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住在富人区的她 2009-2022历年全国事业单位联考C类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真题(云南湖北安徽贵州宁夏广西青海陕西甘肃)含答案带详解2022-2023上岸资料(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壹套一.历年真题荟萃(共30题)1.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规律性()。 A.A B.B C.C D.D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图形组成相似,并且相同线条重复出现,优先考虑样式规律。九宫格优先横行看,观察发现第一行,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的线条去同存异后得到第三幅图,第二行验证规律,第一幅图和第二幅
2、图去同存异后可得到第三幅图。因此第三行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去同存异之后得到的图形即为问号处图形,只有 B 项符合。 故正确答案为 B。2.史记的生命力源于历代读者对它的接受。它作为一条文化链,有传播者、接受者、研究者,历代不绝,乃至于形成一门学问“史记学”。这门学问的形成过程,就是史记生命力延伸的过程。汉魏六朝是传播和初步研究时期,此后不断发展,20世纪以来进入高潮时期。史记的生命力还来源于其世界性的传播与研究:在日本,各种形式的史记抄本、刻本,或选本,或全本,数量在百种以上,普及程度非常广泛;在欧美国家,史记也愈来愈受到重视,全本的俄语、法语版已经问世,全本的英语版也即将完成。世界范围的史记研
3、究愈来愈深入,显示出史记永久的魅力和生命力。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A.史记的传播过程 B.“史记学”的独特魅力 C.史记受重视的原因 D.史记生命力的来源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由“史记的生命力源于史记的生命力还来源于”可知文段为并列结构,需要将并列前后分句的内容进行全面概括。文段前半部分介绍史记的生命力源于历代读者对它的接受,接下来具体说明历代读者是如何使其形成一门学问并进行传播的;文段后半部分介绍史记的生命力还来源于其世界性的传播与研究,接下来举例说明史记在全世界不同国家的传播,体现出其生命力。故整个文段重在介绍史记生命力来源的两个方面,对应D项。 A、C项:A项“史记的传播过程”、C项“
4、史记受重视的原因”均对应并列后半部分的内容,表述片面,排除。B项:“史记学的独特魅力”对应并列前半部分的内容,表述片面,且对应解释说明的部分,非文段重点,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文段出处】今天我们怎样读史记3.明清时期,政府田地户籍赋税统计失实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利用徽州千年契约文书收录的安徽休宁程氏置产薄,对该家族在明末清初时期土地买卖过程中涉及的户粮推收进行具体分析,可以明了政府册籍登记与民间实际情形之间存在严重差异。这是由于国家制度缺乏有效的掌控能力,致使民间隐瞒田地赋役及其私相授受,成为一种较为通行的社会行为;隐瞒户粮和规避责任,也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社会心理。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徽
5、州千年契约文书对研究古代政府赋税实施的作用 B.明清时期政府田地户籍赋税统计失实的主要原因 C.明清时期政府赋税制度在操作层面的缺陷 D.明清时期民间土地买卖行为所引发的问题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文段开篇指出明清时期政府田地户籍赋税统计失实这一背景;接着以徽州千年契约文书中安徽休宁程氏家族的情况为例,说明政府册籍登记与民间实际情形之间的差异严重;最后用“这”总结前文引出重点,强调赋税统计失实的原因,对应 B 项。 A、D 两项:A 项“徽州千年契约文书”、D 项“民间土地买卖行为”均为文段中例子部分内容,非文段重点,排除。C 项:“操作层面的缺陷”在文中没有提到,为无中生有,排除。故正确答案
6、为 B。【文段出处】论明末清初民间户粮推收之虚实以休宁程氏置产簿为中心的分析4.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规律性()。 A.A B.B C.C D.D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元素组成不同,且无明显属性规律,考虑数量规律。观察题干图形发现,第一幅图明显为一笔画图形,第三幅图出现了笔画的特征图五角星,B 项为多端点图形,因此优先考虑数笔画。第一、二、四幅图奇点数均为 2,第三幅图奇点数为 0,题干已知图形均为一笔画图形,故问号处应选择一笔画图形。A 项有 4 个奇点,是两笔画图形;B 项有 4 个奇点,是两笔画图形;C 项有 8 个奇点,是四笔画图形;D 项有 0
