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急性胃痛课件_第1页
中医治疗急性胃痛课件_第2页
中医治疗急性胃痛课件_第3页
中医治疗急性胃痛课件_第4页
中医治疗急性胃痛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中医治疗急性胃痛、腹痛赵庆华开封市中医院肝胆脾胃科2015.1.14中医治疗急性胃痛1 中医治疗急性胃痛、腹痛赵庆华中医治疗急性急性胃痛 急性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现代医学中的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痉挛、胃癌、胃下垂、胃粘膜脱垂症、胃神经官能症、十二指肠球炎,以及部分肝胆疾病、胰腺炎等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要表现时,均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中医治疗急性胃痛2急性胃痛 急性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要点提纲历史沿革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治疗原则中医治疗中医治疗急性胃痛3要点提纲历史沿革中医治疗急性胃痛3历史沿革胃脘痛之名最早记载于黄帝内经。并首先提出胃痛的发生与肝

2、、脾有关。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谓:“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痛,食饮不下。”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胃病者,腹缜胀,胃脘当心而痛”。中医治疗急性胃痛4历史沿革胃脘痛之名最早记载于黄帝内经。并首先提出胃痛的发历史沿革金元时代,李杲在兰室秘藏中首立“胃脘痛”一门,将胃脘痛的证候、病因病机和治法明确区分于心痛,使胃痛成为独立的病证。中医治疗急性胃痛5历史沿革金元时代,李杲在兰室秘藏中首立“胃脘痛”一门,将历史沿革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着重强调了“气滞”这一病机并主张治以“理气为主”。中医治疗急性胃痛6历史沿革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着重强调了“气滞”这一病机并主历史沿革叶天士临证医案指南指出“初

3、病在经,久病入络,以经主气,络主血”。认为胃病不仅与气滞有密切关系,而且“久病入络”必然导致血行不畅,在治疗上施以理气活血之法。中医治疗急性胃痛7历史沿革叶天士临证医案指南指出“初病在经,久病入络,以经历史沿革林佩琴类证治裁胃脘痛则概括了胃痛之寒、热、虚、实及在气、在血的病机、主症、治法。从而使本病的辨证论治更加完善。中医治疗急性胃痛8历史沿革林佩琴类证治裁胃脘痛则概括了胃痛之寒、热、虚、病因病机病因:寒邪客胃 外感寒邪,内客于胃 饮食伤胃 饮食不节,过饥过饱 肝气犯胃 忧思恼怒,情志失调脾胃虚弱 禀赋不足,脾胃受损中医治疗急性胃痛9病因病机病因:中医治疗急性胃痛9诊 断上腹胃脘部疼痛及压痛。

4、常伴有食欲不振,胃脘痞闷胀满,恶心呕吐,吞酸嘈杂等胃气失和的症状。发病常由饮食不节,情志不遂,劳累,受寒等诱因引起。中医治疗急性胃痛10诊 断上腹胃脘部疼痛及压痛。中医治疗急性胃痛10治疗原则基本治疗法则理气和胃止痛。须审证求因,辨证施治。邪盛以祛邪为急,正虚以养正为先。虚实夹杂者,则又当邪正兼顾。根据病因的不同,分别使用散寒、消食、 理气、泄热 、化瘀 、养阴 、温阳等法。实者祛邪使通,虚者助之使通。用药应做到:祛寒勿过于辛燥,养阴谨防滋腻,补脾注意运脾,化瘀宜兼理气。中医治疗急性胃痛11治疗原则基本治疗法则理气和胃止痛。中医治疗急性胃痛11临床分型治疗 实证 虚证 寒邪客胃证 胃阴亏损证

5、饮食伤胃证 脾胃虚寒证 肝气犯胃证 肝胃郁热证 瘀血停胃证 中医治疗急性胃痛12临床分型治疗中医治疗急性胃痛12寒邪客胃 主症:有受寒饮冷史,胃痛暴作,恶寒 喜暖,得温痛减,遇寒加重。舌脉:舌苔薄白,脉弦紧治法:温胃散寒,止痛。方药: 良附丸中医治疗急性胃痛13寒邪客胃 主症:有受寒饮冷史,胃痛暴作,恶寒中医治疗急 饮食伤胃 主症:暴饮暴食史;胃脘胀满疼痛, 拒按,嗳腐吞酸。 舌脉:舌苔厚腻,脉滑。 治法:消食导滞,和胃止痛 方药:保和丸 中医治疗急性胃痛14 饮食伤胃 主症:暴饮暴食史;胃脘胀 肝气犯胃主症:胃脘胀痛,痛连两胁,胸闷嗳气,喜长叹 息,大便不畅。舌脉:舌苔多薄白,脉弦。治法:疏

