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方程式计算教案_第1页
化学方程式计算教案_第2页
化学方程式计算教案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 化学方程式计算教案 化学方程式计算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预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胜利、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化学方程式计算教案,欢迎阅读与保藏。 化学方程式计算教案1 教学目标: 学问: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洁的计算。 力量:培育同学根据化学特点去进行思维的良好习惯和娴熟的计算技能。 情感:熟悉定量讨论对于化学科学进展的重大作用。培育同学科学的学习态度。 学前分析: 本节课在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相对原子质量、化学式计算等学问的基础上,对化学学问进行定量分析。学问本身并不难,关键是使同学自己思索、

2、探究由定性到定量的这一途径,并使之了解化学计算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在计算过程中,对解题格式、步骤严格要求,培育他们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书写下列化学方程式: 1、硫的燃烧 2、磷的燃烧 3、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4、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创设情境 试验室欲通过电解水的方法得到64g氧气,需电解多少g水? 同学争论 可能得到的结果: 1、无从下手。 2、依据化学式计算,求出水的质量。 3、利用化学方程式解题。等。 老师点拨 1、若同学依据化学式计算,应赐予确定。但嘱咐他们在使用此法解题时,应说明所得氧气中氧元素即为水中氧元素。 2、若利用化学方程式解题。同学可能消失未

3、配平而算错数,或格式步骤不对等问题。点出,但可以先不绽开讲。关键引导同学说出解题思路,引导回忆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引导回忆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1、表示反应物、生成物、条件。 2、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及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练一练 1、求碳在氧气中燃烧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2、求磷在氧气中燃烧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试一试 试验室欲通过电解水的方法得到64g氧气,需电解多少g水? 由利用化学方程式得出正确答案的同学2名上黑板写出解题过程。 同学争论 参照课本第99页例题1的解题过程,对比试一试“电解水”的解题过程,指出缺漏。由同学自己做的目的是:在清晰解题思路的基础上,自己先探讨解题格式。

4、 强调格式 1、设未知量,未知数后不加单位 2、依据题意写出化学方程式,留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完整、精确 。指出若不配平,直接影响计算结果 3、写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 4、列出比例式,求解 5、简明地写出答案 例题 由同学和老师共同写出正确解题步骤。 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可制得生石灰和二氧化碳。假如要制取10t氧化钙,需要碳酸钙多少吨? 化学方程式计算教案2 教学目标 技能 1.学会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洁计算,正确把握计算的格式和步骤。 2.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洁的计算。懂得质量守恒是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理论依据。 过程 方法 通过对化学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比

5、的分析,初步理解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和量的关系。培育同学根据化学特点去进行思维的良好习惯和娴熟的计算技能。 情感 态度 熟悉定量讨论对于化学科学进展的重大作用。培育同学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格式 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教学难点 解题格式的规范化及化学计算设答与物理、数学的区分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同学活动 设 计 意 图 复习提问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提问那么能否利用化学方程式中量的关系来计算产品或原料的质量呢? 创设情境 【投影】氢气是将来汽车的抱负燃料。1Kg的氢气就能供一辆功率为50KW的汽

6、车跑大约100Km。水是生命之源,找到合适的催化剂,即可利用光能将水分解制取氢气。 【问题】一桶18kg的水产生的氢气可供汽车跑多远?你预备怎么算? 【过渡】依据物质的质量比来计算,这就是依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板书课题) 指导阅读 【提问】怎样把同学们的思路清晰的表示出来呢? 【指导】阅读课本第100页例题1.要求:对比例题1把完整的解题过程写出来。 【投影】展现同学的完整书写格式 【课件展现】完整的解题格式。 并请同学们说出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 解题步骤及化学计算题中设答与物理、数学的区分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从三方面叙述 思索争论:依据方程式中物质的质量比由水的质量求氢气的质量,再

7、折算出汽车跑的路程 阅读后书写 评价与指正 观看 争论归纳 同学活动 通过复习明确方程式的含义为下一步的计算奠定基础 用详细的情景素材提出问题,让同学体验到化学学问与技能的有用性 尝试用数学计算式结合化学方程式中物质质量之间的关系解题 通过自学的方式尝试依据化学方程式规范地解题 设 计 意 图 【小结】 1、计算依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 2、解题步骤 1、设未知量(未知数后不加单位); 2、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留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完整、精确 ,指出若不配平,直接影响计算结果); 3、计算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4、标出已知量、未知量; 5、列出比例式; 6、解比例式(一般结果保留

8、一位小数); 7、简明地写出答语。 巩固练习 课本第101页课堂练习 准时对同学进行指导 总结归纳 【提问】同学们能从以上练习得出什么结论吗? 【小结】已知化学方程式中一种物质(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可以求算方程式中其它任 何物质的质量。 【指导】阅读例题2,再次强调格式 【设问】实际生产中,开采的石灰石中肯定含有杂质,你们考虑一下,能将它的质量直接带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为什么? 【小结】计算时必需将纯量代入方程式 (补充)有关含杂质的物质计算在第八章学习 【展现】电解36克水可得到多少克氢气?下面是四位同学的解题过程和结果如下,检查后回答: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做得对吗?你能从中得到什么启

