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综合实验-微生物实验报告_第1页
暑期综合实验-微生物实验报告_第2页
暑期综合实验-微生物实验报告_第3页
暑期综合实验-微生物实验报告_第4页
暑期综合实验-微生物实验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暑期综合实验-微生物实验报告实验目的分子实验中,已将目的基因倒入大肠杆菌,并筛选出能够表达目的基因的阳性细胞。但由于大肠杆菌很容易被噬菌体侵染,故本次微生物实验选用不易被噬菌体侵染的盐单胞菌进行发酵培养。本次实验主要是学会微生物发酵的基本原理;了解并熟悉发酵罐的使用及发酵流程;了解发酵工程相关知识。另外,要学习在实验室大规模培养微生物细胞的方法,学习液体培养基的配置及细菌生长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测定细菌生长曲线。实验背景广义的发酵是指利用微生物制造和生产各种目的产物的过程,包括利用好氧微生物进行的需氧发酵、利用兼性厌氧微生物进行的兼氧发酵和利用厌氧微生物进行的厌氧发酵。发酵工程是指采用现代工程技

2、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技术。发酵工程的内容包括菌种选育、培养基的配置、灭菌、种子扩大培养和接种、发酵过程和产品的分离提纯(生物分离工程)等方面。 微生物发酵的基本理念就是利用各种人工控制手段为微生物创造最舒适的环境,促成其进行某种特定的代谢,以最大限度地获得目的产物。对于微生物生长来说,各种重要的影响因子:水,温度,盐,氧气,碳源,氮源,生长因子等的差异,都有可能造成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发酵过程中,适当的控制罐内的上述因子,以使其适应所需,显得尤为重要。 发酵的基本过程有:发酵原料的预处理,菌种的活化和种子扩大,微生物发酵和

3、控制,发酵产物的分离提取。一般而言,发酵并不仅仅只是单纯的细胞扩增的过程的还包括上游的菌种处理,培养基和灭菌锅的处理以及下游的目的产物的分离纯化过程,很有可能这些上下游的过程的成本或者劳动消耗还要超过在发酵中的投入。具体的讲,其中上游工程包括优良种株的选育,最适发酵条件(pH、温度、溶氧和营养组成)的确定,营养物的准备等。发酵工程中要有严格的无菌生长环境,包括发酵开始前采用高温高压对发酵原料和发酵罐以及各种连接管道进行灭菌的技术;在发酵过程中不断向发酵罐中通入干燥无菌空气的空气过滤技术;在发酵过程中根据细胞生长要求控制加料速度的计算机控制技术;还有种子培养和生产培养的不同的工艺技术。此外,根据

4、不同的需要,发酵工艺上还分类批量发酵:即一次投料发酵;流加批量发酵:即在一次投料发酵的基础上,流加一定量的营养,使细胞进一步的生长,或得到更多的代谢产物;连续发酵:不断地流加营养,并不断地取出发酵液。下游工程指从发酵液中分离和纯化产品的技术:包括固液分离技术(离心分离,过滤分离,沉淀分离等工艺),细胞破壁技术(超声、高压剪切、渗透压、表面活性剂和溶壁酶等),蛋白质纯化技术(沉淀法、色谱分离法和超滤法等),最后还有产品的包装处理技术(真空干燥和冰冻干燥等)。发酵工程以其生产条件温和,原料来源丰富且价格低廉,产物专一,废弃物对环境污染小和容易处理等特点,而在医药工业、食品工业、农业、冶金工业、环境

5、保护等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逐步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发酵工业。实验仪器及药品仪器超净工作台恒温振荡培养箱分光光度计分析天平发酵装置(包括发酵罐,温度、pH控制系统,等)通气瓶(2个,分别装高浓度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钙粉末)高温灭菌锅高速台式离心机5ml离心管若干有刻度有盖试管:若干250mL、500mL三角瓶移液枪另需:试管架、封口膜、橡皮筋、酒精棉、镊子等药品种子培养基(LB): 胰蛋白胨(Tryptone)10g/L,酵母抽提物(Yeast extract)5g/L,氯化钠(NaCl)60g/L发酵培养基: 胰蛋白胨(Tryptone)5g/L,酵母抽提物(Yeast extract)10g

