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从发挥群众作用角度论农村消防工作的开展_第1页
毕业论文-从发挥群众作用角度论农村消防工作的开展_第2页
毕业论文-从发挥群众作用角度论农村消防工作的开展_第3页
毕业论文-从发挥群众作用角度论农村消防工作的开展_第4页
毕业论文-从发挥群众作用角度论农村消防工作的开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毕业论文题目 从发挥群众作用角度论农村消防工作的开展学 号 姓 名 系 队 专 业 指导教师 二九年六月毕业论文(设计) PAGE V从发挥群众作用角度论农村消防工作的开展摘 要随着农村经济建设和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建设良好的农村消防安全环境,不仅有利于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也能够增强农村地区抵御火灾的能力。研究农村消防安全存在的问题,寻找加强农村消防工作的措施,对保障农村建设和农民安居乐业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近几年全国农村火灾数据的分析,指出我国农村地区的火灾特点,并结合实践调研,从农村消防组织与制度建设、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火灾隐患、宣传教育方面指出了目前农村消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影响农村消防工作的人员、地域、文化和经济因素入手,深入分析了造成农村消防安全形势严峻的主客观原因,提出人员因素对其它因素有制约作用。并围绕着增加农民群众参与消防工作的途径,从政府和职能部门的组织管理、宣传教育、用火用电、消防规划和消防力量建设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目的是更好地发挥群众在农村消防工作中的作用,提高其参与消防工作的积极性,为农村消防工作模式创新提供参考。关键词 农村; 消防工作; 群众作用On the Practice of Firefighting in Countryside From Perspective of Rural Residents Functio

3、nAbstractUnder the guidance of central government, the rural areas of China are going through a new period of building socialist new countryside. During this process, it is indispensable to construct a favorable fire-control network. Because this system not only contributes a lot to our economic gro

4、wth and social stability, but also can safeguard the steady development of building socialist new countryside. Therefore, in order to provide a better environ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ryside and the improvement of its peoples life, we need to first make a deep and detailed study on the curren

5、t situations of fire-control in this area and then search for better solutions. Based on the features of fire disasters in rural China and the problems occurring in the present fire fighting practice, this thesis goes deep to analyze the subjective causes of fire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fire-fight

6、ing crew, region distribution, culture and financial factors. Then 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for further reference certain measures concerning the renovations of local government and related departments in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publicizing education, principles for the use of fire and electric

7、ity, fire control project and human resource procession construction. The emphasis of this dissertation is on the initiative and function of rural residents in the fire disasters prevention.Keywords countryside; fire protection work; residents function目 录 TOC o 1-3 h z u 中文 HYPERLINK l _Toc233606077

8、 摘要 PAGEREF _Toc233606077 h I HYPERLINK l _Toc233606078 英文摘要 PAGEREF _Toc233606078 h II HYPERLINK l _Toc233606079 目 录 PAGEREF _Toc233606079 h III HYPERLINK l _Toc233606080 1 绪论 PAGEREF _Toc233606080 h 1 HYPERLINK l _Toc233606081 1.1 引言 PAGEREF _Toc233606081 h 1 HYPERLINK l _Toc233606082 1.2 研究背景 PAG

9、EREF _Toc233606082 h 1 HYPERLINK l _Toc233606083 1.3 文献综述 PAGEREF _Toc233606083 h 2 HYPERLINK l _Toc233606084 1.4 研究方法 PAGEREF _Toc233606084 h 2 HYPERLINK l _Toc233606085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PAGEREF _Toc233606085 h 2 HYPERLINK l _Toc233606086 2 农村消防工作的现状 PAGEREF _Toc233606086 h 2 HYPERLINK l _Toc233606087

10、2.1 农村火灾的特点 PAGEREF _Toc233606087 h 2 HYPERLINK l _Toc233606088 2.1.1 农村火灾发生几率高,占全国总起数比重大 PAGEREF _Toc233606088 h 2 HYPERLINK l _Toc233606089 2.1.2 火灾扑救成功率低,损失严重 PAGEREF _Toc233606089 h 3 HYPERLINK l _Toc233606090 2.1.3 农民住宅火灾频次多,人员伤亡大 PAGEREF _Toc233606090 h 4 HYPERLINK l _Toc233606091 2.1.4 农村乡镇企业

11、和个体私营企业火灾突出 PAGEREF _Toc233606091 h 4 HYPERLINK l _Toc233606092 2.1.5 农村火灾呈现复杂化、多元化 PAGEREF _Toc233606092 h 4 HYPERLINK l _Toc233606093 2.2 农村消防工作的薄弱环节 PAGEREF _Toc233606093 h 5 HYPERLINK l _Toc233606094 2.2.1 村镇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不到位,消防安全组织和制度建设不完善 PAGEREF _Toc233606094 h 5 HYPERLINK l _Toc233606095 2.2.2 农村

