近期2006-2010实施面积698.928.0100.0826.9 增加耕地62.97.060.0129.9 远期2011-2020实施面积9301.1 5.0 1900.0 11206.1 增加耕地837.1 1.3 1140.0 1978.4 1、总体目标(20062020年)在整个规划期内,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加大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防止水土流失对农田的侵害,提高田、渠、路、林的综合协调能力,改善农田排灌等基础设施、农业生产条件、农民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和其它农用地面积,提高耕

37、地质量和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推进德昌县农村、农业现代化和社会经济全面发展提供土地保障。规划期内,土地综合整治面积12033.0公顷,可新增耕地2108.3公顷。土地综合整治总面积中:农用地整理面积10000.0公顷,新增耕地900.0公顷;农村居民点整理面积33.0公顷,新增耕地8.3公顷;土地开发面积2000.0公顷,新增耕地1200.0公顷。2、近期目标(20062010年)规划近期,土地综合整治面积826.9公顷,新增耕地129.9公顷。土地综合整治面积中:农用地整理面积698.9公顷,新增耕地62.9公顷;农村居民点整理面积28.0公顷,新

38、增耕地7.0公顷;土地开发面积100.0公顷,其中新增耕地60.0公顷。3、远期目标(20112020年)规划远期,土地综合整治面积11206.1公顷,新增耕地1978.4公顷。土地综合整治面积中:农用地整理面积9301.1公顷,新增耕地837.1公顷;居民点整理面积5.0公顷,新增耕地1.3公顷;土地开发面积1900.0公顷,新增耕地1140.0公顷。第二节 土地综合整治重点区域的确定1、土地整理重点区域的确定针对全县区域地貌、气候、土壤、土地利用特点,确定全县土地整理重点区域为德州镇、王所乡、麻栗乡、阿月乡、六所乡等乡镇,其余各乡镇均有分布。土地整理的利用方向是:通过综合整理和改造,完善整

39、理区内的田、水、路、林、村等基础设施配套体系,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耕作条件,提高耕地质量,建设标准农田。利用措施是:土地平整、地块规整,整理零星夹荒地、撂荒地,配套灌排水设施,建设田间道路和林网。2、土地开发区根据可开发后备耕地资源分布情况,土地开发重点区域主要是德州镇、阿月乡、茨达乡、麻栗乡、热河乡、永郎镇、乐跃镇等乡镇。土地开发的利用方向为:以水定地,综合开发,按规划要求建立农业生产条田,全面配套渠、路、林、桥、闸等基础设施,改善耕作条件,提高耕地质量,发挥土地开发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利用措施是:平整土地,精耕细作,种植绿肥,提高土壤肥力,建设标准农田,调整种植业

40、结构,配套基础设施,提高土地开发综合效益。第六章 土地综合整治的工程概述项目区平面布置方案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与农业生产布局和水利规划相协调,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兼顾社会、生态、经济效益的统一,田、路、林、水、输电线路配套布置,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农田集约化和水利化。第一节 土地整理项目按照四川省坡改梯工程建设设计规划,结合土地整理政策要求,提出土地整理的规划方案:土地平整:德昌县以中山为主,根据地形和地面坡度,宜建成水平梯田及坡式梯田(地)。项目区土地平整强度除受地形地貌、灌溉水源和灌排水情况的影响以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土地的主要利用方向

41、。尽可能地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是项目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为减少挖填方工程量,在土地平整时根据沿等高线划分出的田块进行翻挖,局部高出部分,在同一等高线内进行翻挖平整,土地平整采用局部平整方式,不统一化,而是根据地形、面积、空间结构特点将项目区划分成若干土地平整单元区,每个单元区为一个梯田基层,单元区内土地平整的填挖方尽可能限制在本单元区内部,追求单元区内土地平整的统一化;推高填低,尽可能做到挖填平衡,相邻单元区之间平整后的高差作为相邻梯田的高差。根据实际情况修筑土埂或石埂,以保持土地平整,防止土层滑坡或流失。农田水利工程:主要对项目区规划进行整治渠道、山坪塘和新建蓄水池等工程,提高其灌溉排水能力,减

