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8、9年级课本实验归纳_第1页
初中物理8、9年级课本实验归纳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13/13初中物理8、9年级课本实验归纳 图19 初中物理课本八九年级学生实验归纳 一、力学: 基础性: 1、天平测质量。 【实验目的】:用托盘天平测质量。 【实验器材】:天平(托盘天平)。 【实验步骤】:(1)把天平放在桌面上,取下两端的橡皮垫圈。 游码移到标尺最左端零刻度处(游码归零)。 (3)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那端上翘,往那端调),直至指针指在刻度板中央,天平水平平衡。 (4)右码,直至天平重新水平平衡。(加减砝码或移动游码) (5)读数时,被测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示数(m 物=m 砝+m 游) 【实验记录】:此物体质量如图:62g 2、弹簧测力计测力 【实验目的】:用弹簧测力计

2、测力 【实验器材】:细线、弹簧测力计、钩码、木块 【实验步骤】:测量前:(1)完成弹簧测力计的调零。(沿测量方向调零) (2)记录该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05牛,最小分度值 是0.2牛。 测量时:拉力方向严责弹簧伸长方向。 【实验结论】: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4牛。 3、验证阿基米德原理(与课本不同) 【实验目的】: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金属块、量筒、水。 【实验步骤】:(1)把金属快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记下测力计的示数 F1。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液面示数V1。 (3)把金属块浸没在水中,记下测力

3、计的示数F2和此时 液面的示数V2。 (4)根据测力计的两次示数差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 (F 浮=F1-F2。) (5)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2-V1),再通过F1-F2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6)比较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重力之间的关系。(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3、验证阿基米德原理(与课本相同) 【实验目的】: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石块、溢水杯、水、小桶、烧杯。 【实验结论】:液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实验步骤】: 1. 将小桶挂在弹簧测力计下

4、,静止时读出小桶所受重力G 1,记录在表格中; 2. 在溢水杯中注满水,并把小桶放在溢水杯溢出口的下方。 3. 用细线拴住小石块自由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静止时读出小石块所受重力G ,2,记录在表格中; 4. 用弹簧测力计吊着小石块,使小石块浸没在溢水杯中的水里,记录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 ,填入表格中; 5.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桶和被石块排开水的总重G 31,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结论】 :液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4、实验名称: 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目的】: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原理】:称重法测浮力: F 浮 =G-F 【实验器材】:弹

5、簧测力计、圆柱形金属块、分别装有适量的水和酒精的量筒各1个、 细线 【实验步骤】: (1)弹簧测力计调零,用细线系好圆柱形金属块 (2)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圆柱形金属块所受重力G ,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3)用弹簧测力计吊着圆柱形金属块,使金属块的大约一半的体积浸入量筒的水中,把此 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记录在表格中 (4)用弹簧测力计吊着圆柱形金属块,使金属块完全浸没在水中,把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 数F2记录在表格中 图42 (5)用弹簧测力计吊着圆柱形金属块,改变金属块浸没在水中的深度,记录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3,填入表格中 (6)用弹簧测力计吊着圆柱形金属块,使金属块浸没在酒精中,记录此时弹

6、簧测力计的示数F4,填入表格中 【实验结论】: (1)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相等时,液体密度越大,浮力越大 (2)液体密度一定时,物体排开液体体积越大,浮力越大 (3)浮力大小与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综上所述,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不仅与液体的密度有关,还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5、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实验目的】:探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形成密度的概念 【实验器材】:量筒、天平、水、体积不等的若干铜块和铁块。 【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出不同铜块和铁块的质量,用量筒测出不同铜块和铁块的体积(2)、要记录的物理量有质量,体积 (3

7、)设计表格 【实验结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相同。 不同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不同。 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 (物理学中把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定义为密度) 6、测定物质的密度 (1)测定固体的密度: 【实验目的】:测固体密度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水、烧杯、细线、石块等。【实验原理】:=m/v 【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量出石块的质量为48.0克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得水的体积为20毫升。 (3)将石块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测的石块的体积为厘米3。 【实验结论】:根据公式计算出石块的密度为2400千克/米3。 多次实验目的: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8、减小误差 (2)测定液体的密度 【实验目的】:测液固体密度 【实验步骤】:(1)测出容器与液体的总质量(m总) (2)将一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读出体积V (3)测容器与剩余液体总质量(m总),记下m剩 (4)算出密度: 写出表达式: 7、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实验目的】:探究当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时,这两个力必须满足的条件。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一张硬纸板、细绳、剪刀等。 【实验步骤】:探究当物体处于静止时,两个力的关系;探究当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两个力的关系 (1)、如图a所示,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情况下,它们还必须在同一直线,这二力才能

