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物质分类教案_第1页
高一化学物质分类教案_第2页
高一化学物质分类教案_第3页
高一化学物质分类教案_第4页
高一化学物质分类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节物质分类的意义与应用 1、 分类是一种学习化学的重要的科学方法 俗语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分类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可以使复杂的事物简洁化,假如要在商 场买一台复读机,你如何能以最快的速度找到?你能举例说明生活中分类的事实吗?2、 感受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 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不同;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会得到不同的分类结果,因此 在对物质进行分类时,必需指明分类的依据;请同学们连线以下物质,并指明分类依据;例一:交叉分类法Na2SO4含氧酸盐Na2SO4 分类依据 1:依据是否含氧(含氧酸盐)NaCl K 2SO4无氧酸盐Na2SO4 分类依据2:依据是否含钠(钠盐)钠盐

2、Na2SO4 分类依据 3:依据是否含硫(硫酸盐)BaSO4硫酸盐树状分类法像一棵树,有主杆,支杆,次支杆,小树丫;请同学们对化学物质进行分类,并摸索每一次分叉的依据;例二:树状分类法固固:粗盐混合物(多种成分)液液:水与酒精 气气:空气 金属单质: Fe _ 物质( 1)单质( 3)非金属单质: P _ 纯洁物( 2)酸( 5)一元酸HCl _ 二元酸H2SO4 _三元酸H3PO4 _ 难溶碱FeOH3 _碱化合物( 4)盐易溶碱NaOH _ 正盐NaCl _ 酸式盐NaHCO3 _金属氧化物 _ 氧化物( 2)每次分叉的分类依据:非金属氧化物 _ ( 1 )根 据 所 含 物 质 的 种

3、类(5)依据氢的数目( 2 )根 据 组 成 元 素 的 种 类 数(3)依据是否有金属元素组成(4)依据组成和性质将以下物质填进上表的横线上,O2 , Cu,H2CO3 , BaOH 2 ,KNO 3 , CO2 , 空气,含镁 60%的 MgO 3、将化学反应进行分类 H2+Cl2 = 2HCl反应类型 分类依据化合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高温 CaCO3=CaO+CO2分解反应 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Zn + 稀 H2SO4 =H 2 + ZnSO4 置换反应 _ HCl + NaOH = NaCl + H 2O CuO+H2 =Cu+H 2O _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C+O2 = C

4、O2 _ _ _ _ Ca 2+ + CO3 2- =CaCO3H + + OH- = H2O NaOH + HCl=NaCl + H 2O _C + H2O = CO + H 2 练习 1:每组中都有一种物质与其他物质在分类上不同,试分析每组中物质的组成规律,将这种物质找出来;(1)NaCl KCl NaClO Na2S 分类依据 1:NaHCO3 2:(2)HClO 3KClO 3Cl2NaClO3 分类依据 1:2:(3)H3PO4H4SiO4HCl H2SO4 分类依据 1:NaNO3练习 2:将以下钠家族的物质按树状分类法分类Na Na2O、Na2O2NaOH NaCl Na2SO4

5、Na2CO3练习 3:写出以下化合价对应的含碳物质化合价-4 0 +2 +4 化学式 其次节 分散系及其分类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1)让同学熟识到什么是分散系,并依据所学分类将其进行分类;(2)熟识胶体及其本质特点,并结合生活实际举出常见的胶体;(3)引导同学依据丁达尔效应鉴别区分胶体与溶液;引导同学学习胶体的电泳、布朗运动、聚沉、渗析等性质; 4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出现同学熟识的溶液和浊液,探究争论Fe(OH)3胶体的制法,从而提出分散系的定义;通过试验对同学进行科学方法、科学争论的训练,使同学体验科学争论的过程;(2)通过联系所学的物质分类的学问,引导同学摸索分散系分类的依据,

6、使同学很好的熟识懂得分 散系的本质特点,加强了同学的摸索与科学探究的才能;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让同学观看溶液、浊液的一般存在状态,引出如何制Fe(OH)3胶体的探究试验,激发同学的求知热忱,培育同学勤于摸索、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实践的科学精神;(2)通过胶体与溶液区分的现象,引诞生活中胶体的例子,引导同学联系生活实际,培育同学勤于在生活中摸索问题,从生活中学习化学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熟识分散系,明白分散系胶体的本质特点;引导同学用丁达尔效应来鉴别胶体与溶液;教学模式 争论与分析,结合探究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我手中的这瓶蓝色的药品是 哪个类型呢?生:属于化合物中的盐;CuSO4 晶

