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浮导管临床应用培训课件_第1页
漂浮导管临床应用培训课件_第2页
漂浮导管临床应用培训课件_第3页
漂浮导管临床应用培训课件_第4页
漂浮导管临床应用培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漂浮导管临床应用漂浮导管临床应用心泵(排量)大、小循环前、后(容量)负荷腔室与压力梯度肺动脉-肺循环-左心房电传导-肌活动组织消耗汇总站漂浮导管临床应用2心泵(排量)漂浮导管临床应用2漂气囊漂浮导管的临床应用漂浮导管临床应用3漂气囊漂浮导管的临床应用漂浮导管临床应用3漂浮导管的由来Swan-Ganz漂浮导管临床应用4漂浮导管的由来Swan-Ganz漂浮导管临床应用4HISTORYFlow Directed Double Lumen Catheter*1971Thermodilution PA Catheter*1972Triple Lumen PA Catheter*Pediatric Cat

2、heterCardiac Output Computer*1973Bi-polar Pacing Catheter*1974Fiberoptic Monitoring Catheter*1977Four Lumen TD Catheter1978Pacing TD*1981VIP Catheter*S-Tip Catheter*Heparin Coated TD Catheter*First in Industry1983 Thromboshield Heparin Coating1984Oximetry TD Catheter*1985Paceport Catheter*Chandler V

3、-Pacing Probe*Sat-I Oximetry Catheter1989REF Volumetric TD Catheter*1990Sat-2 Oximetry Catheter1991REF-OX Catheter*1992REF Electrode-Free Volumetric TD Catheter1993Vigilance and IntelliCath CCO Pulmonary Artery Catheter*CCOmbo Combination Catheter*2000 CCOmbo Volumetric Catheter * 漂浮导管临床应用5HISTORYFl

4、ow Directed Double L气囊漂浮导管(balloon flotation catheter)70年代发明诸多的革新与改进,甚至变型基本用途依然如旧(心功能或血流动力学的监测)正是由于这种卓越的贡献, Swan-Ganz 导管几乎成为了所有气囊漂浮导管的代名词,尽管它们不尽相同。漂浮导管临床应用6气囊漂浮导管(balloon flotation cathe导管结构简介早期的气囊漂浮导管有三个内腔,简称三腔管两个腔为中空的管道 分别在导管顶端和距顶端20-30cm(7F)或15cm(5F)处开孔;一个腔为充气管道 与近顶端处的气囊相通。 充气的气囊使导管的远端完全包裹,从而减轻或避

5、免 导管远端碰撞右室壁引起室性心律失常。20cm(7F)漂浮导管临床应用7导管结构简介早期的气囊漂浮导管有三个内腔,简称三腔管20cm三个管道相互隔离并分别于导管尾端形成三个分支以成人用导管为例气囊漂浮导管外径一般为7F,长约110cm从导管远端开口处开始,每1cm有一刻度每隔10cm有与长度数相应的黑色环形标记导管远端10cm形成一向左弯曲的 “J” 弧形,便于导管容易通过右心室而进入肺动脉当气囊漂浮导管远端位于肺动脉时,尾端标明“CVP”的管腔远端开口一般位于右心房部位漂浮导管临床应用8三个管道相互隔离并分别于导管尾端形成三个分支漂浮导管临床应用漂浮肺动脉导管(PAC) 1970年具有随血

6、流漂移特点的爱德华Swan-ganz双腔肺动脉导管问世后一年,具有热稀释功能PA导管便用于临床,使临床医师能够获得其他常规临床评估所得不到的血流动力学数据。例如心内压,心排量,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以及相关血流动力学参数(如外周血管阻力和肺循环阻力)。漂浮导管临床应用9漂浮肺动脉导管(PAC) 1970年具有随血流漂移特点的爱德热稀释右心房压右心室压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冷水注射漂浮导管临床应用10热稀释右心房压右心室压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冷水注射漂浮导管 正常置管全程波形漂浮导管临床应用11 正常置管全程波形漂浮导管临床应用11置管技术置管位置:右颈内静脉(常用)右锁骨下静脉左锁骨下静脉股静脉

