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凝分析演示文稿_第1页
血凝分析演示文稿_第2页
血凝分析演示文稿_第3页
血凝分析演示文稿_第4页
血凝分析演示文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血凝分析演示文稿第一页,共三十二页。优选血凝分析第二页,共三十二页。一、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1、血管收缩2、血小板血栓形成3、血液凝固 血液凝固是由凝血因子按一定顺序相继激活而生成的凝血酶最终使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的过程。因此,凝血过程可分为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形成、凝血酶原的激活和纤维蛋白的生成三个基本步骤。出血与凝血机制第三页,共三十二页。出血与凝血机制生理性止血过程示意图5HT:5羟色胺,TXA2:血栓烷A2第四页,共三十二页。二:凝血过程凝血酶原酶复合物可通过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生成。胶原第五页,共三十二页。凝血途径 (简化)371298纤维蛋白原:1Fibrin211 10

2、 +5凝血酶原第六页,共三十二页。第二节 仪器检测原理血凝仪可进行血栓与止血的实验室检查。可为出血性和血栓性疾病的诊断、溶栓以及抗凝治疗的监测及疗效观察提供有价值的指标。第七页,共三十二页。 血栓与止血的基本检测指标 : PT 凝血酶原时间 APT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FIB 纤维蛋白原 TT 凝血酶时间 D-Dimer D-二聚体 AT- 抗凝血酶 内原性凝血因子 外原性凝血因子 PC 蛋白C PS 蛋白S第八页,共三十二页。血凝仪基本检测方法凝固法底物显色法乳胶凝集法免疫法主要检测方法第九页,共三十二页。 血凝仪检测原理(二)底物显色法 生物化学法:以底物释放产色基团量的变化测定有关因

3、子(一)凝固法 生物物理法电流法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导电光学法散射比浊法凝固过程中散射光变化透射比浊法凝固过程中吸光度变化浊度变化光度变化双磁路磁珠法钢珠振幅衰减程度判断终点光电磁珠法吸光度衰减程度判断终点(三)免疫学法 抗原抗体免疫扩散法火箭电泳双向免疫电泳免疫比浊ELISA法直接比浊乳胶比浊散射比浊透射比浊第十页,共三十二页。 生物物理法 生物物理法亦可称为凝固法。通过检测血浆在凝血激活剂的作用下光、电、机械运动等一系列变化,再由计算机采集分析数据得出最终结果。由于是检测血浆在凝固过程中的物理变化,因此该法也可称为生物物理法。 电流法(已淘汰)当一定时间后血浆中纤维蛋白形成,电极向上移动时可

4、钩起纤维蛋白丝。此时由于纤维蛋白丝的存在,电路仍处于接通状态即可判断为凝固终点。第十一页,共三十二页。 散射比浊法散射比浊法当待测血浆中纤维蛋白凝块形成时,来自发光二极管的光被其散射。接收器接收散射光并将其转变成电信号。 生物物理法 光学法 光学测定法是通过测定血浆在加入激活剂后浊度的变化来测定 测定凝血时间的。可分为散射比浊法和透射比浊法两种。第十二页,共三十二页。 散射比浊法 由经过放大处理后的电信号产生的血浆凝固曲线如图所示。取整个测量过程中随时间变化的散射光强度为 100 %,计算从测定开始至散射光强度增加到50%时所对应的时间为凝固点。第十三页,共三十二页。 透射比浊法 透射比浊法的

5、光源与接收器呈直线排列。当待测血浆中纤维蛋白凝块形成时,来自发光源的光强度被其吸收。接收器将变化的光强度转变成电信号。 仪器的数据处理部分连 续记录样品的吸光度变化曲线,计算出单位时间内吸光度的变化量,并以每分钟吸光度的变化量来报告结果。第十四页,共三十二页。 生物物理法 双磁路磁珠法 在待测血浆中加入小铁珠,如图所示。测试杯两侧的驱动线圈产生一恒定的交变电磁场,使杯内的小钢珠保持等幅运动。凝血激活剂加入后,纤维蛋白的产生增多,血浆的粘稠度增加,迫使小钢珠的运动幅度逐步减弱。当运动幅度衰减到先前的50%时,可确定为凝固终点。第十五页,共三十二页。磁珠法检测系统简介 磁珠法检测用于凝固法是Sta

6、go的专利技术,如图所示。 一旦被测血浆开始凝固( 加入激活试剂)血浆黏度增加 使钢球的运动速度减慢,振幅 减小。 测量线圈检测到此振幅的 变化并通过计算得到凝血时间。第十六页,共三十二页。 生物化学法 这类方法主要是通过测定产色物质的吸光度变化,以推算待测物质的含量。这类方法也称为底物显色法。 人工合成可以被待测凝血活酶催化裂解的多肽底物,且多肽底物连接上产色物质。 在检测过程中产色物质可被解离下来,使被检样品中出现颜色变化,根据颜色变化可推算出被检凝血活酶的活性。 产色物质一般选用连接对硝基苯胺(PNA)。游离的PNA呈黄色,其测定波长选用405nm。 第十七页,共三十二页。 生物化学法

