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特载财政预算_第1页
2014特载财政预算_第2页
2014特载财政预算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安阳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文件(4)关于安阳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年计划(草案)的报告2014年3月16日在安阳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杨奇才各位代表: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我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年计划(草案)提请安阳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士提出意见。一、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013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全市上下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帮助下,全面实施市人大十二届六次会议批准的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2、稳中求进,持续提升,狠抓关键,带动全局,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年度计划目标任务。初步核算,2013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684亿元,增长8.5%,超过年度计划0.5个百分点。其中,一产增加值增长4%;二产增加值增长10.2%;三产增加值增长6%。具体执行情况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农业生产能力稳步增强。建设高标准粮田50.4万亩。粮食总产量354.3万吨,增长1.4%,实现“十一连增”。畜牧业保持稳定增长,肉类总产量17.2万吨,增长4.1%。现代农业园区、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取得新进展,众品生猪、永达肉鸡等7个集群被省政府评为首批省级农业产业化集群;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48

3、4家,产值84.3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4822家,注册家庭农场738家,新增百亩以上规模经营大户344个;新建在建大中型规模养殖场110个。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争取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资金1948万元,建设36个基层农技推广区域站。工业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772亿元,增长12.4%,高于年度目标1.4个百分点。与前三个季度10.4%、10.8%、11.5%的增速相比,分别加快了2个、1.6个和0.9个百分点。特别是冶金建材等传统优势行业呈现出恢复性增长势头,钢铁、焦化、化学原料及制品、金属制品、汽车制造、专用设备制造、医药制造等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4.

4、8%、21.8%、18.2%、23.1%、19.7%、18.8%和24.7%。工业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219.4亿元,增长39.7%;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下降了85.4%。全市工业用电量增长8.8%,高于全省平均5.9个百分点,也反映出经济稳中向好的态势。社会消费水平保持稳定。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33亿元,增长13.6 %。旅游消费持续升温,成功举办了“安阳航空运动文化旅游节”、“韩国万人游安阳”等重大文化旅游活动,马氏庄园、红旗渠、太行大峡谷等一批重点文化旅游景区进行了升级改造。2013年国内游客人数达到2726.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82.9亿元;入

5、境游客人数达到7.8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2051万美元,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其中韩国游客突破6万人次。房地产市场趋向好转,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35.8亿元,增长16.9%;商品房销售面积399.4万平方米,增长18.2%;成交金额127.2亿元,增长29.5%。家电、汽车、医药、家具装修和文化用品消费保持稳定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69亿元,增长22.2%,高于年度计划4.2个百分点。加强重大项目谋划沟通对接力度,争取中央和省补助投资项目393个,落实补助资金11.9亿元。建立完善了“联审联批联办”工作机制,组织开展了全市重点项目和产业集聚区观摩点评与重大项目集

6、中开工活动。谋划实施了“8415项目推进工程”,累计完成投资 501.5亿元,为投资计划的103%。198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36.6亿元,为年度目标的115%。围绕省“三大战略规划”和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谋划了342个衔接紧密的重大项目,总投资3390亿元,为保持投资增长和拉动经济持续发展积蓄了后劲。产业结构调整深入推进。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工业主导产业培育发展的指导意见,大力实施“4+3主导产业培育行动计划”,着力打造特色产业集群。重点推进了88个列入省亿元以上重大工业升级项目,突出抓好42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钢铁精深加工、装备制造、食品医药、陶瓷等产业呈现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

7、。完成了产业集聚区规划调整,制定了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措施,增强了产业集聚区综合带动能力。注重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新认定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6家,省、市级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14家。积极培育服务业发展平台,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规划建设工作进展顺利,万达城市广场、中太万象城、林州义乌商贸城等“两区”重点服务业项目积极推进。文化旅游、商贸物流、金融保险、信息消费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改革开放力度不断加大。积极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市级行政审批事项取消43项,下放管理层级24项。国企改革攻坚取得实质性进展,77户企业职工安置任务基本完成,实现了国企改制工作“大头落地”。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