7、肘正中静脉易于定位易于穿刺提供了进入上腔静脉的最直接通路漂浮导管临床应用12置管技术置管位置:易于定位漂浮导管临床应用12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布置足够范围的无菌操作台面;准备和检查漂浮导管: 管腔冲洗与排气: 检查气囊的完整性: 连接测压装置: 放空气囊, 收入保护套内待用。3.确定导管进入的部位:4.置入导管鞘: 按照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及置 管方法置入与所用气囊漂浮导 管配套的导管鞘。5.判断导管进入深度 此目的除检查导管是否通畅外,还具有使管腔肝素化防止血液凝固堵塞或空气进入血循环。一般可用肝素生理盐水冲洗管腔,然后严密关闭三通接头,以保证空气绝对不能进入管腔; 许多类型的气囊漂浮导管出厂时便

8、将导管远端放置于一个带导管的透明塑料杯中,其目的除保护气囊外,还可收集导管排气过程的冲洗液。此时,利用导管所配专用注射器向球囊内注入l1.5ml气体,看球囊是否充气,有无偏心等,并通过塑料杯中液体查看是否漏气(如未配塑料保护杯者,应将导管置入无菌生理盐水中,观察其完整性); 置放漂浮导管的目的是将其远端送达肺动脉,为便于及时而准确地判断位置,置放前务必与压力传感器及测压装置和监护仪连接并调零完毕,以便操作过程中观察; 气囊漂浮导管必须选择合适口径的外周静脉穿刺并置入专用导管引导鞘,再通过此鞘送达中心静脉乃至右心房,操作者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导管鞘置入部位。选择不同的外周浅表静脉穿刺时,其经导管尖

9、端插至右心房所需要送入导管的长度不尽相同(见下表)。漂浮导管临床应用13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布置足够范围的无菌操作台面; 此目的置入导管的距离(cm)位 置距上腔静脉/右房交界的距离距肺动脉的距离颈内静脉15-2040-55锁骨下静脉10-1535-50股静脉3060右肘窝4070左肘窝5080漂浮导管临床应用14置入导管的距离(cm)位 置距上腔静脉/距肺动脉的距离全身循环系统示意图肺循环示意图漂浮导管临床应用15全身循环系统示意图肺循环示意图漂浮导管临床应用15冷水注射热稀释右心房压右心室压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漂浮导管临床应用16冷水注射热稀释右心房压右心室压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漂浮导管

10、正常置管全程波形-17mmHg平均4mmHg平均 612mmHg收缩压 525mmHg舒张压 08mmHg平均压 1020mmHg收缩压 525mmHg舒张压 08mmHg漂浮导管临床应用17正常置管全程波形-17mmHg平均 612mmHg收当导管达到楔压部位后,按照上述判断方法,交替进行充气和放气,确定保持适当充气量时才获得楔状压波形的导管位置,并记录导管深度。导管鞘可保留在血管内(若过深则可稍退出),经其侧管连接输液装置,妥善固定导管鞘和漂浮导管,漂浮导管暴露在导管鞘外的部分应利用塑料保护套包裹,并覆盖消毒敷料,确保随时按需要进退导管时不被污染。当较长时间内不测定肺毛细血管楔状压时,建议

11、将导管适当退至肺动脉主干为宜,避免导管移动后嵌入肺动脉小分支后造成堵塞而引起肺梗死。导管留置期间的管理漂浮导管临床应用18当导管达到楔压部位后,按照上述判断方法,交替进行充气和放气,导管留置时间依病情而定,一般14 d。在导管保留期间,导管心房孔与肺动脉孔要用含肝素的液体缓慢持续点滴,以防导管内凝血。每次测定肺楔嵌压后务必立即放气,以防肺血管受损或肺梗塞。导管保留期间可酌情使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漂浮导管临床应用19导管留置时间依病情而定,一般14 d。漂浮导管临床应用19动脉导管安全使用指南 置管:完全充盈气囊使导管顶端变圆,减少置管过程对心脏的刺激,也帮助导管在肺动脉正确定位。楔压:应该在几

