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文学改良主张中三个尚待澄清的问题_第1页
胡适文学改良主张中三个尚待澄清的问题_第2页
胡适文学改良主张中三个尚待澄清的问题_第3页
胡适文学改良主张中三个尚待澄清的问题_第4页
胡适文学改良主张中三个尚待澄清的问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胡适文学改良主张中三个尚待澄清的问题胡适文学改良主张中三个尚待澄清的问题?胡适留学日记?对于胡适研究,尤其是胡适留学时期思想的研究,包括对胡适归国初期的思想学术活动的研究所具有之意义,早已为识者所成认。但是,?胡适留学日记?中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尚待进一步澄清,或者说学界以?胡适留学日记?为证据或由此引发而提出并形成的有些观点,还需要进一步加以证明。尤其是有关胡适文学改良主张的西方文学背景问题,尽管议论众多,且多成共识,但也并非意味着没有再讨论的必要。本文主要就胡适?文学改良刍议?与英美意象派诗歌运动宣言之关系,胡适历史的文学观念论与欧洲文艺复兴之关系,胡适留学期间的短篇小说翻译,尤其是?最后一

2、课?、?柏林之围?与哈佛经典丛书之关系这三个命题,在检讨学界现有议论观点的根底之上,提出自己的看法,以供识者指正。一、胡适?文学改良刍议?与英美意象派诗歌运动宣言之关系胡适?文学改良刍议?的西方文学背景,或者更直接地说胡适的文学改良八条、七条以及十条等与英美20世纪初的意象派诗歌运动宣言之间的引发借鉴之关系,早已为胡适研究者及五四新文学或者现代文学研究者所关注。早在20世纪20年代,梁实秋就已经提出整个白话文学运动与外国的影响之间的关系命题,并指出美国意象派诗歌运动宣言与胡适?文学改良刍议?中的八不主义之间存在着主张上的近似性。梁实秋认为,意象派的六条主张中也有不用典,不用陈腐的套语,新式标点

3、和诗在书写格式上的分段分行等。但需要说明的是,梁实秋指出?文学改良刍议?在内容主张上与英美意象派诗歌运动宣言之间存在着相近之处,意图并非在于指出胡适在思想上的剽窃行为,而是旨在说明五四新文学的外国影响关于这一命题,梁实秋在他的另一篇论文?现代中国文学之浪漫的趋势?中阐述得更为明确。梁实秋所发现并予以说明的五四新文学与外国文学之间的关系,尤其是胡适?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中所提出的八不主义与意象派诗歌运动宣言中的六条主张之间存在着的某种关联性,在朱自清1935年8月11日为?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所写导言中得到了肯定的征引。朱自清在简单地提及五四新诗运动与晚清诗界革命之间的传承关系之后立即强调:不过最

4、大的影响是外国的影响,梁实秋氏说外国的影响是白话文运动的导火线:他指出美国的印象主义者六戒条也有不用典,不用陈腐的套语自此,在考察阐述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发轫之时,无论是五四新文学与外国文学之间的关系,还是胡适的八不主义与意象派诗歌运动之间的关系,梁实秋的意见根本上成为一种共识,所不同者只是取决于从哪个角度来理解这种影响关系。这种共识在目前大学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教材?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中,得到了尤为明显的表达。该书在外国文艺思潮的涌入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一节中有相当一段文字阐述五四新文学与外国文艺思潮之间的关系:文学革命既是文学开展自身孕育的结果,是社会变革与文化转型的产

5、物,而外国文艺思潮的影响,那么是不可无视的重要外因。在文学革命的酝酿过程和发动初期,发难者就直接从外国文学运动中得到过启示。1916年胡适在美国留学时期,曾经非常注意当时欧美诗坛的意象主义运动,认为意象派对西方传统诗歌繁绵碓砌风气的反叛,及其形式上追求详细性、运用日常口语等主张,与他自己的主张多相似之处。正是在意象派的启示之下,胡适写了?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提出文章八事。胡适还引发了意象派诗人庞德关于诗歌要靠详细意象的主张,提出写详细性,能引起鲜明的影象的新诗,倡为白话新诗运动。这段阐述相较于梁实秋、朱自清等人对于白话文学运动、新诗以及胡适的文学改良主张的阐述,有一点特别值得注意,那就是将胡适

