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基础理论社区中医培训课件_第1页
中医药基础理论社区中医培训课件_第2页
中医药基础理论社区中医培训课件_第3页
中医药基础理论社区中医培训课件_第4页
中医药基础理论社区中医培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医药基础理论社区中医培训中医药基础理论社区中医培训中医药基础理论社区中医培训 1 中医学的概念 2 中医理论的主要内容 3 中医理论的主要特点 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 4 中药治病2020/11/32中医药基础理论社区中医培训中医药基础理论社区中医培训中医药基 1 中医学的概念 2 中医理论的主要内容 3 中医理论的主要特点 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 4 中药治病2020/11/32 1 中医学的概念2020/11/32 什么是中医学?2020/11/33 什么是中医学?2020/11/33 什么是中医学? 中 医 学(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TCM ) 是在中国

2、产生的, 经过数千年发展而形成的, 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 丰富的养生、治疗手段的 一门传统医学。 2020/11/34 什么是中医学? 中中医学理论体系主要内容?科学方法论气、阴阳、五行指导思想 整体观念核心内容 脏腑经络诊疗特点 辨证论治2020/11/35中医学理论体系主要内容?科学方法论气、阴阳、五行2020 对阴阳的三种认识:古人认识世界方式: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原义阳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引申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内外,运动状态的躁动和宁静等 。延展阴阳是一种客观规律:古人对自然界和人体中普遍存在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一种规律的认识。2020/11/36 对阴阳的三种

3、认识:2020/11/36主要内容 阴阳五行阴阳对立互根消长转化 互藏2020/11/37主要内容 阴阳五行阴阳对立互根消长转化 日月2020/11/38日月2020/11/38昼夜2020/11/39昼夜2020/11/39热寒2020/11/310热寒2020/11/310火水2020/11/311火水2020/11/311动静2020/11/312动静2020/11/312 从空间结构划分阴阳阳 外 上 后左 体表外侧腰背 六腑 心肺 阴 内下前右体内内侧胸腹五脏肝脾肾2020/11/313 从空间结构划分阴阳外 上 后左 体表腰背 六腑 心肺 内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阳 阴2020/11

4、/314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阳 阴2020/11/314 (一)阴阳在诊断上的应用阳盛阴弱阴盛阳弱颜色红、紫白、青声音高亢宏亮低微无力 症状体热、失眠 体寒、嗜睡 情绪烦燥,易怒抑郁,懒言病变部位 表、外、上 里、内、下 其它2020/11/315 (一)阴阳在诊断上的应用阳盛阴弱阴盛阳弱颜色红、紫白、失眠症的阴阳思考2020/11/3162020/11/316 意识,属阳 身体,属阴2020/11/317 意识,属阳2020/11/317 醒,阳出于阴 睡,阳入于阴2020/11/318 醒,阳出于阴2020/11/318 失眠,阳不入阴 多梦,阳不完全入阴2020/11/319 失眠,阳不

5、入阴2020/11/319 嗜睡,阳不出阴 困倦,阳不完全出阴2020/11/320 嗜睡,阳不出阴2020/11/320(二)阴阳在调理上的应用2020/11/321(二)阴阳在调理上的应用2020/11/321 1、发病方面:疾病发生的基本环节就是“阴阳失调”即体内阴阳任何一方偏盛或偏衰。 例如,根据阴阳消长的道理,阴盛之病症(如寒痰阻肺)常常引起阳衰,而出现怕冷、手足凉、面色苍白、舌质淡、脉弱等阳气不足之症状;阴虚的病症(如心阴不足)往往引起阳亢,而可出现烦躁、失眠、口干、舌红、脉细数等阳亢的病状。2020/11/322 2020/11/322 2、辨证方面:首先要辨别“阴阳”,这是辨证

6、根本。内经说:“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例如:发热口渴、喜饮冷水、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等属於阳证;怕冷、口淡、喜热饮、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大便溏泄、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迟等属於阴证。外科疮疡局部发红、灼热、肿胀、发展迅速、易溃易愈、溃後脓稠者为阳证;反之,不红不热、平塌陷下,发展缓慢,脓液清稀者为阴证。 2020/11/323 2、辨证方面:首先要辨别“阴阳”,这是辨证根本。内经 3、治疗和用药方面:根据阴阳偏盛或偏衰情况确立治疗原则。 如阴不足要滋阴,阳不足要温阳。又如中医认为“阳盛则热、阴盛则寒”、“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实之,实者虚之”;故阳偏盛要清热,阴偏盛要

