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知识_第1页
2021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知识_第2页
2021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知识_第3页
2021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知识_第4页
2021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1 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知识班级:_1. 阅读下面首诗,答问题。姓名:_浪淘沙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1诗中哪句诗描写了黄河的全貌?_2诗中哪句写到了优美的神话故事?_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2. 古诗阅读春 日宋_,_,_1默写古诗。2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胜日”的意思是(_),“东风面”的意思是()A.胜利的日子。 B天气晴朗的日子。C.春天的面貌。 D东风的模样。3这首诗中的( )一词赞美了春天的景色。A.“万紫千红” B.“泗水滨”4积累描写春天的诗句,我还能写出连续的两句。 _3. 阅读诗歌回答

2、问。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1“晓出”的“晓”指的是_。2“别样”的意思是_。3这首诗是南宋大诗人 送朋友 时写的一首诗,送朋友的时间 是 ,地点 。1 / 4这首诗描绘的是夏日的景色,你从哪句诗能够看出来? _,_4. 课外美文赏。题金陵渡唐张祜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1这首诗的诗眼是_。2诗句“潮落夜江斜月里”的“斜”字能否换成别的字?为什么? _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5. 诗词曲鉴。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3、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1“西江月”是_,“夜行黄沙道中”是_。2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 具体描述出来。 _ 3用波浪线画出诗中运用拟人手法的一句诗,并说一说这样写有何妙处? _4下面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仲秋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 收在望的喜悦心情。B. “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不是人,而是一片蛙声,这种侧面烘托极为动人。 这首词既写了景,也写了人,用侧面烘托、动静相映的手法,写得生动活泼, 给人以美的享受。C. 夜行黄沙道中:题目,主要点明词的写作

4、地点。D. 上阕中的惊鹊、鸣蝉、蛙声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村的温馨;下阙中能 表现恬静气氛的景物有疏星、微雨等。5辛弃疾夜行黄沙道中时天气有什么变化?西江月所表达的是一种愉快 的心境,当时作者正罢职闲居,是什么使作者产生了这种心境? _。6. 对比阅读古诗词的“大江大”。2 / 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运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彻山。羌笛何须怒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临江仙(明)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旧红。白发渔江清上,慣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達。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算子宋李之仪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

5、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1对比阅读上面三首古诗词,照样子简洁填写下面的表格。题目凉州词文体诗江河名黄河作者想借助江河表达什么?边塞的荒凉、戍边的孤寂和士兵 的思乡情相关关键词 2 个孤城、 何须 怨临江仙_ _卜算子_ _ _ _2古诗通过加标点还能变成词(即长短句)。请为下面的诗句加上两个标 点,变成词。羌 笛 何 须 怨 杨 柳 春 风 不 度 玉 门 关。3“江河湖海”是古诗词经常歌咏的对象。请你写出两句相关的诗(词) 句。_7. 课内阅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

6、桥忽见。1朗诵下列句子时,节奏、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明月/ 别枝/ 惊鹊3 / B.七八个/星天外C.听取/ 蛙声/ 一片D.旧时/ 茅店/ 社林边2词中描写的是_季节的景象。你是从、_、_ 看出来的。3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_4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明月”、“清风”点染夏夜美好景色,“惊鹊”、“鸣蝉”以声衬静,表 现夏夜幽静。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述丰收后人们热烈畅谈的情景,进 一步补充夏夜特色。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巧用数词、名词,清新活泼,朴素通 俗。D.这首词描写美丽的农村风光,抒发词人喜爱农村生活的感情

7、。8. 阅读诗歌回答问。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1陆游是我国杰出的_诗人,他一生留下了九千多首诗歌。2示儿是陆游的_之作。诗的最后两句作者告诉儿子,即便是他死 了,也不要忘记把国家统一的消息告诉他,表达了作者的之情。 3王师北定中原日中的“北定”指的是_4家祭无忘告乃翁中的“乃翁”指的是_9. 阅读古诗石灰吟,回答问题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1这首诗的作者是_朝诗人_ 2这是一首( )A.送别诗 B.山水诗 C.咏物诗3诗的前两句看似写石灰的烧炼,其实象征着4 / _;三、四两句赞扬了_精神,表达了

8、诗人_的决 心。10. 阅读古文,回问题。江郎山和韵辛弃疾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寻不可干。正直相扶无依傍,撑持天地与人看。(注释)千寻:古以八尺为一寻。千寻,极言其高。干:这里指接触。 1这首诗写出了江郎山山势的什么特点? _2诗人借描绘江郎山表达了怎样的人生理想? _11. 阅读与解。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十五夜”指的是_。 2诗人写院中的月色,只用了“地白”二字,给人澄澈、空明之感,由此你 想到了李白的哪两句诗?_3请你根据古诗内容,把诗人笔下的月上中天时庭院的景色用自己的话描绘 出来。_4“不知秋思落谁家”

9、这句诗委婉地表达了游子( )之情。A.喜爱秋天 B.热爱祖国 C.热爱大自然 D.思念家乡和亲人5望月怀远的诗还有很多,请你写出两句。_12. 课外文文阅读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 而下之,窥头于牖(yu,窗),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 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1下列加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凿以写龙(凭借) B.叶公见之(代“龙”)C.施尾于堂(对于) D.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而且)2描写叶公好龙的句子是第_句,描写其害怕龙的句子是第_句。 (填序号)13. 阅读短,回答题。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水是眼波横

10、,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5 /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1这是一首送别词,抒发的感情却与一般的送别诗有明显区别,请写出不同 之处。_2词的下片抒发了_之情、_之情以及对朋友的_之情。 3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的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 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 _14. 读诗句完成练。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1解释词语。护田:_。送青来:_。2判断对错。(1)这两句诗采用了对偶,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山水人的感情,显得既生 机勃勃又清新幽雅。(_)(2)“两山排闼送青来”可以改为“主人开门见青山”,意

11、思的主人打开了 门,就会看见青翠的山峰。(_)(3)诗人写出了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山水主动与人相亲,表现了人的高 洁。(_)15. 课外阅。归园田居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选出对该诗赏析有误的一项( )A.五、六句表面是平淡之语,但这种平谈正好映射了结尾句“但使愿无违”, 使“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B.这道诗用语平谈自然,朴素、自然、平淡的口语上升为诗句,使平谈的口语 和醇美的诗意到了和谐的统一。C.“种豆南山下”是幽美之句,“带月荷锄归”是平淡之语;前句虚写,后句 实写。全诗在平谈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 D.本诗富于情趣。“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 明月陪伴,这是一幅美妙的月夜归耕图,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 豪。16. 阅读古,完成习。竹石(清)郑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