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特点研究_第1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特点研究_第2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特点研究_第3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特点研究_第4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特点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7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特点研究【内容摘要】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清谈之风和道家学说的影响下,绘画艺术出现了新的发展,出现了专职的文人画家,绘画技法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并有了系统的艺术理论画论,中外艺术在此时期也有了很大程度的融合,为后世的绘画艺术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国的绘画史上留下了丰厚的一笔。【关 键 词】 魏晋南北朝 绘画艺术 魏晋风度 文人画家 绘画技法 画论 中外艺术的融合东汉中平六年(189)汉灵帝死,董卓趁乱进兵洛阳,废少帝,拥立献帝,控制朝政,自此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长期的大分裂、大混战的时期.先是曹丕代汉称帝,至公元265年司马炎代魏建立西晋王朝,结束了三国的混战局面,然而西晋的统一如

2、同昙花般被内部纷争所结束,公元37年西晋皇族被迫南迁至建康(今南京),即东晋.而北方少数民族则陷入了多民族的战争中,出现了许多少数民族政权,史称“五胡十六国。南方继东晋以后又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封建王朝,史称“南朝”.直到公元8年隋统一南北,史称这一时期为魏晋南北朝。这个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大分裂、大混战的时期,又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科技、文化、思想和艺术大发展的时代。 东汉以来的战乱,引发了社会的剧烈动荡与变革,同时也引起了社会、思想的一系列变化。在群雄逐鹿的年代,各势力为了扩充各自的实力,便开始招揽大量治国用兵之士,然其用人方式较汉却大有变化,昔日的举孝廉、察举制已成空话,在当时统治者心中统

3、兵治国才是关键。曹操公开摈弃名节、德行,他提出了惟才是举的用人政策,汉时讲求忠、孝、礼、仪的儒学思想黯然失色。这一时期思想意识方面开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统治汉朝数百年的思想-儒学,失去了昔日的统治地位,各家思想开始抬头发展,并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成为继春秋战国以来又一次思想大爆发的时代,其中老庄哲学最为显著。在老庄哲学的影响下,在社会动荡、杀戮不断的年代里,不少士人选择了隐居生活,淡漠世事,追求一种放达、脱俗的生活。 由于礼教束缚的被打破,统治阶级的支持和文人思想的解放,于是清谈之风大兴。清谈也可说是汉末的清议,其主要内容是评论时政和对人物的批评,在“党锢之祸”以后,士人们为了明哲保身,不敢去评

4、论时政,于是舍去具体的人和事,变为对老庄哲学抽象哲理的探讨。罗红曾先生在其中国全史中国魏晋南北朝思想史一书中这样评论当时的清谈:每一番清谈,都可以围绕着一个主题进行,或者引经据典,以深邃内容击败对方,或者自由发挥,以华丽的言辞吸引听众。在清谈场上既不受论资排辈的限制,也不由官方出面去“裁决”谁胜谁负。完全取决于谈者的理论水准和说话技巧,这种平等辩论,以理取胜的清谈风气,自然会受到士人们的鼓掌欢迎,交口称赞。 作者:罗红曾,中国全史 作者:罗红曾,中国全史中国魏晋南北朝思想史,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25页在清谈之风和道家学说的影响下,人们不再看重秦汉时期所倚重的有所为的外在功绩,而是追求一种

5、行为通达洒脱、不受拘束、简略飘逸、风度潇洒的人生境界,也形成了历史上所说的“魏晋风度”的思想意念。“魏晋风度不独是个人行为特征,实为时代思想解放之标志。绘画中名人肖像风靡一时,无不为因。” 作者:李福顺,中国美术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70页 作者:潘天寿,中国绘画史,团结出版社,2006年版,34页 作者:李福顺,中国美术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70页 作者:潘天寿,中国绘画史,团结出版社,2006年版,34页 作者:高师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教材编写组,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105页 作者:张帆,中国古代简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144页 作者:潘天寿,中国绘画史,团结出版社,2006年版,53页 作者:赵芳,重彩壁画,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出版社,2008年版,16页1、专职文人画家的出现潘天寿在其中国绘画史中说:魏晋以前之绘画大抵为人伦之补助,政教之方便,以及帝王公卿玩赏装饰之用。作画者,除极少数之士大夫外,多属被圈养之工匠。全为贵族阶级所独占,至魏晋,各君主均以战争之纷扰,多整军经武之不暇,自无闲心顾及艺事。或间有此为雅好者,亦不与以有力之提倡,一任其自然发展致吾国之绘画由贵族之手中,开始移向于民间。又两晋画人,受南方地理风习与清谈之特殊之影响,对于绘画之观念,亦由审美蹈入自由制作之境地,使吾国绘画史上渐见自由艺