12、乎完全充盈气囊时获得楔压曲线。如果容积少于1.25-1.5cc,应该重新定位导管。球囊完全充盈球囊未完全充盈漂浮导管临床应用20动脉导管安全使用指南 置管:完全充盈气囊使导管顶端变圆,减少1)保持导管顶端位于肺动脉主干中央 置管过程中完全充盈气囊 (1.5ml),将导管推进到肺动脉楔压的位置。放松气囊。减少屈曲在心室或心房中的导管长度,缓慢回拉1-2 cm。不要将导管置入过深,导管顶端应该位于肺门处。气囊放松时,导管会继续漂向外周,因此将导管定位在肺动脉主干非常重要。始终要将导管保持在这样一个位置:完全或接近完全充盈(1.0 -1.5ml)气囊时,可以看到楔压曲线;放松气囊后,则为肺动脉压波形

13、。漂浮导管临床应用211)保持导管顶端位于肺动脉主干中央 置管过程中完全充盈气囊 2)预防导管远端向肺外周血管床漂移 减少置管过程中导管在心房或心室中屈曲,从而减少进一步的外周漂移。持续监测导管远端压力,以免放松气囊的导管楔住(会导致肺梗塞)。每天通过 X光检查导管位置。如果发生漂移,将其拉回中心位置,注意不要污染置管的地方。体外循环时,导管自行向外周漂移。应该考虑在体外循环前将导管拉出3-5cm 以减少漂移,并避免体外循环后导管持续楔住。体外结束后,导管需要重新定位。检查气囊充盈后的肺动脉压力曲线。漂浮导管临床应用222)预防导管远端向肺外周血管床漂移 减少置管过程中导管在心房3)充盈球囊时

14、特别注意 如果“楔压”在气囊充盈容积少于 1.0ml时获得,将导管回拉到充盈1.0-1.5ml时获得楔压波形。 充盈气囊前检查远端压力波形。如果波形受抑制或者扭曲,不要充盈气囊,导管可能已经楔住。检查导管位置。 重新充盈气囊记录楔压时,在持续监测肺动脉压力波形同时缓慢充气(空气或CO2),一旦出现肺动脉楔压,立即停止充气。拿掉注射器让气囊放松再重新接上注射器。永远不要在气体可能进入动脉循环的地方使用空气。永远不要过度充盈气囊超过导管末端标记的容积(1.5ml)。使用导管自带的限容注射器。 不要用液体充盈气囊,因可能无法完全回抽,影响气囊松弛 将注射器接在导管的气囊腔,以免不当心将液体注入气囊。

15、 漂浮导管临床应用233)充盈球囊时特别注意 如果“楔压”在气囊充盈容积少于 1.4)在必要时才测肺动脉“阻塞”楔压 肺动脉舒张压(PAD)和肺动脉楔压(PAW)相近时,楔住气囊就没有必要;只要病人的心率、血压、心排血量和临床情况保持稳定,可利用PAD代替PAW。但在肺动静脉张力改变时(比如败血症、急性呼吸衰竭、休克),PAD与PAW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就有必要测量PAW。 尽量缩短“楔住”的时间(两次呼吸或10-15秒),尤其是病人有肺动脉高压时。 避免过长时间的楔压操作,如果有困难,放弃监测楔压。 气囊楔在肺动脉时不要冲导管。 漂浮导管临床应用244)在必要时才测肺动脉“阻塞”楔压 肺动

16、脉舒张压(PAD)和血流动力学监测的目的漂浮导管临床应用25血流动力学监测的目的漂浮导管临床应用25从Swan-Ganz导管可获得什么?直接指标 右室舒张末容积(EDV) New! 右室射血分数(RVEF) New! 右室收缩末容积(ESV) New! 右心房压力(RAP) 肺动脉压力(PAP) 肺动脉嵌入压力(PCWP) 心输出量(CO) 心脏指数(CI) 每搏量(SV) New! 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漂浮导管临床应用26从Swan-Ganz导管可获得什么?漂浮导管临床应用26直接测量参数 1)心率 2)收缩压/舒张压 3)右房压 4)肺动脉压 5)心排量 6)波形分析: 对右心房