12、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缓慢 PAGEREF _Toc233606095 h 5 HYPERLINK l _Toc233606096 2.2.3 村民生产生活中火灾隐患多 PAGEREF _Toc233606096 h 6 HYPERLINK l _Toc233606097 2.2.4 农村消防监督检查和隐患整改难度大 PAGEREF _Toc233606097 h 7 HYPERLINK l _Toc233606098 2.2.5 农村消防宣传教育力度不够 PAGEREF _Toc233606098 h 8 HYPERLINK l _Toc233606099 2.3 小结 PAGEREF _Toc2

13、33606099 h 8 HYPERLINK l _Toc233606100 3 影响农村消防工作的因素 PAGEREF _Toc233606100 h 8 HYPERLINK l _Toc233606101 3.1 人员因素 PAGEREF _Toc233606101 h 9 HYPERLINK l _Toc233606102 3.2 地域因素 PAGEREF _Toc233606102 h 9 HYPERLINK l _Toc233606103 3.3 文化因素 PAGEREF _Toc233606103 h 10 HYPERLINK l _Toc233606104 3.4 经济因素 PA

14、GEREF _Toc233606104 h 11 HYPERLINK l _Toc233606105 3.5 小结 PAGEREF _Toc233606105 h 12 HYPERLINK l _Toc233606106 4 从发挥群众作用入手加强农村消防工作的措施 PAGEREF _Toc233606106 h 12 HYPERLINK l _Toc233606107 4.1 建立群众参与制度,保障资金落实 PAGEREF _Toc233606107 h 12 HYPERLINK l _Toc233606108 4.1.1 加强领导,建立群众参与制度 PAGEREF _Toc23360610

15、8 h 12 HYPERLINK l _Toc233606109 4.1.2 多方筹集,保障资金落实 PAGEREF _Toc233606109 h 13 HYPERLINK l _Toc233606110 4.2 强化消防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 PAGEREF _Toc233606110 h 14 HYPERLINK l _Toc233606111 4.2.1 开辟消防宣传教育基地 PAGEREF _Toc233606111 h 14 HYPERLINK l _Toc233606112 4.2.2 多措并举,营造宣传氛围 PAGEREF _Toc233606112 h 15 HYP

16、ERLINK l _Toc233606113 4.3 引导村民科学用火用电,消除火灾隐患 PAGEREF _Toc233606113 h 15 HYPERLINK l _Toc233606114 4.3.1 移风易俗,加强用火管理 PAGEREF _Toc233606114 h 16 HYPERLINK l _Toc233606115 4.3.2 加强教育,规范用电方式 PAGEREF _Toc233606115 h 16 HYPERLINK l _Toc233606116 4.4 积极开展农村消防规划工作 PAGEREF _Toc233606116 h 16 HYPERLINK l _Toc

17、233606117 4.4.1 合理规划建筑布局,推广难燃材料 PAGEREF _Toc233606117 h 17 HYPERLINK l _Toc233606118 4.4.2 全面规划落实消防基础设施和装备 PAGEREF _Toc233606118 h 17 HYPERLINK l _Toc233606119 4.5大力发展以群众为主的消防力量,建立农村的自防自救体系 PAGEREF _Toc233606119 h 18 HYPERLINK l _Toc233606120 4.5.1 大力发展以群众为主的消防力量 PAGEREF _Toc233606120 h 18 HYPERLINK

18、 l _Toc233606121 4.5.2 提高农民群众扑救火灾的能力 PAGEREF _Toc233606121 h 19 HYPERLINK l _Toc233606122 4.6 小结 PAGEREF _Toc233606122 h 19 HYPERLINK l _Toc233606123 5 结束语 PAGEREF _Toc233606123 h 19 HYPERLINK l _Toc233606124 参考文献 PAGEREF _Toc233606124 h 21 HYPERLINK l _Toc233606125 致 谢 PAGEREF _Toc233606125 h 22第22

19、页,共22页1 绪论1.1 引言近年来,尤其是在我国大力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重要时期,抓好农村的消防工作不仅是保障农村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重要条件,还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但是长期以来对农村消防工作投入的不足,使得农村消防工作基础薄弱的劣势对农村经济建设和村民安居乐业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在大多数农村,消防工作制度落实不到位,消防组织不健全,消防设施相对滞后,消防宣传教育薄弱,火灾隐患多等问题显得尤为突出1。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到2008年间我国农村地区共发生火灾64.8万起,死亡10928人,受伤10223人,财产损失46.4亿元。面对如此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

20、失,如何加强农村消防工作制度的落实,改善农村消防安全落后的局面,有力保障农村的经济建设和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1.2 研究背景为了增强农村地区抵御火灾的综合能力,国内外都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国外许多国家十分重视农村志愿消防制度的建设和公众消防宣传的教育,同时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工作。如德国长期致力于志愿消防制度的建设,人员、装备和救援能力都具有了一定的基础;美国和英国在公众消防宣传教育方面重点对公众进行火灾危害性和预防火灾等知识的普及教育23。从国内看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后,在2006年、2007年的中央1号文件中,均明确提