7、 个奇点,是一笔画图形。 故正确答案为 D。5.左边给定的是纸盒的外表面,右边哪一项能由它折叠而成?() A.A B.B C.C D.D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将原展开图标上序号如下图,逐一进行分析。 A项:选项与题干一致,当选;B项:右面是面b,正面是面e,由于面e和面c是相对面,面b和面d是相对面,故顶面是面a或面f;第一种情况:假设顶面是面a,题干中面b与面a中的白色三角形挨着,而选项中面b与面a中的黑色三角形挨着,与题干不一致;第二种情况:假设顶面是面f,题干中面e的黑色梯形挨着面f,而选项中面e的白色三角形挨着面f,与题干不一致,排除;C项:正面和右面是面c或面d,顶面是面a或面f,
8、假设顶面是面a,题干中面a和面c的黑色直角边挨着,假设顶面是面f,题干中面f和面d的黑色直角边挨着,而选项中两个面的黑色三角形没有挨着,与题干不一致,排除;D项:正面是面b,右面只能是面c(因为题干中面b最左侧的边与面e最右侧的边是公共边,因此D项中面b的右侧不可能是面e),顶面是面a,题干中面c的黑色直角边挨着面a的黑色直角边,而选项中面c的黑色直角边没有挨着a面的黑色直角边,选项与题干不一致,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6.下列事物与所涉及的光学原理,对应不正确的是: A.全息照相光的干涉 B.显微镜光的折射 C.玻璃幕墙光的色散 D.胃镜光的全反射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科技常识。 A
9、项正确,全息照相是利用光的干涉原理,记录了被摄物体反射(或透射)光波中全部信息(振幅和位相)的照相技术,全息照相有立体感。B项正确,显微镜主要利用光的折射,通过两组透镜(物镜和目镜)对标本进行放大成像。C项错误,玻璃幕墙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光的色散是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的现象。D项正确,胃镜插入管是由非常细的特制玻璃丝(也叫光导纤维)做成的,它由内芯和外套两层组成,内芯的折射率比外套的大,光传播时在内芯与外套的界面上发生全反射。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7.以下哪项和本实验的结果原理相同? A.自行车胎打满气,骑起来更轻松 B.运行中的高铁是不能打开车窗的 C.履带坦克在
10、松软的土地上也能快速行进 D.书本越厚装订起来越困难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C项正确,本实验的原理“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坦克采用履带行走,就象给坦克铺了一道无限延长的轨道一样,使它能够平稳、迅速、安全地通过各种复杂路况。由于接地面积大,所以增大了坦克在松软、泥泞路面上的通过能力,降低了下陷量。 故正确答案为C。8.如果用一个圆来表示词语所指称的对象的集合,那么以下哪项中两个词语之间的关系符合下图? A.化合物,稀有金属 B.无理数,大于10的实数 C.风力,阻力 D.无机盐,硝酸盐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与之间的逻辑关系。 与之间没有交集。第二步:判断选
11、项词语间逻辑关系。A项: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稀有金属指自然界中储量、分布稀少的金属元素,金属是一种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二者之间没有交集,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B项: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实数可以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两类,所以无理数与大于10的实数是交叉关系,二者之间有交集,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C项:阻力是指阻碍事物发展或前进的外力。风力有时是一种阻力,二者之间有交集,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D项:无机盐即无机化合物中的盐类。硝酸盐是由金属离子(铵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组成。硝酸盐属于无机盐的一种,二者是种属关系,二者之间有交集,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故
12、正确答案为A。9.下列与汽车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汽车发动机常用的柴油机或汽油机是内燃机,利用内能来做功 B.发动机外装有水套可有效帮助发动机散热,因为水的比热容小 C.小汽车后窗玻璃板中嵌入电热丝,可以防止车内的雾气凝结 D.空调车的车窗玻璃一般设计成双层玻璃,是为了减少热传导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科技常识。 A 项正确:汽车发动机是给汽车提供动力的机器。根据动力来源不同,汽车发动机可分为柴油发动机、汽油发动机、电动汽车电动机以及混合动力等。常见的汽油机和柴油机都属于往复活塞式内燃机,通过燃料的燃烧得到内能,利用内能对活塞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B 项错误:因为水的比热容