9、示吗? 甲同学解设可得氢气质量是x。 HO2 H+ O2 33 1 36g x 答:氢气的质量是1.1g. 乙同学解设可得氢气的质量是x。 H2O H2+ O2 18 2 36g x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分析解题依据 归纳步骤 一生板演其他人在练习本上书写计算过程 争论 阅读 争论:不行,由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是指不含杂质的纯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观看解题过程 分析存在的问题 甲不对 启示:化学式书写要精确 观看解题过程 分析存在的问题 乙不对 启示:化学方程式要配平 同学活动 通过对比归纳让同学清楚、明确地把握化学计算题的基本格式和理论依据 使同学再练习中正确规范地解题 培育同学自学猎取

10、学问的力量,进一步巩固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格式 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计算格式的训练再次突破教学难点 设 计 意 图 答可得到4克氢气 丙同学解设可得氢气的质量是x。 2H2O 2H2+ O2 20 4 36 x 答:可得到7.2克氢气 丁同学解 设可得X克氢气。 2H2O 2H2+ O2 36 4 36g x x = 4 g 答:可得到4克氢气 【小结】计算要领:写对物质的化学式,化学方程要配平;算准相对分子质量,计算单位不能忘;关系量间成正比,解设比答要完整。 巩固提高 大家知道食盐是常见的调味品,但你知道吗?它还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利用食盐可以制取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等,化学方程式为:2NaC

11、l+2H2O Cl2 +H2 +2NaOH 若每天生产氯气71Kg,问:(1)该厂至少需要氯化钠固体多少千克?(2)同时能生产氢氧化钠多少千克? 反思沟通谈谈本节课学习后你有什么收获与启示?作业:课后习题4、5、6. 观看解题过程 分析存在的问题 丙不对 启示:要精确 计算相对分子质量,计算单位不能忘 观看解题过程 分析存在的问题 不对 启示:解设比答要完整 练习 谈感受 完成作业 展现同学简单消失的问题,以此创设情境发动同学自己发觉问题并解决问题。 培育同学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和敏锐的观看力 规范解题 提高同学自己归纳总结的力量 板书设计 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洁计算 一、计算依据:化学方程

12、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 二、计算步骤:1、设未知量(未知数后不加单位); 2、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3、计算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4、标出已知量、未知量; 5、列出比例式; 6、解比例式(一般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7、简明地写出答语。 三、计算类型:已知化学方程式中一种物质(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可以求算方程式中其它任何物质的质量(计算时必需将纯量代入方程式) 四、计算要领:写对物质的化学式,化学方程要配平; 算准相对分子质量,计算单位不能忘; 关系量间成正比,解设比答要完整。 化学方程式计算教案3 在学校,同学已经知道了化学中反映物和生物之间的质量关系,并学习了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质量的计

13、算。本节是在学校学问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数关系,并学习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等应用于化学方式的计算。将这部分内容支配在这一节,主要是为了分散前一章的难点,同时,在打好有关学问基础的前提下在来学习本内容,有利于同学对有关学问和技能的理解、把握和记忆。 本节内容是同学今后进一步学习中和滴定等学问的重要基础,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于同学了解化学反应规律、形成正确的有关化学反应的观点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这一节的内容在全书中有其特别的地位和作用。应让同学在学好本节学问的基础上,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应用,巩固。 本节内容实际上是前面所学

14、学问和技能和综合运用,涉及中学化学反应中很多有关的物理量及各物理量间的换算,综合性很强,这是这一节的特点,也是它的重、难点。在教学中,采纳启发、引导、边讲边练的方法,在例题中,适当分解综合性,逐步提问,使综合性逐步增加,以题逐步培育同学运用学问和技能的力量。为把握好本节中的相关学问,可适当补充一些不同类型的题作课堂练习,发觉问题准时解决,并留意引导同学总结规律、理清思路。 教学目标 1.使同学把握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和格式。 2.使同学加深对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的理解,及对化学反应规律的熟悉。 3.培育同学综合运用学问的力量和综合

15、计算的力量。 教学重点 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教学难点 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讲解、练习 课时支配 二课时 教学用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我们在学校就已经很熟识了,知道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符合肯定的关系。通过前一章的学习,我们又知道构成物质的粒子数与物质的质量之间可用物质的量做桥梁联系起来。既然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之间符合肯定的关系,那么,化学反应中构成各物质的粒子数之间、物质的量之间是否也遵循肯定的关系呢?能不能把物质的量也应用于化学方

