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藏族居民跟骨定量超声测定分析_第1页
高原藏族居民跟骨定量超声测定分析_第2页
高原藏族居民跟骨定量超声测定分析_第3页
高原藏族居民跟骨定量超声测定分析_第4页
高原藏族居民跟骨定量超声测定分析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原藏族居民跟骨定量超声测定分析【关键词】骨质疏松摘要:目的测定生活在海拔3000高原的藏族居民的跟骨定量超声参数,理解藏族的骨量变化规律和高原环境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UBIS3000型定量超声仪,对夏河县596名藏族居民跟骨定量超声参数进展测定。结果超声振幅衰减(BUA)、刚度(STI)、超声声速(SS)的峰值男性为3039岁,女性为049岁,到达峰值后男女性随年龄增长各项指标快速下降,绝经后女性最为明显。结论高原藏族居民峰值骨量高,老年后骨量丧失迅速,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性增加。关键词:骨质疏松;定量超声;高原Analysisfalanealquantitativeultrasundeasu

2、reentsftheZangnatinalitynplateauAbstrat:bjetiveTevaluatetheparaetersfalanealquantitativeultrasundeasureentftheZangnatinalitynplateauabve3000eterandfinduttheregularityfbnequantityhangeandinfluenefenvirnentfplateaunit.ethdalanealquantitativeultrasniparaentersereeasuredfr596peplesftheZangnatinalityinXi

3、aheuntybyUBIS3000.ResultThepeakvaluesfBUAandSTIreahedinage3039fraleandage4049frfeale.Fllingthepeakvalue,theparaeterdereasedquiklyiththeinreasefagesinaleandfeale,andstbviuslyinenpausefeale.nlusinThepeakvaluefpeplefZangnatinalityishigh,thebneasslstquiklyiththeinreasefage,espeiallyintheaged,andthedange

4、rfinidenefsteprsisinreasedrrelatively.Keyrdssteprsis;Quantitativeultrasund;Plateau定量超声法(QUS)是近年来开展起来的一种评价骨量的非侵入方法,它所测定的BUA、SS和STI三项参数能综合反映出骨密度、骨强度和骨的构造特性,因此具备诊断骨质疏松的价值和预测骨折危险性的才能,已逐渐被应用于临床诊断。同时该设备携带方便,测定简单、快捷。本项研究是国内首次测定高原藏族居民的定量超声参数并进展评价,对理解藏族人的骨质情况和高原环境和对居民骨量变化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1材料与方法1.1受试对象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

5、海拔29003000)当地出生,2069岁,经问卷调查排除继发性骨质疏松(无影响骨代谢的相关疾病史和服用激素史),无足部骨折、水肿影响的藏族居民596人(不含牧民),其中男性287人,女性309人,按10岁为一个年龄组男女各分为5组。1.2方法与质控采用法国DS公司消费的UBIS3000型定量超声仪,由同一操作员对全部受试者右跟骨进展超声振幅衰减(BUA)、超声声速(SS)测定,刚度(STI)按以下公式计算:STI=0.67+0.28SS-383。通过自动感兴趣区(RI)和自动电子标准系数校准,对同一正常受试者连续10d每天1轮,每轮6次测定,求得体内V:BUA为1.3%,SS为0.6%,ST

6、I为1.5%。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展统计分析,结果以s表示,用t检验比拟组间差异。1.4问卷调查理解受试者身高,体重,饮食构造,患病史,是否有服用激素史,女性绝经时间,参加运动、劳动状况等。2结果藏族居民男性跟骨定量超声测定值BUA、SS和STI在3039岁到达峰值;女性的三项测定指标峰值均为4049岁组。男女性峰值过后骨量随即开场迅速丧失,6069岁组男性BUA、SS、STI累计丧失率分别为17.64%、2.71%、19.56%;而女性绝经后头10a(绝经期平均为50岁)三项指标丧失即到达22.02%、1.93%、18.71%,该组(5059岁)三项指标与峰值

7、组比拟均有显著差异(P0.01),6069岁累计丧失率分别为34.28%、2.83%、28.40%(表1,2)。表1藏族男性居民跟骨定量超声参数略注:和峰值年龄比拟*P0.05,*P0.01,表2一样表2藏族女性居民跟骨定量超声参数略3讨论骨质疏松是随年龄增加而出现的骨量减少、骨显微构造异常、脆性增加的全身性骨骼疾病,严重时易导致骨质疏松性骨折。因此检测骨骼状况,对理解骨质疏松的发生和及早进展相应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定量超声的方法可以反映出骨的力学特征和骨显微构造强度3,而且重复性较好。其测定的指标中,BUA主要反映出骨密度的情况,同时受到骨的构造诸如骨小梁数目、连接方式等的影响;SS主要受骨

