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台风灾害及其灾害链_第1页
福建台风灾害及其灾害链_第2页
福建台风灾害及其灾害链_第3页
福建台风灾害及其灾害链_第4页
福建台风灾害及其灾害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福建台风灾舌及其灾舌UT-WUUY-WBBGB-BWYTT-1982GTInent nun福建台风灾苦及其灾苦链一、影响福建的台风路径1 直接登陆型直接登陆型路径包括来自西太平洋经巴士海峡直接登陆福建,或登录台湾岛南端(台风主体未收到台湾中央山脉阻挡)后再次登陆福建,也包括登陆菲律宾群岛后北上再 次直接登陆福建的台风。这一路径登陆台风灾害的特点是,风特别大,来势突然、凶猛,降 雨急,雨量大。若遇天文大潮,则风肋潮势,海潮顶托,江水暴涨,洪水泛滥,易造成严重 的风灾和水灾。2登台入闽型登台入闽型路径就是先登陆台湾岛,受到台湾地形摩擦作用影响后,再次登陆福建的台 风。登台入闽型是登陆及影响福建频数

2、最高的路径。研究表明,1949-2005年登 陆福建的台 风中约有60%先登陆台湾。从福建省中部地区登陆,影响范围大,时间长,受灾人口多,往 往导致山洪暴发,洪灾严重。登粤型登粤型路径是指在广东饶平及以西登陆,对福建造成影响的台风。尤其是从广东境内移 入福建的路径,闽南和闽西地区受灾严重,常出现大范围的风、雨灾害。北部登陆型北部登陆型是指从台湾岛以北-东海南部海域登陆福建省中北部地区,或从台湾东 部沿 海绕经台湾岛以北海域进入台湾海峡并登陆福建省中南部地区,也包括登陆浙南地 区并严重 影响福建的台风。图1.影响福建的4种类型台风路径二、影响福建台风灾害的因素1地理位置福建地处1155(T120

3、43E, 28o 19*23。33N之间,位于亚热带海陆过渡带,靠近 世界上 最大的台风源地,是全国台风灾害较严重的省份之一。2 地形作用地形的作用极易在迎风坡形成台风暴雨中心。因为台风环流受山脉阻挡而被迫抬升,通 过加强湿空气的上升运动而加大雨势。山脉坡度越大,以及风速越强、风向与山脉的交角越 大,则地形抬升作用所产生的上升速度加强越大。此类地形机制,使福建出现三个 地形所致 台风暴雨中心,即:鹫峰山脉东侧的柘荣和宁德、戴云山脉东南侧的南安、安 溪以及博平岭 东南侧的云霄,尤以闽东北的台风暴雨更为多见。闽东北地区由于太姥山(鹫峰山)的地形 抬升作用,柘荣、福鼎和霞浦的台风暴雨平均雨量分别比台

4、山(海岛站)大出4. 16, 2. 13 和1.96倍。3.风雨持续时间当一个减弱的热带气旋高空环流在某一个地区停滞的时间越长,则形成大暴雨的可能性越 大。 据统计,当一个热带气旋在某一个地区移动缓慢或维持不消长达66 h以上,则有100 %会岀 现暴雨或大暴雨。4环境的脆弱性台风是一个重大的灾害性天气,并可能引发水文、地质、海洋、交通、环境、农业等等 多种灾害链。20世纪50-70年代,海洋和农业灾害是台风引发的主要灾害,如受到 气象监测 能力和通信水平的限制导致海上作业人员的伤亡等;而80年代以后,地质灾害呈现出明显增 长的趋势,尤其是泥石流、山体滑坡、道路坍塌等造成人员伤亡事故明显增加。

5、专家们认 为,中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加,对地质环境的破坏 曰趋严重,中国50%以 上的地质灾害都与人为因素有关。地质灾害的损失与人口密度、经济发达的程度呈现出正比。可见经济社会发展的背后潜在着环境的脆弱性。因此加强台风引发的地质灾害的防御具 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气象预报局限性台风活动的变异性特征明显,几乎没有一对台风是完全重复的移动,台风可预报性的研 究可从实际观测资料和理论两个方面进行。近年来,随着气象监测能力和数值预报水平的提 高,以及重视对台风路径和台风强度突变的研究,使台风的监测、预报和服务水平有了显着 的提高,但仍具有局限性。三、福建台风灾害链及成因由于福建位于台湾海峡西

6、侧,亚热带海陆过渡带,使登陆福建的台风受到台湾海峡肋长 和垂直于台风气流方向的闽中戴云山和闽西武夷山脉抬升,又受到喇叭形河口、西高东低的地 势、北东向与北西向断裂发育、地表破碎、格子状水条河网密集、山地性河流流程短、比降大、 切割深、汇流快且土壤以花岗岩风化物红壤为主,其保水性能极差等孕灾环境,以及人多地少、 沿海城市开发、生命线工程集中、防灾水平较低、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等承灾体共同影响,使得 福建形成不同于其他省份的台风灾害链模式(如图)。基于灾害系统理论和台风灾害链模式构 建的福建台风灾害链系统图表明,福建台风灾害灾情随孕灾环境不稳定性因素叠加、灾害链过 程和承灾体脆弱性累积而放大。图2.福