42、少渗漏,提高输水质量。田间道路工程:主要对项目区规划整治部分田间道工程,主要为作业机械向田间转移及为机器加油、加水、加种等生产操作过程服务的。要求路面高于地面,与进入田间的生产路和主要田埂结合。其他工程:为了改善农田生态系统,涵养水土,美化环境,规划在道路两侧种植防护林,林带为两行,株距2m。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等条件,结合当地经验,树种以杨树等适生树种为主。第二节 土地开发项目通过对河滩地等其他土地的开发,清除表面杂草及碎石,并对局部地方实施爆破,改土耕作层,整平表土,修筑防洪堤坝,同时对其实施田、水、路、林等配套设施建设,使其能达到耕作要求,增加耕地面积。第七章 土地综合整治补充耕地的区域

43、平衡方案第一节 区域平衡方案的制定本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2020年全县耕地保有量为14636.5公顷,与同期本县建设占用耕地数量相比较后,为实现本县耕地保有量的目标,在规划期限内必须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增加2108.3公顷耕地。依据各乡镇土地综合整治潜力的大小,并为了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的补充耕地指标,确定土地综合整治的规划期内,各乡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的补充耕地数量。其中农用地整理规模10000.0公顷,新增耕地900.0公顷,农村居民点整理规模33.0公顷,新增耕地8.3公顷,土地开发2000.0公顷,新增耕地1200.0公顷,共计新增耕地2108.3公顷,详见附表一。根据附表一的补充耕地

44、数量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的补充耕地任务:土地综合整治规划补充的耕地数量能够达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第二节 实现补充耕地区域平衡的途径和措施1、明确实施耕地占补平衡的资金渠道,作好相应的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根据各乡镇建设占用耕地的不同需求以及补充耕地可能的实施进程,结合德昌县实施耕地占补平衡的资金渠道及其补充耕地任务实施途径的差异,资金的来源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省财政统一支持下达的资金;第二部分为县建设占用耕地需要筹措的资金;第三部分为乡镇村自筹的资金(该种资金补充的耕地可参与“指标”市场交易)。土地综合整治中要充分利用上述资金渠道,充分调动国家、地方、个人参与土地综合整治的积极性,进一步

45、作好本县耕地建设占用的补充平衡。2、占用耕地的建设用地项目与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挂钩,建立补充耕地储备库随着土地储备制度的推进,县土地整理储备中心作为建设用地储备的主体。为了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目标,中心应对拟征用的耕地实行先补后占,占用耕地的建设单位或个人采取建设用地项目与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挂钩方式,建设用地单位或个人也可使用新增耕地储备库中的指标。若储备库中耕地指标不足,则停止建设项目占用耕地,以保障土地整理储备中心在征地过程中成为完成耕地占补平衡任务的主体,同时也能使中心能够在完善补充耕地的土地储备制度中做出贡献。3、制定本县区域占补平衡实施办法及相关配套制度目前,省国土资源厅及德昌县国土资源局

46、已出台了许多相关规定,但还不够完善。应结合本县具体情况,按上述提出的实现补充耕地区域平衡的途径和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区域占补平衡办法,形成地方法规和行政规章,以保证措施的落实。第八章 预期投资与效益评价第一节 投资估算为实现规划目标,据测算,共需要投入22568.3万元(含2006年以来已完成的项目)。其中,农地整理投资额为16200.0万元,占总投资的71.78,平均每公顷新增耕地投入18.0万元;农村居民点整理投资额为8.3万元,占总投资额的0.04,平均每公顷新增耕地投入1.0万元;土地开发投资额为6360.0万元,占总投资额的28.18,平均每公顷新增耕地投入5.3万元。第二节 资金来

47、源1、积极争取国家、省、地区的各种投资,如征收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预期耕地占用税、土地复垦费、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出让金、土地增殖税、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土地收益金等;2、合理使用农业综合开发资金;3、多方筹措社会资金与信贷资金;4、鼓励农民个人投劳折资。今后只有严格执行“占补平衡”制度,进一步加大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土地复垦费等的收缴力度,依法保证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时,还要进一步拓宽投资渠道,推进土地综合整治的产业化进程,通过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以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土地开发复垦整理,才能更好的满足实现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目标的投入需求。第三节