21、出了加强农村消防工作的要求。2007年,公安部等部门提出了构建“党委政府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村民委员会组织管理、村民群众共同防范”的农村消防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大了对农村消防工作的指导和组织力度。2009年5月11.3 文献综述2007年出版的中国消防手册对我国农村地区的消防工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从农村火灾的现状、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消防队伍建设和宣传教育等方面分析了农村地区的消防现状,尤其是根据我国的地域分区详细分析了村寨、“三合一”场所的消防安全现状。国内学者发表的文章中也有许多对农村消防工作进行了一定地研究。如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消防工作的实践与思考、农村消防工作的现状及对策、农村消防

22、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等。这些研究或是全面分析农村消防安全环境,或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农村消防工作现状、措施进行分析研究,但从发挥群众作用角度分析现状、寻找措施的较少。1.4 研究方法在撰写论文过程中,主要采用实地调研、查阅文献及各地区消防部门发布的火灾信息、经验材料,通过对获取的相关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从群众作用对农村消防工作的影响入手,寻找群众参与农村消防工作的途径和措施。1.5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农民群众是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也是开展好农村消防工作的重要力量。通过对农民群众参与消防工作的措施进行研究,可以进一步健全农村消防社会化网络,充分发挥群众在农村消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在当前农村火灾形势

23、日益严峻的情况下,提高农民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拓宽群众参与消防工作的途径,打牢农村消防的群众基础,不仅能够提高农村消防工作的社会化程度,还能最大限度的减小火灾给农村建设和农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的危害。2 农村消防工作的现状2.1 农村火灾的特点2.1.1 农村火灾发生几率高,占全国总起数比重大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严重缺乏消防基础设施,抵御火灾等灾害的能力低,用火用电稍有不慎就容易引发火灾。由于村民缺乏消防安全知识,住宅等建筑建造的十分紧密、柴草堆垛等可燃材料堆放随意性大、用火用电方式不合理等,都给火灾高发创造了条件。2001年以来,我国农村平均每年发生火灾8.1万起,死亡1366人,受伤127

24、7人,直接财产损失5.8亿元,该4项数字分别占年均火灾总数的58.9%、66.5%、53.3%和56.7%。表2.1统计了近几年来的全国农村火灾数据。由此表可见,农村火灾在全国城乡火灾中所占比重较大,尤其是死亡人数居高不下,2008年更是高达70%。表2.1 2001年2008年全国农村火灾情况项目火 灾 概 况起数(起)占全国总起数的比例(%)死亡人数(人)占全国火灾死亡人总数的比例(%)受伤人数(人)占全国火灾伤人总数的比例(%)直接损失(万元)占全国火灾损失总数的比例(%)2001年7237258.2145162.2215256.956895.260.42002年8633061.9152

25、163.6187855.057110.759.12003年7977260.4166467.0171955.765731.065.02004年8757161.4178269.6155752.458101.751.22005年8654060.4159763.9134253.552503.158.12006年7385356.7102667.678350.040443.548.92007年8743554.797068.444351.360655.761.22008年7546856.392369.434951.374603.149.8平均8116858.9136666.5127753.358225.55

26、6.7注:1)引自中国消防手册 2)引自公安部消防局信息网2.1.2 火灾扑救成功率低,损失严重从表2.1可以看出,平均每年农村火灾损失占全国火灾损失总数的56.7%左右,相对于农村的经济状况来说,农民群众的财产损失还是相当大的。农村火灾扑救成功率较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农村远离城镇,交通不便,自身缺乏扑救力量和器材装备,消防水源建设也远远落后于城市。发生火灾后,城市专业消防力量无法及时到达火灾现场,即使到达现场火灾也已经发展蔓延或熄灭;另一方面,农民群众缺乏扑救火灾和疏散财产的基本技能,使得火灾在初期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和消灭,势必给农民群众带来更多的财产损失。2.1.3 农民住宅

27、火灾频次多,人员伤亡大近年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进城务工,使得独居老人和留守妇女儿童比例提高。这些弱势群体十分缺乏消防安全常识和逃生自救的能力,用火用电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火灾,并且很难安全脱离火魔的攻击。加上农村建筑耐火等级低,发生火灾后房屋容易垮塌,极易将正在抢救财物的村民埋压造成人员伤亡。据统计,平均每年农民住宅发生的火灾占农村火灾总数的36.3%,死亡人数占农村火灾死亡总人数的71.6%4。2.1.4 农村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火灾突出目前,许多村镇企业为了追求高利润采用住宿和生产、储存、经营合用的场所。这些“合用场所”、“出租房”、“农家乐”等企业在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支柱的同时,也由于其