6、/L,氯化钠(NaCl)60g/L磷酸氢二钾(K2HPO4)磷酸二氢钠(NaH2PO4)葡萄糖(glucose)氢氧化钠(NaOH)氯化铵(NH4Cl)硫酸镁(MgSO4)消泡剂(antifoam)实验中所用发酵罐型号NBS Bioflo 110(台式),其基本构造如图1所示:图1. NBS Bioflo 110 发酵罐示意图实验流程 实验的大致流程是: 盐单胞菌的一级活化(由助教完成)实验药品的准备及发酵罐的灭菌发酵罐的安装及调试接种发酵过程中补料及取样、记录测量数据发酵终止及下罐测量数据下面为具体步骤:(一)实验准备1. 试剂配制:(1)种子培养基LB:表 SEQ 表格 * ARABIC

7、1胰蛋白胨Tryptone 10 g/L酵母抽提物Yeast extract 5 g/L氯化钠NaCl 10 g/L8*100ml,调pH至9。(2)发酵培养基: 表 SEQ 表格 * ARABIC 2胰蛋白胨Tryptone 5 g/L 酵母抽提物Yeast extract 10 g/L 氯化钠NaCl 60 g/L 定容至3.2 L。(3)补料:葡萄糖溶液:88 g葡萄糖加水定容至160 mL;氢氧化钠溶液:40 gNaOH加水定容至200 ml;氯化铵和硫酸镁混合液:NH4Cl 2 g/L;MgSO4 0.2 g/L;磷酸氢二钾和磷酸二氢钠混合液:K2HPO4 1.5 g/L;NaH2P

8、O4 9.65 g/L(所有配制好的培养基都和发酵罐一起高温高压灭菌)2. 仪器准备(1)校正pH电极: 打开发酵罐系统的动力开关,选择“fermentation”,“screen”调至“calibration”,“enter”确认。 用“”调至“zero”。 把pH电极浸入pH值为4.0的标准缓冲液中, 调至read档后输入4.0。 用“”键调到“span”档。 pH电极用蒸馏水清洗后浸入pH为6.86的标准缓冲液中, 调至read档后输入6.86。 重复校正2次,直至read的值与所设值相差在0.02以内。(2)发酵罐的准备 灭菌前,对发酵罐进行如下操作:pH电极安装上。把发酵罐与外界连通

9、的橡胶管都要用皮筋扎紧,通气口等用滤膜封口。其中补料孔一共有3孔,因此要用橡胶管把除补碱孔之外的其余两孔用橡胶管连通,保证不与外界相接触,补碱口用一头扎住的橡胶管套住封闭。灭菌前,在发酵罐内加入发酵原液。进行检查:发酵罐不与外界连通,防止漩涡形成的挡板与发酵罐玻璃壁之间无其他物体,然后可以进行灭菌。(3)高温灭菌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各种试剂、处理好的发酵罐一起放入高压灭菌锅中,高温灭菌。(4)发酵装置的连接和设置将灭菌后的发酵罐取出,除去各管封口膜。把pH电极、溶氧电极和温度传感器与控制仪器相连,在发酵罐外壁包上电热毯,接通冷却水管和空气出口处的冷凝器上的冷却水管。装上搅拌马达。在超净工作台上把

10、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钙粉末分别加到两个通气瓶里,与进气口连滤膜的橡胶管相连,是空气先通过碱瓶,再通过氯化钙瓶,最后通过滤膜进入发酵瓶。(5)校正DO电极的满刻度利用光标将搅拌速度调至800r/min,把通气量调节到4.0L/min/4L发酵液(1vvm)。调到calibration界面,光标调至DO处,“span”档,设定读数为100,反复调节几次,直至稳定至100,转至menu界面,同样方法校正零点。(6)再次校正PH电极虽然灭菌前已经校正过pH,但高温灭菌时会有变化,在发酵开始前要再次校正。在发酵罐中取出一点样,用pH计测出其pH值,pH电极设定界面重新设定PH值。(7)参数设定把光标调到A