48、效益评价1、经济效益评价 (1)投入量 规划期内土地综合整治的总投入为22568.3万元。 (2)预期净产出 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可新增耕地2108.3公顷,考虑到德昌县今后农业结构调整的要求,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之比为7:3,种植粮食作物的年纯收入一般为6000元/公顷,种植经济作物的年纯收入一般为30000元/公顷,每年收益可达2783.0万元。通过土地综合整治不仅增加了耕地的面积,同时有利于农业生产,平均每公顷土地的农业纯收益可增加0.2万元以上。通过土地综合整治,10000.0公顷耕地得到了改善,每年收益可达2000.0万元。两项合计4783.0万元,若项目的平均建设年限为2年,静

49、态投资回收期=22568.3/4783.0+2=6.7年。2、社会效益评价 土地综合整治提高了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土地综合整治带来了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模式和经营观念,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及农村交通条件,节约了农业生产成本,增加了可利用土地的面积,从而增加了粮食产量。农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的全面发展,增加了就业岗位,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条件,有利于发展乡镇企业及第三产业,进一步在有条件的集镇,逐步实现其城市化目标。 (2)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可以有效的通过政府力量及法律手段解决农村中土地权属界限不清的问题,有利于实现农村社会的稳定及农民的团结,土地综合整治有利于迁坟

50、和平坟工作,促进农村移风易俗和精神文明建设。 (3)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是落实国家农村政策和地方政府政策的有效途径。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可以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战略目标,解决多年来土地投入不足的问题,为耕地的持续利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增加了农民对政府的信任感,树立了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同时为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吸引外资,带动经济的发展。3、生态效益评价 综合整治区的生态环境将得到大大改善,生态环境效益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涵养水源。土地综合整治通过绿化工程,提高了实施区域植被覆盖率,不仅对水土流失的防治起到很好的作用,而且对地表的景观状况也会有较大改善,有效地保护了山区的

51、生态环境。 (2)节约用水,促进水资源的高效利用。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完善农田节水灌溉设施,兴建水利富民工程,可以大大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达到节水增收的目的。 (3)改善农田的生态环境和景观。田间林网能够降低风速、缓和大风冲击力,保护农作物不受强风损害的同时改善农田的小气候条件;田间绿化工程选用树冠优美的树种,考虑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和美观性,美化了农田环境;考虑到环保、防害的要求,选择具有吸纳有害物质、抗虫害功能的树种和花卉,防止环境污染,降低农药施用量。 (4)加强环境保护效应。通过土地综合整治,风沙地、荒草地、脏乱差的三角地、废弃地得到彻底治理的同时又加强了环境的保护,一些具有生态意义的河流

52、、坑塘在综合整治时采取保护和恢复措施,治理与保护相得益彰,会加速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环境保护建设。第九章 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第一节 行政措施1、严格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依据规划进行土地综合整治 本规划一经批准,即纳入土地利用管理计划逐步实施。任何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立项和规划设计,均以本规划作为依据。规划区内的任何土地综合整治活动,必须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的土地用途和本规划规定的土地综合整治方向进行。 县局尽快制定“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实施管理办法”,制定年度土地综合整治计划,出台具体的项目立项办法,以确保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立项符合本规划。 2、尽快完善有关政策措施,建立促进土地综合整治良性发

53、展的长效机制 从推动土地综合整治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尽快出台有关配套政策措施,为规划的贯彻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1)土地综合整治权属调整的相关政策,保障土地所有者、使用者和投资者在土地综合整治中的合法权益,为农地整理的全面推进奠定基础; (2)集体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相关政策,引导农民从土地“承包”向土地“租赁”过渡,扩大土地经营规模,提高土地经营管理效率,解决农地整理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3)土地综合整治后形成的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上市交易政策,以调动农民和社会力量参与土地综合整治的积极性; (4)农村居民点土地置换和土地周转政策,以促进农村居民点整理改造和土地的集约利用。 3、加强统一

54、领导,促进部门协调 建立由地方政府主要领导为核心的常设土地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或办公室,负责规划实施全过程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土地、农业、林业、水利、交通、电力、城市规划、环保等部门要加强协调和配合,部门规划要彼此衔接,重大工程要统一论证,具体项目要尽可能组合配套。 4、健全规划体系,强化项目的规范管理 要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综合整治规划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和规划设计,形成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规划设计相衔接的规划体系。要严格按照建设项目管理的程序,强化项目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管理,要参照国家级项目管理程序,县级项目立项也要开展可行性研究和规划设计及预算,并据此进行工程招投标、监理和竣工