16、程式的计算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第三节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一) 一、原理 讲解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原子、分子或离子等粒子组成的,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也是这些粒子按肯定的数目关系进行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明确地表示出化学反应中这些粒子数之间的数目关系。这些粒子之间的数目关系,又叫做化学计量数的关系。 讲解并板书 2H2 O2 2H2O 化学计量数之比: 2 1 2 扩大NA倍: 2NA NA 2NA 物质的量之比: 2mol 1mol 2mol 师由以上分析可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组成各物质的粒子数之比,因而也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 板书化学

17、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组成各物质的化学粒子数之比,也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 师有了上述结论,我们即可依据化学方程式对有关物质的物质的量进行定量计算。 老师进行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时,须按以下步骤进行: 板书1.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 2.找出相关物质的计量数之比 3.对应计量数,找出相关物质的物质的量 4.依据(一)的原理进行计算 师下面,我们就按上述步骤来计算下题。 投影例1:完全中和0.10 mol NaOH需H2SO4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讲解并板书 2NaOH H2O4=Na2O42H2O 2 1 0.1 mol n(H2O4) n(H2O4) 0.05 mol

18、答:完全中和0.10 mol NaOH需H2O4 0.05 mol。 问请大家口答,上述反应中生成水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生0.1 mol。 过渡实际上,我们在运用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解决问题时,除了涉及有关物质的物质的量外,还常常涉及到物质的质量、浓度、体积等物理量。这就需要进行必要的换算。而换算的核心就是物质的量。请大家回忆前面学过的学问,填出下列各物理量之间的转换关系。 板书三、物质的量与其他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请一位同学上黑板来填写 同学板书 师请大家依据上述关系,口答下列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投影 H2Cl2=2HCl 化学计量数比 粒子数之比 物质的量比 物质的质量比 气体体积比 同学口

19、答,老师把各物理量的比值写于投影胶片上。它们依次是:112;112;112;27173;112 师依据化学方程式所反映出的这些关系,可以进行多种计算。但要依据题意,明确已知条件是什么,求解什么,从而合理选择比例量的单位。列比例式时应留意,不同物质使用的单位可以不同,但要相应,同一物质使用的单位必需全都。 过渡下面,我们就在把握上述各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来系统、全面地学习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板书四、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练习在上述例题中,计算所需H2O4的质量是多少? 同学活动,老师巡察 师以下是该题的一种解法,供大家参考。 投影2NaOH H2O4=Na2SO42

20、H2O 2 mol 98 g 0.1 mol m(H2SO4) m(H2SO4)= =4.9 g 答:所需H2O4的质量为4.9 g。 师下面,请大家依据自己的理解,用自认为简洁的方法计算下题,要求用规范的格式、步骤进行解答。 投影例2:将30 g MnO2的质量分数为76.6%的软锰矿石与足量12 molL1浓盐酸完全反应(杂质不参与反应)。计算: (1)参与反应的浓盐酸的体积。 (2)生成的Cl2的体积(标准状况)。 同学计算,老师巡察,并选出有代表性的解题方法,让同学写于投影胶片上,以备展现 师请大家分析比较以下几种解法。 投影展现解法一: (1)MnO2的摩尔质量为87 gmol1 n

21、(MnO2) 0.26 mol 4HCl(浓) MnO2 MnCl2 2H2O Cl2 4 1 12 molL1VHCl(aq) 0.26 mol VHCl(aq) 0.087 L (2)4HCl(浓) MnO2 MnCl2 2H2O Cl2 1 1 0.26 mol n(Cl2) n(Cl2) 0.26 mol V(Cl2)n(Cl2)V0.26 mol22.4 Lmol15.8 L 答:参与反应的浓HCl的体积为0.087 L,生成Cl2的体积在标况下为5.8 L。 解法二: (1)MnO2的摩尔质量为87 gmol1 n(MnO2) 0.26 mol 4HCl(浓) MnO2 MnCl2

22、 Cl2 H2O 4 1 n(HCl) 0.26 mol n(HCl) 1.04 L VHCl() 0.087 L (2)4HCl(浓) MnO2 MnCl2 2H2O Cl2 1 mol 22.4 L 0.26 mol V(Cl2) V(Cl2) 5.8 L 答:参与反应的浓HCl的体积为0.087 L,生成Cl2的体积在标况下为5.8 L。 解法三: 4HCl(浓) MnO2 MnCl2 2H2O Cl2 4 mol 87 g 22.4 L 12 molL1VHCl(aq) 30 g76.6%V(Cl2) VHCl(aq)= =0.087 L V(Cl2)= =5.8 L 答:参与反应的浓

23、HCl的体积为0.087 L,生成Cl2的体积在标况下为5.8 L。 问大家认为以上哪种解法更简洁呢? 生第三种解法更简捷! 师当然,本题的解答过程上还不止以上三种,其中解法一与课本上的相同,这说明:解答同一个问题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盼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多动脑筋,多想些方法,以促使自己的思维力量能更上一层楼! 下面,请大家用本节课学到的学问来计算课本P31五、与P42二、4并与以前的计算方法相比较。 附P31五、P42二、4,也可用投影仪展现 P31五、4.6 g Na与足量的H2O反应,计算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标准状况下H2的密度为0.0899 gL1)。 答案:2.24 L