13、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他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汽车发动机外装有水套,用水帮助发动机散热。而不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小。C 项正确:冬天小汽车内外的温差较大,坐在车内的人呼出的水汽往往会在车窗玻璃上形成一层白白的雾气,这样会影响驾驶员对周边情况的观察。车的后窗玻璃板中嵌入电热丝,通电后由于电流的热效应,电热丝发热,凝结在玻璃上的雾气会随着玻璃温度的升高而蒸发,不会影响驾驶员视线,可有效保证行车安全。D 项正确:车窗玻璃间的空气传导热的效果较差,是热的不良导体。空调车的车窗玻璃设计成双层,可以减少热传导,从而保证车内的温度。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10.某运输队承接了一项运
14、输工作。该运输队有最大装载量20吨的A型货车和30吨的B型货车各若干辆。如果出动12辆A型货车和18辆B型货车,则除1辆B型货车装了6吨以外,其他车全部满载则能完成运输任务。如果在出动车辆数最少的情况下,至少需要安排几辆B型货车?() A.23 B.24 C.25 D.26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由题意得本次运输任务吨。代入选项,如下表:对比四个选项,B、C、D项车辆总数最少都是26辆;而B项B型货车只需24辆,为最少情况。即B项满足题意。故正确答案为B。11.下边给定的是纸盒的部分外表面,以下哪一项能与它拼接成完整的立体图形外表面?() A.A B.B C.C D.D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
15、本题是空间重构题目,如图所示,只有D项能拼成立体图形。 故正确答案为D。12.下列有关血浆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静脉内呈暗红色 B.可以用来准确检测血型 C.使用离心机可从血液中分离出血浆 D.普通冰冻血浆的有效期是2年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科技常识。 主要涉及血浆的颜色以及物理特性等知识点。血浆是血液的细胞外基质。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血浆相当于结缔组织的细胞间质。血浆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呈淡黄色液体(因含有胆红素)。A项错误,血浆呈淡黄色液体。B项错误,目前常用的血型检测是ABO血型鉴定,通常是根据抗血清即抗A及抗B
16、血清来进行血型鉴定,根据红细胞膜表面有无A抗原、B抗原,将血型分为A,B,AB,O型4种。C项正确,取血后,静置1-2小时,置于离心机内以3000P/m离心15分钟,用移吸管吸出分离的血清(上层乳黄色的上清液),置于冰箱保存。测定时移至室温下30分钟解冻,剩下的是血浆。D项错误,普通冰冻血浆是全血在保存期内或过期5天以内经自然沉降或离心后分出的血浆,立即放入冰箱冰冻成块,即为普通冰冻血浆,冰冻状态一直持续到使用之前,有效期为5年。故正确答案为C。13.指南针对于()相当于()对于计时。 A.磁针 农历 B.沙漏 方位 C.航海 钟表 D.磁场 星相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逐一代入选项。 A项:
17、“磁针”是“指南针”的组成部分,二者是组成关系;“农历”是中国传统历法,历法是推算年、月、日,与天象对应的一种方法,与“计时”没有明显逻辑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B项:“指南针”和“沙漏”无明显逻辑关系;“方位”和“计时”也无明显逻辑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C项:“指南针”是“航海”时用到的工具,二者是工具对应关系;“钟表”是“计时”用到的工具,二者是工具对应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一致,当选;D项:“指南针”在“磁场”的作用下指引方向;“星相”是星相学家观测天体、日月星辰的位置及其各种变化后,做出解释,预测人世间的各种事物的一种方术,与“计时”没有明显逻辑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
18、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14.我们通常需要79小时的睡眠,过长的睡眠可能意味着健康隐患。过去十多年的随访结果表明,每晚睡眠时间长期超过9小时的老年人,患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是同龄人的两倍。因此,长时间的睡眠是神经退行性疾病如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的早期生物学指标。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结论?() A.一些参与随访的老年人对自己的睡眠状况并不能准确描述 B.因意外或其他疾病发生大脑损伤的老人会出现过度睡眠 C.一些研究发现,许多睡眠不足7小时的老年人也出现了老年认知功能障碍 D.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与大脑中聚集的一种蛋白有关,当人体试图清除这一蛋白时,需要更长的睡眠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
