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护理-课件_第1页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护理-课件_第2页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护理-课件_第3页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护理-课件_第4页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护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护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护理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累及下肢动脉导致动脉狭窄或闭塞而引起肢体缺血症状的慢性疾病,是全身动脉硬化性疾病在下肢的表现,病变特点是以累及大中动脉为主,多见于中老年病人。概念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累及下肢动脉家族史族史者比一般人群高26倍糖尿病年龄(男性45岁,女性55岁)吸烟、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肥胖运动少生活不规律过度紧张(工作、生活压力大)饮食不健康危险因素家族史族史者比一般人群高26倍危险因素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 具共同病理基础的进展性过程正常脂肪条纹纤维斑块粥样硬化斑块斑块破溃/裂隙和血栓形成心肌梗死危重的下肢

2、缺血临床无症状心血管死亡年龄增长稳定性心绞痛间歇性跛行不稳定性心绞痛ACS, 急性冠脉综合征; TIA, 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 具共同病理基础的进展性过程正常脂肪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护理-课件临床表现早期表现患肢发凉、麻木、间歇跛等;局部缺血期有慢性肢体缺血表现以间歇性跛行为主,有发凉、麻木、胀痛、抗寒能力减退;营养障碍期肢体缺血表现加重皮肤粗糙,汗毛脱落,趾(指)甲增厚,脂肪垫萎缩,肌肉萎缩,间歇性跛行,有静息痛坏死期慢性肢体缺血表现间歇性跛行,静息痛之外,发生肢体溃疡坏疽临床表现早期表现患肢发凉、麻木、间歇跛等;局部缺血期以间歇性何谓“间歇性跛行”行走一段路程后下肢肌肉出现

3、疼痛、酸胀无力,接着行走因症状加重而被迫止步,休息片刻后疼痛缓解可接着行走,同样条件下上述症状反复出现。跛行距离和跛行时间常能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 间歇性跛行包括动脉缺血性跛行、静脉性跛行和神经源性跛行。 何谓“间歇性跛行”行走一段路程后下肢肌肉出现疼痛、酸胀无力,何谓“静息痛”严重的血管病变,在静息状态下仍有持续性疼痛,称“静息痛”可分为动脉性静息痛、静脉性静息痛、炎症及缺血坏死性静息痛何谓“静息痛”严重的血管病变,在静息状态下仍有持续性疼痛,称辅助检查下肢动脉的彩色多普勒(首选)CTA或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实验室检查踝肱指数的应用辅助检查下肢动脉的彩色多普勒(首选)CTA或

4、MRA数字减影血足背或胫后动脉收缩压与肱动脉收缩压的比值,能够判断下肢动脉的阻塞程度。正常时ABI0、97, 间歇跛行患者在0、8ABI0、8, 静息痛时ABI0、4,肢体坏疽时0、1 。ABI有助于提示患者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预测肢体存活踝肱指数(ABI)足背或胫后动脉收缩压与肱动脉收缩压的比值,能够判断下肢动脉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缺血肢体远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踝肱指数(ABI)0、9影像检查证据:彩超,DSA,CTA,MRA等检查。诊断标准临床表现治疗方法1、一般处理: 戒烟、低盐低胆固醇饮食、控制血糖、控制血压、肢体锻炼、患肢保暖2、药物治疗:血管扩张剂和抑制血小板凝集药物、抗生素、溶栓药

5、物、止痛药3、创面处理:防继发感染4、高压氧疗5、功能锻炼:如Buerger 运动手术习惯症、禁忌症:介入治疗:PTA、Stent、PAC外科血管重建:动脉旁路手术、动脉内膜剥脱术、骨髓干细胞移植术等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治疗方法1、一般处理: 戒烟、低盐低胆固醇饮食、控制血糖、 手术治疗1、习惯证 动脉硬化是全身性疾病,如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动脉轻度狭窄,则可暂不手术。出现间歇性跛行并经动脉造影证实有下肢动脉严重狭窄(管径小于正常管径的50)时则需手术治疗。当伴有严重静息痛或足趾溃疡及坏疽时,更需手术治疗,但手术效果较差。2、禁忌证 近动脉远端无血管重建的流出道、缺血肢体广泛坏死、患肢严重感染、严

6、重的出凝血功能障碍、全身情况差以及重要脏器功能衰竭难以耐受手术。 手术治疗1、习惯证 动脉硬化是全身性疾病药物治疗是治疗下肢缺血的重要手段是无手术机会患者的唯一治疗方法,同时也是手术治疗的必要支持和补充。 特别药物治疗包括抗凝、祛聚、扩张血管、溶栓和镇痛治疗等。其目的是防止自体动脉或转流血管血栓形成,促进侧支循环的形成。 肢体缺血的患者多因患肢疼痛而不能入睡和不思饮食,应选择镇痛效果好、作用时间长和副作用小的药物,同时可加用催眠药物。药物治疗是治疗下肢缺血的重要手段是无手术机会患者的唯一治疗方手术方法介入治疗 置管溶栓、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等微创术;动脉旁入手术动脉内膜剥除术静动脉化手术骨髓干

7、细胞移植术手术方法介入治疗 置管溶栓、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等微创术 案例分享 案例分享期 病情发展 护理14年12月26 日20时15分关坤昌,男性,69岁,因“双下肢逐渐肿胀伴皮肤淤黑半月”于2014、12、26 20:15门诊拟“双下肢血管闭塞”收入本科,轮椅入院。诊断:1)双下肢动脉栓塞并坏疽;2)肺癌;3)高血压病; 4)抑郁症 1、老年男性,急性起病。2、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肢肿胀,伴轻度疼痛,逐渐向上进展,并出现足趾淤黑,无明显溃烂。曾于23/12至佛山中医院就诊,行左下肢彩超提示:左股动脉以远内中膜弥漫性增厚,左股、腘、胫后动脉多发斑块,管腔下肢50%,左胫前动脉中下段、足背