17、压力的“a”和“v”波及PAW曲线进行分析 可以获得充盈压和疾病状态的有价值的信息 2.间接计算常数 从而获得重要的血流动力学的参数血流动力学检查的意义漂浮导管临床应用27直接测量参数血流动力学检查的意义漂浮导管临床应用27血流动力学参数的作用评估左心功能 (间接)评估肺部的状况评估右心功能评估氧运输/氧需求平衡评估测定的容积状况 (前负荷)衍生参数的应用漂浮导管临床应用28血流动力学参数的作用评估左心功能 (间接)漂浮导管临床应用2预防:早期鉴别高危病人 优化到组织细胞的氧运输诊断:血流动力学参数用于诊断管理:测定参数用于指导治疗 漂浮导管临床应用29预防:早期鉴别高危病人漂浮导管临床应用2

18、9血流动力学的目标危重病人的DO2和VO2关系颇受重视,临床监测上述血流动力学参数可以评估组织水平氧运输和氧需求间的平衡 用所得信息来最优化氧供以满足组织代谢的需要评价氧运输从而指导临床治疗和评价疗效漂浮导管临床应用30血流动力学的目标危重病人的DO2和VO2关系颇受重视,漂浮导Swan-Ganz导管的常见用途获得信息以助诊断得到干预和治疗措施的反馈信息持续监测患者生理状况采血样输液漂浮导管临床应用31Swan-Ganz导管的常见用途获得信息以助诊断漂浮导管临床Swan-Ganz导管的临床应用使用指征:测量危重病人的血流动力学状态提供右心或左心的压力信息心排血量情况SvO2,心内起搏评估左室容

19、积EF,CCO,CEDV监测.漂浮导管临床应用32Swan-Ganz导管的临床应用使用指征:漂浮导管临床应用3肺A导管使用指征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合并低血压或心源性休克机械性并发征或右心室梗塞充血性心衰肺动脉高压休克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围手术期心脏手术,高危周围血管手术(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主动脉手术,低危或高危神经手术外伤败血症或感染性休克氧超负荷SIRS,高危手术呼吸功能衰竭/ARDS,儿科患者漂浮导管临床应用33肺A导管使用指征心血管疾病漂浮导管临床应用33心脏患者的使用指征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且有以下几点左心室功能不全 LVEDP18mmHg LVEF75伴有以下高危因素的病人心脏瓣

20、膜病变肺动脉高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联合病变年龄65岁合并其他多系统疾病漂浮导管临床应用34心脏患者的使用指征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且有以下几点漂浮导正常血流动力学值位 置正常值(mmHg) 右心房右心房(RAP)-1- +7平均值(MRAP)4 右心室收缩压(RVSP)15-25舒张压(RVDP)0-8 肺动脉收缩压(PASP)15-25舒张压(PADP)8-15平均压(MPAP)10-20楔压(PAWP)6-12 左心房压(LAP)6-12漂浮导管临床应用35正常血流动力学值位 置正常值(mmHg) 并发症及其防治漂浮导管临床应用36并发症及其防治漂浮导管临床应用361、气囊破裂原因

21、: 多见于肺动脉高压病人或导管重复多次使用及气囊充气过多等情况;预防: 插管前仔细检查导管,应注意充气量不超过 1.5ml,充气速度不宜过快,尽可能不要多次使用。漂浮导管临床应用371、气囊破裂原因:漂浮导管临床应用372、肺栓塞原因: 漂浮导管在肺动脉中多次移动,气囊过度扩张等均可促使血栓形成并引起栓塞,或者由于导管直接堵塞造成;预防: 气囊应间断缓慢充气,充气量宜少,置管时间尽量缩短。对时间超过48h者,可预防性应用抗凝剂。对长时间不测定压力者,应及时将导管暂时退至上腔静脉内,必要时在置入导管。漂浮导管临床应用382、肺栓塞原因:漂浮导管临床应用383、局部感染及静脉炎原因: 消毒不严,无