8、改革,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制度得到巩固和完善,落实基本药物补偿款7055万元。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实施差别化土地管理政策,进一步规范和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用地需求得到较好保障。全力推进“二分之一”和“三定一驻”招商工作法,成功举办第八届豫商大会,安阳精密制造产业园、安阳中国历史文化产业博览园等一批重大项目签约落地,为我市的转型发展、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0家,实际利用外资3.81亿美元,完成年目标的109.6%;合同利用外资4.13亿美元,完成年目标的113.8%;引进省外资金项目598个,引进资金4

9、60.5亿元,总量居全省第四位,完成年目标的101.7%。进出口总值完成18.7亿美元,增长45.6%,高于全省平均增速29.7个百分点。基础支撑能力持续增强。谋划实施了一批重大能源和交通项目,着力强化能源交通保障。内黄100兆瓦生态农业大棚光伏电站通过省发改委核准。汤阴华能热电联产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全市农网工程市级整体验收圆满完成。成功入选国家首批创建新能源示范城市名单。积极推进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全市交通项目完成投资35.06亿元,新增干线公路里程67公里,农村公路227公里。京港澳高速文峰立交桥建成通车。G107(安邯、汤鹤快速通道)和G515(原S219永定线)改建工程主体竣工。

10、晋豫鲁铁路建设项目铺轨工程基本完成。豫东北机场选址报告获国家民航局批复。这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全市经济长远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财政金融形势比较稳定。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92.2亿元,增长10.3%,高于年度计划0.3个百分点。收入质量明显提高,税收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2.2%,较上年提高5.5个百分点。全市公共预算财政支出完成216.8亿元,增长5.8%。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等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持续增强。成功举办了“安阳市银企深度洽谈会”,15家金融机构与88家企业现场签约金额43.5亿元。截至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584.5亿元,较

11、年初增长17.1%;各项贷款余额753.2亿元,较年初增长8.9%。金融创新取得新突破,“安阳市2013年度第一期区域集优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直接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坚持民生优先,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达到161.8亿元,解决了一批就业、医疗、教育、保障性住房等热点难点问题。城镇新增就业人员8.3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78万人,分别完成年度目标的127.8%和100.6%。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九连增”。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人员标准进一步提高。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1%。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改造

12、农村薄弱学校附属设施45所,为37所学校配备了仪器设备。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3019元,增长9.4%,高于年度计划0.4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9670元,增长12.2%,高于年度计划3.2个百分点。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2.2%,低于3.5%的年度控制目标1.3个百分点,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全市30个保障性住房项目全部开工建设,新建保障性住房15101套。城乡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新增沼气用户15122户,新建大中型沼气工程53座。新解决了41.7万人的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更新公交车辆62辆。积极发展教育、文化、卫生、医疗等各项社会事业,加强食品安全、安全生产

13、工作,下大力气妥善处置非法集资案件,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下,我市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大力关心、支持和帮助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狠抓落实、共同努力的结果。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市场总需求不足等外部环境偏紧的影响下,我市整体上仍处于爬坡过坎、攻坚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运行仍存在较大的下行压力。一是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近年来,我市产业结构调整虽然取得了积极进展,但长期形成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扭转,产业转型任务仍很艰巨。二是多数企业仍未走出困境。产业衰退局面未实现根本好转,冶

14、金建材、煤化工、装备制造、食品医药等四大主导产业占工业总量的84%,而且多处于产业链的前端和价值链低端,竞争力较弱,企业生存发展仍面临严峻挑战。三是发展动力明显不足。突出表现为对外开放的水平不高,深度、广度不够,签约项目多、落地项目少,一般项目多、重大项目少,经济发展后劲明显不足。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较多。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由于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信贷支持重点,难以获得金融机构的支持;一些项目受土地、环境容量、资金等因素的制约,进展缓慢。五是社会矛盾仍然比较突出。我市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社会矛盾较为突出。尤其是非法集资情况复杂,涉及