7、建台风灾害链系统形成模式四、2005年“龙王”台风案例分析1 成灾分析“龙王”台风生成后,路径稳定地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速度和强度不断加强,于2005 年10月2曰05:30在台湾省花莲登陆。由于受到台湾山脉阻挡势力有所减弱,穿 过台湾岛 后,移速明显减慢。但又受到台湾海峡再次加强作用,于当日夜间在福建中南部沿海登陆, 登陆时风力12级,在福建滞留时间长达10 ho位于迎风海岸的福州沿海,受闽江下游喇叭 形河口肋长,产生长时间大风。台风登陆后继续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受垂直于台风移动方向 的闽中戴云山脉和闽西武夷山脉抬升,又遇到北方弱冷空气 影响形成台前飓线,产生短时强 降水。“龙王”台风带来的强

8、降水分布有3个特点:一是空间上集中在沿海地区,尤其是福州市;二是降水时间集中在晩上;三是峰高时短,降水时间特别集中,容易产生洪涝和城市积 水。“龙王”台风登陆福建时遇农历八月天文大潮,两潮叠加,潮水上溯闽江下泄河水 受 其顶托,产生雍水,加上福州市北郊的八一水库开闸泄洪,引起数十年一遇的内涝。“龙王”台风产生的强降水和大风、风暴潮等致灾因子与福建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配 合 极易产生山洪、滑坡、泥石流等链性并发,放大台风致灾因子强度。本文基于福建台风灾害 链和“龙王”台风的风情、雨情、水情和潮情等特征,构建了 2005年“龙王台风灾害链致 灾成灾模式。图3. 2005年10月2日福建“龙王台风成灾

9、模式2.灾害链分析台风大风灾害链福建由于受到台湾山脉的阻挡作用,登陆台风风力比周边省份小。但由于福建海岸线长,海岸破碎,近岸喇叭形河口和港口多,台风大风灾害链引起的巨浪在河口和港口发生増 水,给近海船只和海洋养殖业造成巨大损失;同时,台风大风还能刮倒沿海房屋、毁坏农作 物、吹倒各类大型公用设施、装置、电缆等,造成人员伤亡、阻断通讯、车辆被砸、电力供 应中断等;此外,台风季节又是福建亚热带水果荔枝和龙眼成熟季节,台风大风常造成果树折 断和大量落果,使经济作物受损等。如“龙王台风造成福建水产养殖面积受灾13 960 hm2,产量损失8. 612万t ;台风过后,在福州主要地段的繁华街道两旁堆满了被

10、风吹落的 广告牌、桌椅、沙发、纸箱、水果等。可见,台风大风灾害链对福建沿海地区的人员、通讯 线路、果树和近海船只与海上作业造成严重损失。台风暴雨洪涝灾害链台风具有充足的水汽来源和强烈的上升运动,故登陆台风几乎都形成暴雨,其中60 %形成了特大暴雨。由于东北-西南走向的闽中戴云山脉和闽西武夷山脉与台风移动 方向 垂,抬升了台风暖湿气流,使得台风引发的暴雨强度强于登陆周边省份。同时,受福建特殊 环境影响,暴雨容易引发山洪、滑坡、泥石流等形成台风暴雨洪涝灾害链,加 大灾情台风暴 雨洪涝灾害链常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受淹、财产损失、工业停工停 产、水利设施损毁、交 通通讯等生命线工程受损等。如受登陆台风

11、“龙王”的影响,福建省共造成96人死亡,紧急 转移人口 53. 7万次,130 790 hn)2农作物受灾,倒塌房屋19 440间,2 752家企业停产, 铁路中断1条次和公路中断241条次,以及水利设施、通讯等生命线工程大量损坏;台风暴雨 导致闽侯、罗源等地发生山洪暴发,致使房屋倒 塌、人员伤亡。因此,台风暴雨洪涝灾害链 的影响范围广,对山区和河流下游平原地区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工农业生产受损和水利及交 通通讯生命线工程中断等C台风风暴潮灾害链福建海岸线曲折,港湾多,山地性河流流程短,近岸海堤防潮水平较低,若遇到台风风 暴潮与天文大潮叠加,则会抬高下游河水水位,造成近岸海堤决口、内涝加剧、近 海船只沉 毁、海洋渔业以及生命财产受损。女龙王”台风造成福州城区IOkV供电线 路中断113条 次,中断通讯线路132. 52km , 36个小区停电,移动通讯基站中断22个,车辆受淹损毁7 400多辆,堤防决口 37处3. 4 km ,损坏护岸661处。因此,台风风暴潮灾害链对河流下游平原和近海村庄及港湾、岛屿养殖和海上作业等造成严重灾 情。五、福建台风防御对策基于福建台风灾害链模式,不同区域成灾因素有差异,因此防御台风灾害的对策应各有 侧重。沿海和岛屿地区主要成灾因素有大风、巨浪和风暴潮,危害近海养殖业、靠岸停泊的 船只、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