6、的?文学改良刍议?一文直接与意象派诗歌运动关联起来,而且语气结论之肯定,较之粱实秋、朱自清更甚。这种关联性的阐述在海外学者中也屡见传播。周质平?胡适文学理论探源?一文列举了方志彤(ahillesfang)的?从意象主义到惠特曼主义的中国新诗:新诗试验的失败?(friagisthitanisinreenthinesepetry:asearhfrpetisthatfailed)、王润华的?从新潮的内涵看中国新诗革命的起源中国新文学史中一个被遗漏的注脚?、罗青的?各取所需论影响胡适与意象派?等著述,并撮要说明了上述著述中有关胡适与意象派诗歌运动之间所存在着的关联性的结论要点。周质平引述了方志彤著述中

7、的这样一段文字:总而言之,八点文学主张是受到了意象主义的启示,这是不容轻易否认的事实。庞德是19?年文学革命的教父,而罗维尔那么是教母。而在周看来,这样的议论,极容易使人产生一种错觉: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原来只是一个舶来品,并非中国货。另据周文介绍,王润华的著述对于方志彤的观点也是大加赞许,罗青之文也多少有类似的暗示。而周文旨在通过对上述观点的列举介绍,指出晚近学者论到胡适文学上的主张,往往过分重视他所受西洋理论的影响,而忽略了他理论的外乡性。周质平认为:将胡适的文学理论依附到欧美意象主义上去,这一方面低估了胡适出国之前,在中国文史中十余年的浸淫,以及中国文学批评所带给他的影响;另一方面,也

8、忽略了自孔子以来即已深植人心的辞达而已的朴实传统。概言之,周质平是通过中国外乡文学理论及其对于胡适影响的可能性,来阐释五四时期胡适文学主张的外乡语境和外乡来源。换言之,周质平并不认同上述海外学者对于胡适文学改良主张与意象派诗歌运动之间存在着所谓师承或者舶来关系的阐述。同样是为了探究胡适?文学改良刍议?的语境缘起,复旦大学的沈永宝在1995年一连发表了?论胡适的文学革命八事以南社为背景?、?(文学改良刍议)探源胡适与黄远生?、?试论胡适的历史进化的文学观念的成因?等论文。在?论胡适的文学革命八事以南社为背景?一文中,沈永宝对?文学改良刍议?中所提八不主义逐条进展分析,提出了八不主义主要是针对当时

9、江南地区最为重要的一个文学知识分子团体南社而进展的批评的重要观点。沈文认为,文学革命八事所谓就当时文艺状况而言,主要是针对南社的创作倾向,为此,沈文从1916年2月至8月之间(胡适文学改良主张形成的关键时期)胡适与好友任鸿隽(字叔永)往来通信中查找线索证据,认为胡适当时批评议论中国文学之弊文胜,主要是指?南社丛刻?上面的作品。沈文令人信服地证明了八事中除不讲对仗一条不能从南社诗人及其作品中找到直接证据外,其余诸条皆有起始缘起,而且均与南社诗人们当时的写作关系亲密。但是,沈文的论证也只是说明了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在现实引发上多从当时颇有影响力的文学团体南社寻找材料,但并不能证明胡适没有受到意象派

10、诗歌运动的影响。笼统而言,周质平和沈永宝的阐述都旨在说明胡适文学改良主张的外乡语境和外乡来源,反对过于强调胡适文学改良主张和文学理论的西方背景来源,更不认同将胡适的八不主张看成是意象派诗歌运动六条宣言的中文翻版的观点。但从论证方法上来看,周质平的阐述失之于过远,而沈永宝的阐述那么又失之于过近其实,胡适对于晚清以来的文学改良主张以及白话文学运动的知识背景,包括他在留学之前对于上海地区文学创作状况的理解熟悉,都有助于他的八不主张的形成。?胡适留学日记?在有关胡适文学改良主张的形成与意象派诗歌运动之关系上确实制造了一个悬案从内容上看,两者之间确实有些相似,且胡适又将意象派诗歌运动的所谓六戒条翻译附贴

11、于日记之中,而且在时间上与自己的改良主张的形成大抵相近,这就不能不让人产生关于两者之关系的联想。与此同时,?胡适留学日记?提供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仅就时间而言,胡适的文学改良主张形成于前,而六戒条的翻译剪贴于后。这到底是意味着胡适的文学改良主张与意象派运动之间仅仅存在着思想主张上的暗合关系,还是确实有某种启示引发之关系呢?或者甚至说?胡适留学日记?将六戒条翻译剪贴于后,不过是胡适的一种蓄意?而在?胡适留学日记?中,在首次出现文学革命八条件之前,确曾出现过有关意象派的记载。在1916年7月30日日记补记中,胡适摘录了对他的改良主张的批评意见,其中就有梅光迪指责胡适的观点不过是今日欧美新潮流之附