55、验收,提高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质量。 5、积极引导公众参与,奠定土地综合整治的群众基础 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是一项与广大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事业,要深入宣传土地综合整治政策,增进群众对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动员、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土地综合整治,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创新能力,创建土地综合整治的民主形式,建立有效的社会监督,监督规划的落实,奠定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得以顺利实施的群众基础。 6、把土地综合整治纳入城镇可持续发展的管理轨道,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 德昌县城镇的发展,不仅要关注德昌县交通等城市基础和功能建设,更要关注为此提供基础支撑的郊区土地综合整治,德昌县的现代化不仅在于城镇的现代化,也要求城乡

56、土地利用的现代化,因此要把土地综合整治纳入与城镇基础设施和城市功能建设同等重要的管理体系,并将土地综合整治纳入政府绩效年度考核的体系。第二节 经济措施1、加强政府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资金的收缴,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融资体系 政府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资金(包括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和耕地开垦费)是目前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主要资金渠道,也是土地综合整治事业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要严格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和耕地开垦费的收缴管理。可结合当前土地供应制度改革,将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和耕地开垦费等列入土地招、拍、挂出让底价,尽量避免这部分费用的减、免、缓情况。 为了拓宽土地综合整治的资金来源,除政府资金外,还需开

57、辟集体、农民和经济实体共同投资的多元化投资渠道,按照“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利益分配机制,吸引更多社会资金投入土地综合整治,推进土地综合整治的产业化和社会化。 2、建立土地综合整治资金的基金化管理机制 土地综合整治是一个涉及多部门的系统工程,不同种类、不同部门的资金相互交叉。为尽可能多争取资金的同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应向县政府建议将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耕地占用税、土地复垦费及农、林、水、路等部门的相关资金集中起来,作为土地综合整治的专项资金,建立严格的基金化资金管理机制,规范土地综合整治资金的使用,资金的使用严格按预算进行,为土地综合整治的全面和深入推

58、进提供稳定、安全的资金保障。第三节 法律措施1、制定土地开发整理新增耕地保护条例,将土地综合整治新增耕地纳入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保证土地综合整治投资人的权利和城市副食品稳定的供应。 2、制定土地开发整理办法,完善土地置换、土地整理新增耕地指标折抵等配套政策。逐步形成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专项法律法规体系。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对违法、违反规划的土地综合整治行为坚决查处。 3、制定耕地质量折抵实施办法,逐步实施耕地质量折抵和积极扶持政策。制定以耕地质量提高折抵数量增加的政策,鼓励开展以提高土地质量为目标的土地整理项目。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从单纯重视数量和工程,向质量、生态、权属、效益并重的方向发展。第四节

59、 技术措施1、建立数据库 在本次规划的基础上,建立土地后备资源数据库、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库和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库,以便于对项目的立项、实施、以及耕地占补平衡指标进行管理。2、健全机构建设,加强人才培养 加强与其他区县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先进技术和经验,进一步充实德昌县土地整理储备中心和各区县分中心的力量,加强对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德昌县土地综合整治专业队伍的整体素质。3、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土地科学管理 充分利用“3S”(GPS、RS、GIS)等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对土地综合整治的动态监测,建立土地综合整治的动态监测信息系统,实时监督土地综合整治的实施情况,了解规划区范围内土地综合

60、整治的行为和项目进展情况,提高规划管理水平,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附表一、 德昌县2006-2020年土地整理项目表 二、 德昌县2006-2020年土地开发项目表三、 德昌县规划期近期年土地整治项目表四、 附表一:德昌县2006-2020年土地整理项目表项目区面积土地类型新增耕地面积地点实施年限600.25 农用地46.62 阿月乡阿月村 、福隆村2006-2010年476.87 农用地42.92 阿月乡黄家坝、仁寿村2011-2020年581.92 农用地52.37 阿月乡团山村2011-2020年518.42 农用地46.66 巴洞乡红旗村2011-2020年460.51 农用地41.4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