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全膝置换的围术期护理培训课件_第1页
人工全膝置换的围术期护理培训课件_第2页
人工全膝置换的围术期护理培训课件_第3页
人工全膝置换的围术期护理培训课件_第4页
人工全膝置换的围术期护理培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工全膝置换的围术期护理人工全膝置换的围术期护理膝关节解剖膝关节人工全膝置换的围术期护理2膝关节解剖膝关节人工全膝置换的围术期护理2术后对照人工全膝置换的围术期护理3术后对照人工全膝置换的围术期护理3概述人工全膝置换术目前已成为治疗各种膝关节终末期病变,改善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此项手术在我国开展得愈来愈多。围术期的护理及术后康复是人工全膝置换治疗不可缺少的部分,直接影响手术疗效 。人工全膝置换的围术期护理4概述人工全膝置换术目前已成为治疗各种膝关节终末期病变,改善关手术适应证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主要适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严重的关节疼痛、不稳、畸形、日常生活严重障碍,经保守治疗无效或

2、效果不明显的患者。如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终末期。 人工全膝置换的围术期护理5手术适应证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主要适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严重的关术前护理术前常规检查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及凝血功能,评估手术的耐受性及风险,对合并有高血压的患者需用降压药将血压降至正常或接近于正常范围,术中保持血压稳定。若心功能不正常,需转内科治疗。合并肺部疾病如感染、哮喘患者,待感染控制、肺功能基本正常才能进行手术。糖尿病患者须将血糖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才能进行手术,术后继续胰岛素控制血糖。术前双膝尽可能拍摄负重位加长正侧位X线片,了解关节情况以选择合适假体。术前23天,每日用肥皂清洗膝关节周围;预防

3、感冒。备皮范围为患侧肢体腹股沟到足趾。术前1日静滴抗生素。人工全膝置换的围术期护理6术前护理术前常规检查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及凝血功能,评人工全膝置换的围术期护理培训课件术后护理 基础护理 硬膜外麻醉患者应禁食、禁饮6 h,在未完全清醒前应平卧,头偏向一侧,以防止呕吐物误吸入。口舌干燥时可湿润口腔或漱口。根据医嘱吸氧和心电监测,及时观察病情。可选择应用术后镇痛泵减轻术后疼痛,注意观察不良反应,如恶心、腹胀、轻度嗜睡等。观察伤口渗血、渗液和皮肤情况。预防肺栓塞或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加强饮食调护,根据胃肠功能逐渐增加营养,注意膳食平衡,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人工全膝置换的

4、围术期护理8术后护理 基础护理 硬膜外麻醉患者应禁食、禁饮6 h,术后患肢常规长腿弹力绷带包扎,范围为足趾尖到膝关节上15 cm.应用特制下肢垫将患肢抬高,以利于患肢血液回流,预防水肿。患肢远端(足尖) 应高于心脏水平,而近端(大腿)略低于心脏水平。必要时膝关节上压沙袋,防止挛缩。切口放置引流管,其远端接负压吸引器,术后4872 h,引流量明显减少(一般少于50 ml) 后即可拔除。术后当日禁食6 h后,无呕吐症状后可进半流质饮食,如米粥、面片汤、蛋羹等。次日可进普食,但应注意为增加营养,可进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易消化食物,如鱼、蛋类、豆制品、新鲜水果。术后患者由于卧床,肠蠕动减慢,易发生便

5、秘,应注意增加粗纤维食物的摄入,如新鲜蔬菜。此外可定时按摩腹部,由右上腹逆时针按摩,以促进肠蠕动,防止便秘。避免进食辛辣的食物及浓咖啡等刺激性食物。患者卧床期间应保持正确舒适的体位,保护皮肤,防止褥疮的发生;鼓励患者咳嗽、咳痰,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嘱患者多饮水,防止泌尿系感染。人工全膝置换的围术期护理9术后患肢常规长腿弹力绷带包扎,范围为足趾尖到膝关节上15 c功能康复手术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术后几个星期肢体康复锻炼情况。(1)术后肢体麻醉恢复后即可开始踝关节跖屈背伸和股四头肌收缩锻炼。术后第2天术肢开始使用CPM机,同时鼓励患者早期进行踝关节的跖屈、背伸和股四头肌收缩锻炼,加强腿部

6、力量,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术肢肿胀、预防血栓形成,有报道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约47.1%,所以需引起重视。(2)未下床前鼓励患者行压腿练习,将腿伸直放在床上,用软垫垫于足跟处,并将双手放在膝盖上方,轻轻下压,使腿尽量伸直,每次要维持5 min 左右,到患者可以忍受疼痛的程度为止。(3)正确步行是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最好方法。术后35 d后开始使用拐杖短距离步行锻炼。23周后,可使用单拐或手杖,步行时要保持步态平稳。 人工全膝置换的围术期护理10功能康复手术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术后几个星期肢体康复功能康复4)术后膝部疼痛不适及肿胀会减弱膝部力量,一般要36个月才能恢复。可通