11、git档,设定最小值为200r/min。把光标调到DO档,设定参数为30, 调整为与溶氧偶联检测。把光标调到Agit档,设定最大值为800r/min。 把光标调到pH档,设定参数为8.8,调整为自动检测。 把光标调到“Temperature”档, 设定温度为37。打开自动检测系统。(二)盐单胞菌的二级活化(即发酵)1加料和接种带上防火手套,将蘸满乙醇的棉花沿加料口围一圈,将接种口的盖子旋松。点燃棉花球,用镊子取掉盖子,向发酵罐中倒入配好的两种盐混合溶液。接种后,可加入少量(1-2滴消泡剂)用摄子将盖子在火焰上转一轮后放回原位,旋紧。发酵过程中的取样和测量(1)发酵过程中,每隔半小时记录转速和A

12、git值,每隔1小时取样5ml*2放入事先称好重量并做好标记的两支离心管内,待测细胞干重和发酵液糖含量变化。注意:每次取样,前半管丢弃,再取一管才进行留样和测量。(2)测定OD600(用留样后取样瓶中剩余的液体,测前吹打均匀)。注意:这里是根据浊度测量,测量值在0.2-0.7之间比较准确,若测量值超过0.7,可用去离子水稀释。(3)用糖试纸粗测糖含量,葡萄糖浓度小于10 g/L时,补加葡萄糖,注意也是在火上操作,并且加糖前后都要取样。(4)若发酵过程中气泡过多,(超过发酵罐空气体积的一半),加入消泡剂(一次1-2滴),火上操作。约10 h后(从9点到19点),发酵结束,下罐,清洗装置,把细菌用

13、强碱溶液杀死后再倒入水池(6)将离心管中的样品离心,上清液倒入干净的离心管中保存测糖,细胞干燥待测干重。发酵动力学曲线测定及分析葡萄糖的测定3,5-二硝基水杨酸溶液的配制(由助教完成)标准曲线配置10 g/L葡萄糖标准溶液100ml,分别取配置好的葡萄糖溶液0.0,0.1,0.2,0.3,0.4,0.5,0.6,0.7 mL,补水至1 mL,于25mL刻度清晰地有盖试管中,配置成有梯度的葡萄糖标准溶液: 表 SEQ 表格 * ARABIC 3葡萄糖浓度g/L 0 1 2 3 4 5 67葡萄糖标准溶液mL 0 0.1 0.2 0.3 0.4 0.5 0.60.7H2O mL1.0 0.9 0.

14、8 0.7 0.6 0.5 0.40.3各加入2.0ml的3,5-二硝基水杨酸反应液,每四个试管用橡皮筋捆成一捆,戴上绝热手套,按住玻璃塞,同时在沸水加热2min,迅速水冷,定容至25ml,摇匀,作为标准样。以0 g/L的葡萄糖标准溶液(加过3,5-二硝基水杨酸溶液)调零,测定标样的OD540,绘制标准曲线。注意:配置葡萄糖标准整个过程应由一个人操作,以保证标准曲线的线性在0.99以上。并且加样过程中尽量不要把样品加到试管壁上,影响曲线的线性。(3)样品测定在每个离心管中,取0.25 ml发酵上清液,0.75 ml H2O,置于25ml刻度清晰地有盖试管中。各加入3,5-二硝基水杨酸溶液2.0

15、ml,每四个试管捆成一捆,置于沸水中煮2分钟,迅速水冷,用水定容到25ml,摇匀,作为待测样。测定OD540由此计算发酵液中的糖含量。 注意:由于要加的试管比较多,可流水线作业,每人负责加一种液体,定容时,一人负责粗定容,一人负责最后定容。加样时不要把样品加到试管壁上。细胞干重的测定发酵过程中收集的样品,8000rpm,离心min(上清转移至干净的离心管中),在细胞沉淀的离心管中加入5 ml去离子水,用移液枪搅匀,再次离心,出去上清液,然后真空冷冻干燥约12h除去细胞中水分,测量每个离心管中的细胞干重。实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绘制溶氧、转速、OD600、细胞干重、葡萄糖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分

16、析细菌生长的各个阶段(迟滞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的细菌生长状况与底物、溶氧的关系。分析计算盐单胞菌在对数生长期的代时,与理论值比较。实验数据处理及分析盐单胞菌生长曲线实验过程中的事件和OD600测量,及结果的分析与讨论:表4 原始培养记录(2012-8-30)时间、事件转速/rpm溶氧dO2OD600稀释倍率(样品:水)离心管重(g)1号2号9:00加料前200100.2-9:00加料后20060.00.500未稀释2.97473.00109:3029234.3-10:0026639.20.711未稀释3.03882.992210:3027037.0-11:0031735.50.6041