19、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长时间的睡眠是神经退行性疾病如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的早期生物学指标。论据:每晚睡眠时间长期超过 9 小时的老年人,患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是同龄人的两倍,即得了“老年认知功能障碍”会出现“睡眠时间长”的症状。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 项:论点说的是“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的症状是“睡眠时间长”,该项说的是老年人对自己的睡眠状况不能准确地描述。“睡眠状况”包括睡眠质量、时长等多个方面,但此处具体指什么不确定,属于不明确选项,排除。B 项:该项说“因意外或其他疾病发生大脑损伤的老人”会出现“过度睡眠”的症状。论点讨论的是“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的症状,该项说的是“因意外或其他疾病发
20、生大脑损伤的老人”出现的症状,讨论的话题不一致,无法削弱,排除。C 项:该项说的是“许多睡眠不足 7 小时即睡眠时间并不长的老年人也会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直接否定了论点,当选。D 项:该项说的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与大脑中聚集的一种蛋白有关,而更长的睡眠有利于清除这种蛋白,说明睡眠时间长确实与神经退行性疾病有关,可以用睡眠时间长作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衡量指标,为加强项,排除。故正确答案为 C。15.根据我国法律法规,下列情形不属于工伤的是()。 A.小樊在上班时由于操作不符合规程,手指被机器绞伤 B.小王在下班回家的路上被一辆闯红灯的轿车撞伤 C.老张在上班操作吊车时突发心脏病当场死亡 D.老赵
21、中午喝醉酒,下午上班操作机器时不小心将脚压伤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法律常识。 A项正确:根据我国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一)项的规定,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根据我国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六条的规定,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视同工伤:故意犯罪的;醉酒或者吸毒的;自残或者自杀的。小樊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为操作不符合规程而受伤,不符合上述排除工伤的情况,应当认定为工伤。B项正确:根据我国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六)项的规定,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小王在下班回
22、家的路上被闯红灯的车辆撞伤,符合该项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C项正确:根据我国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第一款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二)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三)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老张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上,突发心脏病死亡,符合该规定,应当视同工伤。D项错误:根据我国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六条规定,职工符合本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认定工伤、视同工伤的情形,但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故意犯罪的;