8、动脉管腔狭窄70-99%,建议截肢术,家属考虑患者有“肺部肿瘤”未同意手术,予口服中药汤剂治疗。近1周来左下肢肿胀加重,并出现右下肢肿胀、淤黑。 3、既往有“高血压病、抑郁症”多年,长期服药治疗,有“脑梗塞”病史,3月前于佛山市五人民医院行胸部CT提示右肺占位性病变,诊断“肺癌”。无药物过敏史。 1、疼痛:与患肢缺血、组织坏死有关措施:(1)保持住院环境安静舒适,使患者感到舒适及得到充足睡眠,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提高痛阀。(2)绝对卧床休息,患肢应低于心脏平面15左右,利于动脉血流入肢体,血流的灌注增加能够减轻患肢缺血引起的疼痛;(3)指导患者听一些舒适优美的音乐,“忽视”疼痛感受,提高对疼痛的

9、耐受力。(4)遵医嘱给予扩容、以便增加组织的灌注量,疼痛剧烈者,可用镇痛药缓解症状,观察药物疗效。(5)通过吸氧或高压氧治疗,提高血氧分压级血氧饱和度,增加患肢血氧供应,减轻疼痛效果评价:患者疼痛减轻。期 病情发展 病情发展 护理4、查体:T36、8,P120次/分,R20次/分,BP143/67mmHg。神志清楚,急性面容。右肺呼吸音稍弱 。左下肢膝关节以下肿胀明显,左各足趾呈炭样淤黑,足背瘀斑,有一直径约5cm大小水疱,右小腿下段肿胀,足背见少许瘀斑,双侧股动脉搏动正常,腘动脉及足背动脉未触及波动。5、辅助检查:23/12佛山中医左下肢彩超提示:左股动脉以远内中膜弥漫性增厚,左股、腘、胫后

10、动脉多发斑块,管腔狭窄50%,左胫前动脉中下段、足背动脉管腔狭窄70-99%。治疗:给予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改善微循环(血塞通)及其它对症、支持治疗。 2、皮肤完整性受损:与肢端坏疽、脱落有关 措施:(1)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无渣屑。 (2)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对易出汗的部位,可用滑石粉和爽身粉涂擦;夏季可在局部垫凉席、水垫或亚麻垫。骨突处还可涂凡士林软膏,以保护、润滑皮肤,皮肤破损处不可涂抹。大小便污染后要随时更换,防止汗、尿、粪浸渍。 (3)幸免局部长期受压:一般白天1-2小时翻身一次。骨突部位垫以棉圈或气垫气圈,有条件可使用翻身床或气垫床。 (4)防止摩擦力和剪切力损伤皮肤:患者平

11、卧时如需抬高床头时,一般应高于30度,如需半卧位,应在足底部放一坚实木垫(用毛巾包裹),并屈髋30度,膝下垫软枕,防止身体下滑而摩擦皮肤。为患者更换床单和内衣时一定要抬高患者躯体幸免拖、拉、拽等动作。 (5)定时为患者按摩受压处部位效果评价:病人患肢皮肤破损无增大2014、12、28 11:18:00 左各足趾呈炭样淤黑,足背瘀斑,有一直径约5cm大小水疱 病情发展 病情发展 护理2014、12、26 22:00:00 危急值处理 检验科报危急值:WBC 20、76*109/L,PLT 47*109/L。考虑为下肢坏疽炎症反应引起,患者无发热,精神尚可,败血症估计性较小,暂不予特别治疗,停用“

12、阿司匹林”防止出血。 3、出血的危险:与使用抗凝药物有关措施:使用药物前查血型、血红蛋白、血小板及凝血功能、以确定停药时间紧密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如穿刺点、皮肤、牙龈等部位。指导患者增加对穿刺点的按压时间,使用留置针。使用软毛牙刷和温水刷牙,观察大小便的颜色,如有黑便、血尿时及时报告医生。患者症状减轻后可适当活动。但下床活动时应幸免碰伤或摔伤,应有人在旁看护及帮助。效果评价:患者在使用抗凝药期间未发生出血现象。 病情发展 病情发展 护理2014、12、27 外院检查结果,诊断明确:1)双下肢动脉栓塞并坏疽;2)肺癌;3)高血压病;4)抑郁症。目前患者腘动脉以下无搏动,下肢已坏疽,需截肢手术,

13、考虑患者一般情况差,骨科考虑不宜手术,且患者家属已拒绝手术,现仅能保守治疗,但药物治疗对重度动脉栓塞几无效果,已向家属详细告知估计的后果,家属表示理解。目前患者血小板亦较低,治疗上抗凝有风险,患者下肢坏死降进一步加剧,预后降极差。 抑郁:与疾病久治不愈有关措施:予以心理护理,安慰病人,给患者心理支持,积极与家属沟通,告知病情和治疗方案。耐心对待病人,和病人做好相关知识宣教,告知如何配合医生和护士的治疗。向病人讲述相关的成功案例,增加病人恢复健康的信心。效果评价:患者抑郁程度减轻,能积极配合治疗 病情发展 病情发展 护理 活动无耐力:与患肢远端供血不足有关措施:鼓舞病人每天步行,指导病人进行Buerger运动,促进侧枝循环的建立,以疼痛的出现作为活动量的指标。 指导患者活动和休息:动脉栓塞的急性期应该注意卧床休息,以免脱落的栓子活动栓塞到其他重要的器官,恢复期或出院后,可适当的有规律的进行步行锻炼,可使症状得到缓解,其方法是:患者坚持步行直至症状出现后停止,待症状缓解后再进行锻炼,如此反复运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