9、平衡。 (2)、如图b、c所示,两个力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的情况下,它们还必须在同一物体上,这二力才能平衡。 【实验结论】: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等大);方向相反(反向); 同一直线(共线);同一物体(同体) 8、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目的】: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器材】:U形管压强计、大量筒、水、盐水等。 【实验步骤】: (1)、将金属盒放入水中一定深度,观察U形管液面高度差变大,这说明同种液体,深度越深,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2)、保持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改变金属盒的方向,观察U 形管液面的高度差相同,这现象说明:同种液体,深度相同, 液体

10、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3)、保持金属盒的深度不变,把水换成盐水,观察U形管液 面高度差变化,可以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密度(液体 种类)的关系。 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注意】: 在调节金属盒的朝向和深度时,眼睛要注意观察U形管压强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的变化情况。 在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要保持金属盒在不同液体中的深度 相同。 9、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实验目的】: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实验器材】:带刻度的均匀杠杆、铁架台、弹簧测力计、钩码和细线等。 【实验步骤】: (1)、把杠杆的中点支在铁架台上,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

11、样做的目的是方便直接在杠杆上读出力臂值。(研究时必须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才能记录实验数据) (2)、将钩码分别挂在杠杆的两侧,改变钩码的位置或个数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 (3)、所需记录的数据是动力、动力臂、助力、助力臂。 (4)、把钩码挂在杠杆上,在支点的同侧用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重复实验记录数据,需多次改变杠杆所受作用力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多次实验,得出普遍物理规律) 【实验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当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若动力和阻力在支点的异侧,则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若动力和阻力在支点的同侧,则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反。 注意:实验中先确定杠杆受得作用力哪个是动力哪

12、个是阻力。 实验必须尊重实验数据,不得随意篡改实验数据。 10、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 【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 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实验步骤】:1在水平桌面上铺上长木板,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木块在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 运动,记下测量数据 2在木块上加钩码,改变木块对木板的压力,再做上述实验 3将棉布、毛巾分别铺在木板上,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重做上述实验 【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13、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11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因素: 【实验目的】: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因素 【实验器材】:海绵、小桌、沙子、钩码 【实验步骤】: 1.如甲图,把小桌放在海绵上,观察海绵被压下的深浅; 2.如乙图,在桌面上放上钩码,观察海绵被压下的深浅; 3.如丙图,把小桌翻过来,桌面朝下,并在其上放上和乙图相同的钩码,观察 海绵被压下的深浅。 【实验结论】: 课本甲、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乙、丙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14、。 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 压力的作用效果是通过海绵被压下的深浅来显示的。 12机械效率的测量: 【实验名称】: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实验目的】:学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方法 【实验器材】:滑轮(4个);细线;铁架台(带铁夹或铁圈);钩码(4个,每个钩码重50N); 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实验原理】: 【实验操作步骤及要求】: a b 1、按图a 甲组装好滑轮组,在滑轮组下端吊一个钩码G ,用竖直向上的力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一定高度,读出拉力F 的大小,同时,用刻度尺测出钩码提升的高度h 和测力计移动的

15、距离s ,填入表格1。 2、如图a 乙,保持滑轮组的结构不变,增加物体钩码的重,重复1的实验,将数据填入表格2,根据公式计算出以上两次的机械效率并进行比较,说明用同一滑轮组提升的物体时,物体的重力不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也不同。 3、如图b 乙,保持物重不变,改变滑轮组的结构,重复1的实验,将数据填入表格3,根据公式计算出此时的机械效率并与2进行比较,说明用滑轮组提升同样重的物体时,动滑轮重力不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也不同。 现象及数据记录: 实验结论: 1、用同一滑轮组提升的物体时,物体的重力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大 2、用滑轮组提升同样重的物体时,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越低 注意:必

16、须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目的:保证测力计示数大小不变。 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A 、动滑轮越重,个数越多则额外功相对就多。 B 、提升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相对就多。 C 、 摩擦,若各种摩擦越大做的额外功就多。 D 、 绕线方法和重物提升高度不影响滑轮机械效率。 13、实验名称: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实验目的】:学会测 斜面的机械效率 【实验器材】:斜面(高度可调),木块,弹簧测力计,细线,刻度尺。 实验 次数 物重G/N 物体上升高度h/m 有用功 W 有用Gh(J) 拉力F/N 拉力移动距离s/m 总功 W 总Fs (J ) 机械效率Gh /Fs 1 2 3 【实验