17、:12.72403.050911:3034423.7-12:0029917.60.5921:22.92232.766212:19加糖后-0.5571:22.85852.920112:3027326.6-13:0040056.90.6111:23.05933.015613:3040039.0-14:0060059.80.5931:53.04652.793114:3070069.3-15:0070045.90.5311:92.83133.031815:3080056.3-16:0080038.90.5981:142.84032.721016:3080027.0-17:0080011.50.6121

18、:192.93243.029617:308006.9-17:37加糖前-0.7011:242.70742.998017:38加糖后-nullnull2.79042.938218:008005.00.7051:252.80482.705519:00nullnull0.6041:392.73953.0584注:“-”表示该处数据没有必要测定;“null”表示该处数据缺失。简单分析:实验过程中,影响盐单胞菌生长繁殖速度的因素有:盐浓度、pH、溶氧量、葡萄糖浓度、温度。其中,溶氧量与转速偶联,可通过仪器自动调节;发酵装置有冷凝水装置和电热毯,因此,温度也可通过仪器自动调节;细菌生长过程中会产生酸性物质

19、,在pH降低时系统能自动通过碱泵向发酵罐中泵入碱以调节pH;而当发酵罐内糖浓度低于10 g/L, 细菌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不足,繁殖速度减小,需加葡萄糖以保证细菌的正常生长繁殖。通过尽可能是细菌处在最适生长环境,来保证细菌的生长速度。我们这组由于电脑不能记录细菌生长过程中个参数变化,下图是根据实验记录绘出的各参数随时间变化曲线,9:00记为第0个小时:图2 转速和溶氧值随时间变化曲线图 3 OD600随时间变化曲线分析与讨论(1)环境因素对细菌生长繁殖的影响转速和溶氧对细菌生长的影响:溶氧量的变化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细菌的生长情况:接种细菌前后,溶氧量降低幅度较大,细菌生长会消耗培养液中的氧气,随

20、着细菌繁殖,细菌的数目增多,耗氧量增大,培养液中的溶氧量降低,系统会通过提高转速来增大溶氧量。另外,搅拌也使得培养液各部分温度和pH一致,保证了细菌良好的生长环境。在本次试验中,转速和溶氧量是耦合起来的,当溶氧量(图2红色曲线)降低到设定的最低溶氧量30%时,系统会自动提高转速(图2蓝色曲线)使培养液充分与空气接触,从而是培养液中溶氧量上升;而当溶氧量升高到一定程度,转速会稍微降低。从图2可以看出,红色曲线和蓝色曲线的波动是相互耦合的。但转速不能一直增大,否则会影响细胞生长,实验中我们设定的最大转速是800 rpm.图2,第4小时以后转速增幅较大,说明耗氧量迅速上升,细菌从此时开始迅速繁殖,而

21、图3中从第4小时候迅速增加的OD600也与支持这个结论。可见,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提供的条件:pH = 8.8,温度37 ,高盐等条件是适合盐单胞菌生长的。温度对细菌生长的影响:盐单胞菌的最适温度为37左右,温度过高活着过低都会降低盐单胞菌细胞内酶的活度,从何降低代谢水平,细胞的繁殖速度也会下降,因此,当发酵罐内液体温度降低时,发酵罐外壁的电热毯会给液体加热,而当温度过高时,发酵罐的冷凝水循环系统会降低培养液温度,而搅拌也是的培养液各部分温度均匀,给细菌生长提供最适温度。pH对细菌生长的影响:盐单胞菌是嗜碱细菌,最适pH为8.8,在细菌生长过程中,会产生酸性的代谢产物,使培养液pH降低,此时,系

22、统会泵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发酵罐内pH维持在8.8左右,保证细菌正常生长繁殖,搅拌可使溶液中氢氧化钠混合均匀,不会产生部分溶液pH过高或过低的情况。另外,磷酸氢二钾和磷酸二氢钠的缓冲对会使培养液pH不至于变化太大。盐浓度对细菌生长的影响:盐单胞菌适宜在高盐环境生长。在实验开始时,发酵罐内盐浓度就很高,保证了细菌的正常生长。(2)发酵过程中OD600的变化OD600可以粗略反应细菌数量的增长情况:培养液中细菌数量增加,液体的浑浊程度增加,OD600值也会增加。从图3可以看出:前4个小时,细菌还处于活化过程,细菌数量增长缓慢,处于迟滞期,从第4小时后,细菌适应了发酵罐内的环境,氧气、营养物质充足