7、术之萌芽.绘画由贵族阶级的专属逐渐转向民间,加之宽松自由的环境,于是产生了大批文人画家。被列为吴国“八绝”之一的曹不兴,有“画圣之美誉的卫协,冠以“三绝”的顾恺之,还有陆探微等均出于这一时期,对后世文人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三国时期,帝王将相便以善画为荣,如草髦、诸葛亮、关羽、杨修、曹不兴等人。其中杨修善画人,曹不兴以善画佛名冠一时,相传关羽善画竹,乃是画竹之始祖.至晋以后帝王画家更是层出不穷,如晋明帝、梁武帝、梁高祖、梁元帝、齐文帝等,帝王画家的出现,使得绘画的身价得到了提高,文人画家也随之得到统治者的宠爱,绘画也逐渐转至民间,绘画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2、绘画技法有了显著提高魏晋时期的

8、绘画技法较秦汉时期有了明显的提高,由汉代绘画的古拙简率,转至魏晋的精密、婉约之美,这一转变出现在三国末年至两晋时期,画家曹不兴和卫协对此做出了巨大贡献。 曹不兴,东吴吴兴人,以善画名冠一时,最善画佛.曾在五十尺的绢上画人物,运笔迅捷,转瞬即成,不失尺度,衣纹褶皱,别处新样。相传孙权让他画屏风,屏风上误落一墨点他就顺势将其画为一只苍蝇,孙权来看画好的屏风,误将画上的苍蝇视为活蝇,引手去弹,可见其技法之高.卫协,西晋人,师承曹不兴,有“画圣”之称,顾恺之在画论中评论卫协的绘画“伟而有情势”,“巧密于情思,世所并贵”。“其技法,用线细如蛛网,而仍有遒劲的笔力,所画对象内在精神气质的刻画已较之汉画更细

9、腻。”参考文献:【1】罗红曾,中国全史中国魏晋南北朝思想史,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2】李福顺,中国美术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3】高师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教材编写组,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4】潘天寿,中国绘画史,团结出版社,2006年版,参考文献:【1】罗红曾,中国全史中国魏晋南北朝思想史,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2】李福顺,中国美术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3】高师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教材编写组,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4】潘天寿,中国绘画史,团结出版社,2006年版,【5】张帆,中国古代简史,北京师范

10、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6】赵芳,重彩壁画,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出版社,2008年版【7】黄新亚,中国全史中国魏晋南北朝艺术史,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8】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编著中国美术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9】范文澜 蔡美彪等著中国通史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至卫协后,绘画技巧日趋提高,到顾恺之已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顾恺之师承卫协,他继承了卫协精思巧密的艺术风格,并在此基础上创造了春蚕吐丝的线型,用线优美流畅,富有节奏感,将中国绘画中的用线造型推至一个新的高度。其人物塑造已不再满足于外表、动作、姿态等外形的相似,而是多注重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思想感情的描绘,

11、戴逵、陆探微等人深受其影响,在中国美术史上皆具有重要地位。3、出现了系统的艺术理论画论因绘画技术的不断进步,审美程度的提高,有关绘画经验和方法的理论也比以前更加系统和完善了。晋以前的画论,多是一些很短的片段,以顾恺之为代表的艺术家开始有了长篇、系统的著作。 顾恺之继承了传统的中国绘画技巧并且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同样他在中国画绘画理论上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他在总结前人的创作经验和绘画理论的前提下提出了“以形写神”的理论体系,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魏晋胜流画赞、论画、画云台山记均属其画论,他的画论中最重要的论述是如何“传神”,把“传神作为评画的重要标准,并认为传神离不开对形的塑造,神是通过形体的塑造

12、表现出来的。他在画人物时尤其注重人物的精神面貌,而最能体现人物精神面貌的也就是人的眼睛,他画人数年不点眼睛,有人问他缘故,他说:“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睹之中.”从而说明了传神的关键是对眼睛的描绘,表现眼神是最难的。他在描绘表现嵇康时,深切体会到“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正是因为他重视传神之写照,所以在画人物眼睛时特别谨慎,在画眼睛时特别说到:“有一毫小失,则神气与之俱变矣。”他在注意眼睛的刻画时,还提到应到现实生活中观察提炼,并且根据现实的环境刻画现实的人物。顾恺之的绘画理论体现了当时人物画发展的新水平和理论认识的不断加深,因为受他的影响这个时期大多数画家都把“传神”作为人