17、原理】: 【实验步骤】: 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木块的重力, 2,调节斜面的高度并测出斜面的高度, 3,测出小木块在斜面上移动的距离,并读出拉力的大小。 4,重复做3次,并把数据填入下表。 【实验记录】: 【实验结论】:斜面越陡机械效率越高,斜面越缓,机械效率越低。 二、电学 基础性: 1、(1)用电流表测电流 【实验目的】:用电流表测电流 【实验器材】:电源、电键、小灯泡、电流表、若干导线等 【实验步骤】: (1). 将电源、电键、小灯泡、电流表串联起来,连接过程中电键处于断开状态。 (2). 电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在未知电流大小时,电流表选择03A量程。 (3). 闭合

18、电键,观察电流表的示数,确认是否需要改变电流表的量程,然后记下电流的示数。 【实验结论】:如图所示,电流表的示数为0.32安 (2)用电压表测电压 【实验目的】:用电压表测电压 【实验器材】:电源、电键、小灯泡、电压表、若干导线等 【实验步骤】: (1). 将电源、电键、小灯泡连接在电路中,连接过程中电键处于断开状态。 (2). 将电压表与小灯泡并联连接,在连接过程中,电压表的正接线柱靠近电源的正极,负接线柱靠近电源的负极,在未知电压大小时,电压表选择015V 量程。 (3). 闭合电键,观察电压表的示数,确认是否需要改变电压表的量程,然后记下电压的示数。 【实验结论】:如图所示,电压表的示数

19、为4.5伏。 2、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实验目的】:练习使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强度。 【实验器材】:滑动变阻器、小灯泡、电流表、开关、电池组、导线若干 【实验原理 】:通过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 的电流强度。 3、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实验目的】:掌握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方式。 【实验器材】:电源、开关、小灯泡、若干导线等 【实验步 骤】: (一)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 (1)、断开开关,按照图1电路图连接电路。 (2)、经检查(由老师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 闭合和断开开关,观察开关控制两只灯泡的发光情况。 (3)、把开关改接到L1和L2之间

20、,再改接到L2和电池负极间,观察开关控制两只灯泡的情况。 (二)连接简单的并联电路 (1)、断开开关,按照图2电路图连接电路。 (2)、经检查(由老师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闭合和断开开关,观察开关控制两只灯泡的发光情况。 【实验结论】 串联电路:在串联电路里只有 条电流路径;用电器 (选填“同时”或“单独”)工作,它们之间 (选填“会”或“不会”)相互影响;开关控制_ _用电器;如果开关的位置改变了,开关的控制作用_. 并联电路:在并联电路里有 条电流路径;用电器 (选填“同时”或“单独”)工作,它们之间 (选填“会”或“不会”)相互影响;干路开关控制_用电器,支路开关控制_用电器 探究性:

21、4、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实验目的】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关系; 【实验器材】 电池组、电流表、三个小灯泡(其中两个规格相同)、开关、导线若干。 (一)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实验电路图】: 【实验步骤】: 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若没有问题,方可闭合开关,使两个灯泡均发光。 将电流表分别串联在电路中的A点、B点、C点,并分别记录测量的电流值; 换用另外的小灯泡再测1-2次。 【实验结论】: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相等 (二)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实验电路图】: 【实验步骤】: 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若没有问题,方可闭合开关,使两个灯

22、泡均发光。 在这个并联电路中,选取三个关键的点A、B、C。用电流表分别测出这三点的电流,并分别记录测量的电流值; 换用另外的小灯泡再测1-2次。 :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5、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实验目的】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实验器材】 电池组、电压表、三个小灯泡(其中两个规格相同)、开关、导线若干。(一)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实验步骤】: 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将电压表分别并联在电路中AB之间、BC之间、AC之间,并分别记录测量的电压值; 换用另外的小灯泡再测一次。 【实验结论】:串联电路两端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二)探究并联电路中电压

23、的规律 【实验电路图】: 【实验步骤】: 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将电压表分别并联在电路中AB之间、CD之间、EF之间,并分别记录测量的电压值; 换用另外的小灯泡再测一次。 【实验结论】: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 探究性: 6、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欧姆定律) 【实验目的】: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实验器材】:电源、开关、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三个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若干导线 【采用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即:保持电阻不变,改变电压研究电流随电压的变化关 系;保持电压不变,改变电阻研究电流随电阻的变化关系。 【实验步骤】: (1). 如图所示按图连接电路,开关处于断开状态

24、。 (2). 闭合开关,保持电阻不变,测量电阻两端电压U 和电流I ,记下数值;改变电阻两端 电压,重复三次以上,记下多组数据; (3)保持电压不变,测量电流并记下阻值R 和对应的电流值;改变接入电阻的大小,重复三次以上,记下多组数据。 【实验结论】: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电 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滑动变阻器在实验“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中作用:控制电阻两端电压不变 滑动变阻器在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中作用: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 本实验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多次试验,得出普遍的物理规律。 测定性: 7、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

