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真题_第1页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真题_第2页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真题_第3页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真题_第4页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真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考语阅读理真题 ()我的少年时代是在大兴安岭度过的。那里一进入九月,大地上的绿色植物 就枯萎了,雪花会袅袅飘向山林河流,漫长的冬天缓缓地拉开了帷幕。冬天一到,火炉就被点燃了,它就像冬夜的守护神一样,每天都要眨着眼 睛释放温暖,一直到次年的五月,春天姗姗来临时,火炉才能熄灭。火炉是要吞吃柴火的,所以,一到寒假,我们就得跟着大人上山拉柴火。拉柴火的工具主要有两种:手推车和爬犁。手推车是橡皮轮子的,体积 大,既能走土路装载又多,所以大多数人家都使用它。爬犁呢,它是靠滑雪板行进 的,所以只有在雪路上它才能畅快地走,一遇土路,它的腿脚就不灵便了,而且它 装载小,走得慢,所以用它的人很零星。我家的手推车

2、是二手货,有些破旧,看上去就像一个辛劳过度的人,满面 疲惫的样子。它的车胎常常慢撒气,所以我们拉柴火时,就得带着一个气管子,好 随时给它打气。否则,你装了满满一车柴火要回家时,它却像一个饿瘪了肚子的人 蹲在地上,无精打采的,你又怎么能指望它帮你把柴火运出山呢我们家拉柴火,都是由父亲带领着的。姐姐是个干活实在的孩子,所以父 亲每次都要带着她。弟弟呢,那时虽然也就是八九岁的光景,但父亲为了让他养成 爱劳动的习惯,时不时也把他带着。他穿得厚厚的跟着,看上去就像一头小熊。我 们通常是吃过早饭就出发,我们姊妹三人推着空车上山,父亲抽着烟跟在我们身 后。冬日的阳光映照到雪地上,格外的刺眼,我常常被晃得睁不

3、开眼睛。父亲生性 乐观,很风趣,他常在雪路上唱歌、打口哨,他的歌声有时会把树上的鸟给惊飞 了。我们拉的柴火,基本上是那些风刮倒的树木,它们已经半干了,没有利用价 值,最适宜做烧柴。那些生长着的鲜树,比如落叶松、白桦、樟子松是绝对不能砍 伐的,可伐的树,我记得有枝桠纵横的柞树和青色的水冬瓜树。父亲是个爱树的 人,他从来不伐鲜树,所以我们家拉烧柴是镇上最本分的人家。为了这,我们就比 别人家拉烧柴要费劲些,回来得也会晚。因为风倒木是有限的,它们被积雪覆盖 着,很难被发现。我最乐意做的,就是在深山里寻找风倒木。往往是寻着找着,听 见啄木鸟“笃笃”地在吃树缝中的虫子,我就会停下来看啄木鸟而要是看见了一

4、只白兔奔跑而过,我又会停下来看它留下的足迹。由于玩的心思占了上风,所以我 找到风倒木的机会并不多。往往在我游山逛景的时候,父亲的喊声会传来,他吆喝 我过去,说是找到了柴火,我就循着锯声走过去。父亲用锯把风倒木锯成几截,粗 的由他扛出去,细的由我和姐姐扛出去。把倒木扛到放置手推车的路上,总要有一 段距离。有的时候我扛累了,支持不住了,就一耸肩把风倒木丢在地上,对父亲大 声抗议:“我扛不动!”那语气带着几分委屈。姐姐呢,即便那风倒木把她压得抬 不起头来,走得直摇晃,她也咬牙坚持着把它运到路面上。所以成年以后,她常抱 怨说,她之所以个子矮,完全是因为小的时候扛木头给压的。言下之意,我比她长 得高,是

5、由于偷懒的缘故。为此,有时我会觉得愧疚。冬天的时候,零下三四十度的气温是司空见惯的。在山里呆得时间久了, 我和弟弟都觉得手脚发凉。父亲就会划拉一堆枝桠,为我们笼一堆火。洁白的雪地 上,跳跃着一簇橘黄色的火焰,那画面格外的美。我和弟弟就凑上去烤火。因为有 了这团火,我和弟弟开始用棉花包裹着几个土豆藏到怀里,带到山里来,待父亲点 起火后,我们就悄悄把土豆放到火中,当火熄灭后,土豆也熟了,我们就站在寒风 中吃热腾腾、香喷喷的土豆。后来父亲发现了我们带土豆,他没有责备我们,反而 鼓励我们多带几个,他也跟着一起吃。所以,一到了山里,烧柴还没扛出一根呢, 我就嚷着冷,让父亲给我们点火。父亲常常嗔怪我,说我