24、P42二、4.106 g Na2CO3和84 g NaHCO3分别与过量的HCl溶液反应,其中 A.Na2CO3放出的CO2多 B.NaHCO3放出的CO2多 C.Na2CO3消耗的盐酸多 D.NaHCO3消耗的盐酸多 答案:C 同学活动,老师巡察 问通过做以上两题,大家有什么体会? 生用物质的量计算比用其他物理量简洁! 师对!这也是我们学习本节课的目的之一,即把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可使计算简洁化。也是我们中学化学计算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本节小结本节课我们运用化学计算中的一个基本规律: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对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在学习中除了要用

25、好上述规律外还要留意解题的规范性。 作业习题:一、3、4 二、3、4 三、2 板书设计 第三节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一) 一、原理 2H2 O2 2H2O 化学计量数之比: 2 1 2 扩大NA倍: 2NA NA 2NA 物质的量之比: 2mol 1mol 2mol 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组成各物质的化学粒子数之比,也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 二、步骤 1.写出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2NaOH H2SO4=Na2SO42H2O 2.找出相关物质的计量数之比 2 1 3.对应计量数,找出相关物质的物质的量 0.1 mol n(H2SO4) 4.依据(一)原理进行

26、计算 n(H2SO4)= =0.05 mol 三、物质的量与其他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四、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教学说明 通过学校的学习,同学已知道了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并学习了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质量的计算。本节课主要揭示了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数关系,并运用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这一规律,教学中把物质的量,以及物质的量浓度等应用于化学方程式中进行计算,从而使同学们充分意识到运用物质的量进行计算的简捷性和广泛性。 参考练习 1同体积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稀H2SO4与NaOH溶液混合后,滴入石蕊试剂后溶液是 ( ) A红色 B紫

27、色 C蓝色 D无色 答案:A 2在标准状况下,112 L CH4在足量O2中燃烧,反应后生成的气态物质所占的体积为 ( ) A11.2 L B5.6 L C22.4 L D16. L 答案:A 3物质的量相等的Na、Mg、Al分别跟足量稀H2SO4反应,产生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 A1:l:l B1:2:3 CI:3:3 D3:2:1 答案:B 4相同质量的Mg和Al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所生成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比是( ) A2:3 B1:1 C3:4 D24:27 答案:C 5O.2 mol NaCl和O.1 mol Na2SO4混合,配成1 L溶液,所得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

28、浓度是( ) AO.2 molL-1 B0.3 molL-1 CO.4 molL-1 DO.5 molL-1 答案C 化学方程式计算教案4 教学目标 1.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使同学把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的计算。 2.进一步熟悉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3.把握解题格式,培育解计算题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 1.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计算另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2.解题的格式规范化。 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学习指导】 阅读课本第102-103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计算的关键是依据客观事实和质量守恒定律精确 地

29、写出化学方程式。 2.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洁计算步骤: (1)设未知量; (2)正确地写出化学方程式; (3)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与相对分子质量的乘积以及已知量、未知量; (4)列出比例式; (5)求解; (6)简明地写出答案。 简记为“设、写、算、列、求、答”。 【争论沟通】 1.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时,列比例式的依据是什么? 2.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时,应留意哪些问题? 【温馨点拨】 1.列比例式,实际体现了参与反应的各物质实际质量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的各物质相对质量之比。 2.(1)化学式必需书写正确; (2)化学方程式必需配平; (3)找准题意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 【名师归纳】 1.利用

30、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所用已知量和待求的未知量都是纯洁物的质量。 2.所设的未知量不要带单位。在解题过程中涉及的详细质量都要带上单位,不管在列比例式时或最终的计算结果都不要漏掉单位。另外单位要全都,不全都的要进行单位换算。 3.有关物质的量要写在对应物质的下面,相对分子质量肯定要留意乘上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假如遗漏,必定导致计算结果的错误。 4.求解时要先约分,结果除不尽的可保留两位小数,带单位。 【反馈练习】 1.在M+RO22N的反应中,RO2为氧化物,相对分子质量是44。已知1.2gM完全反应生成5.6gN。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D) A.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 B.N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

31、 C.参与反应的RO2质量为4.4g D.2.4g M与5g RO2反应生成7.4gN 2.在化学反应2A+B2=2AB中,A与B2反应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现将6 g A和8 g B2充分反应,则生成AB的质量是(C) A.9g B.11g C.12g D.14g 3.电解36克水,可得到氧气多少克?32克 4.6 g铁跟足量的稀硫酸起反应,可制得氢气多少克?(Fe+H2SO4=FeSO4+H2)0.21克 5.已知反应:2A+B=C+D,A与B反应的质量比为43,若A与B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的C和D共2.8g,则消耗的反应物B为1.2g。 6.在密闭容器中将20 g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发