23、醉酒或者吸毒的;自残或者自杀的。老赵因为醉酒导致操作不当而受伤,不属于工伤。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16.蚁巢的防御策略包括堵塞、封闭巢穴洞口,构筑保护隧道或者防护墙等。尽管很多蚂蚁具有厚实的外骨骼铠甲,甚至如多刺蚁这样的蚂蚁体表还有锋利的刺钩,让捕食者即使吃下也难以下咽。但是,蚂蚁世界的防御中心是巢穴,这也是群体的最后防线,一旦防御被突破,群体将遭到重大损失,轻则被掠夺卵和幼虫,重则被迫舍弃家园大逃亡,一旦逃不掉则会面临灭顶之灾。下列最适合做文章标题的是: A.巢穴:蚂蚁的终极防御 B.“全民皆兵”的蚂蚁 C.蚂蚁的防御策略 D.你所不知道的蚂蚁世界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文段开篇介绍
24、蚁巢的种种防御策略以及蚂蚁会通过铠甲和刺钩保护自己,接着通过转折词“但是”引出重点,强调最重要的防御中心是“巢穴”,这是蚂蚁的最后防线,之后从反面进一步论证巢穴对于蚂蚁的重要性,故文段重在强调巢穴对于蚂蚁防御的重要性,对应A项。 B项:“全民皆兵”无中生有,文段强调的是“巢穴”对于蚂蚁的防御作用,排除。C、D两项:C项“防御策略”、D项“不知道的蚂蚁世界”均表述不明确,且均未提及文段的主题词“巢穴”,偏离中心,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17.关于人造地球卫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苏联是第一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B.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位于赤道上方 C.卫星运行轨道越低,绕地周期越短 D.“东方红一号”
25、是气象卫星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科技常识。 A项正确,世界上第一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是苏联,于1957年发射成功。B项正确,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又称对地静止卫星。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运行周期又与地球同步。人们从地球上仰望卫星,仿佛悬挂在太空静止不动。所以,这条零倾角的同步轨道称作静止轨道,只能位于赤道正上方。C项正确,一般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圆周运动向心力的公式:得到。其中G为引力常量,M为地球质量,m为卫星质量,r为卫星到地心的距离,T为卫星绕地周期。从公式可以看出,r越小,T值越小。即就是卫星运行轨道越低,离地心距离越近,绕地
26、周期越短。D项错误,“东方红一号”卫星,是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于1970年4月24日发射升空,主要进行卫星技术试验以及一些探测,并不是气象卫星。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18.以下哪项是设计该实验时必须具备的知识? A.电石和冰表面的水反应生成可燃气体电石气 B.冰能被点燃说明冰是可燃物 C.电石化学名称是碳化钙 D.高锰酸钾易溶于水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A项正确,该实验的主要原理是电石与水反应生成可燃性气体电石气(乙炔)。 B项错误,实验中被点燃的试剂是电石气而不是冰,冰不是可燃物。C项错误,电石的化学名称是碳化钙不是设计该实验的必背知识。D项错误,高锰酸钾易溶于水不是设计该
27、实验的必背知识。故正确答案为A。19.如果用一个圆来表示词语所指称的对象的集合,那么以下哪项中两个词语之间的关系符合下图?() A.园林植物,药用植物 B.芝麻,油料作物 C.常绿植物,落叶乔木 D.真菌门,细菌门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和之间的逻辑关系。 包含在里面,是中的一种,二者是种属关系。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A项:有的药用植物是园林植物,有的园林植物是药用植物,二者是交叉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B项:芝麻是油料作物的一种,二者是种属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C项:乔木分为落叶乔木和常绿乔木,常绿乔木是常绿植物的一种,而落叶乔木不是常绿植物,二
28、者不是种属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D项:细菌门、粘菌门、真菌门都属于菌类植物,因此“真菌门”和“细菌门”是并列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20.对于两个语句,如果其中一个语句是假的,那么由此可以得出另一个语句必定是真的;反之,如果其中一个语句是真的,那么不能由此得出另一个语句是真的还是假的。则称这两个语句之间存在关系X。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哪项中的两个语句之间存在关系X?() A.审计三处的有些干部是博士;审计三处的有些干部不是博士 B.审计三处的干部都是博士;审计三处的有些干部不是博士 C.审计三处的有些干部是博士;审计三处的干部都是博士 D.审计三处的干部都是