15、面广,处置难度非常大,维稳工作任务非常艰巨,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二、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建议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建设中原经济区区域性中心强市总目标,突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主线,坚持转中求进,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坚持项目建设、开放招商、产业集聚区建设“三位一体”协调推进经济发展,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努

16、力打造安阳经济升级版,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是: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左右;外贸出口增长10%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9%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以上,力争与经济增长同步;城镇新增就业6.5万人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以内;节能减排力争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需要说明的是,今年生产总值增速建议安排9%左右,是统筹考虑抓改革、促调整、惠民生、防风险等各方面因素提出的。从发展需要和发展可能看:按照党的

17、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我市人均生产总值要在2020年赶上全国平均水平,初步测算,未来7年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需要达到8.8%。去年我市全年经济增速达到8.5%,呈现出稳中有升的态势。今年全市经济有望延续稳中向好的势头,经过努力完成9%左右是有可能的。这一目标安排,既体现了总体战略目标的需要,也符合我市发展趋势。从发展导向和发展实际看:中央强调要把经济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来,“不以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合理安排今年生产总值增速,有利于引导各方面把精力更多地用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提质增效升级上来。但也应看到,无论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还是扩大社会就业、保障和改善

18、民生都需要合理的增长速度。因此,9%左右的预期增速符合国家发展导向和我市发展实际。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建议今年生产总值预期增速按照9%左右安排,略高于2013年增长水平,总体上体现了稳中求进、积极稳妥的原则,也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留下空间。三、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和措施完成今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计划目标任务,必须准确把握当前形势,深入贯彻落实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中求进、改革创新”为主基调,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新发展作为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着力扩大需求稳增长、优化结构促转型、改革创新增后劲、创造优势强支撑、改善民生促和谐,突出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19、一)突出转中做强,加快建设新型工业城市。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工业作为我市“转中求进”的主战场,加快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基础的新型工业城市。一是优化存量与提升增量相结合。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重点围绕“拉长、补短、嫁优”,综合运用承接转移、延伸链条、技术改造、兼并重组、淘汰落后等手段,加快冶金建材、煤化工等传统产业集约化、链条化、绿色化改造提升。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资源培育具有核心技术的龙头企业和规模优势的产业集群,推进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和示范园区建设。突出信息技术对工业升级的引领推动作用,积极推进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强化项目支撑,大力实施60个亿元以上工业结构升级项目和50个战略

20、性新兴产业项目,为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二是统筹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大力实施4+3主导产业培育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产业转型的目标任务、实施路径、项目支撑和保障措施,统筹推进工业转型发展。同时,依托我市的资源、产业、人才优势,以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为突破口,聚焦重点,精准发力。重点服务好安阳精密制造产业园项目建设,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精密制造基地,以重点突破带动工业全面提升。大力支持安阳锻压、鑫盛机床、林州重机等骨干企业通过战略重组、技术嫁接,不断做大做强。三是载体支撑与创新引领相结合。依托省级产业集聚区和专业园区,按照壮大规模、提升水平、集群发展的要求,围绕主导产业定位,集中要素资

21、源,在食品医药、高端陶瓷、精密制造等领域培育打造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进一步提升产业集聚区的载体支撑能力。力争今年全市产业集聚区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80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400亿元。同时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与合肥工业大学、清华大学等知名院校的战略合作,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重点支持鑫盛机床、豫北金铅和林州重机等企业争创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支持安钢、安彩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项目建设。力争新增省、市研发中心和创新平台15个以上,省级新兴产业示范园区1个。四是节能减排与推进循环发展相结合。按照绿色、低

22、碳、循环化发展理念,加强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重点用能单位监督管理。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电力需求侧管理模式。进一步落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强化能耗源头控制,确保完成节能目标。扎实推进安西循环经济试验区等重点项目建设,努力推进全市经济社会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二)突出转中提速,大力发展高成长性服务业。通过改革推动、开放倒逼、项目带动和政策引领,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加快构建具有多元化活力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一是推进“两区”建设。在编制完善商务中心区、特色商业区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两区”基础设施建设,谋划实施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作用强的服务业项