32、觉剩余氢气2g,则原混合气体中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C) A.19 B.18 C.14 D.12 7.4 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得到4.4g二氧化碳和3.6 g水。确定该物质中含有的元素为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各元素的质量比为碳、氢、氧的质量比为316。 8.工业上用电解氧化铝的方法制取单质铝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O34Al+3O2,对“电解10 t氧化铝最多生产多少吨铝?”,你能有几种方法解决这一问题? 提示:第一种方法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其次种方法,由于氧化铝中的铝全部变成了铝单质,所以铝的质量=氧化铝的质量氧化铝中铝元素的质量分数。故铝的质量为5.3吨。 化学方程式计算教案5

33、其次课时 复习提问解关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问题的一般步骤有哪些?解过量计算问题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解过量计算问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生回忆并回答(回答内容略) 导入新课在实际生产或科学试验中,不仅存在所投物料是否过量的问题,而且往往从原料到最终产物,一般都不是一步完成的,中间需经过多个连续的反应过程,像这样的连续反应,我们称之为多步反应。工业上如制硫酸、硝酸、乙醇(酒精)等很多过程都是经多步反应实现的,本节课争论的主要话题就是关于多步反应的计算。 板书三、多步反应计算 师和解决过量计算问题类似,我们还是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来总结解多步反应计算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投影显示例3 用CO还原5.0

34、g某赤铁矿石(主要成分为Fe2O3,杂质不参与反应)样品,生成的CO2再跟过量的石灰水反应,得到6.8 g沉淀,求赤铁矿石中Fe2O3的质量分数。 生阅读题目,思索如何下手解决问题。 引导很明显,这是一个多步反应问题,要想求出赤铁矿中Fe2O3的质量分数,应先搞清晰整个过程都发生了哪些反应。 生思索,写出所涉及的两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Fe2O3+3CO=2Fe+3CO2 CO2+Ca(OH)2=CaCO3+H2O 师下面我们分成四个小组进行争论,把你们争论的解决方案总结出来。 生进行分组争论,最终基本上得到两种方案,分别由两个同学代表陈述。 方案之一:逆推法 设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的CO2的质量为

35、x,则由方程式: CO2+Ca(OH)2=CaCO3+H2O 44 100 x 6.8 得 解得x=2.992 g 再设被CO还原的Fe2O3的质量为y,则由方程式 Fe2O3+3CO=2Fe+3CO2 160 344 y 2.992 g 得 解得y=3.6 g 所以w(Fe2O3)= =72% 方案之二:依据两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用CO2作“中介”得出下列关系: Fe2O33CO23CaCO3 即Fe2O33CaCO3 160 3100 m(Fe2O3) 6.8 g 所以m(Fe2O3)= =3.6 g 则w(Fe2O3)= 100%=72% 师评讲争论结果,大家不难看出两种方案中第一种计算

36、起来比较麻烦,而其次种方案则简洁明白,充分利用反应过程中各物质之间的量的关系,实现了从已知量和待求量之间的直接对话,这就叫关系式法,它是解决多步反应计算的一种好方法。下边就请同学们尤其是刚才用方案一思索的同学们把例题3用关系式法规范地解在练习本上,并从中体会并总结解多步反应计算题的一般步骤。 生在练习本上规范地练习,并归纳总结用关系式法解多步反应的一般步骤,一位同学举手回答(内容见板书) 师从同学的回答中整理板书内容 板书用关系式法解多步反应计算的一般步骤: 1. 写出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依据化学方程式找出可以作为中介的物质,并确定最初反应物、中介物质、最终生成物之间的量的关系; 3

37、. 确定最初反应物和最终生成物之间的量的关系; 4. 依据所确定的最初反应物和最终生成物之间的量的关系和已知条件进行计算。 提示利用关系式法解多步反应的关键是正确建立已知量、未知量之间的物质的量或质量的比例关系。 投影显示例4. 工业上制硫酸的主要反应如下: 4FeS2+11O2=2Fe2O3+8SO2 2SO2+O2=2SO3 SO3+H2O= H2SO4 煅烧2.5 t含85% FeS2的黄铁矿石(杂质不参与反应)时,FeS2中的S有5.0%损失而混入炉渣,计算可制得98%硫酸的质量。 师这里提示大家一点,FeS2中的S有5.0%损失也就相当于FeS2有5.0%损失。下边大家还是分小组争论

38、,开动脑筋,想一想如何利用关系式法来解决这一工业问题。 生绽开热闹的争论,各抒己见,最终大致还是得到两种方案。 方案之一,先找关系式,依据题意列化学方程式,可得如下关系 FeS22SO22SO32H2SO4 即FeS2 2H2SO4 120 298 2.5 t85%95% m(98% H2SO4)98% 得m(98%H2SO4)= 故可制得98%硫酸3.4 t。 方案之二在找关系式时,依据S元素在反应前后是守恒的,即由FeS2 2H2SO4可以直接变为H2SO4 由于有5.0%的S损失,2.5 t含85%FeS2的黄铁矿石中参与反应的S的质量为 m(S)=m(FeS2) w(S) =2.5 t