7、体,它在我们上节课所学过的物质的分类中,属于师:不错;那么现在将它加入到水中,同学们说,CuSO4晶体在水中应当是怎样变化的呢?生:CuSO4 晶体溶解;师:是的;我们可以发觉,在水中,CuSO4 晶体是不断的分散到水分子中去的;我们将这个形成的体系叫做溶液;同学们再看纸包的泥沙,将它加入到水中,它又将有什么变化呢?生:泥沙不溶解;师:不错;泥沙与 CuSO4 晶体不同,它不能溶解于水,且久置会有沉淀;但加入到水的过程中,泥沙 也是不断地分散到水分子中的,这个体系叫做浊液;师:前面这两个体系都是固定物质加到水所形成的过程;假如,把 想一下,应当会有什么现象呢?生:没变化;生:FeCl3 溶液颜

8、色变浅;生: 师:好,对于这个问题的争辩,我们可以通过试验来验证;演示试验 FeCl3 溶液加到沸水中,同学们设Fe(OH)3胶体的制备:量取 25ML蒸馏水于烧杯中并加热至沸腾,然后向水中逐滴加 入 1-2ML FeCl3饱和溶液;连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师:试验中,我们观看到,溶液的颜色不但没有变浅,反而变成了红褐色,这究竟是什么缘由呢?生:可能生成一种新的物质;生:应当发生了化学变化;生: 师:同学们的观看与摸索才能都很好;的确是发生了化学变化,这个试验是制备胶体的方法,这红褐 Fe(OH)3胶体;色的液体,就是 师:从试验中仍能观看到,FeCl3 分子是不断的分散到水分子中去

9、;上面的这三种体系中,药品与水分 子的混合都存在着一个分散的过程;于是,我们给这三种体系下一个定义,那就是分散系;(师板书:二、分散系及其分类)师:我们该如何给分散系下定义呢?师:请同学们先看一下书,然后回答这个问题;师:好,请大家回答一下;生(看书后回答):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得到的体系,就是分散系;它由分散质与分散剂组成;师:不错;对于这三个新名词,我们可以通过分散系 是什么呢?生:分散质是 NaCl 晶体,分散剂是水;NaCl 溶液来说明,它的分散质是什么,分散剂又师:回答的很好;之前我们所演示的,都是将药品加入到水中,所得到的分散系都是液体的形式;当 分散剂

10、都是液体时,假如依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分散系可以怎样分类呢?生: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师:不错,对于它们各自的性质,我们可以通过下面表格进行归类;分散系分散质粒子大小主要特点举例溶液100nm 不均一、不稳固、不透亮泥水胶体介于 1 到 100nm之间均一、稳固、透亮Fe(OH)3胶体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物质的分类,知道了同一类物质,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方 法;对于分散系,假如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同样有新的分类方法;师:比如,依据分散质或分散剂所处的状态(气态、液态、固态)生:9 种;师:对;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图表来说明;气 气液液液固 固老师: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九种分散系的实例

11、 板书 :分散质分散剂实例气气空气液气云、雾固气烟、灰尘气液泡沫、汽水液液牛奶、酒精的水溶液固液泥水气固泡沫塑料、面包液固珍宝(包藏着水的碳酸钙)固固合金、有色玻璃,分散系可以有几种组合方式呢?师:溶液、胶体和浊液便是按这几种组合方式组合的;从它们的外在特点来看,溶液和胶体在外观上 是很相像的,我们该如何来区分?生:依据它们粒子间的大小;生:依据胶体特有的性质;生: 师:好;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先来观看两个试验;(老师演示课件)演示试验 1、把盛有 CuSO4 溶液和 Fe(OH)3胶体的烧杯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 或手电筒 照耀烧杯中的液体,在与光垂直的方向进行观看,并记录试验现象2、将 Fe

12、(OH)3胶体和泥水分别进行过滤,观看并记录现象;师:同学们观看到什么现象呢?生:激光笔照耀 Fe(OH)3胶体时,有条光明的光路,而照耀CuSO4溶液时却没有;生:过滤 Fe(OH)3胶体的滤纸上没有留下什么物质,而过滤泥水的滤纸上就留下很多泥沙;师:很好!大家观看得很认真;可是,为什么胶体会产生光亮的通路呢?(同学看课本回答)生:有光亮的通路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的散射所形成的;生:发生丁达尔效应;生:过滤的试验中,胶体的分散质能通过滤纸孔隙,而浊液的分散质就不能; 师:对了;当光束通过Fe(OH)3胶体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 通路” ,而通过CuSO4 溶液时,就看不到此现象;这条光亮的

13、“ 通路” 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光波偏离原先的方向而分散传 播)形成的,叫做丁达尔效应 师:所以我们可以利用丁达尔效应来区分溶液和胶体;这是一种物理方法;师:那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区分浊液和胶体呢?生:过滤;师:对;我们可以用过滤的方法来区分浊液和胶体;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现象是丁达尔效应吗?生:有;当日光从窗隙射入暗室,或光线透树叶间的缝隙射入密林中时,可以观看到;生:放电影时,放映室射到银幕上的光柱的形成也是丁达尔效应;师:很好!在我们生活中,丁达尔效应的现象是无处不在的;师: 好学习了丁达尔效应后我们来学习胶体的其他性质;1. 电泳:胶体中的分散质微粒在直流电的作用下产生定

