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试题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综合练习试题(名师精选)_第1页
精品试题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综合练习试题(名师精选)_第2页
精品试题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综合练习试题(名师精选)_第3页
精品试题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综合练习试题(名师精选)_第4页
精品试题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综合练习试题(名师精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综合练习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生物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图中,萝卜的地上部分呈绿色,地下部分呈白色,对这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A产生这种差异只受到环境因素的

2、影响B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细胞内控制性状的基因不同C萝卜的性状表现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D用地下白色部分进行组织培养得到的后代,光照后仍为白色2、组成染色体的主要物质是()A蛋白质和DNAB糖类和DNAC蛋白质和基因D基因和DNA3、千佛手是一种多肉植物,将植株下部成熟的叶片掰下平放在潮土上,约2周生根,即可长出新的幼苗。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此方式属于植物的营养生殖B此方式的优点是繁殖速度快,子代数量多C生根后可从土壤中获得有机物D新的幼苗能够保持母体的优良性状4、将韭菜在黑暗中培育可以得到韭黄,但少数韭菜在光照下也不能合成叶绿素,呈现韭黄状态。根据此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 )A基因控制生

3、物的性状B生物的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C韭菜和韭黄不是同一种生物D韭菜叶片呈现绿色由环境决定5、有一种小麦的白化苗,在光下也不能形成叶绿素,这种变异属于( )A有利变异、可遗传变异B不利变异、可遗传变异C有利变异、不可遗传变异D不利变异、不可遗传变异6、半乳糖血症是一种遗传病,患者缺乏半乳糖代谢途径中的酶。患此病的婴儿常出现拒乳、体重不增加、低血糖等症状。有一对夫妻表现正常,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患此病。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半乳糖血症是一种隐性遗传病B第一个孩子患病,则第二个孩子正常C近亲结婚会导致该病患病率增加D患者应避免摄入半乳糖7、下面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地球上最早出

4、现的生物是原核生物,后来才出现了真核生物B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十分重要的证据C在晚近的地层中不可能找到低等生物的化石D米勒的实验表明原始地球上能形成氨基酸等有机物8、根据科学家推测,生命起源的化学演化过程的顺序是( )形成原始单细胞生物;形成有机小分子;形成原始生命;形成有机大分子ABCD9、将一块马铃薯切成多块栽植到土壤中可育出幼苗,这种繁殖是利用了植物体的( )A根B茎C叶D种子10、下列对植物无性生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嫁接技术让同一株菊花开出不同花色B植物的无性生殖能增强后代生活力C培养优良新品种可利用组织培养技术D植物无性生殖有利于植物的变异进化第卷(非选择题 70分)

5、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_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2、证明生物进化的证据是化石。越晚近的越在地层上面,结构_,以_生物为主。从而我们推断生物的进化历程是:(1)由_;(2)由_;(3)由_。3、_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4、达尔文认为,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者被_淘汰,这个过程称为_。5、遗传物质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是_,它在体细胞中_存在,并且_位于_的两条染色体上三、判断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鸟类都筑巢。(_)2、生物的变异使之更适应环境,所以变异一定是对生物的生存和发展有利。(_)3、番茄用种子繁殖,马铃薯用块茎

6、繁殖,一种植物只有一种生殖方式。(_)4、生物技术已成为21世纪高技术革命的核心内容 (_)5、近亲结婚子女的遗传病发病率大大提高。因此,我国婚姻法禁止近亲结婚。(_)四、实验探究(4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40分)1、 “老蚕欲作茧,吐丝净娟娟”,科研人员在研究家蚕时,发现了一只黑色斑的变异个体。将这只黑色斑个体与普通斑个体杂交,产的卵孵化出了867 只黑色斑和898只普通斑的家蚕。科研人员用子代个体又进行了三组杂交,结果如下表;组别亲本子代黑色斑普通斑总数第一组普通斑普通斑014321432第二组黑色斑普通斑6916901381第三组黑色斑黑色斑317154471(1)蚕的黑色斑和普通斑是

7、一对_。 (2)在普通斑中出现了黑色斑,且杂交后代中也有黑色斑,说明这种变异属于_的变异。根据第_组实验结果分析可知,_为显性性状。(3)研究发现,蚕的斑纹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若用字母A表示这对基因中的显性基因,a表示隐性基因,则第二组亲代杂交组合的基因型为_。最初发现的黑色斑变异个体的基因组成为_。(4)有一位遗传学家,在实验中发现一种致死现象;基因型为BB的黄色毛皮老鼠在胚胎时期死亡,黄鼠与黄鼠交配,其后代黄鼠2896只,灰鼠1435只,那么此杂交组合中后代黄鼠的基因型为_,致死个体出现的几率是_。2、紫背天葵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菜农常采用扦插的方式对其进行繁殖。对扦插材料处理的方法