39、85% 95% =1.08 t 则由S H2SO4 32 98 1.08 t m(98% H2SO4)98% 得m(98% H2SO4)= =3.4 t 故可制得98%硫酸3.4 t。 师评价两种方案:两种方案都能比较便利地找到最初反应物和最终生成物之间的直接关系,从而使问题简洁地得到解决,我们还是要求同学们在下边练习时留意解题格式的规范化。 补充说明在进行多步反应计算时,往往还需要搞清晰以下几个关系: 1. 原料的利用率(或转化率)(%) = 2. 产物产率(%)= 3. 已知中间产物的损耗量(或转化率、利用率)都可归为起始原料的损耗量(或转化率、利用率) 4. 元素的损失率=该化合物的损失

40、率 投影练习某合成氨厂,日生产力量为30吨,现以NH3为原料生产NH4NO3,若硝酸车间的原料转化率为92%,氨被汲取为NH4NO3的汲取率为98%,则硝酸车间日生产力量应为多少吨才合理? 解析设日产HNO3的质量为x,NH3用于生产HNO3的质量为35 t-y 由各步反应方程式得氨氧化制HNO3的关系为: NH3NONO2HNO3 17 63 y92% x y= 用于被HNO3汲取的NH3的质量为 30 t-y=30 t- 由NH3+HNO3= NH4NO3 17 63 (30 t- )98% x 得30 t-17x/(6392%)98%= 解之得x=52.76 t 答案硝酸车间日生产力量为

41、52.76 t才合理。 本节小结本节课我们重点争论的是关于多步反应的计算,通过争论和比较,得出关系式法是解决多步反应计算的一种较好的方法。详细地在找关系式时,一方面可以依据各步反应中反映出的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质量的关系,如例3;也可以依据某元素原子的物质的量守恒规律,找出起始物与终态物的关系,如例4。 布置作业P26二、4、5 板书设计 三、多步反应计算 用关系式法解多步反应计算的一般步骤 1. 写出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依据化学方程式找出可以作为中介的物质,并确定最初反应物、中介物质、最终生成物之间的量的关系; 3. 确定最初反应物和最终生成物之间的量的关系; 4. 依据所确定的最初

42、反应物和最终生成物之间的量的关系和已知条件进行计算。 教学说明 多步反应计算的基本解法就是关系式法,为了得出这种方法以及展现这种方法的优越性,在教学中让同学进行分组争论,充分发挥同学们的想象力、制造力,然后得出两种比较典型的方案,将这两种方案进行比较,自然地得出结论:还是利用关系式法解决简洁。既解决了问题,又增加了同学的分析问题力量。 参考练习 1用黄铁矿制取硫酸,再用硫酸制取化肥硫酸铵。燃烧含FeS2为80的黄铁矿75 t,生产出792 t硫酸铵。若在制取硫酸铵时硫酸的利用率为90。则用黄铁矿制取硫酸时FeS2的利用率是多少? 2向溶解了90 g Nal的溶液中加入40 g Br2,再向溶液

43、中通人适量的C12,充分反应后,反应过程中被还原的C12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21.3 g 3C02和NO的混合气体30 mL,反复缓缓通过足量的Na2O2后,发生化学反应(假设不生成N2O4): 2CO2+2Na2O2=2Na2CO3+02 反应后气体体积变为15 mL(温度、压强相同),则原混合气体中CO2和NO的体积比可能是( ) l:l 2:l 2:3 5:4 A B. C D备课资料 在有关矿石的计算中,常消失这样三个概念:矿石的损失率、矿石中化合物的损失率、矿石中某元素的损失率,三者的涵义不完全相同,但它们有着本质的、必定的定量关系下面通过汁算说明它们的关系: 题目:某黄铁矿含Fe

44、S2 x,在反应中损失硫y,试求:FeS2的损失率、矿石的损失率各是多少? 解:设矿石的质量为m t,则FeS2的质量为mx,硫的质量为m x= mx%t。 损失硫的质量= mxyt; 损失FeS2的质量= = 损失矿石的质量= my%t。 因此有:FeS2的损失率=(mxy)(mx)100=y; 矿石的损失率=(my)m=y。 从上述计算中可知:矿石的损失率、矿石中化合物的损失率、矿石中某元素的损失率三者的数值是相等的,在计算中完全可以代换。 综合力量训练 1在肯定条件下,将m体积NO和n体积O2同时通人倒立于水中且盛满水的容器内。充分反应后,容器内残留m2体积的气体,该气体与空气接触后变为

45、红棕色。则m与n的比( ) A3:2 B2: 3 C8:3 D3:8 答案:C 2为消退NO、NO2对大气污染,常用碱液汲取其混合气。a mol NO2和b mol NO组成的混合气体,用NaOH溶液使其完全汲取,无气体剩余。现有浓度为c molL-1 NaOH溶液,则需此NaOH溶液的体积是( ) Aac L B.2ac L. C2(a+b)3c L D(a+b)c L 答案:D 3.200 t含FeS2 75的黄铁矿煅烧时损失FeS2 lO,S02转化为S03的转化率为96, S03的汲取率为95,可生产98的硫酸多少吨? 解法一:关系式法: FeS2 2H2S04 120 t 196 t