29、博士;审计三处的干部都不是博士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如果其中一个语句是假的,那么由此可以得出另一个语句必定是真的”、“如果其中一个语句是真的,那么不能由此得出另一个语句是真的还是假的”。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若“审计三处的有些干部是博士”为假,那么“审计三处的所有干部都不是博士”为真,则可以推出“审计三处的有些干部不是博士”为真,符合“如果其中一个语句是假的,那么由此可以得出另一个语句必定是真的”;若“审计三处的有些干部是博士”为真,则不能断定“审计三处的有些干部不是博士”的真假性,符合“如果其中一个语句是真的,那么不能由此得出另一个语句是真的还是假的”;同
30、理,假设“审计三处的有些干部不是博士”的真假情况,推出的结论也符合定义要求,A选项符合定义,当选;B项:若“审计三处的干部都是博士”为假,那么“审计三处的有些干部不是博士”为真,则可以推出“审计三处的有些干部不是博士”为真,符合“如果其中一个语句是假的,那么由此可以得出另一个语句必定是真的”;但若“审计三处的干部都是博士”为真,则“审计三处的有些干部不是博士”为假,不符合“如果其中一个语句是真的,那么不能由此得出另一个语句是真的还是假的”,不符合定义,排除;C项:若“审计三处的有些干部是博士”为假,那么“审计三处的所有干部不是博士”为真,则可以推出“审计三处的干部都是博士”为假,不符合“如果其
31、中一个语句是假的,那么由此可以得出另一个语句必定是真的”,不符合定义,排除;D项:若“审计三处的干部都是博士”为假,那么“审计三处的有些干部不是博士”为真,则不能判断“审计三处的干部都不是博士”的真假性,不符合“如果其中一个语句是假的,那么由此可以得出另一个语句必定是真的”,不符合定义,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21.虽然数字是年报中最的部分,但年报其实远不止是 的数字堆砌。投资者通过年报判断公司的投资价值,监管机构通过监控年报发现并规避系统风险。可以说,年报是一个舞台,台上光怪陆离,台下看客云集。 A.眼花缭乱 随意 B.一成不变 简单 C.惊心动魄 枯燥 D.扑朔迷离 机械参考答案:C 解题思
32、路:第一空,根据文意,横线处要体现年报中数字的特点,由后文“投资者通过年报判断公司的投资价值,监管机构通过监控年报发现并规避系统风险”可知,数字在年报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B 项“一成不变”指一经形成,不再改变,偏贬义,与文段感情色彩不符;且年报的数字一定每年都在变化,“一成不变”不符合年报常识,排除。D 项“扑朔迷离”形容事物错综复杂,不容易看清真相,强调“看不清真相”,与“数字”搭配不当;且根据下文“通过年报判断公司的投资价值,监管机构通过监控年报发现并规避系统风险”一定是在“数字很清楚的”的情况下才能做到的,与文意不符,排除。A 项“眼花缭乱”比喻事物纷繁复杂,使人感到迷惑或困惑;C 项
33、“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二者均可表示年报中的数字复杂、重要的意思,保留。 第二空,由段尾的“台上光怪陆离,台下看客云集”可知,年报是有趣的、有吸引力的,则横线处所在句子应表示“不只是无趣、没有吸引力的数字”之意。C 项“枯燥”即单调,无趣味,用来形容“数字”,搭配恰当,符合文意,当选。A 项“随意”即随心所欲,任凭自己的意愿,年报中的数据都是有事实依据的,不可随意堆砌,排除。故正确答案为 C。【文段出处】年报之趣22.伤心:哭泣 A.舒适:舒服 B.跑步:快走 C.门铃:开门 D.下雨:潮湿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伤心”可能导致“哭泣”,二者
34、是因果对应关系。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A项:“舒适”与“舒服”的意思相近,二者是近义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B项:“跑步”和“快走”都是运动方式,二者是并列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C项:“门铃”并非“开门”的原因,“门铃”响才是“开门”的原因,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D项:“下雨”可能导致“潮湿”,二者是因果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故正确答案为D。23.关于我国著名湖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太湖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 B.洞庭湖位于淮河流域 C.青海湖是内陆湖泊 D.鄱阳湖是中国最大淡水湖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地理国情。 A项正确,太