6、肝理气,和胃止痛方药:柴胡疏肝散。 中医治疗急性胃痛15 肝气犯胃主症:胃脘胀痛,痛连两肝胃郁热主症:胃脘灼痛,痛势急迫,心烦易怒,泛酸嘈 杂,口苦口干。舌脉:舌红苔黄,脉弦数治法:疏肝理气,泄热和胃方药:丹栀逍遥散中医治疗急性胃痛16肝胃郁热主症:胃脘灼痛,痛势急迫,心烦易怒,泛酸嘈中医治疗急瘀血停胃 主症:胃脘疼痛,如针刺,似刀割, 痛有定处。按之痛甚,痛时持 久,食后加剧,入夜尤甚,或 吐血黑便。舌脉: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涩。治法:化瘀通络,理气和胃方药:失笑散合丹参饮 中医治疗急性胃痛17瘀血停胃 中医治疗急性胃痛17 胃阴亏损主症:胃脘隐隐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燥咽 干。五心烦热,消

7、瘦乏力,口渴思饮, 大便干结。舌脉:舌红少津,脉细数治法:养阴益胃,和中止痛方药: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中医治疗急性胃痛18 胃阴亏损主症:胃脘隐隐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燥咽中医治疗急脾胃虚寒 主症: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空腹痛 甚,得食则缓。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 神疲纳呆,四肢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 薄。 舌脉:舌淡苔白,脉虚弱。 治法: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方药:黄芪建中汤。中医治疗急性胃痛19脾胃虚寒中医治疗急性胃痛19针灸结合穴位注射治疗针灸主穴为足三里、太冲、巨阙、中脘、内关、梁门,具体配穴需根据患者虚实寒热等体特征有所改变。对有头重症状者,可配合风池、百会穴。对有恶心情况者

8、,可配合公孙、劳宫穴。对有发热情况者,可配合耳尖、内庭穴。所有穴位使用寸毫针进行针刺,以有刺感为限,提插补泻手法为主。中医治疗急性胃痛20针灸结合穴位注射治疗针灸主穴为足三里、太冲、巨阙、中脘、内关针灸结合穴位注射治疗穴位注射法选取梁丘穴,使患者取仰卧屈膝位,用注射器在穴位处进行注射,注射药物使用胃复安和维生素12,胃复安,维生素,注射液ml左右,注射深度取决于患者患处的脂肪层厚度。并注意做好消毒。穴位注射法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决定频率。中医治疗急性胃痛21针灸结合穴位注射治疗穴位注射法选取梁丘穴,使患者取仰卧屈膝位指压穴位配合中药盐包治疗中药盐包 采用吴茱萸 250 g,粗盐 250 g,置于

9、铁锅中以文火炒热,用棉布制成 200 mm 180 mm 的单层布袋,将吴茱萸与炒热的盐一同装入布袋,用细线密缝封口,即制成药盐包 1只备用。药盐包可反复使用,可使用 8 10 d,下次使用时将药盐包用适量清水撒湿 1 2 min,再放入微波炉中加热5 min,温度在 50 60 。功效: 温中止痛、疏通经络。中医治疗急性胃痛22指压穴位配合中药盐包治疗中药盐包中医治疗急性胃痛22指压穴位配合中药盐包治疗指压穴位: 操作者以双手拇指为压力源,采用点按、点揉交替进行的方式指压患者的双侧梁丘、双侧足三里穴位,力度以患者感到酸、胀、麻、困为准,指压时要注意患者反应,根据患者的反应适当调整指压时间,一