46、 200 t75(110)9695 98x 解得x=2052 t。 解法二:守恒法 设生成98的硫酸x吨,由硫元素守恒得; 200 t75(1一l0)9695 =98x , x=2052 t。 答案:2052 化学方程式计算教案6 学习目标 1、把握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的计算技能,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学校化学第一册教案。 2、进展思维力量,培育思维的全面性、严密性、发散性和求异性。 3、领悟质和量是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育良好的思维习惯。 内容简析 依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学校化学的重要计算技能,本节学习的计算是关于纯物质的计算,以后还要学习含杂质的反应

47、物或生成物的计算,本节内容是以后学习有关计算的基础。依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依据反应物和生成物间的质量比进行的,因此,紧紧抓住化学方程式中反映的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是进行计算的基础和关键。 重点难点解析 1书写格式规范是本节的重点 2含杂质的计算是本节的教学难点” 3关键是明确解题思路:(1)审题(2)析题(3)解题(4)验题 4简单发生的错误:(1)题意理解不清、答非所问;(2)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使计算失去正确依据;(3)单位不统一,有时把体积等代入;(4)把不纯物质的量当作纯洁物的量代入;(5)计算不仔细、马虎大意,如求算式量消失错误等 命题趋势分析 依据肯定的条件,求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

48、化学式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据肯定条件,确定某化学式;进行有关含杂质的计算. 核心学问 一、涵义: 化学计算是从“量”的方面来讨论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化学学问是化学计算的基础,数学运算是化学计算的工具 二、步骤: 1设未知量X 2写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3找已知与未知之间的质量比;并在相应的化学式下面写出已知量和待求量 4列比例式 5解比例式,求出本知量 6答 三、从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在熟识了一般的计算题的步骤和格式基础上,使同学从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典型例题 例110g水通电可制得氢气多少g?氧气多少g? 分析本题是已知反应物的质量,同时求两种生成物的质量,可依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同时

49、设两个未知全,分别与已知量列比例式求解 解设10g水通电可制得氢气的质量为,氧气的质量为y 2H22H2+O2 36432 10克y = x=1.1y=8.9 答:可制得H21.1g,O2为8.9g 例2下列依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有错误,简述发生错误的缘由,并加以改正 加热12.25克KClO3,充分反应后可制得氧气多少克? 解设生成氧气的质量为g KClO2KCl+O2 122.532 12.25gx =x=3.2g 答:加热1225gKClO3,可制得O23.2g (1)错误缘由;(2)改正 分析依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常发生5类错误,本题的错误在于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 解(1)化学方程式末配平

50、; (2)设反应后可制得O2的质量为g 2KClO22KCl+3O2 2122.5332 12.25gx =x=4.8g 答:加热1225gKClO3,可制得O24.8g 例3把干燥纯洁的KClO3和MnO2的混合物13.32克,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称量剩余物质量为g.48克,求生成氧气的质量;剩余物质各是什么?质量分别是多少g? 分析MO2作为催化剂在反应前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转变,所以13.32g-9.48g=3.84g,这3.84g就是放出O2的质量,这也是解本题的关键 解依据质量守恒定律 mO2=13.32g9.48g=3.84g 设生成物中KCI质量为g 2KClO22KCl+

51、3O2 14996 x3.84g =x=5.96g MnO2的质量9.48g5.96g=3.52g 答:氧气的质量为3.84g,剩余物为KCl和MnO2质量分别为5.96g和3.52g. 例4在标准状况下,6.2g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需要氧气多少克?这些氧气的体积是多少升?能生成P2O5多少克?(已知标况下O21.43gL) 分析依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要求单位全都,学校阶段只涉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计算,所以本题不能直接求出O2的体积,只能先求诞生成O2的质量再依据气=进行换算 解设需要氧气的质量为,生成25的质量为y 4P+5O22P2O5 4315322142 6.2gxy =x=8gy=

52、14.2g VO2=5.6L 答:需要氧气56升 例5含锌65的锌粒200g,与足量的稀H2SO4反应,可制得H2多少升?(标况下H20.09gL) 分析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指的是纯洁物之间的质量关系,不纯物的质量必需转化成纯洁物的质量,才能代入化学方程式中进行计算,其换算关系式为: 物质的纯度()=100% 纯洁物的质量=不纯物的质量物质的纯度() 解设可制得H2的质量为g Z+H2SO4ZSO4H2 652 200g65%x = 答:可制得444升H2 化学方程式计算教案7 一、素养教育目标 (一)学问教学点 1、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的质量; 2、已知生成物的质量求