28、先天的不足,带来了许多非传统消防安全问题和火灾隐患5。许多村民在自办企业的过程中,往往为了逃避消防监督检查,以盖在农村的宅基地为由,不去消防部门办理审核、验收手续,先天留下很多隐患。虽然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多次花大力气进行整治,但由于其隐蔽性、分散性未能彻底消除这些场所的火灾隐患,加上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场所消防安全环境较差,使得火灾的发生几率大大增加,且极易引发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2.1.5 农村火灾呈现复杂化、多元化随着农村经济建设的步伐加快,以服装、电器、化工业为主的农村产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这些产业生产流程中大多采用些易燃、易爆或有毒的化学物质,使得农村火灾的燃烧物不再单单是一些建

29、筑和堆垛。这些物质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使得火场情况复杂多变,扑救难度增大。加之村民和工人对其认识防范不到位,缺乏扑救和逃生的技能,使得火灾损失进一步扩大。此外,农村火灾发生的原因也逐渐多样化:一方面,因缺乏消防安全知识,用火不慎引发的火灾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另一方面,电器、吸烟、放火、违章操作等引发的火灾也逐渐增多6。2.2 农村消防工作的薄弱环节2.2.1 村镇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不到位,消防安全组织和制度建设不完善乡镇政府、派出所和村民委员会是开展和管理农村消防工作的重要力量。但是,一些地区的领导和部门对消防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经费和人员缺乏,使得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不到位,村镇消防安

30、全组织和制度建设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开展农村消防工作的成效,也成为了农村消防管理环节薄弱的原因。具体表现为:2.2.1.1 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不到位一些地区的乡镇、村干部对消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认真履行肩负的消防管理职责,也没有从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合理的消防工作制度。加之管理机构没有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人,使得农村消防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缺乏领导、缺少规划。虽然每年各县级人民政府都与各乡镇政府、消防管理部门签订消防安全责任状,各乡镇政府也与村委会、下属企业签订责任状,但责任状也大多流于形式,为的是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2.2.1.2 组织

31、网络和制度建设不完善一些地方县、乡镇、村三级消防安全组织网络不健全,制度不完善,尤其是村一级没有建立消防安全组织,没有制订防火安全公约,造成应当开展的群众性消防工作没有开展,应当进行的消防宣传教育没有落实,致使上级关于消防安全的各项工作措施落实不到农村。部分地区在乡镇撤并或机构精简过程中,把消防、安全人员作为重点精简对象,造成专兼职安全人员减少,消防安全管理队伍萎缩,影响了农村消防管理的力度。在派出所监管方面,民警消防专业知识缺乏,发现火灾隐患能力不强,特别是对一些技术性、专业性较强的问题更是难以察觉,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消防监督管理职能的发挥。2.2.2 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缓慢长期以来,我国

32、农村的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步伐,主要表现在消防道路不畅、消防水源不足、器材装备落后等方面。目前,一些乡镇虽然完成了消防规划,但大部分乡镇的消防规划没有实施,消防基础设施落后的局面和农村整体抗御火灾的能力依然没有得到改善。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缓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7:2.2.2.1 消防道路不畅由于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落后,乡镇、村道路建设经费较为缺乏,许多地区的消防道路和通道不规范或者根本没有。村民在道路两边随意堆放杂物(柴草、麦秸等)、部分道路中央还有大小不一的深坑,这些都直接影响到消防车的正常通行。这些地方发生火灾后,消防车辆无法到达现场,或者到达后由于道路条件差,消防

33、车很难靠近火灾现场实施灭火救援。2.2.2.2 消防水源严重不足随着气候和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缺水的地区也在逐渐增加,尤其是在一些农村地区生产生活用水异常缺乏。缺少河流、湖泊的农村地区只能依靠地下水来生产生活,消防水源建设十分困难。我国部分农村缺少天然池塘之类的水源,也无必要的取水设备,一旦发生火灾,仅仅靠锅、碗、瓢、盆取水灭火,往往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2.2.2.3 消防力量和装备建设缓慢长期以来,受工业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大环境制约,我国公共消防设施和消防队伍主要集中在城市,致使广大农村的消防力量和装备建设严重落后8。据2008年公安部消防局的统计资料显示,全国90%以上的村庄缺乏消防水源

34、和基本消防器材设施;在3.4万多个乡镇中,90%以上没有专业消防力量。随着农村各项建设的逐步开展,一些乡镇、村也陆续建立了自己的专职和志愿消防队伍,但是还远远不能满足扑救当地火灾的需要。2.2.3村民生产生活中火灾隐患多我国农村地区的消防监督管理力量薄弱,加之村民的消防安全意识普遍较低,使得农村地区的火灾隐患大量存在。村民随意建造房屋和堆放可燃物,不合理的用火用电方式,大量的小作坊、小饭店的兴起,也使得农村地区的消防安全形势十分严峻9。2.2.3.1 村民建筑材料和布局不合理由于受经济实力、建筑风俗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农村地区的建筑为砖木结构,建筑材料的耐火等级很低,加之村民家中随意堆放的家具、