8、,将影响扦插的成活率。在处理扦插的茎段时,为了提高成活率,在茎段下方切成水平切口?还是切成斜向切口?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哪种处理方法更容易使茎段成活。(1)做出的假设是_。(2)实验步骤:准备20支生长良好的紫背天葵枝条,将它们剪成相同的茎段。将以上准备的茎段分成均等的两份,分别标上标签A与B。将A组的茎段下方切成_;将B组的茎段下方切成_。将两组的茎段插入沙性土壤中,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培养观察记录:每天定时观察A、B两组的茎段,看哪组先长出新叶,作好记录。(3)预测结果得出结论:若_组先长出新叶,则茎段下方切成水平切口更容易成活,若_组先长出新叶,则茎段下方切成斜向切口更容易成活。(4)与

9、用种子繁殖的植物相比,紫背天葵采用扦插处理的方法繁殖有哪些优点?_、_。(请列举两点)3、如图是“嫁接”步骤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嫁接包括两种方式,图甲所指的方式是_,图乙所指的方式是_。(2)图中是指_,是指_。嫁接的关键是将和的_紧贴在一起,这样才能容易成活。(3)新形成的植物体将表现出 _的性状。(4)在生产实践中,人们除经常利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外,还经常利用的无性生殖方式是_(如栽培月季)。4、果肉汁多味美的西瓜作为夏季消暑的一种主要水果,广受人们的喜爱。科研人员为迅速扩大优良西瓜新品种的繁殖量,以抗病能力、耐低温能力强以及根系强大的南瓜和葫芦为砧木,进行了西瓜的嫁接栽

10、培实验,实验方法(图)和结果(表)如下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5天茎粗(mm)单瓜质量(kg)维生素C含量(ug/100g)可溶性糖含量(ug/g)A组4.610.70.6168.46B组7.711.341.0679.64(1)在实验中,A组的作用是_。(2)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采用_(措施)来改进实验,尽量减少实验结果的误差。(3)由表中数据可知,B组的葫芦、南瓜双砧木嫁接能够提高西瓜果实品质,这可能是由于双砧木嫁接使植株具有更加强大的_,从而有利于吸收更多的_,为植物生长和果实的发育提供足量的营养物质。(4)通过嫁接所获得的优良品质_(填“能”或“不能”)遗传给后代,原因是_。-

11、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C【分析】同一植株的不同体细胞含有相同的基因组成,但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可能导致其表现型不同。叶绿素只有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形成。萝卜的根长在地上的部分能接受光的照射,能够形成叶绿素,故颜色是绿色的;而埋在土里的地下部分不能够接收到阳光的照射,不能形成叶绿素,因而是白色的。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萝卜的遗传物质相同,而表达的性状不同,是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详解】A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故产生题干所述差异是基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A错误。B同一植株的不同体细胞含有相同的基因组成,故萝卜地上部分和

12、地下部分细胞内控制性状的基因相同,B错误。C由分析可知:萝卜根性状的表现是基因和环境(有光、无光)共同作用的结果,C正确。D若用地下部分进行组织培养得到的试管苗,该试管苗的基因组成和原萝卜相同,故在同样环境下种植,萝卜长在地上部分呈绿色,地下部分呈白色,D错误。故选C。2、A【分析】染色体、DNA和基因:【详解】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DNA呈双螺旋结构,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的DNA片段,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故选A。3、C【分析】不经过两性

13、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无性生殖。无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只具有母体的遗传特性。如植物中的扦插,嫁接等繁殖方式。从本质上讲,是由体细胞进行的繁殖就是无性生殖。主要种类包括:分裂生殖、孢子生殖、出芽生殖、营养生殖(嫁接、压条、扦插等)、组织培养和克隆等。【详解】A植物的根、茎和叶与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和制造有关,属于营养器官,植物用根茎叶进行繁殖的方式叫做营养繁殖。所以,千佛手用叶繁殖幼苗属于营养生殖,A正确。BD无性生殖的优点是后代能保持亲本优良性状,繁殖速度快。所以,千佛手用叶繁殖的优点是繁殖速度快,子代数量多;新的幼苗能够保持母体的优良性状,BD正确。C千佛手体内

14、的有机物是由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而不是由根吸收的,根主要吸收水分和无机盐,C错误。故选C。 4、B【分析】遗传学中把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等统称为性状;性状是指生物体所有特征的总和。生物的许多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详解】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但不能决定生物的全部性状,还要受环境的影响,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韭菜和韭黄的遗传物质相同,而表达的性状不同,是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说明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故选B。5、B【分析】(1)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性状上的差异现象,按照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