12、和,当然胡适并没有简单地认同梅光迪的批评,但他也没有辩白说自己的主张与当时欧美的新潮流(包括意象派)之间并不存在着什么相近,而事实是仅仅在5个月之后,胡适就在日记中成认自己的主张与意象派主张之间存在着某些相近。要彻底揭开这个疑问,不能不牵扯出?胡适留学日记?中另外一个至今尚待进一步澄清的问题,那就是胡适历史的文学观念论的形成是否同样受到西方文学史事件和文学史观念的影响,以及他在日记中又是如何应对处理这个问题的。二、胡适历史的文学观念论与欧洲文艺复兴之关系作为胡适这一时期文学史观形成标志的,是他作于1916年4月5日、4月13日的?吾国历史上的文学革命?和?沁园春誓诗?。在这首前后经过十余次修改

13、的誓诗中,胡适实际上用诗词文体将文学革命八条件内容又表述了一遍,即无病而呻,壮夫所耻,文章贵有神思,到琢句雕辞意已卑,要不似汉魏,不似唐宋,但求似我,何效人为?语必由衷,言须有物等。而其中所强调的,也就是胡适在4月17日日记中所记的吾国文学三大病无病而呻、模拟古人和言之无物。这也正是胡适所发现并着意说明的中国文学的主要弊玻而在如何克制上述弊病方面,除了誓诗中有针对性地提出的解决方案外,胡适在4月13日的誓诗原稿中还特别提到了为大中华,造新文学,此业吾曹欲让谁?诗材料,有簇新世界,供我驱驰。也就是今人要说今话,而今话也就是今人的生活,今人的生活是今人文学的语言和思想情感的来源及表现对象。之所以如

14、此强调今人的生活,而不是像当时诗界普遍流行的那样去拟古几近于泥古,关键就在于胡适历史的文学观念论的形成。在胡适的历史的文学观念论中,白话文学主张占据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正是因为倡导白话文学,所以必须重视当下生活,也就是今人的生活;正是因为重视今人的生活,才可能不去无病呻吟和模拟古人。但是,今人生活并非一般贩夫走卒、引车卖浆之流的生活(至少在胡适最初倡导白话文学时期如此),所以这样的簇新世界还是要胡适之类的新文学倡导者们去发现、去创造。而就与胡适的文学改良内容相关的文学史而言,晚清已经就世界革命、小说界革命以及戏剧改良等进展过广泛的讨论以及理论,所以从这个角度讲,过分夸张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在

15、内容上的革命性意义和奉献是过于抬高胡适而压低晚清一个时代的历史奉献的。沈文将胡适的历史的文学观念论与留美同学易鼎新的一篇相关文论联络起来,自有其史料上的独特发现,不过,与沈文在阐述?文学改良刍议?的八不主义的南社背景时一样,沈文阐述仍然失之于过近、过实胡适的进化的文学史观或者历史的文学观念的形成,除了上述诸多内外因素外,胡适对于西方文学历史的认识与观察考虑,尤其是对于欧洲中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及其文学史奉献的发现和由此所得到的启发,同样具有不可无视的意义。而正是西方文艺复兴和西方文学史的存在,为胡适的文学史观和文学改良主张的形成提供了一个完好的文学史范本,这样的范本不同于完全立足于或者依傍于中国文

16、学史语境和历史来阐述文学改良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尤其是在说明文学改良的可能性方面,文艺复兴运动以及西方文学史所提供的说明应该说大大地提升了胡适对于自己所提出的文学改良主张的理论信心。但是,与八不主义在形成过程上几乎完全一样的是,胡适日记中所提供的线索是,胡适自己的文学史观念形成在前,而有关西方文艺复兴的阐述紧随其后。实际上,早在1914年1月25日的日记中,胡适就已经提出当时中国学术所急需的三术,其中一点就是历史的目光。而在隔日的日记中,胡适又记明当时自己所关心的问题中,第一个就是泰西之考据学。只是对于上述历史的目光和泰西之考据学,胡适日记此后并没有过多记载阐述。但是,在1916年3月29日有关柳

17、子厚的一那么日记中,胡适第一次提到了用历史的、批判的目光来审视考察历史人物及其文学遗产的重要性和可能性:吾国人读书无历史观念,无批评指责之目光。而就在六天之后,胡适日记中出现了吾国历史上的文学革命的记载。上述材料至少提供了这样一条信息,那就是不管中国学术或者中国历史上是否真正缺乏胡适所谓的历史的目光,但胡适自己留学期间历史的目光的养成,更多是得益于他的西学训练素养,其中西方文学史背景给他所提供的历史观的支持不可轻觑。相较于自己在?新青年?上所发表的那些讨论文学改良主张的文论,胡适似乎更看重自己作为一个启蒙者和思想精神的导师而对于?新潮?知识分子们的影响。所以在毫不吝啬地夸奖?新潮?知识分子群之