53、反应物的质量; 3、已知一种反应物的质量求另一种反应物的质量; 4、已知一种生成物的质量求另一种生成物的质量。 (二)力量训练点 通过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加深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培育同学根据化学进行思维的良好习惯,进一步培育同学的审题力量,分析力量和计算力量。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有关化学方程式含义的分析及其计算,培育同学学以致用,联系实际风。同时熟悉到定量和定性讨论物质及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的,质和量是的辩证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 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2、难点 训练生培育同学根据化学特点去思维的科学方法。 3、疑点 为什么

54、说化学学问是化学计算的基础,化学方程式是化学计算的依据? 4、解决方法 采纳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的方法,调动同学的乐观性,通过由易到难的习题和一题多解的训练,开阔思路,提高解题技巧,培育思维力量,加深对化学学问的熟悉和理解。 三、课时支配 2课时 四、教具预备 幻灯 五、同学活动设计 1、老师提问 (1)什么是化学方程式? 点燃 (2)说出此化学方程式:4P+5O2= 2P205表示的意义。 目的使同学熟识明确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含义。 2、老师分析课本第74页例题1,并提问。 依据例题1)你能说出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可分为哪几步? 目的结合实例、赐予点拨、启迪同学思维,启发同学按化学特点

55、去思维的良好习惯。 3、老师提问,同学自学课本第74页例题2)。 依据例题进一步总结归纳出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一般步骤和方法。 然后相邻座位同学相互争论,在老师引导下得出结论。 目的要求同学严格根据肯定的格式来解题,培育同学审题力量和分析力量。 4、老师给出两道练习题,同学练习并组织争论指出错误。 (1)归纳出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类型。 (2)依据练习你认为什么是化学计算的基础?什么是化学计算的工具?什么是化学计算的依据? 目的加深理解,培育归纳和概括力量。 5、老师给出由易到难的题组和一题多解进行练习,并分组争论。 (1)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三个要领是什么? (2)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三个关键

56、是什么? 化学方程式计算教案8 教学目标 1.学问技能 初步把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2.过程方法 通过化学方程式中物质间的质量比,初步理解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和量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熟悉定量讨论对于化学科学进展的重大作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 【教学难点】物质之间量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创设学习情境,引出探究问题 二、课内探究: 探究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洁计算的基本步骤 【提出问题】为了满意0.4吨液氢充分燃烧,你会在助燃仓中至少填充多少吨液氧呢? 要求:(1)先在学案上写出计算过程; (2)组内沟通计算依据。 根据老师要

57、求,先自立完成计算过程,然后组内沟通。 并得出如下结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是成比例关系的。因此,利用正比例关系,依据化学方程式和已知的一种物质的质量(反应物或生成物),可求出反应中其他物质的质量。 关心同学建立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这是依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主要依据。 2.【提出问题】各小组在刚才争论的基础上,思索你的计算过程有哪几个步骤? 同学1:先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然后列出比例式; 同学2:需要先设未知量为xg; 同学3:最终还需要作答 给同学供应充分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同学先自主争论得出不完善、不精确 的步骤、格式,然后通过阅读教材进行对比,发觉问题

58、,订正问题,从而自主构建解题的步骤和格式。 老师的讲解是对同学思维过程的一个概括提升,而不是将一个程序化的步骤灌输给同学。 3.【提出问题】阅读教材P102-例题1,对比分析大家刚才概括出来的解题过程,看还有没有需要补充(或订正的)? 【讲解】老师利用同学的争论,通过投影讲解强化计算的基本步骤和格式要求。 (1)设未知量; (2)写出有关反应的正确化学方程式; (3)写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 (4)列出比例式,求解; (5)简明地写出答案。 阅读教材,对比分析教材与自己总结的解题过程,补充、订正: (1)列比例式前要先“写出相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要相对分子质量的乘积以及已知量

59、、未知量; (2)未知量应当设为“需要液氧的质量为x”,不应当有“g”。 化学方程式计算教案9 一、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1)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洁的计算。 (2)熟悉定量讨论对于化学科学进展的重大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练习的方法,调动同学的乐观性。 (2)通过由易到难的题组和一题多解的训练,开阔思路,提高解题技巧,培育思维力量,加深对化学学问的熟悉和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育同学根据化学特点进行思维及审题、分析、计算力量。 (2)通过有关化学方程式的含义的分析及计算,培育同学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学风。 (3)熟悉到定量和定性讨论物质及变化规律是相辅

60、相成的,质和量是统一的辩证观点。 二、教学重点 1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2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书写格式要规范化。 三、教学难点: 训练和培育同学根据化学特点去思维的科学方法。 四、课时支配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依据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含义,可以知道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存在数量关系。而讨论物质的化学变化常涉及到量的计算,例如,用肯定量的原料最多可以生产出多少产品?制备肯定量的产品最少需要多少原料?等等。通过这些计算,可以加强生产的方案性。并有利于合理地利用资源,而这些计算的进行都需要依据化学方程式。本节就是从“量”的角度来讨论化学方程式的汁算的。 板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