35、湖,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南缘,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界北纬305540313258和东经11952321203610之间。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湿润,属季风气候。B项错误,洞庭湖,处于长江中游荆江南岸,所属流域是长江流域。淮河流域发源于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山太白顶北麓,流经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四省。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不属于同一流域。C项正确,青海湖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是我国第一大内陆湖泊,湖面东西长,南北窄,略呈椭圆形。D项正确,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在江西省北部,面积3960平方公里。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是长江江豚重要栖息地和种质资源库。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24.在我们的印象中,大人物
36、,指挥千军万马,气吞山河,建功立业,似乎历史是由他们决定和书写的。但实际上,很多时候我们翻开史书却发现,历史在无意中,被很多小人物不经意的举动或想法了本来的走向,成为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存在。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纵横捭阖 颠覆 B.举足轻重 改写 C.名垂青史 影响 D.叱咤风云 逆转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空,搭配“大人物”,且根据横线后“指挥千军万马,气吞山河,建功立业,似乎历史是由他们决定和书写的”可知,大人物威力很大,有重要的影响力。B 项“举足轻重”指处于重要地位,一举一动都足以影响全局;C 项“名垂青史”形容功业巨大,永垂不朽;D 项“叱咤风云”借以形容威力极大
37、,多用于形容有重大影响力的人物。以上三项意思均可,保留。A 项“纵横捭阖”用以形容政治上、外交上进行分化或联合的各种手段,与“大人物”搭配不当,且与文意不符,排除。 第二空,搭配“走向”,且根据“但”表示转折可知,应表达出历史由小人物彻底改变了原来的发展趋势之意,D 项“逆转”符合,当选。B 项“改写”与“走向”搭配不当,排除。C 项“影响”程度过轻,排除。故正确答案为 D。【文段出处】9 个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小人物25.上世纪20年代开始,持续到抗战的“古史辨”大讨论,归根结底是古史研究的方法论之争。以顾颉刚为代表的疑古学者,接续康有为、崔适的学说,对传统的古史观作了全盘的检讨清理。在这一讨
38、论期间,王国维1925年在清华讲授古史新证,提出了著名的“二重证据法”,既批评了“信古之过”,也指摘了“疑古之过”。他所说的“二重证据法”,是以“地下之新材料”补正“纸上之材料”,两者互相印证。作为古史研究的方法论,王国维这一论点对学术界有深刻启发,成为后来中国古史研究和考古学紧密结合的先声。这段文字主要介绍: A.“二重证据法”产生的背景和价值 B.古史研究和考古紧密结合的意义 C.出土文献材料对古史研究的作用 D.“古史辨”大讨论中的核心议题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文段开篇提到“古史辨”大讨论是古史研究方法论之争,又提到疑古学者观点是对传统古史观进行检讨清理。在此基础上,引出王国维的“二重
39、证据法”,并对此理论进行详细的论述。尾句中“这一论点”指代“二重证据法”,强调该理论对学术界有深刻启发,并成为连接古史研究和考古学的先声,即强调“二重证据法”的价值。故文段围绕“二重证据法”展开论述,介绍了其产生的背景和价值,对应A项。 B项,缺少主题词“二重证据法”,排除;C项,缺少主题词“二重证据法”且“出土文献材料”为解释说明内容,非重点,排除;D项,缺少主题词“二重证据法”且“核心议题”无中生有,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文段出处】出土文献与古史重建26.科举制度确立于隋唐时期,宋代才逐步规范与成熟。宋太祖赵匡胤已着手改革科举考试制度,宋太宗时将唐代武则天时已出现的“糊名”措施制度化,所
40、有试卷的卷头上有关考生个人信息部分一律“弥封”,接下来还有“誊录”等制度,这些都是出于保密的需要,防止泄密舞弊。这些制度不仅为元、明、清诸朝所效仿,也为现代高考所部分采用。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A.宋代科举制度的改革 B.科举中预防舞弊的制度 C.科举考试对现代高考的影响 D.现代高考保密技术的渊源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文段开篇指出科举制度在隋唐确立后,到了宋代才逐渐规范与成熟,接下来具体介绍了多种防舞弊制度,尾句通过代词“这些”来总结上文,强调这些制度均用于预防舞弊,并指出其对于后代考试的意义,故整个文段重点强调的是科举考试中多种预防舞弊的制度,对应B项。 A项:“科举制度的改革”未包含文
