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教案)分析_第1页
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教案)分析_第2页
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教案)分析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 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教案【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科技成就与文化:贾思勰和齐民要术过程与方法学习,培育艺术修养和文物鉴赏力量,批判地继承古代优秀文化遗产的力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份贵重财宝。当代青年应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科技传统,发扬创精神,争取为人类做出更大奉献。【教学重点】贾思勰和齐民要术【教学难点】圆周率及推算涉及简单的数学概念和方法。【教学方法】争辩法、问题导学法【课前预备】课件、图片、视频等【课时安排】1 课时导入:1967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把月球上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山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祖冲之星 技以及文化成就?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第2

2、0回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学生:是国家分裂与民族大融合的时期争辩: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进展的缘由是什么? 与文化,内容设计包括三局部:第一局部为“贾思勰和齐民要术第三局部为“书法、绘画与雕塑板书一、贾思勰和齐民要术教师:贾思勰,山东人,生活在北朝的北魏和东魏两个朝代。他重视农业,细心争辩前人成果,认真总结劳动人民的生产阅历,写成了齐民要术一书。故名思义,就是“人民群众谋生的主要方法90齐民要术种谷写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想一想,为什么贾思勰强调农业生产要顺应天时地利?学生答复:强调了贾思勰的“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农学思想。思考:贾思勰的代表作齐民

3、要术属于哪一门科学?历史地位怎样?学生答复:贾思勰的代表作齐民要术属于农业科学,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四处访问有阅历的老农。还亲自种植农作物 生产技术和方法;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必需因地种植;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 才有更实际的指导意义 有重要地位。对今日农业生产仍有肯定现实意义。过渡: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农学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还有数学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就。板书二、科学家祖冲之教师讲解:祖冲之429-50,字文远。诞生于建康今南京,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中国南北朝时期出色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的奉献是多方面的,在数学、天文历法、

4、机械制造方面都有巨大奉献。其中最突出的是在数学领域求得比较准确的圆周率。讲解:什么是圆周率?(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比例叫做圆周率) 圆周率是否准确,关系到天文、历法、建筑、水利等很多方面的进展水平。圆周率计算的周密程度,可以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数学进展水平的标志。世界各国都在探求更周密更准确的圆周率。 祖冲之在计算手段相当原始的状况下经过困难的运算,最终推算出空前准确的圆周率数值在3.14159263.1415927 之间。直到一千年以后,西方数学家才得出同一数值。为纪念祖冲之,现在国际上把圆周率又叫“祖率之的彩色大理石雕像。这说明祖冲之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敬重,他是中华民族的荣耀和傲慢。后来, 祖冲

5、之还将他争辩数学的几十篇论文,编成缀术一书。这是当时数学领域的最高成就,是隋、唐五缀术后来传到日本和朝鲜,也被用作教材。惋惜,这部高水平的算学专著早已失传了。教师提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本 91-92 页,总结祖冲之在天文历法、机械制造方面的成就。学生答复:天文历法经过实际观测,祖冲之觉察何承天所编的当时正在执行的元嘉历有很多错误,如日月方位距实3140冲之在大明历的编纂中,区分了回归年和恒星年,最早将岁差引进历法,提出了用圭表测量正午太阳影长以定冬至时刻的方法,并承受了391144365.24281481机械制造: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等。祖冲之设计制造过水碓磨、铜制机件传动的指南车、千里船、定

6、时器等。在中国古代指南车的名称由来已久,但其机制构造则未见流传。三国时代的马钧曾造指南车,至晋再次亡失。东晋末年刘裕攻长安,得后秦统治者很多器物,其中也有指南车,但“机数不精,虽曰指南,多不审正,回曲步骤, (477-479不穷而司方如一,马钧以来未有也 机敏,无论怎样转弯,木人的手经常指向南方。祖冲之改进了水碓磨。在西晋初年,杜预改进制造了“连机碓”和“水转连磨 以改进,把水碓和水磨结合起来,生产效率就更加提高了。这种加工工具,中国南方有些农村还在使用着。祖冲之还设计制造过一种千里船,史载“又造千里船,于亭江试之,日行百余里轮子激水前进的原理造成的,一天能行一百多里过渡:魏晋南北朝时期,自然

7、科学方面,数学、农学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除此之外,这一时期的地95艺术领域也取得了重大成就。板书三、书法、绘画与雕塑一书法 背景。汉代造纸术的制造,为书法进展成一门独特的艺术供给了物质条件。东汉以后,书法已经成为特地的艺术供人们欣赏,魏晋时期,书法艺术进一步进展。回忆:请同学们结合我们学过的课文想一想我国古代文字经受了怎样的进展过程? 归纳: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甲骨文:是现存中国最古的文字。刻在甲骨上,先用于卜辞。其笔法已有粗细、轻重、疾徐的变化, 下笔轻而疾,行笔粗而重,收笔快而捷,具有肯定的节奏感。笔画转折处方圆皆有,方者动峭,圆者 奠定汉字的字型。甲骨文的结体随体异形,任其自然