22、菌操作技术不佳。预防: 严格消毒,注意无菌操作,定期更换敷料。置管时间尽量缩短,一旦发生感染,要积极应用抗生素治疗,必要时予以拔管。漂浮导管临床应用393、局部感染及静脉炎原因:漂浮导管临床应用39 4、心律失常原因: 导管前端接触到心肌壁或瓣膜。预防: 插入导管前可预防性地注入利多卡因50mg。在插管过程中出现心律失常时,应改变导管位置,同时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漂浮导管临床应用40 4、心律失常原因:漂浮导管临床应用40 5、导管扭曲打结原因: 导管软或插入过久所致。预防: 插管前应注意选择好导管,应避免心导管插入过长。发生扭曲时,应退出或调换导管,打结应将导管轻送轻抽使之松开。漂浮导管临床

23、应用41 5、导管扭曲打结原因:漂浮导管临床应用41 6、气胸在锁骨下静脉插管时,较易因误伤胸膜而致气胸;注意进针部位与针尖方向可预防发生。漂浮导管临床应用42 6、气胸在锁骨下静脉插管时,较易因误伤胸膜而致气胸;不漂二. 关于漂浮导管的争议漂浮导管临床应用43不漂二. 关于漂浮导管的争议漂浮导管临床应用43肺动脉导管(PA)临床应用30余年的历史为危重病人救治所带来的便利 充满:钟爱和欣赏 审视与置疑漂浮导管临床应用44肺动脉导管(PA)临床应用30余年的历史漂浮导管临床应用44大量的结果证实PAC监测对围术期病人的预后有明显的改善通过减少并发症而降低围术期发病率和死亡率缩短病人在ICU或住

24、院时间通过正确的液体治疗而减少血液制品的输注进而减少和并发症相关的治疗费用高危手术病人和创伤病人的围术期管理的重要手段漂浮导管临床应用45大量的结果证实PAC监测漂浮导管临床应用45对于围术期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影响存在争论在手术病人中的临床调查结果十分不一致许多临床医师认为危重病人的血流动力学异常的早期确定和治疗将改善预后但也有相当多的调查表明并非如此甚至有的调查结果还表明PAC对病情不利漂浮导管临床应用46对于围术期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影响存在争论漂浮导管临床应用46临床观察表明大手术后存活病人总是具有比非存活者更高的术后心排量和氧供。从而提示通过 PAC指导的目标性治疗用于危重手术病人以实现血流

25、动力学参数值的超正常化有利于存活。尽管这种治疗存在争论,但是使心脏指数和氧供达到高危手术病人存活所必须的水平已成为临床研究的重要内容。漂浮导管临床应用47临床观察表明大手术后存活病人总是具有比非存活者更高的术后心排2001年美国4059非心脏手术病人前瞻性研究PAC与心脏并发症放导管的病人较重, 经过校正后结果围手术期应用PAC住院时间长手术后心脏并发症的风险增加特别是心源性肺水肿说明PAC数据误判导致的伤害比导管本身严重 Polanczk CA, JAMA 2001, 286:309-314漂浮导管临床应用482001年美国4059非心脏手术病人漂浮导管临床应用48术前监测具有高风险的手术病

26、人可能在没有明显生理学异常的情况下出现在手术室。Del Guercio 和 Cohn 通过有创监测观察到只有13.5% 的接受大手术的老年病人具有正常的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功能。从而提示有创监测对于防范和发现潜在的危险有明确的指导作用。漂浮导管临床应用49术前监测具有高风险的手术病人可能在没有明显生理学异常的情况下最优化血流动力学观察PAC在大型非心脏手术术前血流动力学最优化方面的作用也存在不同的争议。Shoemaker等人将全身麻醉病人随机分成3组:中心静脉压(CVP)组PA导管对照组(血流动力学正常)PA导管操作组(超常心脏指数和氧运输)漂浮导管临床应用50最优化血流动力学观察PAC在大型非心