23、,高碱、高盐的环境,温度适宜,再加上此时细菌有一定的数目,因此细菌数量快速增长,处于对数期,很遗憾我们发酵时间不够长,没有看到细菌增长的稳定器和衰退期。(3)发酵过程中细菌质量浓度的变化发酵过程中,每个一小时会取样留样,离心去上清并清洗后,低温冷冻干燥测每一管的细菌干重,可以较为准确直观地反映盐单胞菌的增长情况,具体数据见下表:表5 盐单胞菌干重随时间变化第一管第二管时间/h离心管净重/g离心管与菌体干重/g菌体干重/g时间/h离心管净重/g离心管与菌体干重/g菌体干重/g02.97472.97730.002603.00103.00320.002213.03883.04030.001512.9

24、9222.99380.001622.72402.72810.004123.05093.05430.003432.92232.92710.004832.76622.77120.0053.32.85852.86170.00323.32.92012.92410.00443.05933.06290.003643.01563.01920.003653.04653.05360.007152.79312.80040.007362.83132.8178-0.013563.03183.04250.010772.84032.85930.019072.72102.74040.019482.93242.96240.0

25、30083.02963.05990.03038.62.70742.74060.03328.62.99803.02930.03138.612.79042.82120.03088.612.93822.96980.031692.80482.85130.046592.70552.73650.0310102.73952.79900.0595103.05843.12050.0621*红色字体标出的数据是测量过程中出现错误,因此此组数据只用第二管的,不取两管平均值我们已经测出了同一时间取出的两组5 mL液体中的盐单胞菌干重X1和X2,取平均值(X1+X2)/2,则菌体浓度为C = 200*(X1+X2)/2

26、 g/L。菌体浓度偏差为两平行样间的绝对差值为(X1-X2)/2。处理后的数据见表6。表6 盐单胞菌浓度随时间变化时间/h管一细胞干重/g管二细胞干重/g菌体平均干重/g菌体平均浓度/g/L00.00260.00220.00240.4810.00150.00160.001550.3120.00410.00340.003750.7530.00480.0050.00490.983.30.00320.0040.00360.7240.00360.00360.00360.7250.00710.00730.00721.446-0.01350.01070.01072.1470.01900.01940.019

27、23.8480.03000.03030.030156.038.60.03320.03130.032256.458.610.03080.03160.03126.2490.04650.03100.038757.75100.05950.06210.060812.16绘制菌体浓度-时间关系曲线,并作出误差线,可以更加直观地反映菌体生长情况。图4 菌体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图5两平行样的绝对差值分析与讨论由图4可见,菌体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很好地反映了微生物生长的迟滞期和对数期:0-4小时盐单胞菌数目增长缓慢,从4小时候开始快速增长,与OD600随时间变化曲线所反映出的结果一致。从图5的误差曲线来看,第6小时

28、和第9小时的数据出现了很大误差,但其他组误差都不大。原因是:第6小时第一管所测得的细胞干重是负数,说明测量错误,或是前后所用管不一致;第9小时则是因为我们组某一位同学在用去离子水清洗细胞时,不小心用移液枪把离心管内液体吹到了管外,因此一管数据偏小。但其他管误差很小,说明数据还是可信的。(4)OD600与菌体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对比比较OD600随时间变化曲线和细菌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图6 OD600与菌体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比较分析与讨论从图6我们可以看出,OD600随时间变化曲线和细菌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整体趋势吻合得很好,都可以看出细菌生长的迟滞期和对数期,说明在测量过程中误差较小,曲线比较真实地

29、反映了细菌的生长情况。(5)发酵过程中葡萄糖浓度的变化1. 葡萄糖标准溶液曲线表7 葡萄糖标准溶液OD540测量表编号葡萄糖浓度/g/L实测OD540拟合OD540拟合OD540与真实OD540误差000.000-110.2310.23430.0033220.4650.4498-0.0152330.6760.6653-0.0107440.8780.88080.0028551.1141.0963-0.0177661.3211.3118-0.0092771.5011.52730.0263绘制葡萄糖标准溶液曲线:图7 葡萄糖标准溶液曲线分析与讨论我们组的葡萄糖标准曲线线性达到了0.9991,这是我们