7、祛寒,以此来调整阴阳的相互关系,恢复阴阳的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020/11/324 2020/11/324五行2020/11/325五行2020/11/325五行中的这个行,不是走路的意思,是代表运动;金不是黄金,是坚固和凝固的意思;木代表生的功能和根源;五行中,中国字“生”就是一个很好的对木的解释。“生”是一个象形字,下面是一个“土”字,上面代表破土生发出来的一个枝一片叶;水代表流动,具有循环和周流的意思;火代表热能;土代表地球本身,所以土在五行的方位上居中。五行的基本内容 2020/11/326五行中的这个行,不是走路的意思,是代表运动;五行的基本内容 木曰曲直 所谓“曲直”,是

8、形容树木的生长形态特征,主干挺直向上生发,树枝曲折向外舒展,故引申为木有升发、生长、条达、舒畅,曲直刚柔于一身等特性2020/11/327 木曰曲直2020/11/3272020/11/3282020/11/328 火曰炎上 所谓“炎上”,是说火在燃烧时,能发光放热,火焰蒸腾上升,光热四散于外,故火有发热、温暖、光明、向上的特性,进而引申为凡具有温热、升腾、温通、昌盛、繁茂等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均可归属于火2020/11/329 火曰炎上2020/11/3292020/11/3302020/11/330土爰稼穑 所谓 “稼穑”,是指庄稼的播种与收获,即所谓“春种曰稼,秋收曰穑”。引申为凡具有生化

9、、承载、受纳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2020/11/331土爰稼穑2020/11/3312020/11/3322020/11/332金曰从革 所谓“从革”,顺从和变革。引申为凡具有沉降、肃杀、收敛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2020/11/333金曰从革2020/11/3332020/11/3342020/11/334水曰润下 所谓“润下”,是指水有滋润寒凉、柔顺、流动趋下的特性,进而引申为凡具有寒凉、滋润、向下、闭藏等特性的事物和现象,均可归属于水2020/11/335水曰润下2020/11/3352020/11/3362020/11/336 五行之气在自然界对应着生长化收藏2020

10、/11/337 五行 五行之气在人体对应着生长壮老已2020/11/338 五行之气在2020/11/3392020/11/339五行归类表五行自 然 界 五色五音五味五化五气五方五季木青角酸生风东春火赤徵苦长暑南夏土黄宫甘化湿中长夏金白商辛收燥西秋水黑羽咸藏寒北冬2020/11/340五行归类表五自 然 界 五色五音五味五化五气五方五行归类表五行人 体 五脏 五腑 五官 五体 五志 五声 五液 木肝 胆 目 筋 怒 呼 泪 火心 小肠 舌 脉 喜 笑 汗 土脾 胃 口 肉 思 歌 涎 金肺 大肠 鼻 皮 悲 哭 涕水肾 膀胱 耳 骨 恐 呻 唾 2020/11/341五行归类表五行人 体 五

11、脏 五腑 五官 五五行归类表自然界五行人体五味五色五音五化五气五方五季五脏六腑五官五体七情五声五华酸青角生风东春木肝胆目筋怒呼爪苦赤徵长暑南夏火心小肠舌脉喜笑面甘黄宫化湿中长夏土脾胃口肉思歌唇辛白商收燥西秋金肺大肠鼻皮悲忧哭毛咸黑羽藏寒北冬水肾膀胱耳骨惊恐呻发2020/11/342五行归类表自然界五人体五五五五五五五五六五五七五五酸青角生面见青色,喜食酸味,为肝病面见赤色,口中味苦,为心病 面见黄色,口中粘腻,为脾虚 2020/11/343面见青色,喜食酸味,为肝病2020/11/343核心内容-脏腑学说2020/11/344核心内容-脏腑学说2020/11/344脏腑2020/11/345脏

12、腑2020/11/345“藏”与脏器的区别 是西医学的一个形态学概念,是指机体内外 的器官而言。属一个纯形态学的或实体性的 结构,而其功能是通过直接对该器官的解剖 分析而获得。 是中医学特有的概念。中医学的整体观察和 “以象测藏”的认识方法,决定了“藏”的结构 是在形态性结构框架的基础上赋予了功能性 结构的成分而形成的形态功能合一性结构。 藏脏器2020/11/346“藏”与脏器的区别 是中医学特有的概念。中医学的整体观察和 (一)、五脏六腑奇恒之腑 五 脏心肝脾肺肾(心包) 六 腑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 奇恒之腑骨髓胆脉脑女子胞藏象学说的内容2020/11/347(一)、五脏六腑奇恒之腑 五