14、向移动的现象叫做电泳;(电泳现象说明交替中的分散质微粒带有电荷)2. 布朗运动: 1827 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把花粉悬浮在水中,用显微镜观看,发觉花粉的小颗粒在做不停地、无次序地运动,这种现象叫做布朗运动;胶体粒子也做布朗运动;布朗运动的产生,与粒子所处体系中的分散剂分子对粒子无休止的随机碰撞有关,并不是粒子本身固有的性质3. 向胶体中加入可溶性盐时,胶体形成沉淀析出的现象称为胶体的 聚沉;(说明:盐中阳离子或阴离子能中和交易微粒所带的电荷,从而使分散质集合成大的微粒,在重力作用下形成沉淀析出;方法: 1. 加入可溶性盐; 2. 加热; 3. 加入带异种电荷的胶体)4. 渗析 : 利用半透膜

15、分别交易中的杂志分子或离子,提纯,精致胶体的抄作称为渗析; 胶体的分散质微粒能够透过滤纸而不能穿过半透膜,因而可以用他将胶体与分子或离子分开;师:仍有一点大家必需留意的,就是:胶体不是一个单一的物质,而是一个混合物体系,他争论的不是某种物质所特有的性质,而是物质的集合状态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师:在学习完胶体的性质之后,同学有没有考虑过,它有什么用途呢?生:有助于纳米技术的进展;师:对了;农业生产:土壤的保肥作用;土壤里很多物质如粘土、腐殖质等常以胶体形式存在;医疗卫生:血液透析,血清纸上电泳,利用电泳分别各种氨基酸和蛋白质;日常生活:制豆腐原理 胶体的聚沉 和豆浆牛奶、粥、明矾净水,都跟胶体有关

16、;自然地理:江河人海口处形成三角洲,其形成原理是海水中的电解质使江河泥沙所形成胶体发生聚沉;工业生产:制有色玻璃 固溶胶 ,冶金工业利用电泳原理选矿,原油脱水等;师:最终,我们可以通过下面习题,对这节课进行巩固;典型例析 例 1以下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BFeOH3 溶胶 CCuSO4溶液 D淀粉溶液 A碘酒剖析产生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特性,所以,选项中属胶体的分散系就能产生丁达尔现象,其中 A、C 都是溶液, B、 D 是胶体;解答 BD 评点胶体粒子的直径小于可见光的波长,能够对可见光的光波产生散射,所以光束通过胶体时 产生丁达尔效应,溶液虽然也发生光的散射,但由于粒子的直径太小,

17、散射极其柔弱,所以,光束 通过溶液时就没有这种现象;例 2“ 纳米材料” 是指粒子直径在几纳米到几十纳米的材料;如将“ 纳米材料” 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所得混合物具有的性质是()A不能透过滤纸B有丁达尔效应C所得液体肯定能导电D能全部透过半透膜剖析由于纲米粒子的尺寸正和胶体粒子的大致相当;原有的胶体化学原理和方法有助于对纳米 材料的争论,此题中所得分散系所具有的性质,即胶体的性质;胶体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 膜,有的分子的直径已达到胶体粒子的范畴,这样得到的胶体一般不能导电;解答 B 评点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打算了分散系的类别,纳米材料粒子的直径符合胶体粒子的大小,所以 一旦形成纳米粒子分散系

18、就能具备胶体的性质;+,在水稻田里使用含氮量相等的 例 3已知土壤胶体的粒子带负电,它可以吸附以下化肥中的 NH 4 以下肥料,肥效较差的是()ANH 42SO4 BNH 4HCO3 CNH 4NO3 DNH 4Cl 剖析土壤胶体的粒子带负电,化肥中的铵根离子带正电,被土壤粒子所吸引,从而便于作物的吸取;含氮量相等的几种化肥中,大为降低;解答 C NH 4NO3 中硝酸根离子带负电,不能被土壤有效吸取,所以肥效评点胶体粒子可以通过吸附而带有电荷,同种胶体粒子带相同的电荷,这是胶体介稳性的原因,带有电荷的胶体粒子可以吸附与之相反电荷的微粒,如明矾净水、土壤吸取养分素等;例 4以下现象或新技术应用中,不涉及胶体性质的是()A在饱和氯化铁溶液中逐滴加NaOH 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B使用微波手术刀进行外科手术,可使开刀处的血液快速凝固而削减失血C早晨,在茂盛的树林中,经常可以看到从枝叶间透过的一道道光柱D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剖析制取氢氧化铁胶体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