35、柴草等可燃物,火灾发生后很容易造成房屋坍塌和人员伤亡。尤其是北方和一些少数民族居住地区,建筑布局十分紧密,房前屋后几乎不存在防火间距,发生火灾后极易造成火烧连营的局面。2.2.3.2 火源使用不科学在农村,村民大多使用明火做饭、取暖,在很大程度上给火灾提供了火源。由于缺乏基本的防火常识,农村日常性生产、生活易燃物的管理不规范,柴草堆放以及灶台、烟囱的设置随意性大,致使火灾隐患到处可见。此外,一些地区村民受封建思想和民族风俗的影响,在“清明节”、“春节” 等节日经常在室内室外焚烧“纸钱”;平常遇到“不顺心”的事情,邀请“巫婆”“神汉”来家里“驱鬼辟邪”祭祀,这些行为都极易造成火灾事故。2.2.3

36、.3 用电和电气火灾隐患增多近几年,虽然农村地区进行了电网改造,但村民住宅内部电线陈旧老化、绝缘破损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许多村民缺乏安全用电常识,电气线路私拉乱接、违章用电的问题比较突出,存在着诸多诱发火灾的隐患。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机、电冰箱、空调等用电设备也逐渐增多,造成了电气线路超负荷运行。一些农民还贪图便宜使用劣质或不合格的电器,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电气火灾发生的几率。2.2.3.4 乡镇私营企业火灾隐患较多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乡镇个体私营企业发展迅速。这些企业多数管理水平和厂房建筑条件较差,建筑布局不符合建筑防火设计规范,加上设备陈旧,工艺落后,职工素质较

37、低,往往是重生产、轻安全,违章作业现象特别突出。企业地点的隐蔽性,使得有关部门很难及时的予以消防监督管理,许多火灾隐患得不到消除。2.2.4 农村消防监督检查和隐患整改难度大目前,农村的消防安全检查、监督和火灾隐患的整改工作主要由村民委员会和基层派出所来组织实施。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缺乏农民群众的积极配合,加之群众对法律法规和消防工作的不了解,使得火灾整改难度十分大。派出所管辖面积大,工作量杂而多,但人员少,经费缺乏,对农村的消防监督工作很难到边到位。派出所民警没有受到过太多的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专业知识的教育,客观上造成了派出所民警不知道消防监督检查需要检查的内容,无法有效开展消防监督检查。

38、村委会虽不时的组织检查,由于检查人员对消防知识的掌握不多,人情、懒惰思想普遍存在,很难发现存在的隐患问题,或对发现的隐患没有督促改正。长时间来,隐患问题一堆再堆,悬而未果,最终酿成后患。2.2.5 农村消防宣传教育力度不够虽然近几年各级公安消防机构大力开展消防宣传“进农村”活动,但由于部分地区对消防宣传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加之农村地理位置远和传播媒介少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农村消防宣传工作的力度仍非常薄弱。乡镇政府缺乏消防安全宣传教育人员力量,消防部门和公安派出所也由于人员编制不足,造成管理的力不从心,无法及时提供有效的消防服务。消防宣传教育工作缺乏统筹安排,各自为政,使得宣传的覆盖面和效果大大降

39、低。很多地区派出所、村委会仅在“119”和重大节日期间“突击”应付式地进行宣传,但也只落实在表面上,没有建立长效的消防宣传机制,没有设立消防知识宣传阵地,也没有运用多种途径和方法去切合村民的实际情况进行消防安全宣传。尤其是在当前,大多数农民的文化程度还较低,文盲、半文盲还占有一定的比例,一些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的接受能力较差,这些因素更加使得农民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淡薄。2.3 小结从以上对我国农村火灾和消防工作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农村消防安全环境还不能满足农村发展的需要,农民群众较差的消防安全意识使得火灾形势日趋严重,给农村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带来了巨大危害。首先,农村火灾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

40、,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其次,农村火灾的频发,给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再次,农村消防工作基础薄弱,抵御火灾等灾害能力较低。农民群众缺乏自防自救的能力,使得火灾在初期得不到有效控制,损失十分严重。做好农村的消防工作,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立足于农民群众的自防自救,减小相关因素对农村消防工作的影响,打牢群防群治的基础。3 影响农村消防工作的因素农村的消防工作点多面广,实际开展过程中,存在着人员、地域、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我国大力构建社会化消防的重要时期,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和参与消防工作的积极性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开展消防工作的广度和深度。作为主观方面的人员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对地

41、域、经济和文化因素具有制约作用。3.1 人员因素农村的消防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群众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建立在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和广大农民群众高度重视、积极参与的基础之上。政府人员的管理理念、职能部门的职责意识、农民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对消防工作都有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各级政府重视程度的影响。政府作为消防工作的领导者,既是管理目标的决策者,又是管理过程的协调者,在消防工作中起着核心和中枢作用10。我国农村地区县、乡、村三级消防工作网络建设中,各级政府对消防工作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对农村消防管理、设施建设、宣传教育等方面资金、人力物力的投入程度。如果部分地区以忽略安全的理念指导农