13、脏心肝脾肺肾(心包) 六 (二)、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的生理功能特点脏 腑形 态 结 构功 能 特 点五 脏实体性脏器藏精气而不泻 满而不能实六 腑中空有腔性脏器传化物而不藏 实而不能满奇恒之腑中空有腔性脏器藏精气而不泻2020/11/348(二)、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的生理功能特点脏 腑形 态 结 心主要功能 主血脉 藏神 (为生之本、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 联属功能 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 在志为喜, 在液为汗,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为表里。 2020/11/349 心包(心包络)围护于心脏外的包膜其经脉络三焦,与三焦表里相合,属火。为何称五脏六腑? 因为心包附属于心。心

14、包的生理功能对心脏起保护作用2020/11/350心包(心包络)围护于心脏外的包膜2020/11/350 肺主要功能 主气司呼吸 主宣降 主通调水道 朝百脉、主治节 (为相傅之官) 联属功能 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 在志为悲忧, 在液为涕,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为表里。 2020/11/351 脾主要功能 主运化 主升清 主统血 (为后天之本) 联属功能 脾在体合肉、其华在唇,开窍于口, 在志为思, 在液为涎,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为表里。 2020/11/352 肝主要功能 主疏泄 主藏血 (为刚脏、将军之官、体阴而用阳) 联属功能 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 在志为怒

15、, 在液为泪,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为表里。 2020/11/353 肾主要功能 藏精,主生殖生长发育 主水 肾主纳气 (为阴阳之脏、作强之官、封藏之本) 联属功能 肾在体合骨、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二阴, 在志为恐, 在液为唾,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为表里。 2020/11/354 寅时气血注于肺,卯时大肠辰时胃, 已脾午心未小肠,膀胱申注酉肾注, 戊时心包亥三焦,子胆丑肝各定位。 子时 23:001:00 胆经 丑时 1:003:00 肝经 寅时 3:005:00 肺经 卯时 5:007:00 大肠经 辰时 7:009:00 胃经 巳时 9:0011:00 脾经 午时11:0013:0

16、0心经未时 13:0015:00 小肠 申时 15:0017:00 膀胱经 酉时 17:0019:00 肾经 戌时 19:0021:00 心包经 亥时 21:0023:00 三焦经2020/11/355寅时气血注于肺,卯时大肠辰时胃, 已脾午心未小肠,膀胱申注酉 二、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人与环境有密切的联系 2020/11/356 二、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 人体是(一)整体观念1.人体是有机的整体2020/11/357(一)整体观念1.人体是有机的整体2020/11/357组织结构上五脏经络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胆,小肠,胃,大

17、肠, 膀胱,三焦肝心脾肺肾目舌口鼻耳筋脉肉皮骨双眼,双耳,鼻孔,口,前后二阴2020/11/358组织结构上五脏经络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胆,小肠,胃,大肠,肝 心 脾 肺 肾胆 小肠 胃 大肠 膀胱目 舌 口 鼻 耳筋 脉 肉 皮 骨脏腑五官五体2020/11/359肝 心 脾 肺 在生理方面 人体血液正常运行心主血脉肺朝百脉脾主统血肝主藏血2020/11/360在生理方面 人体血液正常运行心主血脉肺朝百脉脾主统血肝主藏病理状态下内脏病变五官形体色脉肝火上炎见面红目赤 肝血不足见视力减退心火亢盛见口舌生疮 肾气亏虚见耳鸣耳聋足厥阴肝经2020/11/361病理状态下内脏病变五官肝火上炎见面红目

18、赤 肝血不足见视力诊治疾病时外在病变内在脏腑暴发火眼 雀 目口舌生疮耳鸣耳聋清泻肝火补肝养血清泻心火补益肾气传染性结膜炎夜盲症2020/11/362诊治疾病时外在病变内在脏腑暴发火眼清泻肝火传染性结膜炎夜盲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2.人与外界环境的统一2020/11/363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2.人与外界环境的统一2020/11/3季节气候春夏温热,阳气升发,人体腠理开泄而汗出,脉多浮大秋冬寒凉,阳气收藏,人体腠理密闭而少汗,脉多沉小 昼夜晨昏“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 素问生气通天论地理环境南方多湿热 人体腠理多疏松北方多燥寒 人体腠理多致密2.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

19、2020/11/364季节气候昼夜晨昏地理环境2.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2020/11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社会特征政治经济、文化经济 社会安全人的精神较好,生活有规律,抗病力较强 社会动乱人的精神较差,生活无规律,抗病力下降人群特征年龄、性别、婚姻、 风俗、宗教、信仰生活行为方式2020/11/365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社会特征政治经济、文化经济2020/(二)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2020/11/366(二)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2020/11/366病疾病,概括了某一种疾病发生发展及其变化全过程的规律。 症症状,是单一的临床表现,它表现于疾病的任何阶段,是辨病辨