6、是只又懒又馋的猫。天越冷,火炉吞吃的柴火越多。我常想火炉的肚子可真大,老也填不饱 它。渐渐地,我厌倦去山里了,因为每天即使没干多少活,可是往返走上十几里雪 路后,回来后腿脚也酸痛了。我盼着自己的脚生冻疮,那样就可以理直气壮地留在 家里了。可我知道生冻疮的滋味不好受,于是只好天天跟着父亲去山里。现在想来,我十分感激父亲,他让我在少年时期能与大自然有那么亲密的 接触,让冬日的那种苍茫和壮美注入了我幼小的心田,滋润着我。每当我从山里回 来,听着柴火在火炉中“噼啪劈啪”地燃烧,都会有一股莫名的感动。我觉得柴火 燃烧的的声音就是歌声,火炉它会唱歌。火炉在漫长的冬季中就是一个有着金嗓子 的歌手,它天天歌唱

7、,不知疲倦。它的歌声使我懂得生活的艰辛和朴素,懂得劳动 的快乐,懂得温暖的获得是有代价的。所以,我成年以后回忆少年时代的生活,火 炉的影子就会悄然浮现。虽然现在我已经脱离了与火炉相伴的生活,但我不会忘记 它,不会忘记它的歌声。它那温柔而富有激情的歌声在我心中永远不会消逝21.“我们家拉烧柴是镇上最本分的人家”一句中“本分”是什么意思从 我们家拉烧柴的“本分”做法中可以看出父亲具有什么样的优秀品质(3 分)22.文中“冬天一到,火炉就被点燃了,它就像冬夜的守护神一样,每天 都要眨着眼睛释放温暖”一句意蕴丰富,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对此句进行评析。(4 分)23.第三段在文中是如何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

8、3 分)24.不倦歌唱的火炉陪伴“我们”度过漫长的冬季,但拉柴却充满了艰 辛。请谈谈艰辛的具体表现。(至少答出四方面(4 分)25.劳动是艰辛的,“我”却从中感受到了快乐。从“我”在寻找风倒木 时表现出来的“贪玩”中可以看出“我”是个什么样的孩子(3 分)26.作者把取暖的火炉比喻成“有着金嗓子的歌手”,蕴含了什么样的深 意?(4 分)27.作者追忆少年往事,从中领悟到深刻的人生哲理。其中哪一点引发了 你更深入的思考?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 分)高考语阅读理真题答:21.做事守规矩(安分守己)围绕“爱护树木、热爱自然、有朴素的环境意 识”回答即可。22.围绕“比喻、拟人或语言生动形象“回

9、答皆可。示例”像冬夜的守 护神“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火炉的重要,驱走了冬日的严寒, 带来了温暖。示例“眨着眼睛”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炉火跳 动的情态。示例这句话语言生动形象,用“守护神”形象地写出了火炉的重要, 用“眨着眼睛”生动地表现了炉火跳动的情态。23.围绕“火炉吞吃柴火承接上文,寒假跟大人上山拉柴引起下文”回答 即可。24、围绕“冬季漫长、天气寒冷、工具破旧、路途遥远、找风倒木困难、 扛风倒木累”回答即可。25、围绕“喜爱大自然、有童心童趣、天真活泼”回答即可。26、围绕“热爱、乐观、感激、美好”回答即可。示例:火炉“噼啪”的 燃烧声,就像一首动听的歌曲

10、,这里面蕴含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积极乐观的人生 态度,以及对那段美好时光的感激之情。827、围绕“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生活的艰辛和朴素”、“劳动的 快乐”、“温暖的获得是有代价的”、“少年时期生活对人一生的影响”等方面回 答皆可。“思考”不能停留在原文的层面上,要更进一层,如“温暖的获得是有代 价的”让我们深入思考“任何成功的获得都是有代价的”。高考语阅读理真题 ()去年中秋节我若拥有霓裳羽衣就好了,我也许会在清幽的丽江古城里, 被千年以前的帝王之魂引入九霄轻歌曼舞。因为在那个月夜,我看见了千年前的古 泉依然淙淙流淌,千年前的古乐依然在雪山脚下回旋。我触摸到了先人们跳动的脉 搏。到达丽江时

11、已是黄昏,丽江是世界闻名的赏月景点,我们有意在中秋节 的那天赶到那里。天色已晚,空中仍然云雾涌动,我们对月亮的出现已经不抱什么幻想, 一行人便去四方街听洞经音乐。这我们走进一座极其古朴的矮小的木屋,面积不过一百平米,屋子的椽 未着油漆,透出本色。给人一种十分温暖、亲切的感觉。我们落座不久,演奏古乐的老人们就带着乐器一一入场了。他们都在花 甲之年,有的甚至已经七八十岁了。他们穿着黑底印满金黄色铜币图案的绸质长 袍,有的头发和胡须完全花白了。老人们坐在黑色木椅上,手扶乐器,明亮的灯光将他们脸上的皱纹很明 显地照映出来,但他们一致拥有不惧沧桑的平和表情。演奏台与看台没有界限,我 坐在第一排,与他们近