8、的力学特征和内部构造的影响,其次和骨密度相关4;STI是前两者的组合,反映骨的刚度,是综合的评价指标。转贴于论文联盟.ll.当前的研究认为钙的摄入和运动是对骨量影响最重要的环境因素5。足量钙的摄入是骨骼安康发育和正常生长的根本保证,适量增加饮食钙的摄入,如长期大量摄入奶和奶制品有助于获得较高的峰值骨量及骨量的维持。藏族世代生活在高原环境,其饮食构造和生活习惯和汉族有较大差异,本项研究中的受试者每天进食牛羊肉最少者300g,多者达2000g,奶和奶制品摄入较多,大多喜饮红茶,每月平均500700g,蔬菜水果摄入量少,可见从饮食中摄入的钙较多。运动主要是通过直接应力刺激的机制增加骨负荷,从而刺激骨

9、形成,有利于增加峰值骨量和减少骨量丧失,负重运动时间和强度都和骨密度明显相关6,男性负重运动比营养因素对骨量的影响更加重要,而女性的体重是最重要因素7,本项研究中的藏族女性体重为6036721kg(47657106kg),大于汉族女性,这可能与以动物蛋白为主的饮食有关,同时,藏族中女性承当绝大局部家务劳动,而男性劳动量少,且均不参加系统的体育运动。高原环境会使人体各系统生理生化产生与平原不同的反响,在初上高原的人群中,由于受到高原气压低,空气稀薄造成的高原缺氧的影响,机体为维持正常电解质平衡,骨骼系统的分解代谢会加强,从而导致骨量降低。藏族青壮年时期由于饮食中大量奶和奶制品中钙的长期摄入,对形

10、成较高的峰值骨量有重要意义,尤其是藏族女性因钙摄入量高,以动物蛋白为主的饮食构造又促成其体重较高,以及日常劳动量大等因素都有助于在骨的塑型期增加骨量和在成年骨骼的代谢中起到防止骨量丧失,维持和改善骨构造的稳定的作用,超过了高原环境的影响,其三项指标的峰值均在4049岁,且各项参数值均超过了兰州9、北京10、石家庄11等地汉族定量超声的普查结果,目前未见其它地区藏族定量超声测定的报道,随着年龄增长,同时受到绝经和高原缺氧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加大,骨量丧失迅速,5059岁组BUA、SS和STI丧失率分别为2202、193和1871,6069岁组累计丧失率到达3428、283和2840,丧失率大于上述地

11、区的汉族女性。而男性各项指标在3039岁即到达峰值,40岁后开场下降,4049岁组与峰值组相比,STI有显著差异(P005),SS有极显著差异(P001),5059岁组丧失速率加快,各项数值与峰值相比均为极显著差异(P001),6069岁组三项指标的累计丧失率到达了1764、271和1956,与兰州等地的汉族比拟峰值高,但到达峰值的时间提早,而后丧失率也较大,这是由于其在饮食中摄入的钙较多,骨量在骨的塑型期增长快因此有助于获得较高的峰值,但因为运动和劳动量小,不利于骨量的维持,同时高原环境的影响也使其丧失率较大。综上,高原藏族居民峰值骨量高,随年龄增长变化大,老年后骨量丧失迅速,50岁后男女性

12、的三项指标的累计丧失率均远大于其它地区汉族中的普查结果,导致男女性50岁后BUA和60岁后STI低于处于平原的北京等地区10的汉族中的数值,尤以主要代表骨密度的BUA降低最为明显,显示高原居民老年后受高原因素影响大,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病危险性增高。在本项研究中,男女性的SS年轻时均远大于其它地区,50岁后虽然也有明显下降,但是各个年龄组的数据仍然高于其它地区,可见主要代表骨的内部构造的SS受高原缺氧等因素的影响较小,而以动物蛋白为主的饮食构造对其年轻时的增加和防止成年后的丧失具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1薛延.定量超声一种骨质疏松和骨强度测定的新技术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1997,3(4):72-7

13、7.2田敏,孙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和危害性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2,10(14):1420-1422.3李建宁,赵汉平,孙磊.骨质疏松症诊断及治疗国内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1,8(7):689-691.4NihlsnPH,ullerR,LetG,etal.DquantitativeultrasundeasureentsrefletstrutureindependentlyfdensityinhuanvertebralanellusbneJ?JBne1998,23(5):425-431.5王建华,杨华清,姚建祥,等.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非药物治疗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2,10(14):1418-1419.6Leenda,illerJZ,Hui,SL,etal.RlefphysialativityinthedevelpentfskeletalassinhildrenJ.JBneinerRes,1991,6(1):1227-1233.7HeaneyRP.EightbearingativityduringyuthisareiprtantfatrfrpeakbneassthanaliuintakeJ.JBneinerRes,1995,10(1):172-173.8傅晨,刘兴炎,葛宝丰,等.西北高原地区居民骨密度研究J.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