27、脏手术术前血流动力学最优结果表明在导管操作组,当应用液体和变力性药物使术前氧供增加时,可观察到病人的死亡率,并发症,以及住院时间都明显下降。通过术前应用 PAC,液体和变力性药物,将随机进入操作组的病人氧供增加至 600 ml/min/m2 以上。与获得标准的围术期治疗的对照组相比较时,可观察到操作组的死亡率下降大于75%以上。来自英国的关于高危手术病人全身麻醉的两项研究也报告了相似的结果漂浮导管临床应用51结果表明在导管操作组,当应用液体和变力性药物使术前氧供增加时血管外科病人术前最优化实验结果有关血管外科病人术前最优化前瞻性的随机研究表明,PAC 组的病人术前被应用液体和血管活性药物直至获

28、得楔压、外周血管阻力、心脏指数 “最优” 值, 和对照组之间比较未观察到死亡率和住院时间方面的任何差异。漂浮导管临床应用52血管外科病人术前最优化实验结果有关血管外科病人术前最优化前瞻80年代后期研究结果质疑PAC效果两项大样本(3263和5841)的回顾性研究结果表明, PAC指导下治疗AMI明显增加病死率 Gore,首位提出PAC与死亡率增加有关的学者 Gore JM, Chest 1987,92:721-727 Zion MM, Chest 1990, 98:1331-1335漂浮导管临床应用5380年代后期研究结果质疑PAC效果两项大样本(3263和58随机对照研究( RCT )198

29、8 Shoemaker 高危手术病人 死亡率增加1991 Guyatt ICU病人 无差异1993 Boyd 高危手术病人 死亡率降低1994 Hayes ICU病人 死亡率增加1995 Gattinoni ICU病人 预后无改善1999 Wilson 高危手术病人 住院时间减少2000 Polonen 心脏手术病人 住院时间减少,死亡率2002 Rhodes ICU病人 死亡率增加漂浮导管临床应用54随机对照研究( RCT )1988 Shoemaker 高危1996年Cooper系统分析反对PAC的发表文章543个研究中只有一项研究符合大样本, 随机, 低阳性和阴性错误结果显示研究组与对照

30、组无任何显著差异Cooper的结论是:对于混合病种的ICU来说,没有证据表明PAC是有益或有害的Cooper AB, Crit Care Clin 1996, 12:777-794 漂浮导管临床应用551996年Cooper系统分析反对PAC的发表文章漂浮导管临有效应用的影响因素PAC 提供的信息必须被准确的表达才能正确影响治疗策略或预后。这些数据的错误理解或表达可能使有关病人治疗决策得到不恰当的改变而增加发病率和死亡率。研究对临床医师的PAC知识进行了评估。漂浮导管临床应用56有效应用的影响因素PAC 提供的信息必须被准确的表达才能正确Iberti 等人采用测试题对496位北美内科医师进行了

31、调查,目的在于了解医生对PA导管应用的理解。结果表明47% 临床医师对 PAC数据的理解和阐述能力明显缺乏。通过相似的多选测试题对欧洲重症医学医师和美国ICU 护士的调查,得到类似的鉴定结果。漂浮导管临床应用57Iberti 等人采用测试题对496位北美内科医师进行了调查 除非临床医师在基本技术和对PA导管应用的认识程度的能力得到证实,否则病人的预后将不会得到改善。漂浮导管临床应用58 除非临床医师在基本技术和对PA导管应用的认识程度的能力人员培训更重要国内对应用 PAC人员的培训、资格认证、或继续医学教育尚缺乏规范的专业指南。国外有许多作者建议PA导管的应用应限制在那些能充分证明具有置入导管

32、和数据利用经验的专业人员中。国内在此方面似乎也应当尽早引起重视。漂浮导管临床应用59人员培训更重要国内对应用 PAC人员的培训、资格认证、或继续漂多远三. 心肺功能监测技术进展漂浮导管临床应用60漂多远三. 心肺功能监测技术进展漂浮导管临床应用60漂浮肺动脉导管(PAC)一种被广泛用于危重病人治疗的监测工具。制作工艺要求高,至今尚无国产成品面市。受价格和专用仪器设备等方面的限制,PAC监测项目在国内普及程度尚不令人满意。目前PAC在我国的年用量尚无确切统计数据,与国外发达国家每年消耗量相比较,将相去甚远。漂浮导管临床应用61漂浮肺动脉导管(PAC)一种被广泛用于危重病人治疗的监测工具Swan-