30、组很多同学的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配置葡萄糖标准溶液时由一人操作完成,且沾到试管壁上的溶液很少,加热时同时佳人,保证加热时间一样,精确定容由一人完成,减少了溶液本身的浓度误差。测量OD540时,我们用的是同一台分光光度计,同一个比色皿,由同一位同学完成。这些都保证了葡萄糖标准曲线的准确性。但在第一次测量时,我们在测量过程中不小心碰到了波长调节旋钮,导致中间数据测量出现较大偏差,经助教提醒,我们用一个烧杯盖住了波长调节旋钮,重新测量得到了准确的数据,避免了重新配制溶液。发酵过程中葡萄糖浓度的测量表8 样品的OD540测量值和糖浓度时间/h一管OD540二管OD540平均OD540OD540绝对误差

31、葡萄糖浓度/g/L01.1331.1451.13900.00620.7925811.1651.0901.1275-0.037520.5791221.0951.1311.11300.01820.3099831.0771.1191.09800.02120.031553.31.9041.9061.90500.00135.0106741.8691.8501.8595-0.009534.1661351.8951.9041.89950.004534.9085861.8951.8501.8725-0.022534.4074271.8001.7531.7765-0.023532.6255281.6271.71

32、01.66850.041530.620888.61.5801.6001.59000.0129.163818.612.1102.1102.1100038.8157892.0902.0972.09350.003538.50951102.0242.0182.0210-0.00337.16381由于两平行组测出的OD540相差不大,因此我们测出了两组平行管的OD540值X1和X2,取平均值即可,根据葡萄糖标准曲线拟合曲线,计算出样品中葡萄糖的浓度,计算公式为:葡萄糖浓度= ((X1+X2)/2- 0.0188/0.2155)*4(因为稀释了4倍),单位是g/L。作图得到葡萄糖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图8葡

33、萄糖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分析与讨论从图8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大约在地3.3h和第8.6h补加葡萄糖后,葡萄糖浓度有较大上升。第0-3小时,细菌处于调整期,生长速度不大,消耗葡萄糖不多,葡萄糖浓度下降缓慢,从第4小时后,细菌生长进入对数期,生长代谢水平加快,消耗葡萄糖的量增多,葡萄糖浓度有较明显地下降。在第3.3小时和第8.6小时,我们用试纸粗测的葡萄糖浓度应该是小于10 g/L的,但从曲线上看,葡萄糖浓度一直是大于20 g/L的,原因可能是试纸测量不准确,但也有可能是用OD540测葡萄糖浓度时出现了问题,但我们的标准曲线是很准确的,因此原因可能是离心后倒上清液时把细胞掺进了上清液里,导致上清液吸光

34、度变大,从而使测得的葡萄糖浓度比实际偏高;也可能是分光光度计使用时间过长,导致OD540测量不准确。但总体趋势还是可以反映细菌的生长趋势的。(6)菌体浓度与葡萄糖浓度随时间变化趋势的对比将葡萄糖浓度和菌体浓度两组数据放在同一张图上进行对比观察,得到菌体浓度与葡萄糖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图9 菌体浓度与葡萄糖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分析与讨论这张图可以很好地看出当菌体浓度增加时,葡萄糖浓度随之降低,菌体浓度增长快,则葡萄糖浓度降低快,如在第8小时左右,葡萄糖浓度低,细菌生长速度明显减慢,而在第8.6小时加糖以后,细菌生长速度明显加快。(7)整个过程所有因素综合分析讨论细菌整个过程的生长情况可以通过葡萄糖浓度,OD600,菌体浓度来反映:迟滞期第1至4小时,OD600,菌体浓度和葡萄糖含量曲线都比较平稳。这个时期细菌正处于自身活化和适应环境的时期,细菌并不会大量繁殖,因此数目增长不快,葡萄糖消耗量也不大。对数期第4至10小时,此时,细菌进入快速生长繁殖的阶段,细菌数目迅速增加,因此细菌浓度和OD600的值快速增加,消耗葡萄糖的量也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