15、异。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2)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详解】小麦的白化苗,在光下也不能形成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不利于小麦的生长发育,所以适宜不利变异;小麦的白化苗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属于可遗传的变异,能够遗传给后代。故选B。6、B【分析】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

16、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详解】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因此一对正常的夫妇生育了一个患病的女儿(基因用A、a表示),表明该夫妇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如Aa,患病的女儿的基因是aa,遗传图解如图:从遗传图解看出,正常孩子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因此该夫妇可以生育正常孩子。综上分析得出:半乳糖血症是一种隐性遗传病,如果该夫妇再次生育应进行基因筛查,第二个孩子正常概率为75%,患病概率25%。近亲结婚会增加生育患儿的几率;患者缺乏半乳糖代谢途径中的酶,不能消化半乳糖,因此患

17、者应避免摄入半乳糖,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7、C【分析】一般来说,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既有新的生物种类产生,也有一些生物种类灭绝。【详解】A一些生长在极端特殊环境中的古细菌,因为其形态结构、DNA结构及其基本生命活动方式与原核细胞相似,同属原核生物;原始的单细胞生物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演变为今天多种多样的真核生物,A不符合题意。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研究发现,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

18、类型的生物化石,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的进化历程和进化趋势,因此化石是研究地球上生物进化的非常重要的证据,B不符合题意。C由于地质作用可能把地质年代较老的地层粉碎后变质成较新的地层,常见的是沉积岩,因此地质年代较近的地层中有可能有低等生物化石,C符合题意。D在研究生命的起源中,美国学者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设计了一个实验装置,将甲烷、氨、氢、水蒸气等气体泵入一个密闭的装置内,通过火花放电,合成了氨基酸,证明了从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是有可能的这一结论,D不符合题意。故选C。8、D【分析】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各种不同的证据的发现,人们对生命起源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

19、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在地球形成的最初是没有生命的,在地球上生命发生之前,经历了由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的化学进化过程,据此解答。【详解】原始大气中的无机小分子物质在紫外线、闪电、高温和宇宙射线等条件的激发下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小分子物质随着雨水汇入原始海洋,经过长期演变,形成了比较复杂的有机大分子物质,这些物质逐渐聚集并在外表形成了原始界膜,构成了相对独立的体系,这些独立的体系不断完善,最终形成最简单的原始生命形式。可见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大分子形成原始生命形成原始单细胞生物,D正确。故选D。9、B【分析】马铃薯是块茎,将其分割成块种植,利用的是植物体

20、的茎。【详解】绿色开花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的。将一块马铃薯(块茎)切成多块栽植到土壤可育出幼苗,这种繁殖是利用了植物体的茎来繁殖。故选B。10、A【分析】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无性生殖。无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只具有母体的遗传特性。如植物中的扦插,嫁接等繁殖方式。无性生殖的优点是:后代保持亲本优良性状,繁殖速度快等。【详解】A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而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

21、因此,嫁接技术可让同一株菊花开出不同花色,A正确。BD无性生殖因为子代几乎能完全保留母体的性状,变异性低,不有利于植物的变异进化,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降低,后代的生活力降低,BD错误。C植物的组织培养是利用无性生殖的原理快速繁殖植物的高新技术手段,其优点有繁殖速度快,受季节影响小;不足之处是不能培养优良新品种,C错误。故选A。二、填空题1、生物多样性【详解】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由于生物所

22、在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生物多样性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2、复杂 陆生 简单到复杂 低等到高等 水生到陆生 【详解】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也可找到低等生物化石。故越晚近的越在地层上面,结构复杂,以陆生生物为主。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3、染色体【详解】染色体

23、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4、淘汰 自然选择 【详解】地球上的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产生很多后代,而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活条件(包括食物和生存空间等)是有限的。因此,生物要生存下去,就要进行生存斗争;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

24、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即: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5、基因 成对 分别 成对 【分析】染色体是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物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所以叫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DNA是遗传物质基因的载体。【详解】正常人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3对,并有一定的形态和结构;染色体在体细胞内成对存在,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基因有规律地集中在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每一种生物细胞核内染色体的

25、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因此,遗传物质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是基因,它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并且分别位于成对的两条染色体上。三、判断题1、错误【分析】鸟的筑巢行为属于繁殖行为。【详解】不是所有鸟类都有筑巢、孵卵、育雏行为,如杜鹃鸟就不筑巢、不孵卵、不育雏,故题干说法错误。2、错误【详解】按照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如玉米的白化苗,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使玉米生长缓慢甚至死亡,因此属于不利变异,这种变异对玉米的生长是不利的。因此生物产生的变异,有的对自身有利,有的对自身不利。故此题说法错误。3、错误【详解】有性生殖是指通过两性生殖细