10、般为每个穴位 8 10 min。功效: 理气和胃、宣通气机、解痉止痛。中医治疗急性胃痛23指压穴位配合中药盐包治疗指压穴位:中医治疗急性胃痛23指压穴位配合中药盐包治疗配合中药药盐包外敷上腹部,每天2 次,每次30 min。指压穴位 操作者以双手拇指为压力源,采用点按、点揉交替进行的方式指压患者的双侧梁丘、双侧足三里穴位,力度以患者感到酸、胀、麻、困为准,指压时要注意患者反应,根据患者的反应适当调整指压时间,一般为每个穴位 8 10 min。功效: 理气和胃、宣通气机、解痉止痛。中医治疗急性胃痛24指压穴位配合中药盐包治疗配合中药药盐包外敷上腹部,每天2 次浮针疗法治疗针具 :符牌一次性浮针

11、,规格为中号 20G(直径0.6mm,长 52mm)。 取穴:痛处大小在距痛处 68cm 处适当位置取进针点,并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结合中医学理论,选取相应的夹脊穴。操作:局部常规消毒后,将浮针沿皮下快速进,针尖直对痛处,在患者无酸麻胀痛感的状态下行扫散2min,扫散次数约 200 次。 扫散结束,拔出针芯,留置穿刺针管。可依病灶范围大小加刺数针。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中医治疗急性胃痛25浮针疗法治疗针具 :符牌一次性浮针 ,规格为中号 20G(直激光针灸结合穴位注射激光针灸操作方法:以中脘穴为主穴,因饮食不节引起的(饮食失调型)加足三里穴,因情志因素引起的(肝郁气滞型)加太冲穴。激光针灸仪采用

12、JZ-1型多功能半导体激光针灸治疗仪,其输出波长为900加减40纳米,输出功率1015毫瓦,光斑直径2毫米。患者取仰卧位,针灸仪探头垂直照射于中脘穴,照射510分钟,以患者穴位处皮肤红润有热感时为佳。中医治疗急性胃痛26激光针灸结合穴位注射激光针灸操作方法:以中脘穴为主穴,因饮食激光针灸结合穴位注射穴位注射操作方法:选取梁丘穴,患者取仰卧屈膝位,穴位常规消毒后,用5毫升(ml)注射器抽取6-542注射液2ml迅速刺入皮下,根据患者胖瘦决定进针深度,一般在1至1.5寸左右,进针后,均匀的上下提插,得气后将药液缓慢推入穴内,药液注入量在1至1.5ml,出针后迅速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中医治疗急性胃

13、痛27激光针灸结合穴位注射穴位注射操作方法:选取梁丘穴,患者取仰卧急性胃脘痛中药外敷内服止痛 外敷:将附子、干姜、土细辛、台乌药、香附各1.5 g,虎杖3 g,樟脑和冰片各1 g,共研细末,用适量凡士林调膏制成胃痛康,贴敷于患者中脘穴,外用纱布固定,24 h换药1次,每3 d为一个疗程; 内服:将姜黄9 g、元胡10 g、香附12g、川楝子15 g、木香15 g、砂仁15 g、炒莲籽15 g、炒薏仁15 g、没药10 g,共研细末,封装制成胃痛散,每次10 g,3次/d,饭前半小时口服中医治疗急性胃痛28急性胃脘痛中药外敷内服止痛 外敷:将附子、干姜、土细辛、拔罐治疗中医治疗急性胃痛29拔罐治

14、疗中医治疗急性胃痛29急性腹痛包括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肠梗阻急性阑尾炎中医治疗急性胃痛30急性腹痛包括中医治疗急性胃痛30中医治疗急性胃痛31中医治疗急性胃痛31中医治疗急性胃痛32中医治疗急性胃痛32发 病 率国内以阑尾炎、肠梗阻、胆囊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及胰腺炎5种疾病多见。城市里以胆囊炎、胰腺炎多见,农村以上消化道溃疡穿孔、肠梗阻多见。中医治疗急性胃痛33发 病 率国内以阑尾炎、肠梗阻、胆囊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及腹痛的概念腹痛:是指腹部神经受到局部或全身理化因素刺激后,所引起的一系列保护性防御反应的警戒信号。中医治疗急性胃痛34腹痛的概念腹痛:是指腹部神经受到局部或全身理化因素刺激后