42、村建设,农村的消防安全形势将会更加严峻。(2)派出所和公安消防机构职能作用的影响。派出所和公安消防机构是管理农村消防工作的职能部门,直接管理着农村的消防工作。这些部门如果工作不落实、措施不到位,就会导致农村消防工作开展困难。当前,我国大部分农村的派出所警力缺乏、资金设备少,对消防工作的投入严重不足。多年来,公安消防机构管理的重心一直落在城市,加之农村地域广、交通不便、组织分散,致使部分农村地区的消防工作成为管理的空白点和盲区。(3)农民群众消防安全意识的影响。农村防控火灾很重要的一项措施是落实群防群治制度。农民群众是实现消防安全的主体力量,他们的重视程度和安全意识直接影响着消防工作开展的好与坏

43、。在我国,由于农村消防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和农民文化水平相对较低,致使农民缺乏防火、灭火和逃生自救知识,造成了农民想去了解但无途径的局面。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进城务工,独居老人、留守妇女儿童的比例增大,这些弱势群体获取消防知识和逃生自救技能的能力较差,因用火、用电不慎引起火灾并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频频发生。3.2 地域因素我国农村地域辽阔,各地的经济发展状况、民族风俗、历史传统、气候条件等各有差异,火灾事故的类型也因地域特点的不同而出现诸多变化。农民群众在建房选材、村寨布局和生活取暖等方面很大程度上受到地域特点和历史传统的影响。一些地区的地域差异,使得农村地区的火灾类型、起火原因

44、在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例如西南等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的建筑材料多取材于山林,村寨抵御火灾的能力较差。这些村民习惯于聚集居住,几百户、上千户的大村寨相当多。这些地区因可燃物多,建筑布局紧密,发生村寨火灾的几率十分大。据资料显示,贵州50户以上的村寨3922个,占全省的66.85%。这些村寨的房屋多为木质结构,耐火等级低,不但失火频率高,而且火灾蔓延迅速,一烧就是几十户、上百户。北方地区的农村由于气候冷,取暖时间长,村民的房屋建设密集,柴草连片堆放在院内。柴草垛与房屋毗连且柴草数量大给火灾多发创造了条件。当地大部分村民日常生火做饭仍以柴草为主,特别是北方冬季采暖期长,使用烧柴暖炕和生明火取暖十分普遍,

45、极易引发火灾。同时农村使用和储存汽油、柴油等易燃易爆物品的家庭越来越多,农民群众缺乏消防安全常识,使得在储存、使用、运输过程中极易引发火灾。3.3 文化因素我国农村存在着许多独具特色的风俗文化传统。在这些风俗中,一些涉及用火的风俗(包括一些带宗教或迷信色彩的),却往往由于农民群众缺乏消防安全意识成为引发火灾的原因。例如焚烧纸钱及其它冥器、敬神拜佛时烧香燃烛、张灯结彩过灯节、燃放烟火爆竹等,对农村火灾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1)焚烧纸钱及冥器引发火灾。纸钱,是办丧事或清明节扫墓时,为死者或鬼神焚烧的铜钱形圆纸片、纸元宝等。焚烧纸钱和其它冥器,由于火星飘落或存有残火的灰烬复燃,容易使举办丧

46、事的住宅和坟墓所在的草地或山林起火成灾。(2)烧香燃烛引发火灾。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还存在着许多寺庙及其它供佛拜神的场所,尤其是在传统新年大多数农村家庭会在自家烧香燃烛。这些地方用火管理不善,极易造成火灾的发生。2004年2月15日,浙江海宁市黄婉振五丰村等周边农村部分老年村民在自行搭建的草棚内搞“忏悔堂”活动时,因焚烧锡纸引燃草棚起火成灾,造成40人死亡(3)花灯引发火灾。灯节又称元宵节,是赏灯时期。各地往往利用竹、木藤、麦秸及布、稠等材料制作形状各异的花灯。人们将花灯中的蜡烛点燃,悬挂在热闹的集市上供游人观赏。但是,在花灯齐放、人群拥挤的街市上,一旦蜡烛因风吹摇动引燃灯罩,或者花灯被人碰倒