26、胞(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利用种子繁殖后代。无性生殖是指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植物的扦插、嫁接、组织培养等。因此,一种植物不仅仅只有一种生殖方式,故题干观点错误。4、正确【分析】生物技术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科学的原理,采用先进的科学手段,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详解】近些年来,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发展迅猛,并日益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它在农业、工业、环境保护和医疗卫生等领域有着重要作用,题干说法正确。

27、5、正确【详解】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机率大,如近亲结婚时所生的子女中,单基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比非近亲结婚要高出7.862.5倍;先天畸形及死产的机率比一般群体要高34倍。孩子智力下降,并患有许多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愚型病,其危害十分显著。因此,禁止近亲结婚可以减少后代得遗传病的可能性。该表述正确。四、实验探究1、相对性状 可遗传 三 黑色斑 Aa、aa Aa Bb 1/4 【分析】(1)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2)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3)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显性和隐性

28、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4)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详解】(1)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蚕的黑色斑和普通斑是一对相对性状。(2)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因此,在普通斑中出现了黑色斑,且杂交后代中也有黑色斑,说明这种变异属于可遗传

29、的变异。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子代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根据第三组实验结果分析可知:黑色斑为显性性状。(3)若用A表示显性基因,a表示隐性基因,则黑色斑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普通斑的基因组成是aa;在第二组中黑色斑普通斑实验中,黑色斑与普通斑杂交,子代中黑色斑691与普通斑690的比例接近1:1,说明亲代黑色斑的基因组成只能是Aa,亲代普通斑的基因组成是aa。因此,则第二组亲代杂交组合的基因型为Aa、aa。最初发现的黑色斑变异个体的基因组成为Aa。(4)由题意可知,黄色毛皮为显性,纯合为致死,又因为

30、后代中黄鼠2898:灰鼠1435=2:1。显然,亲代中的两只黄鼠均为杂合。 假设显示黄色的基因是B,显示灰色的是b ,根据题意可得BB的老鼠不能存活,所以活下来的基因应该是Bb,所以Bb跟Bb交配会产生BB、Bb、Bb、bb四种基因的老鼠,各占25%。而BB的不能存活,所以25%的老鼠会致死。因此,此杂交组合中后代黄鼠的基因型为Bb,致死个体出现的几率是1/4。【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基因的显性与隐性、相对性状的概念以及变异的原因。2、(1)茎段下方切成水平切口更容易使茎段成活(或茎段下方切成斜向切口更容易使茎段成活)(2) 水平切口 斜向切口 (3) A B (4) 可以保持亲本

31、的优良性状 繁殖速度快等(合理即可) 【分析】(1)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2)科学探究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即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要研究的因素),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3)在用植物的茎进行扦插繁殖时,要对茎做一定的处理。一般茎段保留两个节,茎段上方的切口是水平的,以减少伤口水分的蒸发,下方的切口是斜向的,利于增加吸水的面积,也易辨别正反方向。上一个节上的叶要去掉部分叶片,使之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又降低了蒸腾作用,减少了水分的蒸发;下一个节要从叶柄处全部去掉,便于留下伤口,容易形成愈伤组织,易于生根,扦插时要将下一

32、个节埋入土中。【详解】(1)本实验要探究的是:茎段下方切成水平切口更容易成活,还是切成斜向切口更容易成活?针对探究的问题作出的假设是:茎段下方切成斜向切口更容易使茎段成活(或茎段下方切成水平切口更容易使茎段成活)。(2)这一步主要是设计对照实验,要控制变量的唯一。本实验中除了茎段下方的切口方向不一样,其它条件要都一样。因此可以设计为将A组的茎段下方切成水平切口,将B组的茎段下方切成斜向切口。(3)预测结果得出结论:因为A组的茎段下方切成的是水平切口,B组的茎段下方切成的是斜向切口。因此若A组先长出新叶,则茎段下方切成水平切口更容易成活,若B组先长出新叶,则茎段下方切成斜向切口更容易成活。(4)扦插属于无性生殖。无性生殖是指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子代的生殖方式。与用种子繁殖的有性生殖相比,其优点是可以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繁殖速度快等。3、(1) 枝接 芽接 (2) 接穗 砧木 形成层 (3)接穗(4) 扦插【分析】此题是关于嫁接知识的识图填空题,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的过程。(1)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