15、,所中医治疗急性胃痛35中医治疗急性胃痛35腹痛的定位:Location/radiation 是病史收集的第一步,包括发病时最先疼痛的部位、腹痛的转移部位、腹痛的扩散,以及牵涉痛的部位。 腹部分区:9区中医治疗急性胃痛36腹痛的定位:Location/radiation中医治疗急性部位 腹 内 病 变腹 外 病 变上 腹 部右上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急性胆囊炎、胆石症、急性肝炎、腹膜炎、右膈下脓肿等右下肺及胸膜炎症、右肾结石或肾盂炎中上胆道蛔虫症、溃疡病穿孔、胃痉挛、急性胰腺炎、阑尾炎早期、裂孔疝等心绞痛、心肌梗死、糖尿病、酸中毒左上急性胰腺炎、胃穿孔、脾曲综合征、脾周围炎、脾梗死、左膈下脓肿等左

16、下肺及胸膜炎症、左肾结石或肾盂炎、心绞痛脐周 小肠梗阻、肠蛔虫症、小肠痉挛症、阑尾炎早期、回肠憩室炎、慢性腹膜炎等各种药物或毒素引起的腹痛下 腹 部右下阑尾炎、腹股沟嵌顿疝、局限性肠炎、肠系膜淋巴结炎、小肠穿孔、肠梗阻、肠结核、肠肿瘤等右输尿管结石下腹宫外孕破裂、卵巢囊肿扭转、盆腔及盆腔脏器炎症、盆腔脓肿、痛经等妇科疾病往往偏重于一侧尿潴留、膀胱炎、急性前列腺炎等左下腹股沟嵌顿疝、乙状结肠扭转、菌痢、阿米巴性结肠穿孔、结肠癌等左输尿管结石中医治疗急性胃痛37部位 腹 内 病 变腹 外 病 变右上十二指肠溃临床常见的急性腹痛中医治疗急性胃痛38临床常见的急性腹痛中医治疗急性胃痛38阑尾炎 转移性

17、右下腹疼痛伴消化道症状、发热 右下腹麦氏点固定压痛,或腹膜刺激征 血常规白细胞增加,中性粒细胞增加中医治疗急性胃痛39阑尾炎 转移性右下腹疼痛伴消化道症状、发热中医中医治疗针灸:双侧足三里中医穴贴:金银花、连翘、败酱草、大黄粉,研磨成粉,蜂蜜调成中药汤剂:牡丹皮、桃仁、冬瓜子、芒硝中医治疗急性胃痛40中医治疗针灸:双侧足三里中医治疗急性胃痛40急性胆囊炎、胆石症中年女性多见,多于脂餐后发作,起病突然急骤中上腹扩张至右上腹先胀痛,继之绞痛,向右肩及背部放射,右上腹明显压痛,Murphy征阳性,或可触及胆囊炎性肿块、恶心、呕吐、发热、毒血症,可有轻度黄疸中医治疗急性胃痛41急性胆囊炎、胆石症中年女

18、性多见,多于脂餐后发作,起病突然急骤中医治疗急性胃痛42中医治疗急性胃痛42中医治疗姜半夏10g、黄连6g、黄芩16g、干姜3g、炒白术10g、太子参30g、炒白芍30g、金钱草30g、海金沙30g、大黄6g病例中医治疗急性胃痛43中医治疗姜半夏10g、黄连6g、黄芩16g、干姜3g、炒白术张某,女,38 岁,2012 年 4 月 16 日初诊。患者 2 月前出现阵发性右上腹疼痛,未治疗。2 天前出现恶心、无食欲,发热,大便干结,舌红、苔薄黄,脉弦。体温 37.6,查肝胆脾彩超:胆囊大小 50m m 40m m ,壁厚 3m m ,内壁毛糙,胆囊内可见数枚强回声光团,后伴弱声影,其中单枚最大直

19、径0.6cm 。诊为:胆囊炎伴胆囊结石。治以辛开苦降,利胆排石。方以半夏泻心汤加减:姜半夏 10g,黄芩、郁金各 16g,太子参 15g,炒白术 8g,金钱草、海金沙各 20g,炒枳壳12g,干姜 3g,生大黄(后下)5g,黄连、甘草各 6g。每天 1剂,水煎,分 2 次饭前 1h 温服。服 6 剂后,患者右上腹疼痛,发热症状消失,食欲增加,大便每天 1次,舌红、苔薄黄,脉弦。上方金钱草加至 30g,又服 6 剂。患者诸症消,无不适,舌红、苔薄白,脉弦。守上方继服 12 剂,复查肝胆脾彩超:胆囊大小正常,轮廓清晰,胆囊内壁欠光滑,胆囊内未发现结石回声。随访半年无复发。中医治疗急性胃痛44张某,