23、目,引导相关行业集聚,形成主导产业突出、集聚效应凸显、竞争力较强的服务业发展平台,真正使“两区”成为服务业发展的高地。二是实施改革推动。落实好“营改增”政策,制定促进信息消费、养老产业、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创建,努力争取国家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大力培育养老和健康服务等新的增长点。三是强化工作推进。研究制定促进服务业转型升级和提速发展的政策措施,全面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领域开放。落实国家有关政策,放开育幼养老、建筑设计、商贸物流等领域外资准入限制。认真做好河南省物流发展示范园区申报和推进工作,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集中力量推进晋冀鲁豫商贸物流中

24、心建设,增强对周边地区的吸引力。重点谋划实施60个左右服务业重大项目,推动服务业提速发展。(三)突出转中促优,持续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大力实施现代农业发展五大工程,着力打造现代农业五大基地,突出抓好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一是加强高标准粮田建设。进一步整合项目资金,建设高标准粮田30万亩,实现硬件建设、技术集成、信息化应用和管护水平大提升,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二是培育农业产业化集群。巩固提升众品生猪、永达肉鸡、星河油脂、乐比乐红枣饮品等省级产业化集群,争取更多集群进入省级行列,力争全市农业产业化集群总产值突破160亿元。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

25、体。争创林州市全国优质核桃生产基地,内黄县中国“尖椒之乡”、全省肉羊优势产业基地,汤阴县全国优质畜产品生产加工示范基地,在打造品牌上实现新突破。三是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加快林州市红旗渠、内黄县繁阳新区、汤阴县佳多等6个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基本形成核心区框架,扩大辐射带动效应。加强内黄县东庄温棚瓜菜、汤阴韩庄菌菜、安阳县柏庄芦笋等10个主导产业示范区建设,建成安阳县曲沟食用菌、汤阴县恒大蔬菜等20个特色农业精品园(休闲观光园),支撑和带动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四)突出改革创新,着力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按照中央、省、市委部署,加快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一是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投资体

26、制改革,认真落实国家、省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权限政策,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扩大城区经济管理权限,支持城区经济不断壮大。按省政府部署要求,做好农电体制改革。二是加快国有企业改革。集中精力做好重点国有企业改革扫尾攻坚工作,着力解决好资产变现、债权债务处置、职工安置等问题。三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全民医保体系,提高补助标准,推进支付方式改革,提升参保人员受益水平。继续加强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完成林州市、安阳县、汤阴县人民医院和县级卫生监督体系、部分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任务。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措施,积极探索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有序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四是加快

27、体制机制创新。创新投融资机制,完善市县政府投融资平台体系,扩大发债、上市等直接融资渠道和规模。创新区域开发机制,运用捆绑开发、股权投资、融资租赁等模式,吸引域外投资参与重点区域整体开发。创新土地开发机制,按照 “有限指标保重点,一般项目靠挖潜”的原则,搞好土地集约高效利用。按照上级统一部署,稳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组织落实好水价、电价、气价和环保收费等领域价格改革政策,逐步形成促进节能减排和结构调整的价格形成机制。(五)突出科学有序,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根据省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指导意见和市具体实施意见,坚持“以人为本、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产城互动、科学有序”的基本原则,推进新型城

28、镇化健康发展。一是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强化产业为基、就业为本、教育和住房牵动,重点依托主城区、安阳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城市组团、卫星城和中心镇,吸引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争取全年新增城镇常住人口10万人左右。二是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重点推进城镇生态环保、能源交通设施建设。启动建设中心城区公共供水管网二期工程,改造完善城市雨水排水管网、污水收集管网,加强城市污水垃圾处理和集中供热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汤阴华能热电联产机组、中核汇能光伏发电、西北绕城和林桐(豫冀省界-林州-焦作)高速、S502(安内快速通道)、豫东北支线机场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G107(安邯、汤鹤快速通道)、G341(原S30