18、时,胡适从来没有忘记的一点,就是当初是由他自己将?新潮?的英文译名确定为文艺复兴(renaissane)的。他曾说:在学生办的刊物当中,?新潮?杂志在内容和见解两方面都比他们的先生们办的?新青年?还成熟得多,内容也丰富得多,见解也成熟得多他们那个刊物,中文名字叫做?新潮?,当时他们请我定一外国的英文名,印在?新潮?封面上。他们商量结果,决定采用一个不只限于新潮两个字义的字,他们用了个renaissane。这个字的意义就是复活、再生、更生他们认为这和欧洲在中古时期过去以后,近代时期还未开场,在那个过渡时期的文艺复兴运动是很一样的。胡适在晚年口述自传中曾再次提及当初?新潮?杂志编辑者将新潮的英文名

19、称确定为文艺复兴是受了自己的影响:他们请我做新潮社的指导员。他们把这整个的运动叫做文艺复兴可能也是受我的影响他们显然是觉得在北京大学所发起的这个新运动,与当年欧洲的文艺复兴有极多的一样之处。胡适是如此重视自己在五四新文学史上的奉献和地位,就像他曾经如此敬仰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一样。但是,在自己的文学史观形成过程中,胡适日记在文艺复兴的启示引发作用的记载上几乎与八不主义的西方语境引发一样,给我们留下了又一个玄想或者谜语为什么都是胡适自己的观点形成出现于前,而紧跟其后他就注意到了西方类似的观点、主张或者运动呢?这是胡适当时真实的思想处境,抑或存在着其他难以示人的隐秘?而要进一步澄清上述两个问题,又牵

20、扯出胡适日记中的另一个玄疑,那就是胡适留学期间的短篇小说翻译,尤其是法国小说?最后一课?、?柏林之围?等的翻译与哈佛经典丛书之间的关系。三、胡适短篇小说翻译与哈佛经典丛书之关系胡适会不会法文?这个问题胡适在日记中没有明示,但是,对于这个问题的答复,却直接关系到胡适在新文学运动时期非常看重的自己的另一个历史奉献,那就是对于短篇小说的提倡和对外国短篇小说的翻译。胡适在一封致近代小说家、翻译家曾孟朴的书信中,提到自己已经有十二年不读法文文学书了,言下之意,胡适12年前曾经读过法文文学书。而此前胡适所翻译出版的西方小说中,确实收录有法国作家都德和莫泊桑(胡适译莫泊三)的小说五篇,这也似乎可以证明胡适是

21、懂法文的。但事实上并没有足够可信的证据说明胡适翻译的这五篇小说直接译自法文原版,而胡适日记中更没有出现过他学习法文的记载。胡适日记中最早出现与翻译都德小说有关的记载是在1912年9月26日的日记中,当时胡适已经从康乃尔大学农学院转入文学院。日记记载:夜译?割地?,未成。9月29日又记载:夜译?割地?(即?最后一课?)成。寄德争,令载之?大共和?。胡适日记中并没有说明所译都德小说是直接译自法文,还是转译自英文。胡适此前日记中有学习英文、德文和拉丁文的记载,却没有一处提及学习法文或有懂得法文的记载。而从胡适所译都德的?最后一课?及?柏林之围?均收录于哈佛经典小说丛书(theharvardlassi

22、s)来看,胡适所译都德小说应转译自英文。胡适翻译的西方小说主要是短篇小说。这些翻译小说曾经搜集在他的?短篇小说第一集?和?短篇小说第二集?中,分别于1919年、1933年由亚东图书馆出版。?短篇小说第一集?收译者自序一篇,另有翻译小说11篇及附录一篇(?论短篇小说?)。胡适在译者自序中介绍道:这些是我八年来翻译的短篇小说十种,代表七个小说名家。共计法国的五篇,英国的一篇,俄国的两篇,瑞典的一篇,意大利的一篇。详细而言,第一集收法国作家都德小说两篇(?最后一课?、?柏林之围?)、法国作家莫泊桑小说三篇(?梅吕哀?、?二渔夫?、?杀父母的儿子?)、英国作家吉百龄小说一篇(?百愁门?)、俄国作家泰来夏甫小说一篇(?决斗?)、俄国作家契诃夫小说一篇(?一件美术品?)、瑞典作家史特林堡小说一篇(?爱情与面包?)、意大利作家卡德奴勿小说一篇(?一封未寄的信?)以及再版时参加的俄国作家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