47、、撞坏等意外发生时,就会迅速起火并且极易延烧至其它花灯。若火点在人群骚动之际未及时扑灭,则火势就会蔓延到悬挂花灯的房屋及附近建筑,从而酿成灾害。(4)燃放烟花爆竹引发火灾。我国燃放烟花爆竹的风俗由来已久,在节日或喜庆的日子等要燃放烟花爆竹来庆贺,但由此引发的火灾却时常发生。尽管在许多城市地区已经采取禁放、限放和制定燃放区域等措施,但在广大农村地区合理规划和引导燃放烟花爆竹的工作依然薄弱,或听之任之,或禁而不止。3.4 经济因素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农村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个体私营企业迅速增多,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是不同地区的消防安全形势也极大的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48、1)经济实力落后地区对消防的投入不足。目前,大多数农村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实力落后,县乡两级政府对农村消防工作投入不足,使得消防经费十分紧张。农村实行费改税后,有些地区甚至取消了原本捉襟见肘的消防经费。由于没有优惠政策,各类民办消防组织也面临着经费短缺、人员流失等问题。长期以来消防经费的投入不足,使得农村无力规划和建设消防基础设施,无力组建灭火队伍和购置器材装备,农村防控火灾的能力十分薄弱。(2)为追求高利润,大量乡镇、私营企业忽略安全进行生产。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村镇产业结构已呈多元化发展趋势,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给农村消防工作带来了新的影响12。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大量分布

49、在农村乡镇和城乡结合部,并且普遍规模偏小,条件简陋、管理落后,火灾发生几率大。组建和管理这些企业大多是农民群众,他们普遍缺乏安全的管理理念。尤其是在广东、福建、浙江等经济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农村,生产厂家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忽视安全生产这一重要环节,大量存在住宿与生产、储存、经营合用场所。由于这类场所生产条件简陋,缺乏基本的消防设施,疏散逃生条件差,消防安全管理薄弱,火灾隐患大量存在,极易引发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3.5 小结农村消防工作受到了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但各种因素的影响方面和程度却不同。地域因素影响着农村的建筑布局、建筑材料、道路设施和消防水源方面;文化因素影响着村民生活习惯和

50、民族风俗中的用火用电;经济因素影响着农村地区的消防投入和村民的生产方式。农村消防工作基础薄弱,尽管有地域、文化和经济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但作为主观方面的人员因素却始终穿插在客观因素之中,并和客观因素一同作用于事物之中。农村消防工作的许多环节固然存在不可避免的客观因素影响,但只要政府管理人员、职能部门和农民群众主观努力,把各方面的力量凝聚到一起,就能够将问题解决、损失减小。4 从发挥群众作用入手加强农村消防工作的措施从以上对农村消防工作现状和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农村地区消防安全环境薄弱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善,许多地区的火灾损失依然十分严重。要想进一步加强农村消防工作,很重要的一方面是调动农

51、民群众参与消防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消防安全意识,打牢群防群治的群众基础。根据当前农村消防工作的现状,结合以上对农村消防工作的影响因素分析,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农民群众对消防工作的认识程度和参与的积极性,建立健全农村消防群防群治网络。4.1 建立群众参与制度,保障资金落实4.1.1 加强领导,建立群众参与制度新消防法提出的“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原则为建立社会化的消防网络指明了方向。在农村建立社会化的消防网络时,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应健全消防安全责任体系,完善消防管理制度和措施,加强同农民群众的联系。在日常的消防工作中,不能只发个文件、提个口号进行消极应对

52、。在措施上,县、乡镇政府和派出所建立与村委会和农民群众互动的制度,定期听取汇报,解决农民群众在参与消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消防工作制度和奖惩措施,明确村民的权利、义务,让农民群众认识到参与消防工作的重要性,自觉按照规章制度约束自己的行为。消防部门应定期研究本地区农村消防工作现状,积极向政府部门进言献策,发挥好参谋助手的作用。此外,乡镇、村在制度建设的过程中,还应着重加强有关预案的建设,提高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应急能力。例如乡镇、村制定火灾处置预案,能够有效地规范火灾报警、自救程序,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图4.1表述了乡镇、村火灾处置预案的有关内容。处置成员处置成员成员分工

53、处置程序处置原则火灾处置预案组 长:各乡镇、村的主官副组长:各乡镇、村主管消防的干部灭火组:村干部、民兵、群众若干名疏散组:村干部、民兵、群众若干名组 长:负责扑救火灾的组织和指挥,负责火情控制、对外求助和联系消防队副组长:负责组织人员疏散、财产抢救灭火组:协助组长对现场火情的控制和器材装备的供应疏散组:协助副组长疏散人员、抢救物资财产判断火情大小,迅速报警,由组长调度各组成员赶赴现场;大火及时向消防队报警灭火组到达现场后,利用器材装备救火、清理周围可燃物,或派人迎接消防车疏散组到达现场后,迅速抢救人员、疏散贵重财物火灭后,指派留守人员,协助群众清理现场统一指挥、快速响应小火自救、大火报警以人

54、为本、生命第一控制为主、减少损失图4.1 乡镇、村火灾处置预案4.1.2 多方筹集,保障资金落实农村消防工作的开展,需要大量资金的扶持。当前,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较之城市还有一定的差距,农民群众的收入也不高,这就需要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合理的筹集资金制度。在经费方面,应坚持以县、乡镇两级政府财政经费保障为主渠道,以社会受益单位经费筹集为补充,通过整合社会公共资源,保障多种形式消防队伍组建及运行。一方面,可以按照“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走社会办消防的路子,采取政府财政解决一部分、受益单位出资一部分,合理解决农村消防建设经费不足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采取村寨自筹或群众自愿集