7、过站立位屈膝锻炼、有支持的屈膝锻炼、有阻力的膝部锻炼、蹬自行车锻炼或靠墙下蹲屈膝等锻炼帮助恢复膝部力量人工全膝置换的围术期护理11功能康复4)术后膝部疼痛不适及肿胀会减弱膝部力量,一般要3膝关节置换后的常见并发症有哪些? ( l )感染:虽然近年来发生率渐进下降,已低于1 % ,虽然不是导致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但无论是早期或迟发感染依然是最重要和最有威胁的并发症之一。人工全膝置换的围术期护理12膝关节置换后的常见并发症有哪些? ( l )感染:虽然近年来( 2 )切口问题:TKA 术后切口问题高达4 一18 % ,主要表现为部分切I 口愈合不良、皮下脂肪液化、渗出、皮缘坏死等,而皮瓣坏死可以发

8、生在切匕一口的所有部位,尤以骸骨、骸键及胫骨结节表面为多,因张力影响,处理也 较为困难,常需要采用内侧腓肠肌皮瓣转移手术修复。人工全膝置换的围术期护理13( 2 )切口问题:TKA 术后切口问题高达4 一18 %( 3 )深静脉血栓(DVT )和肺栓塞:DVT 在TKA 手术病例中的发生率可高达40 % ;而肺栓塞虽然较少,但可导致碎死的严重后果。人工全膝置换的围术期护理14( 3 )深静脉血栓(DVT )和肺栓塞:DVT 在TKA ( 4 )腓总神经损伤:发生原因多为纠正外翻和屈曲畸形时的误伤或牵拉伤,发生率1 一5 。因而在外侧松解时,应尽可能显露排总神经并妥善保护;术后防止敷料包扎过紧或

9、石膏压迫。一旦出现症状,及时放松敷料,屈曲膝关节,适当使用神经营养药物。人工全膝置换的围术期护理15( 4 )腓总神经损伤:发生原因多为纠正外翻和屈曲畸形时的误( 5 )骨折和骸韧带撕脱:主要发生在骨质条件较差或手术操作不当时,可造成胫骨、股骨及髌骨骨折。术中应尽可能多地保留骨质,避免暴力操作;人工全膝置换的围术期护理16( 5 )骨折和骸韧带撕脱:主要发生在骨质条件较差或手术操作( 6 )髌骨并发症:常见骨脱位与半脱位、骨弹响、髌骨骨折、髌骨假体磨损和松动。股骨假体的适度外旋、髌骨假体偏外侧放置、必要的外侧支持带松解,对恢复髌骨轨迹、防止脱位是有益的。 人工全膝置换的围术期护理17( 6 )

10、髌骨并发症:常见骨脱位与半脱位、骨弹响、髌骨骨折、( 7 )聚乙烯部件的磨损:尽管全膝假体与髓关节假体的聚乙烯材质相同,但胫骨聚乙烯部件的磨损更为显著,可能与胫股间隙内更易蓄积骨水泥和聚乙烯磨屑和膝关节更多的载荷有关。目前的全膝假体多由金属托和聚乙烯两部分组成,其优点是利用金属和骨界面的应力,减少聚乙烯的变形;必要时可单纯更换聚乙烯垫;但聚乙烯的厚度相对减少。因此,手术中彻底清除各种碎屑,选用稍厚的胫骨垫(10 mm 左右),可相对延长磨损的时间。同时,胫骨一股骨关节面的匹配度也是影响聚乙烯磨损的重要因素。人工全膝置换的围术期护理18( 7 )聚乙烯部件的磨损:尽管全膝假体与髓关节假体的聚乙烯

11、( 8 )假体松动:与全髓置换术一样,假体松动也是目前困扰膝关节置换的最重要因素,是影响假体寿命的主要原因。TKA 中,胫骨假体的松动远较股骨侧为多。假体设计与安装、下肢力线的重建、膝关节复杂的运动模式对假体的机械与生物力学影响,是导致假体松动的主要因素;假体安装的不平衡、对线错误导致不正常的负重应力;聚乙烯磨损与骨水泥断裂、胫骨近端的骨质疏松也是导致松动的重要因素。人工全膝置换的围术期护理19( 8 )假体松动:与全髓置换术一样,假体松动也是目前困扰膝( 9 )关节不稳:可因患者的韧带功能和肌力缺陷、软组织平衡不当、假体安装失误,以及假体选择不当有关。术前认真评价关节的稳定度,选择合适的假体,术中尽可能保留关节的稳定结构,保持软组织平衡,精确安装假体,并通过合适厚度的胫骨垫片维持膝关节的稳定与活动度的平衡,是预防术后关节不稳的主要环节。 。 人工全膝置换的围术期护理20( 9 )关节不稳:可因患者的韧带功能和肌力缺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