7、凝血分析仪使用产色物质在检测血栓止血指标时的生化反应对酶的检测如下所示: 在含酶的样品中直接加入合成物质,因为酶可裂解合成物质释放 PNA,监测由于PNA释放而导致被检样品在405nm处光吸收的变化, 就可推算样品中酶的活性。如对凝血酶、纤溶酶等的检测 凝血酶样本多肽+PNA合成物质间接得到酶的含量光电比色第十八页,共三十二页。 免疫学方法 免疫学方法是以被检测物质作为抗原,然后用免疫动物的方法制备相应的抗体,利用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反应来对被检测物质进行定量检测。自动凝血仪多采用免疫比浊法。第十九页,共三十二页。三、血凝仪的基本结构1.半自动血凝仪的基本结构样本预温槽试剂预温槽加样器检测系统

8、(光、磁)微机第二十页,共三十二页。2、全自动血凝仪的基本结构 1.样本传送及处理装置 样本传送及处理装置通常包括:自动进样系统、自动穿盖系统、及样本条形码扫描系统。 2.试剂冷藏及测试杯供应系统 试剂冷藏位可以提供几十个试剂位置并提供一个8-10度低温环境。测试杯供应系统则为每一个测试提供测试杯,并在测试完成后将测试杯自动抛弃。 3.样本及试剂分配系统 样本及试剂分配系统通常包括:样本臂、试剂臂及样本注射器、试剂注射器,样本及试剂针,冲洗池。第二十一页,共三十二页。4.检测系统 仪器检测系统通常包括两种以上的检测方法:双磁路磁珠法、散射比浊法、透射比浊法、底物显色法等等。5.计算机系统 系统

9、软件控制凝血仪的所有工作过程,并将检测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最终得到测试结果。对检测结果进行存储、质控统计等工作6.输出设备 通过计算机屏幕或打印机输出测试结果。 第二十二页,共三十二页。四、血凝仪的检测项目 凝血系统的检测 P1652. 抗凝系统的检测3.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检测4. 临床用药的监测第二十三页,共三十二页。 多方法、多功能、快速高效; 智能化程度高,软件开发进一步完善; 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工作站; 床旁分析; 在临床中的应用日趋广泛。 主要体现在:五、血凝仪的发展和应用展望第二十四页,共三十二页。第三节 血凝分析临床应用凝血四项:PT、APTT、Fbg、TT检测出血性疾病检测血栓性

10、疾病手术前止血功能检查临床抗凝治疗监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检测第二十五页,共三十二页。标本采集病人准备:药物影响。 抗凝药、抗血小板药、溶栓防栓药,如APC、避孕药。抗凝: 抗凝剂:109mmol/L枸橼酸钠1:9 试管:真空抗凝管、塑料试管注意事项:采血顺利、混匀充分;立即送检,2h完成。第二十六页,共三十二页。反应总原理 FibrinogenFibrinPT(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Fib(纤维蛋白原)TT(凝血酶时间)病人血浆不同反应试剂检测血浆凝固的时间第二十七页,共三十二页。凝血酶原时间PT 反映外源性凝血途径中II、V、VII、X因子水平的实验。凝血酶原酶复合物

11、第二十八页,共三十二页。反映外源凝血的筛选实验1、原理:一步凝固法:在抗凝血中,加入过量的组织凝血活酶(含TF)和适量的钙离子,即可满足外源性凝血的全部条件。从加入试剂到血浆到血浆开始凝固所需的时间即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参考范围 平均值为(121)s,超过正常对照值3s 为异常。凝固时间血浆组织凝血活酶(TF)Ca2+第二十九页,共三十二页。PT的临床意义PT延长: 先天凝血因子异常,如I、II、V、VII、X因子中某一项或几项因子水平缺乏。可用于外源凝血因子缺陷的筛查。 后天凝血因子缺乏,如肝脏疾病、肝硬化(大多数凝血因子由肝脏合成)、维生素K缺乏(可见于阻塞性黄疸)。可用作肝脏蛋白质合成功能的检测手段。 DIC后期(由于大量消耗和产生的FDP拮抗凝血酶的作用使PT延长,因此可用作DIC的检测)、口服抗凝药(可密定、华法林,PT最敏感)、肝素等。PT缩短: 高凝状态:DIC早期,心梗、脑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形成,口服避孕药,PT时间缩短,但并不常见。第三十页,共三十二页。1.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R) PTR = PT受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