41、段的核心话题,文段重在介绍科举制中的防舞弊制度,偏离文段中心,排除。C项:偷换概念,文段尾句介绍的是宋代防舞弊制度对于现代高考的影响,而非“科举考试”,排除。D项:“现代高考”为尾句“也”字所引导的意义效果内容,非重点,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文段出处】古代如何防范“公文泄密”27.再写实的绘画也不可能像照相机那样如实地还原景象。诚然,摄影者对拍摄对象会有所取舍,观看者则根据自己的从中获得自以为有趣的信息。观看者对于信息的关注与选择,往往与拍摄者的愿望大异其趣,有时摄影者作为画面的主体呈现给人的,观看者却 ,反而是画面里那些毫不起眼的什物引发了他的思绪。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42、A.判断 浮想联翩 B.偏好 熟视无睹 C.经历 走马观花 D.习惯 无动于衷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空,由后文的“自以为”可知,横线处所填词语应表达观看者根据自己的主观想法获得信息之意。A 项“判断”、B 项“偏好”语义均可,保留。C 项“经历”、D 项“习惯”均强调行为、行动,与“主观想法”无关,排除。 第二空,由横线后的“反而”引导反义并列可知,观看者对画面主体的反应应该与“毫不起眼的什物引发思绪”相反,即无法引发观看者的思绪,故横线处应表达“无法引发思绪”之意。B 项“熟视无睹”形容对事物漫不经心或不重视,符合文意,当选。A 项“浮想联翩”形容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与文意相悖
43、,排除。故正确答案为 B。【文段出处】用照片为历史开一扇窗28.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中枢神经系统实现的对外界和内部刺激进行的规律性应答,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有机体在种系发展过程中形成并遗传下来的,对个体来说是不学而能的。而条件反射则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为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通过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与条件反射有关的是()。 A.学生听到铃声就去上课 B.针刺到手,手会缩回 C.酸的食物送到嘴里,口腔会分泌唾液 D.新生儿会自动吮吸放在嘴里的奶头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反射:“有机体借助中枢神经系统实现的对外界和内部刺激进行的规律性应答
44、”。非条件反射:“在种系发展过程中形成并遗传”、“不学而能的”。条件反射:“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为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通过学习建立起来的”。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学生听到铃声去上课,是学生在上学之后学会的,符合“为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和“通过学习建立起来的”,符合“条件反射”定义,当选;B项:针刺到手,手会缩回,符合“在种系发展过程中形成并遗传”、“不学而能的”,符合“非条件反射”定义,不符合“条件反射”定义,排除;C项:吃酸的食物口腔会分泌唾液,符合“在种系发展过程中形成并遗传”、“不学而能的”,符合“非条件反射”定义,不符合“条件反射”定义,排除;D项:新生儿会自动吮吸放在嘴里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急诊护理科普大赛
- 电商平台消费者债权转让及清收服务协议
- 植物人离婚监护权及子女抚养权共享协议
- 医疗资源整合远程会诊项目合作协议
- 智能停车管理系统租赁与智能停车场运营管理及增值服务合同
- 医院洁净手术部BIM管线施工与运维协议
- 草原牧场放牧权竞标与草原生态修复协议
- 世界杯羽毛球赛赞助商协议
- 家居装修工程设计与施工合同
- 影视拍摄场地消毒卫生保障协议
- 储罐内喷铝施工方案
- 2024年江西省高考地理真题(解析版)
- 绍兴市粮食批发市场经营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
- 毕业研究生登记表(适用于江苏省)
- 2024年光伏行业供应链数字化建设白皮书
- 网络传播概论(第5版)课件 第七章 网络传播建构的关系
- 公安机关拘留通知书(存根、附卷副本、正本)模板
- 【年产2000吨色氨酸发酵工厂的计算与设计(附布置图流程图)15000字(论文)】
- 2024-2030年中国动画产业发展趋势及未来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 2024年中级硫磺回收装置操作工职业鉴定理论考试题库(浓缩500题)
- DL∕T 1917-2018 电力用户业扩报装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