12、在咫尺。演奏终于要开始了。屋子里的灯光突然消失了,我们陷在黑暗中,一种 慑人心魄的寂静中忽然有划燃火柴的“嚓”的声响,一簇橘黄色的火苗鲜润活 泼地诞生了,它被一双老人的手护卫着,勃勃地靠近台中央神龛上的一支蜡烛,蜡 烛亲切地接受了火光的热吻,欣然散发出柔和恬淡的光晕。在这片黎明般飞旋的烛 光中,“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的鼓声突 然如骤雨袭来,接着是一声开阔悠长的锣声响起又落下,音乐如长河流水一般汹涌 而来。那一瞬间,我犹如回到了远古的洪荒年代,看到了篝火、奔跑的野兽、茂密 的丛林和苍凉的黄昏。随着音乐越来越走向细腻、典雅和舒缓,时光也迅速向前移 动,我来到了汉朝的石桥,河对岸店铺林立

13、、画坊遍布,空气中洋溢着好闻的墨香 气,文人学士饮酒作赋。这是八卦曲,它以一种无法言传的魅力把我带入了遥 不可及的旧时光中。我专注地看着已逾八旬的赵应仙老先生,他双目微合,手操大 胡,烛光将他的白发和那缕花白的胡子染成金黄色,仿佛要将他燃烧。他的嘴唇不 由自主地轻轻嚅动,仿佛在咀嚼着什么。他在咀嚼音乐还是已逝的青春欣赏完八卦,跟着奏响的是山坡羊十供养到夏来浪 淘沙清河老人等曲目。演奏的间隙,我悄悄抽身来到屋外的方形场院。仰望天空,我不由惊呆 了:月亮竟然饱满地出现了,先前的阴霾突然不见了,月光莹莹地照着屋子的飞 檐,仿佛人间的美好事物都要相约于一天出现在我面前。难道不是清幽的洞经之声 吸引了月

14、亮吗?月亮在聆听这来自大地的丝竹之声。我垂下头又向对面望去,使我 更为吃惊的情景出现了,对面木屋的窗子敞开着,有五六颗白森森的人头探出来, 他们挤靠在一起,头上裹着孝布,也在聆听洞经音乐。看来这家死了人,他们正在 守灵,却经不住音乐的诱惑。我便想象有一个已故人也在倾听音乐,死亡顿时变得 平和而富有诗意了,我就是在那一瞬间渴望着拥有霓裳羽衣,因为我突然顿悟有多 少逝去的灵魂就在我身边浮游,比如那个曾创作了紫微八卦舞乐曲的风流皇帝 唐玄宗,我一直为他的爱情故事所感动,也许他的灵魂就在月下的古城徘徊。我三 十岁了,身材还称得上窈窕,虽然我没有杨贵妃的美貌,但我自信霓裳羽衣加身后,再将秀发高绾,月色中

15、也一样清丽动人。我那样装扮后,我所仰慕的灵魂也许 就会引我飞入重霄,让我在银河中舞蹈,在月光中沐浴。我是多么庆幸在我三十岁的时候,在中秋节,能看到一轮真正无瑕的月 亮,能够在一个晚上走过一千多年的历程。时光和月光一齐在古乐中飞舞,老人们 的面容在我面前渐渐模糊起来,因为那屋外的泉水已经悄悄流入我的双眼。选自话说音乐,有删节(四川文艺出版社 年版)。l11.请简要说明本文在行文结构上的特点。 分)12.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他的嘴唇不由自主地轻轻嚅动,仿佛在咀嚼着什么。他在咀嚼音乐还是 已逝的青春?(4 分)时光和月光一齐在古乐中飞舞,老人们的面容在我面前渐渐模糊起来, 因为那屋外

16、的泉水已经悄悄流入我的双眼。(4 )13.将文章的第 3 自然段删去好不好为什么?(5 分)14.请结合具体语句,探究作者在描写洞经音乐是使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8 分)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真题答案:11.文章主题部分以时间为顺序(1 分,以作者在丽江的所见所闻所感为 线索(1 分),文章前后呼应(1 分),作者用自己独特的感受将读者带入一种美妙的 古乐意境中(1 分)。12. 咀嚼是一种享受,是一种投入,咀嚼音乐也好,青春也罢2 分)。 都可以看出老人并不是仅仅在弹奏乐器而已,而是完全沉浸在音乐中,享受着音乐 (2 分)。在音乐中,我仿佛看到了千年时光伴着今夜皎洁的月光一齐在面前舞 动,我为之感动沉醉,现实已变得模糊,千年前的古泉也化成了欣喜的泪水2 分)。此句在照应了文题和开头的基础上,又将古乐让人陶醉的魅力表达得淋漓尽 致(2 分)。13.不好(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