29、1大林线)等升级改造工程全面竣工。三是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在加强中心城区建设的基础上,加快安阳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注重棚户区和村庄城市化改造,尽快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上取得突破。加快推进汤阴、内黄、水冶和柏庄四个组团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加强与中心城区的高效连接,不断提升组团的产业支撑能力、综合承载能力和以城带乡能力。四是有序推进新农村建设。按照省委的安排部署,以县为单位,按照产业、新农村、土地利用、生态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规划“五规合一”的原则,开展新农村规划编制试点,建立自下而上逐级申报、上下贯通、协同扶持的规划审批实施机制,促进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六)突出项目带动,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

30、动力。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发挥项目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拉动作用。一是创新项目推进机制。持续完善市级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和联审联批联办制度,建立重大项目推进工作台账。创新项目管理方式,探索“并联”审批机制,对重点项目前置审批事项发放“路条”,允许提前并行开展。二是加大项目推进力度。筛选确定今年省市重点项目200个,总投资1372.8亿元,年度投资目标376.7亿元,集中要素资源强力推进。组织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不断掀起项目建设热潮。对2014年在建和新开工重大项目,实行一个市级领导牵头、一套班子运作,明确节点进度,定期督导推进。对年内计划竣工项目进行全面排查梳理,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

31、形成“谋划项目抓前期、签约项目抓落地、在建项目抓进度、竣工项目抓投产”的项目推进格局。三是强化重大项目谋划和储备。密切跟踪、及时掌握国家政策动向,在信息消费、城市基础设施、节能环保、转型升级、保障性安居工程等国家重点支持的领域,谋划实施一批与我市衔接紧密的重大项目,全力争取国家和省政策资金支持。围绕省三大战略规划和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推进一批符合国家支持方向的重大项目,提高项目接续能力。四是着力扩大民间投资。抓住国家扩大民间投资的政策机遇,力争在医疗、市政等领域推选一批项目,鼓励民间资本投资。规范民间募集资金管理,逐步扩大投资规模,力争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持续保持在80%以上。(七

32、)突出扩大开放,切实提高招商引资成效。把开放招商作为当前应对复杂形势最直接、最有效的抓手,不断提高引资的质量和水平。一是抓集群招商。重点依托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产业集聚区、专业园区和“两区”规划建设,制定实施产业集群引进工作方案。组织好产业集聚区集中招商活动,按照竞争力最强、成长性最好、关联度最高的要求,力争引进一批精密制造、高端装备、纺织服装、生物医药、文化旅游等与我市主导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基地型、龙头型企业,形成集群发展态势。二是抓产业集中布局。建立完善重大项目异地利益分享机制,积极探索发展“飞地”经济,完善招商项目异地落户的政策措施。鼓励各县(市、区)采取建设托管、税收分成等方式,进

33、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和主导产业布局,迅速壮大主导产业规模。三是抓项目落地开工。对全市已签约的重大招商项目进行梳理排队,建立工作台账,强化部门联动协同推进,重点解决签约项目多、落地项目少、建设进度慢的问题,提高签约项目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项目开工率,确保招商活动取得实效。(八)突出民生保障,着力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继续以实施“十项民生工程”为抓手,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大政府投入,努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一是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健全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做好高校毕业生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以及化解产能过剩过程中职工安置工作。深入实施全

34、民技能振兴工程。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继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突出抓好养老服务等社会福利事业发展,进一步提升保障服务水平。二是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加快学前教育发展,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改造工程,科学合理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继续加强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积极推进内黄县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建设工程,新开工建设一批乡镇卫生项目,加快实施市人民医院整体搬迁工程。注重东区教育、卫生、医疗、农贸市场等民生项目规划建设,不断完善居民生活配套设施,着力提高人居环境。三是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城市棚户区改造,督促在建廉租住房和工矿棚户区改造及其配套设施加快建设,确保开工率和按工程时间节点推进。积极推进廉租房和公租房并轨管理,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6429套,竣工12882套,确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四是加强价格监督管理。开展市场价格监测巡查,完善稳定物价应急方案,落实生活必须品储备制度,积极防范和妥善处置突发市场价格异常波动,努力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进一步强化收费监管,重点做好涉企、涉农、民生收费优惠政策的贯彻执行,深入开展重点服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