20、女,38 岁,2012 年 4 月 16 日初诊。患者按:中医学认为,肝胆与胃相邻,足厥阴之脉挟胃属肝络胆。 灵枢四时气 云:“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刘教授运用治胃病的辛开苦降之半夏泻心汤治疗胆石症,疗效显著。方中半夏、干姜辛温苦燥,散寒除湿以运脾,和胃降逆以止呕;黄芩、黄连苦寒降泄,泻热清胃除痞,厚肠燥湿;太子参、甘草甘温益气,补益脾胃,以治中焦之虚;金钱草、海金沙、郁金疏肝利胆,理气止痛;更加生大黄除湿利胆,排石通便。其轻泻作用可利胆,疏通胆道,湿热可去,结石才可能排出,达到肝疏、胆利、胃和、胆宁的目的。合用成方,温清并用以调其寒热,辛苦并进以复其升降,补泻兼施以调

21、其虚实,治胆顾肝,胆胃同治,使肝疏脾运,气机条达,则湿热不生,胆腑清宁而治本。中医治疗急性胃痛45按:中医学认为,肝胆与胃相邻,足厥阴之脉挟胃属肝中医治疗急性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是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临床以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和血胰酶增高等为特点。病变程度轻重不等,轻者以胰腺水肿为主,临床多见,病情常呈自限性,预后良好,又称为轻症急性胰腺炎。少数重者的胰腺出血坏死,常继发感染、腹膜炎和休克等,病死率高,称为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病理常把急性胰腺炎分为水肿型和出血坏死型两种。中医治疗急性胃痛46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是多种病因导

22、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中医治疗急性胃痛47中医治疗急性胃痛47中医治疗中药灌肠治疗:大黄30g、败酱草30g、金银花30g、连翘30g、甘草6g煎至150ml,中药直肠滴入中药膏药治疗中药口服:柴胡10g、大黄10g、枳实6g、陈皮10g、清半夏10g、炒白芍30g加减中医治疗急性胃痛48中医治疗中药灌肠治疗:大黄30g、败酱草30g、金银花30g分经辨证,当属少阳、阳明合病在中医学古籍中,虽无急性胰腺炎这一病名,但膈痛、肝胃不和、胃脘痛、结胸痛、厥心痛等病症的描述与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基本一致。 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云:“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急

23、性胰腺炎辨证多属肝郁气滞、湿热内蕴、腹实便结。属少阳、阳明合病。胰腺以胆、十二指肠相临,其部位与胆及十二指肠相连接,胆归属于足少阳胆经,而十二指肠归属于六腑当中胃的功能,属足阳明胃经,胰腺当在足少阳胆经和足阳明胃经之间,胰腺一旦发病,其临床表现多属少阳、阳明合病。急性胰腺炎临床表现多为胸胁苦满,胃脘部胀满,疼痛,恶心,呕吐,便秘,舌苔黄,脉弦数有力等症状。胸胁苦满,表明病变部位仍未离少阳;恶心、呕吐则较小柴胡汤证之心烦喜呕为重,再与心下痞硬或满痛、便秘等合参,提示病邪已进入阳明,有化热成实的热结之象。中医治疗急性胃痛49分经辨证,当属少阳、阳明合病在中医学古籍中,虽无急性胰腺炎治当宜和、宜清、宜泻病在少阳,本当禁用下法,但与阳明腑实并见的情况下,就必须少阳、阳明兼顾。 医方集解 曰:“少阳固不可下,然兼阳明腑实则当下。”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应紧扣少阳、阳明合病的病机,在少阳宜和,在阳明宜清、宜泻。故治疗急性胰腺炎应以和解清热,通腑泻下为主。选方用药上当用大柴胡汤。方中重用柴胡为君药,配臣药黄芩和解清热以除少阳之邪;轻用大黄配枳实以内泻阳明热结,行气消痞,亦为臣药。芍药柔肝缓急止痛,与大黄相配可治腹中实痛,与枳实相伍可以理气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