55、资的办法,或出钱出物,或出人出力。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通过措施建立长效机制,落实好奖惩制度,如鼓励村民自创或改良装备节省投资、无偿参与消防工作,整治不响应号召、不落实防火公约的行为。4.2 强化消防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农村火灾的高发生率、高伤亡率,充分暴露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消防知识缺乏、自防自救能力差等问题。农民群众是农村建设的主要力量,提高他们的消防安全意识和素质,也是农村消防消防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抓好农村消防工作,关键要普及、提高农民群众的消防意识,让农民群众从不重视到重视,从不懂到懂,做到自我防范,才能有效的减少火灾等事故发生。4.2.1 开辟消防宣传

56、教育基地强化农村的消防宣传教育,必须充分发动社会各界的力量,从上到下,齐心协力抓落实。在宣传的过程中,应贯彻“以人为本”的宣传教育理念,注重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作用,多角度、多层次打造互动式消防宣传阵地。4.2.1.1 依托消防站建立消防宣传教育基地公安消防机构具有资料齐全、设施完备的宣传优势,应当贯彻“请进来”的宣传理念,充分利用好消防站这一宣传平台,进一步加大宣传深度13。公安消防机构可每年分批次将乡镇、村和企业的消防安全员请进来,通过实地观摩、培训技能、图片影片等宣传方式,提高这类人员的消防责任意识和防灭火技能;将乡镇、村干部和派出所民警请进来讲解消防监督的各种知识、火灾等灾害的处置程序等

57、,增强他们在消防工作中的知识储备和管理能力。4.2.1.2 依托中小学建立消防宣传教育基地乡镇政府和消防机构可定期在各乡镇中、小学校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消防安全知识讲座和灭火演练,消防官兵结合模拟现场,耐心细致地向师生讲解学校防火常识、学生宿舍防火常识、自防自救常识、各种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等消防安全知识。同时,组织师生进行灭火器的使用、逃生疏散等实战演练,教会他们逃生、疏散和报警的技能。此外,还可以把广大农村教师、中小学生作为传播消防知识的骨干力量,坚持消防教育从娃娃抓起这一做法,积极与教育部门联系,把消防安全教育作为安全教育学习的重要内容。消防部门也可从教师中聘请消防宣传员,定期给学生发放宣传

58、资料,让其带回家给家庭及邻里上好“消防课”,延伸培训链条,扩大宣传效果。4.2.2 多措并举,营造宣传氛围营造浓厚的消防宣传氛围,不仅能够使得宣传的效果加深、范围扩大,而且能够有效地凝聚农民群众的思想意识。在宣传的过程中,要多动脑筋、想办法,不断创新宣传模式。政府和职能部门可利用村镇街道、公路、村民活动中心、村支部园地等场所,通过出黑板报、悬挂消防宣传标语、发放宣传资料、播放电影等方式,进行“文、字、影、音、屏”的互动宣传,大造声势,向广大村民宣传消防法律法规,普及防火、灭火和自救逃生等知识。通过举办消防主题文艺演出,将枯燥的消防知识搬上舞台,以相声、小品、快板为载体,让广大人民群众在享受快乐

59、的过程中接受消防安全教育,提高消防意识。在人口较为集中的乡镇、村庄设立流动消防宣传站,把消防宣传车开进乡镇、把消防宣传图板摆进农村,用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的违章行为和火灾案例警示群众,用客观生动的漫画普及消防知识,教育群众。通过这一系列贴近农民群众实际的宣传手段,可以增强消防宣传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促进和提高农民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4.3 引导村民科学用火用电,消除火灾隐患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存在许多不合理的用火用电方式和涉及用火的风俗(包括一些带宗教或迷信色彩的),村民又缺乏必要的防范意识,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火灾事故。因此,必须在措施上加强对村民正确用火用电的管理,引导他们在生产生活中采

60、取正确合理的用火用电方式。4.3.1 移风易俗,加强用火管理受地理、历史、教育程度等客观条件制约,传统的农村文化和乡村风俗中,有不少带火的活动,如在家中大摆“香堂”、邀请“巫婆”烧香降妖除魔;在清明节、冬至、新年等日子里上坟或在家祭祖,一般都要烧香点烛、焚化锡箔纸钱,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火灾。村委会应选准时机开展安全教育,倡导文明新风,采取措施防范火灾。当前,不少地方的村民依然沿袭着在房内使用柴草生火做饭、取暖和在院内以及房前屋后堆放柴草的习惯。部分村民至今还在用“柴火灶”、“烧吊锅”等传统的生火用火方式。这些落后的用火方式和习惯存在着诸多火灾隐患,极易引发火灾事故。村委会在发挥管理作用的过程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