33、Ganz导管监测导管热稀释导管热稀释房-室起搏导管容量监测导管持续心排量 (CCO)持续SvO2(CCOmbo)导管持续舒张末期容量(CEDV)监测 使肺动脉导管可以测定所有的传统参数漂浮导管临床应用62Swan-Ganz导管监测导管漂浮导管临床应用62漂浮导管临床应用63漂浮导管临床应用63漂浮导管临床应用64漂浮导管临床应用64Swan-Ganz 容量监测导管和传统Swan-Ganz导管相比:导管表面的两个心内电极,可准确辨认 R-R间期,连续测量每搏量(SV)的变化,而不是每分钟CO的变化。快速反应热敏电阻响应时间由300ms缩短到50ms,可快速准确检测血温变化和基于 R-R间期的每搏

34、的血温的变化。持续的CO和容量负荷监测,减少由呼吸周期引起的数据偏移和变异性,消除心率不齐引起的不一致性,根据临床需要提供更好的血流动力学趋势曲线。漂浮导管临床应用65Swan-Ganz 容量监测导管和传统Swan-Ganz导管Swan-Ganz 热稀释房-室起搏导管 在病人需要血流动力学监测并预计可能需要临时经静脉起搏时为您提供更多的选择。准备使用临时心室、心房 或房-室连续起搏时可使用Chandler Transluminal心室起搏探头或 Flex-Tip Transluminal心房起搏探头。在无需起搏时,这些腔可以用来监测压力或输注溶液。漂浮导管临床应用66Swan-Ganz 热稀释

35、房-室起搏导管 在病人需要血流提供一种快速、简单并有效的方法来监 测右心压力,混合静脉血取样和输注液 体。这些导管有双腔或 三腔 ,C,S 或 J型 顶端形状的配置可供 使用,并使导管插入 更加容易。Swan-Ganz 监测导管漂浮导管临床应用67提供一种快速、简单并有效的方法来监Swan-Ganz 监测多功能气囊漂浮导管在距导管顶端4cm处安装热敏电阻,以测量血温。在导管距顶端25cm处安装环状电极,加温血液。特殊功能的气囊漂浮导管相继问世。加装电极用于心腔内心电图监测或心脏临时起搏含有光导纤维的导管可持续测定SvO2安装有超声探头用于连续测定肺动脉血流等漂浮导管临床应用68多功能气囊漂浮导

36、管在距导管顶端4cm处安装热敏电阻,以测量血市场提供60多种在该领域中应用的导管配置EdwardsARROWB|BRAUN漂浮导管临床应用69市场提供60多种在该领域中应用的导管配置漂浮导管临床应用69漂浮导管临床应用培训课件PiCCO脉搏容量监护仪漂浮导管临床应用71PiCCO脉搏容量监护仪漂浮导管临床应用71PiCCO连续CO测定Pulse-induced Contour Cardiac Output由PULSION公司研发推出由两种技术组成,指导血流动力学和容量治疗经肺热稀释法测定并校正心排血量利用动脉脉搏波形轮廓分析连续监测心排血量可以测定肺血管外水可使大多数病人不必使用肺动脉导管漂浮

37、导管临床应用72PiCCO连续CO测定Pulse-induced ContoPiCCO plus setupCentral venous catheterInjectate temperature sensor housing PV4046 Arterial thermodilution catheter Injectate temperature sensor cablePC80109 PULSION disposable pressure transducer PV8115PCCIAP13.03 16.28 TB37.0AP 140117 92(CVP) 5SVRI 2762PCCI 3.24HR 78SVI 42SVV 5%dPmx 1140(GEDI) 625 DPT Monitor cablePMK-206Interface cablePC80150 Connection cableto bedside monitorPMK - XXX AUX adaptercable PC81200 漂浮导管临床应用73PiCCO plus setupCentral venousPiCCO技术优点侵入性更小只需中心静脉导管和动脉通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