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6古诗两首_第1页
人教部编版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6古诗两首_第2页
人教部编版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6古诗两首_第3页
人教部编版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6古诗两首_第4页
人教部编版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6古诗两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26课 古诗两首语文S版 二年级上册 冬天到了,怒放的梅花傲然挺立,鹅毛般的大雪漫天飞舞,这是多么美的景色啊!让我们一起踏着雪、赏着梅,进入这个美丽的世界吧!新课导入字词积累点击下面的视频开始笔顺学习吧!整体感知梅 花走进作者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人。 文学成就: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诗、文、词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 主要作品:梅花元日书湖阴先生壁登飞来峰等。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遥知不是雪。梅 花细读感悟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墙角有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开放。 “墙角”“凌寒”,形

2、容环境艰苦,更衬托出梅花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寒冬百花凋谢,唯有梅花“独自”开放,更显得可贵。遥知不是雪,遥知不是雪。 远远望去就知道那是花不是雪,因为有缕缕清淡的香气从远处飘来。 雪和梅有什么联系,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遥知”一句是诗人直接介入诗中,虽然远远看去,梅花洁白耀眼,像天上飘下的瑞雪,但却也明明白白地知道,它不是雪,因为它散发出雪所没有的淡淡的清香,体现了诗人对梅花的赞赏喜爱之情。 梅花从梅花的神态、颜色、香味三方面突出梅花的特点,不仅描绘了梅花的外形美,而且着意刻画出梅花内在的精神品格美:耐寒、洁白、清香。赞扬了梅花不畏严寒、独自开放的顽强精神。中心思想夜 雪走进作者 白居易(

3、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 文学成就:是杜甫之后,唐朝又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有“诗魔”之称。 主要作品:忆江南赋得古原草送别长恨歌琵琶行等。细读感悟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夜 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睡着睡着,我觉得很奇怪,被子和枕头越来越冷,这时候,又看见窗户分外明亮了。 这两句是从哪几个方面写雪的? 第一句从感觉上写雪。“冷”不仅点出有雪,而且暗示雪大。“讶”也是在写雪,人之所以起初浑然不觉,待寒冷袭来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无声,这就于“寒”之外写出雪的又一特点。第二句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夜深却见窗明,正说明雪下得大,积得深,是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夜已经很深了,我知道外面的雪下得很大很大,因为在夜间,我时时听到竹子被雪压折的声音。这里是从哪个方面描写雪的?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句从听觉的角度写雪。传来的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可知雪势有增无减,诗人有意选取“折竹”这一细节,托出“重”字,别有情致。“折竹声”于“夜深”而“时闻”,显示了冬夜的寂静,更主要的是写出了诗人的彻夜无眠。这不仅是“衾枕冷”,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谪居江州时心情的孤寂。中心思想 夜雪整首诗从侧面落笔,突出了夜晚下雪可感而不可见的特点。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