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八上)《唐诗五首》之《钱塘湖春行》教学反思(共二篇)_第1页
初中语文(八上)《唐诗五首》之《钱塘湖春行》教学反思(共二篇)_第2页
初中语文(八上)《唐诗五首》之《钱塘湖春行》教学反思(共二篇)_第3页
初中语文(八上)《唐诗五首》之《钱塘湖春行》教学反思(共二篇)_第4页
初中语文(八上)《唐诗五首》之《钱塘湖春行》教学反思(共二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中语文(八上)唐诗五首之钱塘湖春行教学反思(一)钱塘湖春行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唐诗五首 的最后一首诗,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描写西湖颇具盛名的 七律。此诗通过写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 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 热爱之情。这是一首歌咏早春西湖(钱塘湖)的写景诗。在诗中, 诗人像一位高超的摄影师,移步换景将镜头对准最能代表西湖早 春美景的事物,摄制成一幅幅美妙的画面,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初二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基础较差、文学底子薄,各方 面能力相对低下。没有学习诗歌的意识和方法,教学目标制定应 综合考虑这些因素。这节课我试图走出诗歌教学

2、的困惑,一改过去诗歌教学中, 教师讲解字句的理解,学生阅读背诵的死板教学模式。大胆把阅 读、欣赏、领悟、感受的主动权全部交给学生,教师只略作点拨。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课 后发现,由于学生透彻地理解了诗歌,背诵起来也很顺利,默写 时甚至很少写错别字,而学生笔下的春天也是生机勃勃,诗意盎 然。反思课堂教学的设计,我觉得就是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真正做到教师主导,学生主动,实现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 老师与文本,老师与学生的对话,构建阅读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 交流的课堂,搭建起互动的桥梁,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能 想能说,会想会说。这节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1

3、、部分教学环节的设置有头无尾。第一环节以默写来纠错这种 设计较新颖,但是却缺少了学生展示的环节,而是自己包办代替 将易错的字加以提炼。如果此时教者能够在进行调查学生默写正 确率之后,让错误率较高的学生上黑板来展示效果会更好。从而 才能达到纠错的效果。2、作者介绍这一环节的插入是一败笔,我不应该放在纠错环节 之后,而是应该放在教师第一次范读之后,在介绍杭州的“风流 太守”之一的苏轼之后就顺理成章地引出白居易的其人其事。3、关于诗歌朗读的指导上,所教授的方法导致学生朗读机械化 了。因此在指导朗读方法上是否还需要教授学生如何划分节秦, 如何停顿。这是值得商榷的地方。其实通过这节课的实践来看, 在正确

4、引导学生去品析语言和品味诗人的感情之后,学生自能体 会出诗歌的音律美。此外,在朗读活动方面,学生的齐读过多, 缺乏太多的变化。所以,在以后的朗读活动中除了齐读、男、女生读、个人读之外,还可以进行另样的组合,比如说戴眼镜的同 学读、系白鞋带的同学读,还可以是短头发或是扎辫子的同学 读另外,在做教师示范朗读的时候应该选取一着合宜的音乐, 这样更能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4、语文课堂应该是留白的艺术。这堂课,做为教师的讲授还是 过多,留给学生想像的时间和空间则相对少了。比如说最后一个 品析词语进而品味作者感情的环节上,如果我只是示范性地指出“几处”这个词的妙处何在,剩下的就交给学生去讨论,去品读, 效果

5、会更好。这才是真正的让学生走进文本。钱塘湖春行这一堂课虽然有一定的亮点,同时也充满了 缺憾。其实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不管怎样,我理想中的课 堂是审美的课堂,诗意的课堂。初中语文(八上)唐诗五首之钱塘湖春行教学反思(二)钱塘湖春行这首诗点染西湖早春气象,表达诗人内心的 喜悦之情。我认为在课堂的处理上过重讲解生字词,接着让学生 背诵,从而完成教学任务难免有些硬性“填鸭”。古诗词的学习 重点在于赏析,通过短短的诗句,让读者有“穿越”的感觉,能 够体会到作者当时所见、所闻和所感。这首诗的课堂教学应该努 力创设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钱塘湖的春天。本堂课教学设计思 路需要清晰,主次分明,抓住“早春”二字

6、设置“读诗一说诗一 改诗一背诗”等系列环节,其中重点突出“说诗”和“改诗”等 主体部分,环节设置要做到既有梯度性又有针对性。“读”是赏析诗歌的基础,同时也是形成感性认识的第一环, 本堂课采用自由读和默读等不同形式,让学生循序渐进,逐步将 学生引进诗歌的殿堂,进入诗歌的语言,感受到诗歌语言的精妙。“说”与“改”是本堂课的教学亮点。尤其是“改诗”这一 环节,既能够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可以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 思维。古代诗歌的教学,最高的境界为能引导学生进入诗词所描 绘的意境中。如何引导学生再创一个符合诗意的意境呢?只有在诗歌精练而含蓄的语言上下功夫。“改中品”这一教学方法正是 通过对字词的反复比较

7、、推敲、锤炼让学生体味诗境、诗趣。“背诗”这一环节能够把前几个环节有机衔接了起来,在书 声里,诗情、诗意、诗韵综合感受,是最后一步,也是总结性一 步。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我认为:文本内的作者情感挖掘得不够。 景产生于情,情是作品的灵魂。以情为桥梁与诗人交流才容易产 生共鸣,体会到了情才会更准确地看到诗词的精妙所在。反思这堂课,不足之处:人文性体现得不足。整堂课教师都很注重语言的学习,但 人文性也多是体现在文本之外的教师言语、行动和表情中,文本 内的作者情感挖掘得不多,导致文本语言的学习缺少文本情感的 关怀。自主性体现得不够。小组讨论前,由于教师没能放手让每 一位学生充分独立的思考,导致小组活动中少争辩,少合作,结 果小组的发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