20、证的基本依据。2020/11/367病疾病,概括了某一种疾病发生发展及其变化全过程的规律。20证证候,是指疾病在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它包括疾病的原因(如风寒、风热、瘀血、痰饮等)疾病的部位(如表、里、某脏、某腑、某条经络等)疾病的性质(如寒、热等)邪正关系(如虚、实等)反映了疾病发展过程中,该阶段病理变化的全面情况。2020/11/368证证候,是指疾病在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它包括20例:风热表证 病位:表浅 表浅 病因:外感风热邪气 外感风寒邪气 病性:热证 寒证邪正关系: 邪气亢盛、正气不虚,都属于实证风寒表证2020/11/369例:风热表证 病位:表浅 “病”、“证

21、”、“症”的关系“症”是“证”和“病”的辨别和判断依据每一种“病” 和“证”都有特定的症状同一种“病” 可有几种不同的“证”同一种“证”也常出现于不同的“病”中 2020/11/370“病”、“证”、“症”的关系“症”是“证”和“病”的辨别和疾 病证候1证候2证候n症状2-1症状2-2症状2-n症状1-1症状1-2症状1-n症状n-1症状n-2症状n-n2020/11/371疾 病证候1证候2证候n症状2-1症状2-2症状2-n症状所以同一“证”(风热证)分别出现于感冒、头痛、咳嗽三种病中而同一种“感冒”病,有时会表现为 “风寒证”,所以“感冒”病则有“风热证”、“风寒证”的不同病例1:恶寒发

22、热,咽痛,口干口渴,舌红,苔黄,脉数病名:感冒证型:风热证病例2:头痛剧烈伴恶寒发热,口干口渴,咽痛,舌红,苔黄、脉数病名:头痛 证型:风热证病例3:咳嗽剧烈痰黄伴恶寒发热,口干口渴,咽痛,舌红,苔黄、脉数 病名:咳嗽 证型:风热证2020/11/372病例1:恶寒发热,咽痛,口干口渴,舌红,苔黄,脉数病例2:头 辨 证分析综合概括判断证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邪正之间的关系四诊症状体征2020/11/373 辨 证分析综合概括判断证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邪正之间的关系 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 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方法和手段论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 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2020/11/374 论治是根据辨证的

23、结果2020/11/374感冒风寒风热辛温解表辛凉解表麻黄汤银翘散恶寒重发热轻,无汗或少汗鼻流清涕,苔薄白,脉浮紧恶寒轻发热重,汗多口渴,咽痛,鼻流浊涕,苔薄黄,脉浮数2020/11/375感冒风寒风热辛温解表辛凉解表麻黄汤银翘散恶寒重发热轻,无汗或辨证论治不同于一般的“对症治疗”不同于现代医学的“辨病治疗”是既辨病又辨证重点着眼于 的分辨证2020/11/376辨证论治证2020/11/376病治异同在辨证论治的原则指导下 临床治疗时必须理解 “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2020/11/377病治异同在辨证论治的原则指导下2020/11/377同病异治 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

24、地区以及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不同,因而采用不同治法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2020/11/378同病异治 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例:同一种疾病,季节不同,证治各异 以感冒为例冬季以风寒表实证为主表现为鼻流清涕,咳嗽痰稀,恶寒重而发热轻,无汗,苔薄白,脉浮紧治以辛温解表、宣肺散寒的葱豉汤、荆防败毒散为主夏季感冒则常兼暑湿表现为鼻流浊涕,咳嗽痰粘,身热不扬,汗出不畅,口渴尿赤,苔黄腻,脉濡数治须清暑祛湿解表,用新加香薷饮、藿香正气散之类秋季感冒,燥邪居多除一般感冒症状外,还可见到鼻咽干燥,干咳无痰,口干舌红等肺燥阴伤之症治宜疏风清燥,养阴润肺,用杏苏散、桑杏

25、汤化裁 2020/11/379例:同一种疾病,季节不同,证治各异 以感冒为例202异病同治 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因而采用同一方法治疗2020/11/380异病同治 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子宫下垂升提中气 补中益气汤中气下陷异病同治胃下垂脱肛2020/11/381子宫下垂升提中气 补中益气汤中气下陷异病同治胃下垂脱肛20中药治病之矛中药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起来的;中药的来源以植物性药材居多,使用也最普遍,所以古来相沿把药学称为“本草”;随着西方医药学在我国的传播,本草学遂逐渐改称为“中药学” 。2020/11/382中药治病之矛中药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