8、。其章法大小不一,方圆多异,长扁随形,错落多姿而又和谐统一。后人所谓参过失落、穿插避让、朝揖照应、天覆地载等汉字书写原则,在甲骨文上已经大体具备。金文: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铜器上铭文字体的总称。兴盛于周代。金文为中国书法史上的又一丰碑。依附于青铜器,铸鼎意在“使民知神奸器文、古金文,和青铜器一起铸成的铭文线条,较之于甲骨文更为粗大有力;文字的象形意味也更为浓重。最早的金文见于商代中期出土的青铜器上。资料虽不多,年月都比殷墟甲骨文早。周代是金文的黄金时代,出土铭文最多。篆书:秦始皇统一国家后,丞相李斯主持统一全国文字,这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宏大功绩。秦统一后的文字称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

9、石鼓文的根底上删繁就简而来。隶书:由李斯秦之小篆,篆法苛刻,书写不便,于是隶书消灭了 也突破了单一的中锋运笔,为以后各种书体流派奠定了根底。楷书:三国时期,隶书开头由汉代的顶峰地位降落衍变出楷书,楷书成为书法艺术的又一主体。楷书 正是在三国时期,楷书进入刻石的历史。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特点是构造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根底上演化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在狂乱中觉得美丽。行书:是在隶书的根底上进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识别而产生的。 化,由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草书和行书也渐渐流行,制造出风格多样、繁华似

10、锦的书法艺术。钟繇和胡昭是曹魏有名的书法家,均擅长行书、草书、隶书,而钟繇独创楷书书法,后世称他的楷书为。当时集书法之大成者是东晋有名的书法家王羲之。介绍:王羲之,字逸少。因曾任东晋政府右军将军,人们称他“王右军价值,尤以书法有名。篆、隶、草、行、楷各种书体都造诣很深,尤其擅长楷书、行书、草书。 思考:王羲之书法艺术的特色及代表作是什么?学生自由争辩,总结出王羲之书法的特点呈现:王羲之的兰亭序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王羲之像及兰亭序摹本局部的插图,引发学生对王羲之端秀清爽书法的宠爱,同时引导学生领悟王羲之书法艺术特点。归纳:王羲之的字或端秀清爽,或“飘假设浮云,矫假设惊龙书”的美誉。他是东晋时期集书

11、法之大成者,他也因此被后人尊称为“书圣过渡:自古书画不分家,魏晋南北时期书法艺术百花争艳,绘画艺术上也是俊才辈出,最有名的当推东晋的顾恺之。二绘画教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由于佛教盛行,宗教画占了主要地位。山水画开头形成。东晋的顾恺之是当时最有名的画家。他擅长的人物画,线条美丽活泼,人物传神,富有共性。流传下来的作品有摹本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呈现:顾恺之像介绍:顾恺之,东晋画家,字长康,小字虎头。今江苏无锡人,出身士族,多才艺,工诗赋,尤精绘画,长于人物肖像、山水,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思考:顾恺之绘画的特色及代表作是什么?学生欣赏作品,总结顾恺之绘画的特色归纳:顾恺之笔下的人物,线条美

12、丽,活泼传神,富有共性。代表作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教师:这两幅画卷是我国艺术宝库里极贵重的遗产。但女史箴图摹本,在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时,被英国所掠,现存伦敦大英博物馆。国内只能看到此图的复制品。过渡:为了宣传佛教,北朝统治者除建大量寺庙外,还令人劈山削崖,开凿石窟,塑造佛像,从而为我们留下了很多精湛辉煌的石窟艺术。三雕塑教师: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为宣扬佛教, 在一些地方辟山削崖,开凿很多石窟。其中最有名的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雄伟精巧的雕刻艺术品。思考:十六国、南北朝统治者开凿了哪两个石窟?为什么建于这两个地方?小组争辩答复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大同和洛阳先后成为

13、当时我国北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佛教的中心。 呈现:两大石窟的图片学生欣赏教师: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 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出地呈现了浓郁的中国式建筑、装饰风格,反映出佛教艺术“中国化“的不断深入。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40012345 个,造像102800龙门石窟连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很多领域的进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与进展做出了重大奉献。提问:石窟中的佛像有什么特点?学生:佛像的特点是雄伟精巧,继承了秦汉以来造型艺术的传统风格,同时吸取了佛教艺术的优点。 力气。思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化进展的缘由?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各族人民的大融合,民族之间的交往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容。北方经济的进展,江南经济得到了开发,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化进展奠定了经济根底。外来佛教的传入,对中国建筑、绘画、文学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丰富了它的文化的内涵。吸取了异域文化的成果,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化进展的重要因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继承了秦汉时期的文化成就,又进展了有意义的改革、创,从而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进展的前提。小结:领域领域时代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