25、(伏安法测电阻) 【实验目的】: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 【实验器材】:电源、电键、电压表、电流表、待测电阻、滑动变阻器、若干导 线等。 【实验原理】:R=U/I 【实验步骤】: (1). 如图所示连接电路,电键处于断开状态,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处于最大值。 (2). 移动滑片到三个不同位置,记下相应的电流表示数和电压表示数。 (3). 根据公式计算三次的电阻,最后通过求平均值得到待测电阻的阻值。 滑动变阻器在实验中作用:保护电路,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及通过它的电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12、测定小灯泡电功率 【实验目的】: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 【实验器材】:电源、小灯泡、电键、

26、电压 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若干导线等。 【实验原理】:p=UI 【实验步骤】: (1). 记下小灯泡的额定电压,额定电流。 (2). 如图所示连接电路,电键处于断开状态,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处于最大值,电源电压要大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 (3). 移动滑片,使得电压表的示数等于小灯的额定电压,观察小灯的发光情况,记下此时的电流表示数。 (4). 改变滑片的位置,使得电压表的示数分别大于或小于小灯的额定电压,记下相应的电流值,并观察记录小灯的发光情况。 (5)根据公式计算出小灯泡的功率 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是:保护电路,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小灯泡的电流。 注意:计算小灯泡的额定

27、功率时不能用不同电压下的功率取平均值来求得 13、测定小灯泡的电阻 【实验目的】:测定小灯泡的电阻 【实验器材】:电源、小灯泡、开关、电压 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若干导线等。 【实验原理】:R=U/I 实验步骤: 按设计的电路图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前应将变阻器的滑片滑到电阻 (填“最大”或“最小”)的位置,这样做的目的是使电路中的电流 (填“最大”或“最小”) 观察小灯泡的金属灯口上标着的额定电压值为 V ,接通电源后通过把小灯泡两端的电压调到额定电压,使小灯泡正常发光,将此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字数填入表格上。 逐次降低灯泡两端电压,获得几组数据。 【分析与论证】: 在实验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有:

28、灯泡两端的电压逐渐降低时,通过灯泡的电流会 ,灯泡的亮度 ,计算出的电阻值变 ,用手触摸能感觉得到灯泡的温度 。这说明灯丝的电阻受 影响。 三、光学 探究性: 1、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目的】: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器材】:光具座、凸透镜、光屏、蜡烛和火柴等。 【实验步骤】: (1). 记录凸透镜的焦距。 (2). 在光具座上从左往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并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3). 固定凸透镜的位置,使烛焰位于凸透镜的2f 以外(u 2f ),移动光屏找像,在移动的过程中,眼睛要注意观察光屏上的成像情况

29、,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清 晰的像为止。此时像的情况是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测量并记录此时的物距和像距,再把像距、物距与凸透镜的f 、2f 相比较(f v 2f ) (4). 使烛焰位于凸透镜f 、2f 之间(f u 2f ),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 2f ) (5). 使烛焰位于凸透镜f 以内(u f )移动光屏,发现光屏上得不到像,撤去光屏,眼睛在光屏侧可以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 凸透镜成实像时: 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 u v 成缩小的像 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像越大 u v 成放大的像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

30、 蜡烛在焦点以内(uf ) 烛焰在焦点上(u=f) 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 u f 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u 2f 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 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成实像时: 成虚像时: 2、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目的】: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器材】:玻璃板、白纸、两支等大的蜡烛、火柴以及刻度尺。 【实验步骤】: (1). 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直放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

31、(2). 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 ,在玻璃板后放一支等大、未点燃的蜡烛B 。 物距减小 (增大) 像距增大 像变大 物距减小 (增大) 像变小 (3). 移动玻璃后的蜡烛B,直到从玻璃板前各个位置看去,玻璃板后的蜡烛B看上去好像点燃一样,这个现象表明了像和物体的大小相 等。在纸上记下这个位置,这样做的目的是确定虚像的位 置。 (4). 测量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发现:距离相等。 (5). 观察蜡烛A和蜡烛B的连线,发现:连线垂直于玻 璃板。 (6) 若要判定所成的像的虚实,应该在像的位置放一块光屏,通过玻璃板观察上面是否成像来进行判断。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为了便于确定虚像的位置。 用两支等大的蜡烛: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 实验中,眼睛观察到有2个像,它们分别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蜡烛A的虚像,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蜡烛B的虚像。 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多次实验得出普遍规律。 【实验结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像和物体的连线跟镜面垂直。 3、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