13、物画的最高境界,并且对后世的人物画创作产生了深远的意义。 当时的另一位理论家谢赫,南齐人,擅长画人物,没有画作流传下来,但其理论著作古画品录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他提出的“六法”对后世影响深远,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色;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六法”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气韵生动是他所提“六法中的核心,也是当时南朝绘画所追求的目标,指将充分地反映人物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作为绘画的最高准则。其余五法则是达到“气韵生动所必须的条件,“骨法用笔”是针对绘画技法的要求,骨法是古代相面术的用语,即人的外表特征与人的品行、命运有极大联系,谢赫所指的骨法用笔则

14、是人的外在特征,用笔则是指用相应的笔法表现对象的特征。“骨法用笔”强调了中国绘画中线条的重要性,在刻画人的相貌时,用相应的笔法提取人物的相貌特点,进而揭示他的精神面貌.“应物象形”是指根据客观对象的特点,描绘出对象的艺术形象。“随类赋彩指根据不同对象施以不同的色彩。“经营位置是指绘画的构图形式。“传移模写指对人物的写生与临摹。谢赫的“六法是在绘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为以后各代画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理论依据,其本人因其“六法”名传画史.此外,宗炳的画山水序和王微的叙画在山水画理论方面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4、中外艺术的融合外来艺术对当时的绘画影响甚大,中外艺术的融合丰富了绘画形

15、式和绘画技巧。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中国,东汉时期已被统治阶级所接受,开始在社会上流行,至魏晋南北朝得到空前的发展.佛教艺术作为外来艺术对当时中国的绘画影响深远,它不仅丰富了士人画的题材内容,同时士人画家也从佛教艺术中吸收了很多技法。张帆的中国古代简史中这样评论这段历史:汉魏之际,士人的精神风貌有较大变化,失去了评论时政、激浊扬清的热情,更多地转向对个人生命的关怀,由感慨时光流逝,人生短促进而产生对生命和万物的怀疑,或饮酒以逃现实,或服药以企求长生,旷达奇诡之风于是盛行。佛教的因果报应,轮回转世理论对生死问题提供了一种解答,颇能满足士大夫的心理需求,加上大乘佛教当中的般若学说与玄学有相通之处,故佛

16、学传播渐广。战乱频发和当时统治者的推崇,佛教在百姓中迅速传播,佛教艺术在此也大放异彩,并与中国士人画相互影响,相互融合,丰富了当时的绘画形式,提高了绘画技巧。萧梁时期著名画家张僧繇,因其造型风格独特,被称为“张家样”,成为古代寺庙中佛画的经典样式之一。相传他在一乘寺画凸凹花,近看是平面,远看则具有强烈的立体感,因此吸引观众,以致一乘寺被称为凸凹寺,其凸凹技法就是吸取了天竺的晕染法,利用不同色相的渐变和对比,使之呈现出远近立体的效果.他还使用色彩造型,取消墨线的应用,由此相传他创造了一种“没骨”的画法。更值得一提的是张僧繇一改顾恺之、陆探微以来的“密体”笔迹风格,创造了“笔才一二,象已应焉”的“

17、疏体,可见当时画坛上绘画技法已趋成熟多样。另一位与张僧繇同被誉为“曹家样”的曹仲达,“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世称为曹衣出水”,风格特征则吸取了印度笈多朝造型特点,“曹家样”充分反映了中外艺术交融的风格特点。由于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皆要经过西域传至中原地区,因此西域地区的艺术受欧洲和西亚的影响甚重,“在新疆现存最早的佛寺壁画也就是楼兰地区的米兰佛寺壁画残片中,仍能看到很多具有古希腊人面孔特征的人物形象和带翅膀的天人,”Painting of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featuresPainting of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

18、ies features【Abstract】 Wei and Jin Dynasties talk of wind an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aoism, painting the emergence of new developmentThere full-time scholar-painters, painting techniques have been improved remarkably, and with the system theory of art - painting on, inForeign art in this period has also been a large degree of integration for future generations to make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art of painting, painting in ChinaLeft a hu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